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意大利海军研制的沉底水雷的性能有什么特点
沉底水雷结构新颖,外形像1支大型雪茄烟,头部呈平顶形,尾部呈半圆形,除悬挂吊耳和尾盖采用钢材制造外,水雷壳体全部由玻璃纤维制成,从而使重量大大减轻,适用于多种投布平台,雷体上的悬挂吊耳可供飞机投布,去掉吊耳可由潜艇的鱼雷发射管发射。
该系列水雷由前、后两个舱段组成。前舱为战斗部舱,内装高爆炸药;后舱内装传感器、引爆机构、电池组等。各种传感器与称之为终段逻辑组件的中央处理装置相连,该装置执行引爆延时、安全间隔装定、失效延时、传感器组合、过往舰艇计数、反折卸、点火控制等全部功能。安装电子组件和磁传感器的支架,与尾盖相连,通过滑轨装入后舱段内。
该水雷可由多种传感器引爆,包括水声(高、低频)、磁感应、水压传感器,可单独或组合使用。通过控制盒可对水雷进行遥控,该控制盒通过电缆与水雷相连,还装有专门的水声发射器,若电缆损坏,仍可通过控制盒对水雷进行控制。水雷布设深度随水雷在海底所处位置不同而异,定深5~300米,使用寿命500~1000天,取决于所用电池类型,锂镁电池或钾镁电池。采用电子石英钟,解除保险延时和失效延时装定最长可达999天。工作环境温度为-2.5°C~+35°C,在环境温度为-34°C~+71°C时的贮存期限可达30年,只需每5年维修1次。
Ⅱ 国外战争中都使用过哪些种水雷
欧美18世纪开始实战使用水雷。北美独立战争中。北美人民为攻击停泊在费城特拉瓦河口的英国军舰,于1778年1月7日,把火药和机械击引信装在小啤酒桶里制成水雷,顺流漂下。当时虽然没有碰上军舰,但在被英军水兵捞起时突然爆炸,炸死伤了一些人,史称“小桶战争”。
水桶结构和引爆装置的完善及广泛应用,是从19世纪开始的。19世纪中期,俄国人B·C·亚图比发明了电解液触发锚雷。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皇俄国曾将这种触发锚雷应用于港湾防御战中。
西方最早出现水雷是在1769年的俄土战争期间,当时俄国工兵初次尝试使用漂雷,炸毁了土耳其通向杜那依的浮桥。此后,各型水雷不断地被研制和改进,并广泛使用,在美国南北战争和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水雷战果颇佳。从此,各国更加重视水雷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紧研究和制造各种水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共布设各型水雷31万枚,共击沉水面舰艇148艘,击沉潜艇54艘,击沉商船586艘,总计122万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除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水雷的使用达到高峰,各国共布设了110万枚水雷,炸沉艇船3700余艘。
20世纪80年代,一些阿拉伯国家曾在红海和波斯湾布设了一些发现式水雷,有十几艘过往的商船和油轮触雷,护航的美国军舰了也被炸伤。这说明,在现代海战中,水雷是不可缺少的武器。一枚所费无几的老式水雷就是足以致一艘造价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现代化军舰于死地。
大量使用锚雷外,还出现了新型的非触发水雷,如磁感应水雷、音响水雷;战争后期又出现了水压水雷。整个战争中,各国通过水面舰艇、潜艇和飞机布设的80万枚各种触发和非触发水雷,共毁沉舰船3000余艘。
1952年朝鲜战争中,朝鲜人民军在元山港外布放了3000多枚水雷,美军出动了60艘扫雷舰和30多艘保障舰船,外加不少扫雷直升机进行清扫,结果使美整个登陆计划推迟达8天之久。
在此后的越南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中,水雷都得到充分的应用,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尤其是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海军舰艇基本上无所建树,只有布设下的1200余枚水雷,损伤了多国部队9艘舰艇,其中仅美国就有4艘战舰被毁伤。因此,水雷被誉为“穷国的武器”。
Ⅲ 伊拉克水雷有哪些介绍
1987年以前,伊拉克并不研究和设计水雷,而是从其它国家购水雷,80年代前期主要从前苏联引进触发锚雷和沉底雷,而80年代中期后转而从南非、意大利引进更为先进的水雷,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老式锚雷、设计了多种新型锚雷和沉底雷。80年代后期,推出了“苏迈尔”系列水雷。该系列水雷不仅采取了全新的结构,例如不管是锚雷,还是沉底雷皆采用圆柱形通用雷体,以便适合水面舰艇、潜艇布雷,而且在水雷中也采用了微处理机。
1991年海湾战争前后,伊拉克布设了十型水雷,其中包括从前苏联引进的KMD-500和KMD-1000型沉底雷、UDM沉底雷、aM小型触发锚雷、08/39中型触发锚雷;意大利的曼塔水雷;本国研制的A1-Muthena-35和-45型防御水雷、LUGM145型触发锚雷、Sigee1400型沉底雷和苏迈尔系列沉底雷。
上述水雷约1300枚,共布设在6个雷区内,此外,还包括4条雷线。大量采用的LUGM145型触发锚雷,由于使用的6毫米雷索很容易断索,所以有百余枚LUGM145型锚雷与触发漂雷一样在水面上漂行。
伊拉克布设的水雷共击伤美国的水面舰艇3艘,包括导弹巡洋舰、两栖突击舰以及由远洋扫雷舰改装的猎雷舰。
Ⅳ 水雷的发展更注重哪些方面
水雷是布设在水中,靠自身功能或智能,打击敌舰船或限制其行动以及破坏水中设施的一种水中兵器。按水中状态分为漂雷、锚雷、沉底雷;按发射平台分为舰布水雷、潜布水雷和空投鱼雷;水雷引信主要有声、磁、水压及三者的联合引信。水雷具有隐蔽性强、威胁时间长、影响大、造价低廉等特点。
水雷既是沿海防御、抑制强敌海上进攻的常规威慑力量,又是封锁敌方港口、出海口、航道,进行登陆作战的有效武器。1945年,美国用水雷封锁日本本土,毁伤日舰670艘,使其工业产值减少三分之二,数百万人挨饿,史称“饥饿战役”。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两栖攻击舰“特里波里”号被伊拉克一枚老式水雷击中严重受损,另一艘“宙斯盾”级巡洋舰“普林斯顿”号则被两枚意大利“曼塔”水雷炸成重伤,使美军不得不放弃在科威特登陆的计划。
水雷武器是在与反水雷装备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德国人研制了最早的非触发磁性沉底水雷,但受地磁场影响易产生自爆,进一步研制出非触发磁感应沉底水雷。1940年,为了对抗英、美的磁性扫雷技术,德国人又发明了音响水雷,利用船舶机器、螺旋桨发出的声音引爆水雷,但也同样被音响扫雷具终结。
后来德国人又研制出名为“蚝雷”的水压水雷,利用舰船通过水雷上方引起海水压力变化来引爆水雷。这种水雷很难被扫除,加之水压、音响、磁引信的联合运用,扫雷手段受到严峻挑战。于是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先用声呐探测水雷,然后逐个消灭的方法,使得猎雷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
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发展水雷更注重提高其智能化、机动性、隐身性、主动攻击和精确打击能力,发展了自航水雷、自导水雷、火箭上浮水雷、遥控水雷、软体水雷等新型水雷。
英国“石鱼”通用模块化沉底水雷,是典型的具有预编程序、微机控制、联合引信的现代沉底雷,适用多平台布放,适应各种作战环境,是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一型水雷。
英国“石鱼”通用模块化沉底水雷,是典型的具有预编程序、微机控制、联合引信的现代沉底雷,适用多平台布放,适应各种作战环境,是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一型水雷。
自航水雷由潜艇在离港口较远的适航区水下发射,水雷靠自身动力航行到预定海域对敌重要港口或水域进行封锁。最有名的自航水雷是美国的MK67,装有MK58水雷的磁、水压、地震波引信,航行装置由MK37鱼雷改装而成,可自航10余海里。
火箭上浮水雷平时在较深的海底或水中埋伏,当引信探测到目标并进入攻击区域时,雷体与固锁装置分离,雷体在火箭发动机点火后迅速上浮,对目标实施攻击。美制CSM火箭上浮水雷、俄制MSHM火箭上浮定向攻击式短索锚雷,是火箭上浮水雷中的佼佼者。
还有鱼雷和水雷组合产生的自导水雷,如美制MK60“捕手”水雷,水雷壳体内装MK46鱼雷战斗部,布雷间隔和布深都很大,布少量水雷就能取得非常好的封锁效果。瑞士“风暴”遥控水雷,意大利浅水抗登陆“曼塔”水雷,德国用高分子材料制造的软体水雷,等等。
未来水雷在引信与控制系统智能化、雷体材料与形状隐身化、战斗部与装药高能化等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Ⅳ 水雷有哪些种类
人们将水雷称做“水中伏兵”。它在历次海战中都得到大量的使用。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两伊战争以及海湾战争中,水雷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雷不仅能长期埋伏在水下,而且还能像导弹一样,主动追踪水下潜艇并将其击毁。
最早的水雷是触发水雷,其头上伸出几个触角,是一种“刺猬”式的能漂浮的球形炸弹,无论舰船触碰到它的任何一个触角,都会发生爆炸。这种水雷的触角为什么碰不得呢?因为舰船碰弯水雷的触角后,装在里面的电池与电雷管之间的电路立即接通,使电雷管发火,引起爆炸。
随后问世的是磁性水雷,它不是悬浮在某一深度的水中,而是沉在海底,因而扫雷器扫不到它。当敌舰船经过磁性水雷的上方时,雷上的磁接收器接收到舰船磁场(舰船为钢铁所造,在地球磁场影响下也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磁场),就通过控制仪器接通装在水雷上的电池与电雷管之间的电路,使水雷爆炸。这种靠磁场来激发的水雷,无需通过舰船的直接碰撞来引爆。这种水雷虽然是在海底爆炸,但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因此爆炸时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能传到较远的地方,将那里的敌舰炸毁。
问世较晚的是音响水雷,它的尾部装了一个“耳朵”——音波接收器,所以有人称它为“长耳朵水雷”。它的这只“耳朵”能将舰船发动机和螺旋桨发出的声波接收后变成电信号,用以操纵水雷上的仪器,接通电路,使水雷爆炸。
还有一种叫做“蚝雷”的水雷,它是利用水的压力变化来引爆的。水有个怪脾气,在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力就越小,而在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力就越大。船在航行时,船底下的水流得快,压力低。在蚝雷上部有一个压力传感器,当舰船通过它的上方时,它就会感受到水压降低的信号,并随即接通爆炸电路,引爆水雷。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自动上浮水雷”的水雷,其外形像火箭,里面装有计算机和超声波发生器,当舰船经过它的上方时,超声波发生器产生的超声波被反射回来。计算机根据反射回波算出目标的距离后,水雷上的发动机被启动,水雷上浮,将敌方舰船击毁。
Ⅵ 水雷在水中大体上分为哪些类型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派了很多大型军舰参战,在军舰出发以前,曾经派了扫雷舰,为军舰开进打开通路,因为,伊拉克在科威特海岸布设了许多水雷。但结果并不理想,没能把水雷完全清除干净,几艘军舰仍然没有逃脱被水雷炸伤的命运,其中包括一艘造价10亿美元的“普林斯顿”号巡洋舰,由于损害严重,不得不退出战斗进行维修。另外一艘两栖攻击舰也被水雷击中了,被炸开了一个长6米,宽5米的大洞,使得该舰抛锚7小时之久。根据这个情况,美国、英国和沙特部队赶紧派出扫雷部队在海区反复搜索,又发现了22枚水雷。可见,水雷这种武器防不胜防,威胁很大。
水雷是一种很古老的兵器,人工操纵的水雷是中国人首先发明的。早在明朝,中国在水战中就运用了“水底雷”。还有以燃香为定时引信的“水底龙王炮”漂雷和用绳索为碰线引爆的“水底鸣雷”。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发明,1585年意大利人制成用钟表改装成定时起爆的装置,成了定时爆炸的水雷。后来水雷的发展越来越快,品种也越来越多。
水雷藏在水中,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叫做飘雷,就是飘浮在水面或一定深度。早期水雷都是飘浮在水面,当船只碰上以后引起爆炸,使得船受到损伤,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为了隐蔽,飘雷也可以飘在水面以下一定深度,但它仍是自由飘浮,没有任何固定装置;第二种叫做锚雷,锚雷由雷体、雷索和雷锚组成。在雷体的底下有一根雷索连接着雷锚,用雷锚把雷体固定在一定的深度上;第三种叫做沉底雷,把这种水雷沉到水底,当它接受到信号后,可以自动升起来,再引起爆炸,这种雷最为隐蔽,因为它在海底很难发现。
Ⅶ 瑞士风暴遥控水雷有哪些使用方式
瑞士“风暴”遥控水雷长度为5米,最大直径550毫米,总重650千克,装药量170千克,水雷的最高航速20节,最大航程100千米。它主要用来攻击水面舰艇。瑞士TM/AS遥控上浮水雷
该水雷系瑞士在意大利海军曾广泛使用的“麦阿里”鱼雷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可供水面舰艇、水下潜艇或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布设于水底,然后由其遥控上浮并攻击过往舰艇目标。其与美国海军从60年代开始研制的“卡普托”或“捕手”MK60水雷一样,均属突破传统水雷概念的、兼具鱼雷特性的一类新型水雷,即鱼水雷或制导水雷,实现了水雷的制导。与之对应的另一类兼具火箭特性的新型水雷,是美国海军从80年代开始研制的“莫万”水雷,可称之为火箭水雷或自航水雷,采用高频定向声纳作为自导系统,实现了沉底水雷的快速上浮和自动导引,反映了现代水雷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