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文艺复兴三杰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1、达·芬奇:代表作有壁画《最后的晚餐》,肖像画《蒙娜丽莎》。
2、米开朗基罗:代表作《大卫》。
3、拉斐尔: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入壁画《雅典学院》。
⑵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
大部分观点认为文艺复兴起源于十五世纪的意大利,然后向整个欧洲扩展。文艺复兴代表了西方和古代(中世纪以前)的古典文化连接,是对阿拉伯人的知识(尤其是数学知识)的吸收。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专注于现世生活质量(如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同时也是知识由于印刷和在艺术,诗歌,建筑等领域新技术的应用而导致的知识爆炸。这些新技术引起了艺术和文学在格式和内容上根本的变化。这个时期,这种观点认为,随着交流和探索的兴起,文艺复兴代表了欧洲从很长时期的一潭死水转变成了汹涌的江河。因此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也常常认为是现代开端。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艺术,文学还有哲学等方面的“类革命”(pseudo-revolution
)。这些变化仅仅影响了为数很小的富有的少数人,而欧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对于中世纪基本没有改变。因此他们不承认文艺复兴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今天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变化,而不是物质上的巨大变化。或许,对于文艺复兴最重要的观点是那些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新时代,一个与中世纪彻底决裂的时代。
Johan
Huizinga
(1872–1945)承认文艺复兴,但是质疑它是否带来有益的变化。他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从中世纪衰落的时代,并且毁坏了很多重要的东西。例如,那时在教会和其他一些人使用的拉丁语,从古典时代以来获得了很大发展,是一个活着的语言。但是,文艺复兴中痴迷于古典纯洁性的人们认为拉丁语与它的古典形式相抵触,于是拉丁语的自然进化停止了。Robert
S.
Lopez
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经济萧条时期。
然而George
Sarton
和
Lynn
Thorndike
认为文艺复兴使科学的进步速度放缓。
⑶ 为什么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 文艺复兴代表什么 主要有什么
我这个可是高中课本上的标准答案哦~~~~ 1、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终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迫切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2、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3、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大批熟悉拉丁文的学者逃到意大利,带去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古籍。 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所有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 达·芬奇怀有神灵般的无限理想﹐试图重新创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广大无垠﹐解释世界的奥秘。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负是发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他的生命是一条没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满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临终前心酸地说过﹕“我一生从未完成一项工作”。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父亲安东尼奥律师认识到儿子的绘画才能﹐决定送他进佛罗伦萨艺术家委罗基奥工作室学习。在那里﹐他不仅接受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的教育﹐还受到其它科学的影响。芬奇在委罗基奥工作室曾经研究过鸡蛋的明暗变化关系﹐发现了明暗渐进画法。他在委罗基奥工作室度过了6个年头﹐成长为具有现代科学思想和勇于探索的人类智能的典范。达?芬奇在佛罗伦萨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的﹐他一心想要把他的艺术和智能带进现实世界﹐光彩照人。他在31岁那年写信给米兰大公鲁多维柯?斯弗查﹐在信中列举了自己的各种才能﹐最后他还表示可为大公的父亲塑造一座骑马像﹐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 大师41岁时完成这一巨作的土制塑像﹐因没有足够的铜铸造而使巨作终未完成﹐1499年法军入侵时被毁﹐否则将成为世界一大奇迹。大公对他的天才和辛勤劳动酬谢不是金币﹐而是金言玉语﹐这使芬奇十分不安﹐大公为了安慰他﹐请他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幅画﹐这就是《最后的晚餐》。如果说《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着名的宗教画﹐那么芬奇在 51岁时自米兰重返佛罗伦萨而作的《蒙娜丽莎》则无愧为世界上最着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他使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转移法(亦称明暗渐进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瓦萨利认为这种明暗画法是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芬奇的一生始终在探索艺术的高贵气质﹐只有在美的创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满意足。15世纪意大利的科学与理智﹑美的追求与创造﹐由于达?芬奇而登峰造极。可是大师的才能到了晚年并没有受到重视和赏识﹐教皇的冷漠使他十分伤心。1515年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占领米兰时﹐邀请大师赴法国定居克鲁堡﹐应聘为宫廷画家。大师1519年客死异国﹐终年67岁。他的学生佛朗西斯柯?穆埃基说﹕“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了。” 达?芬奇比之文艺复兴时期中的任何一人﹐有更多的﹑领域更广的幻想。他思想深邃﹑博学多才。他怀着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奥秘﹐他把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熔于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达?芬奇是当之无愧的“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时期第二位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伟大的雕塑家、画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建筑家、军事工程师和诗人。 米开朗基罗生于1475年3月6日靠近于佛罗伦萨从小父亲把他送到佛罗伦萨附近乡间的石匠家寄养,在击石声中度过了童年,因此米开朗基罗开玩笑说自己的雕刻天才,就是得自于这位石匠的恩赐。后来米开朗基罗的生父因为丧妻,移居至佛罗伦萨,将米开朗基罗送进学校学习拉丁文和优美的意大利文。米氏学会了诗词的创作,不过他在童年时期一向不爱念书,上课的时候常常偷拿速写本画画,让米氏的父亲非常头痛。所以在米氏13岁时,将他转送至一位画家处学画。一年之后,跟随一位雕刻家学习雕刻,这位雕刻家为佛罗伦萨贵族美第奇家族管理美术作品与石雕。在这里,米氏遍览了古代艺术珍宝,也有机会接触到诗人和学者,由于环境的感染,他开始研读但丁的雄伟诗篇,而柏拉图的博大思想对他的影响尤其深远。这使得米氏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师,也是一位诗人。 《大卫像》是米开朗基罗整个艺术中最重要的雕像之一。创作这尊雕像时,还不到30岁,但他的艺术风格已趋于成熟,他已被公认为是艺术大师了。他的雕像大部分都是表现健美人体的。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一种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特点。人们刚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下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赞美人体的美,是对古代希腊艺术的一种“复兴”,其实,它的更深刻意义在于反对宗教的虚伪,重视人及其现实的力量,这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而米开朗基罗由于深刻感受到意大利政治的动荡,他的苦闷与精神意志往往只能在自己的雕像中得到最深刻的发挥。人体是最能表现内在力量的形式。他要赋予大理石以新的生命,必须向它灌注一种属于人的肉体的力量,使它具有精神的象征性。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之所以叱咤风云于16世纪,是因为他在这个以人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把人与战士两个概念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了。他所有的伟大雕塑,其最重要的品质也在于此,即一尊雕像,也是一个建功立业的英雄丰碑。1505年,米开朗基罗被教皇请到罗马工作。朱理二世让米开朗基罗来设计“世界最大的”陵墓,供教皇死后享用。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颇多。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即是《垂死的奴隶》与《被缚的奴隶》这两尊作于1516年的奴隶像。《垂死的奴隶》双目紧闭,左手枕在仰起的脑后,右肘弯曲在胸前。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想再一次醒来与暴力与死亡搏斗。那个《被缚的奴隶》的运动节奏就更强烈了。他的壮实的躯体呈螺旋形拧起。他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这种动势的转折,体现了巨大的内在激情。似乎这个奴隶将要迸发一股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面部表情显露出坚强不屈的意志。有人称这尊雕像是“反抗的奴隶”。在这里,人的尊严得到了高度体现。艺术家以卓越的技巧使这两块冰冷的石头产生出生命的活力。这种优美的造型感受,正是米开朗基罗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罗马西斯庭小教堂内的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西斯庭天顶画以圣经《创世记》为主线,绘画总面积接近600平方米,人物有几百个。在拱顶上按照它的长矩形(全长40米,宽14米),在中央分割成九个画面,分别描绘《神分光暗》、《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水和大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挪亚祭献》、《洪水》、《挪亚醉酒》等九个主题。象这样大规模的壁画,如此壮观的天顶画,画得又那样精确、和谐,多彩多姿,并且是出自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一人手笔,这在16世纪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它所存在的精神价值在整个艺术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当拉斐尔看了这幅巨大的天顶画之后,不禁感慨地说:“米开朗基罗是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赋创造这个艺术世界的!” 米开朗基罗创作之始,因为天纵才气,常常遭人眼红;在他年轻时,因遭人嫉妒而被打坏了鼻子,使得他终身对自己的容貌自卑。26岁时在佛罗伦萨完成举世闻名的“大卫”雕像;30岁时因为盛名远播,传到了罗马教廷的教皇耳中,教皇立刻邀请米氏前来罗马建造陵墓。米氏也深知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开始为教廷工作。这一做就做了整个下半辈子;在当时一切教廷至上的时代,这是无上光荣的工作。他在罗马陆续完成许多世界闻名的杰作,诸如现今珍藏于梵蒂冈博物馆的圣西斯廷大教堂的湿壁画、劳孔像、慈母哀子像、摩西像、圣彼得大教堂,以及卡波多立广场等等,都是游客前往罗马时的必游之地。 米开朗基罗的创造力与活力惊人,直到去世之际仍坚守创作岗位,享年89岁。米开朗基罗终其一生给人的印象,可以用“悲壮”两个字来形容。虽与达·芬奇和拉斐尔身处于同一个时代,但境遇却大不相同。米开朗基罗的悲壮是属于天才的,含有戏剧性的英雄式悲壮。构成米开朗基罗的悲壮生涯,虽有其时代的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因天才而产生的自负。米氏个性高傲倔强,不阿谀奉承,深具艺术家气质。 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由于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尔,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拉斐尔父亲是宫廷的二级 画师.他从小随父学画,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进画家画室当助手.学习了十五世 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走上了独创的道路.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五岁创作了大量 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基罗 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是他虽然只活了三十七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 画家.他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的聪 明特别表现在善于汲取他人之长,而后加以综合的创造.他一生创作了不少作品, 其中<<大公的圣母>>和<<教皇利奥十世>>等,还作了一些建筑设计,并为西斯廷小 教堂设计画稿.他的才能又表现在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的形象.风格被 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四百年之久,成为后世 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拉斐尔的一生虽然像莫扎特那样短促(两人的生平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有关他的传说及提供的范例却是非常之多。这些传说和范例一方面肯定了这位画家无可争辨的才华,另一方面却也可能阻碍了对这位画家的了解。一提起拉斐尔其人,提起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总离不开“超凡入圣”、“尽善尽美”这些始于瓦萨里的形容词,这使广大公众对拉斐尔(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作品无法深刻领会并与之沟通,无法立即把拉斐尔的作品与那些总想用“天才”、“天才表现”等词句来标榜的蹩脚作品分开,从而在他的作品中体味生命的苦闷、浪漫的热情及感情的折磨。 希望您能采纳 如有疑问欢迎继续追问谢谢
记得采纳啊
⑷ 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作品反映了什么思想
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 文艺复兴的心脏——佛罗伦萨 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⑸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意义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意义:
1、文艺复兴打破了以神学为核心的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为以后的思想解放进步扫清了道路,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其中有英国的经验论唯物主义(培根)。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马基雅维利为后来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霍布斯、洛克等一大批思想家,发展起“自然权利”、 “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理论。
2、否定了封建特权。在中世纪,封建特权是天经地义,门第观念根深蒂固。文艺复兴则使这些东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丧失了过去的重量。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彼特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在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成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会高层的阶梯。
3、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文艺复兴恢复了理性、尊严和思索的价值。虽然文艺复兴在哲学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开创了探索人和现实世界的新风气。人们坚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头脑,相信实验和经验才是可靠的知识来源。这种求实态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为17到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无价的瑰宝。中世纪,圣经传说充斥艺坛,窒息了艺术的生命。文艺复兴则不但把圣母变成人间妇女(拉斐尔),把图像化为对人体的歌颂,而且开始了日常生活和现实人的直接描写。解剖、透视等科学也第一次结合于艺术。西欧近代现实主义艺术从此发端。
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代表是哪类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可以分为:15世纪,以佛罗伦萨的建筑为代表的早期文艺复兴,代表性作品为佛罗伦萨大教堂;15世纪末和16世纪上半叶,以罗马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盛期,代表作品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16世纪中叶和末叶的文艺复兴晚期。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依然是教堂。
⑺ 什么是文艺复兴
什么是“文艺复兴”?这幅画题名《蒙娜丽莎》。在这幅文艺复兴时期非常有名的代表作里,看到了什么呢?猛一看,这个贵妇人很像中世纪的圣母,很静穆,很端庄,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她的头发,她的所有的线条都是向下垂的,没有向上飞扬的,向下的线条给人一种非常端庄、静穆、驯顺的感觉,和古希腊的那些女神很不一样。古希腊那些女神,没有一个是坐着的,她们都在动,她们都是富有动感的,她们都在为实现自己的一个欲望做什么事情。在《蒙娜丽莎》的画里,我们看到了中世纪圣母的情调。但是,请大家注意蒙娜丽莎的微笑,掩藏在蒙娜丽莎的微笑里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那种欲望,这种微笑在中世纪的圣母像上是看不到的。我们很难找到一幅中世纪的圣母像是在微笑的,特别是像蒙娜丽莎这样的一种微笑。这种微笑在她的弯曲的嘴角上闪烁着,她的眼睛里强有力地放射出一种欲望。而这种欲望又被一种观念所压制,由于这种压制,欲望显得更加强烈。20世纪的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在论述《蒙娜丽莎》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冲突在于节制与诱惑之间,在于最诚挚的温情与最无情的贪婪的情欲之间。”弗洛伊德认为,这幅画的美丽全在于此。他还引用了意大利作家安格罗孔蒂的话说:“这位夫人在庄严的宁静中微笑着;她的征服的本能、邪恶的本能、女性的种种遗传、诱惑和俘获其他人的意志、欺骗的魅力、隐藏着残酷目的的仁慈——所有这些依次隐现于微笑的面纱后面,埋藏在她的微笑的诗中,……好的和坏的、残忍的和同情的、优秀的和奸诈的,她笑着……”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以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的意象。她告诉我们什么是文艺复兴,并且透露出一个秘密:文艺复兴何以直到今天还保有着它的不朽的魅力。
蒙娜丽莎“文艺复兴”大体上是从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一共有300年左右的时间,在一些西方文学史上,也管它叫“文艺300年”。这300年的文学和科学的成果,是每一个西方人都引以为自豪的,也非常值得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各位知道,在14世纪以前,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在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不落后于欧洲,甚至比欧洲还要强,但是就是从14世纪以后,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加快了经济、科技、文艺的发展步伐,而我们依然步履蹒跚。中国落后于欧洲,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为什么意大利荣幸地承担这样的历史责任呢?首先,我们要讲到意大利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也许是这个地方天气非常燥热,也许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地震非常频繁,总之这个民族是一个躁动不安的民族,一个激情澎湃的民族,一个充满了各种欲望、永不休止地战斗着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性格和基督教所要求的那种静穆的、谦卑的、内省的性格非常不同。虽然基督教在这里有相当强的势力,但远不如在欧洲的其他地方深入人心,基督教对意大利的统治;相对其他地方较为薄弱。意大利人是罗马人的后裔,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没有断线。这个民族的封建势力的统治相对欧洲其他地方也是比较薄弱的。十二三世纪,在德国、英国、法国都已经形成相当强固的封建政权的时候,意大利这个地方还是分裂成很多小的公国。小的公国之间战争不断,不仅小的国家之间有战争,家族之间的仇杀也是很频繁的。卜伽丘在《但丁传》里有这样一段描写:两个大的家族相互仇杀了很长时间,终于愿意和解了。于是双方坐在一张长条桌子的两边,准备喝酒庆祝和解。就在这个时候,很偶然地,有一个人要站起来,去上厕所,不小心碰了一下腰里悬挂的剑,桌对面几乎所有的人马上拔出了剑,不超过五秒钟,这边的所有的人也拔出了剑,于是一场厮杀重新开始,又是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在厮杀之后,人们搞不清楚这场厮杀发生的原因,人们也不乐于去追究这个原因。卜伽丘这段描写有一些艺术的夸张,但它的的确确、活灵活现地向我们揭示了意大利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民族。这样的民族特性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失。如果你们了解意大利,到过意大利,就会对这一点有比较深刻的感受。
当然,古希腊文化无论多么生动、多彩多姿,终究是一段已经逝去的历史,它不可能完全来满足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也不可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当人们高举复兴古希腊文化的旗帜的同时,他们就在创造自己时代的新的文明。对古希腊文明的重新发现,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他们感到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的物理学、力学、医学,已经完全不够用了。就在这个时候,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哥白尼发现的新的大文体系,极大地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人们惊奇地看到外面的世界原来是如此!广阔的自然宇宙完全不像基督教所说的那样,也并非完全像古希腊人所描绘的那样。人们以一种无边的好奇心和一种充分的信心,用实践的手段开始去探索外面的自然界。他们有信心,觉得自己能够发现一个新的世界,并且能够掌握这个世界。到了牛顿、莱布尼兹的时候,一个近代的自然科学体系开始建立。与此同时,人们的头脑里一个新的对于世界的认识,一个理性的标准开始形成,先进的人们就要求把所有一切东西,包括那些基督教不允许怀疑的东西,都拿到理性审判台前重新进行审视。这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很重要的一个精神特征: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极大地启迪了、推动了新的理念的形成。
在人们向外部世界扩展,逐渐形成关于自然界的认识体系的时候,又反过来探索人的内心。在基督教的观念里人都是很卑微的,不值得去探索,都是一些“有罪的羔羊”。但是在商业经济极大发展的情况下,在自然科学不断取得成果的时候,人对自身的信念也极大地加强了,于是很自然地就在思考自己。莎士比亚的剧本里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谁能告诉我,我是谁?”作为对于人内心世界的探索,我下面将要介绍卜伽丘、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作家。我们可以说,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是朝着这样两个方向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一个方向是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在布克哈特所作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与对外观察都一样——一直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人只能意识到他自己是一个种族、民族、党派、家族或社会集团的一员——只有通过某些一般的范畴而意识到自己。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对于国家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做客观的处理和考察成为可能的了。同时,主观方面也相应地强调表现它自己。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认识自己。
人一旦意识到了在精神上是一个独立自足的个体,那么就带来了很多的疑惑,原来很强固的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出现了信仰上的断裂。如果人的信仰断裂了,而又有一种极大的欲望来发展自己,那么不可避免会造成物欲横流、道德下降的社会局面。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如果有的同学阅读过卜伽丘的《十日谈》,就会有一些感性的认识。那时候最流行的是两类故事:一类是通奸的故事,男人仿佛对已婚的女人特别感兴趣,兴趣大于那些未结婚的姑娘们;而故事的作者往往自发地为这些通奸者辩护。另一类故事就是仇杀,作者也是本能地为那些谋杀者作辩护。这两类故事常常又结合在一起。为通奸与仇杀者辩护,往往集中于对教会的抨击。事实也是这样:一个社会的腐败,往往从它的核心组织开始,在中世纪,就是从教会开始。中世纪人们对于基督教的信念,是靠教会来支撑的。由社会腐败导致的信仰断裂,也是从它的核心组织教会开始的。那个时候关于教会如何腐败、如何污秽的故事非常多。流传的故事一半是真实的,一半是夸张的,夸张的部分是那些传播者的欲望的一种投射。在他们用一种蔑视的口气去谈论那些教皇、教父如何腐败淫秽的时候,事实上他们自己也很想这样效仿,但是他们没有那样的权利,那样的资本,那样的条件,那样的地位。教会的腐败是事实,再加上周围人的欲望的投射,使那种故事特别多、特别生动、特别地骇人听闻,以至于我们会认为当时的社会、当时的文化特别糟糕。但这只是事情的一半。作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文化传统,譬如说,罗马人高贵的献身精神的传统、骑士文学建立的那种骑士的传统、但丁所奠定的那种关于爱情的圣洁观念,也依然在社会上存在。所以泰纳的《艺术哲学》中有这样一段对文艺复兴的概括:“感官的诱惑太强,幻想的波动太迅速;精神上先构成一个甜蜜的、销魂的、热情汹涌的梦境,至少先编好一个肉感又强又有变化的故事;一有机会,平时积聚的浪潮便一涌而出,把一切由责任和法律筑成的堤岸全部冲倒。”但是他又同时指出:“当我们更仔细地去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恋爱道德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一个鲜明的对比而吃惊。小说家们和喜剧诗人们使我们了解到爱情只是在于肉欲享受,……
但是,如果我们转向于那些最好的抒情诗人和对话体作家,我们在他们作品中又看到了另一种最高贵的深挚纯洁的感情,它最后和最高的表现是人原来与神合一的这样一个古代信念的复活。两种感情都是真实的,并且能够并存于一个人身上。”这样的两种文化的交织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的特征。
以下几节,我们将分别介绍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从中可以看出人的个性的觉醒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的。
⑻ 论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艺术成就(举例:各大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及意义)300字以上
但丁《神曲》无情揭露了教会的黑暗,热情歌颂现实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有利批判。
达芬奇《蒙娜丽莎》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意大利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在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佛罗伦萨着名的美弟奇家族是当时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着名的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全部诞生在意大利。
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
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
(8)意大利文艺复兴代表什么扩展阅读: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彼特拉克《歌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拉伯雷的《巨人传》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歌颂了人体的美,主张人体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谐的比例,并把它应用到建筑上,一系列的虽然仍然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绘画、雕塑,但表现的都是普通人的场景,将神拉到了地上。
⑼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代表画家和画派
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区域中央、中古时期世界上最大贸易地区的心脏位置。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都是当时水陆交通枢纽和贸易的集散地,在那里最早出现工商业、萌芽资本主义,所以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
佛罗伦萨的美术,倾向于宗教《圣经》题材,而威尼斯则更多的是描绘古希腊神话故事。纵情于欢乐与享受,题材以爱情、酒宴、女神为多。如果说佛罗伦萨的画家们重素描和遵从构图的对称、均衡与和谐,那么威尼斯的画家们则竭力追求色彩和激情传达,它奠定了欧洲近代油画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