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是什么
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诞生的摇篮,也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14、15世纪,意大利北部许多城市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商业和银行业都发展迅速。例如威尼斯的商船队就定期在欧洲、亚洲、非洲一些大城市航行,佛罗伦萨的银行也在欧洲许多城市设有分行。新兴资产阶级的实力一天天强大。他们为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取得胜利,便积极提倡文艺,网罗大批人才。这就使意大利文坛出现一派繁荣景象。
但丁是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新旧交替时代的伟大诗人,在这过渡时期的着名作家还有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他们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到了15、16世纪,又涌现了一批人文主义作家,比较着名的有安琪罗·波利齐亚诺、路易其·浦尔契、马德奥·博亚尔多、雅科波·桑纳扎罗、卢多维科·阿里奥斯托、托夸多·塔索。后两位作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是意大利杰出的人文主义诗人。他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贵族之家。父亲是公证人,与但丁一同被流放。彼特拉克早年学过法律,曾到欧洲许多地方旅游,搜集古代希腊罗马文物,认真研究古罗马名家作品。他热爱古典文学,反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和教会的禁欲主义。他最先提出“人学”来与中世纪神学相对抗。这位诗人用拉丁文和意大利文写过许多优美动人的抒情诗,曾被元老院推举为桂冠诗人。他所独创的十四行诗对欧洲诗歌产生了重大影响。
彼特拉克用意大利文写的《歌集》是他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这是一部出色的抒情诗集。它分上下两册。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写诗人对女友劳娜深挚的爱情。上册写1327年诗人初次见到骑士之妻劳娜时的内心汹涌的热情。劳娜有花朵一样的娇美的容貌,也有高尚的道德。诗人对她一见倾心,终生爱慕。当时劳娜20岁,已婚3年,诗人23岁。下册写于20年之后,当时劳挪已死于瘟疫。诗人抒发了劳娜死后自己深深的痛苦与哀伤,诗句悲切感人。在劳娜身上寄托了诗人的美好理想,但诗人对她的爱情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现实生活中个人幸福的热烈追求。
《歌集》是彼特拉克内心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诗人世界观中的矛盾。他一方面热烈追求现世生活中的爱请和幸福,一方面仍受中世纪宗教观念的束缚;一方面用火一样的诗句表达他炽烈的爱国热情,一方面又轻视和脱离人民。在他身上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积极的一面和时代的阶级的局限。
安琪罗·波利齐亚诺(1454~1494)是一位有才华的作家。他认真学习了维吉尔、莫维德、但丁、彼特拉克等人的作品,从前人的创作中吸收艺术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代表作是八行体叙事诗和圣剧《俄耳甫斯》。
作品以希腊神话故事作为题材;写的是歌手俄耳甫斯的历险故事。这本是个世俗异教寓言故事,作者却将它涂上梦幻神秘色彩,在艺术手法上有所创新。
马德奥·博亚尔多(1441~1494)也是意大利着名的人文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是《热恋中的奥兰多》,该作品中的主人公奥兰多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查理大帝的贴身卫士。
作品描写他和东方公主安杰丽嘉的爱情故事,富有传奇色彩。
雅科波·桑纳扎罗(1455~1530)也是意大利有名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是自传体散文作品《阿卡狄亚》。
小说主人公辛契洛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少女,但又没有勇气向她表白自己的爱情。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他远离故乡,到风景清幽的阿卡狄亚去生活。作品主人公离开城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的情节对后世欧洲作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卢乡维科·阿里奥斯托(1474~1588)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作家。他在戏剧和诗歌方面都有较大成就。他写了5部喜剧,是意大利风俗喜剧的奠基人。着名的喜剧有《列娜》和《妖术》,在欧洲许多国家流传很广。他的最负盛名的作品是叙事长诗《疯狂的奥兰多》。从情节看这是博亚尔多《热恋中的奥兰多》的续篇。由于博亚尔多没有写完作品就已阵亡,阿里奥斯托便继续写下去。以原有的3条情节线索作为框架,突出奥兰多对东方公主安杰丽嘉热烈的坚贞的爱情。他为寻找这个美人,走遍天涯海角,历尽了艰难困苦。后来安杰丽嘉爱上了伊斯兰教徒梅多洛,并和他结了婚。奥兰多在这沉重的打击下疯狂了。这部作品取材于民间文学,在艺术方面表现了精湛的技巧,结构严密,情节生动,心理描写细腻而有分寸,诗句清丽而有韵味。
长诗写的虽是传奇色彩浓厚的故事,但却贯穿了时代精神,宣传了人文主义思想。作品既有对爱情和大自然的歌颂,也表达了作者反对封建割据、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它在意大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托夸多·塔索(1544~1595)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诗人。他出生于宫廷诗人家庭,攻读过法律,但他的兴趣是在文学方面。曾认真研究过古希腊诗人的赋诗法。他一生道路坎坷,曾因精神抑郁得了癫狂症,被关入疯人院7年。一生写了叙事诗《利那尔多》(1561)、田园剧《阿明达》(1573)和长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1575)等。由于他诗歌方面有较大成就,1595年罗马教皇曾授予他“桂冠诗人”称号。
塔索的代表作是《被解放的耶路撒冷》。作品的内容是描写1096到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事件。十字军首领弗莱多·底·布留尼在最后几个月中带领十字军攻克了圣城耶路撒冷。作者选择这个题材在当时有现实意义,因为在写作长诗的年代,欧洲正面临土耳其的威胁。
长诗中既描写了十字军英勇搏斗、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也穿插了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情节有张有弛,疏密相间,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品语言高雅而有文采,抒情色彩浓厚。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反映在长诗中,他想要歌颂基督教,但实际上他所写的世俗爱情故事和非基督教精神的人物给读者的印象更深,艺术感染力也更强。
‘贰’ 谁能提供份关于文艺复兴的介绍,要中英文对照的。
文艺复兴一词最初是指黑暗中世纪后,希腊,罗马的经典艺术和科学在英国的第二次大发展。在整个十六世纪大量的这些经典作品被翻译成英文。一些进步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了这些经典学说的研究和宣传。他们并不关心与现实生活无关的玄学知识,而关心人所处的环境,人的所作所为,以及人们从教堂和宗教教义的桎梏中解救出来所进行的英勇斗争。 The term Renaissance originally indicated a revival of classical (Greek and Roman) arts and sciences after the dark ages of medieval obscurantism. Indeed, a great number of the works of classical authors wer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ring the 16th century. The study and propagation of classical learning and art was carried on by the progressive thinkers of the humanists. They held their chief interest not in ecclesiastical knowledge, but in man, his environment and doings and bravely fought for the emancipation of man from the tyranny of the church and religious dogmas.
......
文艺复兴的实质。一、“意大利文艺复兴”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两点:1.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实质。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这是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源地的前提条件。14世纪,意大利境内出现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维护和发展其政治、经济利益,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反封建斗争。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众多人才,也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许多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使意大利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意大利境内保留许多古代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古代典籍。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人文主义者从古代典籍中发现了肯定现世生活和肯定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他们建立了新的思想体系,即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成为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14世纪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14、15世纪是早期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进入它的全盛时期。早期人文主义者利用古代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成分与中世纪的来世观念作斗争。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中虽然还保留着灵魂不灭和来世的观念,但是作品通过对地狱、炼狱、天堂中人物的描写,展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广阔画面,它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恩格斯称他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的知交乔托在绘画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乔托第一个改变中世纪绘画简单和呆板的传统,初步运用透视、素描写实技巧,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使绘画向现实主义迈进一步。乔托成为近代绘画的奠基者。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彼特拉克孜孜不倦地搜集古代抄本和文献,最早用人文主义的观点诠释和阐述古典着作,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艺术创作空前繁荣,造型艺术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尽管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但都将生活里的现实人物和情景摄入画面;完善了素描、透视解剖的基础理论和技法。这时的艺术大师们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提高到空前的高度。主张“强权政治”理论的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反映了意大利四分五裂的现实和资产阶级要求统一的主张。二、“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几个问题:1.文艺复兴扩展到西欧诸国。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2.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国家。这时,人文主义思想流行于英国。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在英国圈地运动兴起的情况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戏剧成就具有典型意义。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在留传下来的他的37个剧本中,包括历史剧、喜剧和悲剧等多种体裁。在他的创作早期,写了大量的喜剧和历史剧。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赞美友谊及爱情、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等人文主义的人生观和道德原则是莎翁喜剧创作的主题;谴责暴君和封建贵族、歌颂贤明君主、同情人民,是他的历史剧的主题思想。莎士比亚后期创作的四大悲剧,代表了其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剧中主人公的性格被注入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他们的悲剧结局,说明恶势力的强大和人文主义的软弱,莎翁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鲜明的舞台形象,广泛深刻地描写了当时的英国社会。他的剧作,不仅在欧洲的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珍品。3.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15世纪,法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拉伯雷是法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巨人传》充分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以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君主巨人的形象,歌颂“人”的力量。他笔下的三代巨人都是充满自豪、自信和幸福感的人。他们体格健美,性情豪爽,头脑聪明,知识丰富,象征着处在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蓬勃乐观情绪和以自我为中心的阶级意识。《巨人传》通过幽默滑稽的故事大胆地嘲笑了僧侣的无知,激烈抨击教会的罪恶,成为批判性和讽刺性极强的文学作品。4.西班牙的文艺复兴运动。西班牙专制王权与天主教会相勾结,妨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迟至16世纪初才在西班牙蹒跚起步。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名着。作品通过堂吉诃德的游侠史,广泛展示了西班牙的现实生活;通过堂吉诃德的悲剧,否定了骑士制度、骑士道德以及骑士文学;还尖锐地批评贵族的残暴专横、荒淫无耻和虚伪狡诈,歌颂了西班牙人民渴望自由、追求真理、反抗压迫的崇高品质。这些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主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大到西欧其他国家。“文艺复兴”的概念在当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这一名词源自意大利文“Rinascita”,一般多写为法文“Renaissance”。中国曾有人直译为“再生”或“再生运动”,但“文艺复兴”的译法已被普遍接受。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文艺复兴文化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这个名词的英文是Humanism,也译作人道主义。它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科”。那时的新兴资产阶级学者鄙弃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热衷于发掘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研究古代的语言、文学、自然科学和哲学。他们认为,这些学科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是不同于“神学学科”的新学问,是“人文学科”。那些研究人文学科的新文化人士自称为“人文学者”。“人文学科”一词的出现,不仅指学术研究方向的改变,还意味着一种以世俗的人为中心,提倡人性或人道主义的新的世界观代替了宗教神学的旧世界观,它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利益和愿望。16世纪,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文学科”一词的广泛含义,到了19世纪,欧洲学术界才开始用“人文主义”这个名词来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的世界观。人文主义的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人性(humanity)是指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基本属性。人类从哲学上认识自身的特性有很长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总结人类认识的成果,第一次对人性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历史唯物主义不否认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的肉体组织决定人有吃、喝、性行为等机能和欲望。但是,离开人的社会活动抽象地考察这些机能和欲望,把它们看成人类活动唯一的和终极的目的,则是错误的。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某些自然属性,也不能不带有社会色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所谓人性,是指正常的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个区别主要在于社会性的劳动;现实的人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资产阶级人性论没有认识到人性和社会的关系,也不承认人性的历史演变,只承认一种所谓全人类共有的、永恒的人性,而资本主义制度则是符合于这种人性的永恒的制度。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它冲破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的以神为中心的思想束缚,主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支配自然,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的天然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动因。它批判了封建教会视肉欲和世俗生活为罪恶的禁欲主义,肯定了人拥有享受人间一切快乐的权利,从而使征服自然、寻求人生快乐、进行自由创造、争取个性解放和建立公正社会制度等进步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当时所起的进步作用,使它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专制的革命的思想武器。从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启蒙运动之前的人道主义者,大多是艺术家、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作出了贡献。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理论要求现实的一切都要合乎人的理性。在法国大革命中诞生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胜利的记录。但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它自身的矛盾,如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个人自由发展与公共社会制度的矛盾等。一些启蒙思想家考虑了种种解决矛盾的方案,但是他们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是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而他们所主张的人道主义恰恰是维护这种制度的,所以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出路的。从理论上看,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考察人时,完全脱离了社会关系,把人只看做自然人,并以此为出发点论证人的追求和向往。这就使它陷入抽象的人性论,具有超阶级、超时代的假象。然而,这种抽象的人性论所追求的自由、享乐权利和所谓“公正”的社会制度并不抽象,它们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个人主义为核心,鲜明地表现了资产阶级的特性。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过不同的作用:文艺复兴时期起过十分革命的作用;直到19世纪,它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它逐渐失去了进步的历史作用。根据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的不同作用,为区别起见,在中国,人们习惯上把文艺复兴时期的这种思潮称为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以后的则称为人道主义。
‘叁’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怎么回事
普遍认为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一词就源于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意为再生或复兴),15世纪后期起,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出现了“文坛三杰”。但丁一生写下了许多学术着作和诗歌,其中着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的鼻祖,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第一个发出复兴古典文化的号召,提出以“人学”反对“神学”。彼特拉克主要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诗诗集《歌集》。薄伽丘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
意大利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在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佛罗伦萨着名的美弟奇家族是当时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着名的文艺复兴三杰全部诞生在意大利。
代表人物:
诗人:但丁、彼特拉克;
哲学家:伊拉斯谟、马基雅维利;
作家:薄伽丘、马基雅维利;
画家:乔托、波提切利、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提香;
雕刻家:米开朗基罗;
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
音乐家:帕莱斯特里那、拉索等。
‘肆’ 简述意大利文艺复兴
意大利文艺复兴(英语:Italian Renaissance)开创了早期的文艺复兴时代,即从14世纪末期到大约1600年之间,一个具有文化上重大改变与成就的时代。虽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纪早期,意大利文化里的许多面向大致都是中世纪的,而且文艺复兴一直要到这个世纪结束时才整个呈现出来。Renaissance 这个词(意大利文:rinascimento)的字面意思是“重生”(英语:Rebirth),而这个时代最为人熟知的是,在被文艺复兴人文学者称为黑暗时代之后,重新对古典的古代 的文化产生兴趣。这些改变虽然很有意义,却集中在菁英阶层,绝大多数的人民生活跟中世纪比较起来,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意大利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北部开始,集中在佛罗伦斯。它接着往南传布,对罗马的影响尤其大,而罗马大致上是被文艺复兴教宗们重建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在15世纪晚期达到全盛时期,当时外国入侵使整个地区陷入混乱。但是,文艺复兴的想法跟理想散布到欧洲其他地方,开启了北方文艺复兴与英国文艺复兴。
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为人熟知的是文化方面的成就,包括佩脱拉克、卡斯蒂廖内和马基维利的文学作品,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还有伟大的建筑物如佛罗伦斯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和罗马的圣伯多禄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