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但丁是什么药
但丁是外国诗人好不好?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第一位诗人~~
13世纪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前夜,佛罗伦萨诞生了位伟大的诗人,这就是被恩格斯誉为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阿利盖利·但丁(1265—1321)。
《神曲》代表了中世纪文学和最高成就,这样一部划时代的巨着得以产生,是与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状况、诗人所具有的深厚学识和独特的个人经历分不开的。
但丁生活的时代,已不同于是世纪前期欧洲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工商业极不发达、基督教完全垄断意识形态的状况。13世纪时,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等地,由于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
早期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并建立了城邦共和国,取得了自治权。尽管与整个欧洲甚至与意大利其他大部分地区比较而言,这只是资产阶级取得的小小的胜利,但它却对社会现实和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丁在政治倾向上,就是与意大利的资产阶级相一致的。
当时的意大利,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统一国家,而只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地域名称,经济的发展也极不平衡。政治上主宰意大利的, 主要有两大势力, 一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为罗马教皇。所谓的“神圣罗马帝车”,是中世纪中期遗留下来的一个历史名称。
962年,红又专当时的教皇约翰十二世为德国国王奥托一世(936—973在位)加冕, 封其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领有意大利。 因此,历任帝国皇帝,均为日尔曼血统。由于德国本身内乱不息,其国王只是势力或强或弱的封建主,统治中心一直在德国,对意大利的控制也时紧时松。罗马教皇则一直把意大利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与帝国皇帝矛盾重重。意大利人民希望国家统一,而教皇与皇帝的斗争及他们各自的野心则是统一的障碍。他们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唯恐统一的意大利对其统治构成危胁。错综复杂的矛盾,使意大利的政治生活异常活跃,政敌之产的对产,不同阶级间的利益冲突,常以极为残酷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丁就是政治迫害的见证人之一。
从文化领域看,基督教的严密控制,到12世纪时已显出办不从心。在其神学探讨过程中,常需借助柏拉图、图亚里士多得等古希腊哲学有的观念与逻辑论证方法,证明和论述神的存在及属性,阐述尘世与彼岸的关系。
12世纪后,更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古希腊罗马时期着作的汇编。教会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神学理论寻找方法论和依据,但研究者们却从中发现了与基督教理论完全不同的另一重文化境界。意大利出现了西欧最早的一批古典学者,但丁就是其中最博学者之一。
但丁生于佛罗伦萨一个城市贵族之家,其父因家道中落,长期经商。当时该城有代表封建贵族利益、支持罗马教皇的基白林党和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贵尔夫党。但丁的父亲自然拥戴贵尔夫党,而但丁本人后来则成为该党的领袖之一。
但丁早年曾师从着名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系统学习拉丁文、修辞学、诗学和古典文学,对罗马大诗人维吉尔推崇备至。在绘画、音乐领域,但丁也造诣不凡。此外,但丁精心研究神学和哲学,古代教父圣·奥古斯丁的思想对他影响尤深。
但丁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其文学创作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那是在他的少年时代,他随父参加友人聚会,遇上一位名叫贝阿特丽齐的少女。少女的端庄、贞淑与优雅的气质令但丁对她一见钟情,再不能忘。遗憾的是贝阿特丽齐后来遵从父命嫁予他人,婚后数年竟因病夭亡。哀伤不已的但丁将自己几年来陆续写给贝阿特丽齐的三十一首抒情诗以散文相连缀,取名《新生》(1292—1293)结集出版。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少女深挚的感情,纯真的爱恋和绵绵无尽的思念,风格清新自然,细腻委婉。
这部诗集是当时意大利文坛上“温柔的新体”诗派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迹,公开隐秘情感的自传性诗作。
早在青年时期,但丁就以激昂的政治热情了贵尔夫党,投身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并参加了粉碎基白林党的战斗。贵尔夫党在佛罗伦萨掌权后,但丁被选为该城行政官。该党后又分裂为黑白两党,但丁属于白党,反对罗马教皇对佛罗伦萨的干涉。教皇伙同法国军队支持黑党于1302年击败白党,掌握了政权,开始清洗白党成员。但丁被没收全部家产,判处终身流放,自此再未回到故乡,直至客死于拉文那。
曾有学者将但丁与我国的屈原相比,谓屈原被逐乃赋《离骚》,但丁流放才有《神曲》。如果从两位诗人在颠沛流离过程中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发,忧国忧民痴心不改的角度看,这种比附是有道理的。二十年的流放使但丁对意大利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切的了解,逐渐将自己的命运融合于对民族前途的深沉思考之中。
流放初年,但丁曾写了《飨宴》(1304—1307)和《论俗语》两书,前者希望以道德和知识消除各城邦之间与城邦内部各派之间的倾轧、攻伐;后者则批驳只重拉丁语、轻视意大利语的倾向。这不仅表明但丁超越了狭隘的党派偏见,以理性意识思考民族现实与未来的胸襟,而且显示出他对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视,这结意大利文学的发展意义深远。
但丁有诗人的柔肠与激情,也有学者的锐利与智慧,他是当时最杰出的语言学家之一,又是在时代激流中冲浪的政治家,这是博大精深的《神曲》问世的基础。
《神曲》(1307—1321)是但丁于流放期间历时十四年完成的长篇诗作,原名为“喜剧”。中世纪时,人们对“喜剧”的解释与今人不同,其意为结局令人喜悦的故事。1555年后,人们在原书名前加上修饰语“神圣的”,既表示对诗人的崇敬,亦暗指此诗主题之庄严深奥,意境之巍峨崇高。在我国,则将书名译为 “神曲”。
《神曲》全诗长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由《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构成,但丁幻游三界的神奇描述。诗人自叙在大赦圣年的1300年春天,正当自己35岁的人生中途。是年 4月 8日, 诗人迷失于一座黑暗的森林之中,正当他努力向山峰攀登时,唯一的出口又被象征淫欲、强暴和贪婪的母豹、雄狮和母狼拦住去路。诗人惊慌不已,进退维谷。值此危急关头,罗马大诗人维吉尔突然出现, 他受已成为天使的但丁精神上的恋人贝阿特丽齐之托,救但丁脱离险境,并游历地狱和炼狱。在维吉尔的带领下,但丁首先进入地狱,但见阴风怒号,恶浪翻涌,其情可怖,其景惊心。地狱分九层,状如漏斗,越往下越小。 居住于此的,都是生前犯有重罪之人。他们的灵魂依罪孽之轻重,被安排在不同层面中受永罚。这里有贪官污吏、伪君子、邪恶的教皇、买卖圣职者、盗贼、淫媒、诬告犯、高利贷者,也有贪色、贪吃、易怒的邪教徒。诗人最痛恨卖国贼和背主之人,把他们放在第九层,冻在冰湖里,受酷刑折磨。
从冰湖之底穿过地球中心,就来到了炼狱。炼狱是大海中的一座孤山,也分九层。这里是有罪的灵魂洗涤罪孽之地,待罪恶炼净后,仍有望进入天堂。悔悟晚了的罪人不得入内,只能在山门外长期苦等。炼狱各层中分别住着儿以骄、妒、怒、惰、贪、食、色等基督教“七罪”中罪过较轻者的灵魂。但丁一层层游历,最后来到顶层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随即离去。原来他尚夫资格进入天堂,只能在“候判所”等待。此时天空彩霞万道,祥云缭绕。在缤纷的花雨中,头戴橄榄叶桂冠、身着狸红长裙,披着洁白轻纱的贝阿特丽齐缓缓降临。贝阿特丽齐一边温柔地责备诗人不该迷误于象征罪恶的森林,一边指引他饱览各处胜境。在她指点下,但丁进入“忘川”,顿觉身心一爽,忘却了往昔的痛苦,随后贝阿特丽齐带他进入天堂。
天堂共有九重天,即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水晶天,天使们就住在这里,能入天堂者都是生前的义人,英明的君主、学;界的圣徒和虔诚的教士,才能在此享受永恒的幸福。天堂气象宏伟庄严,流光溢彩,充满仁爱和欢乐。在第八重天,但丁接受了三位圣人关于“信、望、爱”神学三美德的询问,顿感神魂超拔,跟随圣人培纳多进入神秘明丽的苍穹,欲一窥“三位一体”的深刻意义,但见金光一闪,幻想和全诗在极乐的气氛中戛然而止。
今天的读者看《神曲》,常觉其内容庞杂、情节离奇,意义晦暗不明,这是因为不熟悉此书的中世纪文化背景所致。实际上,《神曲》结构严谨,情节服从于全诗的主题,其中的人物、场景均有所指。这里我们仅从大的方面来谈谈有关问题。但丁对当时的罗马教皇卜尼法西八世和已故的一些罪恶滔天的教皇切齿痛恨,对宗教蒙昧主认也持鲜明的否定态度,但他并没有否定基督教信仰。写于1309年的《帝制论》第三卷最后一章,是理解《神曲》的一把钥匙。但丁认为,人生有两种幸福:“今生的幸福在于个人行善;永生的幸福在于蒙受神恩”。“此生的幸福以人间天国为象征,永生的幸福以天上王国为象征。 此生幸福须在哲学(包括一切人类知识)的指导下,通过道德与知识的实践而达到。永生的幸福则须在启示的指导下,通过神学之德(信德、望德、爱德)的实践而达到”。这其实是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人间天国”与“天上王国”的翻版。在《神曲》中,但丁精心安排了两个人物作为自己的导师,一为象征理性、知识的维吉尔,一为象征信仰、虔敬的贝阿特丽齐。我们在前面曾讲过,基督教认为人人都是罪人,因此,地狱、炼狱中所囚之人,都是有罪的灵魂,区别只在罪的性质不同,罪的轻重不一,他们都是现实社会中各色人等的体现。 天堂中的人是经过炼狱活尽罪恶后的灵魂,可以与神同享荣耀。但丁在进入炼狱之前,天使用利刃在其额头刻下七个象征罪恶的 “P”字(意大利语中“罪过”一词的首字母),诗人在炼狱中每登上一层,既有一位天使将 “P”字抹去一个,及至走出炼狱山,七个 “P”字全被抹去,表明罪恶已清,可上天堂上。地狱、炼狱和天堂分别对位应着“人间天国”和“天上王国”。象征理性的维吉尔只能“人间天国”里充当诗人的引路者,象征信仰的贝阿特丽齐才有资格带领诗人进入“天上王国”。这清楚地说明,但丁是将信仰置于理性之上的。《神曲》的主题,意在探索诗人自身、意大利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命运,但丁的结论是,意大利民族和整个人类必须在信仰的启示下,以理性规范行为,实行道德完善和精神境界的不断超越,才能与最高真理合一,获得光明的前途。但丁笔下天堂的九重天结构,则是以被教会接受的托勒密天体论为依据的,诗中所谓的“永久的轮盘”,正是托勒密关于宇宙是由同一轴心上的九重天构成的球面体理论的写照。
作为新旧交替时期的诗人,但丁不可能不接受中世纪文化的洗礼,但《神曲》中表现出的深刻批判精神和新思想的萌芽,则使诗人成为文艺复兴新时期既将到来的预言者。但丁结古希腊、罗马的先贤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维吉尔等人由衷地赞佩,肯定这些异教时期灿烂文化的代表者,肯定知识和理性精神,客观上就批判了中世纪的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尽管作为一个基督徒,但丁不可能将他们直接安排进天堂,但却把这些"高贵的"异教徒放进地狱中一个毫不受苦的美丽幽静之处。但丁还同情为爱情而遭惨杀在地狱中受苦的保罗和弗兰采斯加,批判了教会的禁欲主义。长诗多处流露出期待结束党派纷争,实现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 对祖国的挚爱,常使诗人情不自禁。在《地狱》第六歌中,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引发了但丁无限的痛惜之情:
唉,奴隶般的意大利, 你哀痛之逆旅,你这暴风雨中没有舵手的孤舟,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妇,而是妓院!……你的活疾的人民住在你里面,没有一天不发生战争,为一座城墙和一条城壕围住的人却自相残杀。你这可怜虫啊!你向四下里看看你国土的滨岸,然后再望你的腹地,有没有一块享受和平幸福的土地。对民族家园现实的哀叹,旅即转变为对祸国殃民者的愤怒。但丁揭露一些教皇干预世俗政治和对权利的贪欲,是民族不和城邦纷争的罪魁祸首。在地狱中遇到尼古拉三世教皇的灵魂,诗人痛斥:“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入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卜尼法斯八世教皇当时尚在人间,诗人却在狱中为他找好了位置,倒栽于石穴中受火刑的惩罚。但丁还抨击腐败的教会势力,借使徒彼得之品将贪财败德的主教们比喻为 “穿着牧人衣服的贪狼”。诗人鄙视那些丧失原则,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见风使舵的政客,为此在地狱第一层外为他们的灵魂专设一个长廊。这些人连地狱都不肯收容,在长廊里被无数大黄峰蛰刺,被狂风吹得飘来荡去。实际上,尽管《神曲》采用了梦幻的形式,它的具体描绘--特别是在《地狱》篇中--都是当时意大利社会现实的缩影。
《神曲》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中世纪文学哺育出的瑰宝。诗人借助基督教救赎观念和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神学教义结构全诗,将纷繁复杂的素材纳入严谨的构架之中。长诗自然地分为三部,每部三十三篇,加序诗一篇,共100篇。每3行分节,各部诗行也大致相符等,不仅工整、匀称,结构本身也富有象征含义。诗中的许多人物虽然是但丁笔下的鬼魂,但由于均有现实依据,因此写得血肉丰满,性格鲜明,令读者难以忘怀。诗人继承了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的传统,将澎湃的激情与匪夷所思的幻想相结合,将对现实的评判与对“天国”诚挚的信仰相结合,展示出诗人惊人的想象力,把以梦幻、寓意、象征为特点的中世纪文学艺术推向了高峰。
⑵ 请问但丁的<神曲>有什么意义
在但丁的手下, 一部《神曲》它熠熠生辉了,无人可以超过,也无人可以模仿.它划分出两个时代,它让但丁因此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在《宣言》中十分公正地评价了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承认了资本主义在先前所起过的革命作用.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现在也如1300年间那样,新的历史纪元正在到来.意大利是否会给我们一个新的但丁来宣告这个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呢 )为何恩格思会对但丁的《神曲》评价之高呢 我们就拿但丁创作出《神曲》的过程来解说一下.
但丁(1265-1321)是意大利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人文主义的先驱者. 生于佛罗伦萨他是古罗马人的后裔,丁出生时家道已中落,政治上没有什么地位,家庭经济情况恶化,实际上等同于一般市民.他5,6岁时丧母,18岁丧父,孤苦伶仃,将全部精力倾注于学习.他勤奋攻读得到着名大学者布鲁内托·拉丁尼的指导,对拉丁语,修辞学,逻辑学,诗学,伦理学,哲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等,无不潜心研究.阅读荷马,维吉尔等,接触法国骑士文学和普罗旺斯抒情诗,还在修道院旁听一些课程,认真研究骑士文学,还广泛涉猎中古神学和经院哲学,除了中世纪必读的《圣经》外,攻读了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人的哲学,政治学着作.《神曲》原名《喜剧》(Comedia),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为书名,中译本通称《神曲》.大约1307年前后开始创作一直到逝世前不久,历史10余年.
全书包括三部:《地狱》,《练狱》,《天国》. (一)情节内容
《神曲》采用中世纪特有的梦游形式,但丁以自已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个活人对冥府一死人王国的一次游历.
诗中叙述但丁在"人生旅途的中途",即1300年,35岁时,迷失于一个黑暗的森林.他竭力寻找走出迷津的道路,黎明时分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这是普照旅途的明灯.他正一步步朝山顶攀登,忽然三只猛兽(分别象征淫欲,强暴,贪婪的豹,狮,狼)扑面而来.但丁高声呼救.这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但丁年轻时的恋人贝娅特丽丝的嘱托来帮助但丁走出迷途,并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诗人幻想地狱在位于北半球的中心的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下,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深渊.第一层是候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判),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
炼狱(又称净界)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炼狱则是一座雄伟无比的高山.这座高山是卢奇菲罗被逐出天国向地球坠落时,南半球海底的土地为了躲避他而从水中涌出形成.它立于海洋中,是南半球唯一的陆地,也是南半球的中心,和北半球的耶路撒冷遥遥对峙.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忌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特别在这里修练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娅特丽丝出现.
贝娅特丽丝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娅特丽丝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上帝,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一闪,讯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
《神曲》是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作品.但丁创作该作品的意图有两个:首先,歌颂他终生爱恋的娅特丽丝;其次,试图创作一部作品,把个人遭遇和祖国以及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把书写个人迷途知返,悔过自新的过程和给意大利人民指出政治上,道德上复兴之路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即其思想内涵是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之路.
2.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深刻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对企图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会,对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给予严厉揭露和批判.
3.暴露了教会僧侣颠倒善恶,犯罪造孽的种种败行劣迹,痛斥教皇,主教,教士"日夜在那里用基督的名义做着买卖",干着买卖圣职,敲诈勒索,荒淫无度,迫害基督徒等丑恶行为,"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他们沉湎于金钱的淫秽污臭,"到处断绝上帝赐给人民的面包",树立了导致人民"走上邪路"的坏榜样.但是但丁并不否认基督教信仰本身,相反但丁将宗教信仰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在诗中,象征理性,知识的维吉尔只能在地狱,炼狱里充当诗人的引路人,而象征信仰,虔诚的贝娅特丽丝才有资格带领诗人进入天堂(信仰高于理性).这是但丁对人的生存现实和精神状态的深度思考.
4.但丁热情歌颂现实生活的意义,认为现实生活自有本身的价值.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实和斗争的兴趣,追求荣誉的思想,这是但丁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价值. 5.表露了反对中世纪的蒙昧文化,提倡文化,尊重知识的新思路.称颂人的才能和智慧,对于教会排斥和否定的古典文化,推崇备至.他在诗中把荷马奉为"诗人之王",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的大师".
6.对新兴市民阶层的贪图私利,追逐金钱等,对正在形成中的资本主义关系的罪恶,也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并予以严厉的遣责.
神曲创作的艺术特征1.创作风格受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埃涅阿斯来到罗马城所在地后,女先知西比尔带领他游历地府,见到父亲的亡魂.父亲指点他看到未来;他的后裔将是罗马国家的缔造者.在地府他还见到了狄多等人.
2.结构严密,层次清晰,采用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他把地狱,练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采用不同的色调.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调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
3.塑造了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对主人公但丁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境界刻画细微,饱满.4.在写人绘景时,善用通俗的比喻.
5.采用了精确的结构和对称的布局.《地狱》《练狱》《天堂》各33歌,加上长诗的序曲,共100歌,计14233行.这三个境界的结构也异常匀称,严谨,共有9层.每部曲的最后一行都以"群星"一词作韵脚,彼此呼应.这种安排建立于数字3(三位一体)和10(完美)对中世纪文化所具有的神秘的,象征意义上.
6.《神曲》的韵律形式是民间诗歌中流行的一种格律三韵句,即第3行为一音节,隔行押韵,贯穿全诗始终.但丁摒弃中世纪文学作品贯用的拉丁语,采用俗语写作《神曲》,这对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丰富意大利文学语言起了重要作用.但丁本人因此被誉为意大利第一位民族诗人.
⑶ “但丁”是什么意思
阿利盖利·但丁(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他被认为是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⑷ 但丁对意大利民族语言有什么贡献
但丁,意大利诗人。1265年5月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小贵族家庭,少年时代就师从着名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学习修辞学、文法和拉丁文等,并掌握了丰富的古典文化知识。当时佛罗伦萨城内有贵尔夫党和吉伯林党两个对立派别,但丁青年时代就加入了贵尔夫党,并一度当选执政官。后来因政治失意而被流放。他提倡用意大利语进行文学创作,并写有《论俗语》一书,对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⑸ 但丁是干什么的
但丁·阿利基耶里(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
他被认为是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⑹ 但丁的文学地位与文学成就
文艺复兴是个别人物的集合成就,因此就某方面来说,与个人主义有关。其中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人物是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但丁是佛罗伦萨人,而佛罗伦萨恰巧在文艺复兴中扮演比其他城市更重要的角色。但丁同时也体现了文艺复兴的中心矛盾:虽然它是有关希腊与拉丁古典文本的恢复和理解,以及优雅拉丁文的写作,但也有关本国语言,特别是意大利语的成熟、整理及使用。我们对但丁的早年生活所知不多,只知道他的双亲在他18岁以前过世。他在12岁时订婚,并在1293年他28岁时结婚。在典型的意大利社会风尚中,婚姻是一件鲜有感情意义的家庭事务。据说他的感情生活始于1274年,那时他9岁,初次瞥见他的比阿特丽斯(Beatrice,即比斯�6�1波提纳利〔Bice Portinari〕,乃一甚有威望的佛罗伦萨公民之女)。他的诗人生涯便是致力于她的存在,在她1290年去世后,则是转为对她的追念;就某方面来说,他的一生和作品都是献给她的。
但丁的教育过程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佛罗伦萨多明我会的诸位修士(Dominican),但丁和他们在13世纪90年代一起研究学习。虽然在那之前,多明我会伟大的导师兼作家托马斯�6�1阿奎那已经去世,但他的作品齐备,因此但丁能够吸收完整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后者已被托马斯�6�1阿奎那消化而基督教化〔1〕。托马斯式的亚里士多德学说为但丁所有的作品赋予一个架构,带来内在的一致与知性的严密。
但丁教育中的第二个要素是一位良师,即古典学者拉蒂尼(Brunetto Latini)。他也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学者,他的主要作品《宝藏集》(Li Livres dou tr巗or)第二卷第一部分就包含一篇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的译文。《宝藏集》以法文写成,因为当时意大利文尚未被视为可呈现严肃作品的合适语言;该篇译文是以欧洲方言翻译《伦理学》的首批作品之一。多亏了拉蒂尼,但丁得以了解修辞学的重要,即有力和优雅地辩论以及使用拉丁文或其他语言的能力。但丁也是透过拉蒂尼才能至少熟悉西塞罗(Cicero)和塞内加(Seneca)的部分作品。维吉尔特别是他的《埃涅阿斯纪》(Aeneid),是荷马(Homer)的《伊利亚特》(Iliad)和《奥德赛》(Odyssey)的史诗继承者,即使在黑暗时代的烦扰时期也没有遭到遗弃,总是能找到信奉基督教的护卫者。但是其他的基督徒,包括一些最具分量的,如圣哲罗姆(St.Jerome)和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都谴责维吉尔是典型的异教徒。拉蒂尼却教导但丁不光是欣赏,还可以利用维吉尔的作品。在但丁的《神曲》(Divine Comedy,它可被视为《埃涅阿斯纪》的基督精神继承者)中,维吉尔便以带领但丁通过地狱和炼狱的向导身份出现,尽管作为十足正统的基督教徒,但丁完全可以将这位拉丁诗人排除在天堂之外,改让他堕入第一层地狱〔2〕。
但丁教育中的第三个要素是他的亲密朋友和同辈卡瓦尔康提(Guido Cavalcanti)的影响与激励。卡瓦尔康提是古典学者,但也是热情提倡意大利语的人,正是他说服了但丁以托斯卡纳(Tuscan)或佛罗伦萨的意大利语来写作。因此很自然的,当但丁以意大利语写作《飨宴》(Convivio)和以拉丁文写作《论方言》(De vulgari eloquentia)时,便提出了文艺复兴对本国语言的第一次伟大辩护:他认为本国语言也是一种适合呈现壮丽作品的语言。《论方言》中有一句预言意大利语的话:“这将成为新的光明、新的太阳。当精疲力竭的太阳落下,它将上升,赐亮光给在阴影及黑暗中的人,因为旧的太阳没有照亮他们。”但丁敏锐地认知到大众无法精确掌握拉丁文,却可以通过教育来阅读自己所说的语言。其实,但丁的观点在完全以意大利语写作的《神曲》中就已显现,即一般的托斯卡纳语可用来写最精致的诗、处理最重要的事务。在但丁之前,托斯卡纳语只是众多的意大利方言之一,整个意大利半岛并无公认的意大利书写语言。而在但丁之后,书写的意大利语(以托斯卡纳语呈现)才得以确立。的确,21世纪的意大利人以及对意大利文有些了解的外国人,都可以轻松地阅读大部分的《神曲》。没有其他作家曾对一种现代语言有如此决定性的影响。
但丁的《神曲》是一部有关善恶与赏罚的基督教史诗,描写他经历地狱、炼狱及天堂的旅程和途中的见闻。它有极多的人物角色,多是和但丁同时代的人。但丁在1294年被卷入佛罗伦萨的政治;佛罗伦萨本就是对政治极为敏感的城市,致力于圭尔夫派的支持教廷的行动。如同大部分的意大利城市一样,佛罗伦萨分裂成两个党派,但丁所属的党派因反对极端的必胜主义〔3〕教皇博尼法斯八世(Boniface Ⅷ)而失势,但丁在1301年被流放,后来在1315年又被重新判决。这些意大利城市的派系斗争是邪恶且势不两立的。但丁的财产被充公,他也被判罪,若返回城内会被绑在桩上施以火刑。因此,他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在流亡中度过,主要是在他离开人世的拉文纳。他以令人同情的诗句哀叹“吃他人面包,用他人梯子上床”的痛苦。
然而他伟大的《神曲》中几乎没有悲痛。但丁是一个特别宽宏大量的人,对全人类和个人都有包容的爱,他也明了上帝之爱的本质,这爱遍布宇宙并赋予它意义。他的诗是道德和训诲式的,在许多方面就像中世纪大教堂中的大祭坛画一样坦率直接。他以令人敬畏的严肃精神看待基督教信仰,并不会试图忽视地狱的惨况和炼狱的痛苦。从这点来看,他是中世纪的人,他对教会描述的伟大超凡的宇宙结构深信不疑。他也是极机智的说书人和天才诗人。他的故事进展极为流畅,充满了令人欢喜、十分震撼又惊悚的事件,且时常闪耀着鲜活的口述色彩和灵感。
此外,但丁不只是中世纪人,也是文艺复兴人。他大力批评教会,就如同许多跟随他的学者。虽然他身为圭尔夫派,却对日耳曼皇帝亨利七世留下深刻印象,这位君主曾在1310年攻入意大利,改变了但丁的政治思想,接受单一的普世君主政体。但丁在他的拉丁文论文《论君主政制》(De monarchia)中表现出此点,却在死后被斥为异端。但丁有伟大的信念,他了解中世纪基督徒的观点,即获得个人平安的唯一方法就是降服于上帝的旨意,无论它有时多难承受。但是但丁也有未来新时代的批评精神。他有一种洞察力,能看穿事物的核心。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富人和穷人、受教育或未受教育的人,都能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一点东西,赞叹地阅读或倾听他的诗句。在他去世后,名声迅速散布,而后稳定成长。很快的,曾经放逐他的佛罗伦萨为了保管他那可敬而如今极有价值的骸骨,和拉文纳争斗起来。但丁不仅促使意大利语成为高等艺术的传达工具,就某方面来说,他也发动了文艺复兴:前所未有的天才发挥创意的一个新世纪。他成为一个模范、一座灯塔、一位导师,一如维吉尔之于他;对于较次等的人才来说,但丁也是能力和活力的来源,是最具雄心者能用来自我评判的高耸巨人。在但丁之后,似乎没有任何事物是人类不可及的。
这是另一个托斯卡纳人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的观点。他出生于1313年(当时但丁仍然在世),他的商人父亲决定他必须一生从商。因此,他被送到那不勒斯,却在那里寻得了毕生之爱费亚梅塔(Fiammenta),她不断出现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像比阿特丽斯之于但丁。薄伽丘是但丁的继承人:他有但丁操纵新成熟语言的能力,也有但丁出类拔萃的说故事能力。他的母亲是法国人,他将法国中世纪的传奇故事收入作品。他采用吟游诗人的八行诗(ottava rima),赋予文学形态,使它真正成为意大利文学中最有活力的诗歌。他的《十日谈》(Decameron)是1348年黑死病的产物,是仅次于《神曲》的文艺复兴欧洲的趣事来源。书中有七个青年女子和三个青年男子因躲避传染病而逃出佛罗伦萨。他们在乡间停留两周,其中十天都在说故事,总共编了一百多篇故事,每篇皆以民谣或诗歌结束。因此这本书其实是故事和诗的摘录,在接下来200多年内是没有创作才能的人搜取灵感的对象。教会和社会中的古板人士并不喜欢它,因为它呈现了更自由的生活方式和年轻一代的想法,与过去的拘谨陈腐形成对比。而其他人喜欢它却正是为了这个原因。如此说来,它是一本前卫的书,是渐长的文艺复兴趋势的先驱。
⑺ 对于但丁如何评价,神曲的历史地位
阿利盖利·但丁(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他被认为是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Commedia, Divine Comedy)写于1307年至1321年,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净界)及天堂中各种着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网络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⑻ 但丁的《神曲》有哪些历史意义
在但丁的手下, 一部《神曲》它熠熠生辉了,无人可以超过,也无人可以模仿.它划分出两个时代,它让但丁因此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在《宣言》中十分公正地评价了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承认了资本主义在先前所起过的革命作用.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现在也如1300年间那样,新的历史纪元正在到来.意大利是否会给我们一个新的但丁来宣告这个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呢 )为何恩格思会对但丁的《神曲》评价之高呢 我们就拿但丁创作出《神曲》的过程来解说一下.
但丁(1265-1321)是意大利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人文主义的先驱者. 生于佛罗伦萨他是古罗马人的后裔,丁出生时家道已中落,政治上没有什么地位,家庭经济情况恶化,实际上等同于一般市民.他5,6岁时丧母,18岁丧父,孤苦伶仃,将全部精力倾注于学习.他勤奋攻读得到着名大学者布鲁内托·拉丁尼的指导,对拉丁语,修辞学,逻辑学,诗学,伦理学,哲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等,无不潜心研究.阅读荷马,维吉尔等,接触法国骑士文学和普罗旺斯抒情诗,还在修道院旁听一些课程,认真研究骑士文学,还广泛涉猎中古神学和经院哲学,除了中世纪必读的《圣经》外,攻读了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人的哲学,政治学着作.《神曲》原名《喜剧》(Comedia),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为书名,中译本通称《神曲》.大约1307年前后开始创作一直到逝世前不久,历史10余年.
全书包括三部:《地狱》,《练狱》,《天国》. (一)情节内容
《神曲》采用中世纪特有的梦游形式,但丁以自已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个活人对冥府一死人王国的一次游历.
诗中叙述但丁在"人生旅途的中途",即1300年,35岁时,迷失于一个黑暗的森林.他竭力寻找走出迷津的道路,黎明时分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这是普照旅途的明灯.他正一步步朝山顶攀登,忽然三只猛兽(分别象征淫欲,强暴,贪婪的豹,狮,狼)扑面而来.但丁高声呼救.这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但丁年轻时的恋人贝娅特丽丝的嘱托来帮助但丁走出迷途,并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诗人幻想地狱在位于北半球的中心的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下,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深渊.第一层是候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判),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
炼狱(又称净界)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炼狱则是一座雄伟无比的高山.这座高山是卢奇菲罗被逐出天国向地球坠落时,南半球海底的土地为了躲避他而从水中涌出形成.它立于海洋中,是南半球唯一的陆地,也是南半球的中心,和北半球的耶路撒冷遥遥对峙.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忌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特别在这里修练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娅特丽丝出现.
贝娅特丽丝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娅特丽丝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上帝,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一闪,讯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
《神曲》是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作品.但丁创作该作品的意图有两个:首先,歌颂他终生爱恋的娅特丽丝;其次,试图创作一部作品,把个人遭遇和祖国以及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把书写个人迷途知返,悔过自新的过程和给意大利人民指出政治上,道德上复兴之路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即其思想内涵是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之路.
2.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深刻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对企图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会,对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给予严厉揭露和批判.
3.暴露了教会僧侣颠倒善恶,犯罪造孽的种种败行劣迹,痛斥教皇,主教,教士"日夜在那里用基督的名义做着买卖",干着买卖圣职,敲诈勒索,荒淫无度,迫害基督徒等丑恶行为,"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他们沉湎于金钱的淫秽污臭,"到处断绝上帝赐给人民的面包",树立了导致人民"走上邪路"的坏榜样.但是但丁并不否认基督教信仰本身,相反但丁将宗教信仰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在诗中,象征理性,知识的维吉尔只能在地狱,炼狱里充当诗人的引路人,而象征信仰,虔诚的贝娅特丽丝才有资格带领诗人进入天堂(信仰高于理性).这是但丁对人的生存现实和精神状态的深度思考.
4.但丁热情歌颂现实生活的意义,认为现实生活自有本身的价值.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实和斗争的兴趣,追求荣誉的思想,这是但丁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价值. 5.表露了反对中世纪的蒙昧文化,提倡文化,尊重知识的新思路.称颂人的才能和智慧,对于教会排斥和否定的古典文化,推崇备至.他在诗中把荷马奉为"诗人之王",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的大师".
6.对新兴市民阶层的贪图私利,追逐金钱等,对正在形成中的资本主义关系的罪恶,也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并予以严厉的遣责.
神曲创作的艺术特征1.创作风格受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埃涅阿斯来到罗马城所在地后,女先知西比尔带领他游历地府,见到父亲的亡魂.父亲指点他看到未来;他的后裔将是罗马国家的缔造者.在地府他还见到了狄多等人.
2.结构严密,层次清晰,采用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他把地狱,练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采用不同的色调.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调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
3.塑造了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对主人公但丁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境界刻画细微,饱满.4.在写人绘景时,善用通俗的比喻.
5.采用了精确的结构和对称的布局.《地狱》《练狱》《天堂》各33歌,加上长诗的序曲,共100歌,计14233行.这三个境界的结构也异常匀称,严谨,共有9层.每部曲的最后一行都以"群星"一词作韵脚,彼此呼应.这种安排建立于数字3(三位一体)和10(完美)对中世纪文化所具有的神秘的,象征意义上.
6.《神曲》的韵律形式是民间诗歌中流行的一种格律三韵句,即第3行为一音节,隔行押韵,贯穿全诗始终.但丁摒弃中世纪文学作品贯用的拉丁语,采用俗语写作《神曲》,这对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丰富意大利文学语言起了重要作用.但丁本人因此被誉为意大利第一位民族诗人.
⑼ 但丁是那国人有什么贡献
但丁·亚利基利(意大利语: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生于1265年,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诗中的说法“生在双子座下”,应该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后母为他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生平 但丁的生平记录很少,但写作的人很多,有许多并不可靠,他可能并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也有人说他在波隆那及巴黎等地念书),从许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师那里学习不少东西,包括拉丁语、普罗旺斯语和音乐,年轻时可能做过骑士,参加过几次战争,33岁时就已经结婚,他妻子为他生了6个孩子,只有4个(3男1女)存活。 但他真正爱的,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姓名是贝蕾雅妮彩. 佛罗伦斯但丁博物馆门外的但丁雕像..当时佛罗伦萨政界分为两派,一派是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齐伯林派,另一派是效忠教皇的盖尔非派,1266年后,由于教皇势力强盛,盖尔非派取得胜利,将齐伯林派放逐。盖尔非派掌权后1294年当选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罗伦萨,一部分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独立,不愿意受制于教皇,分化成“白党”,另一部分没落户,希望借助教皇的势力翻身,成为“黑党”。两派重新争斗,但丁的家族原来属于盖尔非派,但丁热烈主张独立自由,因此成为白党的中坚,并被选为最高权利机关执行委员会的六位委员之一。 1301年教皇特派法国国王的兄弟瓦鲁瓦的卡罗(Carlo di Valois)去佛罗伦萨“调节和平”,白党怀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为团长的代表团去说服教皇收回成命,但没有结果,果然卡罗到佛罗伦萨后立即组织黑党屠杀反对派,控制佛罗伦萨,并宣布放逐但丁,一但他回城,任何佛罗伦萨士兵都可以处决烧死他,从此但丁再也没有能回到家乡。 1308年卢森堡的亨利七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预备入侵佛罗伦萨,但丁给他写信,指点需要进攻的地点,因此白党也开始痛恨但丁。1313年亨利去世,但丁的希望落空。 1315年,佛罗伦萨被军人掌权,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罚金,并于头上撒灰,颈下挂刀,游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国。但丁回信说:“这种方法不是我返国的路!要是损害了我但丁的名誉,那么我决不再踏上佛罗伦萨的土地!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吗?难道我不向佛罗伦萨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触宝贵的真理吗?可以确定的是,我不愁没有面包吃!” 但丁在被放逐时,曾在几个意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记载他曾去过巴黎,他以着作排遣其乡愁,并将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写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对教皇揶揄嘲笑,他将自己一生单相思的恋人,一个叫贝亚德的,25岁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 但丁于1321年客死他乡,在意大利东北部腊万纳去世。 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作的,对形成现代意大利语言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除了拉丁语作品外,古代意大利作品只有但丁是最早使用活的语言写作,他的作品对意大利文学语言的形成起了相当大作用,所以也是对文艺复兴运动起了先行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