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罗斯里海舰队怎么出海
毕竟里海和亚速海之间就是一块陆地,没有任何的海峡,不过没海峡夜不要紧,有河流就行了,用河流联通里海与亚速海,一样也能达到目的,而俄罗斯境内刚好有两条这样的河流,分别是流入里海的伏尔加河以及流入亚速海的顿河,所以,只要把伏尔加河与顿河联通,组成一条运河,那么也就意味着沟通了里海和亚速海了,所以,在1948年的时候,前苏联还真的这样做了,花了四年的时间沟通了伏尔加河与顿河,弄出来了一条伏尔加河-顿河运河,只要吨位不是特别大的船,都能通过这条运河自用进出里海和亚速海,刚好俄罗斯里海舰队的舰艇吨位都不是很大,只要愿意,通过此运河进入四大洋完全没问题
里海听上去虽然是个“海”,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内陆湖。
但是这个内陆湖的面积高达38万平方公里之多,比它周围的很多国家的国土面积还要大。
由此就不难看出,里海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湖泊。
在1948年的时候,苏联着手修建伏尔加—顿河运河,运河在四年之后竣工了,该运河可以通航大型内河船只和小型海洋船轮船。幸运的是,里海军舰的吨位并不是很大,这就使得苏联时代的里海舰队可以自由进出大洋。
⑵ 伊朗军队怎么去叙利亚
1. 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局势复杂,多国势力介入,使得当地形势更加动荡。
2. 面对美国和以色列对叙利亚的军事威胁,保护阿萨德政权成为其盟友的紧急任务。
3. 俄罗斯为支持叙利亚政府军,迅速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
4. 伊朗,作为叙利亚的重要盟友,也积极派遣军队和武器支持叙利亚。
5. 尽管叙利亚和伊朗不接壤,中间隔着伊拉克,伊朗仍找到了多种方式向叙利亚输送军力。
6. 最直接的方式是穿过伊拉克,但受到美国军事存在的影响,这条路线存在风险。
7. 因此,伊朗革命卫队通常采取秘密途径,通过偷渡方式进入叙利亚,以规避美军监控。
8. 伊拉克政府对伊朗的这种行为采取了一定的纵容态度,对美军的询问往往敷衍了事。
9. 随着美国在叙利亚事务中的介入加深,经由伊拉克的路线变得不再安全。
10. 伊朗为了确保军队和武器的安全,多数情况下选择绕道里海,利用俄罗斯船只运输。
11. 媒体报道指出,俄罗斯船只不仅运送了武器装备,还搭载了大量伊朗革命卫队成员。
12. 通过这一隐蔽的运输通道,伊朗持续向叙利亚派遣军事力量,协助叙政府军打击国内反对派。
⑶ 伊朗在里海的舰队 能通过河流、运河开到波斯湾吗
可以的
里海通过伏尔加河及伏尔加—顿河等运河,实现了白海、波罗的海、里海、黑海、亚速海五海通航。而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相连接。到了地中海只要再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就可以开到波斯湾
⑷ 英苏入侵伊朗的战争过程
在英苏联合入侵伊朗的前夕,伊朗陆军规模约为12万人,分为两个配备105毫米斯科达火炮的皇家近卫师(均驻扎在德黑兰),九个普通师(分别驻扎在全国六个军区,其中五个师在北方防备苏联,四个师在南方防备英国),五个宪兵旅,以及一个独立的机械化旅(装备捷克制造的AH-IV和TNH坦克,若干英制1921型罗尔斯·罗伊斯装甲车以及美制TK-6装甲车)。伊朗皇家空军拥有大约400架飞机,编为八个大队。伊朗海军在里海中有两艘炮艇、五艘鱼雷艇、一艘武装拖船和一艘武装游艇,在波斯湾有二艘意大利建造的炮舰,四艘炮艇,三艘鱼雷艇和一艘拖船。英军的入侵部队包括第8和第10印度师,第2印度装甲旅,第9装甲旅和第21印度步兵旅。苏军则从外高加索和中亚军区的第44、47和第53军中抽调了入侵部队。
1941年8月25日凌晨零点,由诺维科夫将军指挥的一支约2000人的苏军摩托化部队在阿塞拜疆南部纳希契万地区渡过阿拉斯河,进入伊朗境内,很快占领了马库(Maku)和霍伊(Khoi),随后经大不里士向东进军。东边500公里外,另一支2000人的苏军纵队沿着里海南岸向东进军,占领了恩泽里港和拉什特,并逼近加兹温城,不久在那里与第一路军会合。第三路苏军1000人在沙赫港登岸陆,攻占戈尔甘和呼罗珊省北部,随后推进至铁路枢纽塞姆南和沙赫鲁清前行德。为了恐吓伊朗军队和平民,令其放弃抵抗,苏军飞机在入侵当天轰炸了大不里士、拉什特、加兹温和雷扎耶,次日轰炸了德黑兰郊区。两天的空袭一共炸死83名伊朗平民和12名军人。面对苏联的突然进攻,毫无准备的伊朗军队大部分在军营里被缴了械。校级以上的军官和情报官员被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军官甄别出来,一些人被带到巴库审问,此后下落不明。一些伊朗军人趁夜色掩护逃出军营,跑到附近民居中躲藏。一些对德黑兰统治不满的地方部落则趁机揭竿而起,在苏联卵翼下控制了北方山区。在北方战线没有发生海上战斗,不过苏军在沙赫港登陆时,里海区舰队的舰艇之间曾发生误击。
在卡仑河口附近的沙普赫尔港(纵贯伊朗铁路的起点),一支搭载登陆部队的英澳联合舰队在8月25日凌晨4时08分悄悄驶入港口。这支小舰队包括“亚拉”号炮舰(HMAS Yarra)、“法茅斯”号护卫舰(HMS Falmouth”)、“卡宁布拉”号辅助巡洋舰(HMAS Kanimbla)、1艘炮艇、2艘武装游艇和2艘武装的内河客船。见港内敌舰毫无防备,舰队指挥官哈林顿准将下令突然开火。“亚拉”号一炮击中伊朗海军最大的军舰——“虎”号(Babr)炮舰,将其重创。“亚拉”号随后进入卡仑河航道,用舰上的3磅炮和机枪扫射其余的伊朗炮艇,对方水兵纷纷跳河逃命。到凌晨5时30分,英澳舰队上搭载的印度陆军士兵全部登陆完毕,占领了港口。在沙普赫尔港还停泊着5艘德国货船和3艘意大利货船,虽然这些船始终处于两艘伊朗军舰的监视之下,但是它们的存在始终使英国感到不安,担心其船员利用可乘之机在阿拉伯河中将船炸沉,以堵塞阿巴丹大型炼油厂船坞的唯一入口。当盟国舰队开入沙普赫尔港时,两艘德国船的船员便开始炸船。其中一艘在爆炸前被登船的澳大利亚士兵控制住,另外一艘德国商船“霍亨菲尔”号(SS Hohenfel)的船员成功地引爆了船内的炸药,但是炸船的位置选择不当,因此未能阻塞河道。沙普赫尔港内其余的轴心国货船全都被俘。在阿巴丹港,英国海军“肖汉”号炮舰(HMS Shoreham)击沉了“虎”号的姐妹舰“豹”号(Palang)炮舰,港内的其他伊朗军舰不是被击毁,就是被俘。“亚拉”号和“卡宁布拉”号随后前往霍尔木兹海峡口的阿巴斯港,在那里击毁并捕获了意大利商船“希尔达”号。8月25日白天,英国皇家空军的一队“布仑海姆”轻型轰炸机奇袭了阿瓦士机场,停在那里的伊朗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地面上。接着,8000多名英印士兵乘船沿卡仑河北上,在一天的激战之后占领了阿瓦士。另一路英军从伊拉克的哈纳根出发,在25日凌晨4时越过边界,在克尔曼沙赫附近遭到伊朗军队的坚决抵抗,4天后才占领克尔曼沙赫油田。伊朗南部的各个空军基地被英军一扫而光,空军官兵被遣散回家,伊朗空军的飞机则被英军士兵拆毁。在巨大的杜珊·塔佩空军基地,英军接收了那里的沙阿兹飞机组装厂,15架刚从美国运来的、崭新的寇蒂斯“霍克”战斗机(其中5架还没拆箱)被英国人没收,运到了印度。
在德黑兰,礼萨国王在8月25日凌晨从曼苏尔首相那里得知英苏军队入侵的消息,他迅即向苏联大使和英国公使表示准备答应两国政府的要求。然而英苏使节的答复却是,两国的军队将继续向前挺进。8月27日,曼苏尔首相被国王免职,新首相下令伊朗武装部队停止抵抗。8月30日,英苏大使要求伊朗军队全面停止抵抗,将除外交人员之外的全体德国侨民一律驱逐出境,伊朗为盟国取道其领土运输军火武器和战争物资提供方便。8月31日,英苏两国要求伊朗将德国侨民转交苏军和英军处置。9月9日,伊朗新首相取得议会的同意,答应了盟国的条件。然而第二天英国和苏联再度向伊朗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伊朗在48小时内必须关闭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使馆,交出德国侨民,否则盟军将全面占领伊朗。
⑸ 俄罗斯里海舰队怎么出海
1. 里海和亚速海之间的确没有海峡,但俄罗斯利用境内河流实现了两个海域的联通。
2. 1948年,前苏联修建了伏尔加河-顿河运河,连接了伏尔加河与顿河,使得小型船只能够自由进出里海和亚速海。
3. 俄罗斯里海舰队的舰艇吨位不大,因此可以通过这条运河进入四大洋。
4.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到38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周边国家的军备竞赛也因此加剧。
5. 苏联解体后,里海沿岸共有五个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以及伊朗。其中,俄罗斯和伊朗拥有海军力量,其他三个内陆国家也纷纷建立自己的海军。
6.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其里海舰队的兵力高达2万多人,各类舰艇齐全。
7. 苏联的里海舰队如果要出海,可以通过亚速海,然后进入黑海,再通过刻赤海峡进入亚速海,最终进入大洋。
8. 虽然里海和亚速海之间没有海峡,但苏联利用伏尔加河和顿河的天然优势,修建了伏尔加-顿河运河,实现了两个海域的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