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被伊朗击落的,美国全球鹰有哪些研究价值呢
1. 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伊朗防空导弹系统成功将一架价值2亿美元的美国RQ-4“全球鹰”高空无人机击落。
2. 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在电视讲话中表达了强硬立场,强调国家边界的不可侵犯性,并对侵犯者发出警告。
3. 这一事件发生不久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严厉警告,表示伊朗若轻启战端,将面临严重后果。
4. 特朗普的警告与伊朗的举动迅速引发媒体关注,有关美国可能采取军事行动的报道充斥报端,但最终并未成行。
5. 在最后关头,特朗普总统改变了方针,取消了原定的军事行动计划,这一戏剧性转折让外界感到意外。
6. 特朗普的决定可能是在权衡了战争的经济成本和潜在利益后作出的。尽管伊朗击落了价值昂贵的无人机,但大规模战争的代价可能高达2万亿美元,这使得总统倾向于更为谨慎的策略。
7. 特朗普总统的这一变化表明,在处理国际冲突时,他考虑了各种因素,并作出了基于综合利益的决策。尽管如此,这一决定仍被视为对他之前强硬立场的挑战。
⑵ 9K37SA-11布克山毛榉导弹系统
9K37SA-11布克山毛榉导弹系统
美国海军装备的RQ-4“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
伊朗击落1架美国“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的事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而事件的另一个主角——击落“全球鹰”的伊朗导弹则显得更加神秘。
拦截导弹
由于伊方没有在第一时间公布拦截导弹的型号,因此外界首先猜测的是大名鼎鼎的俄罗斯S-300PMU2型导弹。因为该型导弹性能优越,而且部分环节有俄罗斯顾问指导,加之该型导弹在2018年曾多次放过以色列的F-35A,并导致伊朗空军司令被撤,因此伊朗很可能为证明该型导弹性能而率先使用。
其次,外界猜测可能是伊朗曾公布的仿制S-300的“信仰”373型中高空导弹,这也是西方较为忌惮的武器之一。但似乎是为了证明伊朗自身国防实力,或者有意澄清俄制武器和人员卷入击落“全球鹰”的纠纷,伊朗很快公布了拦截的导弹型号和视频。
从伊方公布的情况看,此次拦截用的是伊朗自行研制(仿制)的“雷声”(Taer)防空系统及“霍尔达德”3(Khordad-3,意指伊朗历的3月)型导弹。该系统是伊朗于2012年9月部署的国产中程公路机动型防空系统,与“信仰” 373远程防空系统形成梯次搭配。
基本性能
“雷声”导弹系统实际是苏联1979年研发成功的9K37(SA-11)“布克”(山毛榉)导弹系统。“布克”的前身是苏联的SA-6系统,最大拦截距离为35千米,采用无线电指令+末段雷达半主动制导方式,导弹采用正例程“X”气动布局、边条式弹翼、破片式杀爆弹头、4联装倾斜发射,发射车采用履带式底盘。
但从此前伊朗阅兵的图片看,“雷声”系统的发射车上集成了相控阵雷达系统,因此更接近俄装备的更先进的“布克”2。“布克”2曾是俄乌边境冲突中击落马航17的重大嫌疑对象,西方也对其调查多年。
伊朗媒体曾透露,“雷声”系统配备了1部相控阵雷达,发射车没有采用俄式履带底盘,而是改用更适合伊朗地形、机动速度更快的轮式发射车,也许载重因此而下降,故而将原先俄式的4联装设计改为2或3联装。“雷声”系统可以跟踪和打击50千米范围内的目标,最大射高20~25千米,与俄罗斯现役“布克”2性能接近。伊朗可能还在发展海军型“雷声”系统用于舰载使用。
俄罗斯“布克”2防空导弹系统采用履带式底盘和4联装发射架;伊朗“雷声”防空导弹系统的早期发展型。
拦截情况
从伊方公布的美军飞机航线看,“全球鹰”在霍尔木兹海峡较长时间沿伊朗边境飞行,并很可能在深入伊海岸线后被击落。虽然美方单方面宣称距离伊海岸线18海里,处于国际海域,但伊方几乎第一时间打捞了飞机残骸,并公布了在伊海域境内的打捞点位置。
首先,“全球鹰”活动规律较为固定单一,早已被伊方掌握。从事后伊方公布的“全球鹰”活动路线来看,伊方此次行动并不是“偶然”拦截,而是早有策划的。“全球鹰”的飞机长度仅为13.5米,但是翼展却达到了35.4米,是唯一一款翼展比波音737飞机还要大的无人侦察机。
为了能够有效替代U-2高空侦察机,“全球鹰”的飞行高度在1.8万~2万米之间。而为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巡航,该型机飞行速度也较慢,最高速度只有650千米/小时(约0.5马赫)。
美军亟需具备对伊朗海上高速攻击船只关注的能力,这也是美国在阿曼海油轮遭袭事件后急需取证的内容,因此“全球鹰”很可能长时间频繁在该地区巡弋,导致其活动规律被伊方掌握。虽然其在起飞后即违反国际惯例关闭了自动导航系统,避免暴露行踪,但由于其长期不变的航线和与P-8A反潜巡逻机的固定战术运用方式,使其失去了行动的隐蔽。
其次,伊方对“全球鹰”这样的目标具备多种拦截手段。从伊方实力来看,“全球鹰”被拦截只是时间问题。伊朗拥有多型防空导弹具备拦截“全球鹰”的能力。其不仅有仿制俄罗斯S-300的“信仰”373防空导弹,还有仿制美国“标准”1/2的“萨意德”3(Sayyad-3)防空导弹,这两款导弹的射程在50~100千米,射高2万米左右。
而且伊朗还于2015年获得了4套S-300PMU2,其48N6E2防空导弹,最大射程200千米,最大射高大于2.4万米。此外,伊朗还拥有大量的“萨姆”2改进型及S-200等远程高空拦截导弹。这些导弹即使是老式的,作战高度也普遍在2.4万米左右,最大飞行速度在3.5~6马赫,要击落“全球鹰”这样的目标并不难,可以在海岸线形成绵密的多层梯次拦截。
伊朗“雷声”导弹系统采用了3联装发射架实际上,伊朗在以往军事演习中曾多次使用“雷声”导弹系统的“霍尔达德”3和“埋伏”系统的“萨拉姆切赫”防空导弹,进行过无人机的拦截演;练。
2014年5月,伊朗“埋伏”导弹系统进行了首次作战试验。试验中,发射的“萨拉姆切赫”导弹,成功拦截了“克拉尔”无人机。同年12月,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开展的代号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军事演习中,在未通报要拦截目标的情况下用“埋伏”导弹系统,击中3架雷达截面较小的无人机。
应该说,伊朗无论是在对目标的掌握上,还是在导弹技术上,以及部署实力和部队训练上都具备拦截“全球鹰”这样的高空、小信号的低速大型目标的能力,此次击落“全球鹰”并非偶然。
⑶ 特朗普说,一分钟内能打击15个伊朗军事目标,伊朗哪些目标可能被打击
伊朗的防御系统可能会被美国打击。伊朗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但是仍旧抵不过美国,美国作为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军事武器更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所以特朗普说的一分钟能打击15个军事目标并不是开玩笑,这很有可能实现。
美中央司令部根据作战命令拟对三处伊朗防空阵地进行攻击。然而特朗普在最后时刻取消了打击计划,他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当得知这次攻击可能会造成150名伊朗军人死亡,他认为这并不对等。美国空袭势必要做到万无一失,所以必须对伊朗的防空系统进行打击。
伊朗和美国的关系再度紧张是因为伊朗击落了美国的无人机,这使得两国的关系再度紧张,而美国即将出兵报复伊朗的时候,特朗普制止了美国的军事行动,在此看来特朗普是想和伊朗进行谈判。
⑷ 伊朗击落美国无人机并展览,是什么原因让伊朗这么做
伊朗击落美国无人机并展览,用伊朗官方媒体的说法是,被击落的美军RQ-4“全球鹰”无人机当天从波斯湾南部的基地起飞,机上电子侦察设备处于开机状态,向伊朗方向飞行执行“侵略性”侦察任务。
报道称,沙特阿拉伯石油设施遇袭后,美国国防部20日宣布向海湾地区增兵,部署包括导弹防御系统在内的防空力量。在这一背景下,萨拉米发表了上述立场。
美国政府20日还宣布对伊朗中央银行等3家伊朗实体实施制裁,称这是对沙特石油设施遭袭事件的回应。美国财政部表示,受制裁对象长期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等军事组织提供财政支持。
伊朗外交部21日就美国对伊朗实施的最新经济制裁回应称,美国应该承认其制裁政策失败,这些制裁措施没有任何新意,只是“旧戏重演”。
伊朗外长扎里夫说,“这表明了美国的绝望”。他表示,美国旨在阻止伊朗的国际贸易,并限制伊朗获得食品和药品,这种做法是危险的。“美国不能一边进行‘经济恐怖主义’,一边又要求伊朗坐在谈判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