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为什么不在欧洲发展

意大利为什么不在欧洲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10 09:04:54

Ⅰ 意大利为什么没有成为二战欧洲策源地

意大利与日本一样,被定义为后起的工业国家,一战当中意大利政府曾经抛弃与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转而倒向英法一边,从而获得了一战战胜国的地位,但是,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中,意大利并没有像英、法、美一样捞到什么好处,甚至于还不如仅仅在青岛打了一次小仗的日本得到的利益多。日本好歹从战败的德国手里接收了其在中国的特权和德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殖民地,还分了几艘德国大洋舰队的战列舰,而且在之后的海军谈判中赚够了砝码,一跃成为与意大利、法国并立而仅次于英美的二等海权国家。而意大利却连德国的一块海外殖民地都没分到!相比于战争对意大利带来的创伤,这点点收获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于是乎,意大利国内经济开始倒退,政局变得不稳,新的思潮开始泛滥……政府无法控制局势……1922年,莫索里尼的法西斯党上台了,意大利成为了第一个独裁集权的法西斯国家。然而,法西斯并没有能够救意大利,从1922年到1931年,意大利的经济局势仍然不断恶化,失业人口也在不段增多,同时,意大利对外的侵略扩张形势也不容乐观。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因为法西斯的独裁和穷兵黩武而有什么大的进步。士气低落内部腐败的意大利军队很快在以后的战争中尝到了苦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33年,纳粹在德国上台,希特勒认为意大利和莫索里尼是纳粹德国的榜样而对他们推崇有加,毕竟,意大利也算是个“帝国主义国家”,类似宗旨的政党在那样的国家里取得政权对整个法西斯主义是种鼓励(这里希特勒与莫索里尼还闹了很多笑话)。1935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两场战争中,意大利军队的表现都不怎么样,西班牙内战还稍微好一些,起码旁边还有德国干涉军的帮助,没有出什么大的丑。入侵埃塞俄比亚就比较难看了,差那么一点点就上演了1887到1896年埃塞俄比亚战争的好戏,要不是英法的绥靖政策和对意大利的压力不够大,很难想象意大利能打下去……总之,战前的意大利外交内困,形势远不如德日两国好(人家好歹军事上过硬,外交冒险也还比较成功,而意大利堂堂一个欧洲大陆国家,陆军水平连欺负非洲土着都有问题,简直就是搞笑……)。

意大利在处理二战战略的时候,总是处处想与德国日本看齐,想显得自己非常重要,而实际上,他却是拖累整个轴心阵营的罪魁祸首之一。看看希腊、巴尔干、北非哪个地方有意大利哪个地方就要其他欧洲轴心国部队来填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分散了军力,对意大利最重要的盟友德国而言,为帮助意大利在巴尔干的野心,最最重大的失误就是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入侵,直接分散了本来就很宝贵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而且导致了入侵苏联计划的推迟,换句话说,就是浪费了主要进攻方向上的突击力量,而且在时间上人为的“提前”了寒冬的到来。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软弱无能的意大利军队,本来50万意大利军队入侵巴尔干半岛是比较有胜算的,即使不顺利,也不至于那么快就一败涂地。意大利属于典型的癞蛤蟆打哈欠----嘴巴大肚子小……

对于意大利来说,二战中比较明智的策略就是在北非采取守势,拖住和打击英国H舰队和地中海分舰队,尽最大可能的切断埃及---苏依士运河与英国本土在地中海的联系。而从意大利的实力上来说,做到这些也是比较现实一点的。意大利靴子深入地中海,撒丁、西西里两个岛又扼守着地中海的要冲,意大利空军和海军的作战思想如果能跟上二战的水平的话,英国海军在地中海的日子会非常难过的。可惜,意大利拿着当时世界前几位的海军、守着如此良好的地理优势,竟然无法对抗英国一个分舰队……实际上,意大利空军战斗机的性能是很不错的,MC.200系列的水平与ME109属于同级水平,但搞笑的是性能先进的飞机居然没装无线电……这样还能指望意大利空军发挥什么呢?至于陆地战场,不属于意大利的擅长范围,本来应该组织一些比较精锐的部队与其他轴心国军队顶在最前线,而把大量当时属于二流的部队收缩,用于协助德军对付游击队(意大利军队再不济装备也要比游击对强吧)。想象一下,近百万意大利部队作为主力,配合少量德国军队对付游击队,如果指挥得当的话,对游击队的活动还是会有相当的遏制的,这里只说遏制,不说消灭,因为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游击队都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将其活动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即可,不要幻想去消灭。

意大利对德国最大的贡献居然出现在他倒戈向同盟国一方后……比较搞笑---意大利大量战争物资储备被德军洗劫,导致1943年德国军工生产达到二战时期的峰值。

意大利最大问题在于莫索里尼的愚蠢自大和无能,如果莫索里尼不是那么看重所谓的面子,而是与德国分工明细,优势互补的话,也不至于产生那么多失败和笑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统帅的无能更加会误国,个人觉得,莫索里尼是上个世纪仅次于戈尔巴乔夫的第二大败家子......好歹莫索里尼败的是自己的家,戈尔巴乔夫却败掉了70年的苏联......

总的来说应该算国力&人力吧

Ⅱ 欧洲有不少国家,意大利在其中的地位究竟如何

现在很多评论时事的报纸都喜欢把意大利排在欧洲强国之外,如果意大利真的像报纸说的那么弱,那意大利绝不会拥有今天的国际地位。

事实上意大利是被很多人都低估的一个国家,由于其在一战、二战中时常投降的表现,让人觉得意大利就是个没有实力的墙头草,其实不然,如果意大利没有一定实力又怎么会两次伙同的德国发起世界大战呢?意大利在战争时期的多次投降更像是保存自己实力,减少战损的一种策略。

意大利的基本农业经济还是欧洲第三,仅次于德、法两国,橄榄油出口量一直是世界第一,除了油红酒也是意大利的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甚至一度超过法国成为世界首席葡萄酒生产国。除了葡萄酒,意大利最出名的还有番茄酱、意大利面,年均产值超过20亿欧元。

除了农业,意大利还是全球第五大旅游国家,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都是欧洲游团队最喜欢去的地方。

综合以上所有方面,意大利的综合国力并不弱于其他国家,国际地位肯定也是仅次于英、德、法这些国家的。

Ⅲ 同样作为当年的发达强国,为何意大利如今发展已经不如英法德

因为意大利工业等基础设施跟不上,政府也不给力,选出来的领导人只是想着怎么从国家口袋里面捞钱,压根就没有想着让国家发展越来越好,还有意大利人民都是比较安于现状。

老百姓的生活也是一边工作,一边休息,他们觉得钱是挣不完的,够用就好,没有必要把自己全部时间花在挣钱上,要做其他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旅游、陪伴父母等等,在这样社会风气下,自然整个国家都是比较安逸,日子也是比较幸福的。

Ⅳ 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和文艺复兴,为啥没走上强国之路

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北岸的亚平宁半岛,自古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在14世纪,意大利成为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之地和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也是欧洲近代科学的起源地之一。可但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以后,意大利却沦为了法国、西班牙、奥地利的战场。即使在意大利统一以后,意大利也未能成为欧洲强国。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引导欧洲进入近代的国家始终未能走向强盛?这十分使得探讨。


一,意大利长期分裂

从13世纪开始,欧洲各国就开始走向统一的民族国家。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英国、法国等纷纷建立了比较强大的中央集权。然而意大利却迟迟没有实现国家统一。843年,法兰克王国分裂为东、西、中三部分,其中中法兰克是意大利的前身。870年,中法兰克的大量土地被东、西法兰克瓜分,中法兰克王国全面退守意大利半岛北部地区。


墨索里尼

1922年,独裁者墨索里尼上台,意大利走向了法西斯的道路。在二战中,意大利和德国一起发动了二战。1943年,意大利宣布投降。二战的失败,使得意大利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今天的意大利在西欧的经济实力仅次于德国、英国、法国,然而意大利的政治地位却远逊于以上三国,成为欧洲二流国家。

Ⅳ 二战前,意大利为什么不在欧洲侵略扩张

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在英、法、美等国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推行侵略扩张政策,首先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发动局部战争,最后挑起世界大战。
1 经济危机导致国家间争夺激烈是二战爆发的社会根源 经济危机使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减弱。一战战败国德国不甘严惩暗中迅速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未能得领土而在地中海炫耀武力;战胜国日本不满限制准备侵略扩张。 1920年到1921年和1929年到1933年,世界连续发生了两次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各种基本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它的严惩和限制,暗中迅速恢复国力,准备重返帝国主义列强行列;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在地中海炫耀武力以维持地区霸权;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表示不满,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了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法国主张肢解和最大限度地压榨德国,以维护自己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地位;而英美则主张不要过分削弱德国,以免法国过分强大而打破欧洲均势。 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开始向外扩张和发动局部战争,争夺英法美等国殖民地国家的势力范围和地区霸权,终于成为亚洲和欧洲的战争策源地。经济危机使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减弱,为了保住既得利益,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以妥协退让和牺牲他国利益来换取和平,结果大大助长了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气焰,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全面危机。
2 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瓜分世界是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法西斯统治的基本特征是:对内以集权制取代民主制,实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反民主主义的恐怖统治;对外以极端民族主义为核心,以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为其一切重大政策的出发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瓜分世界的直接结果。法西斯主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首先在德、意、日等独裁集权国家兴起,并先后在这些国家掌握了政权,建立了法西斯集权制政府。法西斯政权特别好战,它们在帝国主义的利益分配席上分得较少,有急于重新瓜分世界的强烈愿望,但又缺乏对世界实行经济兼并、和平分割的实力。于是便借助垄断资本主义,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迅速增强军事实力,妄图靠战争手段重新瓜分世界。由于军事经济的畸形发展,又引起军事膨胀型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这只有依靠发动战争才能解决,于是又触发了更为深层的经济政治危机。因此,从战争走向战争就成了“危机-战争-危机”这一恶性循环的必然归宿。 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先后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并点燃了侵略的战火,意大利法西斯党于1922年10月上台后,为建立跨地中海、红海和巴尔干地区的“大意大利帝国”,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并于1931年征服利比亚,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纳粹党于1933年1月上台后,制定了扩张计划,企图首先在中欧建立“大德意志”,继而击败法、苏,夺取欧陆霸权,最后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霸全球。基于相同的目标和需求,1936年10月,德、意两国签订了《柏林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成为欧洲的战争策源地。日本作为东方的后起资本主义大国,在1926年制定了“先夺满、蒙”,后取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总方针。1931年,日本对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6年3月标志日本法西斯政权确立的广田内阁上台后,确立了保证其东亚大陆以及向南洋扩张的战略目标,并把中、苏、美、英等列为敌国,成为远东地区的战争策源地。随后,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不久意大利也加入该协定,因而宣告三国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将战火烧到了整个世界。
3 西方经济大国持绥靖政策妥协是战争爆发的深层诱因 绥靖政策是企图通过局部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利益,来维护和巩固其既得利益。绥靖的本质是妥协、自欺,结果是纵容了战争。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大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把绥靖政策奉为处理国际危机的神器,结果已有目共睹。

Ⅵ 意大利的政治中枢地位不再,但为何依旧引领欧洲文明上千年

在20世纪的欧洲,封建分离主义严重,战争频繁,人们的思想深受天主教的束缚,欧洲文明发展相对缓慢。中世纪或中世纪早期在欧洲和美国也被称为“黑暗时代”。作为欧洲文明的中心,意大利长期以来处于分裂的政治格局中是因为意大利的地理中心位置有利于商业发展。才能依旧引领欧洲上千年。

意大利凭借其地理优势,在宗教权力压制行政权力的环境下,利用欧洲国家的矛盾和冲突,通过不计财富的积累,推动了意大利城邦商业权力的发展,引领了欧洲商业文明。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上,它促进了始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城市,然后蔓延到西欧国家,并在16世纪达到顶峰。它是近代西欧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一,开启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Ⅶ 为什么意大利在欧洲口碑不好

人懒惰,不勤奋,这算是民族性格吧,和葡萄牙,希腊,西班牙这几个并称为欧猪四国,PIGS,其次,小偷多,黑帮发达,做生意市场不开放,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Ⅷ 意大利为什么退出欧盟,意大利是欧盟国家吗

当然,还是创始会员国。
截止2016年6月24日欧盟共有28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为创始成员国,于1951年结盟。
意大利宪法改革公投 风险堪比英国脱欧?
为了推动立法进程的改革,意大利将举行全民公投。意大利总理伦齐周一(9月26日)宣布宪法改革全民公投时间确定为今年的12月4日。
花旗银行7月表示,意大利公投将是继英国脱欧公投之后,“欧洲政坛最大的风险点”。
尽管目前欧盟和意大利的关系紧张,但欧盟私下还是希望公投能够通过,这对整个欧盟的信心提振大有帮助。
面对意大利摇摇欲坠的银行系统、疲弱的经济和高企的失业率,伦齐赌上政治前途的公投将会是英国脱欧公投之后,欧洲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意大利总理伦齐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也承认意大利将面临的风险。
其指出,“我们目前的处境是,五星运动党将有当权的可能,意大利人民需要认识到投反对票所要面临的后果,我们已经从英国那里学到教训了”。
宪法改革议案由伦齐和他所在的中间偏左政党民主党于2014年4月提出,由于议案未能得到法案立即生效所需的三分之二议会投票通过,根据意大利宪法,需要举行公投决定议案是否成为立法。

如果公投通过改革法案,意大利政界形势会更稳定,伦齐将得以通过立法提高国内经济竞争力。
如果公投否决改革法案,伦齐政府将下台,意大利将重现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被迫下台留下的政治乱局。
最近几周伦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即使公投结果不如人意,明年也不会提前举行大选。这意味伦齐政府即使失去公投也可能会采取措施维持执政地位。
但是反对政府的力量将得到强化,可能威胁到债券市场和已经脆弱的银行系统。

一旦缺乏改革动力,反欧盟力量肆虐的意大利将可能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甚至可能导致意大利退出欧盟。

如果这些发生,将威胁欧盟稳定,甚至可能造成欧盟解体。
这将比英国退欧带来的风险更大,因为意大利对欧盟和欧元区的重要性比英国要大。

Ⅸ 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为什么没有成为迅速崛起的国家

新航路开辟主要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意大利因为新航路开辟后衰落了。
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开辟,是15世纪到18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1]
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着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胡安·德拉科萨、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乔瓦尼·卡波托、胡安·庞塞·德莱昂、斐迪南·麦哲伦、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与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等。
在当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Ⅹ 意大利困局为何关系到欧洲前途

近年来,围绕欧洲一体化兴衰存废的斗争持续发酵。

自英国脱欧之后,欧洲一体化的信心遭受沉重打击,成员国中任何可能导致新的一体化倒退的政治发展都令人高度戒备。人们尤其担心民粹主义政党掌控政权,使得疑欧思潮和反一体化情绪转化为政策,进而导致一体化发生逆转。

如今,意大利成为这条防线上可能被攻破的缺口。

政治对决

科塔雷利(左)和马塔雷拉

民众尤其是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先后经历了债务危机、经济停滞和难民冲击,亲身感受到巨大的失业压力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停滞甚至下降,对只知放债、紧缩的欧元区和无力也无意帮助意大利疏导难民的欧盟殊无好感。目前在欧盟各国中青年选民往往是挺欧派的主力军,但在意大利却不同,“欧元一代”的青年恰好也是“危机一代”的“受害者”。

而意大利“重民主、轻治理”、“重制衡、轻效率”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使得主流政党可以将国内问题解读为欧元区和欧盟等外来因素所致,轻易地推卸掉自身的责任,从而使问题不断积累,并不断丧失解决它的机会,终至沉疴难起。

当前意大利政局的迷乱让欧洲摆脱民粹冲击、欧盟重塑团结形象的努力大打折扣,很大程度抵消掉了此前马克龙带给欧洲的确定性。意大利的政治变化不会简单地重复始于2011年至今的动向,如果下次大选不能彻底破局,就很可能继续在技术性稳定→问题持续→改革冲动→政治失败这一怪圈中激荡不已,而欧元区和欧盟的身份问题将始终是意大利和欧盟之间的彼此折磨。

相比法国的眩目变化,意大利正在和即将发生的一切似乎更接地气,更能提供一个有关国家命运和一体化前景的真实场景:欧洲的前途并不握于马克龙之手而真真确确地系于如何脱离意大利之困。

与意大利为什么不在欧洲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面失败一般是哪些地方 浏览:718
伊朗9月10日是什么节 浏览:312
如何网购印度natco吉三代 浏览:218
在印度如何使网速变快 浏览:483
英国有什么买的东西 浏览:382
印度有哪些国际组织和总部 浏览:728
伊朗商业包机为什么到兰州 浏览:778
我的世界中国版如何创造铁轨 浏览:492
梦中人印度文字怎么写 浏览:392
骨髓纤维化吃印度什么药 浏览:401
中国人怎么往外服游戏充钱 浏览:605
伊朗战力和伊拉克比怎么样 浏览:241
印尼出入境能带多少东西 浏览:565
印尼红鱿鱼哪里不能吃 浏览:168
越南怎么买的药 浏览:498
印尼华人钢厂有多少 浏览:16
卡卡为什么会有意大利国籍 浏览:849
lol意大利全民赛哪里可以看 浏览:268
中国水稻最高产多少斤一亩 浏览:791
越南红木街在哪里 浏览: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