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两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为什么总是坑德国
历史上的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扮演的角色的确不光彩,给人一种幽默的感觉,当年晚晴的时候,意大利的远洋舰队绕了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沿海,当时的晚晴不知道怎么想的,宣布与意大利开战,结果,还没有接触,意大利舰队掉头回去了。可见,在意大利的心中歌剧与美食才是根本,战争似乎挨不上,当年去攻打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居然被打败,还是德国出面收拾,战争意志和战斗力非常差,而投降被意大利人认为光荣投降,客观上坑德国在所难免。
② 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胜国,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协约国打同盟国,其中协约国是英国、法国和俄国,同盟国则是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最终以同盟国失败告终。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反法西斯同盟打轴心国,轴心国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主,最终是反法西斯同盟获胜,轴心国彻底失败。然而说出来很多人可能都不信,在一战中加入同盟国、二战中加入轴心国的意大利却在一战和二战中都是战胜国。
一战中的意大利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签订了条约,条约规定三国将联合缔造一个同盟,在国际大事上共同进退、互相支援,这就是一战时同盟国的起源。到了20世纪初,因为同盟国势大,英国、法国、俄国决定组建协约国以对抗三国同盟。
但意大利虽然打仗不靠谱,看风向却很有一手,在二战才打了一半的时候,意大利感觉轴心国要输了,于是果断投降,并反过来对轴心国宣战。英国首相丘吉尔接受了意大利的投诚,于是,意大利也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成了二战战胜国。
结语其实,虽然一战和二战期间,意大利都中途反水,摇身一变成了战胜国,但这两次世界大战意大利都没有、也不可能享受到正常战胜国的待遇。特别是二战,意大利该赔款还是赔款,该割地还是割地,只不过看在早早投降并且向法西斯同盟宣战的份儿上,意大利保留了相当大的主权,这一点比德国和日本的下场要好很多。
③ 德国为什么会在一战中被打败
德国在一战中被战败的原因:
1、从大的方面讲,德国、奥匈帝国等同盟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失道寡助。
2、一战后期德国尽管在军事上取得了一些战术胜利,但没有达到速胜的目的,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最终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对资源有限的德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3、美国的参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事件,它最终改变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力量对比和战略形势。尽管美国对参战所作的准备很不充分。美军对于1917 年的战局还不能立即产生明显的影响,但美国深厚的经济实力和众多的人力,使美国成了协约国集团的兵源基地和兵工厂。到1918年,协约国不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在经济实力上都占了绝对的优势。
1918年的一战进程:
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经过3年多的战争,交战各国的战争资源已经到了枯竭的边缘。但是,双方都不愿意在于己不利的情况下停止战争,于是加紧准备,企图给对方以最后的致命打击。
1918年初,德国利用暂时的有利形势在西线发动了最后的攻势。德军第一次进攻是3月21日开始的,到7月17日为止,德军一共在西线连续发动了5次进攻,但都未能完成1918年战局计划。尽管德军的进攻使英法军队遭到很大损失,数度在宽大正面上突破英法军队的战术防御地幅,但战术的胜利反而拉长了德军战线,使德军态势进一步恶化。5次进攻并使德军损失了100万人,德军的力量又遭到了削弱,其兵源已近于枯竭。
到1918年夏季,英、法军队与源源开到的美军一起,发起了对德军的反攻。协约国的总攻给了德军以最后的致命打击。9月29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向德皇表示:必须立即签订停战协定。10月3日,德国组成新内阁,向美国请求停战。11月3日,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签订停战协定,并随即陷入崩溃,从而又使德国失去了最主要的盟国。在此之前,保加利亚、土耳其也已经向协约国投降。德军本身已经无法再打下去,11月3日基尔海军起义,11月7日巴伐利亚爆发革命。11月8日,德国停战委员会首次同协约国军总司令福煦接触。11月11日,德国正式与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
停战协定规定:
德国从所有侵占领土撤出军队、交出大量战争物资,包括5000门火炮、2.5万挺机枪;交出公海舰队的全部舰艇和全部潜艇等。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④ 世界一战中,当法国和俄罗斯联盟打德国的时候,当时各国有多少士兵,又是怎么俺怎么样的路线进攻的德国。
1914年战争爆发前各国常备陆军:
英国 160,000 733,500
法国 777,000 3,780,000
德国 812,000 4,500,000
俄国 1,400,000 5,971,000
奥匈 800,000 3,350,000
意大利 300,000 1,251,000
1914年总动员后陆军总额:
英国 733,500
法国 3,780,000
德国 4,500,000
俄国 5,971,000
奥匈 3,350,000
意大利 1,251,000
法国为进攻德国准备的计划称为“第17号计划” 核心思想是从南路重点进攻德国,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北路以防守为主,如果有在德国先破坏比利时中立的情况下(法国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则向东北方向发起攻击穿过比利时、卢森堡在阿登山区迎战德军。
俄国的作战计划是分两路:一路进攻东普鲁士,另一路进攻奥匈的加利西亚,从而缓解西线的压力。
但事实上德国猜到法国人的意图,在阿尔萨斯和洛林死守顶住了法国的进攻,然后进攻比利时,绕过了法军的防线,一路逼近巴黎才被挡住,之后战线一直在法国北部。俄国由于军队建设的落后,动员缓慢,攻入东普鲁士后很快被打的落花流水,之后一直在东线处于劣势。
⑤ 一战中意大利是否参战
一战中,意大利参战了。
一战开始前,意大利与德国和奥匈帝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同盟国”的名称就是源于他们签署的“三国同盟”。当德国决定发动战争时,并没对意大利抱什么希望,但还是征询了意大利的态度,意大利的答复是他将保持中立,以军事实力保卫自己不受侵犯。
意大利位于奥匈帝国南部,随着战争的进程,奥匈帝国屡战屡败,德国意识到假如这个时候意大利再从背后捅一刀,奥匈帝国必定崩溃,于是便劝说奥匈帝国在和意大利的领土争端上让步。但墙头草意大利在紧张的谈判过程中耍起两面三刀的伎俩,悄悄和协约国眉来眼去。
意大利的小算盘是:与其费尽口舌一寸一寸地向奥匈帝国讨要土地,不如赶在奥匈帝国在被战争打垮之前,乘机帮协约国一把,以便日后光明正大的参与对它的瓜分。
1915年4月在得到大量领土瓜分的许诺过后,意大利秘密签署伦敦条约加入协约国一方,5月23日意大利对奥匈帝国宣战,1916年8月28日,确认不会受到报复后,意大利对德宣战。
意大利军队在两次大战中都是最浪漫的一只军队,说直白点,就是最无能,无能到不但打不赢仗,还要成为友军的累赘。
(5)一战意大利怎么打德国扩展阅读
1915年,意大利集结了90万军队,1700门左右的火炮,对奥匈帝国发起进攻。不过奥匈帝国的总参谋长康拉德一直对意大利抱有戒心。
在一战还未爆发时,就在边界地区也就是伊松佐河所有渡口及东岸的巴因西扎高地及卡尔索高地,托尔明诺和戈里齐亚修建了坚固的防御阵地。这拯救了奥匈帝国,但对于意大利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性的后果。
由于地形的原因意大利军队只能围绕着伊松佐河及阿尔卑斯山展开进攻。尽管奥匈帝国只能在这条防线上部署10万左右的军队,但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是有一战的能力。而在阿尔卑斯地区,奥匈帝国最为精锐的山地部队阿尔卑斯军负责守卫。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居高临下,占据优势。
意大利面临极其严峻的形势,那就是如果不攻占阿尔卑斯山,伊松佐河无法渡过。不渡河,阿尔卑斯山无法攻占。在这两难的局面下,意大利军队只能硬着头皮和奥匈军队打一场艰苦的攻防战。
为此意大利集结了大量的军队,但意大利的动员体系有一点小问题。在意大利正式发动进攻时,奥匈帝国方面已经有20个师的部队集结在战线上,严阵以待。
面对五个欧洲战场上的主要参战国中最弱的奥匈军队,意大利以数倍的兵力轮番发起进攻,但在面对拥有极佳防守优势的防线面前,意大利损失惨重。在长达2年多的进攻里,意大利发起了11次战役,伤亡高达100多万人。
面对如此伤亡惨重的局面,虽然意大利军队士气低落,但在面对奥匈军队的进攻时仍然给予其造成了重大伤亡。这迫使奥匈军队无力单独对意大利展开攻击,并由进攻转为防御。
而在1917年,随着俄国革命爆发,东线战场的德、奥军队得以将部分军事力量调往意大利方向。随着德军部队的到来,同盟国决定对意大利发起一次决定性的攻击。
这次战役,意大利损失了32万人,2500门火炮,并从伊松佐河撤退100公里。而德奥军队损失不过2万余人,夺回了在伊松佐河战役中丢失的奥匈帝国领土。而在之后的卡波雷托战役中,如果德奥军队有足够的力量运输兵力和物资,意大利恐怕等不到援军到来就将投降并退出战争。
⑥ 一战,德国怎样战败
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经过3年多的战争,交战各国的战争资源已经到了枯竭的边缘。但是,双方都不愿意在于己不利的情况下停止战争,于是加紧准备,企图给对方以最后的致命打击。
1918年初,德国利用暂时的有利形势在西线发动了最后的攻势。德军第一次进攻是3月21日开始的,到7月17日为止,德军一共在西线连续发动了5次进攻,但都未能完成1918年战局计划。尽管德军的进攻使英法军队遭到很大损失,数度在宽大正面上突破英法军队的战术防御地幅,但战术的胜利反而拉长了德军战线,使德军态势进一步恶化。5次进攻并使德军损失了100万人,德军的力量又遭到了削弱,其兵源已近于枯竭。
到1918年夏季,英、法军队与源源开到的美军一起,发起了对德军的反攻。协约国的总攻给了德军以最后的致命打击。9月29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向德皇表示:必须立即签订停战协定。10月3日,德国组成新内阁,向美国请求停战。11月3日,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签订停战协定,并随即陷入崩溃,从而又使德国失去了最主要的盟国。在此之前,保加利亚、土耳其也已经向协约国投降。德军本身已经无法再打下去,11月3日基尔海军起义,11月7日巴伐利亚爆发革命。11月8日,德国停战委员会首次同协约国军总司令福煦接触。11月11日,德国正式与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
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背信弃义加入协约国。二战中德国为何还会与意大利并肩作战而意大利又第一个投降
首先,意大利是第一个成功上位的法西斯政党,作为同类型的政党,德国NC党在初期受过很多意大利法西斯的启发和帮助,因此两国关系不像一战前是纯粹的利益结合。
其次,与意大利结盟对德国更有利,而其他强国不可能和德国结盟,德意两国都是后起之秀(当然意大利是秀逗的秀),当他们崛起的时候,世界已经被老牌列强分的差不多了,两国想要再扩张,就只能从老牌列强手里抢,而英法俄这些国家都已经接近扩张极限,没有继续扩张的动力了,它们只想保有现有的成果,不会与德国结盟。同时,意大利的扩张倾向是谋求重现罗马帝国完全控制地中海的辉煌,这样一来意大利的扩张方向与德国并无较大冲突。
意大利并不是非常的弱,他在二战中表现差,更多的是因为缺乏战争准备和自身工业实力低,而不是真的不会打仗,与谋划多年的德国不同,在意大利参加二战前夕,其高层还在为到底是加入英法还是支持德国争论不休,其军队也根本没有做参加战争的准备,是德国成功打败英法联军才促使意大利决定支持德国,从NC上台算起,德国人为这场战争准备了6年,意大利人只准备了不到一个月。
至于意大利先投降很正常,本来意大利人就不是很想和英法打,更不想招惹美苏两个大国,结果和德国的结盟把能得罪的强国全得罪遍了,德国觉得意大利拖累了他们,反过来说意大利也是认为德国把他们害惨了。
另外一点,就是德国和意大利的政治结构不同,小胡子同时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德国国内的反对者要想停战,就必须干掉小胡子才能获得最够高的职位方能有权停战,实际上德国国内也早就有人想要与同盟国停战,就是因为他们扳不倒小胡子而一直拖着。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虽然实际上控制着意大利的大权,但还有一个名义上比他职务更高的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存在着,意大利国内的反对者只要获得国王的支持就能与同盟国达成协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