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中世纪为什么意大利繁荣

中世纪为什么意大利繁荣

发布时间:2022-07-24 21:20:24

❶ 为什么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兴起

中世纪意大利以城市工商业较早兴起并迅趋繁荣而有别于欧洲其他
国家.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大多始于10世纪后期,特别是11世纪,
而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尤其是和东西方贸易有联系的城市,早在8 世纪
就已经兴起.12世纪,因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北意涌现出诸如拉文那、
帕多瓦、维多纳、科孚、米兰、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大批饮誉
西欧的城市.14世纪,西欧5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占不到城市总数的5 %
,而最大的城市大多在意大利,米兰、威尼斯、那不勒斯、佛罗伦萨、
波伦那、罗马、热那亚的人口均高达5万左右。

❷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为什么在意大利

意大利首先出现文艺复兴绝不是偶然的,因为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意大利有着更加优越的条件
一、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在意大利。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大多始于10世纪后期,特别是11世纪,而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尤其是和东西方贸易有联系的城市,早在8 世纪 就已经兴起。12世纪,因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北意涌现出诸如拉文那、帕多瓦、维多纳、科孚、米兰、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大批工商业繁荣的城市。14世纪,西欧5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占不到城市总数的5 %,而最大的城市大多在意大利,米兰、威尼斯、那不勒斯、佛罗伦萨、波伦那、罗马、热那亚的人口均高达5万左右,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以手工工场的产生为标志的。十四世纪初,意大利的许多城市共和国的商业和手工业都非常发达。佛罗伦萨就有200多个手工工场专门从事呢绒生产,雇工约有三万多人,一年织成的呢绒达十万多匹。此外,还有皮毛业、丝织业、医药业等,大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经济的繁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手工工场和商业的发展,也促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形成。资产阶级的天性就是追求利润,可是基督教的核心是“原罪”和“灵魂救赎”,主张实行禁欲,过贫穷和单身的生活,资产阶级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束缚,急切地要求打碎封建神学的枷锁,自然就会支持具有革新意识的人文主义者了。人文主义者正是在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不断地创造出具有革新精神和批判意识的作品。
二、意大利教会势力的衰落。十三、十四世纪时,法国国王的权势逐渐扩大,对法国的教会逐步实行政治上控制、经济上剥夺的政策。法王菲力四世开始向教会征税,并派人到意大利囚禁同法王发生激烈冲突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305年选出的新教皇是法国人,他宣布取消卜尼法斯加于法王的一切罪名,并依据靠近法国边境的阿维农,连他在内连续七任教皇都是法王控制下的傀儡,都驻在阿维农,有70多年之久,史称“阿维农之囚”。因此,教皇在思想上的控制相比以前大大地放松了,为人文主义者思想的自由发挥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
三、意大利政治上的分裂状态。意大利迟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内分裂严重,城市国家、城市联盟众多,互相之间战争频繁、纷争不已(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且城市国家内部王权、贵族、平民的斗争激烈、势均力敌,没有像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那样严格的思想控制,因此政治上的分裂状态为人文主义者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政治氛围。

四、市民阶级的形成。意大利工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市民阶级的形成。1293年,佛罗伦萨争取到了自治权,由本市七大行会掌握市政权,初步铲除了封建贵族势力,由市民上层制订的《正义法规》的颁布,确立了大工商业者对城市共和国的统治,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城市共和国。在13到14世纪,意大利北部市民阶级基本上掌握了城市国家的政权。市民阶级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式形成,为了反对封建贵族势力的压迫、获得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富裕的市民阶级积极地支持人文主义者进行创作,以便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体系。舒适的生活,优越的创作机会及条件,高层的社会交往,宽松的市民社会环境以及对作品的推许揄扬等,有利于人文主义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五、文明的继承。古希腊罗马灿烂的文明是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的文化基础。意大利保存和吸收了大量的古典文化遗产。古希腊的自由民主精神为人文主义者所向往推崇,而古罗马的法学则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意大利人热衷于收集古希腊罗马的文物典籍,市民阶级索购古典书稿,不能简单归结于为了满足其装璜门面和附庸风雅的虚荣心,更重要的是通过索购、翻译与研读古典书籍和手稿,进而在古典文化中汲取与现实的世俗生活相协调的各种文化因素,以至搬用、提炼或吸收,从而以文化复古为旗号,给文艺复兴罩上“复兴古典文化”的外衣,因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氛围。这些植根于意大利本土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被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所接受、利用。人文主义者正是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自己的主张,抨击教会和封建统治者。
六、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欧洲文明最初的起源是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而希腊文明受到两河流域的重大影响。这不仅因为当时两河流域的文明比古希腊文明更加先进,也是因为地理上的原因:古希腊相比于欧洲其他地区更接近于两河流域,交通更加方便,因此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在中世纪,以西西里岛为主要渠道,经由多种途径传入的阿拉伯着作的拉丁文译本,给意大利人带去了东方人的知识、观念和思想。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由中亚经埃及、西西里岛传到意大利,便利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而马可·波罗、鄂多立克等人对东方文明的描述如《马可·波罗游记》、《鄂多立克游记》等,开阔了意大利人的视野。有助于市民阶级乃至整个社会了解和吸纳东方文化

❸ 意大利后期史学繁荣的原因

首先,意大利作为古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带,长期保留了古罗马文化的遗迹、文物,随处可见古典文化的残留,容易产生对古罗马的怀古情绪。

古典传统对文艺复兴模式形成的关键意义,还不仅表现在它对作为模式必备的文化领域的各方面提供了丰盛、优秀的遗产和楷模,也以其总的古典传统精神渗透到经济、政治之中,为整个时代带来迥异于中世纪的近代气息。因此,在古典传统的指引下,文艺复兴模式取得了非同寻常的生命力并在欧洲的近代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先行开道的作用。

第二、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城市史学着述权主要被世俗掌握,被教会控制很少。

意大利城市的文化发展,亦如其经济与政治发展那样,有一个从中世纪形态到文艺复兴的近代形态的转变过程。城市在获得政治自主之后,也同时拥有对文化的领导权和控制权,以前归教会垄断的文化教育现在由城市政府和各大行会资助、掌管,这是在中世纪清一色的封建教会文化底盘上打开的第一个缺口。尽管宗教神学在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犹未收到挑战,但是市民的价值观念和文化需求与神学教条大相径庭,市民的政治理想与思想感情也和封建秩序难以相容,所以城市一旦拥有对文化的领导权,便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封建教会文化的城市文化。

相比于法国、英国、德意志,曾经是古罗马帝国核心地带的意大利在中世纪前期的史学却没有什么可以关注的成就。分裂的政治局面,尤其是几大政治势力都把意大利当做角逐的舞台,使意大利在中世纪前期的文艺复兴比其他国家要慢得多。直到10世纪时才出现了一位值得注意的史学家普特兰。但是真正具有意大利特色的史学,还是要从11世纪的意大利市民革命说起,经过了市民革命,到12世纪,意大利已经有大批的城市获得了独立,意大利的城市史学也随之兴起。米兰大主教阿诺尔夫的《当代史》是最早的城市史学着作之一,当时的城市史学还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教会的手里,这部《当代史》就有非常强烈的反市民倾向。以后,城市史学迅速在意大利各城市普及,而且着作权也被世俗所掌握,开始反映市民的、世俗的、人本的思想。意大利的分裂,使其错过了中世纪早起的文化复兴,从而使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都没有值得注意的史学成果出现,

但是正是因为它错过了这个复兴时期,才使它能兴起一种与众不同的史学,而且西方的近代史学,事实上也是从意大利开始孕育的。

第三、意大利在地中海商路中的便利地位,使那里很容易有大量的古典文献进入,加上城市史学保留的大量史料,便利了意大利史学在这个时代的发展。

❹ 在世界文明史中,意大利这座城市拥有什么地位

意大利是一个特别的国家,它统一较晚,从未跻身欧洲一流强国之列。但是,它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却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在古典时代,这里兴起了恢弘的罗马帝国;在中世纪,这里是天主教教皇所在。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中,意大利成为了先驱。要了解世界近代史,必就要先了解欧洲,了解欧洲近代史,就要先了解意大利。

一,近代政治制度起源地之一

意大利在中世纪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并非国家概念。在中世纪,意大利成为了德意志、法兰西、阿拉伯争夺的战场,这里四分五裂,政治混乱。从9世纪开始,意大利北部的城邦国家开始兴起,以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米兰等为代表。它们因为商业而繁荣起来,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但丁

不过,随着工商业的衰落,意大利的思想开始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了。文艺复兴传入整个欧洲后,欧洲又出现了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而意大利却鲜有成就。后来意大利的启蒙思想还是由拿破仑从法国带来。曾经欧洲的文化中心——佛罗伦萨,也被巴黎取代了。

结语

意大利是欧洲近代史的开端,这里是近代代议制的源头之一,产生了最早的资本主义,最早的银行,最早的大学,文艺复兴等。但是意大利却在大航海时代落伍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从领先欧洲到落后于世界潮流。国家之间的竞争也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意大利只是多享受了一会旧商路的夕阳,结果却被大西洋的新路线给甩开了。可见,居安思危,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❺ 中世纪意大利的商人商业文化为什么能发展起来

意大利在中世纪时期靠着商业起家成为了欧洲首屈一指的富饶的地区,同样伴随着经济发展起来的还有当地的城市文化与商业文化。那么影响意大利商业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不过,最终,当奥斯曼帝国堵上了东方贸易的大门之后,地中海贸易就一落千丈了。等新航路发现之后,地中海贸易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意大利也不再是欧中的中心了。

❻ 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指的是什么

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旧的世界的界限被打破了;直到这个时候才真正发现了地球,奠定了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从手工业过渡到工场手工业的基础,而工场手工业则构成了现代大工业的起点。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了,日耳曼语族各民族大部分都直截了当地抛弃了它,接受了新教,……这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变革。

❼ 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发达原因

意大利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上,其领土还有地中海的西西里
岛、撒丁岛及其附近的许多小岛.总面积30.1 万平方公里,1982 年底共有
人口 5,633 万,是欧洲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首都罗马,283 万人,全国最
大城市.
亚平宁半岛连同西西里岛一起伸向地中海中部,构成了由中欧到达非洲
的天然陆桥.这种靠近并伸入地中海的地理位置,在不同时期对意大利的经
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古代,当国际贸易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时,古罗马
时代的意大利曾经是东西方交通、贸易的中心.公元二至三世纪为罗马帝国
的全盛时期,其版图扩大到整个地中海沿岸,对外经济的联系也非常频繁,
这对于处在古罗马核心的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很有利.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北
部和中部地区迅速发展,威尼斯和热那亚等成为世界着名的商业港市,是东
西方贸易的中心和通商口岸.地理大发现后,世界航路和国际贸易中心逐渐
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在国际交通贸易方面的有利地位也日渐衰落.然
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苏伊士运河通航,开辟了大西洋经地中海到印度洋、
太平洋的海上捷径,地中海在国际贸易与航运中的地位又得到了恢复和提
高,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也随之愈加重要了.意大利在大陆上占据阿尔卑斯山
南坡山地和波海平原,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南斯拉夫等国接壤.北部阿
尔卑斯山的几个重要山口,从古代起就是中欧通往地中海的必经之地.近代
又修筑了铁路、公路,开通了几条隧道,更方便了意大利与欧洲腹地的联系,
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意大利资源贫乏,主要的工业原料和燃料均需进口,
而工业制成品又有三分之一以上供出口.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更进一步
提高了意大利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❽ 历史:文艺复兴为什么先在 意大利 兴起

一 市民阶级的兴起
中世纪意大利以城市工商业较早兴起并迅趋繁荣而有别于欧洲其他
国家。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大多始于10世纪后期,特别是11世纪,
而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尤其是和东西方贸易有联系的城市,早在8 世纪
就已经兴起。12世纪,因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北意涌现出诸如拉文那、
帕多瓦、维多纳、科孚、米兰、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大批饮誉
西欧的城市。14世纪,西欧5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占不到城市总数的5 %
,而最大的城市大多在意大利,米兰、威尼斯、那不勒斯、佛罗伦萨、
波伦那、罗马、热那亚的人口均高达5万左右〔1〕。
从北意几个较早发生文艺复兴的城市来看,这些城市都是工商业发
达之地。9世纪初,威尼斯已与埃及、希腊、西西里建立贸易关系, 拥
有一支强大的船队,其商人常于帕维亚、克雷莫纳等地贩售源自东方的
毛皮、丝绸等。一个世纪后,威尼斯的商业关系便扩展到沿海及内地许
多地区,如帕维亚、维琴察、切泽纳、拉文那、昂科纳等城市。从11世
纪末起,威尼斯实际上已垄断了尚在君士坦丁堡统治者掌握下的欧亚各
省的交通权,威尼斯商人在中世纪后期称雄地中海达300年之久〔2〕。
佛罗伦萨乃意大利北部最大的手工业城市,其繁荣发达依赖于三项
经济活动,即商业、工业和银行业。1306—1308年,佛罗伦萨有300 个
作坊,年生产呢绒10余万疋。到了15世纪70年代,佛罗伦萨已成为全欧
呢绒生产中心,并在呢绒生产中最早形成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西欧
三大货币经营资本——巴尔迪家族、佩鲁兹家族和阿齐乌里家族皆在佛
罗伦萨。
热那亚自10世纪起活跃于地中海贸易区,主要从事西欧与东方的中
介贸易。第一次十字军东侵期间,热那亚取得在地中海东岸地区一些城
市的商业特权。13世纪,热那亚商人便深入到克里木半岛建立商站,以
此为据点与东欧、波斯、中亚、印度、中国等进行贸易。14世纪,热那
亚发展为由富商掌权的地中海贸易区的强国。在欧洲内部,热那亚与威
尼斯商人经常光顾国际性的香槟市集。
随着城市工商业的迅趋繁荣,意大利市民阶级日益壮大,成为一股
独立主宰意大利诸城市国家政治舞台的社会力量。1266年,佛罗伦萨由
贵族与平民平分政权,100 名新兴工商业市民组成的“市民会议”拥有
立法和监督行政大权。1293年,佛罗伦萨工商业者行会推翻封建贵族统
治,取得城市共和国政权。由市民上层制订的《正义法规》的颁布,确
立了大工商业者对城市共和国的统治。13—14世纪,意大利政治基本格
局是:尽管北部保有德国皇帝的残余势力,中部和南部仍是教皇的势力
范围,但意大利大部分城市经选举产生的法官已经握有实权,一改过去
城市政府的权力掌握在由帝国代理人、督政官、教皇代表或那不勒斯国
王任命的官员手中的局面。尤其是在获得充分自主权的北意城市共和国
,市民阶级更已基本上掌握城市国家政权。因此,市民虽是城市产生和
发展的产物,但只是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以法律形式将贵族
排斥出市议会时,才标志着市民阶级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式
形成。14世纪,“佛罗伦萨、卢卡、锡耶纳……的政府是人民的,贵族
被排斥在权力之外”〔3〕。
在市民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政治地位不断提高的同时,市民意识开
始觉醒。市民意识觉醒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市民异端”屡屡兴起。从
12世纪起,佛罗伦萨成为异端者的活动中心。由意大利北部城市布里西
亚的阿尔诺德创立的阿尔诺德派市民异端广泛流行于意大利。诸多迹象
表明,提炼和升华市民阶级的思想意识、构建新文化已成时趋。
二 市民阶级的文化消费
新兴市民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体现
着进一步发展生产、贸易、教育、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阶级”〔4 〕
,迫切需要一种不同于封建传统的文化思想体系来肯定本阶级的政治地
位和经济活动。他们根据时代和阶级需要,进行文化消费〔5〕, 合理
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有效养分,努力构建新文化。
(一)发展大学和城市学校的世俗教育
作为新时代的开创者,市民阶级必须把自身的素质增强到与其所担
负的新职责相适应的水平。频繁的工商贸易业务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人才
和职能机构,商品的产、供、销是经济生活中必须接触和处理的问题。
只有具备一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生活。在
这种社会需求的驱使下,各类学校应运而生。12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欧
洲最早的大学,如萨莱诺医科学校(后来成为欧洲最早的医科大学)和
波伦那大学(欧洲第一所正式大学)。13—14世纪,意大利共有18所大
学,为西欧各国之最。
几乎与大学兴起同步,12—13世纪,由于主要为培养僧侣而设立的
原有的教会学校已不能满足市民阶级的文化需要,因此在城市中又产生
了手工业者联合会所创办的行会学校和商人联合会所创办的基尔特学校
,二者合称城市学校,由市政机关统一管理。城市当局决定学费金额、
选聘教师并支付教师工资。罗马、帕多瓦、维罗纳、威尼斯、帕维亚等
城市都曾拨出一笔资金长期或临时聘请希腊文教师。特列比松的乔治在
威尼斯任修辞学教授,年俸150金币〔6〕。
(二)复兴罗马法
当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尚以“特许状”来保有城市的权利时
,意大利城市尤其是北意因获得充分自主权而建立城市共和国的城市已
有了城市法、商法和海商法。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商品货
币经济与财产关系日益复杂,动产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由此产生的许多
新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需要给予法律上的确认和调整,即市民阶级需要新
的法律和运用这些法律来确认和保障市民所有制,调整市民阶级与社会
诸方面的关系。《意大利诸城市条例》是西欧制订最早的城市法,其内
容涉及市场管理,如征税、铸币、贸易、工艺等,以及民法、刑法、诉
讼法等。10—13世纪,热那亚、毕士拖瓦、比萨、米兰、佛罗伦萨、波
伦那等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法。11世纪左右,中世纪西欧第一部维护海
上贸易的海商法在意大利的阿马尔菲城订立。在《阿马尔菲法典》影响
下,比萨和威尼斯分别于1100年和1255年编成“海上习惯法”和“航海
条例”。之后,取代《阿马尔菲法典》的“康梭杜地美尔法”(即“海
上习惯法”)可谓集意大利商法与海商法之大成。该法典广泛流行于欧
洲各国,被认为是近代国际法和国际私法的渊源。
随着意大利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与发展,城市法、商法和海商法需
要修正、充实、完善,从而在城市法、商法和海商法的基础上,意大利
在西欧率先“复兴”罗马法。因为“市民阶级所有制进一步的历史发展
,只能是而且事实上也正是变成纯粹的私有制。这种改变理应在罗马法
中找到强大的助力,……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市民阶级还在不
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7〕。 市民阶级借罗马法
的原则进一步发展了城市法、商法和海商法,如1183年《君士坦丁堡和
约》第3条规定:河流属于公产, 其所有权属于意大利伦巴底平原的城
市。这正是援用了罗马法的原则——可航行的河流属于公产,私人权利
只适用于河流两岸和河流中的岛屿。
在“复兴”罗马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即市民
阶级的法学家。“这批新的法学家实质上属于市民等级;而且,他们本
身所学的,所教的和所应用的法律,按其性质来说实质上也是反封建的
,在某些方面还是市民阶级的。”〔8 〕“在这些与法律研究相关联的
活动中,存在着人文主义思想的源泉。”〔9〕
(三)吸纳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
市民阶级对古典文化的吸纳,突出表现为对古典书稿的索购、翻译
与研读。11世纪,一位伦巴底人花了2000索利德金币,用以求学和购置
书籍〔10〕。1185年,诺曼人攻克希腊港口城市萨洛尼卡,卖了许多书
给意大利人,意大利人所购的希腊手稿数以船计。1204年,十字军攻占
君士坦丁堡时,侵略者意识到公共和私立图书馆书籍的价值所在,便与
对此饶有兴趣的意大利人进行手稿贸易。威尼斯不少商船从拜占庭返航
时常带回许多古籍和抄本。
市民阶级索购古典书稿,不能简单归结于为了满足其装璜门面和附
庸风雅的虚荣心。在工商业城市中生活、受到世俗教育并正想从封建传
统中摆脱出来的市民阶级,已经具备了更深刻地领会和欣赏古典作品的
能力。而且,他们也希冀从古典文化中寻找一种比中世纪文化更合乎自
己旨趣和人生态度的文化。市民阶级正是通过索购、翻译与研读古典书
籍和手稿,进而在古典文化中汲取与现实的世俗生活相协调的各种文化
因子,以至搬用、仿制、提炼或吸收,从而以文化复古为表征,给文艺
复兴罩上“复兴古典文化”的外壳。
1128年,威尼斯翻译出版了《前分析篇》、《后分析篇》、《正位
篇》、《诡辩驳斥篇》四部得以构成亚里士多德“新逻辑”的书。希腊
神学和医学等方面的许多着作也被译成拉丁文,如巴兹尔、金口约翰和
大马士革约翰的着作,希腊语录《文摘》及农业汇编《耕作技巧和科学
》、希波克拉底的《格言》等。
市民阶级吸纳古典文化时的首要障碍,莫过于语言即必须学习古希
腊文和拉丁文,而学习语言本身,也是研读古典文化。很多学者因此而
成为精通古希腊文和拉丁文的专家,着书立说,成就非凡。但丁是着名
的古希腊文和拉丁文专家,其名作《神曲》即是仿古希腊文名作《荷马
史诗》,用古托斯坎纳语写成。彼特拉克是着名的古典学者和诗人,曾
仿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所作的史诗《爱涅特》的体裁,以拉丁文写就《阿
非利加》史诗。这些学者的成就奠定了意大利人研究古典文献和创造新
文化的基础,对于启动已知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各个领域
古典文化的“复兴”具有普遍意义。
中世纪意大利外向型的经济特征,使其较早便与域外文化区域来往
密切。在中世纪,以西西里岛为主要渠道,经由多种途径传入的阿拉伯
着作的拉丁文译本,给意大利人带去了东方人的知识、观念和思想。阿
拉伯许多着名学者包括伊本·西那、法拉比、花拉子密等人的着作几乎
全被刊印研读,有的在16、17世纪还多次再版。在现代欧洲语言里,至
今尚有许多源自阿拉伯语的词汇。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由中亚经埃及、
西西里岛传到意大利后,1276年,意大利蒙特凡诺造纸厂正式建立。15
世纪中叶,北意几座大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等,皆已从德国
引进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术。
吸纳东方文化还随着意大利人外出游访,出现一些着名旅行家而表
现得更加具体。尽管这些游访者并非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市民,但是他们
的关于东方社会的游记,无疑有助于市民阶级乃至整个社会了解和吸纳
东方文化。13世纪前后,游历东方的意大利旅行家主要有马可·波罗、
约翰·蒙迪科维诺、鄂多立克、马黎诺里。根据他们的游历记录成书的
《马可·波罗游记》、《鄂多立克游记》、《马黎诺里游记》等,开阔
了意大利人的视野。
此外,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卷入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也
加强了与东方文化的接触,受此影响而建立的学习和学术中心,使东方
丰富的文化宝藏日益影响着西方。
对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吸纳,为市民阶级表达新思想,抒发和升
华市民情感,提供了理想的内容与形式。
(四)活跃文化市场
文艺复兴发生前,意大利文化市场的活跃尽管不能完全归功于市民
阶级的文化消费,但主要是市民阶级文化消费的表现与结果。市民阶级
通过生产商品书籍、举办书市和文艺沙龙及节日庆典活动等活跃文化市
场。
12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造纸,文字都写在羊皮纸或骨器、木板
上。由于纸张缺乏,书写艰难,因此书价高昂,人们的购买力相对低下
,书籍销售市场狭小。除意大利外,商品书籍的生产在其它地区少有存
在。意大利的经济优势在此得以充分显示。罗马、波伦那等地是商品书
籍的重要产地,佛罗伦萨因印出附有插图的图书而闻名遐迩。维吉尔的
着作、《荷马史诗》、《亚里士多德全集》、《柏拉图全集》等皆被意
大利人刊印行销。
随着书籍商品化的发展,一些城市便出现专门交易书籍的街坊——
书市或书巷。佛罗伦萨的书巷乃书商云集之所,在此交易的除佛罗伦萨
书商外,尚有威尼斯、罗马、热那亚、波伦那等地的书商。交易品大多
是古典和东方的文稿、珍本等。
此外,意大利城市尤其是北意的佛罗伦萨等地还出现了有助于各行
各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文艺沙龙及节日庆典活动。文艺沙
龙举办的“座谈会”吸引了来自除了最低层外的所有社会阶层。这种文
化交流融汇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有利于形成比较开放宽容的文
化气氛。在节日庆典活动中,意大利人民宗教的、道德的和诗意的理想
都采取了具体直观的形式。如构成节日庆典活动一部分的游行和演出等
,就比较直观可见。因节日庆典活动的需要,一大批服务于节日庆典活
动的画家、雕刻家、服装设计者、化妆与装饰工等文艺工作者,经长期
实践逐渐学会文化艺术的分类和组成。节日庆典活动以大众化、通俗化
的具体形式,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直观外现,成为意大利人从现实
生活向艺术世界过渡的起点。
三 人文主义的产生
不容否认,意大利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但是,如果仅满足于占有
丰厚的文化资源,“看不懂”、“听不明”、“欣赏不了”,是不可能
发生文艺复兴的。通过市民阶级的文化消费,意大利丰厚的文化资源得
到开发利用,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发展优势。经改造创新后再生的文
化产品,为文艺复兴提供了必需的养料,使文艺复兴成为“有源之水”
。培育出的一批通晓新的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
才,便成为文艺复兴的发动者、组织者、领导者或参与者,从而使这个
时代需要巨人也就有可能产生巨人。在市民意识日益觉醒的基础上,随
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受过世俗教育的市民学者们进一步吸收、消化古典
文化和东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因素,依托宽松、和谐、活跃的文化市场
,逐渐构建出有别于一般市民异端的思想体系,更明确、更全面、更系
统地表达本阶级的社会主张与道德情操,从而孕育出市民阶级特有的、
与天主教神学思想体系基本决裂的人文主义。
虽然直到19世纪,学术界才真正创造出“人文主义”一词来概括文
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的世界观,但在13—14世纪的意大利,人文主义已
孕育而生,并在诸多学科领域有所体现。在文学方面,以《神曲》、《
歌集》、《十日谈》为代表的首批世俗文学作品问世;在史学界,第一
批现实主义史学家布鲁尼、波吉奥、比昂多等开始考察“人”在社会历
史发展中的作用;在艺术领域,意大利雕刻艺术家尼古拉·比萨诺以古
希腊雕刻为摹本进行新艺术创作之举成为文艺复兴新艺术之肇始。不难
看出,这些市民出身的文化人已经对人的价值和作用、个性解放与意志
自由、现实生活和人的情感等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虽然此时的人文主
义似新生儿般稚嫩,但它已昭示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市民阶级反封
建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在意大利最早发生是合理的,也是必然
的。

阅读全文

与中世纪为什么意大利繁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从中国寄包裹到印尼运费多少 浏览:595
怎么申请印尼apec签证 浏览:513
如何在中国区使用美区兑换码 浏览:162
越南的钱能挣多少 浏览:592
越南鱼多少钱一只 浏览:115
有哪些印度的纪录片 浏览:194
为什么印度没有形成政教合一 浏览:432
印尼人钓鱼用什么 浏览:330
中国石油行业哪个不釆油 浏览:59
在中国的茶叶里哪些是红茶 浏览:912
英国有些什么手机 浏览:220
上中国际部怎么样 浏览:476
伊朗跟中俄关系怎么样 浏览:842
伊朗和中国哪个国家强盛 浏览:928
成年英国斗牛怎么打理 浏览:145
印度人问候午饭怎么说 浏览:265
为什么印度订单还在增加 浏览:435
意大利tec喇叭哪里做的 浏览:300
英国授课型怎么读 浏览:441
印度高铁哪里造 浏览: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