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战中意大利干了点儿嘛
在二战时,意大利几乎是逢战必败,尽拖德国后腿,所以意大利在当时成了失败扯后褪的代名词
B. 表示不知道二战时意大利是干了什么的
回顾意大利的法西斯历史,确实有许多不同于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地方。纳粹德国不仅将整个欧洲卷入了战争,而且还对犹太等少数民族、共产党人、抵抗运动犯下了滔天罪行。虽然这个民族在战后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和深刻的反省,但是历史上那疯狂的侵略野心和集中营里令人触目惊心的暴行仍然使欧洲人心有余悸。日本在战争中对中国和亚洲人民犯下了深重罪孽,然而战败后由于美国占领当局的姑息和冷战的影响,日本并没有对军国主义势力进行彻底清算,而且至今日本右翼势力仍在试图否认战争罪行、美化侵略历史,不能不令亚洲和世界人民担心。而三国轴心同盟之一的意大利则与德、日多有不同。不仅意大利在战争中的暴行与德国法西斯相比稍有逊色,而且其战后对历史的反省也与日本右翼的顽固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对于意大利为何赢得了世界的宽容对待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意大利虽然是法西斯的鼻祖,却不是战争的主犯。一战后,墨索里尼怀着对战争结果的不满和对社会主义的强烈憎恨,发起了意大利的法西斯运动——“战斗的法西斯”,并于1922年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所谓法西斯,指的是一种独裁体制的象征,正是借着法西斯运动,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自己的独裁统治。意大利和德国有一点是类似的——两国都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狂潮的迟到者,没有在殖民主义的黄金时期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帝国。对于这一点,意大利和德国的帝国主义分子始终耿耿于怀,于是德国提出了夺取生存空间的要求,而意大利则祭起了恢复古罗马光荣的大旗。在这种扩张主义理论的掩盖下,意大利和德国一样,做着扩张和争霸的美梦。但是意大利又与德国不同。即使意大利本国的有识之士也不得不承认,意大利是一个弱国,从罗马帝国崩溃后,意大利似乎很少真正配得上“古罗马的光荣”,中世纪以来长期的政治分裂和内部纷争使得刚刚走入现代列强体系的意大利显得先天不足,饱受战乱之苦及现代工业发展的滞后更使得意大利难以挤进一流列强的行列。因而意大利在外交上长期采取一种实用主义的策略,以图在大国斗争之间捞取利益。一战前意大利在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之间的首鼠两端以及后来加入协约国集团以牟利的行为就是这种外交策略的典型体现。二战爆发之前,意大利并不甘心被绑上德国的疯狂战车。在德国吞并奥地利的问题上意大利还曾经陈兵德奥边境,不惜与德国翻脸。甚至到了德国突袭波兰的前夕,墨索里尼还打算“体面地”摆脱德国人。然而希特勒借支持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之机取得了墨索里尼的好感,并进而一步步地将意大利带进了轴心国的战争旋涡。因而不少人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意大利在二战中是出于一种实利主义的动机和冒险主义的野心而做了错误的选择。意大利的外交投机曾经在一战中换来了些许虚幻的利益和光荣,在二战中却将其拖进了痛苦的深渊。因而毋庸讳言,意大利是发动法西斯战争的“从犯”,其在这场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固然极不光彩,却更为可悲。在西方盟国眼中,意大利法西斯只是“小恶”。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侵略就是不可饶恕的罪行。然而在美英为首的西方盟国眼中,意大利所犯下的战争罪行要远小于纳粹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的最大恶行便是其在埃塞俄比亚进行的惨无人道的侵略战争。意大利军队对装备落后的埃军使用了毒气战等卑鄙手段,将战争变成了屠杀。然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来看,对于自己手上还沾着殖民地人民鲜血的英、法等国家来说,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的暴行并不是那么不可容忍。甚至到了二战后的1956年,英、法为了夺取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还发动了侵略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战争。因而在殖民主义的话语背景下,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并不占有高于意大利的道义优势。在欧洲战场,意大利的主要侵略方向是巴尔干国家及希腊而非西方大国,在正面战场上也不曾给英、法、美等战胜国造成过重创。因而在西方盟国眼中,意大利并不是一个可怕的魔鬼,而是一个软弱的敌人。此外,历史学界传统上一直认为意大利在法西斯统治的前10年并未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的迫害,即使在德国的敦促下也未曾建立疯狂残忍的犹太集中营。虽然近年来有一些历史学家声称意大利也曾对犹太人进行过残酷的迫害,但西方主流观点仍将意大利法西斯与纳粹德国“区别对待”。不少欧洲人认为墨索里尼是一个暴君,却不是一个杀人狂。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2003年曾表示墨索里尼没有人们说的那样坏,此言一出虽然激起一片谴责之声,但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对意大利法西斯历史评价的一种传统看法。二战结束后,战胜的同盟国不仅拥有着清算法西斯的权柄,也执掌着衡量这场战争的道义标准。他们从自身的悲惨记忆出发,自然会对德国法西斯的罪孽加以更多的关注,而对意大利的恶行宽容地网开一面。在对待日本战争反省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与此类似的情况,当今不少欧美人士难以理解中国以及东亚人民何以对日本反省历史的态度揪住不放,其实这正是因为他们仍戴着一副西方中心主义的道义眼镜。试想如果今天一个德国政治人物发表与日本右翼分子类似的否认战争罪行的言论,欧洲人定会做出比中国及东亚人民更为激烈的反应。欧洲近年来由于右翼言论而导致的多次政坛丑闻证明了这一点。不过平心而论,意大利在二战中所犯罪行与德国相比的确显得更加“温和”。意大利民族文化和性格影响了意大利在战争中的行为。许多二战题材的意大利电影和文学作品都较为客观地表现了意大利人民对法西斯、对战争的一种漠不关心和玩世不恭的态度,与德国民众在纳粹统治时期的风尚大不相同,这也许正是意大利民族善良本性的一种展现。意大利最早退出了战争,加入了反法西斯阵营。正是由于意大利民族的善良本性,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和野蛮侵略政策始终遭到意大利人民的抵制。从战争爆发时起,意大利共产党人联合社会党、共和主义左派等正义力量展开了地下抵抗运动,与法西斯势力进行了殊死斗争,在盟军进入意大利后,抵抗组织发动武装起义,解放了上百座城市,逮捕并处死了墨索里尼。墨索里尼在战争末期的倒行逆施使他最终众叛亲离。1943年7月24日,墨索里尼垮台。4天后,法西斯党被解散。为了延缓德国的报复,意大利新政府表面上继续与德国一道作战,暗中却开始了与盟国的谈判。9月,意大利和盟军签订了停战协定。10月,意大利正式退出法西斯集团,并向德国宣战。正是由于意大利在战争后期的明智选择,不仅避免了自己落得个玉石俱焚的下场,也极大地减少了盟军的损失,牵制了德军的部分兵力,有力配合了盟军南欧战线的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意大利虽然与德国、日本一道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大门,但是理智的意大利人民最终抛弃了法西斯主义的狂想,加入到正义的阵营。因而意大利应当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宽容。意大利敢于正视错误,对历史进行了真诚的反省。对于自己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意大利秉持着一种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的态度。正如德国 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谢罪的一跪赢得了受害者的原谅,意大利人对待历史的方式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在学校教育中,意大利人从来不隐晦自己的过错,对意大利侵略别国的历史也给出了正确的历史定论。对法西斯主义的态度至今仍是意大利政坛的一道警戒线,任何政治人物的反犹主义或亲法西斯言论都会导致广泛的批评,严重者还会因此下台。前面提到的贝卢斯科尼总统的例子便是如此。可以说,意大利人对待历史的理性态度是获得世界人民原谅的根本原因。历史是多解的,对任何历史事件的评价都应避免绝对化和一元化的倾向,而应该加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照。世界人民对意大利的宽恕既与西方盟国的思考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有关,也是由于意大利对历史的清醒认识和深刻反省。但历史又是严肃的,有其牢不可破的逻辑和不容触犯的原则,任何人想歪曲历史、挑战人类的道义底线都将被历史证明是不明智的行为。意大利的选择值得某些国家借鉴。
C. 二战时意大利做了什么
意大利一直以来被人们叫做“穷汉帝国主义”,意大利人全部的热情似乎全部被用来进行歌剧、足球等活动,打仗不是他们的强项。引用当时一位德国军官的话:
如果意大利是德国的敌人,那么德国只需10个师就可打败他;
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的话,那么德国需要派20个师来防备他;
如果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那么德国还要派30个师来保卫他。
在我的印象中,在二战战场上意大利军队从来没有过不依靠德军单独取得胜利的战例。
意大利虽然是轴心国成员,也签署了《钢铁盟约》,但它开始时没有遵守条约与德国一起开战,结束时也没有遵守条约,而是推出了轴心国。战争爆发前,墨索里尼就被告知即使全意大利的军工厂得到了全部原料,并且日夜开工,也要到1943年才能完成战争准备,因此意大利没有在德国闪击波兰时就卷进战争,只是派遣了劳工去德国,而在德国进展顺利,仿佛马上就要全面胜利的时候才仓促对英法宣战,赶鸭子上架,岂有不败之理。
宣战书还没有读完,就在地上被法国扁,在海里被英国揍,还无还手之力;《上尉的曼陀铃》中希腊人有句很经典的话“我们宁可向德国上尉的狗投降,也不向意大利人投降”,谁愿意向一个被自己打得稀里哗啦的对手投降呢;在德国人介入北非之前,邱吉尔甚至打算从北非抽出一些部队去支援其他战场,其原话是 “考虑到意大利在北非的大溃败,抽调这些兵力应无问题”……意大利投降后,意军又被德军随意虐杀,毫无还手之力,即使是被铁托改编成加里波地师的意大利军队也只是在抗击德军的战斗中做出了重要“牺牲”。
在一次北非的战斗中,一万多人的部队打都没打就像几千的盟军投降,理由是开启弹药箱的起子找不着了。
面对埃塞俄比亚的时候,一个只有二百挺机枪,四千支步枪连皇家卫队都有部分只装备长予的国家居然拖住意军半年之久,并逼得对方不得不用化学武器才能取胜,并最终付出了13万人伤亡的代价。甚至于他们的盟友德国人都看不起他们,当年在北非作战的时候,德军还未进入,而意军却有五十万人,英军组织了五万印军和由英国人驾驶的几百辆坦克对意军发动突袭,其结果是令人震惊的,五十万意军被五万英印兵所败,丢失重镇托卜鲁克,被俘十多万人,隆美尔刚到北非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副意大利人慌乱逃跑的镜头,隆帅将他的德军官兵分散到一些意军中担任指挥官,这些士兵很快就成了意军的主心骨,在反攻时取得了胜利,(德军战斗力确实骇人,最基层的士兵到意军中都能成为出色的军官,同时也可看出意军低下的战斗力),隆帅对意军评价一向很低,他说:“意大利人打仗,该他们冲锋的时候,全都趴在地上畏缩不前,而该隐蔽的时候却又都勇往直前,结果有敌军扫射死伤枕籍 ”。有一次,因为地中海上的马耳他岛对非洲军补给线构成强大威胁(该岛力量强大时2/3的轴心国运输船被送入海底,而弱小时95\%以上船只都能安全通过),在大家讨论如何对付的时候有意大利军官表示可派意空降兵却抢占该岛。隆帅当场反驳道:“凭意军一向表现这可能吗?”。
更可笑的是,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的座机在东北部港口图卜鲁格上空竟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元帅当场丧生。意军为了掩饰这一严重的事件,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可怜巴尔博成了二战中被误伤的最高军衔指挥者。1941年2月16日,德国非洲军团司令隆美尔奉希特勒之命抵达北非救援。此时,意军早已是溃不成军、仓皇逃窜。一个上校向隆美尔报告说,意军士兵把武器和弹药都扔在沙漠里,军官们正在打点行装,希望能尽快返回意大利。
1940年5月,德国军队迅速攻入法国并逼近巴黎。6月10日,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到,命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翁贝托亲王指挥32.5万军队驻扎在意法边界待命。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会晤。墨索里尼很顺利地得到法国部分割让土地。有趣的是,墨索里尼觉得这样的胜利有失尊严,又突然决定在停战协议正式签订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军发动闪电战。结果,在阿尔卑斯山地区,意军的闪电进攻非但没有让势单力薄的6个法国师后退一步,反而遭到法军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翁贝托亲王被迫宣布停战。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前任总书记斯特拉塞不无感慨地说,停战前两天还打,让那么多人白白去送死,真是令人痛心呀。
为了改变自己在法西斯轴心国当中的配角地位,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动用8.7万兵力、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机,向希腊发起了全面进攻。可是,意军未能达到墨索里尼的预期。11月4日,希腊政府仅集结了15个师,花了一周时间就把意军赶出边境。21日,墨索里尼临时换指挥,增派 14个师,发动新的一轮总攻。希军巧妙地利用地形,顽强抗击,意军始终没有扭转败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惨败的责任归罪于总参谋部,进而更换总参谋长,一面又通过希特勒要求希腊停战。可是为时已晚,希腊军队已全线发动进攻,意军死伤惨重,王牌师全部被歼,5名将军被俘,1名将军被打死。意大利人全都被打蒙了,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墨索里尼急切地跑到德国,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惴惴不安地坐在希特勒面前,请求救兵。希特勒同意出兵,并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向墨索里尼传授战略战术。有意思的是,墨索里尼回国后,仍然希望抢在德国之前靠本国的力量打败希腊,挽回面子。他下令急征新兵,组建一支50万人的增援部队。1941年3 月2日,他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亲自督战,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墨索里尼怎么也想不通,人数和武器都占优势的意大利军队为什么攻不破希腊的防线。希腊一战进一步暴露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虚弱和无能,也使意大利沦为轴心国集团中的二流国家,只能作“配角”随德军进行从属战。
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本想“单干”。墨索里尼认为德军必胜,如协同作战还可以分到战利品,于是,苦苦哀求希特勒答应意军参加对苏作战。结果,派往苏联的 22万意大利精锐部队同样不堪一击,一半士兵被打死打伤或被俘,另一半则早早就逃回意大利,各种武器损失大都达80%以上。
D. 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在干什么
意大利在世界上可以说是一直以一位耍宝级的人物出现,就比如最近的疫情,正当疫情在世界各个国开始泛滥成灾的时候,让人想不到的是意大利身为一个发达国家情况却是所遭受国家中最严重的,直到四月份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没有检测,传染源依然没被发现!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在二战时,意军并不是没有军事能力,而是完全就不想打仗!因为意军的不想打仗,所以经常还没有打就开始利用所有能用上的借口投降!往往闹出笑话,成为了德军后面的活宝!
E. 二战时意大利都在干些什么
没有你说的那么无能,意大利军队在北非和地中海战场还是有所作为的,至少意大利海军的表现还是可以的,如果不是意大利海军对英国海军的牵制,整个地中的制海权早就是英国人的了,隆美尔在非洲什么补给都别想得到。
F. 二战时,日本和德国的另一个盟友意大利在做了些什么
意大利在处理二战战略的时候,总是处处想与德国日本看齐,想显得自己非常重要,而实际上,他却是拖累整个轴心阵营的罪魁祸首之一。看看希腊、巴尔干、北非哪个地方有意大利哪个地方就要其他欧洲轴心国部队来填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分散了军力,对意大利最重要的盟友德国而言,为帮助意大利在巴尔干的野心,最最重大的失误就是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入侵,直接分散了本来就很宝贵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而且导致了入侵苏联计划的推迟,换句话说,就是浪费了主要进攻方向上的突击力量,而且在时间上人为的“提前”了寒冬的到来。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软弱无能的意大利军队,本来50万意大利军队入侵巴尔干半岛是比较有胜算的,即使不顺利,也不至于那么快就一败涂地。意大利属于典型的癞蛤蟆打哈欠----嘴巴大肚子小……
对于意大利来说,二战中比较明智的策略就是在北非采取守势,拖住和打击英国H舰队和地中海分舰队,尽最大可能的切断埃及---苏依士运河与英国本土在地中海的联系。而从意大利的实力上来说,做到这些也是比较现实一点的。意大利靴子深入地中海,撒丁、西西里两个岛又扼守着地中海的要冲,意大利空军和海军的作战思想如果能跟上二战的水平的话,英国海军在地中海的日子会非常难过的。可惜,意大利拿着当时世界前几位的海军、守着如此良好的地理优势,竟然无法对抗英国一个分舰队……实际上,意大利空军战斗机的性能是很不错的,MC.200系列的水平与ME109属于同级水平,但搞笑的是性能先进的飞机居然没装无线电……这样还能指望意大利空军发挥什么呢?至于陆地战场,不属于意大利的擅长范围,本来应该组织一些比较精锐的部队与其他轴心国军队顶在最前线,而把大量当时属于二流的部队收缩,用于协助德军对付游击队(意大利军队再不济装备也要比游击对强吧)。想象一下,近百万意大利部队作为主力,配合少量德国军队对付游击队,如果指挥得当的话,对游击队的活动还是会有相当的遏制的,这里只说遏制,不说消灭,因为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游击队都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将其活动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即可,不要幻想去消灭。
意大利对德国最大的贡献居然出现在他倒戈向同盟国一方后……比较搞笑---意大利大量战争物资储备被德军洗劫,导致1943年德国军工生产达到二战时期的峰值。
意大利最大问题在于莫索里尼的愚蠢自大和无能,如果莫索里尼不是那么看重所谓的面子,而是与德国分工明细,优势互补的话,也不至于产生那么多失败和笑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统帅的无能更加会误国,个人觉得,莫索里尼是上个世纪仅次于戈尔巴乔夫的第二大败家子......好歹莫索里尼败的是自己的家,戈尔巴乔夫却败掉了70年的苏联......
G. 谁告诉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究竟干什么了
总体上在不停地给德国人添堵
法国大势已去的时候,向法国宣战,可惜还是被6个法国师堵住了
接着想在非洲重现罗马帝国的风采,结果在北非被打得屁滚尿流,就连经营多年的东非也被英国人端了
好歹德国人出头帮忙,稳住了北非局势,又想到希腊插一脚,结果被希腊人一口气打回了阿尔巴尼亚,只好再请德国人帮忙,结果是李斯特的部队,十几天扫平希腊
最后跟着德国人去苏联,还是拖后腿
最后不用多说,北非战败,西西里完蛋,墨索里尼下台,退出战争
H. 意大利在二战期间都干了什么
http://hi..com/007cn/blog/item/2a760ad1dac0d4d3572c84f8.html
二战中的意大利的作用
“假使战争爆发,意大利最好能守中立,这样或许可以牵制敌方10个师,假使它投入对方,则德国只要用5个师可以将其击败,但假如加入德国方面作战,则德国反而要用20个师去保护它”这是在战前德国有一个流行的笑话。
我把这个笑话写在了开头,这在当时或许正是一个笑话,可从二战的结果看来此预言真是不幸言中,假使意大利能善守中立,则对德国贡献比参战远较巨大。
当1939年5月21日德意缔结所谓“钢铁条约“时,墨索里尼由于在1936年才结束在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在1936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同年4月又侵入阿尔巴尼亚,连年战争需要休息,他便提出欧洲的和平应坚持到1942年,可惜他并没有坚持到底。由于眼看德国军队在欧洲大陆上的势如破竹,墨索里尼感到此时不参战就丧失了分享战果的机会,于是在1940年6月10日终于向法国宣战,当20日发动意大利在二战中的第一次进攻且轻松地被法国微弱的守军击退,此时德国已与法国签订了停战协定,意大利的第一次进攻就不了了之。
而后其发动的两次攻势(对希腊和北非的)就简直是在拉德国的后腿。
希特勒严令禁止意大利在巴尔干采取任何行动,以保证对侵俄战争计划的实行,可1940年10月28日意军入希腊把希特勒的战略计划完全打乱,于是无能的意军给了英国人暂时翻本的机会。希特勒不得不丢下“巴巴罗萨”来收拾这巴尔干的烂摊子,接着有碰上了南斯拉夫政变又增加成本,1941年4月6日德军发起进攻,4月17日征服南斯拉夫,4月27日德军进入雅典,看起来是一场漂亮的胜利(尤其是对克里特的奇袭),但事实上是得不偿失,意大利造成了两个对德国不利的后果:
1)发动侵俄战争的时间受到了延缓。
2)一部分的德军(克莱斯特部)在巴尔干战役后又立即加入侵俄的南线,来不及休整,作战受到影响。
同样在北非战场上的失败,使得希特勒将隆美尔派到北非,但相信失去了“沙漠之狐”雅号而在苏德战场上的隆美尔其价值应远远大于在沙漠中的作用。
反而意大利有对同盟国作了间接的贡献:
1)破坏了希特勒用间接路线孤立英国的计划。
2)使英国惨败之后获得重整士气的机会。
3)北非战役使联军有了用武之地并为未来奠定基础。
为什么意军的表现如此糟糕,甚至有令人作呕之感,凯塞林元帅在其回忆录中有着详细的解释,概括如下:
1)意大利全国上下从来不对战争采取认真的态度,这与其民族性有关。
2)墨索里尼本人的政绩都是虚有其表,经不起考验。
3)意大利无意充分利用起战争潜力,造成许多浪费。
4)意大利军官缺乏职业精神,不务正业。
综上所述,意大利的参战对德国来讲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在二战中它的作用是常“帮倒忙”,孙子曰“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敌战”墨索里尼正相反,感情用事得狠,可国家大事的决定不可意气用事,必须冷静合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说的就是意大利吧!
I. 二战中意大利都干了什么
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不堪一击,像极了剧中的吴孟达,而德国就像“救火队”一样,面对意大利惹出的乱子,德国总是无奈在关键时刻出来为意大利伙伴善后“擦屁股”,这也令法西斯的鼻祖墨索里尼大为光火颜面扫地,谁让自己的军队是那样的不争气呢! 具体说意大利在二战都干什么了,只能说是在四处“放火”,而每次又都被自己所放的“火”烧到。从战前的侵略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开始,对付这个比较落后的非洲国家,意大利动用了大批的军队,先进的飞机,坦克,大炮甚至令《国际法》禁止使用的毒气都用上了,才在大半年的时间占领这个非洲国家;二战爆发后意大利先是“骑墙”观察着战争的进展,当他看到德国横扫欧洲大地,直逼法国首都巴黎时,墨索里尼“坐”不住了,也不管国内的形势状况,做没做好战争准备,就匆忙向英法宣战,加入战团,派出30个意大利师趁火打劫,向法意边界接壤的法国南部进攻,结果让8个法国师阻挡在边界上停滞不前,直到德军占领法国北部,法国同时与意大利也签署合约,才摆脱了意大利初次出兵的尴尬境地;意大利第一次在法国的情形接着又发生在对巴尔干半岛上的希腊的战争重演,对付这个小国,意大利人本来是胸有成竹的,没想到让希腊军队“撵”的到处跑,无奈的墨索里尼只能请希特勒出兵帮忙“摆平”;在非洲意大利也做着恢复“罗马帝国”的美梦,令墨索里尼没想到的是意军非洲军30万人被英军3万人在非洲大地也“撵”的到处跑,只得又求助于盟友希特勒,希特勒派出爱将隆美尔到非洲,才基本扭转了意军连败的纪录;至于其它的意大利军队在欧洲的表现,只能是德国人的仆从军(在苏联,南斯拉夫等地协同德军作战),虽然墨索里尼是法西斯鼻祖,不堪居于后起的“小老弟”希特勒之下,奈何意军实在“不争气”,只能是给德军打打“下手”,无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