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泥潭”中的伊朗经济 | 国家经济系列
伊朗经济深陷泥潭:困境与出路
伊朗的经济现状,如同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泥潭”。面对以色列的挑衅,伊朗展现出不寻常的克制,这背后是其长期遭受的制裁和经济困境。自2010年至今,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伊朗经历了“失落的十年”,国内近千万人陷入贫困,且这一情况并未见明显好转。
伊朗的历史充满了起伏,曾是波斯帝国的辉煌,但如今却因核问题和反美立场,遭受欧美多年制裁,政府债务剧增,商业投资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动荡的阴霾下,全面战争不再是伊朗的选项,经济承受力已到了极限。
从波斯帝国的兴衰,到巴列维王朝的现代化改革,再到伊斯兰革命后的政教合一体制,伊朗的经济变迁背后,是宗教与世俗力量的角力。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分歧,使得伊朗成为中东地区对美国和以色列态度强硬的国家,其军事实力和经济资源,使其敢于对抗强权。
然而,伊朗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并不能掩盖其脆弱性。两伊战争的重创,以及后来的制裁,使伊朗经济元气大伤。石油产业的依赖使其在国际油价波动中尤为敏感,而革命卫队对关键产业的控制,更增添了经济的复杂性。
虽然在制裁松动时期,伊朗经济曾有所恢复,但美国持续的“最大压力”政策,导致经济再次陷入困境。伊朗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失业率攀升,通货膨胀严重,使得经济前景黯淡,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面对这样的“泥潭”,伊朗的出路何在?是寻找更深层次的经济多元化,还是寻求国际社会的理解与合作?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需要时间来揭晓,但可以预见的是,伊朗人民的挑战依然艰巨。
‘贰’ 听说伊朗也是石油大国怎么伊朗人比阿拉伯人穷那么多
1. 伊朗因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而遭受严重经济损失,战事消耗了大量资源,导致国家经济滞后发展。
2. 伊朗因坚持发展核武器计划而受到国际制裁,这些制裁措施包括联合国在2006、2007、2008和2010年通过的多个决议,涉及武器禁运、限制伊朗获取技术支持、冻结相关机构资产以及限制相关人员国际旅行。受制裁国家与机构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瑞士、日本、韩国、印度、美国和以色列。此外,许多国家响应美国和欧盟的呼吁,大幅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这些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南非、土耳其等。
3. 制裁对伊朗的影响:
(1)伊朗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出口。国际社会减少对伊朗石油的进口,导致伊朗经济遇到困难,2012年石油产量降至十年新低。预计这一趋势可能进一步恶化。
(2)制裁使伊朗难以获取发展和技术所需设备和资源,核技术发展受阻。
(3)制裁导致伊朗石油工业难以获得技术和投资,外国公司纷纷撤离。据估计,制裁使伊朗每年损失约600亿美元能源投资。
(4)制裁使伊朗难以获得必需的生活用品、飞机配件和武器设备。民用和军用飞机的安全性受到影响,军事力量因制裁而逐年减弱。
(5)制裁导致伊朗货币大幅贬值,民众恐慌,物价飙升,物资短缺。伊朗货币在短时间内贬值超过50%,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叁’ 遍地美女一夫多妻制的伊朗,石油储量丰富,为何经济却落后贫穷
1、社会的倒退。
事实上,伊朗最发达的时代是巴列维时代,当时伊朗曾是世界第九大经济体,非常繁荣。当时,伊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甚至高于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国家。当时伊朗社会非常开放,在美国的支持下,经济发展迅速。
结果,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伊朗陷入封锁和军事介入的恶性循环。因此,很难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上,也不可能从石油资源中造福于人民。所以它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