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中三大轴心国,为何意大利存在感这么低
意大利这个国家用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墙头草,哪边的风吹的大,它就往哪边倒,从来没有坚定过自己的立场。你敢信它在二战中,即时轴心国又是同盟国,用当下一句流行的话来总结一下,节操碎了一地,跟跳梁小丑没什么区别,存在感自然不会太高。
到了二战后期,它的军力和国力渐渐跟不上了,也没能力打了,正好这个时候看着分向不对。立马二话不说加入到了同盟国的阵营中,当时都把德国和日本整懵了,心想这哥们啥意思,当初山盟海誓的誓言难道都忘了吗?要不是当时德国抽不手来,肯定会回过头来教训这个出尔反尔的意大利。
2. 日常被辱意大利,为什么那么差劲
说起意大利,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肯定一言难尽,作为各种段子、笑话中的常客,可以说“意大利被辱”几乎已经是国人以及欧洲人的日常,有事没事取笑几句意大利人好像心情都好了很多。可笑话归笑话,意大利的军队实力到底如何?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那些笑话中的夸张,什么没有撬棍打不开弹药箱就投降、投降被拒反而奋起反抗……这些肯定是假的,但意大利在二战中划水也确实是客观事实。可你有没有想过,称得上欧洲列强的意大利为什么在二战中的表现那么差?
意大利真的是单纯的军队实力差,还是意大利人不爱打仗呢?这一切都得从意大利统一战争说起。
1,意大利地区的统一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意大利和中东、南亚等地区一样,只是个地区性名词而并非国家。这种情况自西罗马帝国破灭后就开始了,这个时代的意大利地区几乎所有列强都有插上一手,亚平宁半岛先是被查理曼大帝征服,后面又合并入神圣罗马帝国。而意大利南部地区一开始为东罗马帝国的行省,直到后来独立成两个独立的王国,即使如此这两个王国还经常遭到穆斯林的侵扰。
现代的意大利威尼斯
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意大利人的国家认同感已经比一百年前好了许多,而除此外意大利的整体实力在欧洲也算得上强国,最起码有着和法国和德国等站在同一位置说话的底气。
意大利的国家实力绝对不算弱,各种拿意大利调侃的笑话也就听听罢了,真把笑话当真以为意大利是弱国那才是傻子,国家算得上富裕、欧盟第三强军队,意大利可不是弱国!
3. 意大利为什么失利
总结一下意大利出局原因(即里皮的6宗罪):
罪状一:不吸取前任教训,坚持433
试问,球队的中场没有巴拉克、杰拉德这种攻守兼备的巨星,光凭一个年过30的皮尔洛如何能将433运转自如。
罪状二:任用嫡系,终先毁尤文再毁意大利
里皮的昔日东家,意甲豪门尤文图斯队在去年夏天转会场上的一系列举动都很容易让人猜测是不是里皮在控制着尤文图斯。毕竟新上任的尤文主帅是以前里皮的助手费拉拉,在国外效力的卡纳瓦罗、格罗索也一齐来到斑马军团。最终,拥有半支意大利队主力的尤文在联赛中只取得联赛第七的糟糕战绩,从欧冠到欧联,都惨败收场。
最终,这半支意甲联赛第七的球队在世界杯上很自然地小组出局。布冯半场后就离开世界杯,卡纳瓦罗是小组赛前两场比赛中的场上最大罪魁,卡莫拉内西犹如梦游,亚昆塔无数挥霍机会,出任前腰的马尔基西奥形同梦游,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这也直接导致蓝军创造力的缺失,尤文新领袖基耶利尼最终也在同斯洛伐克生死战中犯下大错。
罪状三:排斥多名有功老臣,无视新人涌现
联赛第七的尤文图斯队在国家队占据半壁江山,可是联赛冠亚军国米罗马却只有德罗西一个。蓝黑军团的莫塔、巴洛特利、桑顿都是可以为国家队效力的人选。罗马队的佩罗塔、卡塞蒂、托蒂、托尼也未能入选。
这几年,意大利足球一直被抨击为是青黄不接,可是并不是就没有新人闪亮登场。他不仅对桑顿、巴洛特利不感冒,甚至无视已经在米兰阵中打上主力的阿巴特、安东尼尼,而是任用已经沦为该队替补的赞布罗塔、加图索。
具备创造力的卡萨诺、巴洛特利、米科利、朱塞佩-罗西一个不要,再加上皮尔洛的受伤,直接造成蓝军面对铁桶阵无任何创造力可言。
罪状四:放弃意大利足球史上最耀眼的10号
2006年世界杯上,托蒂、皮尔洛这两个“10号”共同存在更是为亚平宁捧回了离开24年的大力神杯。本届杯赛10号球衣套在一个草根前锋迪纳塔莱身上。卡萨洛、巴洛特利都被誉为巴乔的传人,但里皮的心胸和耐心却远不及拉涅利和穆里尼奥。
罪状五:不吸取联合会杯教训,盲目对攻
在卡纳瓦罗年事已高,马特拉齐、内斯塔也退出国家队后,意大利队在2006年的那条钢铁后防在两年前就不复存在。可是里皮即使遭遇在去年和巴西队的两次惨败比赛后都毫不吸取教训,这一年来球队的防守能力只继续下降。结果确实告诉世人这支球队连和斯洛伐克对攻的资格都没有。
罪状六:只顾炫耀昨日光辉,无视忠言逆耳
里皮总喜欢用“我们还是世界冠军”这言论一再搪塞,搪塞的同时还不愿精心改善这支在国际足坛上已经落伍的球队。上届世界杯7场丢2球,本届世界杯3场丢5球,不知道里皮还有何话可说!
里皮的这六宗罪导致卫冕冠军意大利耻辱性地和上届亚军法国小组同为垫底。
我最爱的意大利,来年再见吧!
4. 二战中,意大利军队为什么表现那么差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军队的表现,可以说是所有参战国家中最差的,简直就是不堪一击,这到底是为什么?
图4:意大利军队的装备实在太差了
1940年,意大利1个陆军师只下辖2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编制12900人。装备270挺轻机枪和80挺重机枪,还有30门81毫米迫击炮,126门45毫米小迫击炮,8门30毫米高射炮,8门47毫米反坦克炮,还有16门65毫米步兵炮,24门75毫米山炮和12门105毫米榴弹炮。
意大利的步兵师最突出的缺点,一个是步兵太少,损失了千把步兵,全师就差不多失去战斗力了。而且,意大利很多火炮,都是一战时代的产物,有些还是奥匈帝国留下来的大炮,都是老古董了,性能自然很差。
说起来,意大利陆军实力其实还不如抗战时的中国,中国从1935年开始建立60个德械师,但是到1937年只完成了20个师,每个师为11000人,下辖三个步兵团,装备336挺轻机枪,74挺重机枪,还有24门迫击炮,以及36门各种火炮。
而1938年,得到苏联援助的20个师武器,又成立了18个苏械师。到了战争后期,在美国援助下更是建立了39个美械师。论总兵力,中国陆军也大大超过了意大利陆军。
综合这几方面的原因,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表现糟糕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5. 宇航员在太空会发生失重现象,为什么
这是一个很难解释的问题,并非像一些人所说的,宇航员脱离了地球引力而造成失重。
可以说正是由于地球的引力才造成了失重。
打个比方国际空间站,设一个人质量m1=60kg,距地心约r=6500km,地球质量约m2=6*10^24kg,
引力常量约G=7*10^-11Nm2/kg2,万有引力公式为F=G*m1*m2/r^2显而易见他们之间是有差不多一个人重力的力的。
那么为什么还会失重呢?
这里可以形象得说出离心力,就像用绳子拴着一个小球甩动,你会感觉小球要飞出去,甩的越快这种感觉越明显
。飞船会存在一个速度使其受到的重力等于离心力,这就造成了失重(只是感觉不到力,但却是二力平衡),而这个速度在地表称之为“第一宇宙速度”(约7.6km/s)
但是现实中,离心力是不存在的,要特别注意。
6. 为什么意大利会失利
1。里皮用人不当,新老人员不合理应用!
2。锋线无大将,怎能走远!亚昆塔浪费多少机会
3。中场攻防核心人物皮尔洛伤病,门神布冯伤病
4。后防漏洞百出,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布冯的强烈光环照射的别人无法生活下去!
不过我说,门将那哥们你是在大门口放哨呢吧!
6。攻防没人组织,新人难堪大任!德罗西,蒙托利沃,还是佩佩
7。失误太多了,传球不到位,拿球不稳,断球少之又少!
8。假设全用2006年的老将,或许能走的更远
假设全部启用新人,起码有个锻炼新人的机会
9。失去了灵魂的意大利,就像一只无头苍蝇
7. 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刚开始飞机上那段演的什么意思,飞得太高失重了
飞机座舱玻璃被打碎后,机长不是呼叫说“紧急迫降”么,这段镜头是表达“迫降的下降速度太快,导致失重”的意思。
8. 人造重力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原理又是什么
人造重力是通过太空船整体或局部的旋转,使得太空船的乘员感受到离心力,从而模拟重力的效果。
重力实质上就是惯性力,“人工重力”对超长时间的航天飞行也许是必要的,但一般中短时间的航天飞行不会采用,代价太大而且实用意义不大。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旋转,一个巨大的轮形结构旋转时轮周上就会产生一定的“离心力”,也就是类似重力的惯性力。但是这对飞船结构有特殊要求,不一定符合飞船的任务要求。而且这样的飞船极大,至少在目前是无法实现的。
目前简单的措施有:为了工作方便在舱内加脚箍带和扶手、“万能粘”等,为了视觉区分,人为地染上“天、地”色等。
为了保健而穿着局部加压服、健身机等。但目前效果都有限,飞行数月下来的很长时间内都无法正常站立。人工失重的实现则比较简单,在改装过的飞机上,高速飞抛物线时,就会产生约一分钟的“失重”,能让飞行员稍微体会一下失重状态。
(8)意大利为什么失重扩展阅读
如果人类前往火星、木星、土星的卫星或者更遥远的天体,我们显然需要寻找更为极端的解决方案。其中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复活美国宇航局上世纪70年代放弃的计划,打造拥有自身人造重力的航天器。早期的空间站设计均设想过人造重力(由巨大的旋转轮产生)。未来,这种空间站将越发普遍。
在1949年发表于《英国行星学会杂志》的一篇文章中,H.E。罗斯设想了一个“燃料补给站”,用于执行月球探索任务。这一设计由3部分构成,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碗、小圆面包和手臂。“碗”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在设计上用于聚集阳光,加热水以产生蒸汽动力。
就是打造一座蒸汽动力的空间站。“小圆面包”这部分的外形更像是一张百吉饼,位于镜子后面。“手臂”从“小圆面包”一侧伸出,连接对接端口。
借助于太空中的旋转轮,人造重力或者罗斯的更准确描述“假重力效应”会以这样一种方式产生:推进器让“碗”和“小圆面包”沿着它们的轴旋转,产生向心力,进而产生重力。
在中空轮内的任何人都会感受到与重力类似的效应,就好像被拖向外部的曲壳,实际上是外壳的地板将他们往上推。具体产生多少人造重力取决于旋转轮的尺寸和旋转速度,尺寸越大,速度越快,产生的人造重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