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当时意大利炮究竟有多珍贵,为啥李云龙敢号称富得流油
提起《亮剑》中的李云龙,想必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李幼斌的形象。这部电视剧带火了李幼斌,而李幼斌也成就了《亮剑》。剧中的李云龙性格大大咧咧,为人敢爱敢恨,在打仗上更是颇有心得。但李云龙也有自己的“不完美”之处,比如:大男子主义、满嘴脏话、爱占便宜。而恰恰是因为这样,反而让观众觉得这个角色更接地气。
意大利炮
抗战时火炮稀缺原因
按说意大利炮产自1897年,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时,已经过了40年。难道我国的兵工厂就造不出像样的火炮么?其实是可以的。早在20世纪初,上海江南制造局炮厂便能够生产同口径同技术水平的火炮。1907年便成功仿制出克虏伯式14倍75毫米山炮,基本实现了零件全国产。像后来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也生产过100毫米、105毫米甚至240毫米重型榴弹炮。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则生产过75毫米、88毫米山炮野炮。
Ⅱ 美国使用过意大利105毫米山炮吗
你好!没有。美国从没使用过意大利105毫米山炮。
Ⅲ 二战时期真实的意大利大炮长什么样
意大利75毫米山炮
口径: 75毫米
炮管长: 1.557 米
射角: -10° to +45 °
射界: 50°
炮口初速: 425 米/秒
射程: 9,564 米
Ⅳ 意大利炮是什么东西
为法国M1897型75mm火炮。
2.意大利炮”的身管通过一个装满液体和气体的铁制容器与炮架相连,发射后,液体传导力,气体被压缩消耗后坐力。弹性相连代替刚性连接,这是火炮的一次重大革命,所以,即使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很快被更大口径的火炮代替,它的历史地位仍然不可否认。
Ⅳ 二营长,意大利炮是什么梗
一、实际上这种火炮是昔日大名鼎鼎的法国M1897,75毫米野炮,法国小姐昔日在普法战争后,法国见识到了德国火炮把法国打得大败,于是重拾拿破仑时代炮兵决战的思路,搞出了这种射速奇高的M1897,由于有独特的反后坐系统,射速比同期的德国野炮高2倍。
一战时期,意大利也采购了一批这种火炮一战后,简单翻新后卖给了中国,日后国军一战区在44年的一号作战中还有使用。由于这种火炮是从意大利采购的,所以也被称为意大利炮。
二、另外一个来自亮剑电视剧中李云龙被变成剑士职介,终极武器意大利炮。电视剧《亮剑》里面李云龙的老婆被日本人绑架到城楼上要挟李云龙不攻城,李云龙为了消灭日本鬼子,忍痛用“意大利炮”轰击城楼,炸死了日本人和自己的老婆。
Ⅵ 《亮剑中二营长的“意大利炮”到底是什么炮
“意大利炮”就是M1897式野战炮。
需要申明的是,《亮剑》是一部好剧,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都无可挑剔。可摄制组在武器装备的还原度上并没做到十全十美,剧中出现的“意大利炮”是明显的模型,外漆也显得十分粗糙。因此,在现实中并不能找到一模一样的炮,只能算大概比较像而已。下面的分析仅代表小编的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首先得说说意大利炮的来历,各营连集结的时候二营长有过交代:是打小曹庄据点时缴获的两门山炮,意大利货,炮身上全是洋码子,就是炮弹少了点,才17发。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该炮应该是从日军或伪军手中缴获,也有可能是日军从国军那儿获得的战利品,而后自己使用或交给伪军使用。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发现,在二战期间,日军和国民党军队都装备过一款意大利炮,即47mm32倍口径的“百禄”M1935式步兵炮。
该炮其实是由奥地利的“百禄”公司设计,但是由于意大利在二战初期工业基础较差,缺乏独立研制生产火炮的经验,就从奥地利进口了这款火炮,并进行国产化,尔后大批量生产,命名为da 47/32。该炮有一部分出口到中国和日本,但是数量不多,现已很难查证。不过从外形上来看,“百禄”M1935式步兵炮的外形和剧中的“意大利炮”相去甚远,基本没有血缘关系。因此可以断定,此意大利炮非彼“意大利炮”。
而单纯从外形上看,剧中的“意大利炮”更像法国的M1897式野战炮。该炮是法国人于1897年研制,口径为75mm,拥有巨大的防盾和超长的炮管,和剧中的“意大利炮”正好吻合,从外形上基本可以判定,“意大利炮”就是M1897式野战炮。
Ⅶ 意大利M34山炮和日本92是步兵炮哪个好
这两个定位不一样啊。
M34山炮是轻型榴弹火炮里的主力,适合提供火力覆盖,反炮战甚至反坦克等任务,在山地战中地位不亚于105这样的重炮。日式94山炮作为比较对象更合适。
92步兵炮对射程的要求不高,但是主要任务是提供直射火力,射程近,威力不大,但是精度高,只要两个士兵就能拖着跑,适合伴随步兵进攻拔除碉堡等火力点。山炮就是十个人推也跟不上冲击的步兵。
Ⅷ 什么叫山炮
山炮是适用于山地作战的火炮。它重量较轻,能做大部件的分解结合,可用骡马拖曳、驮载或用人力搬运,现代山炮也可用汽车牵引或直升机吊运。
重量较轻,可用骡马挽曳。无须工具便可分成若干驮,由骡马驮载或用人力搬运。现代山炮也可用汽车牵引或用直升机吊运。1884年,中国制成不带反后坐装置的57毫米架退式山炮。1905年又制成装有反后坐装置的75毫米管退式山炮,身管长为18倍口径,射程6400米,用六马驮载或双马挽曳。苏联的1938年式76毫米山地加农炮可分为15驮,107毫米山地迫击炮可分为13驮,每驮重通常为60~120千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使用过九四式75毫米山炮和四一式75毫米山炮。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制成了M56式105毫米驮载榴弹炮,射程10575米,全炮重1290千克
山炮(膻炮)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ān pào。这个词由土匪发明,形容人头脑简单,说话做事欠缺考虑,与其他人不一样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是形容一个人见识平庸,没有见过世面,什么都不知道、都不懂,并在全国逐渐流行。由一个实物贬义词变成了褒义词。根据说话的形式,多用于形容自己喜欢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意思引申为——可以作为调侃、开玩笑的用语,而在关系很好的人面前使用,此时并不存在侮辱、恶意及伤害对方之意,例如:这个你都不会,看你那山炮样~呵呵!多用于东北,属于方言。
Ⅸ 意大利炮是什么意思
网络流行词,也是一个梗。流行起来的原因是因为《亮剑》第14集中李云龙的台词:"二营长!意大利炮呢?给我拉来!"。
Ⅹ 我们常说的山炮,究竟是一款什么武器
山炮事实上是火炮的一种,是一种轻便的榴弹炮,但是其武器使用定位主要用于山地作战,乃至一些常规重武器难以运载和通行的地方进行使用。最早出现“山炮”这个定义的,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旬的美国。
到了20世纪初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能够制造出后膛式山炮,所以希腊的山炮也就变得不那么抢手了。除了山炮所服务的山地部队,空降部队同样需要一款轻盈且便于携带的火力支援武器,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中期,不少国家的空降兵就曾使用过山炮。
直到二战后期,大口径迫击炮(日本的97式迫击炮口径达150毫米)和重型榴弹炮的出现和部署,使得山炮的存在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不少山炮都在届龄之后陆续退役。最后一款山炮是罗马尼亚在1980年代研发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在该国山脉地带的战斗所设计,但是到了本世纪初,这款武器也已经缴库封存,不再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