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M代表是什么单位谢谢
M代表长度单位米。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并与随后确定了国际米原器。随着人们对度量衡学的认识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
(1)意大利用的什么长度单位扩展阅读:
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纳米(n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的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 s的时间间隔内所经历路程的长度。我国采用的长度单位与国际单位制是一致的,即以“米”作为我国法定的长度计量单位。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其基本换算关系如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
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
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
Ⅱ 比(丝)还小的长度计量单位是
比(丝)还小的长度计量单位是微米。
微米um很多重要的场合都会使用到,它是很短的长度,所以特别在一些要求很精确的地方微米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长度了。
微米是长度单位,符号:μm,μ发音为muu。1微米相当于1毫米的千分之一。
微:主单位的一百万分之一:~米|~安|~法拉。
微米与常用的单位换算:
1m = 10³mm
1m = 100cm
1cm = 10mm
1mm = 10³um
1um = 10³nm
Ⅲ “m”是什么数字单位
m是百万。million的缩写。
million英 [ˈmɪljən] 美 [ˈmɪljən]
n.百万。adj.百万的;无数的。
百万,数量单位,一百个万;一千个千,实数;一般也被用来表示虚指,言数量极多。
一百万(1,000,000)是999,999之后和1,000,001之前的自然数。
(3)意大利用的什么长度单位扩展阅读:
million这个词源于意大利早期意大利百万富翁(millone)(意大利语里米尔),来自米勒(mille),再加上“suffix -one”的后缀one,就形成了millone,通常缩写为m或M。
更大的写为MM(“千千”,来自拉丁语 “Mille”;不要与财务背景下的罗马数字MM = 2,000)mm或mn混淆。
百万以科学计数法,写为1×106或106。 当涉及到国际单位制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兆(M)表示物理量;例如,1兆瓦(1兆瓦)等于1,000,000瓦特。
Ⅳ 长度单位米起源哪个国家
长度单位米起源于法国。
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
米的发展历程
1、1688年,英国哲学家和教士约翰·威尔金斯(John Wilkins)提出需要一个十进制的标准的长度单位系统。
2、1675年,意大利科学家提托·李维欧·布拉提尼(Tito Livio Burattini)首次在论文中使用了metro cattolico这个词,该词是由希腊语μέτρονκαθολικόν(métron katholikón)衍生而来的,意为一种通用测量单位。
3、1789年,法国大革命胜利后,国民公会令法国科学院组织一个委员会来标准的度量衡制度。委员会提议了一套新的十进制的度量衡制度,并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即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标准单位。
4、他们将这个单位称之为mètre,后来演变为meter,中文译成“米突”或“米”。1791年,该方案获法国国会批准。 1799年12月10日,法国通过公制系统,开始正式使用米制。
Ⅳ 长度单位米起源于什么
长度单位米起源于1688年,英国哲学家和教士约翰·威尔金斯提出需要一个十进制的标准的长度单位系统。
1675年,意大利科学家提托·李维欧·布拉提尼首次在论文中使用了metro cattolico这个词,该词是由希腊语μέτρον καθολικόν衍生而来的,意为“一种通用测量单位”。
长度单位换算: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
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纳米(nm)等等。
Ⅵ 意大利的重量、长度单位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Ⅶ 欧洲衣服尺寸的单位是什么
尺寸单位:
中国 :(cm 160-165 / 84-86 165-170 / 88-90/167-172 / 92-96/168-173 / 98-102/170-176/106-110)
国际:XSSMLXL
美国:2 4-6 8-10 12-14 16-18
欧洲:34 34-36 38-40 42 44
9码=2.2尺腰=73.5CM
30码=2.3尺腰=77CM
31码=2.4尺腰=80CM
32码=2.5尺腰=83.5CM
33码=2.6尺腰=87CM
34码=2.7尺腰=90CM
36码=2.8尺腰
38码=2.9尺腰
40码=3.0尺腰
(7)意大利用的什么长度单位扩展阅读:
以人体的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依据来划分体型,并将体型分为四类,分别为Y、A、B、C型。Y:表示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19cm~24cm之间 A:表示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14cm~18cm之间 B:表示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9cm~13cm之间 C:表示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4cm~8cm之间
以各体型中间体为中心,向两边依次递增或递减。身高以5cm分档组成系列,胸围以4cm分档组成系列,腰围以4cm、2cm、分档组成系列。
Ⅷ “米”这个单位是有何来历
“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并与随后确定了国际米原器。随着人们对计量学认识的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
1983年起,米的长度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秒内行进的距离”。
1688年,英国哲学家和教士约翰·威尔金斯提出需要一个十进制的标准的长度单位系统。
1675年,意大利科学家提托·李维欧·布拉提尼首次在论文中使用了metro cattolico这个词,该词是由希腊语μέτρον καθολικόν(métron katholikón)衍生而来的,意为"一种通用测量单位"。
1789年法国大革命胜利后,国民公会令法国科学院组织一个委员会来标准的度量衡制度。委员会提议了一套新的十进制的度量衡制度,并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即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标准单位。
他们将这个单位称之为mètre,后来演变为meter,中文译成“米突”或“米”。1791年,该方案获法国国会批准。1799年12月10日法国通过公制系统,开始正式使用米制。
(8)意大利用的什么长度单位扩展阅读:
长度单位的换算:
我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等。
1里=150丈=500米。
2里=1公里(1000米)
1丈=10尺,
1丈=3.33米,
1尺=3.33分米,
国际标准的长度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这些长度单位均属于公制单位。
英里(mile)1英里=1760码=5280英尺=1.609344公里
码(yard,yd) 1码=3英尺=0.9144米
英寻(f,fath,Fa,ftm) 1英寻=2码=1.8288米
浪(furlong) 1浪=220码=201.17米
英尺(foot,ft,复数为feet) 1英尺=12英寸=30.48厘米
英寸(inch,in) 1英寸=2.54厘米
Ⅸ 古代欧洲各国重量和尺寸的单位
盎司 (香港译为安士)是英制计量单位,符号为ounce或oz。作为重量单位时也称为英两。
马克 (古币)
马克是古代欧洲的货币计量单位,最初相当于8金衡盎司(249克)纯银,后来演变为半磅。
“马克”作为古代货币单位名称,曾通用于古代的欧洲西部地区,包括英格兰。1192年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在德意志被俘后,就是向神圣罗马帝国支付了15万马克赎金后才被释放。
(9)意大利用的什么长度单位扩展阅读:
克拉最初是由古代阿拉伯人开始使用的。它并不是一种专门的计量单位,而是一种名叫角豆树的果实。这种果实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颗的重量都大体相等。
古阿拉伯出产宝石,宝石的品种也非常多,但是当时还没有发明出天平等称量器具,这给古代阿拉伯人的商品贸易带来了许多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有人提议用角豆的果实作为计算宝石的单位,这个提议得到人们的支持,渐渐地,用“克拉”作为计量金石的单位就固定了下来,而且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古代重量单位
钧:三十斤是一钧;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
锊和匀 中国的重量单位,以见于彝器上的锊和匀为最早,正同古代亚述人所用的单位锡克尔和米纳一样.锡克尔有两种标准,一重十七公分,一重十八公分。
Ⅹ 公尺是哪国的计量单位
公尺是法国的计量单位。
公制,汉语词语,拼音为gōng zhì,亦称“米制”、“米突制”。1858年《中法通商章程》签定后传入中国的一种国际度量衡制度。创始于法国。1795年4月7日法国国会议决颁布米突制条例。1840年以后采用米突制的国家逐渐增多。
1875年17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米突制公约,于1876年1月1日生效。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决定用米突制来确定营造尺和库平两的数值。1915年北洋政府《权度法》规定米突制与营造尺库平制平行。1928年国民政府《权度标准方案》采用米突制为标准制,市用制为辅制。实际上在大多数地方和部门未贯彻实行。
公制历史
编辑
历史学家均承认里昂圣保罗大教堂的主教穆通是公制的创始人。穆通在1670年提出易理解的长度和重量的基本单位,以赤道所围的地球圆周的一分弧长为基本单位,穆通又将基本单位再加以十等分,而又得更小之基本单位。另外,他又由具单位长的单摆得时间的基本单位。
一世纪之后,1790年法国奥顿主教塔列朗提出有关改革重量和测量方面知识的建议,主张根据每秒摆动一次的摆锤常定为基本单位,获普遍支持。
法国科学学会亦加入此一研究行列,并在同年10月27日和翌年3月19日提出研究报告,除建议采十进位制度外;建议采用地球表面的北极到南极距离的千万分之一为单位长度,即为公尺,源于西腊文本为测量之意思。
法国科学学会除了未定义时间的基本单位外,质量,长度和体积均可由基单位加以导出。这些早期的研究成果帮助后人建立初步的长度标准。
1795年,法国建立了强制性的新单位,同年亦全国实施公制。继法国后,在十九世纪半叶前,公制已被意大利,荷兰及西班牙所使用。
1880年左右,公制被17个国家列为官方制度,1867年,法国所举办的国际性商业展览会更举办了一场有关货币,重量和测量系统的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有正式会议在推广公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