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着名国王有哪些

意大利着名国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09 16:28:43

① 18世纪意大利的所有国王都是谁我写小说要用,高悬赏。

这里存在一个概念的误区,意大利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是19世纪中叶之后的事情。因此18世纪本没有一个叫做意大利的统一国家,今天意大利这块土地在18世纪还只是很多大大小小的小城邦国家。这些国家连年征战达数个世纪之久。在18世纪曾经短暂隶属于欧洲最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与今天的意大利没有什么关系。

意大利的统一是以拿破仑的征服为起点的。

1796年拿破仑征服了今天意大利这块土地,并建立了一个从属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意大利共和国,此后改为意大利王国。这个意大利王国是今天统一的意大利的起点。1815年拿破仑战败,意大利独立,此后继续陷入城邦分裂的混乱局面。这样的局面持续了近半个多世纪,直到19世纪60年代,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领导的统一运动下,意大利逐步完成统一。1861年3月17日意大利半岛上的各个公国和两西西里王国(Kingdom of the Two Sicilies)合并成为意大利王国(Kingdom of Italy)。二战后意大利结束君主制,新的意大利共和国诞生。
纵观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意大利作为一个统一国家是1861年开始的。此前的历史是一个分裂的历史。拿破仑作为一个意大利的征服者客观上促进了意大利的统一。
拿破仑建立意大利王国之前曾经建立过一个意大利共和国,这是一个在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控制之下的傀儡国家,此后拿破仑称帝把这个共和国改为意大利王国,这已经是19世纪的事情了。拿破仑征服之前意大利并非一个统一国家。因而如果要说意大利在18世纪的国王那是没有的。拿破仑建立的意大利王国的国王正是拿破仑本人。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意大利王国并非包含今天意大利全部,而只包含了今天意大利的北部地区和中部东部地区,首都在米兰。
求采纳...

② 意大利最重要的三位君主

意大利最重要的三位君主如下: 1、君士坦丁大帝
弗拉维·瓦莱里乌斯·奥勒里乌斯·君士坦丁(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e,272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罗马皇帝,在位期间从306年至337年。
曾在313年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基督教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其背景是基于政治的意图,想要争取广大的基督徒的支持,并对幼发拉底河防务进行监督。
于公元330年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庭,将该地改名为君士坦丁堡。305年其父君士坦提乌斯·克洛卢斯成为帝国西部的奥古斯都(皇帝)。
君士坦丁随父转战于不列颠。306年父死,在不列颠由军队拥立为奥古斯都。312年侵入意大利。后与东罗马皇帝V.L.李锡尼结盟。
316年夺取李锡尼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地 。324年在亚德里雅那堡和克里索普利斯大败李锡尼,从而最终战胜了所有帝位竞争者,成为帝国的独裁统治者。
2、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一世(又译优士丁尼一世,拉丁文:Iustinianus I;希腊文: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约482年-565年11月14日),东罗马帝国皇帝(527-565),史称查士丁尼大帝(英文:Justinian the Great)。
查士丁尼一世早年辅佐叔父查士丁一世登基并执政,后作为其养子继位。在内政方面,他通过任命特里波尼安等人编纂法典(528-534)和发布新敕令(534-565),形成了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国法大全》。
镇压尼卡起义(532),改革行政,加强中央集权; 发展对外商贸,引进丝织业;干预宗教事务,迫害阿里乌斯派等异端;兴建圣索菲亚大教堂。
对外,在东部与萨珊波斯作战,在西部以名将贝利撒留等大举扩张,先后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533-534)、意大利东哥特王国(535-554),还进攻西哥特王国并占领西班牙南部(552前后)。
晚年潜心神学,死后不久帝国在西方的领土便相继丧失。
查士丁尼一世的政策被学者瓦西列夫(英:Alexander Vasiliev)概括为“一个帝国、一个教会和一部法典”,其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东罗马帝国由古典时期希腊化的的重要过渡期,其本人也被称为“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皇帝”。
3、奥托大帝
奥托一世(Otto der Große,公元 912 年 11 月 23 日~973 年 5 月 7 日),又译鄂图一世,德意志国王(936~973 年在位),罗马帝国(腓特烈一世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962 年加冕)。
德意志国王亨利一世之子,母为林尔海姆的玛蒂尔达。先当选为萨克森公爵,936 年由德意志部落公爵选为国王。936 年 7 月 31 日,美因茨大主教希尔德贝特在亚琛为奥托一世加冕。
德意志境内萨克森王朝的第二代国王,罗马帝国(腓特烈一世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其父亨利一世,原为萨克森公爵,于公元 919年被诸侯选立为王。
奥托于公元 936 年即位后不停地进行东征西讨,积极打击封建割据势力,维护王室的中央集权,并且长期采取对外扩张政策,终于成为当时欧洲大陆最有实力的君王。

③ 意大利历史着名人物

墨索里尼
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1883年7月29日生于弗利省一铁匠家庭。早年当过新闻记者、社会党党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鼓动意大利参战被社会党开除。1915年入伍参战。1919年3月在米兰发起成立“战斗的法西斯”组织。

1921年该组织改称“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墨索里尼成为该党领袖。1922年10月指挥该党军事组织“黑衫军”进军罗马,发动暴乱并夺取政权,任内阁总理。1928年强行终止议会制度,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10月派兵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5月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同年7月伙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向西班牙叛军提供武器装备,帮助弗朗西斯科·佛郎哥取得西班牙政权,并在政治、军事上 积极与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进行合作。10月与德国结成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11月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9年4月侵占阿尔巴尼亚。1940年5月任战时统帅部最高统帅。同年6月10日对英、法宣战,出兵法国南部,并向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和埃及发动进攻,企图建立地中海帝国。10月派兵入侵希腊。1941年4月出兵配合德军进攻南斯拉夫。6月22日对苏宣战并派兵配合德军进攻。1943年7月25日,由于军事上失利和国内反法西斯运动高涨被撤职,并被监禁在阿布鲁齐山大萨索峰顶。

1943年9月被德军伞兵救出后,在意大利北部萨洛出任“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傀儡政府总理。1945年4月27日在逃往德国途中为意大利游击队捕获。次日被处决并暴尸米兰广场示众。
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1883—1945),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意大利法西斯党魁,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首相,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犯。

1883年7月29日,墨索里尼出出于弗利省的普雷达皮奥。早在师范学校期间,墨索里尼就自称为社会主义者,并加入了社会党。1904年底加入意军,1906年9月退役后仍操教书旧业。1909年,他移居奥地利,担任社会党报刊的编辑。1912年7月,进入了社会党领导阶层,被委任为党报《前进报》主编。1914初年被选为米兰地方议会议员。10月,被开除党籍。1915年9月,随意大利军参战,1917年2月负伤后退役,再次担任《意大利人民报》主编。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墨索里尼俨然成了退伍军人的领袖和老练的政治家。1919年3月,发起一场“法西斯主义运动”,建立了“战斗法西斯”组织。但在年底的大选中,法西斯党遭到失败。1921年11月,法西斯主义运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罗马召开墨索里尼将法西斯主义运动改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10月被指派为意大利第27任首相,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逐步建立起来了。1935年10月意军向阿比西尼亚发动了进攻,次年5月合并阿比西尼亚。1936年10月,与希特勒在柏林签订《柏林协定》,规定在重要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的方针,罗马—柏林轴心遂告形成。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2月,墨索里尼宣布退出国联。1938年,墨索里尼下令取消议会,在国内完全建立起他个人的独裁恐怖统治。1940年5月,墨索里尼组建最高统帅部并出任最高统帅,掌握大战时期意大利的最高权力,并向英法宣战。1943年2月,他对政府进行了大改组,几乎所有的部长都被解职,换上了好战的法西斯军人。7月,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成功,墨索里尼被逮捕关押。1945年4月28日下午,墨索里尼和情妇克拉拉·贝西塔等15人在科摩湖岸被枪决。并暴尸街头

盖厄斯·儒略·凯撒
公元前100~前44

着名的罗马军事和政治领袖盖厄斯·儒略·凯撒(Gaius Julius Caesar),出生在一个政治大动乱的时期。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人在第二次战胜迦太基之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次胜利使许多罗马人大发横财,但是连绵不断的战争扰乱了罗马的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许多农民的财产被抢夺一空。最初的罗马元老院只不过是个小城市的元老院,实践已经证明它已经不能合理地治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政治上腐化堕落,贪污受贿到处盛行,整个地中海周围地方都因罗马人的昏庸统治而遭灾受难。约从公元前133年起,就在罗马出现了一场长期的动乱。政治家、军事将领和民众领袖相互间钩心斗角、争权夺利。游击队(如公元前87年马留的游击队和公元前82年索拉的游击队)经常在罗马神出鬼没,东袭西扰。虽然昏庸的统治这一事实路人皆知,但是大多数罗马公民希望继续维持共和制政体。儒略·凯撒也许是第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清楚地认识到这个民主政体不值得挽救了,因为它已经达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凯撒出生在一个有悠久历史的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年青时就步入政坛,有关他所担任过的各种职务、结过的各种联盟和政治崛起的详细情况纷繁复杂,在此不打算加以叙述。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58年,他42岁时被任命为罗马所辖的三个行省的总督。这三个行省是阿尔卑斯山南侧的高卢(位于意大利北部)、伊利里可姆(在今南斯拉夫沿海地区)和纳博尼兹高卢(法国南部沿海地区)。那时他统帅四个罗马军团,大约有两万将士。

在公元前58年到前51年期间,凯撒率领这四个军团,入侵并征服了高卢所有其余的地区,大体上包括今日法国和比利时以及瑞士、德国、荷兰的部分地区。虽然他的部队在数量上还不及他的对手,但却战胜了高卢地区的部落,把直到莱茵河畔的所有领土都纳入了罗马的版图。他还派遣两支部队渡海到英国,但未取得永久性的战果。

当时业已成为一个重要政治人物的凯撒,由于征服了高卢,回到罗马后即成了一位受到普遍爱戴的英雄,他深得民心;强大至极,但他的政敌则对他嫉恨不已,当他完成军事指挥后,罗马元老院下令让他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即不许带部队返回罗马。凯撒感到忧虑不安,如果他不带部队返回罗马,他的政敌就会利用这个机会干掉他,他的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于是在公元前49年1月10日至11的夜晚,凯撒率领他的部队越过意大利北部的卢比孔河,长驱直入抵达罗马城,以表示对元老院的蔑视。这种明显的不法举动引起了一场内战,一方是凯撒的军团,一方为忠实于元老院的部队。这场内战持续四年,以凯撒的彻底胜利而告终。最后一战是在公元前45年3月7日在西班牙曼达进行的。

凯撒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自己最适合担当建立罗马所需要的有效而开明的专制制度的任务。公元前45年10月他返回罗马,不久就成为终身独裁者。公元前44年2月有人要为他加冕,被他拒绝了。但由于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所以这并未给拥护共和制政体的反对派消除疑虑。公元前44年3月15日(着名的三·一五),在一次元老院会上凯撒被一伙阴谋者暗杀。

凯撒在他的晚年期间,开始筹划一场生气勃勃的改革运动。他计划在整个罗马帝国内重新调配军队元老,让罗马的贫民到新社区去重新安家落户。他把罗马公民权扩大到新征服的几个民族中去。他计划在意大利城市中建立起统一的市政体制,还计划了一个庞大的建筑工程和罗马法典的编纂,还实行了许多其他改革。但是他未能为罗马建立一种令人满意的立宪政体,也许这是使他早归西天的主要原因。

由于凯撒在曼达的胜利和在罗马遇刺之间仅有一年的时间,所以他的许多计划从未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很难说假如他没有遇刺,他的政府究竟会怎样开明,怎样卓有成效。在他所有的改革中,最有持久影响的一项是实行一种历法①。他实行的历法从那时起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

儒略·凯撒是历史上聪明绝顶的政治人物之一,具有多方面的天赋。他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杰出的将领,优秀的演说家和作家。他的描写征服高卢的《高卢战记》一书长期被看作是一部第一流的文学作品,许多学生认为在所有的拉丁文学着作中它最通俗易懂,最动人心弦。凯撒果断勇敢,雄姿飒爽,潇洒倜傥。他是一个风流公子,即使按当时的标准来看,他也是一个荒淫无度的好色狂(他最闻名的风流韵事是与克丽佩脱拉之间的着名罗曼史)。

人们常常指责凯撒的人格,他极欲获得权力,当然就利用职权大发横财。但是与大多数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不同,一般说来他既不虔诚也不虚伪。在同高卢人的战争中,凯撒凶暴残忍,但是对被打败的对手却特别宽宏大量。

德国的皇号Kaiser和俄国的皇号Czar都源自“Caesar(凯撒)”一词,这是他的名字所享有的威望。他的名声一直都比他的甥孙——罗马帝国的真正创始人奥古斯都·凯撒显赫得多。但是儒略·凯撒对历史的影响并不等于他巨大的声望。他在推翻罗马共和国中无疑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也不能夸大他在这方面的重要性,因为罗马共和政体本来已摇摇欲坠,濒于覆灭。

凯撒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征服了高卢,他所征服的领土差不多被罗马统治了五个世纪。在此期间,这些地区已经完全罗马化了,实行了罗马的法律、风俗和语言,以后还实行了罗马基督教,当今的法语基本上是来源于拉丁语的口语。

凯撒征服了高卢,对罗马本身也有重要的影响,确保了意大利几个世纪不受来自北方的侵略,其实对高卢的征服也是确保整个罗马帝国安全的一个因素。

如果没有凯撒,罗马人迟早也会征服高卢吗?罗马人在数量和技术上都不比高卢的部落优越。但是罗马在凯撒征服高卢以前和以后的一个时期里都在迅速地扩大。由于当时罗马部队的战斗力强,罗马到高卢的距离近,还有高卢各部落之间的不和,看来高卢没有什么保持独立的可能性。但是无论如何,凯撒是打败庞大的赛尔特部队、征服高卢的将领,他入此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个成就。

注释:

①指儒略历,现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阳历的前身,公元前46年儒略·凯撒决定采用,故名。每年平均长度365.25日,历年中的平均年为365日,4年1闰,闰年366日;每年12月,单月31日,双月30日,只有2月平年29日,闰年30日。其继承人奥古斯都从 2月减去 1天加在 8月(因 8月的拉了名即他的名字奥古斯都),又把 9月、11月改为小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儒略历历年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积累到十六世纪末,春分日由3月21日提早到 3月11日。后经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Gregorius X Ⅲ)于1582年命人加以修订,而成现今通用的公历

恺撒之死

公元前44年,恺撒被推举为终身独裁官。元老院、公民大会和各种职官形式上虽然保存,但实际上一切听命于恺撒。他的出身被神化,他已经成为罗马世界至高无上的主宰者。

在恺撒独裁统治期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巩固统治基础,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恺撒一方面加强了罗马帝国与其它帝国的联合,另一方面,提高了各行省的地位,而削弱了元老贵族的势力。所以,恺撒的独裁和改革遭到一部分元老贵族的坚决反对,其代表人物是布鲁图和卡西乌斯。而布鲁图是恺撒的主要政敌庞培的部下,现在又被凯撒宽恕,并继续信任和重用。

恺撒和庞培早年曾经担任执政官。当恺撒在罗马帝国西部打仗的时候,庞培在帝国东部(今天土耳其和叙利亚的一部分)也屡建战功。庞培虽然是恺撒的亲密朋友,却十分嫉妒恺撒。恺撒征服的地方越来越多,在士兵中的威信又日益增高,使庞培深感不安。公元前49年,他怂恿元老院解除恺撒的兵权,命令他立即从高卢返回罗马。

恺撒接到命令,知道这是庞培的阴谋。他反复考虑,决定带领军队打回罗马,利用这次机会在罗马建立独裁政权。

恺撒带领军队,走到一条叫做卢比孔的小河边。罗马法律规定:任何将军没有接到命令,不得带领军队越过这条小河。否则,就要当作谋反来治罪。恺撒当机立断,对着部下大声喊道:“骰子已经掷下去了!”他跨上战马,跃进溪流,大军紧紧跟随在后,很快就越过了卢比孔河。

庞培没有料到恺撒会这样果断地进军罗马,迎战不及,只得带着2.5万人仓皇逃往希腊。恺撒进入罗马后,迫使元老院同意他成为罗马的“独裁者”,随后又得到了统治整个意大利半岛的权力。等罗马局势稍稍稳定以后,恺撒立即进军希腊,讨伐庞培。庞培被打败,逃到了埃及。恺撒也跟着追到埃及。埃及国王为了讨好恺撒,派人刺杀了庞培,把血淋淋的人头送到恺撒面前。谁知恺撒却把脸一沉,转过头去。这个高傲的独裁者不愿意看到他的政敌被别人杀害,他下令处决了杀死庞培的人。

这个时候,埃及托勒密王朝正发生争夺王位的纠纷,恺撒支持了以美貌闻名的女王克娄巴特拉,并且在她的深宫里住了半年之久。

接着,他的军队又进入小亚细亚,只用5天的时间,就平定了庞培部下本都王子的叛乱。他用最简洁的拉丁文写了一份捷报送回元老院,上面写的是:“Veni, vidi, vici”(意思是“我来了,我看见了,我打胜了”)。这个战报充分显示了恺撒用兵神速的特点。再过两年,恺撒从北非转战西方,又在西班牙扑灭了庞培两个儿子的反抗。但他宽恕了庞培手下的将领,把他们收为自己的部下。其中最被重用的就是布鲁图。

恺撒的凯旋受到罗马人热烈的欢迎。有些人想拥戴他当皇帝。从公元前509年塔克文被赶走以后,罗马就没有过帝王。罗马人仇视帝王,反对恢复帝王的职位。恺撒虽然内心十分想当皇帝,也不敢轻举妄动。在一次节日盛会上,执政官安东尼突然把一顶皇冠戴在恺撒头上。可是只有少数人鼓掌,大多数人都在叹息。恺撒一看这种情况,认定还不到称帝的时候,就取下王冠扔在地上。安东尼连忙拾起皇冠又给他戴上,他又扔掉了。人们看到恺撒一再拒绝戴上皇冠,就欢呼起来,纷纷向他致敬。

恺撒虽然没有当上皇帝,却已经拥有许多尊贵的称号:“终身保民官”、“祖国之父”等等。法律规定他坐在黄金象牙宝座上处理公务,他的画像同天神放在一起。他获得了无限期的独裁权力。

有些人看出,恺撒的权力愈来愈大,总有一天会戴上皇冠的。因此,他们组织了阴谋集团,决心除掉他。这些阴谋者当中,有一个就是那位受到恺撒信任的布鲁图。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元老院举行会议。恺撒单身一人来到会议厅。虽然他事先已经得到警告,说有人这天要谋刺他,但是他仍然拒绝带卫队。他说:“要卫队来保护,那是胆小鬼干的事。”恺撒大步走进大厅,坐到黄金宝座上,笑着说:“现在不就是3月15日吗?”这时候,阴谋者都身藏短剑,像朋友一样围在他身边。其中的一个人跑到他面前,抓住他的紫袍,像是有什么事要请求他似的。原来这就是动手的暗号。众人一拥而上,用短剑刺向恺撒。恺撒没带任何武器,他奋力夺下紫袍,进行反抗。他的腰部中了一剑。接着,一剑又刺进了他的大腿。他看见这一剑正是他最信任的布鲁图刺的,不由得惊呼:“啊,还有你,布鲁图!”他放弃了抵抗,颓然倒下,用紫袍蒙面,听任他的仇敌乱刺、乱砍。他一共被刺23处。其中3处是致命的,恰巧死在庞培雕像的脚下。

在出席元老会的前一天,恺撒和他的骑兵长雷必达一起用餐时,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一种死法是最好的?”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最后,恺撒表示,他愿意突然而死。谁料想,第二天他的预言就应验了。

恺撒被杀死以后,布鲁图说:“我爱恺撒,但我更爱罗马!”可是罗马的平民没有一个人对恺撒之死表示高兴。当兇手们手提着血淋淋的短剑走出元老院的时候,和他们所预料的欢呼场面相反,看到的只是表情冷漠、充满怀疑目光的人群。

④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意大利法西斯体制国王的权力和影响

墨索里尼始终未能完全剥夺国王的权力。这并非他所不欲,而是他力所不及。这与他始终未能把军事指挥权真正控制在自己手中,法西斯党内亲君主的民族法西斯主义派的势力不断增强有着很大关系。
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Viitorio Eman-uelem III,1869—1947),1900—1946年在位。翁贝托一世的独生子。1869年11月11日生于那不勒斯。出世当天即受封那不勒斯亲王。他除研究历史、政治和法律之外,还受过军事训练,1887年担任意大利王国军事指挥部领导成员。1900年其父翁贝托一世国王在蒙扎被无政府主义者暗杀后,继承王位。作为立宪君主,他积极支持发展经济和社会改革政策,对克服意大利19世纪末社会政治混乱和经济危机起了积极作用。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曾继续保持同德、奥的三国同盟,但又以承认意大利通过意土战争侵占的利比亚为条件,加强同英、法、俄三国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埃马努埃莱三世支持主战派。意大利同英、法、俄三国于1915年4 月签订《伦敦条约》,并于同年5 月24日正式对奥宣战。大战结束后,他对法西斯运动的滋生与泛滥采取容忍态度。1922年10月,法西斯武装“向罗马进军”时,他先是支持政府提出的对法西斯行动队采取军事行动和实行戒严,后又拒绝在戒严令上签字,并接受国家主义党和自由党右派领导人提出的让墨索里尼组阁的建议。
国王的权力自法西斯政权建立后逐渐削弱,但没有被完全剥夺。有时,国王对国家的命运甚至还起着重要作用。马泰奥蒂事件的处理结果表明,在法律上,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他仍有免去墨索里尼首相职务和迫使法西斯内阁辞职的权力。
如前所述,马泰奥蒂事件彻底暴露了法西斯党和墨索里尼的反动性,许多过去抱有幻想的阶级、阶层和个人纷纷参加声势浩大的反法西斯斗争。在反法西斯运动的冲击下,墨索里尼采取丢卒保车策略。他将杀害马泰奥蒂的兇手逮捕归案,解除10余名有牵连的内阁大臣与副大臣的职务,还把首相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法西斯领导集团的第4 号人物切萨雷·罗西(CesareRossi,1887—1967)开除出法西斯党,并将其逮捕。罗西对自己被当作替罪羊的角色极为气愤,在尚未被捕前起草一份备忘录,揭露了大选前后发生的包括马泰奥蒂被暗杀在内的几起重大暴力恐怖事件的真相。他列举事实证明,墨索里尼是一切暴力恐怖事件的主谋,说墨索里尼把他开除出党只是想用他的脑袋来换取反法西斯党派息怒。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墨索里尼被迫在议会宣布:“如果陛下召见我,命令我辞职,我一定听命,并表示欢迎和服从。”
墨索里尼政府没有倒台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反法西斯党派把墨索里尼逼入困境后,未再采取政治的和军事的行动去推翻法西斯政府,而是把全部希望寄托于国王免去墨索里尼的首相职务。
马泰奥蒂事件发生时,国王正在西班牙进行国事访问。6 月17日国王返回罗马当天,墨索里尼就进宫向国王表明法西斯党对萨伏依王朝的忠诚,声称该党已决定法西斯民兵要宣誓忠于国王。他本人今后也一定按国王的意图行事。随即探问国王对马泰奥蒂事件的态度。埃马努埃莱三世表示他无意干预此事。
只是提出让其亲信前国家主义党主席、现任殖民大臣费德尔佐尼改任内政大臣。墨索里尼即于当天宣布原由他本人兼任的内政大臣一职改由费德尔佐尼担任。这不仅加强了民族法西斯主义派在法西斯党内的地位,而且有利于尔后维护国王的权力和影响。内阁的人事调整使保皇派控制了内政、国防,海军和国民经济等几个重要的部。作为交换,国王在会见后即发表谈话,为其开脱罪责,说“不认为墨索里尼直接参与了杀害马泰奥蒂的活动”。国王的态度给了反对党以很大打击,并引起连锁反应。
6月24日,罗马教廷声称“少数派要推翻政府和重新举行选举的企图是不可能实现的”。庇护十一世亲自出面阻止人民党与统一社会党联合取代法西斯政府。
6月26日,国王可以对其施加影响的参议院以225 票赞成,21票反对和6 票弃权通过对法西斯政府的信任案,从而使法西斯政权绝路逢生,避免了覆灭的危险。
法西斯极权体制确立后,国王的权力进一步削弱,但他仍然具有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墨索里尼于1935年决心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由于意军总参谋部和高级将领对侵埃战争持悲观态度,国王最初有些犹豫。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35年8 月向意大利政府发出不要发动战争的呼吁。英国海军则向地中海集结。国王对侵略战争一度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对埃作战后勤保障有困难,而且一旦战争爆发,处于分裂状态的埃塞俄比亚也肯定会联合起来进行抵抗。
国王的态度使墨索里尼的统治发生动摇。据许多国家驻意大利大使馆获得的情报,不排除墨索里尼有辞职可能。美国大使馆1935年9 月24日向华盛顿报告说:“罗马“保守派人士”认为……墨索里尼将要被迫辞职。现在到处传布有关领袖前途的猜测,在罗马有人说已物色了一位接班人。”据说这位接班人就是总参谋长、非法西斯分子巴多里奥陆军元帅。正是他在1943年了月被国王任命接替墨索里尼职务。国王具有一定权力和影响这一点,墨索里尼本人也承认。他曾说,1935年,意大利有两个最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另一个是教皇庇护十一世。
后来,墨索里尼还是在说服国王之后才能进行这次战争冒险。 1935年10月2 日,他向全国发布有关进行这场战争的消息之前,进宫向国王报告有关情况。这次,国王明确表示支持发动这场战争。他说:“我深知这场战争的困难性,而且我也注意到许多将军和海军上将所表现出的担心“。但是,“现在我与领袖并肩前进!”
国王权力和影响的最终证明是他于1943年6 —7月间策划、组织把墨索里尼赶下台。1942年底,意大利军队在战场接连失利,门内出现政治经济危机。 1943年3月由都灵10 万工人大罢工引发的人民反法西斯起义的蓬勃发展,使权势集团人士十分恐慌,他们希望意大利退出战争。但是,墨索里尼一意孤行,坚持要与纳粹德国为伍,继续进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剧。
国王在取得垄断资产阶级、三军高级将领和反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大委员会委员的支持后,策划发动政变结束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他一面派约赛公主、达奥斯塔公爵和巴多里奥元帅秘密与英、美两国联系,以取得它们的支持,一面委托宫廷大臣达夸罗内代表他同当时国内业已形成的两个“倒墨”集团进行接触。
一个是以亲英、美的格兰迪、齐亚诺为首,由法西斯大委员会部分委员和法西斯党的其他领导人组成,另一个由与王室关系密切的保皇派和三军高级将领组成,包括前内政大臣费德尔佐尼、前国防大臣迪亚兹元帅和总参谋长安布罗西奥将军。他们提出把国家大权“还给国王”。这两个集团互相对立,但都以国王为偶像,并接受其控制。经达夸罗内协调,双方就将墨索里尼赶下台达成共识。
1943年6月3日,国王召见法西斯和职团议会议长格兰迪,商议和拟定有关召开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逼迫墨索里尼交权的计划。墨索里尼被迫同意召开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 7 月24日下午5 时15分,会议在墨索里尼主持下正式开始。格兰迪在会上宣读由18名大委员会委员签名,并得到国王批准的议案。该议案说,“法西斯大委员会研究了国内外形势和战局的发展后宣布,捍卫祖国的独立与自由,捍卫国家自统一以来四代意大利人流血牺牲所取得的成果和意大利人的神圣义务,为此,与会者要求墨索里尼立即把国家的全部权力归还国王,归还法四斯大委员会、政府和议会……”。格兰迪读完提案后,双方发生激烈争吵。7 月25日凌晨2 时40分就议案进行表决,结果是”票赞成,7 票反对,1 票弃权和1 人拒绝投票,议案获得通过。
墨索里尼回到书房,有人建议他逮捕格兰迪和其他投赞成票者。墨索里尼认为为时尚早。他说国王是他最好的朋友,“我过一会儿去见国王,亲自同他谈谈看”。他以为这次仍可得到国王支持。其实议案正是国王策划起草的。大委员会开会这一夜,埃马努埃莱三世彻夜未眠,惴惴不安地等待着会议的结果。
早晨7时达夸罗内送来会议通过的议案文本,他才放心。
上午11时,墨索里尼打电话要求谒见国王。国王约他下午5 时进宫。王室成员同格兰迪就新政府首脑人选进行磋商。格兰迪提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陆军元帅卡维利亚(CaViglia)担任。国王提出的人选是巴多里奥。最后确定巴多里奥。还商定在墨索里尼离开王宫时将其逮捕。
下午5时,墨索里尼准时到达王宫。他先向国王报告国内政局及战场概况,接着谈了大委员会会议的有关情况。他说,“这次会议的决议是无效的”。他没有料到,国王一反往日的恭谨,打断墨索里尼的话,表示支持会议的决议,坚持要他辞职,交出一切权力。这犹如当头一棒,墨索里尼顿时目瞪口呆,无言以对。数分钟后才说了一句:“我很遗憾”。国王告诉他,“你的人身安全将得到保障”,并且说,己任命一个新政府。国王说完,起身送墨索里尼出门。
当墨索里尼走出门外时,即被事前埋伏在四周的罗马宪兵队逮捕。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如果逃跑或有人营救,就将其击毙。事实上,他既未拒捕或逃跑,也没有人来救他。在墨索里尼被捕的消息传出后,没有一个法西斯分子提出抗议,更没有一个他的忠实信徒武装起事。
同日,埃马努埃莱三世亲自兼任意大利军队最高统帅,任命陆军元帅巴多里奥为首相。当天,巴多里奥组成摒除法西斯领导人的新内阁。意大利政府解散国家法西斯党。
法西斯极权独裁统治就这样被推翻了。其直接原因当然是在国王策划下意大利统治阶级各个权势集团联合起来,组成反墨索里尼联盟,并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的结果。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军,导致法西斯政权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此时,苏联军队已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粉碎了德军最后一次夺取战略主动权的大规模进攻,转入全面反攻,美英盟军已解放北非,登陆西西里,并首次以500 余架飞机轰炸罗马;在意大利国内,自3 月都灵、热那亚及伦巴第地区工人相继举行反政府游行以来,反法西斯斗争进一步高涨。所有这一切,均加剧了意大利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面临盟军攻入意大利本土上的紧急形势,这才促使意大利国王和各个权势集团的代表人物采取了果断行动。

⑤ 世界历史中着名的国王和事迹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Alexander III of Macedon,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生于马其顿王国首都派拉城,曾师从古希腊着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十八岁随父出征,二十岁继承王位。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马其顿帝国最富盛名的征服者。他雄才伟略,勇于善战,领军驰聘欧亚非大陆,使得古希腊文明广泛传播,是世界古代史上最着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大帝(公元742-814年),或称为查理,卡尔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他建立了那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公元800年,由罗马教皇加冕神圣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号为罗马人皇帝。他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他引入了欧洲文明,他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
伊丽莎白一世 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王国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着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 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 维多利亚女王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女王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她在位的60余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仑·布宛纳,人称奇迹创造者。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数学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1814)(1815),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保护人,瑞士联邦仲裁者。曾经征服和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广大
亚瑟王 亚瑟王(King Arthur)是5世纪英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国王。人们对他感性认识更多的是来自神话传说,没有人大量涉足过亚瑟王的真实生活,他就像一个迷,等待着发掘与探索。可任何一个英雄都不可能由来无踪。亚瑟王是英格兰传说中的国王,圆桌骑士团的首领,一位近乎神话般的传奇人物。他是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率领圆桌骑士团统一了不列颠群岛,被后人尊称为亚瑟王。西元800年左右,威尔斯的修士撰写了一本《布灵顿人的历史》,书中首次记载“亚瑟”这个名字,描述他领导威尔斯人抵抗从泰晤士河中游入侵的萨克森人。

⑥ 世界上有哪些着名的国王

你这个可真难倒我了
第1位 君士坦丁大帝(罗马皇帝)
第2位 秦始皇嬴政(中国秦朝皇帝)
第3位 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
第4位 成吉思汗(蒙古大汗)
第5位 欧麦尔一世(阿拉伯哈里发)
第6位 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君主)
第7位 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第8位 大流士一世(波斯皇帝)
第9位 彼得一世(俄国沙皇)
第10位 查士丁尼一世(拜占庭皇帝)
第11位 屋大维(罗马元首)
第12位 查理曼(法兰克国王)
第13位 汉武帝刘彻(中国西汉皇帝)
第14位 汉谟拉比(古巴比伦国王)
第15位 恺撒大帝(罗马终身独裁官)
第16位 美尼斯(古埃及法老)
第17位 明治天皇(日本天皇)
第18位 居鲁士大帝(波斯皇帝)
第19位 萨尔贡(阿卡德国王)
第20位 伊莎贝尔一世(西班牙女王)
第21位 奥托一世(德意志国王)
第22位 伊丽莎白一世(英格兰都铎王朝女王)
第23位 阿克巴大帝(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
第24位 路易十四(法国波旁王朝国王)
第25位 威廉一世(英格兰诺曼王朝国王)
第26位 图特摩斯三世(古埃及法老)
第27位 乌尔班二世(罗马教皇)
第28位 威廉一世(普鲁士国王、德国皇帝)
第29位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唐朝皇帝)
第30位 奥斯曼一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
第31位 萨拉丁(埃及阿尤布王朝苏丹)
第32位 帖木儿(帖木儿帝国君主)
第33位 穆阿维叶(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哈里发)
第34拉 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法老)
第35位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明朝皇帝)
第36位 康熙(中国清朝皇帝)
第37位 威廉一世(荷兰执政)
第38位 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国王)
第39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俄国女沙皇)
第40位 苏莱曼一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
第41位 腓特烈二世(普鲁士国王)
第42位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瑞典国王)
第43位 迦腻色迦(贵霜帝国君主)
第44位 维克托·艾曼努尔二世(撒丁国王、意大利国王)
第45位 伊凡三世(莫斯科大公、全罗斯君主)
第46位 曼苏尔(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哈里发)
第47位 威廉三世(荷兰执政、英国国王)
第48位 爱德华一世(英国金雀花王朝国王)
第49位 若昂一世(葡萄牙国王)
第50位 隋文帝杨坚(中国隋朝皇帝)
第51位 沙普尔二世(波斯萨珊王朝国王)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着名国王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面失败一般是哪些地方 浏览:718
伊朗9月10日是什么节 浏览:312
如何网购印度natco吉三代 浏览:218
在印度如何使网速变快 浏览:483
英国有什么买的东西 浏览:382
印度有哪些国际组织和总部 浏览:728
伊朗商业包机为什么到兰州 浏览:778
我的世界中国版如何创造铁轨 浏览:492
梦中人印度文字怎么写 浏览:392
骨髓纤维化吃印度什么药 浏览:401
中国人怎么往外服游戏充钱 浏览:605
伊朗战力和伊拉克比怎么样 浏览:241
印尼出入境能带多少东西 浏览:565
印尼红鱿鱼哪里不能吃 浏览:168
越南怎么买的药 浏览:498
印尼华人钢厂有多少 浏览:16
卡卡为什么会有意大利国籍 浏览:849
lol意大利全民赛哪里可以看 浏览:268
中国水稻最高产多少斤一亩 浏览:791
越南红木街在哪里 浏览: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