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战列什么时候上线

意大利战列什么时候上线

发布时间:2022-07-19 19:09:49

① 求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的意大利号战列舰的详细参数和图纸

兄弟图纸就别想了,机密。
二战中意大利由于匆忙参战,武装部队既未完成战争准备,也未充分动员起来,海军部队不仅战略失策,而且实力不足,意大利海军在战争爆发时虽然有6艘战列舰,但意大利军舰与盟军的同级舰相比,速度快但装甲薄,防空火力较弱,且夜战训练不够,意大利舰队也被讥笑为“纸板舰队”。更糟的是意大利海军没有航空兵。因此以战列舰为主的意大利舰队尽管在战争初期活动频繁,多次与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交手,但战绩不多,1942年底起由于严重缺乏燃油,意大利战列舰更是在地中海上销声匿迹,无法进行大规模行动,直至战争结束。二战期间在役的战列舰共有7艘,其中加富尔号在塔兰托被英国海军舰队击沉,罗马号更是被昔日盟友德军炸沉。而因佩罗号一直未完工。其余幸存的除凯撒号在战后赔偿给苏联外,至60年代全部拆毁。
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Conte Di Cavour Class)
排水量:标准23,619吨、满载29,100吨
尺度:舰长全长186.4米、水线169米、舰宽28米、最大吃水10.36米
主机:蒸汽轮机、2轴、93,000马力
续航力:3100海里/20节、4800海里/10节
航速:28节
装甲:装甲带3.1-9.8英寸、主甲板0.5-4英寸、炮塔11英寸、司令塔3.9-11英寸
武备:2门三联装及2门双联装12.6英寸/43.8倍口径主炮、12门4.72英寸/50倍口径副炮、8门3.93英寸/47倍口径防空炮、16门37毫米及12门20毫米防空炮
舰员:1236
以上为1937年现代化改装后的数据,作为旧式战列舰,该级舰曾于1933-1937年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改装后面貌一新,成为能与当时法国的敦克尔克级战列巡洋舰对抗的高速战列舰。
加富尔伯爵号(Conte Di Cavour)
建于拉斯佩齐亚造船厂,1910年8月10日铺设龙骨,1911年8月10日下水,1915年4月1日完成,1933年10月至1937年7月在得里雅斯特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装。1940年7月9日在庞塔斯提洛海战中,该舰与凯撒号组成的战斗群与英国皇家海军“H”编队交火,在凯撒号受伤后意舰队撤出了战斗。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袭击塔兰托,加富尔号被一条鱼雷击中并沉没,后打捞上来将大部分武备拆除。1943年意大利投降时将其凿沉,后被德国人俘获并用于阻塞航道。1945年2月15日被炸沉,战后于1947年重新捞起,1950-1952年拆毁。
朱利奥·凯撒号(Giulio Cesare)
建于热那亚谢斯特里波内提的奥德罗造船厂,1910年6月24日铺设龙骨,1911年10月15日下水,1914年5月14日完成,1933年10月至1937年10月在热那亚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装。1940年7月9日在庞塔斯提洛海战中,该舰战斗中被英国海军厌战号战列舰发射的一枚15英寸炮弹击中,受伤后撤出战斗。1940年8月底与其他战列舰一起前往截击负责掩护驶往马耳他的护航运输队的英国皇家海军“H”编队和“F”编队,但双方没有交火。1940年11月27日参加特乌拉达角海战。1941年1月8日至9日在那不勒斯被英国飞机投下的3颗炸弹炸伤,此后,该舰即转移至拉斯佩齐亚港。1941年2月参与截击袭击热那亚的英国海军“H”编队,但未交火。1943年9月9日驶往由盟军控制的马耳他,随后被扣留。二战结束后该舰曾重新命名为“Z11”号,并于1948年12月15日作为战争赔偿交给苏联,苏联将其改名为新罗西斯克号(Novorossiysk),苏联海军还曾于1955年对其主机和射击指挥装置进行改良。1955年10月29日该舰在塞瓦斯托波尔停泊时发生猛烈爆炸并翻沉,当时一般认为爆炸物是扫海后漏网的水雷,但真正的爆炸原因至今可能仍是个迷。本级舰还有一艘莱昂纳多·达·芬奇号(Leonardo Da Vinci),建于热那亚谢斯特里波内提的奥德罗造船厂,1910年7月18日铺设龙骨,1911年10月14日下水,1913年5月17日完成,1916年8月2日由于爆炸事故沉于塔兰托,1919年9月17日重新捞起,1923年3月26日拆毁。
安德烈亚·多里亚级战列舰(Andrea Doria Class)
排水量:标准23,887吨、满载28,882吨(杜伊利奥号为29,391吨)
尺度:舰长186.9米、水线169米、舰宽28米、吃水10.4米
主机:蒸汽轮机、2轴、85,000马力
续航力:4250海里/12节
航速:27节
装甲:装甲带3.1-9.8英寸、主甲板0.5-4英寸、炮塔11英寸、司令塔3.9-10.2英寸
武备:2门三联装及2门双联装12.6英寸/43.8倍口径主炮、12门5.3英寸/45倍口径副炮、10门3.5英寸/50倍口径防空炮、8门3.93英寸/47倍口径防空炮、12门37毫米及16门20毫米防空炮
舰员:1495
以上为1937年改装后的数据,作为旧式战列舰,该级舰曾于1937-1940年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
安德烈亚·多里亚号(Andrea Doria)
建于拉斯佩齐亚造船厂,1912年5月24日铺设龙骨,1913年5月30日下水,1916年6月13日完成,1937年4月至1940年7月在的里雅斯特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装,1941年2月参与截击袭击热那亚的英国海军“H”编队,但未交火。1943年9月9日由塔兰托驶往盟军控制的马耳他,随后被扣留。1944年归还意大利,作为练习舰使用。1957-1961年拆毁。
卡约·杜伊利奥号(Caio Dulio)
始建于那不勒斯卡斯特拉马尔的迪斯塔比亚造船厂,后转至热那亚安萨多造船厂完成建造工作。1912年2月24日铺设龙骨,1913年4月24日下水,1915年5月10日完成,1937年4月至1940年7月在热那亚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装。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袭击塔兰托,该舰被一条鱼雷击中右舷,不得不抢滩救险。至1941年5月修复。1942年3月进行改装。1943年9月9日由塔兰托驶往盟军控制的马耳他,随后被扣留。1944年归还意大利,作为练习舰使用。1947-1949年曾充当舰队旗舰,后再次用作训练,1957-1961年拆毁。
1914年意大利海军开始建造“弗朗切斯科·卡拉乔洛”级战列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海军除了“弗朗切斯科·卡拉乔洛”级之外,没有再开工建造新的战列舰。因为意大利决定站在美国和法国一方参战,从而感到建造重型远洋舰只是不必要的,所以意大利集中力量建造适合于在亚得里亚海活动的较小型舰只。弗朗切斯科·卡拉乔洛级战列舰原计划建4艘,但只有首舰下水。
弗朗切斯科·卡拉乔洛级战列舰(Fransesco Caracciolo Class)
排水量:标准29,400吨、满载33,950吨
尺度:舰长212米、舰宽29.6米、吃水9.5米
主机:蒸汽轮机、4轴、108,000马力
续航力:8,000海里/10节
航速:29节以上
装甲:装甲带最大11.8英寸、主甲板1.5-3.4英寸、炮塔5.9-15.6英寸、司令塔13.2英寸
武备:4门双联装15英寸/40倍口径主炮、12门6英寸/45倍口径副炮、12门3.5英寸及多门13.2毫米防空炮、8具17.7英寸鱼雷发射管
舰员:1480

该舰计划建造4艘,并陆续于1914年开工,因为意大利集中力量建造适合于在亚得里亚海活动的驱逐舰、潜艇和其他较小型舰只,建造计划于1916年全部停止。1919年继续首舰的建造工作,但1920年10月因资金原因再次停建,首舰卡拉乔洛号出售并于1921年拆毁,其余3艘也同时拆毁。
弗朗切斯科·卡拉乔洛号(Fransesco Caracciolo)
建于那不勒斯卡斯特拉马尔的迪斯塔比亚造船厂,1914年10月16日铺设龙骨,1916年停止建造,1919年重新启动,1920年5月12日下水,1920年10月取消建造工作并出售,1921年拆毁。
在1922年华盛顿海军会议召开之际,意大利正经历财政危机,从而无力参加海军武备的竞赛。它接受了与法国同等的海军地位,但前提条件是允许意大利海军建造新战列舰,并同意将新建战列舰的总吨位限制在70,000吨。到1928年意大利海军现役的战列舰已显陈旧,为此,意大利海军开始研究能与华盛顿条约的限制相一致的主力舰,最初包括标准排水量为25,000吨级和35,000吨级两套设计方案。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上,意大利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各国建造小型战列舰的方案,随后意大利海军也放弃了小型战列舰的研究。到1931年12月法国确定建造敦刻尔克号新型战列巡洋舰后,意大利海军加快了对新型主力舰的研究和设计,并着手对现役的旧式战列舰进行大规模改装。1933年意大利海军最终决定采用35,000吨战列舰的设计方案。1935年7月意大利海军批准了新型战列舰的最后设计方案,并于1934年10月开始建造,这就是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Vittorio Veneto Class)
排水量:设计35,000吨、标准41,167吨(利托里奥号41,377吨,罗马号和因佩罗号为41,650吨)、正常43,624吨(利托里奥号43,835吨,罗马号和因佩罗号为44,050吨)、满载45,752吨(利托里奥号45,963吨,罗马号和因佩罗号为46,215吨)
尺度:舰长237.76米(罗马和因佩罗为240.7米)、水线232.4米、舰宽32.95米、吃水9.6-10.44米
主机:蒸汽轮机、4轴、140,000马力
续航力:4700海里/14节、3900海里/20节
航速:30节
装甲:装甲带2.4-13.8英寸、主甲板0.5-6.4英寸、主炮塔3.9-13.8英寸、副炮塔1.4-5.3英寸、司令塔7.9-10.2英寸
武备:3门三联装15英寸/50倍口径主炮、4门三联装6英寸/55倍口径副炮、12门90毫米防空炮、10门双联装37毫米及12门双联装20毫米防空炮、1942年又增加4门双联装20毫米防空炮、、3架Ro.43型水上飞机(后其中2架换成Reggiane Re2000型战斗机)
舰员:1872-1960
该级舰属于条约型战列舰,是一级充分体现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作战意图的主力舰,其突出特点是续航力小,航速高,火力猛。该级舰的设计,由当时的意大利工程监察长普利策负责,并充分采用了新的水下舷侧防护系统(即通常所说的“普利策系统”)。其舷侧和主炮塔均有很好的装甲防护,不过在水平防护方面相对薄弱。9门15英寸/50倍口径身长的主炮与当时其他相同口径的主炮比较,具有威力大和射程远的特点。另外,由于该级舰作战海域为地中海,只要求相对有限的续航力,因此可以在不过分增加排水量和总长的情况下,安装大功率的动力装置,从而达到30节的最大航速。
维托里奥·维内托号(Vittorio Veneto)
建于的里雅斯特的亚得里亚特伊戈造船厂,1934年10月28日铺设龙骨,1937年7月25日下水,1940年4月28日完成。1940年8月底维内托号与其他战列舰一起前往截击负责掩护驶往马耳他的护航运输队的英国皇家海军“H”编队和“F”编队,但由于英方的规避,双方没有交火。1940年11月11日英国袭击塔兰托后,它虽未受损伤,但仍与其他战舰一起转移到那不勒斯。1940年11月27日在特乌拉达角海战中受到英军鱼雷机的攻击,但未被命中。1941年1月英国空军空袭那不勒斯后,该舰转移到斯培西亚港。1941年2月参与截击袭击热那亚的英国海军“H”编队,但未交火。1941年3月28日在马塔潘角海战中,被英国剑鱼机命中一条鱼雷,进厂修理了4个月。1941年9月英国组织护航运输队驶往马耳他,并将行动命名为“长矛”护航作战,维内托号曾与利托里奥号前往截击,但双方水面舰只没有交火。1941年12月14日在墨西拿海峡被英国潜艇催促号发射的其中一条鱼雷命中,再次进厂修理了数个月。1942年6月中旬,英国海军组织两只护航运输队前往马耳他岛输送补给品。其中由直布罗陀出发的称为“鱼叉”护航作战,由亚历山大出发的称为“雄壮”护航作战,在这两次护航作战中,英护航编队受到德、意航空兵、水面舰艇和潜艇的袭击。6月14日,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与其它舰只出航袭击从亚历山大出发的英国护航运输队,6月15日该舰遭到美国B-24轰炸机的轰炸,但未受伤。后英国海军下令护航运输队返回亚力山大。意大利舰队不敢恋战,也于16日返回基地。虽然德、意军在这次破交作战中取得重大胜利,但给英护航运输队以沉重打击的主要是德、意航空兵,反观意水面舰队则没有什么战果。这次截击也是维内托号的最后一次作战行动,此后由于缺油,维内托号及其姊妹舰一直呆在拉斯佩齐亚。1943年6月5日,拉斯佩齐亚遭盟军空袭,维内托号被命中两弹,修理结束后返回拉斯佩齐亚,用于城市的保卫战,抗击盟国的空中攻击,直到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9日与其姊妹舰驶往盟军控制的马耳他,随后被扣留。战后1947年10月回到拉斯佩齐亚,1948年1月退役,1948-1950年在拉斯佩齐亚拆毁。
利托里奥号(Littorio)
建于热那亚安萨多造船厂,1934年10月28日铺设龙骨,1937年8月22日下水,1940年5月6日完成,1943年7月30日改名为意大利号(Italia)。1940年8月底利托里奥号与其他战列舰一起前往截击负责掩护驶往马耳他的护航运输队的英国皇家海军“H”编队和“F”编队,但由于英方的规避,双方没有交火。1940年11月11日在英国海军袭击塔兰托的行动中,被命中三条鱼雷,入坞修理直到1941年3月才重返舰队。1941年9月英国组织护航运输队驶往马耳他,并将行动命名为“长矛”护航作战,利托里奥号曾与维内托号前往截击,但双方水面舰只没有交火。1941年12月17日在第一次锡尔特湾海战中,该舰与其它战列舰一起为一支运输船队担任远距离掩护兵力,并与英方一支护航队遭遇,利托里奥号曾在32,000米的最大距离上开火,后英舰退却,双方均未取得大的战果,意大利运输船队也顺利抵达目的地。1942年3月22日在第二次锡尔特湾海战中,以利托里奥号为核心的意舰队与英护航运输队展开炮战,由于意舰队在火力上占有明显优势,最后的结果除利托里奥号的甲板被弹片划破外,其他舰只未受任何损伤,而英舰船的损失较为严重。1942年6月参与袭击从亚历山大出发的英国护航运输队,6月15日上午该舰遭到美国B-24轰炸机的轰炸,前部炮塔被命中一弹,晚上在停止追击英护航队返回基地途中,又受到英轰炸机的攻击,并被命中一条鱼雷。该舰修复后,意大利海军的燃油已十分短缺,1942年11月转移至那不勒斯,12月又返回塔兰托,此后被用于城市的保卫战,抗击盟国的空中攻击。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投降后,该舰即改称意大利号。9月9日与其姊妹舰驶往盟军控制的马耳他,在航行至撒丁岛附近海域时,遭到昔日盟友德国空军的猛烈袭击,并被两颗无线电控制的重镑制导炸弹击中而受伤,9月18日被盟军扣留。战后1947年2月回到西西里的奥古斯塔,1948年6月退役,后在拉斯佩齐亚拆毁。
当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还在建造时,意大利已退出国际联盟,并放弃了有关限制军备的谈判。意大利海军认为,即使4艘旧式战列舰现代化改装完毕,再加上2艘新建的维内托级战列舰,意大利海军仍不具备足够的力量对抗英法在地中海的海军联盟。因此,决定在维内托号的基础上稍作改进,再建造2艘新战列舰,即罗马号和因佩罗号。
罗马号(Roma)
建于的里雅斯特的亚得里亚特伊戈造船厂,1938年9月18日铺设龙骨,1940年6月9日下水,1942年6月14日完成。该舰是意大利最后服役且最短命的战列舰,由于燃油短缺,该舰从未执行过任何战斗任务,连出港活动也受到限制。1943年6月5日在拉斯佩齐亚遭到美军空袭,并被命中两颗炸弹,23日再次遭到空袭,再次被命中2颗炸弹,在热那亚修理后于8月13日返回拉斯佩齐亚。1943年9月9日与其姊妹舰驶往盟军控制的马耳他,在航行至撒丁岛附近海域时,遭到昔日盟友德国空军的猛烈袭击,分别被两颗无线电控制的重镑制导炸弹重创,最后断成两段并沉没,其海上生涯仅持续了15个月。
因佩罗号(Impero)
建于热那亚安萨多造船厂,1938年5月14日铺设龙骨,1939年11月15日下水,1940年拖至布林迪西继续未完成的建造工作,1942年1月22日,该舰依靠自己的动力航行至威尼斯,虽然尚未完工,但舰上已配备舰长和全体舰员,并具有对空和水面防御的能力。后又航行至的里雅斯特,被遗弃给德国人。意大利投降后,曾被德国当作靶舰。1945年2月20日被盟军飞机炸伤。战后在威尼斯拆毁。

② 战列舰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在17世纪之前,帆船上虽早已安装了火炮,并设置了供射击用的舷窗,但是舷炮的射击仍十分笨拙。当时的火炮是从陆上移到战舰上的,也安装有木轮,因而发射时会产生很强的后坐力。为了制止舰载炮身的后坐,火炮往往被紧紧地固定在船的舱壁上,炮管则通过舷窗伸出船舷外,使得装填弹药十分困难,尤其是在激烈的海战中,装填弹药简直无法进行。

17世纪初期,舰炮射击技术出现了一项重要革新,即用绳子来制止火炮后坐,这使得从炮门起,有很长一段炮身能够留在船舱内,装填炮弹变得简单易行了。

1652~1678年,为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英国同荷兰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海上战争。英国统帅是作战经验和谢练经验极其丰富的将领罗伯特·布莱克,他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舷侧炮战船的作战特点,确立了舰队纵列这一战术思想。年,英国海军颁布了两个在海军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其一是《航行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规定了在航行中保持良好队形、指挥统一、完整的联络方法等重要内容;其二是《战斗中舰队良好从形教范》,第一次作出了组成纵队战斗队形的规定。依据这一规定,作战时将所有舰只以一定的间隔排成千个纵队,战斗时每次只有一艘战舰用舷侧炮向敌舰射击,其余各舰迅速装填弹药。一艘舰射击完毕后,第二艘进行射击,一艘接一艘依次进行。这种队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舷侧炮的威力。与此同时,指挥官可根据作战意图对秩序井然的队形中的舰船实施有效的指挥,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此基础上,英国海军颁布了《舰队队列条令》和《舰队战斗条令》,在海军战术上改变了以往海战中无战斗队形,以单舰格斗、炮击和接舷战为主的混战状况,转而采用纵列编队、首尾相接、抢占敌舰上风、以炮战为主的战斗手段。

正是这一时期,采用纵列队形进行作战的主力舰船被称作为“战列舰”。因为,只有吨位较大、舰炮较多的舰船,才有充分的能力坚持在战斗队列上。那时,英国按舰炮的数量将战舰分成了6个等级:第一级90们炮以上;第二级80门~90门炮;第三级50门~80门炮;第四级38门~50门炮;第五级18门~38门炮;第六级18门炮以下。其中,前三级船在战斗编队中适于作战,因而归人战列舰。第四级为快速帆船或巡航舰,这些快速帆船可以说是巡洋舰的鼻祖,它们一艘只有一层炮甲板,配备50门左右的火炮,这些战船吨位小、火力弱,无力参加大型战斗,主要担负巡逻、警戒、侦察、护卫等任务。

战列舰是18世纪最杰出的武器,当时几乎没有一种武器能够与之相比。最大的战列舰可在1小时内连续发射30吨炮弹,且可持续数小时之久。如此强大的作战能力令人惊叹,历史学家们甚至称它为“魔鬼的武库”。

这一时期,战列舰中最着名者为英国的“胜利”号,它于1759年开始建造,1765年下水,排水量2162吨,全长67.8米,宽15.3米,共有3根主桅杆,主桅杆高达61.5米,桅杆底部最粗处直径达0.9米。3根桅杆的帆桁上共挂有36面横帆,所有帆的总面积有1.6×104米2,满帆时最高航速达10节。

“胜利”号上设有3层炮甲板,装备102门铁铸加农炮,可发射5.4千克~14.4千克的炮弹。另外,船上还有两门30.6千克炮弹的巨型短炮,这种被英国人称为“粉碎者”而被法国人叫做“魔鬼炮”的短炮,专门用于抵近敌船射击,威力巨大,两门炮一次单舷齐射,便可发射出半吨重的炮弹。

1873年,人类造船史上最早将风帆从舰桅去掉的纯粹的蒸汽机动力战列舰“蹂躏”号在英国诞生了,它标志着机器动力的最后胜利,标志着船舶史上新技术革命的来临。这艘战列舰首尾各装有一座双联装305毫米的火炮。1892年,英国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钢质战列舰“君主”号,这艘战列舰满载排水量1.5585万吨,航速达到创记录的18节。该舰舷高,前后甲板各装有一座双联装343毫米炮塔炮,两舷还装有副炮。该舰一建成,立即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很快就成为各国战列舰设计的样板,并被公认为近代战列舰的模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名叫马汉的美国海军军官于1890年撰写了《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轰动了各海军强国。马汉在书中宣扬了这样一个观点:谁取得了制海权,谁就能夺得世界霸权,而谁要取得制海权,就要拥有强大的海上武力,就要建造装有大口径火炮的重型战舰。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各海军强国开始了一场建造重型战舰的狂热竞赛。

1904~1905年发生的俄日战争,通过战列舰大编队交锋,证明了舰炮在远距离上的效力,也证明了增加主炮数量的重要性。根据这场战争提供的经验,当时的工业强国率先研制新一代的战列舰。只用了一年时间,英国的“无畏”号战列舰于1906年匆匆下水。该舰排水量1.79万吨(还有人说为2.1845万吨),有4台蒸汽涡轮机作动力,速度21节。该舰采取了战列舰一律用重炮武装的原则,使战列舰发展出现了转折点。装备的火炮只有两种口径:10门口径为305毫米的舰炮构成主炮,配置在5个双管炮塔中,其中3个在战舰的纵向,2个在两头。由于火力、速度和活动半径的增加以及良好的装甲防护力,使“无畏”号战列舰胜过以往所有的战列舰,成为标准型战列舰,世界各国海军都模仿这种舰型。当时,人们将按“无畏”号的战列舰建造的战列舰称为?无畏舰”。

面对英国的无畏战舰,德国人不甘示弱,建造了排水量更大、装甲更厚、舰炮口径更大的战列舰。英国海军面对德国人的挑战,公开宣称:你造一艘,我就造两艘,以此同德海军抗衡。在这同时,日、美及其他一些海军强国,也紧紧跟上这场军备竞赛。这期间新建的战列舰都增加了火炮的数量,提高了防护能力,主炮口径已达380毫米,主炮数量已由4门增加到10门~12门,蒸汽往复机也为蒸汽涡轮机所代替,航速已达23节~26.5节,排水量增大到2万吨左右,最大则达2.25万吨,“大舰巨炮主义”由此正式步人海战舞台。

狂热的军备竞赛,使战列舰获得迅速发展。到1914年,英国已有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73艘,最大的排水量3.3万吨;而德国也有52艘;法国拥有22艘;意大利12艘;奥地利15艘;俄国10艘;美国和日本分别拥有25艘和13艘。

③ 战舰世界意大利战列舰什么时候出

那艘5级的意大利金币战列舰国服已经开卖了。估计下个版本就能使用了。
意大利线估计要明年。今年年底估计还有一个法战线。
但是要现有巡洋舰才能有战列舰。所以先出的肯定是意巡线。

④ 战列舰发展史

战列舰

battle ship

战列舰又称主力舰,战斗舰,它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和突击威力,能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军舰,又称战斗舰。在海战中通常是由多艘列成单纵队战列线进行炮战,因而得名。早期的战列舰也曾称作铁甲舰或装甲舰等。

战列舰名称是随着1655—1667年英国-荷兰战争中海军战术的改变而出现的。当时火力最强的战船不进行接舷格斗,而是排成一线纵队的战列,与敌舰队平行行驶,利用本舰队一侧的舷炮对敌集中火力齐射,因而得名“战列舰”。1638年建成的英舰“海上群王”号便是这种战舰的第一艘,它有3层舷炮甲板,102门火炮。这时的战列舰都是木制的帆船。

1849年,法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它装有舷炮100蒸汽战列舰时代。但它仍挂有作为辅助动力的风帆。1861年,英国第一艘铁壳装甲战列舰“勇士”号,也挂有辅助的风帆。战舰上的风帆到达20年后才逐渐消失。

1862年,法国建造了第一艘装有旋转炮塔的战列舰“阿尔贝王子”号,由于炮塔式舰炮可向任何方向过时了,所以在一段时期里装舰的名称取代了战列舰。

1906年,英国建造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火力最强的装甲舰“无畏”号下水了,并恢复了战列舰的名称。“无畏”号是由意大利着名工程师库尼贝迪上校设计并监造,排水量17 900吨,航速40公里/小时,装备有安装在家座炮塔内的10门305毫米主炮,24门76毫米副炮,水下鱼雷发射器材座,这比当时其它最大的装甲舰的火力还要强1倍以上,两舷,炮塔和指挥塔的装甲厚达280毫米。此后,各海军强国纷纷仿效“无畏”号建造造自己的战列舰。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无畏”舰就是战列舰的同义词,战列舰的多少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海军实力强弱的标准。世界上最后一艘战列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下水的。这期间,战列舰的排水量,航速,主炮口径,装甲厚度及其它性能都有了很大提高,便在先后建造的上百艘战列舰中,无一不承袭了“无畏”号所奠定的基本形式。

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是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水的“大和”和“武藏”号战列舰,满载排水量为72 800吨,最高航速为50公里/小时,舰上装有3联457毫米主炮9门,炮弹重达1460公斤,还有12门3联装155毫米副炮和12门双联装128毫米平高两用炮。“武藏”号在1944年10月24日,“大和”号在1945年月月初日,先后被美军飞机击沉,这标志着战列舰的没落,它在海战中的地位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不再建造新的战列舰。估计今后也不会再有哪个国家建造战列舰了。

80年代,美国对4艘已退役的“依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加装各种新型雷达,导弹,防空,电子对抗和指挥控制通信系统,重新编入现役。1989年,美国对密苏里、威斯康星号等战列舰已相继完成改装工程,重新服役,分别部署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独立进行海上作战,支援登陆和攻击岸上目标等任务。在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曾使用其中的“密苏里”和“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对伊拉克目标进行炮击和发射巡航导弹。但在此后的1993年,美国的4艘战列舰又再次退出现役。

战列舰经历了风帆战列舰和蒸汽战列舰两个阶段。19世纪中期出现蒸汽战列舰。20世纪初,英国建造了无畏号战列舰;法、俄、德、意、日、美等国也相继建造战列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开始将4艘艾奥瓦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其满载排水量为5.8万吨左右,最大航速为35节,使用经济航速(17节)时的续航力为1.5万海里。

图:目前世界世界上仅存的战列舰-美国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它的主要武器是3座3联装的406毫米口径主泡,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舰炮

⑤ 为什么二战战败国意大利可以拥有航母

意大利属于停战而不是战败。而且战后英美免去了对意大利的赔偿,并给了当时穷困的意大利不少救助,英国提供了6亿救济物资,美国提供了20亿。
领土赔偿方面意大利割让了佐泽卡尼索斯(Dodecanese)群岛给希腊,并且割让了少量北方领土给南斯拉夫。同时利比亚和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索马里等也宣布独立。但是意大利也不属于战胜国因为
卡迪亚会议发表的《联合国家宣言》第3条限制了英法与意大利的单独媾和——“各政府保证继续同共同的敌人或任何一个敌人作战,决不单独媾和。凡愿与本宣言发生联系的其他国家政府均有权参加。”
因此在程序上,意大利在向盟军无条件投降之前,是不能参加盟军的。
因此意大利布林迪西政府的代表巴多利奥在9月29日与艾森豪威尔在马耳他的英国战列舰“纳尔逊”号上签署无条件停战协议,并于1943年11月9日签署了一份附加议定书,在议定书只是进一步强调了无条件投降和交出战犯。它也就使苏联成为停战协定的签字国。 而该无条件投降宣言中规定意大利必须接受今后将提出的政治、经济和财政方面的各项条件,也就是说意大利在战后的命运将完全取决于同盟国。
在意大利签了这份卖身契之后,才正式无条件投降了,然后才加入了同盟国对德宣战。

⑥ 请各位提供一下战列舰的发展历程,以及所有战列舰着名战役和所有战列舰的具体型号和具体参数

战列舰又称主力舰,战斗舰,它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和突击威力,能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军舰。

(目前世界世界上仅存的战列舰-美国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它的主要武器是3座3联装的406毫米口径主泡,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舰炮)

战列舰名称是随着1655—1667年英国-荷兰战争中海军战术的改变而出现的。当时火力最强的战船不进行接舷格斗,而是排成一线纵队的战列,与敌舰队平行行驶,利用本舰队一侧的舷炮对敌集中火力齐射,因而得名“战列舰”。1638年建成的英舰“海上群王”号便是这种战舰的第一艘,它有3层舷炮甲板,102门火炮。这时的战列舰都是木制的帆船。

1849年,法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它装有舷炮100蒸汽战列舰时代。但它仍挂有作为辅助动力的风帆。1861年,英国第一艘铁壳装甲战列舰“勇士”号,也挂有辅助的风帆。战舰上的风帆到达20年后才逐渐消失。

1862年,法国建造了第一艘装有旋转炮塔的战列舰“阿尔贝王子”号,由于炮塔式舰炮可向任何方向过时了,所以在一段时期里装舰的名称取代了战列舰。

1906年,英国建造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火力最强的装甲舰“无畏”号下水了,并恢复了战列舰的名称。“无畏”号是由意大利着名工程师库尼贝迪上校设计并监造,排水量17 900吨,航速40公里/小时,装备有安装在家座炮塔内的10门305毫米主炮,24门76毫米副炮,水下鱼雷发射器材座,这比当时其它最大的装甲舰的火力还要强1倍以上,两舷,炮塔和指挥塔的装甲厚达280毫米。此后,各海军强国纷纷仿效“无畏”号建造造自己的战列舰。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无畏”舰就是战列舰的同义词,战列舰的多少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海军实力强弱的标准。世界上最后一艘战列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下水的。这期间,战列舰的排水量,航速,主炮口径,装甲厚度及其它性能都有了很大提高,便在先后建造的上百艘战列舰中,无一不承袭了“无畏”号所奠定的基本形式。

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是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水的“大和”和“武藏”号战列舰,满载排水量为72 800吨,最高航速为50公里/小时,舰上装有3联457毫米主炮9门,炮弹重达1460公斤,还有12门3联装155毫米副炮和12门双联装128毫米平高两用炮。“武藏”号在1944年10月24日,“大和”号在1945年月月初日,先后被美军飞机击沉,这标志着战列舰的没落,它在海战中的地位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不再建造新的战列舰。估计今后也不会再有哪个国家建造战列舰了。(图)(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和”号战列舰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

80年代,美国对4艘已退役的“依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加装各种新型雷达,导弹,防空,电子对抗和指挥控制通信系统,重新编入现役。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曾使用其中的“密苏里”和“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对伊拉克目标进行炮击和发射巡航导弹。但在此后的1993年,美国的4艘战列舰又再次退出现役。

美国“依阿华”号(BB61)战列舰

1938年5月,
美国海军确定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后续的新型高速战列舰的设计方案——依阿华级战列舰。该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最后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航速,设计航速高达33节。考虑到进行大西洋—太平洋之间的快速调动,受巴拿马运河船闸限制,采用限制船体最大宽度,拉长舰体以搭载更大功率动力装置的设计措施,但影响了适航性能。安装新型50倍口径406毫米主炮。加强舰体水下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水平装甲。

1938年5月17日到1940年7月19日,共有6艘依阿华级战列舰的建造预算获得通过。1942年8月27日首舰“依阿华”号(BB61)下水。1942年12月7日“新泽西”号(BB62)下水。1943年12月7日“威斯康星”号(BB64)下水。1944年1月29号“密苏里”号(BB63)下水。1945年8月,“伊利诺伊”号(BB65)在建造到总工程量的22%时停工,该舰没有完工下水。1950年1月“肯塔基”号(BB66)下水,但随后停建。后将舰艏拆移,更换到因与驱逐舰“艾登”号相撞而舰艏损坏的“威斯康星”号上,20世纪60年代初,8座锅炉拆装到2艘“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后,整舰被拆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依阿华级战列舰以其高速性以及强大的高射火力伴随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和支援两栖登陆作战。依阿华级“密苏里”号战列舰服役后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地点而声名远扬。

“依阿华”号、“新泽西”号、“威斯康星”号1949年编入预备役。

。1958年3月再次编入预备役。1968年4月,“新泽西”号单独重返现役,进行现代化改装后参加越南战争。1969年再次退役。

1981年-1989年间,在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支持下,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经过大规模现代化改装后,再次重返现役。舰上安装了“战斧”巡航导弹、“鱼叉”舰舰导弹、“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以及无人飞机弹射器,更新电子设备。1990年“依阿华”号、“新泽西”号由于军费减少,1990年再次退役封存。1990年11月“威斯康星”号、“密苏里”号开赴波斯湾参加海湾战争。战后不久,“威斯康星”号退出现役。1992年3月31号“密苏里”号退出现役。

依阿华级战列舰长270.4米,宽33米,吃水l1.6米;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舰体最厚装甲达430毫米。

⑦ 意大利在二战前和二战中有什么战列舰计划

一战以后,意大利经济疲软、社会动荡,所以直到1934年才开始设计“维内里奥·维内托”级新战列舰。
1933年 开始对原有的“加富尔”进行现代化改进。
1937年 改造两艘“杜伊里奥”级
二战期间 就是这几艘舰了。“加富尔” “凯撒” “维内托” “罗马” “多利亚”“杜伊里奥”

⑧ 二战中,意大利最强大的战列舰是哪艘怎么沉的在哪时间它的简介。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内托级首批2艘:“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利托里奥”号;2艘改进型:“罗马”号,“帝国”号。



2.利托里奥号(Littorio) 建于热那亚安萨多造船厂,1934年10月28日铺设龙骨,1937年8月22日下水,1940年5月6日完成,1943年7月30日改名为意大利号(Italia)。


3.“罗马号”是意大利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是建造的一艘改进型战列舰,排水量高达35000吨,该舰也是二战时意大利最后一艘服役的主力舰。“罗马”号服役于1942年6月,1943年9月被德国制导炸弹击沉,全舰官兵葬身海底。


4.“帝国”号1945年初仍未能全面竣工,于2月20日在里雅斯特自沉。


维内托级战列舰(意文:Vittorio Veneto,中文全称: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意大利建造的一种战列舰,是一级充分体现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作战意图的主力舰,航速较高,最大航速达到30节,续航力14节/4700海里。从建成时到大和号战列舰舾装的这段时期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战列舰之一。

⑨ 二战时意大利的武器装备能排上号吗

1 维内托级战列舰

⑩ 战列舰在什么年代出现

美国海军战列舰佛罗里达级:犹它号bb31(靶舰)俄明级:怀俄明号bb32(靶舰)、阿肯色号纽约级:纽约号bb34、得克萨斯号内华达级:内华达号bb36、俄克拉荷马号bb37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号bb38、亚利桑纳号bb39新墨西哥级:新墨西哥号bb40、密西西比号bb41、爱达荷号bb42田纳西级:田纳西号bb43、加利福尼亚号bb44科罗拉多级:科罗拉多号bb45、马里兰号bb46、西弗吉尼亚号bb48北卡罗来纳级:北卡罗来纳号bb55华盛顿号bb56南达科它级:南达科他号bb57、印第安那号bb58、马萨诸塞号bb59、亚拉巴马号bb60衣阿华级:衣阿华号bb61、新泽西号bb62、密苏里号bb63、威斯康星号bb64阿拉斯加级:阿拉斯加号cb1和关岛号cb2。(超大型巡洋舰?/战列巡洋舰?)美国海军战列舰总体来说以内华达级(采用“亦有亦无”的部分装甲防护)和北卡罗来纳级(采用“装甲围舱”的匣式结构)做为战舰设计上的分水岭呈渐进式的发展。_战争期间损失了亚利桑那号和俄克拉荷马号战舰,以及靶舰犹它号。全部是在珍珠港损失的。太平洋战争中各型战舰的任务进行了重新划分,以北卡罗来纳级为界,新型快速战列舰的主要任务是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掩护。旧型战列舰的主要任务是支援两栖作战。二战美国海军战列舰的结局:佛罗里达级:犹它号(靶舰),1941年在珍珠港被炸沉。残骸作为纪念遗址保留在原地怀俄明级:怀俄明号(训练舰),1947年退役,出售给纽约lipsett公司解体阿肯色号,1946年作为原子弹爆炸靶舰沉没。残骸位于比基尼环礁内,为美国财产纽约级:纽约号,在比基尼实验中严重受损。1948年作为靶舰在珍珠港外海沉没。残骸位置在北纬49度48分,西经158度32分24秒,水面下1200米处。残骸为美国财产得克萨斯号,在得克萨斯圣哈辛托作为博物馆舰保存内华达级:内华达号,1948年作为靶舰在珍珠港外海沉没。残骸位于北纬58度,西经159度17分,水下1300米处。为美国财产俄克拉荷马号,1941年在珍珠港被炸倾覆。1943年浮扬,1946年出售给拆船公司。拖回美国本土途中遇风浪沉没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号,在比基尼实验中严重受损。1948年作为靶舰沉没。残骸在夸贾林环礁内,为美国财产亚利桑纳号,1941年被炸沉。残骸作为美国国家公墓保存,为美国国家财产新墨西哥级:新墨西哥号,1947年出售给纽约lipsett公解体密西西比号,战后作为导弹试验舰保留。1956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爱达荷号,1947年出售给纽约lipsett公解体田纳西级:田纳西号,1959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加利福尼亚号,1959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科罗拉多级:科罗拉多号,1959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马里兰号,1959年出售给learner公司解体西弗吉尼亚号,1959年出售解体`北卡罗来纳级:北卡罗来纳号,战后作为纪念舰保留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明顿华盛顿号,1961年出售给lipsett公司解体南达科它级:南达科他号,1962年出售给lipsett公司解体印第安那号,1962年出售给lipsett公司解体马萨诸塞号,作为纪念舰保存在马萨诸塞州fallriver亚拉巴马号,作为纪念舰保存在亚拉巴马州莫比尔衣阿华级:衣阿华号,停泊在旧金山。作为封存舰只保留新泽西号,停泊在新泽西州,作为博物馆舰开放密苏里号,停泊在珍珠港亚利桑那号残骸旁边,作为博物馆舰开放威斯康星号,停泊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港,向公众开放日本海军战列舰金刚级:金刚号、榛名号、雾岛号、比睿号扶桑级:扶桑号、山城号伊势级:伊势号、日向号长门级:长门号、陆奥号大和级:大和号、武藏号大和级是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大和级两舰均是在挨了三十枚左右的炸弹及鱼雷才沉没的。日军战列舰在战争期间除长门号以外全部沉没。其中扶桑号毁于炮战;比睿号、雾岛号炮战受重创在空袭的威胁下自沉;金刚号、山城号被鱼雷击沉;榛名号、大和号、武藏号被航空兵击沉。陆奥号毁于事故。三十年代以来日本只有大和级两艘服役,看看美军二战中服役的战舰数量,日军岂有不败之理。长门级、大和级在大战期间惟恐被击沉而挫了士气很少出战(戏称柱岛舰队),扶桑级、伊势级过于老旧很少投入一线,却只有金刚级这种日军中最老式战列舰驰骋大样,原因也是航速和续航力。另外日军战列舰都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异常高大的宝塔式多层上层建筑和桅杆。很好辨认。二战日本海军战列舰的结局:金刚级:金刚号:1944年11月21日在台湾附近海域被美国海狮号潜艇击沉;比睿号:1942年11月13日在萨沃岛海战中被美国巡洋舰队重创,次日遭美国飞机攻击,被迫自沉;榛名号:1945年7月19日和28日在吴港被美国飞机攻击,坐沉在锚地;雾岛号:1942年11月13日在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夜战中被美国华盛顿号和南达科他号战列舰重创,次日被迫自沉;扶桑级:扶桑号: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夜战中被美国舰队击沉;山城号: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夜战中被美国舰队击沉;伊势级:伊势号:1945年7月28日在吴港附近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1947年打捞解体;日向号:1945年7月28日在吴港附近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1947年打捞解体;长门级:长门号: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重创,停泊在横须贺一直未能修复,战后作为战争赔偿交付美国,1946年7月29日在比基尼环礁原子弹爆炸试验a试验中倾覆沉没;陆奥号:1943年6月8日在广岛湾由于事故发生大爆炸沉没;大和级:大和号:1945年4月7日冲绳天号作战途中在九州坊之岬附近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武藏号:1944年10月24日莱特阿号作战途中在锡布延海被美国舰载机击沉。德国海军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老式战列舰赫尔戈兰级:黑森号heisse:作为无线电靶舰使用。战后赔偿给苏联德意志级:汉诺威号hannover:靶舰。战后拆毁施莱辛号schlesien:作为布雷舰使用。战争末期在施韦内明德搁浅作为岸炮台。战后解体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schleswig-holstein:被炸沉,残骸打捞起来后赔偿给苏联袭击舰德意志级deutschlandclass德意志(吕佐lutzow)号:1945年在施韦内明德凿沉。战后由苏联打捞解体舍尔海军上将号admiralscheer:在基尔的德意志工厂被炸倾覆。战后解体斯比伯爵号admiralgrafspee:1939年在乌拉圭蒙的维地亚自沉大型袭击舰/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级沙恩霍斯特号scharnhorst:1943年在北冰洋被皇家海军击沉格奈森瑙号gneisenau:1945年在格丁尼亚港凿沉。1947年由波兰解体战列舰俾斯麦级俾斯麦号bismarck:1941年在大西洋被皇家海军击沉提尔皮茨号tirpitz:1944年被炸倾覆。战后由挪威解体德国海军战舰因为要面对大量的英国舰队,所以在设计理念上与其他各国略异,基本上可以归纳出几个特点:装甲厚:因为火力,机动力与防御力中很难三者兼顾,德舰采"重装甲"主义是牺牲火力来换取的,多一门炮不一定打得到敌军,多一寸装甲可以抵挡多发敌舰的炮弹。速度快:德舰拥有世界一流的引擎,因为数量居于劣势,有较高的速度才能采用"打带跑"战术,否则英军玩起"一换一"战术,德舰就被耗光了。火控优良:精度奇佳的光学瞄准仪与雷达,配合其火炮优良的冶金技术,炮击的威力与准度相当可观。外观相似:德国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军备,故虽在造舰技术上虽有先进的理论,却缺乏实务经验,故其船舰设计略嫌保守,每型船舰都像是同一版本的不同比例,外观都差不多。英国海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旧式战列舰铁公爵级:铁公爵号(作为海军舰艇母船使用)伊丽莎白女王级:伊丽莎白女王号、厌战号、巴勒姆号、勇士号、马来亚号复仇级:复仇号、决心号、拉米里号、皇家橡树号、君权号战列巡洋舰声望级:声望号、反击号/胡德号/条约型战列舰纳尔逊级:纳尔逊号、罗德尼号英王乔治五世级:英王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号、豪号新型战列舰前卫级:前卫号英国在一战结束至二战前投入建造的条约型战列舰为了追求防护性能从而导致在航行性能上都有重大的缺憾,这和英国国力衰退有很大关系。开战时英国战列舰队以一战时服役的两级战列舰为中坚,在战争中这种老式战舰不断改进在护航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战争期间共损失5艘,巴勒姆号、皇家橡树号被u艇击沉;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战列巡洋舰、铁公爵号舰艇母船被航空兵击沉;胡德号炮战中被击沉。其余在战后相继拆除(英国佬对那些有功于他们的东西都挺狠的,无论是居功至伟的丘吉尔首相还是战功卓着的厌战号战列舰,过河就拆桥,使完便抛弃)。二战英国海军战列舰的结局:伊丽莎白级:伊丽莎白女王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厌战号:1947年12月出售解体,在拖往战列舰“屠宰场”的途中挣脱拖带的缆绳,在康沃尔郡海岸搁浅(比较不屈不挠)。不过后来还是就地拆解了;马来亚号:1948年2月出售解体;巴勒姆号:1941年11月在地中海被德军u331号潜艇击沉;勇士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复仇级:复仇号:1948年9月出售解体;决心号:1948年5月出售解体;拉米里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君权号:租借给苏联,1949年2月归还,4月出售解体;皇橡号:1939年10月在锚地斯卡帕湾被德国u47号潜艇击沉。纳尔逊级:纳尔逊号:1949年3月出售解体;罗德尼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英王乔治五世级:`英王乔治五世号:1958年1月出售解体;威尔士亲王号:1941年12月被日军航空队的飞机击沉在马来海域。约克公爵号:1958年2月出售解体;安森号:1957年12月出售解体;豪号:1958年6月出售解体。前卫级:前卫号:1949年开始作为训练舰和皇家游船,于1960年拆毁。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声望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反击号:1941年12月被日军航空队的飞机击沉在马来海域。胡德号战列巡洋舰:1941年5月在追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斗中战沉。法国海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旧式战列舰:科尔贝级:科尔贝号(后改为训练舰)、海洋号、巴黎号(后改为训练舰)普罗旺斯级:普罗旺斯号、布列塔尼号、洛林号条约型战舰:黎塞留级战列舰:黎塞留号、让•巴尔号(二战爆发时未完工)、克莱蒙梭号(二战爆发时在建)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法国的条约型战舰的主炮很有特色,主炮塔由两对双联炮组成一座四联装炮塔。双联炮是一个整体,许多部件两门共用,主炮装弹高低角没有限制,减轻了重量,提高了射速。法国条约型战舰(及英国纳尔逊级)的这种主炮排列方式,优点是装甲防护重点地带集中在军舰的中前部,可以减少全舰装甲的重量,缺点是主炮集中在一起,战时的战损率会增加;射击时存在死角。可惜的是二战中法国在陆上败得太快,法军被德军秋风扫落叶般的打跨了,海军不但失去了表演的机会,还成为列强虎视耽耽的一块肥肉。战争期间损失8艘,战列舰布列塔尼号被英国舰队击毁,科尔贝号和巴黎号被英国“接管扣押”。战列舰海洋号、克莱蒙梭号被德军缴获,后被炸沉。战列舰普罗旺斯号、战巡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自沉。意大利海军战列舰旧式战列舰加富尔级:加富尔公爵号、儒略•恺撒号杜里奥级:杜里奥号、安德列•多里亚号新式战列舰利托里奥级:利托里奥号(后改叫意大利号)、维多里奥•威尼托号、罗马号、帝国号(在建)意大利投入战争时三军备战不足,被英军夜袭塔兰托后意国海军更是没了精神,此后再未恢复元气。意大利的战争潜力很差,资源也不足,举例来说加富尔级等战舰改装时的320mm主炮是用原装备的305mm炮铣成的;到了战争后期居然将战舰用来充当兵营!可见意国海军之窝囊。要说意国战舰的优点就是其381mm/50倍口径主炮的射程极长达到42,800米。战争期间帝国号未能完工,后被德军虏获。恺撒号退役,加富尔号、罗马号被航空兵击沉。意大利号、威尼托号和恺撒号战后被分别赔偿给美、英、苏战胜国。加富尔级加富尔伯爵号contedicavour,1940年12月在塔兰托军港被英国飞机炸沉。1941年浮扬,拖到的里雅斯特船厂。修理工作从1943年初开始。1943年10月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船员将其自沉。德国将其打捞出水,1945年2月被美国飞机炸沉。儒略•恺撒号giuliocaesar,1943年之后被盟国拘留在马耳他和苏伊士运河的大苦湖。战后作为战争赔偿移交给苏联,改名“新罗西斯克”号。1956年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内爆炸沉没。推测原因为触到二战遗留水雷。杜里奥级杜里奥号caioilio,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1944年后作为意大利海军训练舰使用。1956年退役,1958年解体。安德列•多里亚号andreadolia,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1944年后作为意大利海军训练舰使用。1956年退役,1958年解体。利托里奥级利托里奥号littorio,后改名意大利号italia,在塔兰托空袭中受伤。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根据联合国对意和约,于1947年解体。维多里奥•威尼托号vittorioveneto,在塔兰托空袭中受伤。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根据联合国对意和约,于1948年解体。罗马号roma,1943年随意大利海军舰队驶往马耳他投降时,被德国炸沉。帝国号impero(未成舰),1943年9月被德国俘获,作为靶舰使用。1945年2月被美国炸沉,1947年打捞并拖往威尼斯近海搁浅。1950年解体。二战期间苏联海军的战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原马拉号战列舰。战争期间作为浮炮台使用。在波罗的海配合红军进行岸轰任务。多次遭到德国轰炸,舰体损坏严重。1955年解体甘古特号,原十月革命号战列舰。战争期间作为浮炮台使用。在波罗的海配合红军进行岸轰任务。1952年起作为训练舰使用。1957年解体塞瓦斯托波尔号,原巴黎公社号战列舰。战争期间作为浮炮台使用。在黑海配合红军进行岸轰任务。1947年改为训练舰。1956年解体租借战列舰:复仇级君权号(阿尔汉格尔斯克号):1944年获得,主要用来在北极航线护航。1949年归还英国,同年解体。1939年9月1日主要国家战列舰数量(艘/吨):英国——15/473,588。美国——15/464,300。日本——10/314,024。法国——7/162,654。意大利——4/95,012。德国——5/99,200。苏联——3/69,878。补充一些夭折的二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计划米帝:战列舰:“蒙大拿”级BB.67蒙大拿费城海军船厂建造BB.68俄亥俄费城海军船厂建造BB.69缅因纽约海军船厂建造BB.70新罕布什尔纽约海军船厂建造BB.71路易斯安娜诺福克海军船厂建造约翰牛:战列舰:“狮”级1937年计划,主要是针对德国的新型主力舰而设计,共四艘,分别为狮,蛮勇,征服者,愤怒。前两艘于1939年4月开工,但在不列颠之战打响后因船厂屡遭轰炸而停工,后两艘也因此被取消。高卢:阿尔萨斯级战列舰:1938年计划,黎赛留级改进型,共六艘,前四艘为阿尔萨斯,诺曼底,弗郎第埃,伯尔格诺,后两艘未命名。“狮II”级:1944年底,英国决定将被搁置的两艘狮级完工,同时对其设计进行了修改,主要是依战训强化了防空。但二战结束后英国国力大不如前,因而这个计划也未能完成。战列巡洋舰:g3战列巡洋舰1939年型:为了打击德国的海上袭击舰,英国急需高速主力舰,但由于时间紧迫,新舰没有重新设计,而是直接使用了1922年因华盛顿条约被放弃的g3战巡的资料,并用当时的最新技术进行了修改。改进内容包括更换新的主机,新的主,副炮,强化防护,加装雷达等等。改进后具体性能不详,不过其吨位应该和依阿华差不多。鬼子:战列舰:“超大和”级大和放大版,只是图纸上的东西,计划建造6艘,均未开工。汉斯:战列舰:H级H舰(兴登堡)1939.7.15布罗姆·福斯汉堡造船厂开工1939年底停工J舰1939.8.15威希公司不来梅港造船厂开工1939年底停工K舰未开工L舰未开工M舰未开工N舰未开工大型袭击舰/战列巡洋舰:O级O舰、P舰、Q舰,3艘均未开工袭击舰/袖珍战列舰:P级P1~P12原计划12艘,后削减为8艘,均未开工苏联:战列舰:23型“苏联”级“苏维埃联盟”号1938.7.15列宁格勒波罗地海造船厂开工“苏维埃乌克兰”号1938.10.31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开工“苏维埃白俄罗斯”号1939.12.21莫洛托夫斯克开工“苏维埃俄罗斯”号1940.3.21莫洛托夫斯克开工27型“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级改进计划对战损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级进行改装,换装“飞剪”舰艏,拆除3号炮塔,加装各种口径高炮以加强防空。后由于发现如此改进和新造一艘差别不大,只好作罢。大型巡洋舰/战列巡洋舰:69型“喀琅施塔德”级“喀琅施塔德”号1939.7.15列宁格勒造船厂开工“塞瓦斯托波尔”号1939.11.5列宁格勒“61公社社员”造船厂开工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战列什么时候上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是属于哪个洲哪个国家 浏览:342
什么车是英国品牌 浏览:554
500人民币可以换多少印尼盾 浏览:247
英国民调多少人反对君主立宪 浏览:605
中国当代名家名着有哪些 浏览:656
英国拍卖玉玺多少钱 浏览:185
英国王子的房子叫什么 浏览:320
印度的牛粪有什么好处 浏览:446
意大利婚礼有哪些固定的传统 浏览:535
英国首相入院后情况如何 浏览:730
伊朗有什么好的学校值得留学 浏览:325
中国八大传媒类学校哪个更好 浏览:217
越南服金币可以兑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174
英国皇帝有名无实是在什么时候 浏览:46
中国路桥国外工资多少 浏览:537
英国atas什么能出结果 浏览:693
意大利mgm电机是哪里生产的 浏览:80
越南为什么快速撤军 浏览:612
从丹麦运生蚝到中国用什么方式 浏览:419
去越南河内玩大概多少钱 浏览: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