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维也纳金色大厅简介
维也纳金色大厅简介:
维也纳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维也纳也是世界上着名的音乐厅之一。
色大厅由T·冯·汉森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
维也纳交响乐团每音乐季的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整个大厅共有1744个座位,300个站位,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一部分。
该建筑物中有多个音乐厅,除金色大厅外,还包括勃拉姆斯厅和莫扎特厅等演出大厅,以及办公室。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按照传统都会在这里举行,每年随着新年音乐会通过电视转播将该大厅金碧辉煌的装饰和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
(1)意大利音乐厅叫什么扩展阅读:
维也纳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建筑,而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楼中众多音乐厅中最大的一个,正式名字叫音乐大厅。
因其内部装饰以金色为主,而得了金厅的别名。这里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每年由该乐团献上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在这里举行,随着音乐会影响的扩大。
这座金碧辉煌的大厅也通过电视转播提高了知名度,1998年,中国中央民族乐团在这里成功举办了中国新春音乐会,成为首个登上这个舞台的中国音乐团体。
金色大厅的名字也从那时起慢慢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到如今,这个名字已广为流传,甚至还被维也纳音乐协会用在了自己的中文网站上。
当地人都十分清楚,金色大厅按照商业模式运行,与中国人心目中的殿堂相去甚远。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管理下,这里只是一座供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们切磋技艺、展示自我的有偿活动场所。
只要交付场租,无论音乐素养高低,任何人都可享有在金厅彩排并演出的权利。这也就难怪,出现在金色大厅舞台上的中国团体和个人演出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艺术水准极高,足以让内行的外国观众刮目相看;有的则实在不敢恭维,逼得一向矜持的奥地利人中途就做了逃兵。
毕竟,对于部分腰包鼓起来的中国人来说,大厅两、三万欧元的基本场租费并非高不可及。更何况,若以炒作为目的,相较于在国内接受培训或包装,登上金色大厅舞台镀金的性价比要更高。
于是,就有了专业演员自费或拉赞助登台献艺,有了音乐团体筹款前来亮相,有了业余音乐爱好者甚至是度假的学生、旅游的老人凑钱登台的现状又或是企业界人士花钱为自己或亲友圆梦的演出。
近年来,中国人对在金色大厅露脸的热情更加高涨。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中旬,国内各类团组在金色大厅共租用场地27场,至少有133个院校和团体参加了在这里举办的各类音乐会和演出。
B. 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的来历是什么
几世纪以来音乐一直都离不开维也纳与它紧紧相连。它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札特贝多芬舒伯特和约翰·施特劳斯的圣地。维也纳悠久的音乐遗产延续至今。闻名全世界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中永远得到爆满观众的热烈掌声。而维也纳音乐学院不断的孕育出在国际音乐界脱颖而出的乐者。除此之外维也纳丰富活跃的现代热门音乐舞台及场所吸引了不少的年轻人。如果您喜欢音乐维也纳绝对让您无法忘怀。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阖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议事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德语Große Saal全称为„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又称黄金厅、维也纳爱乐厅是维也纳也是世界上着名的音乐厅之一。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一部分该建筑物中有多个音乐厅除金色大厅外还包括勃拉姆斯厅和莫扎特厅等演出大厅以及办公室。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按照传统都会在这里举行每年随着新年音乐会通过电视转播将该大厅金碧辉煌的装饰和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该协会大楼由T·冯·汉森于1867年至1869年建造。 奥地利皇家音乐之友协会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 des Österreichisches Kaiserstaates在这里拥有丰富的音乐史、手稿、乐谱、乐器等藏品。 金色大厅被誉为世界五大音乐厅之一与柏林爱乐厅、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阿姆斯特丹大会堂以及波士顿交响乐大厅并列。 几个世纪以来维也纳一直是古典音乐和歌剧的中心被誉为“音乐之都” 维也纳的古典主义音乐在世界上闻名遐迩几百年来贡献了不计其数的作曲家至今仍影响和激励着当代音乐家。 维也纳养育了维也纳新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勋伯格、韦伯恩和贝尔格。出生在维也纳的还有舒伯特、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兰纳、克热内克等。无数音乐家曾在维也纳学习、生活和投身音乐创作其中包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杰出代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还有李斯特、莱哈尔、布鲁克纳、马勒、格鲁克、勃拉姆斯、维瓦尔第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兰纳、布鲁克纳、马勒、格鲁克、勃拉姆斯、维瓦尔第等长眠于维也纳。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的1月1日由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在金色大厅举行和向全球直播维也纳歌剧院舞会是每年维也纳狂欢节的高潮其它如维也纳华尔兹、维也纳少年合唱团等和维也纳众多的歌剧院和戏院一起闻名世界。
C. 世界四大音乐厅及其介绍
维也纳金色大厅
柏林音乐大厅
卡内基音乐厅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
卡内基大厅(Carnegie Hall)也称作卡内基音乐厅,位于纽约市第七大道881号,第56大街和第57大街中间,占据第七大道东侧。由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出资建于1890年,是美国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界的标志性建筑。卡内基大厅以历史悠久,外形美观以及声音效果出色而着称。设有自己的艺术策划、开发和市场部门,每季度演出100余场;此外也出租给表演团体。目前无常驻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在1962年之前驻扎于此。
一、演出厅
卡内基大厅由三个结构截然不同的小厅组成,内部结构颇为特殊。三个厅分别是:主厅、独奏厅和室内乐厅。
1、主厅
伊萨克.斯特恩礼堂(Isaac Stern Auditorium)共有5层2804个座位,1997年以小提琴家伊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的名字命名。
主厅的特点是声音效果温暖,真实。伊萨克.斯特恩曾说:“有人说这个音乐厅本身就是一件乐器”“它能感受到你的一举一动,并将其升华”。主厅顶棚极高,观众到顶层观众席台需经过105级台阶。当然也可乘座电梯。自主厅建立以来,几乎所有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家都曾在这里表演过,主厅的休息室装饰有签名画像和纪念画。
2、小厅
赞克尔厅(Zankel Hall)设有559个座位,以慈善家朱迪和阿瑟.赞克尔(Judy and Arthur Zankel)夫妇的名字命名,原名独奏厅。1891年4月首次对公众开放。1896年修缮后改名为卡内基会堂。1898年出租给美国戏剧艺术学院,1959年左右改为电影院,1997年改造回礼堂。重建后的新厅于2003年9月开放。
威尔独奏厅(Weill Recital Hall)设有268个座位,以卡内基大厅董事桑福德.I.威尔(Sanford I. Weill)和他妻子琼的名字命名。自1891年大厅建成后投入使用,原称“室内乐厅”(后改为卡内基室内乐厅);40年代后期改名卡内基独奏厅,1986年最终定名为威尔独奏厅。
3、其他设施
卡内基大厅档案馆(Carnegie Hall Archives),建于1986年。
玫瑰博物馆(Rose Museum),1991年投入使用。
二、建筑
卡内基大厅是由纽约宗教剧社团的业余大提琴手,并不出名的威廉.波奈特.杜斯尔(William Burnet Tuthill)设计的,设计成意大利文艺复兴式样,用砖和棕色砂石建成的。
卡内基大厅是纽约仅存不多的,完全没有金属构架的全砖石结构的大型建筑之一,在20世纪初,由于要在演出厅添加一些楼梯,才增加了一些金属构件。外部全是由“罗马”式的窄砖构成,形成一种深棕色色调,细部是陶土和棕色砂石的雕塑。大厅避免了当时流行的巴洛克装饰风格,采用了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着名建筑师和雕塑家菲利坡.布鲁奈尔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的作品,帕奇礼拜堂高尚的风格:圆拱顶是由白色石膏和灰色石头组成的和谐色彩,四外是科林斯式柱头的壁柱支撑着连续的檐口,檐口上面,拱顶下面是一序列的半圆窗,组成着名的金色和白色的内部色调。
三、历史
卡内基大厅以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的名字命名,卡内基当年出资建造大厅是为了将其作为他董事会下的纽约宗教剧协会的会馆。工程由伊萨克.A.霍伯(Isaac A. Hopper)及其公司承包,1890年破土动工。1891年投入使用,同年5月5日举办正式开幕音乐会,着名指挥家瓦尔特.达姆罗施(Walter Damrosch)和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出任指挥。一开始大厅的名字仅是简单的“音乐厅”(建筑正面华盖上方有"音乐厅由安德鲁.卡内基出资建造"的字样),后来在纽约音乐厅公司(大厅最初的管理机构)董事会成员们的劝说下,卡内基同意用他的名字命名,大厅于1893年正式更名为卡内基大厅。大厅在1893—1896年间多次改建,增加了两座艺术家工作室塔,并改造了建筑下层的礼堂。
大厅的所有权在1925年之前属于卡内基家族,卡内基去世后,他的遗孀将其卖给房地产开发商罗伯特.E.西蒙(Robert E. Simon)。西蒙于1935年过世,他的儿子接管了大厅。40年代中期,音乐界的风云变幻促使西蒙将大厅出售给当时占据着大厅每年大部分演出档期的纽约爱乐乐团,但因乐团正准备搬往林肯中心,交易未能成行。而那时候大家都认为纽约城无法担负同时两个大音乐场馆。面对失去大厅最大客户的危险,西蒙不得不计划将其变卖。但随着与一家广告开发商谈判的破裂,纽约爱乐乐团又迁往林肯中心,大厅面临着为商业摩天大厦让路将被拆除的命运。后来,在小提琴家伊萨克.斯特恩领导的团体的压力下,政府通过特别法案,允许纽约市以5百万美元将大厅从西蒙手中买下,并于1960年成立非盈利性质的卡内基大厅协会来管理大厅的运作。1964年,卡内基大厅被指定为国家历史地标。
1983年到1995年间,大厅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修缮工程由詹姆斯.波尔夏克(James Polshek)负责,波尔夏克的成名作是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设计的的后现代派风格天文馆。在此期间出现了争议。在1986年对主厅的改造完成后,有批评说大厅着名的音场效果受到了影响。但官方拒绝重新改建,批评持续了九年。直到1995年发现罪魁祸首是舞台下厚厚的混凝土板。板子随后被移掉。1987—1989年间,一座60层高的办公塔在大厅旁边拔地而起,名为卡内基塔。塔楼与卡内基大厅相连,具有后台及宴会厅等功能。2003年6月,纽约爱乐乐团计划在2006年初重返卡内基大厅并与大厅进行商业合并;2003年晚些时候宣布计划流产。
四、管理
现任大厅执行与艺术总监是克里夫.基林森爵士(Clive Gillinson)(2005年7月上任),他同时也是伦敦交响乐团的团长。
五、档案馆
1986年,出现了一件让广大爱乐者意想不到的事情,原来卡内基大厅一直没有系统地保存过档案。因为没有地方保存,大厅的许多重要历史文献都已失散。1991年,为庆祝卡内基大厅落成100周年,卡内基大厅档案馆被建立了起来。广告商和记者们在媒体上报到了卡内基大厅如何翻箱倒柜地寻找历史记录。结果报道在保留着大厅节目单的人群中形成了极大反响:历史文物从世界各地接踵而来。大量的材料被找回,其中包括12000分节目单,让档案馆得以记录下较完整的大厅历史。
维也纳美丽的金色大厅
文字厅的演奏会。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又重新恢复。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1872年到1875年间着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曾负责组织音乐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蜚声世界,1993年新年音乐会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视卫星收看实况广播,收看人数达10记以上。厅内有收藏馆,馆分两室。一间是展览,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一边的书架上放满大量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另一边是一排铁箱,藏有音乐大师的乐稿、书信和其他手迹,其中有莫扎特的乐稿:《最后一个交响曲》、舒伯特的手稿:《未完成交响曲》等。屋子中间是一长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阅资料之用。档案室原为勃拉姆斯的办公室,他临终前一再嘱咐,要把他珍藏的几千册音乐书籍和乐谱全部捐献给档案室。
音乐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该协会拥有会员 7000多人,据说是世界上历史最久、人数最多的音乐组织。1187年的首场演出,就是由协会同仁担任演奏的。
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璀璨的音响效果使其无愧于金色的美称。在每年的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中,全世界的爱乐者都可以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一睹“金色大厅”的风采。自大厅落成那天起,维也纳爱乐乐团就在这里“安营扎寨”。“金色大厅”与维也纳爱乐之声相得益彰,“世界第一乐团”与“世界首席音乐厅”交相辉映。
与阿姆斯特丹的音乐大会堂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相比,这个“长方形鞋盒”的确是狭长了些。然而它的声音流动性特别好。在这里,弦乐器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达到了巧妙无比的境界。也正因如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才带给全世界音乐爱好者难以忘怀的视听享受。
北京时间2008年1月1号,一年一度的柏林新年音乐会又准时传递到北京听众的耳畔。享誉世界的柏林爱乐乐团在音乐总监西蒙•拉特的指挥下,在柏林爱乐音乐大厅再次奏响优美的旋律。这也是北京音乐广播第六次现场直播这一重大的音乐盛事。
每年一度的柏林新年音乐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当时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卡拉扬亲自创立的,它的主角就是世界着名的柏林爱乐乐团,音乐会当地时间12月31号下午5点开始举行,正好是北京时间新年的零点。
迎接新年,欧洲有两大音乐盛事,一个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再一个就是柏林新年音乐会。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年年都是以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为主,而柏林新年音乐会与之不同的是以某一位音乐家、某种音乐体裁或一部着名音乐作品为主题,每年风格迥异。比如1993年的《瓦格纳之夜》、1999年是《伟大的终曲乐章之夜》、2000年是《威尔第之夜》、2003年是《经典美国音乐剧》,每年一个中心主题的演奏形式,形成了柏林新年音乐会独具魅力的风格特点。
而今年柏林爱乐新年音乐会的主题是《俄罗斯之夜》。上半场演奏医学博士出身的鲍罗丁的四幕歌剧《伊戈尔王》中的“波洛维兹舞曲”和他的《B小调第二“勇士”交响曲》。下半场演奏穆索尔斯基的《霍万欣那》前奏曲和由拉威尔配器的《图画展览会》。
5点15分,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柏林爱乐音乐总监,本场音乐会指挥西蒙•拉特精神饱满地登上指挥台,《波洛维兹舞曲》的优美旋律在他的指挥棒下悠然奏响,弦乐和圆号奏出持续音组成的序奏,表现了波洛维兹民族音乐宽广辽阔的特征,接着,在持续音衬托下,长笛在小行板速度上奏出轻柔圆润的音调,让人陶醉,让人痴迷。
西蒙•拉特指挥技艺精湛,他善于准确把握作品的时代风格,能深入挖掘乐曲中的思想内涵,并以果断、生动、流畅而富于激情的指挥语言见长。他擅长指挥现代作品,但同时他的指挥曲目中又包含着不少古典乐派和早期浪漫派的作品。他担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后,曾获得评论界的高度评价:我们幸运地进入了西蒙•拉特时代,他具有出色的智力、奉献、探索、投入的精神,具有所有伟大指挥家具有的领导这只乐团创造最好音乐的能力。
演出结束后,西蒙•拉特在观众的掌声中献上了新年祝词,在持续不断的掌声邀请下,西蒙•拉特再次举棒,加演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黄金年代》中的波尔卡舞曲,本次新年音乐会也在这首舞曲的音乐声中达到高潮,在热烈的掌声和观众“BRAVO”(意大利语:好哇)声中,2007柏林除夕音乐会圆满画上了句号。音乐依然缭绕在耳边,思绪却已翱翔在天际。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的柏林新年音乐会带给我们更美的音乐,以飨听众。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对众多音乐爱好者来说是个熟悉的名字,这个音乐厅是世界最顶尖的音乐厅之一,当然能在这里演出的音乐家也是世界一流的。这里也是大名鼎鼎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大本营。音乐会中,400多人的小独奏厅全场满座。坐在二楼最后一排,哪怕是与钢琴、大提琴重奏的时候。音乐厅的音响效果实在是太好了,名不虚传!
D. 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简历
金色大厅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德语:“GroßerSaal”或“GoldenrSaalWienerMusikvereins”),是世界上着名的音乐厅之一。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一部分,该建筑物中有多个音乐厅,除金色大厅外,还包括勃拉姆斯厅和莫扎特厅等演出大厅,以及办公室。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按照传统都会在这里举行,每年随着新年音乐会通过电视转播将该大厅金碧辉煌的装饰和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该协会大楼由Th·汉森于1867年至1869年建造。
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金色大厅”曾令全世界多少音乐爱好者神往,也正是“金色大厅”孕育了维也纳爱乐之声。说起来,这座大厅也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了。它落成于1870年,正式的名称应该叫作音乐协会大厅,由建筑大师奥菲尔·汉森设计。
大厅内共有1654个座位和大约300个站位,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璀璨的音响效果使其无愧于金色的美称。自大厅落成那天起,维也纳爱乐乐团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在每年的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中,全世界的爱乐者都可以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一睹“金色大厅”的风采。
与阿姆斯特丹的音乐大会堂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相比,这个“长方形鞋盒”的确是狭长了些。然而它的声音流动性特别好。在这里,弦乐器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达到了巧妙无比的境界。也正因如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才带给全世界音乐爱好者难以忘怀的视听享受。
维也纳的专家们在协会大厦建成125周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金色大厅”的屋顶为平顶镶板,两侧有楼厅和音乐女神的雕像。这些具有美学意义的装饰物使原本直接撞击到墙壁上的乐音有延长和舒缓的作用。“金色大厅”的木质地板和墙壁就像是小提琴的共鸣箱一样,使乐队演奏的声音在厅内振动和回旋,余音袅袅。“金色大厅”的确是独一无二,称得上是世界上音响效果最出色的音乐厅。
“金色大厅”在新年这一天总是花团锦簇,充满着春的气息。这些鲜花都来自意大利的“阳光之城”圣雷莫,是意大利人民送给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好的贺礼。维也纳的园艺师们,包括各界的退休人员,都前来参加会场的布置工作。每一年主题花束的品种和色调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卫星电视转播时,细心的电视同行们总是询问一下花的颜色,避免在设计电视字幕时叠加上相同颜色的标题,影响观众的收视效果。
金色大厅也见证了中国民乐走向世界的历程。自1998年中国民乐乐团第一次在此演出并引起巨大反响,受到热烈欢迎,中国民乐已经开始在世界广泛传播,成为西方上层社会素质和品位的表现。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蜚声世界,1993年新年音乐会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视卫星收看实况广播,收看人数达10亿以上。厅内有收藏馆,馆分两室。一间是展览,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一边的书架上放满大量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另一边是一排铁箱,藏有音乐大师的乐稿、书信和其他手迹,其中有莫扎特的乐稿:《最后一个交响曲》、舒伯特的手稿:《未完成交响曲》等。屋子中间是一长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阅资料之用。档案室原为勃拉姆斯的办公室,他临终前一再嘱咐,要把他珍藏的几千册音乐书籍和乐谱全部捐献给档案室。
每场交响乐演出末尾的保留曲目是史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
关于演出:
中国今年来有多位艺术家到金色大厅演出,如宋祖英,谭晶,廖昌永,王宏伟,王莹等
各地的艺术团也纷纷到音乐殿堂一展风采,展示了东方文化的动人魅力。
E. 世界最大的音乐厅是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钢琴
一架巨大的钢琴摆放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据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钢琴。这架伫立在报春图前的超大型三角钢琴长440厘米,宽172厘米,重达2吨,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由北京钢琴厂于1959年9月29日献给刚刚落成的人民大会堂的一份厚礼。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
波士顿交响音乐厅
维也纳音乐厅
更详细的:
世界着名音乐厅、歌剧院
维也纳音乐厅:奥地利维也纳最古老也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
阿姆斯特丹音乐厅:音乐厅的形状、装饰和它传统的木结构,使音乐的振动自然地传导,形成音乐厅独特的音响特色。
波士顿交响音乐厅:拥有2625个座位的波士顿音乐厅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和维也纳音乐厅并称世界三大音乐厅。
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演出提供了标准舞台。不同时代顶尖的音乐家、舞蹈家都把在这里举办个人音乐会视为获得世界知名度的象征。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素有“维也纳的灵魂”之称,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设计最独到的是移动舞台,纵深46米,可随意升高、降低或转动。 英国皇家歌剧院:科文特花园剧院是伦敦最负盛名的老牌剧院,也是全世界数得上的大歌剧院之一。1892年得到了皇家歌剧院的荣誉称号。
悉尼歌剧院:雪白贝壳造型的悉尼歌剧院独特的造型成为城市的标志。
莫斯科大剧院:19世纪中叶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典范。是俄罗斯以至世界音乐、戏剧、文化的最着名中心之一,被誉为“俄罗斯歌剧和舞剧的摇篮”。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意大利最有名的歌剧院,被誉为世界歌剧圣殿。
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剧院场内极其豪奢,观众大厅布置成华丽的马蹄形,建筑风格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剧院之一。
柯芬园皇家歌剧院:英国首屈一指的歌剧圣殿之一,在此上演的歌剧无论从布景、导演设计到演员阵容、演出指挥都有世界级的水准。
F. 音乐之都维也纳简介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同时也是奥地利的9个联邦州之一,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维也纳约有165万人口,在欧盟城市中居于第10位。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2,除此之外维也纳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
城市概况:
维也纳(德语:Wien),(英语:Vienna)奥地利首都,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乐之都”的盛誉,又有以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之都”的美称;又以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化之都”;以精妙绝伦的装饰而被称为“装饰之都”。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国际性的音乐盛会。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lu)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着名的维也纳森林。面积414.65平方公里,人口170万(2008年),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以小约翰·施特劳斯塑像
上。西欧至巴尔干半岛的铁路枢纽,多瑙河港。维也纳还是多瑙河第一个流经的大城市,因此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夏天还举行露天音乐会。每一家都会在合家欢乐时演奏古典音乐。更有趣的是,在政府会议前后,也都要演奏一曲。维也纳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州。这个州的面积仅是全国领土的百分之零点五,但是全奥地利的人口有五分之一集中在这里。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奥地利联邦议会、国民议会、总统府、总理府、国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机构都聚集在这个城市里。同时,维也纳市还享有重要的国际地位。联合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都在维也纳设有办公机构。维也纳是昔日奥匈帝国的首都,以往的豪华气派尚存。她是欧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和旅游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维也纳人把满目疮痍的城市重建起来。如今,维也纳的所有历史建筑都得到了整修。随着奥地利加入欧盟,维也纳重新成为东西欧商业和经济往来的中心。对于游客来说,维也纳有着千姿百态的面貌。音乐崇拜者会为一场音乐会而不远万里,前来拜访音乐的圣殿。对于很多游人来说,漫步在迷人的多瑙河畔是十分让人向往的。
地理环境:
维也纳
维也纳合恩布龙宫
维也纳面积414.65平方公里,是奥地利最小的一个联邦州,也是唯一一个不同其他国家相邻的联邦州。由于维也纳的重要地位,它是拥有全奥地利最大交通和建筑面积的联邦州,11.3%的面积是建筑用地,11.1%为道路交通,2.2%为铁路轨道。维也纳也是绿化面积最大的联邦州,绿化面积117.76平方公里,覆盖率28.4%。河流和湖泊面积19.1平方公里,占4.6%,仅次于布尔根兰州。维也纳也是奥地利种植葡萄的四个联邦州之一,葡萄园占面积的1.7%。森林覆盖率为16.6%,农业用地占15.8%。维也纳共分为23个行政区。维也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欧最重要和最大的城市之一,应当归功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维也纳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和维也纳盆地西北部之间,维也纳是从多瑙河的南部发展起来的,现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两岸,是东西向多瑙河航线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点。自从1989年铁幕降下以后,奥地利同北部和东部邻国的交通和经济关系明显发展,与东欧之间的距离之近引人注目,维也纳距离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仅六十公里,这是欧洲除梵蒂冈城与罗马以外,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最近距离。维也纳的海拔从151米的多瑙河上的罗堡岛(Lobau),到542米的维也纳森林中的最高峰。维也纳的东面是三月河(March)平原,东南面是多瑙河草原国家公园。维也纳的西北面、西面和西南面被维也纳森林环绕,森林一直延伸到市区。多瑙河流经维也纳市内,除了多瑙河,从维也纳森林中还有许多小河流入市区,其中包括维也纳河。西面的山岭连接着南面的冰河走廊,这个地区是维也纳的葡萄种植区。维也纳的居民区主要集中在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西部,而工业区则集中在城市东部,维也纳森林环抱市区,多瑙河从市区静静地流过。着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面环绕着城市,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维也纳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
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