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19世纪艺术是什么主义

意大利19世纪艺术是什么主义

发布时间:2022-07-18 14:09:58

① 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出自于一个健康地扎根于意大利民族生活的原有传统。”这种传统是两方面的。其一,传统的民族意识。19世纪初的意大利正面临着民族复兴运动的高潮,世纪初的艺术活动中渗透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其二,传统的音乐优势。这种传统实际上是意大利的歌剧传统,浪漫主义因素对意大利歌剧的影响是有限的,意大利人对新的音乐风格和新的器乐体裁并不热心,这使得全国上下都醉心于歌剧的创作中。
罗西尼无疑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创作中的旗手。他的近40部歌剧为意大利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继承和发扬了佩格莱西的喜歌剧以及原有的正歌剧。他的《威廉?退尔》是属于法国大歌剧式的,甚至获得了他的对手柏辽兹的赞许;他的正歌剧《唐克雷笛》被誉为“意大利第一布英雄性的歌剧”,但如同格劳特《西方音乐史》一书中所说“喜歌剧与罗西尼性情相近”,他的歌剧艺术成就主要还是在喜歌剧上。
喜歌剧《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中爱情与轻松嬉笑间透漏的是深厚的民族情结;《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使人们领略了作曲家轻松,睿智和调皮的风格。他的歌剧重视观众欣赏口味以及剧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还能创作出艺术气质独特的作品。他擅长发挥传统的意大利抒情风格,对花腔以及旋律的华丽上也尽量满足意大利的观众的需求,但又能在抒情和嬉笑中刻画出人物的个性;虽然相比其后的威尔第,乐队的效果仍显得稍微单薄一些,但较以往意大利歌剧轻视乐队的习气,已经大有改善。对重唱的使用,“罗西尼式渐强”的乐段处理方式,泼辣的节奏,优美的旋律造型,干净清晰的配器以及平易近人的气质都使得罗西尼成为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代表,这是一种鲜明的区别于法国和德国歌剧所不同的一种意大利风格。
罗西尼之后,继承意大利歌剧创作的是唐尼采蒂和贝里尼。但这两位歌剧作曲家的风格却又是不尽相同的。唐尼采蒂的歌剧创作涉及正歌剧和喜歌剧两个方面。如正歌剧《拉美莫尔的露西亚》、《宠姬》等等追求戏剧音乐与人物心理刻画一致的效果,尤其是前者,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超过了罗西尼正歌剧的高度,它直接为后来的威尔第提供了借鉴。相比正歌剧创作,喜歌剧是唐尼采蒂更为人们喜欢的一面。他的《军中女郎》、《唐帕斯夸尔》以及《爱的甘醇》都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以其粗犷的风格,有力的和声以及欢快的节奏获得了与众不同的风格。而贝里尼的歌剧创作走的又是另一条路,他的歌剧代表作品中虽然有着很多的喜歌剧因素,但还是属于正歌剧风格。他以深情忧郁的浪漫情调不仅区别于罗西尼,也区别于同时期的唐尼采蒂。其歌剧细腻而柔美,庄重而又典雅。对旋律的重视超过任何因素,与肖邦的抒情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在《诺尔玛》,《梦游女》还是在《清教徒》中,这种既有着意大利抒情传统又有着自身柔美风格的气质随处可见。
虽然唐尼采蒂音乐风格的粗糙和贝里尼乐队的苍白仍为众多人所诟病,但从罗西尼,到唐尼采蒂和贝里尼的意大利歌剧创作还是为威尔第带来的意大利歌剧艺术高峰做好了最充分的铺垫和准备。从某种角度说,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史等同于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发展史。威尔第与前辈们最显着一个区别是,他的歌剧作品显现着更为深刻的民族主义和爱国热情。既区别与法国歌剧辉煌宏大的气质,又不同于德国歌剧的重视理念和浪漫精神。他强调歌剧应该是体现人性的戏剧,哪怕这种人性是不以事实为依据的。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游吟诗人》、《茶花女》和《弄臣》为代表,第二阶段以《阿依达》为高峰,在这两个阶段中,他的风格宏大,旋律灵活、创造出一种新的叙咏调风格,独唱、合唱以及重唱使用更加自由,和声大胆,乐队声部丰满,作品中到处充满了激情、感人的旋律以及深刻的人物心理刻画。最后阶段是以《奥塞罗》和喜歌剧《法尔斯塔夫》为代表。“《奥塞罗》是意大利悲剧性歌剧的最高造诣”。同样最后一部喜歌剧《法尔斯塔夫》也以其艺术高度也站到喜歌剧的最前端。尤其是前者,这部作品中将人性的弱点的刻画,自然界力量的描绘和整场剧情的过渡和配合发挥到了极至,既简洁又富有动力和史诗英雄气概。
威尔第作为一个意大利作曲家,始终遵循着意大利人创作歌剧的传统。对美妙旋律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对他国音乐风格的接纳与改造也是富于个性化的,无论是在咏叹调与宣叙调的连接,作为整体设计场景和重视合唱和乐队等细节问题上的处理,还是对剧本选择所体现出来的戏剧观念,都显示出作曲家对19世纪意大利歌剧深刻的思索和探索精神,以及天才般的才能,当之无愧成为意大利歌剧创作之集大成者。
19世纪晚期,意大利的统一实际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势力相妥协的产物,这注定意大利人民会陷入更悲惨的社会现实中。动荡的社会引发了艺术中的“真实主义”,这种思潮以暴露社会的黑暗面为主。于是“真实主义歌剧”便再现了生活中普通人的贫穷,苦难和某些社会不安定因素,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甚至不惜出现血腥和暴力的场面。其代表有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列昂卡瓦罗《丑角》。同时期的歌剧作曲家还有普契尼,但实际上他的作品很难归到这一类,哪怕其中有某些真实主义的因素,但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要高于他们。准确的说,他是一位折中主义的歌剧作曲家,既有晚期浪漫色彩的爱好伤感的《玛侬?列斯科》,又有现实主义因素的《艺术家的生涯》以及追求异国情调的《蝴蝶夫人》和《图兰多》。他歌剧中的多样色彩既有意大利歌剧的传统影响,又有世纪之交对社会人物贴近生活的个性解读,尤其是对被压迫的女性人物的刻画无人能出其右。是意大利歌剧创作在19世纪的又一个闪光点。


中票在线为您解答,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到您,欢迎您登陆我们的网站,查询全国各大城市最新、热门演出信息^_^


② 分别论述19世纪欧洲美术欣赏三大主义的代表作

美术三杰 1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正因为他是一个全才,所以他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2拉斐尔 拉斐尔·桑西(Raphael Cenci)(1483~1520)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和《披纱女子像》。 3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o that Rorty)(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着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开朗基罗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末日审判》。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③ 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出现的画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以及它的主张

下面是概况 ,想要更详细的信息还是读一下《外国美术史》比较好希望帮到你了

欧洲的绘画艺术

1、欧洲的绘画、建筑、雕刻的概况

19世纪欧洲的绘画、建筑和雕刻领域获得最大成就的是法国,代表各种思潮的美术流派不断出现,如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尤其是现实主义美术发展达到了辉煌的阶段。这与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阶级斗争空前激烈、复杂,政权更迭频繁有密切联系。其次是英国和俄国也取得了较突出的成就。此外,北欧的瑞典、中欧的德国、匈牙利等也在民族艺术方面显得比较突出。而此时期的意大利和西班牙艺术领域则显得黯然无光,进入了低谷。

2、法国绘画艺术的演变

第一、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新古典主义成为法国美术领域的主导力量。当时第三等级等进步力量出于革命宣传的需要,主张艺术成为自由、平等、博爱、共和的武器,发挥鼓舞人们的斗志,倡导英雄主义精神和树立新道德的作用。因此,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英雄主义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与行动的楷模,他们赞美古代共和国否定今天尚存的封建专制制度。新古典主义一扫洛可可风格时代的脂粉气,以朴实无华代替了华而不实,题材上以严峻望而庄重取代了浮夸空虚,内容上强调古希腊罗马的市民英雄主义,而艺术表现形式强调完整性、和谐性、塑造性,完全适应了当代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有雅克·路易·大卫(1784——1825)的绘画《荷拉斯三兄弟之誓》、《马拉之死》;乌东的杰弗逊、富兰克林的胸像,华盛顿的立像、伏尔泰国坐像和胸像等雕像。

第二、浪漫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在拿破仑当政时代逐渐失去其过去的辉煌,志为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浪漫主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浪漫主义强调艺术家个性发展,以独创性、个人美与新古典主义的理性美相对抗,较多从历史尤其是从中世纪民间文学和社会现实中寻求创作题材。浪漫主义在艺术上注意色彩、构图与画面的整体效果,而不限于局部的实体描述,从而使作品达到整体完美统一的效果。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席里柯(1791——1824)。他着有《近卫骑兵队的军官》、《负伤的胸甲兵》、《最后的审判》、《梅杜萨之筏》、《奴隶市场》、《希腊起义的一个场面》、《埃尔索姆的赛马》等绘画。德拉克鲁瓦(1798——1863)一生创作了近万件作品,其中油画853件,水彩画、粉画1525件,素描6629件,石板画109件,腐蚀版画24件,速写69本。他的画集中了提香、鲁本斯、席里柯、大卫等人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发展。

第三、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美术逐渐脱离现实生活,法国画坛上的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了。其代表人物是杜米埃(1808——1879)、柯罗(1796——1875)、让隆(1809——1877)、米勒(1814-1876)和巴比松派的画家们。杜米埃一生创作了近6000件绘画艺术作品,其中有石板画、木版画、油画、水彩画、素描和雕塑等。着名的作品有政治讽刺画《七月英雄》、《高康大》、《洗衣妇》等。讽刺肖像画《杜美特》、《杜邦》、《当代名士》等;群体肖像画《1831年假面具》、《立法肚子》、《政治鸡栅》等。让隆被称为“平民画家”,擅长多种绘画,油画、肖像画、政治讽刺画和插图画等。《街垒上的孩子》、《巴黎市井》、《农民的休息》、《里姆岑的农妇》、《贝壳的采集者》等均为法国现实主义的画坛上的佳作。米勒被称为伟大的农民画家,代表作有《播种者》、《樵夫》、《拾穗》、《牧羊女》、《晚钟》、《葡萄园中的休息》等。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一批画家以巴黎南郊枫丹白露森林区附近的巴比松村为创作基地,将大自然与现实农村生活作为终身目标,以柯罗倡导的“面向自然,写景写生”的原则从事农村风景画和农村风景画的创作。这批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派和柯罗是现实主义风景画的代表。柯罗虽长期生活在巴比松,但其成就不能以巴比松派所包括。他的画不仅具有现实主义本质,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画坛上的“抒情诗人”。《春天树下的小道》、《蒙特劳丹的回忆》、《献珍珠的女子》等。巴比松画派中的主要人物还有乔治·米歇尔、路易·卡巴等。

第四、印象画派:19世纪后期法国画坛上出现了一个由青年画家组成的印象画派。他们反对官方学院派的墨守成规,适应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而对艺术上提出的日新月异的要求,因此突破以往的传统艺术形式,采用一种新表现方式,即以光和色来描绘外部世界。印象画派代表的主要有:爱德华·马奈(1840——1926)的《奥林比亚》、《枪决马克西米连皇帝》、《一杯啤酒》、《酒肆》、《左拉像》等;克罗德·莫佘(1840——1926)的《日出的印象》、《睡莲》、《公主公园》、《卢昂大教堂》、《伦敦风暴》等;爱德华·德加(1834——1917)的《赛马场的马车》、《赛马》、《系鞋带的舞女》、《芭蕾舞剧院的休息室》、《舞女》、《裸女组曲》、《洗衣女子》等;奥古斯都·雷诺阿(1814——1919)的《包厢》、《浴女》、《红磨房街的舞会》、《秋千》、《游艇上的午餐》、《浴后》、《裸女》等;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的《推独轮车的农妇》、《牛羊山、蓬图瓦兹》、《卢昂大桥》、《收获》、《农妇》等;阿佛列特·西斯莱(1839——1899)的《普尔·马利之洪水》、《六月的早晨》、《枫丹白露的森林》等。

19世纪末出现的后印象派,要求更多地强调个性发展,其表现手法更为泼辣和简练,色彩也更加强烈且带有装饰性。其代表人物是保罗·塞尚和保罗·高庚。

3、英国绘画艺术的演变

在英国,19世纪上半叶,英国画坛上盛行浪漫主义与风景派绘画艺术;中叶以后出现了被称为理性主义的“拉斐尔前派”和古典主义运动。

第一、浪漫主义绘画艺术:英国浪漫主义绘画艺术的代表是威廉·布莱克(1757——1827)。他前期的作品多为诗画集,后期作品均为水彩画,画面处理深刻,常以寓意、象征手法和奇异、怪诞构图来表达进步思想。他的代表作有《基督的埋葬》、《引导巨兽的比特精灵》、《雅各布之梦》、《卡达尔纪的巡礼》、《古代布尼丁人》等。

第二、风景派绘画艺术:风景画艺术的作家和作品很多,最重要的有透纳、康斯特布尔和波宁顿三位画家。约瑟夫·马罗尔德·威廉·透纳(1775——1852)在作品中极力追求光与色的表现,并将油画艺术从欧洲传统古典形式中解脱出来。透纳的代表作有《战舰》、《意大利的纳米湖》、《雨、蒸汽和速度》、《暴风雨》、《月下的煤港》、《贩奴船》、《议会在厦的焚毁》等。约翰·康斯特布尔(1776——1837)一生较长时间在农村创作,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景色。他最着名的作品有《干草车》、《麦田》、《山谷田庄》、《韦默斯海湾》、《勃拉吞海滨》、《滑铁卢大桥之开放》等。

第三、理性主义的“拉斐尔前派”:1848年,威廉·霍尔曼·亨特(1827——1882)、但丁·加布里埃尔·罗赛蒂(1828——1882)、约翰·洛维列特·密莱斯(1829——1896)三位画家成立了“拉斐尔前派协会”。他们认为文艺复兴前期即拉斐尔以前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朴实艺术。“拉斐尔前派协会”还吸收了一些诗人、雕刻家参加。这个组织活动的时间不长,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们遵循的不是真正现实主义准则,而是通过取材于神话、基督教传说及一些文学作品来表现他们的理想和幻想般的世界,作品缺乏感染力。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作有亨特的《世界之光》、《被雇的牧人》、《信徒避难》,罗赛蒂的《白昼之夜》、《圣母领报》,密莱斯的《盲女》、《基督家庭》、《释放出狱》等。拉斐尔前派停止活动后,个别人仍继续追随这一画派,形成了复兴“拉斐尔前派”的“新拉斐尔前派”,但其影响并不大。

第四、古典主义运动:画坛上的古典主义运动与理性主义思潮几乎同时在英国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雷顿(1830——1896)和坡印妥(1836——1919)。其作品取自上古希腊时代的人物、事件,绘画技巧与法国古典主义派相同。

4、德国绘画艺术中现实主义画家

19世纪中期,德国绘画领域出现了门采尔、珂勒惠支等一大批杰出的画家。门采尔(1815——1905)被称为“在历史画中运用现实主义方法的第一个画家”。他创作的12幅腓特烈组画,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一扫19世纪上半叶德国画坛上的沉闷空气。他的代表作还有《三月死难烈士的葬礼》、《轧钢工人》、《加勒坦因的教会行列》等。珂勒惠支(1876——1945)是德国伟大的现实主义女画家。她的作品主要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反对军国主义,反对饥饿,声援俄国革命。她主要的作品有《织工起义》、《暴力》、《克玛纽》、《战争》、《无产阶级》、《幸存者》、《饥荒》、《面包》、《失业》、《饥饿》、《婴儿的死亡》、《救援俄国》、《保卫苏联》、《死亡》等。

5、荷兰绘画艺术的演变

在荷兰近代绘画史上,影响最大的是现实主义和印象派。

第一、现实主义美术:约瑟夫·伊兹拉亚斯(1821——1911)和杨·巴尔多德·琼康(1819——1891)是现实主义派的杰出代表。伊兹拉亚斯的早期作品是以《圣经》和历史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油画,后期致力于以渔夫、工人、农民生活为题材的油画创作,着重刻画劳苦大众贫困、饥饿的生活和艰苦的劳动。他的主要作品有《海岸上渔夫的孩子们》、《渔夫返船》、《寡居》、《女裁缝》、《古老民族的后裔》等。琼康是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他曾在法国、荷兰、比利时创作,力图将每个国家的特征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其作品充满了现实性和抒情气氛。

第二、印象派美术:荷兰后期印象派的主要代表是凡·高(1853——1890)。他早期创作了《教会的修士们》、《吃薯仔的人》、《农妇》、等现实主义作品。《拉克洛风光》和《吸烟斗的人》是他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他擅长用明亮的色彩、跃动的线条、凸起的色块来表现事物,表达其主观的感受和激动的情绪,即以色彩解释精神,然而又不惟色彩美。凡·高的代表作还有《向日葵》、《农民》、《桃花盛开》、《邮递员罗兰》、《囚徒放风》、《供应市市场之农圃》等。

6、比利时现实主义画家

19世纪比利时画坛在北欧国家中效为活跃。比利时现实主义画家中的最伟大代表是康斯坦丁·麦尼埃(1831——1905)。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历史,深刻地刻画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劳动人民的形象。麦尼埃的代表作有《农民战争》、《乌格尔的冶炼》、《烈日矿工》、《持锹女矿工》、,搬运工》、《锻工》等。

7、瑞典的现实主义画家:19世纪瑞典画坛也出现了一批现实主义画家。安德列斯·佐恩(1860——1920)是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的画家。他擅长肖像画、风俗画,作品能抓住人物思想感情的瞬间变化和不同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佐恩在运用色彩语言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代表作有《加德纳女人》、《罗丹》、《安德斯爷爷》、《母亲》、《吸烟的女人》等。

8、俄国的绘画艺术:19世纪俄国社会风云激荡的政治环境对美术领域起了很大的影响。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想渗透到绘画、雕刻等各方面,使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充分的、长足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画家。19世纪上半期的勃留洛夫、伊历诺夫、费多托夫等以其敏锐的思想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生活的作品。

卡·巴·勃留洛夫(1799——1852)最突出的绘画成就是肖像艺术画,如《克雷洛夫像》、《考古学家兰奇像》、《画家耶宁柯像》、《希施玛洛娃姐妹像》等。他还《庞贝的末日》、《意大利的早晨》和《意大利的中午》等作品。亚历山大·伊万诺夫(1806——1858)的作品有《基督复活与圣母显圣》、《基督显圣》、和《果戈理肖像》等。巴·安·费多托夫(1815——1852)的代表作《初获勋章的人》、《少校求婚》、《贵族的早晨》、《年轻的寡妇》等。

19世纪下半叶,俄国画坛上最有影响的画派是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1871年10月第一次在彼得堡展出作品到1923年,该画派在俄罗斯各地举办了48次大型画展,展出了一大批反映人民现实生活和俄国历史,具有鲜明思想性、民主性和民族性的作品。俄罗斯巡回展画派中的生要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别洛夫、列宾、苏里柯夫等。

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极力主张将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并将这一主张贯穿于自己的实践中。他的代表作有《带马勒的农民》、《列夫·托尔斯泰》、《涅克拉索夫在写作“最后之歌”》、《无法安慰的悲哀》、《看林人》等。别洛夫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社会最底层人民大众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和仇视。他的主要作品有《乡村传教》、《乡村教区的复活节》、《修道院食堂》、《巴黎捡破烂的人》、《出殡》、《家庭女教师来到商人家》、《三套马车》、《溺死的女人》等。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以批判主义的手法,在作品中深刻表现了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不可征服的民族力量,有力地鞭挞了黑暗的社会制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祭司长》、《伊凡雷帝和儿子伊凡》、《拒绝忏悔》、《宣传者被捕》、《不期而归》、《萨布罗什人写信给七耳其苏丹》、《音乐家莫索尔斯基肖像》是其不朽的代表作。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柯夫(1848——1916)擅长处理规模宏大的群众性历史场面和人物的刻画,并以独特的构图和色彩变化为特征。他在作品中倾注了对人民的热爱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心,表现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苏里柯夫的名作有《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缅西柯夫在别留佐夫镇》、《女贵族莫洛卓娃》、《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和《斯切潘·拉辛》等。

9、波兰民族画派:19世纪东欧各国绘画艺术的共同特征体现在,紧密与本地区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爱国主义成为许多作品的主旋律。波兰民族画派的代表人物有马特义科、格雷姆斯基兄弟、勃兰特、格鲁特格尔等。马特义科(1838——1893)的《斯坦契克》、《时加尔卡的宣教》、《柯斯久舍格在拉兹拉维兹城下》等作品,用辛辣的语言讽刺和揭露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及腐朽的统治阶级,激励人民的爱国热情。格雷姆斯基兄弟是现实主义油画家。马·格雷姆斯基(1846——1874)的代表作品是《骑兵的进军》和《女市民的葬礼》。亚·格雷姆斯基代表作品是《卸沙》、《晚祷》和《农家少女》等。勃兰特(1841-1915)的代表作是《波兰人和瑞典人作战》和《哥萨克直歌》等。格鲁特格尔(1837——1867)的代表作是《华沙》、》《战利品》和《战争》等。

10、匈牙利民族革命画:匈牙利民族革命画事业的奠基者是巴拉巴什(1810——1898)。他创作的革命家科苏特、诗人裴多菲、音乐家李斯特等肖像画充满了时代感,深刻提示了人物气质和精神世界。他以农民、吉普塞人为对象的风俗画也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蒙卡奇·米哈罗(1844——1900)的作品大多反映匈牙利的社会现实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现面坚实豪放,色彩饱满,明暗强烈,开创了匈牙利民族绘画的新风格。他的代表作有《死牢》、《夜间的流浪者》、《卷绷带的妇人》、《负薪的农妇》、《罢工》等。

11、罗马尼亚的民族绘画艺术:罗马尼亚的民族绘画艺术在反抗土耳其的斗争中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近代罗马尼亚有三位最着名的画家。阿蔓(1831——1891)是罗马尼亚第一个美术学校的创始人。他以历史画、肖像画、风景画着名,代表作是《轮舞》、《农民》等。格列高莱斯库(1838——1907)善于将本国民族绘画传统与西方绘画技巧、艺术创作与人民生活实际紧密相结合,作品朴素真切,乡土气息浓厚,在艺术技巧上,用笔简练而奔放、色彩明亮而柔和。他的代表作有《农妇》、《荷锄的农民》、《老太婆的工作》、《穆斯切尔的农妇》等。安德列斯库(1850——1882)擅长表现农村生活,艺术表现手法出色,色彩处理得当,画面充满美感。

12、保加利亚民族绘画艺术:保加利亚民族绘画艺术是在摆脱土耳其统治后发展起来的。梅尔克维奇卡(1856——1938)和维申(1859——1915)对保加利亚民族绘画做出了重大贡献。梅尔克维奇善于以多变的艺术形式提示复杂多元的生活;维申更多着眼于农村和军事题材,成为军事画派的重要代表。维申的代表作有《反土耳其的巴尔干骑兵》、《巴尔干英雄史诗》、《柳列——布尔加斯战斗之后》等。

13、捷克的民族绘画艺术:捷克的民族绘画艺术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着名的风景画家如马奈斯(1820——1871)、柯萨列克(1830——1891)、马克热克(1832——1899)。赫都赛(1827——1981)的作品深受人民喜爱。但影响最大的是切尔马克(1830——1878)和阿列什(1852——1913)。切尔马克的代表作是《胡斯士兵的山口阻击》;阿列什的代表作是《乔治·普德布拉底和马特沃·柯尔沃诺的会见》和壁画稿《祖国》等。

14、南斯拉夫的绘画艺术:19世纪南斯拉夫较着名的油画家是维·卡拉斯(1821——1858)。他的作品一类较富有诗意,如《弹琵琶的少女》、《自画像》;一类则平淡无奇,如《小孩画家》、《商人克列西奇像》等。

④ 19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处于什么趋势

19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在国家的政治分裂和经济衰微的背景下,仍然与18世纪一样呈衰落趋势。虽然也有一些画家对祖国丰富的艺术遗产充满眷恋之情,但仍然未能活跃整个意大利画坛。

⑤ 19世纪以来主要艺术流派及主要代表作品

Abstract Expressionism 抽象表现主义
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纽约的美国绘画流派。绝大多数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都是充满活力的作派画家。他们经常急速有力地将颜料涂在大幅画布上,时而运用大笔触,时而滴染,甚至直接在画布上抛洒颜料。这种绘画方式常被视为与画作本身同样重要。其他的抽象表现派画家则采用一种平和、神秘的方式,以达到纯抽象意象。此派艺术作品并非全属抽象派或表现派,但一般相信此类艺术家以其自发性完成创作的手法,能引发并释放出他们潜意识中的创造力。
Art Informel 非形象艺术
法语中的informel意思是?#38750;形象?#65292;而不是英语中informal(?#38750;正式?#65289;之意。在20世纪50年代,非形象艺术画家所欲寻找出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创作意象,而非借用前辈的那些可辨认的形态(参见立体主义与表现主义)。他们的目标是摈弃几何形与具象形,去探索一种新的艺术语言。他们即兴创造形体和方法。非形象艺术的作品非常多样化,画家通常使用自由的笔触与厚涂手法。与同一时期在美国发展的?#25277;象表现主义?#30456;同的是,非形象艺术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包括具象与非具象的画家.虽然此派主要以巴黎为中心,但其影响力也远至欧洲其他地方,特别是西班牙、意大利与德国。
Bauhaus 包豪斯
包豪斯学校是由建筑师瓦尔特?#26684;罗皮乌斯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立的,并于20世纪20年代成为德国现代设计中心。学校也反映了当时在欧洲的一些社会主义潮流,其理念是将艺术与设计融入日常生活。格罗皮乌斯坚信艺术家与建筑师应该与工艺匠一样,他们的作品应具有实用价值,并且是一般人买得起的。包豪斯学校的学生包括画家、建筑师、陶工编织工、雕刻家及设计师,他们如同文艺复兴时的画家与工匠一样,一起在工作室内研习。包豪斯的独特风格是简洁、几何化和高度精致。1933年纳粹政府称该校为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活动中心而关闭该校。虽然包豪斯学校已遭解散,但离开德国移居世界各地的教师们仍继续发扬该学校的设计理念。
Barbizon School 巴比桑画派
在19世纪早期至中期,一群法国画家旅行到巴黎西南40英里外的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叫巴比桑,位于枫丹白露森林的郊区。远离了城市生活的压力,画家们带着他们的画架深入乡村,在户外描绘大自然。他们画出了和暖的风景画及田里劳作的人们,并研究光线与大气对他们周围环境带来的瞬间影响效果。许多巴比桑画派的画家已被人遗忘,但他们的一些发现却为日后印象主义的创新技法作出了贡献。
Baroque 巴洛克
巴洛克是17世纪初盛行于罗马的重要风格,并在欧洲各地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持续到18世纪。巴洛克一词出自意大利语barocco意思是?#22855;异的?#12289;?#21476;怪的?#12290;巴洛克艺术一般以具有戏剧张力、能引发观赏者情绪为特征。典型的巴洛克宗教画有衣褶呈旋涡波浪状的圣母或圣徒,身边还环绕着一群像朵朵轻云般的天使。古代神话题材也很流行,同样也是用夸张的手法绘成。在此期间的艺术作品并非全是风格华丽的,较忧郁的戏剧化画家如卡拉瓦乔的作品也被归属于巴洛克艺术。
The Camden Town Group 卡姆登画会
一群英国画家于1911年组成的团体。团体成员经常聚会于画家沃尔特?#35199;克尔特在伦敦北部的的画室。他们的创作题材多以都市工人阶级的生活为主,并深受画家文森特?#20961;?#39640;和保罗?#39640;更的影响而采用强烈的形式与色彩。在1913年,画会与其他艺术团体,如着名的旋涡派画家(参见旋涡主义),共同组成了伦敦画会。
Cobra 哥布阿社团
1948年至1951年间存在于欧洲的一个国际性的艺术家社团。"哥布阿"之名取自社团最初成员居住的城市的开头字母(哥本哈根、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此社团的目标是提倡无意识的自由表现方式,以自由不拘的态度来作画,醒目的色彩使其作品生动有力。他们特别强调源自北欧民间传说和无意识的神秘象征的幻想意象,而不是纯粹的抽象形式。
Conceptual Art 概念艺术
在概念艺术中,隐含在作品背后的?#27010;念?#35201;比画家使用的技法重要得多。在20世纪60年代概念艺术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现象,并且其表现形式已非常多样化。其观念或?#27010;念?#21487;以用多样化的各种媒体来传达,包括文章、地图、图表、影视、照片、表演以及画廊里展出或专为某一特定地点的设计。有时风景本身即可成为艺术家的作品,例如理乍得?#26391;的?#22823;地艺术"和克里斯托的?#29615;境雕塑?#12290;通过概念艺术的作品所表达的观念,多来自哲学、女权主义、精神分析学、电影研究和政治行动主义。概念艺术的艺术家视自己为观念创造者而非作品制造人的看法,改变了传统对于艺术家和作品的观念。20世纪60年代在意大利成立一个概念艺术的团体Are Povera,运用平庸和没有价值的材料,发展了这个观念。
Constructivism 结构主义
1913年在俄罗斯兴起的抽象艺术运动。结构主义一扫传统的艺术观念,认为应仿效现代工业技术的形式和过程。这一点特别适用于雕塑,由来自工业的材料和技术的各个部分?#32467;构?#32780;成。在绘画方面,同样的原则也反映于二维空间的形式中;抽象的形体被用来创造出令人联想起机械化技术的结构,并以近乎建筑的式样悬浮于空间里。虽然?#32431;粹?#30340;结构主义流行于俄罗斯革命初期,但其目标与观念一直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所采用。
Cubism 立体主义
这种创造绘画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于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由巴布洛?#27605;加索和乔治?#24067;拉克两人所创立的。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和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这些画布上的?#24179;面?#29289;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立体主义不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艺术家那样去创造物体在空间中的幻觉,而是在画布上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永久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
Dada 达达主义
?#36798;达?#30340;名称本身没有任何含义,是被用来称呼1915年至1922年盛行的一项国际性?#21453;艺术?#36816;动。它的主要活动中心是位于苏黎世的伏尔泰酒店,由志趣相投的诗人、画家、作家与音乐家以无意识的诗、?#22122;音?#38899;乐与自发性绘画来共同参与的实验性艺术活动。达达主义强烈反对已确立的艺术势力和传统主义,此派的成员随时准备以任何手法发挥想象力,以在平庸粗俗的市民间制造严重越轨的事件。典型的达达主义作品为?#29616;成品?#65292;将一件从原有环境中抽取出来的平常物品当作?#33402;术?#26469;展览。达达主义这种狂热的反理性运动,为20世纪2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De Stijl 风格主义
1917年由特奥?#20961;?#26460;斯堡和皮特?#33945;德里安在荷兰所发起的一项艺术运动及杂志。他们认为艺术应在不断净化的过程中努力达到和谐、有序与清澄的境界。因而风格派的作品皆为质朴化和几何形体化,主要运用正方形。构成画面的是直线与纯原色这些最简单的元素。风格派的目标是极具哲理性的态度并用艺术观念来反映出宇宙的神秘与秩序。此运动在1931年随着凡?#26460;斯堡的去世而结束,但对欧洲的建筑与实用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1905年到1930年以德国为主要中心的一股艺术势力。表现主义画家意图发展能表现他们内心情感而非外在世界的绘画形式。他们的作品充满张力和激情且高度个人化,其基本观念是把画布当成表达情感的工具。强烈、不真实的色彩和戏剧化的笔触,使典型的表现主义作品具有生命力的震颤。因而不难理解文森特?#20961;?#39640;那粗犷的绘画技法与独特的色彩运用,会成为许多表现主义画家的灵感来源。
Fauvism 野兽派
1905年在巴黎的一个展览上,有一间展览室的绘画作品闪耀出纯粹而对比强烈的色彩。它们看起来是以狂热的激情画出的。一位评论家称这些作品为les fauves(法语,意为?#37326;兽?#65289;,从而得名。这些?#37326;兽?#33324;的作品,以明显的强烈色彩、戏剧化的笔触为显着特征,并凭借绘画的表现深度,引发出一个高度情感和彩色的快乐幻想世界。
Futurism 未来主义
1909年在米兰成立的一项前卫艺术运动。其成员的目标是把意大利从沉重的过去解放出来,展现现代光彩。未来主义成员对现代机械、运输及通讯设备十分着迷,因而在绘画和雕塑作品中,以棱角分明的形体和有力线条来表达物力论的感觉。未来派艺术的一个主要特点即为捕捉速度与动感,通常是描绘同一物体或人物在同时间轻微移动的数种意象,来表现一种骚动的状态。
Gothic 哥特式
一种盛行于中世纪(约1150年到1500年)欧洲大教堂的艺术风格。此时的圣坛作品都摹拟教堂建筑精心制作。哥特式的绘画和雕塑的特色,便是描绘身形拉长的人物,在绘画中则很少描绘三维立体空间,所用的透视法多无特定的规则,令人很难信服。到了14世纪末期,此风格更趋优雅、精致,并提高了对大自然主题的兴趣。精致描绘动植物的细部,已成为绘画的普遍特色。后哥特式风格影响多个国家,因而被称为国际哥特式风格。
Impressionism 印象主义
此项绘画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印象派画家赞美林浴在自然光线下枣无论是曙光、日光还是薄暮的微光枣那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他们着迷于光线与色彩间的关系,以纯粹的色彩及自由的笔触作画。他们还根本改变了题材的选择,避开传统历史、宗教或浪漫题材,而专注于风景和日常生活的情景。?#21360;象派"的名字来自一位记者在看了克劳德?#33707;奈的《日出?#21360;象》后的一句嘲讽语。
Kinetic Art 活动艺术
此名称用来形容能具体表现真实或表面运动的艺术。这一概念最初是在20世纪20年代被提出的,但直到50年代至60年代才盛行并至巅峰。活动艺术可以是相当简单的(例如亚历山大?#32771;尔德的用风力抖动的装置),也可以是复杂的(如廷居利运用马达操作的雕塑)。此名称也适用于利用光线效果给观者造成动感幻象的艺术品。
Mannerism 矫饰主义
矫饰主义为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一种发展,通常被视为对15世纪至16世纪早期着重和谐、秩序与完美的一种反作用。此风格盛行于1520年到1600年间的意大利。其特点为鲜明且近乎耀眼的色彩、复杂的构图、夸张的形体与戏剧化的动态。?#30699;饰"一词源于意大利语maniera,意思是?#39118;格?#65292;具体指优雅、均衡、和谐。此词在若干世纪以来已发展出许多不同意义,但通常仍与直率地表现过度技巧、手法与富于幻想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有关。
Minimalism 极少主义
极少主义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主要发展于美国的一股绘画及雕塑潮流。顾名思义,极少主义艺术是指削减外在形式直指本质:纯粹的抽象、客观、无特征,排除外表装饰或表现性的姿态。极少主义绘画为单色画,且多经由数学计算画出方格或线状结构,却能引发一种庄严与存在感。雕塑家运用工业处理法及材料加钢、运用塑料甚至管道来制造通常为一系列的几何形体。这种雕塑没有引发幻觉的特性。极少主义可视为对支配整个如年代现代艺术的抽象表现主义注重情感表现的反拨。
Nabis 纳比画会
为活跃于19世纪80年代的一小群画家,他们受到保罗?#39640;更以纯色作画的启发。此派的手法如成员之一莫里斯?#24503;尼所言:?#19968;幅画作在作为一匹战马、一位裸女或一则轶事之前,本质上是一个覆益着色彩的平面。?#23485;阔画面上的平坦色块或图案,即是纳比派画作的特色。除绘画之外,此团体也对版画、海报、书籍插图、织物和戏剧设计感兴趣。
Neo(-Classicism,-Expressionism,-Romanticism)新古典主义、新表现主义、新浪漫主义
词头的Neo即?#26032;?#30340;意思,指复兴从前的潮流或理念。例如发展于18世纪后半叶的新古典主义,其目标便是回归古典,重现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中的优雅风格。在艺术及建筑上的特色,即是对线条及对称的喜好,并经常借用古代艺术风格。新表现主义则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美国及欧洲、尤其是德国的画家,想重振表现主义的特色。新表现主义的作品倾向于高度个人化,且创作态度多热情激烈。新浪漫主义则是指20世纪结合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一种强烈戏剧化形式。
Op Art 光效应绘画艺术(视幻艺术)
一项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的抽象艺术运动。op art为optical art的缩写,意在开发人类视觉的一项运动。它凭借创造出看似闪烁、颤动的影像,和观众大玩视觉游戏。光效应艺术的作品本身虽为静止的,但其形状与色彩却能造成视觉上的动感。
Pittura Metafisica(Metaphysical Painting)形而上学绘画
此艺术运动为1917年由乔治?#24503;?#22522;里科和卡洛?#21345;拉在意大利创立。其特色为扭曲的透视法、不自然的光线及奇异的意象,并经常利用人体模型或雕像来取代人体。此派画家以一种不真实的关系安排物体,制造出梦境般的魔幻气氛。在这方面,形而上学绘画与超现实主义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与之不同的是,形而上学绘画着重于严谨的构图及建筑学理上的价值。
Pop Art 波普艺术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英美的一项艺术运动,其灵感来自消费社会及流行文化的意象。连环漫画、广告和大批量产品都是这一运动的一部分。波普艺本的特色,如其成员之一理乍得?#27721;密尔顿所说,是?#30701;暂的、流行的、可消费的、低成本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有创意的、性感的、滑头的、迷人的以及大商业的?#12290;这类粗率主题,通常在绘画方面是以硬边、类似照片的技巧,在雕塑方面则是对细节极少关注来加以强调。合成照片、组合艺术和拼贴,在波普艺术中也十分普遍。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拉斐尔前派社
为一群年轻英国艺术家在1848年所组成的社团。他们对英国绘画的衰落感到沮丧,试图重新唤起在文艺复兴极盛时期拉斐尔大师之前的早期意大利艺术,如桑德罗?#27874;提切利和菲利波?#21033;比作品中的真挚感。拉斐尔前派画家多描绘文学、历史与宗教场景,并经常在作品中提出对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道德评论。此派作品质感表现丰富,细节描写细腻,显示出画家对花、织物装饰特性的浓厚兴趣。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
中世纪的人们生活在对上帝的敬畏中,教会无所不在。此时的艺术通常描绘天堂与圣徒.极少有描绘现实生话的。然而自14世纪起,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世上的重要性及影响力。这种再生(或?#22797;兴?#65289;的意义也反映在艺术上:人物变得更加逼真,空间更加真实,宗教故事也开始以人的观点去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初期的乔托、马萨乔风格的作品,到文艺复兴巅峰时期的达?#33452;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三位大师的不朽创作,艺术家愈来愈容易在画布、湿壁画与祭坛画饰上重建世界的形象。虽然文艺复兴通常与意大利关系密切,但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德国和佛兰德斯也各自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然而当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将重心摆在透视法及幻觉空间的创造上时,佛兰德斯和德国的文艺复兴艺术家则强调以精细、宝石般华丽的描绘手法呈现他们的周围世界。
Rococo 洛可可式
1700年左右发展于法国的一种轻快、愉悦的装饰风格,并在18世纪期间遍及整个欧洲。?#27931;可可?#19968;词出自法语rocaille,意思是指用来装饰喷泉或岩洞的有纹饰的贝壳或天然岩石。以室内装饰风格为主的洛可可艺术,典型的特色为迷人、优雅、轻快的气氛与淡而柔和的色彩。其主题经常为贵族或上流人士的辉煌过去及有伤风化的爱情故事。
Romanticism 浪漫主义
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盛行于北欧与美国的一种艺术运动。浪漫主义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十分多样化,因此很难以单一的定义来解释。此派艺术家撇开理性教条,而重视想象力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他们的作品经常描写一些特殊的情感,如恐惧、孤独、胜利和真挚的爱。浪漫主义正式结束于19世纪中叶,但这股潮流仍存留在20世纪的表现主义及新表现主义之中。
Surrealism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此派主要理论家安德烈?#21187;雷东称超现实主义的目标在于?#35299;决梦境与现实的既存矛盾?#65292;如此可发挥的范围便很广泛。此派画家常用摄影般精确的手法,描绘恐怖的、非理性的场景,用日常用品创造出奇特的生物,或开发能让潜意识显现出来的绘画技法。超现实主义作品虽具象征性,但仍表现出一个从平静梦境到梦魇狂想无所不包的奇异世界。
Symbolism 象征主义
19世纪末盛行于法国的一种文学及艺术运动。象征主义画家否认现实主义,认为绘画应表现意念与心理状态,而不只是简单描写可见的世界。他们的风格从珠宝般华丽丰盛到苍白而从容都有,但共同的兴趣则在于超脱尘世的表达。象征主义者最偏爱宗教或神话题材,此外像情欲、死亡与罪恶也都是常见的主题。
Vorticism 旋涡主义
1914年由温德姆.刘易斯在英国成立的一种前卫艺术运动。?#26059;涡主义?#20043;名出自意大利未来派画家波丘尼的一段评论:?#25152;有有创意的艺术都是从情感的旋涡中散发出来。?#21644;未来主义一样,旋涡主义在绘画和雕塑上都采用粗糙、棱角分明和高度戏剧化的风格,并以捕捉活力与动感为目标。此艺术运动虽未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但却是英国艺术中第一个朝抽象方面发展的重要潮流。

⑥ 十九世纪欧洲艺术特点

新式的建筑艺术

在19世纪末,一种新式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风行欧洲。这种含苞待放的艺术从建筑物的建造,采用大量钢、铁、玻璃到繁琐的装饰工作完全摒弃了旧有的传统,并从根本上创造出一种新式的风格,同时也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艺术风格。

欧洲曾以光辉灿烂的古代绘画闻名于世,而从19世纪以来,又以色彩缤纷的现代派绘画惊骇环球。特别是西欧,从马奈、莫奈、修拉、塞尚、高更、梵高等为代表的印象派出现后,流派日益纷繁,尤其令人瞩目。法国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是大家公认的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最早流派,跟它同时出现的有德国以凯尔希纳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稍晚一点,毕加索为代表的主体主义、意大利卡拉·博乔尼等为代表的未来主义,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主义,在瑞士首先出现的达达主义以及阿尔普、克利等人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等,流派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艺术运动的高潮一波接着一波,形成了万态纷呈的局面。这些流派虽出现于1945年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却仍然绵绵不绝。首先,这些流派的创始者或骨干画家,在当代仍然活跃,并有佳作问世。如马蒂斯、毕加索等人,在50年代,还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

十九世纪欧洲绘画艺术的特点

1.派别

(1)浪漫派

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诞生是对当时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美术的一次革命。

浪漫主义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传达,喜欢热情奔放的性情抒发。浪漫主义艺术以动态对抗静止,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浪漫主义在题材上,多描写独特的性格,异国的情调,生活的悲剧,异常的事件,还往往从一些文学作品中寻找创作的题材。代表作有《美杜莎之笩》。

(2)现实派

现实派追求所谓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在室内布置中常采用异常的空间组织,曲面或具有流动弧形线型的界面,浓重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光影,造型奇特的家具与设备,有时还以现代绘画或雕塑来烘托超现实的室内环境气氛。

(3)印象派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代表作有凡高的《向日葵》。

(4)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

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

2.发展到19世纪印象派之后,在强调主观精神、表现自我及形式探索等方面,大幅度突破传统写实的束缚。到了20世纪,各种流派纷呈,从强调形式到否定形式,从具象到抽象,出现了各持己见的诸种极端见解

⑦ 19世纪意大利歌剧

您好!
十九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受到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的影响,音乐的戏剧性和戏剧的真实性不断得到重视,剧本的选择也从神秘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在音乐创作上,虽然十分注重发挥歌唱家的演唱技巧,但更加注意与角色个性的结合,宣叙调的表现形式受到重视,管弦乐的使用更加重要,有时甚至于咏叹调合用以衬托歌唱,同十八世纪末的歌剧相比,意大利歌剧不仅保持着喜歌剧与正歌剧的分野,更重要的是随着浪漫主义革新精神的深入人心意大利歌剧的表现更加理性化,符合逻辑。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到您,也欢迎登陆中票在线官网查询你喜欢明星的演出资讯:http://www.chinaticket.com :-D

⑧ 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的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概述

18世纪以后的意大利,由于经济落后和政治上失去独立地位,它在画坛的辉煌年代早已逝去。到了19世纪中叶,由于受到法国画坛的影响,也曾出现过复兴的曙光,其先驱者是那不勒斯的多米尼柯·莫雷利(1826—1902年),他是反学院主义的浪漫派画家;此外还有威尼斯画派和佛罗伦萨画派等有特色的画家如蒂托和波迪尼。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以米兰为中心的伦巴底画派画家安东尼奥·封丹内亚(1818—1882年),他以浪漫和写实风景为主。
19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现实主义画派是聚集在佛罗伦萨的马奇奥里画派,他们主张艺术要生动和真实地表现社会。这个画派的先驱是尼诺·科斯塔(1827—1903年),他是位狂热的爱国者。画派成员塞拉菲诺·蒂沃利(1802—1892年),他将法国的巴比松画派的风景带回这个艺术团体。这个团体最突出的人物是乔凡尼·法托利(1825—1908年)。1880年以后,这个画派就逐渐失去了它的凝聚力,终于趋向解体。
19世纪末意大利画家中影响最大的是乔凡尼·塞冈提尼,他是位描绘劳动人民和乡村景色的现实主义画家。 丹麦历来在欧洲大陆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之间起桥梁作用,更易接受来自南方特别是德国的影响,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但在美术上稍逊一筹。18世纪以前主导丹麦绘画的是两位外国画家:瑞典的比罗和法国的萨里。19世纪丹麦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绘画,先驱画家是詹斯·朱埃尔(1745—1802年),他最早把风景画引入丹麦;另一位是阿比加尔,他是历史画家,1789年任丹麦美术学院院长,他们都在罗马留过学。尔后的丹麦画家大多在法国留学,是受法国巴比松画派影响发展起来的。
丹麦最着名的现实主义画家是贝德·塞维林·克洛伊尔(1851—1909年),曾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旅居学习,对户外光和人工光效果有兴趣。
瑞典美术的历史自17世纪才稍有端倪,19世纪后半期趋向昌盛。
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扩展到了瑞典,沉睡的原始森林被唤醒,它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许多年轻的画家云集艺术之都巴黎学习。他们看到学院派的衰落,既受到库尔贝和巴比松画派的艺术影响,也接触到新兴的印象主义。有才能的画家们并没有停留在模仿外国的风格,而是将学到的技巧用来描绘自己民族的生活,表现独特的北国风光,创立了新颖独特的瑞典风格绘画。
19世纪瑞典画坛人才辈出,杰出者有雨果·萨尔姆森(1843—1908年),他首先为瑞典画家赢得欧洲声誉,尔后有约瑟夫森,相继登上画坛的三大家,他们是佐恩、拉森和利尔杰福斯。 法国画坛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逐渐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产生了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此刻劳动者真正走进艺术殿堂,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的青睐。
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是法国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专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当时人们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无疑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它的哲学观是求真求实,导致它的美学观是以真为美、以实为美,它是写实主义的主要特征。法国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反映到画坛上就成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争论,一部分画家对此种种不屑一顾,悄悄地进入巴黎郊区枫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村,他们都无限热爱大自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直接描绘丰富多彩的风景,他们把描绘自然的丰富奇伟、优美秀丽和内在生命作为终生追求。他们从不把自己的艺术信仰强加于他人,因为都居住在巴比松村,共同描绘大自然,所以这群画家被称之为“巴比松画派”,主要代表是科罗、卢梭、和特罗容等。 荷兰画派在17世纪曾呈现过“黄金世纪”,但到18世纪并没有产生对欧洲有影响的画家,而19世纪的美术发展与北欧类似,都受到法国艺术流派更迭影响,自新古典主义经浪漫主义而到现实主义,此间浪漫主义在荷兰并未得到张扬,在米勒和巴比松画派的强大影响下,荷兰才逐渐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潮。
19世纪荷兰画坛受法国现实主义美术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启发了荷兰青年一代画家珍视并恢复了伟大的民族艺术传统,他们将巴比松画派的经验成就与本民族17世纪民族绘画传统结合起来,为发展荷兰现实主义风俗画和风景画作出了重要贡献。
荷兰现实主义绘画的先驱和奠基人是威廉·罗洛夫斯(1822—1897年)。19世纪下半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是约瑟夫·伊斯拉埃尔斯(1824—1911年)。
19世纪中叶在海牙又形成了一个荷兰风景画群体,称为“海牙画派”,画派成员们从康斯泰布尔和巴比松画派中吸取营养,工于经营气氛式的光影效果,创作宗旨是以抒情但忠实的笔触呈现荷兰风光。重要成员有梅斯达格和毛弗等人。
比利时在文艺复兴时期原是尼德兰的一部分,民族独立战争之后尼德兰分为荷兰和佛兰德斯两部分,比利时是佛兰德斯的继续。
比利时与法国接壤,一度沦为法国统治,所以受法国近代美术影响较大。19世纪初以达维德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成了比利时绘画的典范。稍后则是继承了安格尔和德拉罗什的正统。其代表画家是纳维兹(1787—1869年),他曾长期执掌布鲁塞尔美术学院。1830年革命时期,浪漫主义迅速崛起,取代古典主义而居主导地位,开始形成比利时民族画派。先驱者是瓦别尔斯等,他们明确提出要复兴鲁本斯开创的佛兰德斯民族艺术传统,要求歌颂16世纪尼德兰革命时代的民族英雄,以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
进入19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美术进入现实主义时代。这时库尔贝的《石工》在布鲁塞尔展出,震动了比利时画坛,库尔贝成为当时美术界的偶像。
比利时现实主义的中心人物是查尔斯·格鲁(1825—1870年),他和史蒂文斯等画家为了在绘画中体现出民族的趣味和习惯,力图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来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达西亚人是罗马尼亚的祖先,公元10世纪到18世纪是封建社会时期。14世纪在罗马尼亚历史上出现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个公国,还有西部的特兰西瓦尼亚。
18世纪以前罗马尼亚美术并不发达,也不突出。18世纪末资本主义萌芽,进入19世纪随着反抗土耳其人的统治,民族解放斗争高涨,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当时有大批的外国艺术家进入罗马尼亚,对罗马尼亚艺术发展起推动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来自捷克的阿·赫拉捷克(1794—1882年)和匈牙利的巴拉巴什,他们是罗马尼亚近代美术的先驱者。
1848年全国性革命兴起,虽然在俄国和土耳其干涉下失败了,但本民族的青年艺术家却在斗争中成长起来了,他们既是艺术家,也参加革命活动,他们对民族艺术复兴作出了贡献。在近代民族画派形成中,最早最杰出的画家是涅古里奇(1812—1851年),他是杰出的肖像画家,曾留学巴黎,因参加革命被捕入狱,39岁死于土耳其首都的狱中。罗森塔勒(1820—1851年),曾在短暂一生中创作不少富有战斗激情的作品,革命、流亡,31岁死于狱中。伊斯考维斯库(1816—1854年)同样是革命画家,38岁死于土耳其狱中。另外还有教授画家塔塔列斯库(1820—1894年)等。1862年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公国合并成为罗马尼亚。在这新的历史时期,民族艺术出现更大的繁荣局面,这个历史转折时期第一个重要代表画家是捷·阿曼(1831—1891年)。罗马尼亚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是尼古拉·格里高莱斯库(1838—1907年)和他同代画家伊安·安德烈斯库(1850—1882年),以及尼古拉的直接继承者斯·鲁克扬(1868—1916年)等。
在19世纪下半期另一位高举现实主义艺术大旗的是奥·潘契拉,他不仅描绘农民生活,而且创造了一系列现代工人的形象,表现了早期的工人运动,展现了产业工人的斗争风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罗马尼亚的绘画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影响,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有继续坚持写实道路的,也有偏重形式探求的,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
从东方来的匈牙利人于公元896年定居在这块欧洲大陆,尔后建立匈牙利王国。自18世纪末起,在欧洲启蒙主义思想运动影响下,匈牙利努力摆脱奥地利的束缚,倡导民族文学艺术。
19世纪初,民族艺术的先驱者有布洛茨基和老马尔各等人,布洛茨基·卡洛依(1807—1855年)是着名的肖像画和水彩画家,老马尔各·卡洛依(1791—1860年)是位出色的风景画家。进入40年代民族艺术得到迅速发展,文学上出现了伟大的裴多菲,他到处传播民主主义革命思想。而匈牙利民族绘画复兴先驱是巴拉巴什·米开洛什(1810—1898年)。19世纪后半期出现了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蒙卡契·米哈依(1844—1900年),是他把民族艺术推向高峰,他的画使匈牙利艺术跻身于欧洲水平。尔后涌现出一大批画家将现实主义发展到新的阶段。 19世纪上半期,美国是一个不断扩张的国家,疆域开始扩大,人口倍增,交通改善,工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绘画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年代诞生了第一个风景画派——哈得逊河画派,风景画在美国人中风靡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富有意义的风俗画。人们通常视约翰·范德林(1775 — 1852年)和华盛顿·奥尔斯顿(1779—1843年)为美国风景画的奠基人。
风俗画是美国绘画中最有意义的领域之一,风俗画题材直接取自现实生活,描绘人们日常生活场面和活动,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主要风俗画家有戴维·布莱恩(1815—1865年)和威廉·蒙特(1807—1886年)等。
由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新的百万富翁成为第一批艺术收藏家,他们大量进口欧洲的艺术品,同时也促进了本国艺术的繁荣。19世纪下半期,出现了后期哈得逊河画派的辉煌,画坛名家有丘奇、比尔施塔特、英尼斯和约翰逊等。 挪威从14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一直是丹麦的附庸国,1814年宣布独立,但不久又被迫与瑞典联盟,1905年才真正独立。
19世纪下半期,挪威发生巨大变革,工业革命改变了挪威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易卜生那样的世界文豪,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最近二十年挪威文学的繁荣,除了同时期的俄国以外,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相比”。
挪威美术19世纪前深受德国影响,仿佛是德国的一个分派,到19世纪留学法国的画家渐多,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影响也渐大。挪威的现实主义先驱画家是约翰·克里斯提安·达尔(1788—1857年),他是民族风景画的创始人。19世纪后半期的重要画家是汉斯·古德(1825—1903年)。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是克里斯蒂安·克罗格(1852—1925年)。到19世纪下半期,挪威还出现了才华横溢的现实主义雕刻家居斯塔夫·维格兰特(1869—1943),他反对纯理性的表现,力图塑造出“生活的一角”。
芬兰在历史上一直是瑞典王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直到1809年才成为沙皇俄国属下的一个大公国,享有自治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芬兰宣布独立。
19世纪的芬兰画家大多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学画。自50年代以后出国留学的大多去哥本哈根和杜塞尔多夫。自70年代起巴黎则成为年轻画家向往的艺术之都,法国现实主义艺术传入芬兰,促进了芬兰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
19世纪初芬兰最着名的画家是罗伯特·威廉·埃柯曼,他享“芬兰绘画之父”之誉。最早赴巴黎深造的画家阿道夫·冯·贝克,他是库图尔的学生。贝克培养了芬兰优秀的三位画家:女画家什耶夫贝克、芬兰民族艺术复兴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卡列拉和埃德费尔特。他们共同谱写了芬兰19世纪光辉的绘画历史。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19世纪艺术是什么主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是属于哪个洲哪个国家 浏览:342
什么车是英国品牌 浏览:554
500人民币可以换多少印尼盾 浏览:247
英国民调多少人反对君主立宪 浏览:605
中国当代名家名着有哪些 浏览:656
英国拍卖玉玺多少钱 浏览:185
英国王子的房子叫什么 浏览:320
印度的牛粪有什么好处 浏览:446
意大利婚礼有哪些固定的传统 浏览:535
英国首相入院后情况如何 浏览:730
伊朗有什么好的学校值得留学 浏览:325
中国八大传媒类学校哪个更好 浏览:217
越南服金币可以兑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174
英国皇帝有名无实是在什么时候 浏览:46
中国路桥国外工资多少 浏览:537
英国atas什么能出结果 浏览:693
意大利mgm电机是哪里生产的 浏览:80
越南为什么快速撤军 浏览:612
从丹麦运生蚝到中国用什么方式 浏览:419
去越南河内玩大概多少钱 浏览: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