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外着名钢琴家有哪些
楼主好,这个是网络找来的资料:
当代世界十大钢琴家
1.阿图尔·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
阿图尔·鲁宾斯坦 (Artur Rubinstein,1887-1983),美籍波兰钢琴演奏家。自幼学琴,十二岁即在柏林举行音乐会,由着名指挥家约钦协奏,后在汉堡、德累斯顿等地经常登台,十四岁到华沙演出,深受波兰着名钢琴家帕德列夫斯基赏识。1905年到巴黎和伦敦举行独奏音乐会,1906年赴美举行四十多场音乐会,轰动一时,极获成功,跃入优秀钢琴家之前列。
鲁宾斯坦生来赋有灵敏的十只手指,读谱能力之强也是超群的。他的演奏充满炽热的情感和充沛的精力,流利洒脱而又布局严谨,有时又细腻而富于诗意。其演奏细腻而富于诗意,流利洒脱而又布局严谨。曲目极为广泛,尤以演奏肖邦和勃拉姆斯的作品见长,弹奏法国和西班牙作家作品也有其妙处。
2.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 (Vladimir Horowitz,1904-1989),美国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美籍俄罗斯人。很早就显露音乐天才,先后师从俄罗斯和德国的演奏大师,集俄罗斯学派与德国学派之大成。1924年到柏林、巴黎举行旅行演出,获很大成功。1928年赴美,一举成名。之后定居美国。曾停止演奏达十二年之久,1960年,在卡内基大厅举行重返舞台的独奏音乐会,轰动世界乐坛。
霍洛维茨的演奏技巧辉煌而潇洒,音乐更趋向深刻完美,表现手段更丰富。有的乐评家认为,他的钢琴音色如同七种基本颜色,可以调出各种不同的色调,从而表达各式各样的思想感情。另外,他的演奏能充分地表现出乐曲的内容,但又不是盲目地尊重原作。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很像一位熟练的编辑,能把乐曲作者的“错别字、漏字”等失误加以订正,使作品达到完美无缺。他的演奏曲目相当广泛,尤以弹奏肖邦、斯卡拉蒂以及舒曼、李斯特、斯克里亚宾等名家的作品见长。
3.斯维亚托斯拉夫·杰奥里索维奇·里赫特(Sviatoslav Teorisovich Richter)
斯维亚托斯拉夫·杰奥里索维奇·里希特 (Sviatoslav Teorisovich Richter,1915-),前苏联钢琴家。自幼随父学习钢琴,少时即显露出优异的钢琴即兴作曲才能。1933年起,在奥德萨歌舞剧院任音乐指导,1934年首次公开演出,1937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1945年获全苏演奏家比赛一等奖。四十年代常在苏联各地巡回演出,五十年代后又曾前往欧美各国表演。1961年获前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他还是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名誉博士。
里希特的演奏以技巧纯熟、构思深刻、富于鲜明的戏剧性表现力着称。他演奏曲目非常广泛,从古典派到浪漫派和印象派乃至现代派,几乎无所不能。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手指的坚韧性,像前苏联着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许多作品中那尖锐的连续强音,只有里希特的双手才能够演奏出作者所要求的那种宏大气势。他从不沉溺于乐曲,而是通过自己的透彻分析,完美、细腻地表现音乐,对于乐谱中极其细微的音符,他都能维妙维肖的加以表现。
4.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年1月5日生于奥地利的维森堡,1949年在意大利波尔萨诺获布索尼大赛奖,从此开始演出生涯。上世纪50年代为Vox公司录制大量唱片,声誉鹊起。他的唱片屡屡获奖,是古典音乐专辑中销量最大的。1978年,Philips公司因发行他的唱片满百万张而授予金唱片奖。他在世界各大都市演奏全套贝多芬奏鸣曲。此外,他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着述家,不仅写文章,还出版了两本书《音乐的思考与再思考》(Music Thoughts and After-Thoughts,1976)和《音乐响起》(Music Sounded Out,1990)。
5.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1937-),英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1937年7月6日出生于前苏联的高尔基城,阿什肯纳齐自幼在莫斯科中心音乐学校学习,后入莫斯科音乐学院。1954年获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二等奖,1956年在布鲁塞尔伊丽莎白女皇国际钢琴比赛中获金质奖章。1962年曾并列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次年定居冰岛,现住英国。1989年他被聘为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后改名为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他也是伦敦皇家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和他们演奏以萧斯塔科维奇和柴科夫斯基为主的俄国音乐;他也是克里夫兰管弦乐团的客席指挥;也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可与美国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霍洛维兹(1904-1989)媲美。录制唱片之多在同代钢琴家中也是少见的。
6.马尔塔·阿格里齐(Martha Argerich)
马尔塔·阿格里齐(Martha Argerich,1941-),深孚众望的阿根廷女钢琴家。曾从多位名师学琴,1957年在布索尼和日内瓦钢琴比赛会上获奖,1965年在第七届肖邦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声誉日高。
她的演奏技巧卓越,热情奔放,弹奏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和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都十分出色。
7.鲁道夫·塞尔金(Rudolf Serkin )
俄罗斯钢琴家,1903年生于捷克。九岁即在维也纳从名师开始学钢琴,12岁初登舞台演出。1920年在柏林同小提琴家普修合作演出,从此两人一直精诚合作了几十年。1936年,塞尔金在纽约和当代着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合作演出,一举成功,闻名世界。他的演奏从不追求表面上的华丽,而是以真挚来打动听众。他往往无拘无束地晃着头、踏着脚,边念叨边进行演奏,始终扣人心弦。
8.阿尔图劳·贝内得蒂·米凯兰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意大利钢琴家,生于1920年。早年就学于布雷西亚和米兰音乐学院。1939年,他在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从此名声大震,活跃于国内。二战之后,他在欧洲各地旅行演出,引起轰动。1972年,他移居瑞士,成为国际上瞩目的钢琴大师。他的演奏具有一丝不苟的求全精神。他得体而适度地控制分寸,把每一个音都赋予充分的表情和生命;他在创造出美好音乐的瞬间,把人们带进了虚幻而美妙的境地。与其说米凯兰杰利是为了做一个忠实的演奏家,以便更好地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才苟求于钢琴,倒不如说他自身就是一位成功的创造家,因为他具有独自的美学观点。
9.弗里德里希·古尔达(Friendrich Gulda)
奥地利钢琴家,1930年出生于维也纳。7岁学琴,12岁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研究生。1946年获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首奖。1978年在维也纳举行了三次演奏会,并录制了唱片。他的演奏既珍视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传统,又富于时代精神,表现出独有的创造性。他既着力于让现代人完全理解古典音乐,又反对因循守旧的演奏方式,因而尝试着对现代爵士乐的演奏。
10.毛里齐奥·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意大利钢琴家,1942年出生。早年在威尔第音乐学院从名师学习钢琴,并兼学作曲。1960年获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大奖。1971年以后在欧洲旅行演出,颇获成功。他的演奏风格干净利落、健康明快,没有一点忧伤的影子,给人以力量的感染,他弹出了生活的赞歌,是一位热爱生活的钢琴家。当他演奏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些节奏性很强的乐曲时,其准确无误、独出心裁的技巧,实在令人折服。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楼主可以再来追问
所谓的标准答案可能是不存在的
总有一个人知道你问题的答案的一部分
但是答案永远再生长,答案和答案之间,它会长出新的答案
知识是一个生命体,不管你是采纳知道的哪位答题者,真心希望您能采纳一位真正帮助到您的人。
祝福楼主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合家欢乐。
2. 肖邦简介
弗利得利克·肖邦(1810一1849)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里亚佐瓦·沃利亚。他的父亲尼古拉·肖邦原是法国人,后迁波兰,曾参加过1794年波兰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1746—1817)领导的反抗侵略者的起义。起义失败后流落华沙,靠教学等工作度日。后来,他又在家中开设了一所寄宿学校。从此,他就不再参与政事,只求平安地生活下去。但是,他和华沙的文化界人士保持有较密切的来往,这对小肖邦的思想成长是有影响的。
肖邦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不仅能弹钢琴,并能作曲。七岁时,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八岁时,他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演奏。从此,肖邦就以钢琴演奏"神童"的身分,经常被华沙的贵族邀请去演奏,一时成为贵族沙龙中的宠儿。1825年,前来华沙参加波兰议会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出席了肖邦的一次演奏会,还赐给了肖邦一枚钻石戒指。肖邦童年、少年时代的这些经历,和他此后的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肖邦在少年时代,还接触到波兰城乡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少波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与不少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这些年里,肖郑经常去乡间度假。他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倾听农民的歌唱、奏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婚礼。祖国的文化、民族民间的音乐,就像种子一样,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也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民族。1772、1793、1795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个强国对弱小的波兰进行了三次瓜分。他们瓜分波兰的领土,奴役波兰的人民,还想扼杀波兰人民的民族意识,以 使他们能长久地统治下去。可是,正如一首波兰爱国歌曲所唱的:"波兰不会灭亡!"波兰人民始终坚持着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十九世纪上半叶波兰进步的、民族的浪漫主义文艺,对这个斗争 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时,波兰涌现出一批爱国的思想家和文艺家。他们主张文艺要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热爱人民和自由的思想内容,要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这些思想对肖邦有着深远的影响。肖邦的朋友、波兰诗人维特维茨基在给肖邦的信中写道:"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正象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虽然并不是每一颗心都能听到它的声音。"他一再嘱咐肖邦,要"为了人民,通过人民!" 肖邦的老师埃尔斯纳也对肖邦说:"你是天才,为人民而写作吧, 要写得有通俗性、民族性。"这一切,给肖邦以后的思想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它不仅打击了欧洲反动"神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也对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这时,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来。他们不顾反动当局的逮捕、镇压,酝酿着新的起义。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为此,肖邦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他写道:“我还在这里,我不能决定启程的日子。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我深信,我要和故乡永别。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 离别的痛苦、永别的预感折磨着他,但是,亲友们的勉励、嘱咐和期望又鼓舞着他,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国外用艺术来歌颂祖国和自己的民族,为此他又感到激动。他写道:"我愿意唱出一切为愤怒的、奔放的情感所激发的声音,使我的作品(至少一部分)能作为约翰(指十七世纪的波兰围王约翰三世索比埃斯基。他曾击败了土耳其侵略者,收复了祖国的疆土,并将土耳其人逐出维也纳和匈牙利,名震欧洲。)的部队所唱的战歌。战歌已绝响,但它们的回声仍将荡漾在多瑙河两岸。
1830年11月2日,萧瑟的寒风增添了华沙的秋意,更增添了离别时的痛苦。送别的友人以这样的话语叮咛着即将离去的肖邦: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流浪,愿你永不将祖国遗忘,绝不停止对祖国的热爱,以一颗温暖、忠诚的心脏。"
肖邦接受了友人们赠送的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它象征着祖国将永远在异邦伴随着他。更使肖邦感动的是,当亲友送行到华沙郊外——肖邦的出生地沃利亚时,他的老师埃尔斯纳和华沙音乐学院的一些同学们,竟已等候在那里,并演唱了埃尔斯纳特地为送别肖邦写的一首合唱曲:
“你的才能从我们的国土中生长,愿它到处充分发扬,...... 通过你乐艺的音响,通过我们的玛祖别克、克拉可维亚克(波兰民间舞曲)显示你祖国的荣光。”
这样的送别场面,这样激动人心的词句,使肖邦百感交集,在登上旅途时不禁失声痛哭。
肖邦离国几周以后,华沙就爆发了起义,并获得了成功。据说肖邦听到华沙起义的消息时,心情无比激动,曾拟回国,是他的挚友梯图士苦功他不要回去。当梯图士出发回国参加起义后,肖曾雇了一辆驿车追赶,准备和他一起回国,结果因未能赶上而返回维也纳。这时,肖郑在给华沙的友人马图申斯基的信中写道:"为什么我不能相你们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当一名鼓手!!!"
1830年11月的华沙起义,一度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赶跑了俄国侵略军,建立了波兰自己的政权。波兰人民的这一英雄业绩,震撼了整个欧洲,是欧洲革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可是,在取得胜利后不到一年,就由于波兰大贵族的背叛,使起义的成果被断送。俄国侵略军又重新攻陷了华沙,华沙起义被镇压下去了。又是在一个寒风萧瑟的日子,肖邦在去巴黎的旅途中,听到了华沙重新陷落的消息。这时,他义愤填膺、悲痛欲绝。在写给梯图士 的信中,他表示了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啊,上帝啊,你是存在的!存在而不给他们报应!你不管莫斯科佬的罪行,或者,或者你自己就是莫斯科佬!我可怜的父亲!我高尚的父亲,可能他在挨饿,他也没有钱给母亲买面包!妹妹也许遭受放肆的莫斯科败类的狂暴蹂躏!帕斯凯维奇(帕斯凯维奇是攻陷华沙的俄国统帅。),这条莫墓列夫的母狗,占领了欧洲那些头等君主国的驻节地!?莫斯科佬将成为世界的统洽者?......啊!为什么我连一个莫斯科佬都不能杀啊!"尽管肖邦 的父亲一再劝告他不要抛弃俄国"国籍"(当时俄国统治下的波兰居民均属"俄国籍"),可是肖邦在维也纳始终不去把他的俄国护照延期,而甘愿放弃"俄国籍",当一名"无国籍"的波兰流亡者。 同时,肖邦在维也纳也没有动用俄国占领华沙的反动头子康斯坦丁大公写给俄国驻维也纳大使的介绍信,从此和俄国统治者彻底划清了界限。以华沙起义为标志的波兰民族独立运动,好比是一所爱国主义的大学校,造就了无数波兰的民族战士,也哺育了一批波 兰的民族艾艺家。刚离开华沙时,二十岁的肖邦还相当幼稚,可是,华沙起义以后的.二十一岁的肖邦,已被祖国的灾难磨练得坚强起来了。他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也变得更强烈了。
1831年肖邦到达巴黎的时候,法国正处于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时期,王朝代表的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金钱统治着社会的一切。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黎,尽管在文化艺术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成为全欧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可是,正如肖邦在巴黎时所说的:"这里有最辉煌的奢侈。有最下等的卑污,有最伟大的慈悲、有最大的罪恶;每一个行动和言语都和花柳有关;喊声、叫嚣、隆隆声和污秽多到不可想象的程度,使你在这个天堂里成为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说谁也不过问一个人是怎样生活的......。"为了在巴黎站稳脚跟,肖邦和上层社会的人士交往。环境决定了他"非生活在这个圈子里不可。"1833年初,肖邦在给多·泽瓦诺夫斯基的信中写道:"我已经进入最上层的社会,与大使、公爵、部长交往,......因为据说高尚的趣味是从这里出发的;假如有人在英国或奥地利大使馆听过你,你马上就有更大的才能了;假使沃德蒙公爵夫人庇沪你,你马上就弹奏得更好。" 由此可见,肖邦在巴黎尽管假快打开了局面、获得了成功,但他是不满意的。上层社会的奢华和虚假,无法安慰一位满怀亡国之 恨的流亡者那痛苦的心灵。1832年底,他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的优美艺术部长:"一个不能再忍受祖国的悲惨命运而来到巴黎已将近一年的波兰人——这是我向阁下作自我介绍所能使用的全部头衔——恭顺地向您请求把音乐学院大厅供他一月二十日举行音乐会用......"。这封信清楚地表明了肖邦在巴黎的身分和他的心情。和上层人物交往,日益使他感受到"假发所掩盖的是巨大的空虚。" 唯有和波兰侨胞在一起,他才感到亲切。他热情无私地帮助流亡的波兰同胞,经常和他们在一起交谈、回忆,并为他们不知疲倦地演奏。1836年,被称为"波兰的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是当时意大利最杰出的小提琴家,名扬全欧。)的小提琴家里平斯基要来巴黎演出时,肖邦积极地为他进行筹备,唯一的要求是要他为波兰侨民开一场音乐会。最初里平斯基表示同意,后来却又拒绝了,因为他不久要去俄国演出,如果他在巴黎为波兰侨民演奏,会引起俄国人的反感。这佯的"理由"激怒了肖邦,他愤然断绝了与里平斯基的友谊。1837年,俄国驻法大使以沙皇宫庭的名义拉拢肖邦,要他接受"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并表示这是由于肖邦并未参加1830年的华沙起义。肖邦断然加以拒绝,并义正词产地答复道:"虽然我没有参加1830年的革命, 因为当时我还太年轻,但是我的心是同那些革命者在一起的。" 这坚定的回答、傲岸的蔑视,给了北方的暴君一记响亮的耳光。 从这一系列表现可以看出:肖邦没有辜负亲友和老师的期望和嘱咐,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忠于祖国的心。
肖邦很快在巴黎成名了。他通过自己的创作、演奏和钢琴教学,赢得了人们高度的尊重。在巴黎,"娱乐变成了放荡,这里金子.龌龊和血腥是混在一起的"。尽管肖邦对巴黎的上层社会有所反感,但他的活动大多局限于上层的沙龙,加上他自己也逐渐地过上了优越的生活,这对他的思想意识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局制,使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改革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这和他历来与不少波兰贵族及其子弟关系较密切也有联系。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的波兰人有几千名,其中三分之二在法国,大多是出身贵族的知识分子。这些人从政治上 说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保守派和民主派。保守派倾向于君主立宪制,而并不热心于社会改革;民主派则主张立即解放农民,反对专制制度。对于在巴黎的波兰民主派人士,肖邦一个也不认识。从思想观点上看,肖邦更多地倾同于保守派。所以,对于1830年 和1848年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肖邦表现得相当冷淡。 这些都不能不说是阶级局限性在肖邦身上的反映。
肖邦从此一直定居在巴黎,只偶尔去外地旅行。1835年,他曾去德国的卡尔士巴德与父母短暂地相会过一次。同年在德累斯顿认识了波兰贵族沃德津斯基的女儿玛丽亚,和她发生了恋爱。 次年,肖邦向她求婚,但由于肖邦不是贵族,只是"一个音乐家", 不门当户对,而遭到玛利亚父亲的拒绝。1836年底,肖邦认识了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约一年后,他们就同居了,一直到1847年才决裂分手。肖邦经常和聚集在巴黎的各国着名的文艺家交往, 如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法国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德国诗人海涅,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等。这些文艺家们尽管各人的风格、个性往往不一致,但他们彼此的交往,使互相间在思想和创作上有所启发,这对肖邦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慰籍。可是,肖邦后半生在巴黎度过的岁月,仍然充满难以排遣的孤寂感。他乡作客、举目无亲的感受,始终使他悲郁不已。从三十年代中起,肖邦经常患病,身体相当衰弱。举行公开的音乐会,尽管可以带来金钱和荣誉,肖邦却并不喜欢。他最大的愉快还是和波兰同胞在一起。他说:"就象不能拒绝给病人服药一样,我从不拒绝给密茨凯维文和诺尔维德弹琴,无论他们当中哪一个人来, 我都会坐下来弹琴,有时始终连一句话也不说。我的音乐不止一次引起他们流泪,这眼泪难道不是民族艺术家最高的十字架(意即报酬)吗?"1841年,肖邦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我们是否仍然会回祖国呢?!或者是完全疯狂了?!我并不替密茨凯维文和索邦斯基担心——这是一些坚强的脑袋,这些脑袋再经过几次流亡侨居的生活也不会失去理智和力量。"从这些话中间可以看出肖邦作为一个"自愿的政治流亡者"在异国的苦楚。但是,他宁愿蒙受这苦楚,也不情愿回波兰去当异族统治下的"顺民"。
1848年,他应邀去英国和苏格兰访问演出,尽管受到热烈欢迎,但他非常反感"英国人评价什么都用英磅,他们喜欢艺术只是因为它是奢多品。"他在英国时这样写道:"在我心里,已经什么也不想做了,......我的心里觉得忧愁,可是我麻醉自己,......我感得到一种沉闷的苦痛,......我早已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快乐了。 我根本什么也感觉不到,我简直只象植物一祥地活着,耐性地等待着自己的完结。"肖邦的最后几年就这样完成了他个人悲剧的终结。可是,对于祖国,对于未来的祖国复兴,肖邦始终念念不忘。1846年波兰爆发了克拉科夫起义,失败后,加里西亚又发生了农民起义。这些事件曾激起肖邦的热情,他在信中欢呼道:"克拉科夫的事情进行得极好";"加里西亚的农民给沃伦和波多尔农民做出了榜样;可怕的事情是不能避免的,但到最后,波兰将是一个强盛、美好的波兰,总之,波兰。"1848年3月,波兹南公国起义,4月即遭到普鲁士的镇压。肖邦对此也表示了极大的惋惜: "我......知道了关于波兹南公国全部可怕的消息。除了不幸,就是不幸。我已经万念俱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对祖国未 来的热情憧憬,体现了肖邦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热爱。正是这热爱使肖邦说出了他的遗愿:"我知道,帕斯凯维奇决不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那末,至少把我的心脏运回去吧。"1849年,肖邦逝世后,他的遗体按他的嘱咐埋在巴黎的彼尔·拉什兹墓地,紧靠着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见利尼的墓旁。那只从华沙带来的银杯中的祖国泥土,被撒在他的墓地上。肖邦的心脏则运回到了他一心向往的祖国,埋葬在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肖邦的创作】
肖邦的创作和他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人思想、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肖邦的创作生涯延续了三十余年(1817—1849),可分为两大时期:①华沙时期(1830年前);②巴黎时期(1831 —1849)。
肖邦在华沙度过的二十个年头,总的说来,是愉快、开朗的。 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情绪的基调是乐观的,但思想深度却是有限的。尽管在这一时期内,肖邦已写下了两首钢琴协奏曲、一些练习曲以及一些玛祖卡舞曲等优秀的作品,但是,华沙时期的作品毕竟不可能超越一个尚未经历生活风霜的考验、不满二十岁的青年人的思想局限。清新、明快固然是肖邦华沙时期大多数作品的基调,但从有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过于华丽,甚至纤弱 矫饰的特点,看出受当时欧洲沙龙乐风以及波兰贵族气息影响的痕迹。1829年,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就曾写信说:"大家说这里的贵族喜欢我。"但是,肖邦的早期创作中极其可贵的一点是:很早已显示出波兰的民族特色。各种民间舞蹈的体裁、节奏,以及风俗生活的意境、情致,使他的作品非常生动、感人。如d小调波兰舞曲(Op.71 Nrl)以及a小调玛祖卡舞曲(Op.17 Nr4,《小犹太》)等。肖邦一生中写的第一首作品是波兰舞曲(1817), 写的最后一首作品是富有波兰民间色彩的玛祖卡舞曲(1849年)。 这象征着肖邦的一生是一个波兰民族作曲家的一生,是和波兰人民、波兰土壤息息相连的一生。肖邦很少直接采用民歌旋律作曲,而是按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性格、音调,自己去进行创造。他的音乐既具有强烈的波兰风格,也富有个人独创的特性;既 与民间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是经过精心加工和艺术提高的。
1830年至1831年华沙起义的成功、失败,不仅决定了肖邦一生中的重大转变,促使肖邦的思想走同成熟,并且也是他创作前期与后期的分水岭,这前后的区别显得如此巨大,甚至仿佛判若二人。从此,肖邦的作品的思想性更高了,情感更深刻了,气势更宏大了。他的作品从具有抒情音诗的特点演变为具有民族史诗式的特点。在华沙起义直接影响下产生的c小调练习曲、a小调及 d小调前奏曲标志着这一骤变的发生。在巴黎陆续写成的第一谐谑曲、第一叙事曲等宏伟的史诗性乐曲,也充分显示整个风格的变化。
肖邦在巴黎的创作很快进入了成熟期。此后的创作可以分为两个范畴,一个与祖国兴亡或个人对祖国的缅怀、思念、憧憬有联系,一个则更多反映肖邦在巴黎的生活感受和情致。从乐曲的风格来说,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宏伟的、富有戏剧性;一类是充满诗意的、抒情的。不少资产阶级的评论家只看到或只强调肖邦抒情、细腻的一面,甚至把肖邦称作"沙龙作曲家"、"病室作曲家",这是一种歪曲。肖邦尽管身体虚弱,钢琴演奏以细腻、含蓄着称,但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感天地之广阔、宏大,确实只有一位民族战士才能具有的。正是时代的激流、民族的悲剧和生活的冲突,使肖邦的作品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气势。但这宏大并不 妨碍肖邦音乐的细腻,强烈的戏剧性和优美的抒情性,在他的作品中是对立而统一的。例如升c小调夜曲(Op.27 Nrl)强烈的中段和宁静的首尾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叙事曲中反复交替出现音乐形象截然不同的两段。而这些对比完全受内容表现所决定 的,是有机整体发展,演奏的结果,而绝不是纯形式地为对比而对比。
肖邦最后几年的创作中,虽然也还有个别作品具有昂扬的情绪,如《幻想波兰舞曲》(0p.61),但更多的却具有一种仿佛与世无争的情绪。这在他以往的创作中是少有的,不能不说这是生活意志衰退、悲观情绪有所滋长的结果。从数量上说,最后几年的作品写得很少,这和肖邦当时的体力衰弱、心情忧郁有关。
肖邦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曲。尽管他的老师埃尔斯纳等曾一再鼓励他从事民族歌剧的创作,但是肖邦很清楚自己的所长和所短,始终局限于钢琴创作。创作范围的局限丝毫不影响尚邦作为作曲家的伟大。他在钢琴音乐的领域内,不仅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并且对钢琴音乐、乃至整个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作品继承、发扬了欧洲十八、十九世纪初古典音乐的传统,大大地丰富了欧洲十九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天地,并对十九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继续发展、各民族乐派的兴起,以及此后整个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包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印象主义音乐等),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他的充满独创性的作品中常富有宽广如歌、感人至深的旋律,和声色彩丰富而极有表现力,节奏生动,并常与波兰民间音乐、舞蹈有密切的联系,在形式体裁上也是多样的,同样具有高度创造性。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枣六岁就写诗枣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定成为“莫扎特的后来人”。九岁时,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散场后,他更关心的好象是他的衣领,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对母亲说:“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领,妈妈。”
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从此肖邦永远未能回国。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1837年他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的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足见他拳拳爱国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从1846年起,肖邦的创作开始出现衰退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对他打击很大;另一方面同文学家乔治·桑的爱情破裂以及身体衰弱,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热情,身体健康每况愈下。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他临终时嘱咐亲人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枣波兰。
肖邦的创作生涯,以183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华沙时期与巴黎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他完成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后半生的巴黎时期,他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第一叙事诗》、《降A大调波兰舞曲》,有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英雄性作品《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有哀痛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降b小调奏鸣曲》,还有不少的幻想曲与小夜曲。
当他1831年9月初赴巴黎时得知起义遭沙俄镇压、华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强烈震动。《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1831)、《d小调前奏曲》(1831),即是这时完成的。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巴黎时期是肖邦思想艺术高度成熟、创作全盛的时期。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音乐风格,使其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肖邦在全部生涯中只开了三十次音乐会就建立了一种传奇式的荣誉,这在钢琴演奏史上别无他例。肖邦尊重并继承古典音乐传统,但他的琴艺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别是在他的玛祖卡和波罗奈兹舞曲中,创造性地运用民族民间调式、和声和特性节奏,显示出一个道地的“玛祖尔人”对民族性格、风格、情趣及对艺术语言的熟悉和理解。
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乐坛上的一颗明星。他那些诗意浓郁、充满着震憾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着“黄金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同时,他的创作又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气质和情感内容,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方面以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着称,另一方面以欧洲十九世纪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载入史册。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正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李斯特谈萧邦】
肖邦 [匈]李斯特
我们要谈的一位大音乐家,远在他死以前,痛苦就把他折磨坏了;无论他的一部分作品怎样受欢迎我可以预言:二十五年或三十年以后,他的作品一定可以获得比现在更加深刻的评价。将来的音乐史家们一定会给这位在音乐中表现出稀有的旋律天才的人,给在节奏领域里作了奇迹般发明的人,给非常巧妙地和非常卓绝地扩大了和声织体的人以一定的地位;将来的音乐史家一定会公平地对待他的成绩:把他的成就看得比那些为管弦乐队所演奏的、为歌剧首席女演员所演唱的许多大型作品要重要得多。
肖邦的天才是相当深刻的、崇高的,然而主要的是——他的天才的丰富程度足以使他马上在管弦乐的广大领域内占据一个应有的地位。他的乐思的伟大、完美、丰富的程度足以填满豪华的管弦乐法的一切环节。有些书呆子责备肖邦的音乐中缺乏复调音乐的因素,但是我认为肖邦完全可以付之一笑。
证明一个艺术家是否天才,当然不是看他是否是否使用了某些艺术效果。艺术家的天才表现在使他不自禁地歌唱的感情里;崇高是天才的尺度。天才最后用情感和形式的完全统一来表现自己,情感和形式的统一程度要彼此不能分开,互为表里,这一个就是另一个发出来的光。肖邦的最美妙的、卓绝的作品都很容易改编为管弦乐,这就充分证明了:他可以不费力地把自己的最美妙的充满灵感的的构思用管弦乐队表现出来。如果他从来不用交响乐音乐来表现自己的构思,那只是因为他不愿意而已。他对自己所采用的形式具有明确的用意,他所用的形式是最符合他的感情的;他对于自己所采用的形式所具有的意识——是一切艺术中天才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肖邦不爱好管弦乐队的轰鸣巨响,他满足于把自己的构思完全体现在钢琴的象牙键盘上。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丝毫没有丧失表现力。任何认真研究和分析肖邦创作的人,都不能不在其中发现最高度的美、完全新颖的感情、新奇而巧妙的和声织体。他的大胆的尝试都有所根据,丰富、甚至过于丰富,并不会破坏乐曲的明晰,独特也不致流于古怪,修饰的细致是合乎法则的,装饰的华丽不致成为优美的主要轮廓的累赘。他的许多优秀的创作富于巧妙的配合,这些配合可以说在音乐风格的掌握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完全由于肖邦的功劳,我们才学会了用比较宽广的形式安排和弦,才学会了用精致的半音进行和等音进行,才学会了运用小的“装饰”音群,这些装饰音群好像闪烁者虹彩的露珠,一滴滴地落在旋律上。他常赋予这样的装饰以人声所不可能达到的突然性和多样性,而这种装饰以前都是刻板的、单调地把人声照样搬到钢琴上来。他发明了惊人的和声的模进,这使那些在题材上看来轻松的、不可能希望有这么重大意义的篇幅都带上严肃性。
肖邦的作品的普及和受人欢迎,是由于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一种感情:这种感情是浪漫主义的、富于个性的、是作者固有的感情。他的这种感情,不只使他的祖国引起热烈的反响,而且就是一切体验过流放的灾难和爱情的人也都会产生共鸣。
肖邦作品官方目录
每首作品的调性和作曲年代信息
3. ★葡萄酒、红酒有什么区别什么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有什么区别
红葡萄酒简称红酒.
颜色:凡宝石红、深红、紫红、石榴红、棕红色的葡萄酒,都属红葡萄酒;好的红葡萄酒,外观呈现一种凝重的深红色,晶莹透亮,犹如红宝石。
红葡萄酒一般分为干红葡萄酒和甜红葡萄酒.国际标准,含糖度在0.4度以下的为干酒;5度以上的为甜酒。经检测,已知红葡萄酒含有250种以上的成分,其中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尼克酸、白藜芦醇等,都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研究表明,红葡萄酒具有活血、通脉、助消化、助药力、清洁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止胆固醇对心脏造成危害等功能。http://www.xiaoi.com/browseDetail.do?qid=1109205
4. 华沙公约的特点是什么(有关于航空方面的)
《华沙公约》,全称《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1929年9月12日订于波兰华沙。1933年2月13日生效,后经多次修改,我国于1957年7月通知加入,1958年10月对我国生效。主要内容包括航空运输的业务范围,运输票证、承运人的责任、损害赔偿标准等,形成了国际航空运输上的“华沙体系”。
华沙公约》是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其承运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责任基础是推定过失责任制。
(1929年10月12日在华沙签订)(1933年2月13日起生效)
缔约国认为,国际航空运输的条件,在所用文件和承运人的责任方面,有统一规定的必要,为此目的,各派全权代表,经正式授权,签订本公约如下:
第二章运输凭证
编辑
第一节客票
第三条
(1)承运人运送旅客时必须出具客票,客票上应该包括以下各项:
(一)出票地点和日期;
(二)出发地和目的地;
(三)约定的经停地点,但承运人保留在必要时变更经停地点的权利,承运人行使这种权利时,不应使运输由于这种变更而丧失其国际性质;
(四)承运人的名称和地址;
(五)声明运输应受本公约所规定责任制的约束。
(2)如果没有客票、或客票不合规定或客票遗失,不影响运输合同的存在和有效,这项运输合同仍将受本公约规则的约束。但是如果承运人承运旅客而不出具客票,承运人就无权引用本公约关于免除或限制承运人责任的规定。
第二节行李票
第四条
(1)运送行李时,除由旅客自行保管的小件个人用品外,承运人必须出具行李票。
(2)行李票应备一式两份,一份交旅客,一份归承运人。
(3)行李票上应包括以下各项:
(一)出票地点和日期;
(二)起运地和目的地;
(三)承运人的名称和地址;
(四)客票的号码;
(五)声明行李将交给行李票持有人;
(六)行李件数和重量;
(七)根据第二十二条(2)款声明的价值;
(八)声明运输应受本公约所规定责任制度的约束。
(4)如果没有行李票、或行李票不合规定或行李票遗失,不影响运输合同的存在和有效,这项运输合同仍将同样受本公约的规则的约束。但是如果承运人接受行李而不出具行李票,或行李票上没有包括以上(四)(六)(八)各项,承运人就无权引用本公约关于免除或限制承运人责任的规定。第三节航空货运单
第五条
(1)货物承运人有权要求托运人填写一称为“航空货运单”的凭证,托运人有权要求承运人接受这项凭证。
(2)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凭证,或凭证不合规定或凭证遗失,不影响运输合同的存在和有效,除第九条另有规定外,这项运输合同同样受本公约的规则的约束。
第六条
(1)托运人应填写航空货运单正张一式三份,连同货物交给承运人。
(2)第一份注明“交承运人”,由托运人签字;第二份注明“交收货人”,由托运人和承运人签字,并附在货物上;第三份由承运人在接受货物后签字,交给托运人。
(3)承运人应该在接受货物时签字。
(4)承运人的签字可以用戳记代替,托运人的签字可以印就或用戳记代替。
(5)如果承运人根据托运人的请求,填写航空货运单,在没有相反的证据时,应作为代托运人填写。
第七条
如果货物不止一件时,承运人有权要求托运人分别填写航空货运单。
第八条
航空货运单上应该包括以下各项:
(一)货运单的填写地点和日期;
(二)起运地和目的地;
(三)约定的经停地点,但承运人保留在必要时变更经停地点的权利,承运人行使这种权利时,不应使运输由于这种变更而丧失其国际性质;
(四)托运人的名称和地址;
(五)第一承运人的名称和地址;
(六)必要时应写明收货人的名称和地址;
(七)货物的性质;
(八)包装件数、包装方式、特殊标志或号数;
(九)货物的重量、数量、体积或尺寸;
(十)货物和包装的外表情况;
(十一)如果运费已经议定,应写明运费金额、付费日期和地点以及付费人;
(十二)如果是货到付款,应写明货物的价格,必要时还应写明应付的费用;
(十三)根据第二十二条(2)款声明的价值;
(十四)航空货运单的份数;
(十五)随同航空货运单交给承运人的凭证;
(十六)如果经过约定,应写明运输期限,并概要说明经过的路线;
(十七)声明运输应受本公约所规定责任制度的约束。
第九条
如果承运人接受货物而没有填写航空货运单,或航空货运单没有包括第八条(一)至(九)和(十七)各项,承运人就无权引用本公约关于免除或限制承运人责任的规定。
第十条
(1)对于在航空货运单上所填关于货物的各项说明和声明的正确性,托运人应负责任。
(2)对于因为这些说明和声明不合规定、不正确、或不完备而使承运人或任何其他人遭受的一切损失,托运人应负责任。
第十一条
(1)在没有相反的证据时,航空货运单是订立合同、接受货物和承运条件的证明。
(2)在没有相反的证据时,航空货运单中关于货物重量、尺寸和包装以及件数的说明,都应该被当作是确实的。除非经过承运人和托运人当面查对并在航空货运单中注明经过查对,或者是关于货物外表情况的说明外,关于货物的数量、体积及情况的说明不能构成不利承运人的证据。
第十二条
(1)托运人在履行运输合同所规定的一切义务的条件下,有权在起运地航空站或目的地航空站将货物提回,或在途中经停时中止运输、或在目的地或运输途中交给非航空货运单上所指定的收货人、或要求将货物退回起运地航空站,但不得因为行使这种权利而使承运人或其他托运人遭受损害,并且应该偿付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
(2)如果托运人的指示不能执行,承运人应该立即通知托运人。
(3)如果承运人按照托运人的指示处理货物,而没有要求托运人出示他所执的航空货运单,因而使该航空货运单的合法执有人遭受损失时,承运人应负责任,但并不妨碍承运人向托运人要求赔偿的权利。
(4)收货人的权利根据第十三条的规定开始时,托运人的权利即告终止,但是如果收货人拒绝接受货运单或货物,或无法同收货人联系,托运人就恢复他对货物的处理权。
第十三条
(1)除上条所列情况外,收货人于货物到达目的地,并在缴付应付款项和履行航空货运单上所列的运输条件后,有权要求承运人移交航空货运单并发给货物。
(2)除另有约定外,承运人应该在货物到达后立即通知收货人。
(3)如果承运人承认货物已经遗失或货物在应该到达的日期七天后尚未到达,收货人有权向承运人行使运输合同所赋予的权利。
第十四条
托运人或收货人在履行合同所规定义务的条件下,不论为自己或别人的利益,可以各自用自己的名义分别行使第十二、十三条所赋予的一切权利。
第十五条
(1)第十二、十三、十四各条不影响托运人对收货人或收货人对托运人的关系,也不影响从托运人或收货人获得权利的第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一切同第十二、十三、十四各条规定不同的条款应该在航空货运单中明白规定。
第十六条
(1)托运人应该提供各种必需的资料,以便在货物交付收货人以前完成海关、税务或公安手续,并且应该将必需的有关证件附在航空货运单后面。除非由于承运人或其代理人的过失,这种资料或证件的缺乏、不足或不合规定所造成的任何损失,应该由托运人对承运人负责。
(2)承运人没有检查这种资料或证件是否正确或完备的义务。
第三章承运人的责任
编辑
第十七条
对于旅客因死亡、受伤或身体上的任何其他损害而产生的损失,如果造成这种损失的事故是发生在航空器上或上下航空器过程中,承运人应负责任。
第十八条
(1)对于任何已登记的行李或货物因毁灭、遗失或损坏而产生的损失,如果造成这种损失的事故是发生在航空运输期间,承运人应负责任。
(2)上款所指航空运输的意义,包括行李或货物在承运人保管下的期间,不论是在航空站内、在航空器上或在航空站外降落的任何地点。
(3)航空运输的期间不包括在航空站以外的任何陆运、海运或河运。但是如果这种运输是为了履行空运合同,是为了装货、交货或转运,任何损失应该被认为是在航空运输期间发生事故的结果,除非有相反证据。
第十九条
承运人对旅客、行李或货物在航空运输过程中因延误而造成的损失应负责任。
第二十条
(1)承运人如果证明自己和他的代理人为了避免损失的发生,已经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或不可能采取这种措施时,就不负责任。
(2)在运输货物和行李时,如果承运人证明损失的发生是由于驾驶上、航空器的操作上或领航上的过失,而在其他一切方面承运人和他的代理人已经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避免损失时,就不负责任。
第二十一条
如果承运人证明损失的发生是由于受害人的过失所引起或助成,法院可以按照它的法律规定,免除或减轻承运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1)运送旅客时,承运人对每一旅客的责任以十二万五千法郎为限。如果根据受理法院的法律,可以分期付款方式赔偿损失时,付款的总值不得超过这个限额,但是旅客可以根据他同承运人的特别协议,规定一个较高的责任限额。
(2)在运输已登记的行李和货物时,承运人对行李或货物的责任以每公斤二百五十法郎为限,除非托运人在交运时,曾特别声明行李或货物运到后的价值,并缴付必要的附加费。在这种情况下,承运人所负责任不超过声明的金额,除非承运人证明托运人声明的金额高于行李或货物运到后的实际价值。
(3)关于旅客自己保管的物件,承运人对每个旅客所负的责任,以五千法郎为限。
(4)上述法郎是指含有千分之九百成色的65.5毫克黄金的法国法郎。这项金额可以折合成任何国家的货币取其整数。
第二十三条
企图免除承运人的责任,或定出一个低于本公约所规定责任限额的任何条款,都不生效力,但合同仍受本公约规定的约束,并不因此而失效。
第二十四条
(1)如果遇到第十八、十九两条所规定的情况,不论其根据如何,一切有关责任的诉讼只能按照本公约所列条件和限额提出。
(2)如果遇到第十七条所规定的情况,也适用上项规定,但不妨碍确定谁有权提出诉讼以及他们各自的权利。
第二十五条
(1)如果损失的发生是由于承运人的有意的不良行为,或由于承运人的过失,而根据受理法院的法律,这种过失被认为等于有意的不良行为,承运人就无权引用本公约关于免除或限制承运人责任的规定。
(2)同样,如果上述情况造成的损失是承运人的代理人之一在执行他的职务范围内所造成的,承运人也无权引用这种规定。
第二十六条
(1)除非有相反的证据,如果收件人在收受行李或货物时没有异议,就被认为行李或货物已经完好地交付,并和运输凭证相符。
(2)如果有损坏情况,收件人应该在发现损坏后,立即向承运人提出异议,如果是行李,最迟应该在行李收到后三天内提出,如果是货物,最迟应该在货物收到后七天提出。如果有延误,最迟应该在行李或货物交由收件人支配之日起十四天内提出异议。
(3)任何异议应该在规定期限内写在运输凭证上或另以书面提出。
(4)除非承运人方面有欺诈行为,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就不能向承运人起诉。
第二十七条
如果债务人死亡,在本公约规定范围内有关责任的诉讼可以向债务人的权利继承人提出。
第二十八条
(1)有关赔偿的诉讼,应该按原告的意愿,在一个缔约国的领土内,向承运人住所地或其总管理处所在地或签订契约的机构所在地法院提出,或向目的地法院提出。
(2)诉讼程序应根据受理法院的法律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1)诉讼应该在航空器到达目的地之日起,或应该到达之日起,或从运输停止之日起两年内提出,否则就丧失追诉权。
(2)诉讼期限的计算方法根据受理法院的法律决定。
第三十条
(1)符合第一条(3)款所规定的由几个连续承运人办理的运输,接受旅客、行李或货物的每一个承运人应该受本公约规定的约束、并在合同中由其办理的一段运输的范围内,作为运输合同的订约一方。
(2)如果是这种性质的运输,旅客或他的代表只能对发生事故或延误的一段运输的承运人提出诉讼,除非有明文约定第一承运人应该负全程的责任。
(3)至于行李或货物,托运人有向第一承运人提出诉讼的权利,有权提取行李或货物的收货人也有向最后承运人提出诉讼的权利。此外,托运人和收货人都可以对发生毁灭、遗失、损坏或延误的一段运输的承运人提出诉讼。这些承运人应该对托运人和收货人负连带责任。
第四章 关于联合运输的规定
编辑
第三十一条
(1)对于一部分用航空运输,一部分用其他运输方式联合办理的运输,本公约的规定只适用于符合第一条条件的航空运输部分。
(2)在联合运输中,在航空运输部分遵守本公约的规定条件下,本公约并不妨碍各方在航空运输凭证上列入有关其他运输方式的条件。
第五章一般和最后条款
编辑
第三十二条
运输合同的任何条款和在损失发生以前的任何特别协议,如果运输合同各方借以违背本公约的规则,无论是选择所适用的法律或变更管辖权的规定,都不生效力。但在本公约的范围内,货物运输可以有仲裁条款,如果这种仲裁在第二十八条(1)款所规定的法院管辖地区进行。
第三十三条
本公约并不妨碍承运人拒绝签订任何运输合同或制订同本公约条款不相抵触的规章。
第三十四条
本公约不适用于航空运输机构为了开设正式航线进行试航的国际航空运输,也不适用于超出正常航空运输业务以外的特殊情况下进行的运输。
第三十五条
本公约所用的“日”是指连续日,而不是指工作日。
第三十六条
本公约以法文写成一份,存放在波兰外交部档案库,并由波兰政府将正式认证的副本送各缔约国政府。
第三十七条
(1)本公约须经批准。批准书应该存放在波兰外交部档案库,并由波兰外交部通知各缔约国政府。
(2)本公约一经五个缔约国批准,在第五件批准书交存后第九十天起,就在批准国之间生效。以后于每一批准国交存批准书后的第九十天起在交存国和已批准的各国间生效。
(3)波兰共和国政府应将本公约开始生效日期和每一批准书交存日期通知缔约国政府。
第三十八条
(1)本公约生效后,任何国家可以随时加入。
(2)加入本公约,须以通知书送交波兰共和国政府,由波兰共和国政府通知各缔约国政府。
(3)加入本公约,在通知书送达波兰共和国政府后第九十天起生效。
第三十九条
(1)任何缔约国可以书面通知波兰共和国政府,声明退出本公约,波兰共和国政府应立即通知各缔约国政府。
(2)退出本公约,在通知退出后满六个月时生效,并只对声明退出的国家生效。
第四十条
(1)缔约国在签字时,或交存批准书时或通知加入时,可以声明所接受的本公约不适用于其所属全部或部分殖民地、保护地、委任统治地或其他在其主权或权力管辖下的任何领土或其他在其宗主权管辖下的任何领土。
(2)缔约国以后可以用原来声明除外的所属全部或部分殖民地、保护地、委任统治地或其他在其主权或权力管辖下的任何领土或其他在其宗主权管辖下的任何领土的名义,分别加入。
(3)缔约国也可以根据本公约的规定,分别为其所属全部或部分殖民地、保护地、委任统治地或其他在其主权或权力管辖下的任何领土或其他在其宗主权管辖下的任何领土声明退出本公约。
第四十一条
各缔约国可以在本公约生效两年后,要求召开一次新的国际会议,以寻求本公约可能的改进。为此目的,该国应通知法兰西共和国政府,由法兰西共和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以筹备该会议。
本公约于1929年10月12日在华沙签订。签字截止期限为1930年1月31日。
附加议定
编辑
缔约国在批准或加入时,保留声明本公约第二条(1)款不适用于其国家、其殖民地、保护地、委任统治地或在其主权、宗主权或权力管辖下任何其他领土所直接办理的国际航空运输的权利。
公约1929年10月12日签署,1933年2月13日生效。到1997年4月20日共有成员国146个。中国1975年8月20日签署,公约1975年11月18日对中国生效。其他成员国有:阿富汗、阿尔及利亚、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巴哈马、孟加拉、巴巴多斯、白俄罗斯、比利时、贝宁、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博茨瓦纳、巴西、文莱达鲁萨兰、保加利亚、布吉纳法索、柬埔寨、喀麦隆、加拿大、乍得、智利、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哥斯达黎加、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古巴、塞浦路斯、捷克、朝鲜、刚果民主共和国、丹麦、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爾尔尔、埃及、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斐济、芬兰、法国、加蓬、德国、希腊、格林那达、危地马拉、几内亚、洪都拉斯、匈牙利、冰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肯尼亚、科威特、老挝、拉托维亚、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墨西哥、摩纳哥、蒙古、摩洛哥、缅甸、瑙鲁、尼泊尔、荷兰、新西兰、尼日尔爾尔、尼日尔爾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拉圭、秘鲁、菲律宾、波兰、葡萄牙、卡塔尔、韩国、摩尔多瓦、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伐克、所罗门群岛、南非、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斯威士兰、瑞典、瑞士、叙利亚、塔吉克斯坦斯坦、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多哥、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及其属地)、坦桑尼亚、美国、乌拉圭、乌兹别克斯坦、瓦努阿图、委内瑞拉、越南、西萨摩亚、也门、南斯拉夫、赞比亚、津巴布韦。
5. 葡萄酒是哪国的最好
法国波尔多地区,而且要是那种小庄园产出的葡萄酒是最好,最纯的
1、 赤霞珠
英文名称(Cabernet Sauvignon)卡伯纳?苏维翁。别名解百纳、解百纳索维浓、解百纳苏味浓。曾用名雪华沙和苏维翁。原产法国,是法国波尔多(Bordeaux)地区传统的酿制红葡萄酒的良种。世界上生产葡萄酒的国家均有较大面积的栽培。我国于1892年首先由烟台张裕公司引入。是我国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红葡萄品种。该品种容易种植及酿造、适应性较强、酒质优,可酿成浓郁厚重型的红酒,适合久藏。但它必须与其他品种调配(如梅鹿辄)经橡木桶贮存后才能获得优质葡萄酒。它与品丽珠、蛇龙珠在我国并称“三珠”。在河北的昌黎,种植面积最大,葡萄的表现最好。
2、 品丽珠
英文名称(Cabenet Franc)卡伯纳?佛朗。别名卡门耐特、原种解百纳。原产法国,是法国波尔多(Bordeaux)及罗亚河区(Loire)古老的酿酒品种,是赤霞珠、蛇龙珠的姊妹品种。我国最早是1892年由西欧引入山东烟台。该品种是世界着名的、古老的酿红酒良种,富有果香,较清淡柔和,大多不太能久藏,它的酒质不如赤霞珠,适应性不如蛇龙珠。通常与卡伯纳?苏维翁及美露(Merlot)搭配。加州近年来也出现愈来愈多的卡伯纳?佛朗单一品种葡萄酒。
3、 梅鹿辄
英文名称(Merlot)。别名梅鹿汁。原产法国,在法国波尔多(Bordraux)地区与其他名种(如赤霞珠等)配合生产出极佳干红葡萄酒。我国最早是1892年由西欧引入山东烟台。该品种为法国古老的酿酒品种,作为调配以提高酒的果香和色泽。
4、 佳丽酿
英文名称(Carignane)。别名佳里酿、法国红、康百耐、佳酿。原产西班牙,是西欧各国的古老酿酒优良品种之一。我国最早是1892年由西欧引入山东烟台。所酿之酒宝石红色,味正,香气好,宜与其他品种调配,去皮可酿成白或桃红葡萄酒,且易栽培、丰产,可用作红酒调配与制白兰地。
5、 黑品乐
英文名称(Pinot Noir)皮诺?诺瓦。别名黑品诺、黑比诺、黑皮诺等。原产法国,是古老的酿酒名种。我国最早在1892年从西欧引入山东烟台,1936年从日本引入河北昌黎。该品种是法国着名酿造香槟酒与桃红葡萄酒的主要品种,早熟、皮薄、色素低、产量少,适合较寒冷的地区,它对土壤与气候要求比较严格,去皮发酵可酿制干白、白酒及非常好的气泡酒,是香槟最主要的葡萄品种之一。所酿的酒颜色不深,适合久藏。这是一种非常难种植又难酿造的葡萄品种,在加州的酒厂,被称之为令人头疼的葡萄。这种娇弱的贵族葡萄品种,最好的种植区在勃根地,在那里它有最佳的表现,同时,来自勃根地的红酒可能是世界上最奢侈昂贵的酒了。它香气十足,年轻时有丰富的水果香(也有人戏谑称之为马尿味道)及草莓、樱桃等浆果味,陈年成熟后,富有变化,带有香料及动物、皮革香味而且成熟老化,有着回甜、非常讨好的味道。在德国称之为晚勃根地品种(Spatburgun der),主要用来生产清淡、色泽柔和、早熟的红酒。在美国加州、俄亥冈州以及奥地利、新西兰也有很好的表现。
5、蛇龙珠
英文名称(Cabernet Gernischt)。原产法国,1892年引入。
6、 佳利酿
英文名称(Carignan)。曾用名佳醴酿。原产法国,1915年引入。
7、 神索
英文名称(Sinsaut)。原产法国,1980年引入。
8、 佳美
英文名称(Gamay)加美或嘉美。曾用名黑佳美,红加美。原产法国,1978年引入。是法国勃根地南方及罗亚河区的重要葡萄品种,占勃根地红酒一半以上的产量。一般都要趁新鲜饮用,不过,若是产于宝酒利特级产区(Braujolais Cru)如(Moulin-A-Vent)则例外,该地所产的红酒也可陈放。低单宁、有丰富的果香及美丽的浅紫红色泽是其特色,常带西洋梨及紫罗兰花香,尤其是宝酒利新酒(Braurjolais Nouveau),常带西洋梨、香蕉及泡泡糖的香味,是入门者的最佳选择之一,低涩度,高果香,冰凉之后容易入口。
9、 歌海娜
英文名称(Grenache)。曾用名格伦纳什。原产西班牙,1980年引入。
10、 美露
英文名称(Merlot)。原产法国,1892年引入。为波尔多的伟大红葡萄酒品种之一,产量大而且早熟,富有浓郁的果香,酸度低、单宁柔顺,可提早饮用,也可久藏。颇适合个性较急的饮用者。
11、 弥生
英文名称(Mission)。原产西班牙。
12、 内比奥罗
英文名称(Nebbiolo)内比欧罗。曾用名纳比奥罗。原产意大利,1981年引入。属于高果酸、高色素、高单宁、晚熟型的品种。主要分布在意大利皮蒙省(Piedmont),其中巴若罗(Barolo)、巴瑞斯可(Barbaresco)为最着名产区。所酿的酒品质可媲美一级波尔多红酒。酒色深如席哈,香味丰富,口感强实,带有丁香、胡椒、甘草、梅、李干、玫瑰花及苦味巧克力的香味,非常适合久存。
13、 味而多
英文名称(Petit Verdot)。曾用名魏天子。原产法国。1892年引入。
14、 宝石
英文名称(Ruby Cabernet)。曾用名宝石百纳。原产美国,1980年引入。
15、 桑娇维塞
英文名称(Sangiovese)山吉欧维斯。原产意大利,1981年引入。主要种植在意大利中部(Tuscany),其中香堤(Chianti)、(Brunello di Montalcino)、(Vino Nobile di Montepulciano)最为着名。色素少、酸度高、单宁高,酒的类型简单清爽,也有浓烈浑厚型,带有烟草及香料的味道。
16、 西拉
英文名称(Syrah/Shiraz)席哈。原产法国,1980年引入。主要种植在法国南方的隆河区,同时也是澳洲最重要的品种。适合温暖的气候,可酿出颜色深黑、香醇浓郁、口感结实带点辛辣的葡萄酒。年轻时以花香(尤其是紫罗兰香味)及浆果香味为主,成熟后会有胡椒、丁香、皮革、动物香味出现。陈化能力绝不亚于卡伯纳?苏维翁。
17、 增芳德
英文名称(Zinfandel)金芬黛。原产意大利,但发现于美国,1980年引入。全世界只有加州才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物“尽”其用了。在加州它可以酿出很多不同类型的酒,从清淡、带清新果香及甜味的淡粉红酒(White Zinfandel),一直到高品质、耐存、强单宁、丰厚浓郁型的红酒,从有气泡到没有气泡的酒,甚至甜味的红酒中也有它的存在,可以说是葡萄里的演技派。
6. 华沙是不是在意大利
华沙在波兰 是波兰首都。
7. 欧洲游最值得去的是哪几个国家
法国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端,除了山区和东北地区以外,冬天堪称相当温暖。东北部属大陆型气候,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每年5月到7月为法国最佳旅游时间。
法国是世界最多游客前往的国家,而首都巴黎当之无愧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同时也是是世界最多游人的都市。法国有很多世界着名旅游景点,如:卢浮宫,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塞纳河、普罗旺斯、阿尔卑斯山、塞纳河等……
8. "范思哲"就是粤语译音的"华沙驰"吗
不是 他的发音就是 哇三声 萨一声 奇轻声 是意大利语
9. 我想全面的了解欧洲每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有没有什么好的网站或者其他途径
家名称 首都 人口(万) 面积(平方公里)
阿尔巴尼亚 地拉那 340 28 748
爱尔兰 都柏林 360 70 282
爱沙尼亚 塔林 150 45 200
安道尔 安道尔 7.2 468
摩纳哥 摩纳哥 3.1 1.95
卢森堡 卢森堡 41.7 2 586
西班牙 马德里 3 970 505 925
瑞典 斯德哥尔摩 884 449 964
马其顿 斯科普里 220 25 713
意大利 罗马 5 720 301 277
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 2.5 61
匈牙利 布达佩斯 1 021 93 031
南斯拉夫 贝尔格莱德 1 054 102 173
希腊 雅典 1 050 131 957
瑞士 伯尔尼 730 41 284
摩尔多瓦 基希讷乌 431 33 700
立陶宛 维尔纽斯 370 65 200
拉脱维亚 里加 250 64 600
梵蒂冈 梵蒂冈城 0.13 0.44
法国 巴黎 5 850 551 602
冰岛 雷克雅维克 27.4 103 000
波兰 华沙 3 860 312 683
英国 伦敦 5 882 244 100
列支敦士登 瓦度兹 3.1 160
斯洛伐克 布拉蒂斯拉法 540 49 035
荷兰 阿姆斯特丹 513 338 145
乌克兰 基辅 5 140 603 700
葡萄牙 里斯本 992 92 072
马耳他 瓦莱塔 37.5 316
俄罗斯 莫斯科 14 770 17 075 400
比利时 布鲁塞尔 1 020 30 528
克罗地亚 萨格勒布 450 56 538
芬兰 赫尔辛基 513 338 145
保加利亚 索非亚 840 110 993
德国 柏林 8 220 356 970
捷克 布拉格 1 033 78 864
罗马尼亚 布加勒斯特 2 260 237 500
挪威 奥斯陆 440 386 958
斯洛文尼亚 卢布尔雅那 198 20 256
奥地利 维也纳 820 83 858
白俄罗斯 明斯克 1 031 207 600
丹麦 哥本哈根 527 43 094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萨拉热窝 380 51 129
欧洲风土人情和部分国家简介欧洲国家有着西方人关于数字、颜色、花卉及动物的许多共同忌讳。西方人普遍忌讳“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源于基督教传说。西方许多国家都把黑色作为葬礼的表示。在国际交际场合,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和黄色的花献给客人。另外,在中国分别被认为吉祥、喜庆、长寿的大象、孔雀、仙鹤等动物图案在一些西方国家也被列于忌用之列,被分别视为蠢笨(英国)、淫妇(英、法国)和蠢汉(法国)的代称。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欧洲各国都拥有许多各自的特点。如招手一类友好的手势,在希腊却意味着“下地狱”,希腊人表示告别,是把手背向对方招手。因此记住下述关于欧洲国家各自民族文化习俗特点的提示,对于跨国文化经贸活动的展开将是非常有益的。
德国人有一种名副其实的讲究效率的声誉。要习惯于在所有场合穿一套西装(不要将手放在口袋里,这被认为是无理的表现)。馈赠要针对个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义。
奥地利人不喜欢在新年期间食用虾类。因为虾会倒着行走,不吉利,若吃了虾,新的一年生意就难以进取。
法国人给人印象是最爱国的,即使英语讲得再好也会要求用法语进行谈判,且毫不让步。对穿戴极为讲究,在会谈时尽可能穿最好的服装。
卢森堡人是日耳曼人的后裔。由于国家小,多数人中午驾车回家吃饭,午间是不办公的。
荷兰人曾是欧洲最传统的民族,爱清洁、讲秩序,做生意时希望你在到达荷兰前就事先约定。性格坦率,开诚布公。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领土呈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靠陆。面积55.16万平方千米,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5850万,主要为法兰西民族,少数为阿尔萨斯、布列塔尼、科西嘉等民族。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官方语言是法语。法国本土划分为22个大区,大区下设96个省。境内多平原、丘陵,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水力资源和地热的开发利用充分。法国经济发达,交通运输、电信、旅游、纺织、服装、化妆品、食品等均具优势,尤其是香槟酒、白兰地酒、香水和服装等世界着名。法国美丽的城市、豪华的王宫、珍藏无数文化瑰宝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以及脍炙人口的法国大菜、醇香甘美的葡萄酒,都令人心旷神怡。名胜有卢浮宫、凡尔赛宫、波旁宫、爱丽舍宫、卢森堡宫、巴黎圣母院、蜡像馆、凯旋门、天然动物园、蓝色海岸等。其中,科米原始森林、扎莫希希古城、布尔日大教堂、阿尔勒城、加尔桥、斯特拉斯堡和大岛、圣米歇尔山及海湾等20多处名胜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首都巴黎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属历史名城。街道整洁,绿树成荫,到处都有五彩缤纷的花坛和喷泉,有“世界花都”之称。巴黎香水驰名全球,有“梦幻工业”之称。巴黎时装更是新颖别致,巴黎不愧为“世界时装城”。市内除众多宫殿外,还有艾菲尔铁塔和布洛涅、万塞纳森林,以及426座公园。主要城市有全国最大港口马赛,陶瓷中心鲁昂和以博物馆闻名全国的里昂等。主要节日有圣灵节、圣喀德琳娜节、圣诞节和新年等。
卢森堡:
卢森堡大公国位于西欧的一个内陆国家,面积2586平方千米,是欧洲最小的国家之一。人口41万,主要是卢森堡族。97%居民信奉天主教。法语为官方语言,通用德语。全国共有3个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地,树木稀疏,景观辽阔。南部河谷平原,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有许多中世纪的古城堡,境内有大小城堡130多个,其中最大的是首都卢森堡。
比利时:
比利时国旗从左到右由黑、黄、红三个长方形组成。黑色表示悼念在1830年独立战争中牺牲的英雄;黄色象征国家的财富和丰收;红色象征爱国者的生命和热血。
荷兰:
荷兰王国位于欧洲西部,濒临北海。面积4.15万平方千米。人口1557万,主要是荷兰族。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荷兰语和费里斯语为官方语言。全国共分12个省。地热低洼。是世界着名的“洼之国”。境内湖泊星罗旗布,运河纵横交错,到处绿草鲜花,整个国家像座大花园,故称“西欧花园”。这里经济发达,尤其盛产花卉,所以又有“花卉之国”的美誉。境内风车随处可见,也有“风车之国”之称。
首都阿姆斯特丹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50多条运河,纵横交错,层次井然,船只在运河中可自由航行到市区任何地方,素有“北欧威尼斯”之称。市内有很多古老建筑和40多家博物馆,如王宫、皇家博物馆,梵·高纪念馆等。主要城市有“欧洲最大、最美丽的村庄”海牙和“欧洲最现代化的城市”鹿特丹等。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万平方千米。人口8164万,90%以上为德意志人,其余为丹麦人、荷兰人等,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通用德语。全国划分为16个州。
德国历史悠久,文化博深,养育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作曲家巴赫、贝多芬、舒曼、理乍得;以及科学家爱因斯坦等。主要民俗有“狂欢节”、“啤酒节”等。旅游名胜有:历史名城波茨坦、文化古城海德堡、梅瑟尔坑化石遗址以及莱茵河两岸“葡萄国之路”和众多具有历史民俗特色的博物馆。其中已有十多处名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旅游的最佳季节为每年的5—10月。德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首都柏林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上着名的大都市之一。市内有着名的菩提树大街、“柏林墙”、“水晶宫”、亚历山大广场等名胜。汉堡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欧洲最现代化的大型港口,慕尼黑工业发达,啤酒闻名世界,每年一度的啤酒节就在此举行。
瑞士:
瑞士联邦是位于欧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面积4.13平方千米。人口709万,主要是瑞士人,还有法兰西人、意大利人等。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为官方语言。境内多山,地势南高北低,有“欧洲屋脊”之称。河流、湖泊、冰川众多,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开发利用水资源最高的国家。经济发达,以工业、金融业和旅游业为主。工业中的钟表业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前列,又誉称“钟表王国”。境内高山寒冷,谷地温和,风景优美,环境舒适,有“世界花园”之称,是世界着名旅游中心之一。
首都伯尔尼是全国政治中心。城内有1000多家钟表店,被誉为“表都”。各国驻瑞士的大使馆、万国邮政联盟和国际铁路运输总局都设在此地。被称为瑞士经济之都的苏黎世,不仅是全国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也是西欧重要的金融中心。市内有120多家银行,50%为外国银行。日内瓦是着名的国际城市,联合国欧洲总部、国际红十字会、国际卫生组织等240多个国际机构设在这里。市内有美丽的湖滨大道、富有特色的哥特式建筑,以及历史艺术博物馆、大剧院等名胜。
主要节日有牧人节、葱头节等。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上,包括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等,它像一只漂亮的皮靴伸入蔚蓝色的地中海。面积30.128万平方千米。人口5719万,95%以上是意大利人,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意大利语为官方语言。全国共分20个区。意大利是欧洲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曾有过鼎盛的罗马帝国时代和辉煌的文艺复兴时期。现在经济发达,是西欧四大强国之一。海陆空运输系统先进,罗马和米兰为国际航空港。旅游业发达,米斯泰尔的本笃会女修道院、卡莫尼卡河谷岩画、马泰拉的岩洞、威尼斯及泻湖、阿尔贝罗贝洛的石顶屋、佛罗伦萨、圣吉米尼亚诺、罗马、比萨教堂广场等多处名胜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其次,还有世界着名古迹之一的科洛塞奥竞技场、君士坦丁大帝凯旋门、庞贝古城、圣玛丽亚修道院等名胜。
首都罗马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宝库之一。是意大利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名胜众多,有“露天博物馆”之誉。主要城市有:米兰、艺术明珠佛罗伦萨、水城威尼斯。
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共和国位于亚平宁半岛的东北,四周与意大利接壤。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2.5万,居民主要是意大利人。居民多信奉天主教。意大利语为国语。首都圣马力诺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旅游观光的胜地。除首都圣马力诺市外,全国由包括圣马力诺城堡在内的9个城堡组成。全国多山。气候温和,属地中海式气候。经济对意大利有很大的依赖性,主要靠旅游业和邮票发行业,有“邮票王国”的称誉。
梵蒂冈:
梵蒂冈城国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西北角的高地上,是着名的“国中之国”和“城中之国”。面积0.44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国。其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教皇宫、政府大楼、梵蒂冈博物馆、图书馆等地。人口1380人,主要是意大利人。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为其官方语言。梵蒂冈无工农业,邮票业较发达。旅游业发展快,是欧洲和世界上着名的游览胜地。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壮丽的天主教堂。首都是梵蒂冈城。
10. 华沙、罗马、哥本哈根,哪一个是丹麦的首都,哪一个是意大利的首都,哪一个是波兰的首都
哥本哈根是丹麦,罗马是意大利,华沙是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