❶ 伊朗玫瑰水玻璃瓶咋打开
如下:
1、猛拍瓶底
想将玻璃瓶的瓶盖打开,可以采取减压的方法。将玻璃瓶倒过来,然后用手掌猛拍玻璃瓶的底部,使内外压力产生变化,然后将玻璃瓶回正,就能轻松的将瓶盖拧开。
2、增加摩擦力
玻璃瓶的瓶盖难以打开,可能是手掌和瓶盖的摩擦力不够,可以在瓶盖上覆盖一层纸巾或者毛巾,然后使用手掌隔着毛巾拧动瓶盖,就能将其打开。
3、热水浸泡
想将玻璃瓶的瓶盖打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将玻璃瓶的瓶口处浸泡在烧开的热水中,等待一分钟的时间后,将其取出,擦干水分,然后就能将瓶盖拧开。
玻璃杯盖吸住了能拧开
1、勺子
用薄的不锈钢勺轻轻撬起玻璃瓶盖的边缘。 轻轻撬动周围环境后,空气将进入玻璃瓶。 释放压力后,可以轻松拧开。 请小心使用结实的汤匙,以免弯曲汤匙。
2、热水
将玻璃瓶口朝下放在盘子上,将少量热水倒入盘子。 约30秒钟后可以取出瓶子。 这时,盖子将被加热并膨胀,玻璃瓶盖可以轻松拧开。
3、胶带
玻璃瓶的瓶盖通常是光滑的,这会增加摩擦力,可以帮助拧松瓶盖。 在瓶盖开口的方向上缠绕一点胶带,用一只手握住瓶子,另一只手拉动胶带以打开玻璃瓶的盖子。
❷ 暖水瓶是谁发明的,在什么时期发明的
中国的暖水瓶究竟始于何时?笔者通过对宋代文献史料的研究认为:暖水瓶在北宋的后期就已经开始制作并使用了。其证据是:
张虞卿者,文定公齐贤裔孙,居西京伊阳县小水镇。得古瓶于土中,色甚黑,颇爱之,置书室养花。方冬极寒,一夕忘去水,防为冻裂。明日视之,凡他物有水者皆冻,独此瓶不然。异之,试以汤,终日不冷。张或与客出郊,置瓶于箧,倾水瀹茗,皆如新沸者,自是始知秘。惜后为醉仆触碎。视其中,与常陶器等,但夹底厚几二寸,有鬼执火似燎,刻画甚精,无人能识其为何时物也。
这条史料使我们得知暖水瓶已经在北宋开始使用并引起人们的新奇感与神秘感。另一条史料则清楚地描述了在玻璃胆瓶上涂附水银的制作技术过程:
徽宗尝以紫流离胆瓶十,付小珰,使命匠范金托其里。珰持示范匠,皆束手曰:“置金于中,当用铁篦熨烙之,乃妥帖,而是器颈窄不能容,又脆薄不堪手触,必治之,且破碎,宁获罪,不敢为也。”珰知不可强,漫贮箧中。他日,行廛间,见锡工扣陶器精甚,试以一授之曰:“为我托里。”工不复拟议,但约明旦来取。至则已毕。珰曰:“吾观汝伎能,绝出禁苑诸人右,顾屈居此,得非以贫累乎?”因以实谂之。答曰:“易事耳。”珰即与俱入,而奏其事。上亦欲亲阅视,为之幸后苑,悉呼众金工列庭下,一一询之,皆如昨说。锡工者独前,取金锻治,薄如纸,举而裹瓶外。众咄曰:“若然,谁不能?固知汝俗工,何足办此。”其人笑不应,俄剥所裹者押于银箸上,插瓶中,稍稍实以汞,掩瓶口,左右洞之。良久,金附着满中,了无罅隙,徐以爪甲匀其上而已。众始愕眙相视。其人奏言:“琉璃为器,岂复容坚物触,独水银柔而重,徐入而不伤,虽其性必蚀金,然非目所睹处,无害也。”上大喜,厚赉赐,遣之。
这两条史料均出自《夷坚志》,是目前所能找到的中国古代暖水瓶的最早的记录。第一条史料是说张齐贤孙子辈分的张虞卿已使用了暖水瓶。张齐贤,是宋真宗时兵部尚书,卒于1014年。他的裔孙张虞卿当生活在北宋中后期,或确切地说主要生活在宋徽宗时期。而另一条史料刚好可与之互证。
众所周知,暖水瓶是一种双层玻璃容器,内外壁在顶部完全封拢,将夹层中的空气抽出来。暖水瓶的内壁需镀上一层水银,目的是为了减少由辐射传走的热量。《夷坚志》中这两条史料表明:宋代的暖水瓶已有了今日暖水瓶的雏型。
首先是第一条史料记张虞卿所拥有的暖水瓶“夹底厚几二寸”,这就证实了这种暖水瓶是中间有空隙的双层构造,“夹底”即夹层。
第二条史料则记述了锡工剥所裹金箔,押于银筷子上,插入玻璃瓶中,再输入水银,掩住瓶口,左右摇动,以使水银涂镀在瓶胆上,这大体是符合暖水瓶制作技术的。
这两条史料所反映出来的暖水瓶的情况,若放在整个宋代制作玻璃瓶、水银的历史中去观察,就会发现这已不是个别现象了。考之宋代典籍,我们可以得知:玻璃是自然之物,彩泽光润,逾于众玉。它用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为主料,有时加入少量澄清剂,将原料混合、熔融、匀化后,加工成形,再经退火处理而得玻璃制品。宋代已能够进行这种玻璃品的制作,宋徽宗一次就能给小太监10个紫色玻璃瓶,就已表示了宋代的玻璃瓶制作的数量已不小,而且品种也多样,质量也相当不错。因为在此之前,就有孔平仲的《海南琉璃瓶》诗:
手持苍翠玉,终日看无足。
秋天长在眼,春水忽盈掬。
莹然无埃尘,可以清心曲。
有酒自此倾,金樽莫相渎。
又如后来张耒的《琉璃瓶歌赠晃二》诗中:
非石非玉色绀青,昆吾宝铁雕春冰。
表里洞彻中虚明,宛然而深是为瓶。
以有易无百货倾,室中开橐光出楹。
透过这样的诗句,不难想见琉璃瓶的晶莹,质量的优良。而且,宋代政府在与外国贸易过程中,还非常注意吸收外国的玻璃瓶作技术。笔者在翻检这一时期的中外贸易史料时,发现波斯语国家与宋朝贸易的“方物”中玻璃瓶为一大项。
如自建隆二年(961)起,占城就进有“大食瓶”,即伊朗瓶。而伊朗国贸易的“方物”中,每次都有玻璃制品,以各式玻璃瓶为多。如至道元年(995),一次“贡品”中就有:
眼药二十小琉璃瓶,白沙糖三琉璃瓮,千年枣、舶上五味子,各六琉璃瓶,舶上褊桃一琉璃瓶,蔷薇水二十琉璃瓶。
宋代典籍中关于水银的记载
伊朗的玻璃瓶,为宋代制造质量较好的暖水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从制造玻璃暖水瓶的必备之物——水银来看,宋代的水银提炼是很兴盛的。北宋后期,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就作过这样的记载:“作炉,置砂于中,下承以水,上覆以盎器,外加火煅养,则烟飞于上,水银溜于下。”提炼水银的器具和方法的出现是社会对水银的需求量很大的一种反映。到了南宋,提炼水银已发展成了规模生产。周去非《岭外代答》所记广西桂林地区出现的上火下水的内蒸馏器提炼水银法可为代表:
邕人炼丹砂为水银,以铁为上下釜,上釜盛砂,隔以细眼铁板,下釜盛水埋诸地,合二釜口于地面而封固之。灼以炽火,丹砂得火化为霏,得水配合而下坠,遂成水银。
倘若没有社会性的、迫切的对水银的需求,是不会出现这种生产规模大、水银产量高的蒸馏化装置的。宋代社会所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炼丹术,也可以证实这一点。在北宋后期,水银就作为一种商品广泛流行了。如“瓢内出汞成金”、“草制汞铁皆成庚”、“市药即干汞”等。
南宋的曾敏行《独醒杂志》还记叙:水银烧炼点化之术,“虽因诬诞欺人者甚多,然不可谓无此术”。这从另一侧面告诉了我们,水银在人民的生活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以上探索,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宋代的玻璃瓶制品与水银涂镀技术、水银的提炼技术及使用,都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从而为暖水瓶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必须看到,这些只是暖水瓶出现的基本科学技术因素,假如没有合适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暖水瓶也不会在北宋出现。
据气象学权威竺可桢先生认为,11世纪的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寒冷的时期之一,仅从天禧元年(1017)至政和三年(1111)这段时间的东京来看:降雪不断,冻死甚众,有时大雪连月,至春不止,平地积雪八尺有余,连飞鸟都冻死了。进入南宋,即公元12世纪的临安,气候更为寒冷,降雪之多,胜过北宋,不仅比平常频繁,而且延至暮春。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记载:
东京,冬天虽有大风雪,但仍有夜市。除卖点心、水果外,“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临安,“冬日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至三更后,方有提瓶卖茶”。
这两条史料揭示了这样一个史实:商贩们“提瓶卖茶”所用的瓶,是保温的暖水瓶,因为用铁或瓷制成的瓶子装茶水,即使在茶瓶的外面包裹厚实的棉被之类,在极寒冷的冬夜,一会儿也会凉的。且在宋代,是非常讲究注滚热的汤水于盏碗中,“点开”茶叶或茶饼才饮用的。像蔡襄《茶录》所说:“凡欲点茶,先须令热,冷则茶不浮。”还有在宋代笔记、小说、诗歌中屡屡出现的“斗茶”,倘无盛贮热水的暖瓶,无法想象是如何“点茶”相斗的?这就如同没有保暖的瓶胆,在冬夜里是不可以卖热茶,而冷
茶在冬夜里不可能有市场一样。正因如此,在宋代饮食行业中,“提瓶卖茶”才成为独立的行当。需要提及的是,宋徽宗是最能追求浮华的,官宦贵吏无不以有珍稀物品争相献上邀赏,民间的工匠也无不受这种“侈奢则长人精神”的感染,纷纷钻研奇巧技艺。《夷坚志》中的擅长涂镀水银技术的锡工,就是小太监在百姓居住区发现的。这就表明这种水银涂镀技术已在民间广泛传。而暖水瓶得到最喜欢奢侈品的徽宗的赏识,会很快推广开来,也是十分可能的。临安在暖水物品方面就出现了“暖水釜”。既称之“暖水釜”,其构造必是用玻璃为胆,水银为裹。皇帝将这样的暖水器皿,赐给出嫁的公主,说明此类暖水器皿在宫中已普遍使用,并颇得人们的喜爱,从而使使用暖水器皿成为社会的时尚。
那么,宋代的暖水瓶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呢?目前尚未有出土的宋代暖水瓶实物证实,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出土的宋代的瓷茶瓶、玻璃水瓶寻找旁证。从出土的宋代茶瓶看,它一般造型为宽口,鼓腹,平底,短流,与流成90°角的腹壁上安有筒形把手。在江西赣州、景德镇的宋井中,江苏无锡环城河宋代古井中出土的宋代挈瓶,一般为弇口(或敞口)、短颈、溜肩、长圆腹、小圈足(或小平底),为便提携,在肩部安双系或四系。
此外,从内蒙古奈曼旗,辽开泰七年(1018)陈国公主墓出土的10~11世纪初中亚伊斯兰制造的高颈玻璃水瓶,辽宁朝阳北塔宫出土的伊斯兰玻璃瓶,天津蓟县独乐寺辽代塔基内发现的伊斯兰刻花玻璃瓶,河北定县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塔墓内发现的六种伊斯兰玻璃器,都能使我们对宋代暖水瓶形状有所推测。
宣化辽墓壁画中汉仆从手中茶瓶
1986年南京林学院发现的北宋墓中,有许多高约31厘米,底6.4厘米,口径6厘米的瓶子,这些瓶子虽不是玻璃瓶,但考古学家研究认为:已和现今的瓶子十分相似了。另外,宋代《花坞醉归图》中,有一挑着行囊的仆人,行囊后端携带的酒瓶,也为宋代暖水瓶的样式,提供了参照。我们可以想见,宋代的暖水瓶虽然不能和现代的暖水瓶完全一样,但其基本样式已无多大差距。综合以上的考证,笔者倾向于宋代暖水瓶的样式为:
宽口,长颈,长腹,瓶口安有开启的瓶盖,它与暖水
瓶包装外腹壁上的近似直角的弧形铁把手相连,箍在瓶颈口上,以便于开启和提携。
也许有一天会出土宋代暖水瓶的实物,那将对笔者的这一考证作出验证。
❸ 【雅昌快讯】佳士得香港秋拍:南宋龙泉粉青釉纸槌瓶4285万港币成交
(雅昌艺术网讯)2018年11月24日晚,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拍“不凡- 宋代美学一千年晚拍”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本场共21件精品上拍。其中,南宋龙泉粉青釉纸槌瓶以咨询价形式上拍,3600万港币落槌,加佣金最终以4285万港币成交。
南宋 龙泉粉青釉纸槌瓶 高23.4cm
极品龙泉青釉瓶(如本拍品)与北宋汝窑御瓷之间的关联,还可证诸南宋作品之精工细作,以及其呈色较深的青釉,这一特色亦见于南宋官窑御瓷;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上文提到为北宋宫廷烧造的纸槌瓶无耳,而南宋年间在浙江杭州老虎洞窑烧造的御制官釉纸槌瓶,同样不饰双耳。龙泉纸槌瓶的筒颈两侧,泰半饰双耳,耳以鸟形居多,常谓为凤耳,北京故宫珍藏一例,另一例为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珍藏。尚有一批龙泉窑纸槌瓶,以龙首鱼身的鱼龙为耳,但较不常见。
像本拍品这一类佳妙瓷瓶,日本茶人视之为茶道摆设的上上之选,而数百年来,此器可能正是作此用途。它身世显赫,在日本的历史源流或可上溯至桃山时代(约公元1574至1600年),及至江户时代(1603至1867年),其流传经过渐趋明朗。白崎秀雄曾于《芸术新潮》1983年五月刊页59发表《钝翁搜集品由来记》,文中提到此瓶在蜂须贺氏家族代代相传,其近似例鲜有亮相于博物馆展览或刊物,而此作之形制和釉色均无比精妙。蜂须贺氏为名门望族,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声名鹊起,成为江户时代权重一时、长盛不衰的封建氏族之一。
蜂须贺氏贵为阿波国(今四国德岛县)大名,如今大家更津津乐道的是其族长小六正胜(1526至1586年)与日吉丸(即着名的豊臣秀吉,1537至1598年)的一段逸事。相传,正胜与随从途经爱知县东部三河的矢作桥,浪人日吉丸当时在桥上呼呼大睡,正胜被后者的头绊倒,不以为意的他继续前行。但被吵醒的日吉丸愤然而起,一把抓住正胜的长矛。正胜对这位年轻人的勇气心生敬意,忙为失敬之举道歉,并收之为麾下武士。着于十八世纪的《绘本太合记》,也在豊臣秀臣传略中提及此事。这个传说虽不足为据,但可见日后蜂须贺氏族之崛起,确与日吉丸(豊臣秀吉)大有关系。蜂须贺正胜及其子家政(1558至1639年)均为豊臣秀吉效力,在多场战役中军功彪炳。豊臣秀吉在统一日本列岛的最后阶段,将阿波国赐予蜂须贺家政,以犒赏后者于1585年攻占四国有功。德川幕府于1603年掌权,但无损阿波国蜂须贺氏的统治地位。江户时代终结之际,蜂须贺氏族业已统治阿波国约268年。
以本拍品而言,更重要的是它呈现了家政个性的另一面。他与豊臣秀吉治下多名军阀一样,俱热衷于茶道,多笔文献皆提到他与茶道宗师千利休(1522至1591年)的往来。千利休曾受家政所托购入一把茶壶,并在信中拜托富商亲戚渡边立安将之交给家政。蜂须贺氏入主阿波国之初,渡边已追随家政左右,并出资兴建德岛城,他其后继续为阿波国效力,甚至为之发行货币。此外,千宗旦(千利休之孙,1578至1658年)1633年给儿子的信中曾提到“闲居”茶罐,此器乃千利休旧物,后纳入家政收藏。多名千利休的弟子均获家政罗致门下,这与他们的政治眼光和茶道造诣不无关系,揆情度理,蜂须贺氏历年来定然搜集了一批典藏级茶具。
据称,此瓶后为小室信夫(1839至1898年)庋藏。小室于1839年生于德岛一个富裕的商贾之家,但却热衷于公民和社会议题,其后更投身政坛。他强烈反对德川幕府政权,并联合志同道合者,将京都等持院足利三代木像枭首,以示抗议,终于在1863年被捕。据说他出狱后,获德岛(阿波国)第十四代藩主蜂须贺茂韵(1846至1918年)招揽为德岛藩武士。明治维新于1868年拉开序幕,小室获释后就任副知事。他于1872年赴欧美游历,并于1874年联同板垣退助公爵(1837至1919年)等人,大力游说政府成立民选议院及制订宪法。小室其后从商,参与经营共同运输会社(即日本邮船会社前身),1891年获提名加入贵族院。
本拍品后流入富永家族,成为富永冬树(曾任东京证券交易所董事)之藏品,其妹夫乃鉴藏名家益田孝男爵(1848至1938年),其后益田再直接从富永家族或在拍卖会上购入此瓶。益田孝之妻为富永栄,其父为佐渡岛(现新潟县)政务官,出任箱馆奉行或事务官长,专责海外人士及对外贸易事宜。益田孝年仅十四,已胜任美国领事馆官员的翻译,1860年代更在赫本学院(即明治学院大学前身)深造英语。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当时益田仍在幕府任骑兵队中校,但井上馨侯爵(1836至1915年)于1871年擢升大藏省(即财政部)副部长后,益田亦获其提拔调任大藏省。他曾供职独立行政法人造币局,不久再获井上侯爵提拔,于1874年晋升先收会社贸易公司副社长。1876年,三井公司正式成立,二十七岁的益田出任社长。三井原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但经过该年度的合并,终转型为综合贸易公司“三井物产”,其后发展成为日本最具规模的贸易公司之一,1880年之前已在亚洲各地甚或欧美开设办事处。益田还动用私人资金,创办首屈一指的经济报刊《中外商业新报》(《日本经济新闻》前身)。
益田于1914年正式引退,1918年跻身华族,获赐封男爵。他退休后投身艺术收藏,并致力于研究和从事日本茶道。益田的收藏生涯应始于1878年,他在1938年辞世之前,藏品已多达四千件左右,详见Christine Guth着作《Art,Tea and Instry:Masuda Takashi and the Mitsui Circle》(普林斯顿:1993)。他自号“益田钝翁”,常于小田原和鎌仓宅邸举办茶会,茶人之名不胫而走。此外,益田多次举办展览,将个人及友侪之珍藏公诸同好。他以品味之高闻名于世,许多人认为自千利休之后,益田对日本茶道的影响之大,同侪无出其右。据说,他生前亦视此瓶为其藏品的压轴之作。
❹ 伊朗精油生产日期怎么看
伊朗精油的生产日期在他的外包装盒子上面和他的瓶子上面的底部都有生产日期。鉴别精油是否过期,可以查看精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15分钟后,只有气味还在,说明精油是纯的,适用于所有精油的品质鉴定。
看色泽,多数精油都呈清澈透明状,滴在白纸上,挥发干后不会留下任何油渍残痕,滴在清水中,会瞬间溶于水。拿起精油瓶对光目视,除了檀香木、乳香、没药等少数精油可能因铁质成分高而有些浑浊,所有的精油瓶内液体都应该是清澈如水的。
伊朗精油的正确保存方法
伊朗精油尽量不要放在冰箱里面。建议大家把精油放在室内一个阴凉的地方,而且温度要比较稳定,记得温度一定要低于30度,而且温度差别大会发生变质。如果你家中有孩子,一定要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
精油大多数是玻璃瓶,非常易碎,被小孩碰碎了就不好了。每次精油开瓶用了后,瓶盖一定要盖紧,这样你才可以用的更久。
❺ 伊朗玫瑰水玻璃瓶咋打开
1、拍打瓶底以改变压力。
如果瓶盖紧固,可以试试将玻璃瓶倒置,用手掌拍打瓶底。这样做是为了改变瓶内外的压力,使得瓶盖能够松动。拍打后,将瓶子转正,通常瓶盖就能较容易地拧开。
2、增加握持时的摩擦力。
如果瓶盖难以拧动,可能是因为手掌与瓶盖之间的摩擦力不足。可以在瓶盖上包裹一层纸巾或毛巾,这样可以增加摩擦力,帮助拧动瓶盖。
3、使用热水软化瓶盖。
要轻松打开玻璃瓶的瓶盖,可以将瓶口浸入热水中几分钟。热水可以使瓶盖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而略微膨胀,之后取出瓶子,擦干水分,瓶盖往往能更容易地拧开。
4、用勺子辅助开启紧吸的瓶盖。
如果瓶盖因为吸住而难以打开,可以使用薄而不锈钢勺子轻撬瓶盖边缘。撬动后,空气会进入瓶内,释放压力后,瓶盖通常能顺利拧开。注意使用勺子时要小心,以免损坏勺子。
5、利用热水膨胀原理。
将玻璃瓶口部朝下放在盘子上,倒入少量热水。热水会使瓶盖受热膨胀,约30秒后,瓶盖因热膨胀而变得松动,此时可以更容易地拧开。
6、使用胶带增加摩擦。
如果瓶盖表面光滑,不易抓握,可以在瓶盖开口处缠绕一圈胶带。这样增加了接触面的摩擦力,有助于拧松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