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蒙娜丽莎》的绘画背景和含义
创作背景
一、人文背景
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欧洲源自对基督教统治下中世纪的批判,产生了世俗价值观念。人的观念在达·芬奇等艺术家的观念里居于核心的地位,《蒙娜丽莎》也展现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辉,肯定了人从自然状态脱离而存在的意义。
二、草稿背景
在《蒙娜丽莎》创作之前,就有一幅,《艾尔沃斯·蒙娜丽莎》油画:《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出自达·芬奇,其创作时间远远早于《蒙娜丽莎》油画作品。《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绘画,人物的面色清新红润,不沾岁月痕迹,有着与蒙娜丽莎非常相似的长相、服饰、手势和神秘笑容,只是更为年轻。有专家还曾利用碳定年法对《艾尔沃斯·蒙娜丽莎》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幅画创作于15世纪。
含义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1)意大利的着名景色怎么画扩展阅读:
后世影响
作品反响
17世纪中期,达·芬奇的名字和《蒙娜丽莎》出现,曾经在枫丹白露宫编纂艺术品目录的班尔·汤,把《蒙娜丽莎》称为“画中之画、首屈一指”。 每年到卢浮宫鉴赏《蒙娜丽莎》作品的人数,大约有600万左右。
衍生作品
1919年,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20世纪的艺术家马歇尔·杜尚开启了带胡须《蒙娜丽莎》肖像的无限重复创作。并且,这一改造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杜尚也成了“恶搞”《蒙娜丽莎》的“始作俑者”。
1965年,马歇尔·杜尚在作品《拉西》中去掉了蒙娜丽莎的小胡子,以这种方式宣称“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和杜尚跨越文艺复兴和20世纪两个时期,在新艺术史中共同创作的作品。
1954年,美国肖像摄影师菲利普·哈尔斯曼将达利双目瞪圆、胡子翘起的怪异面孔挪用到了蒙娜丽莎的脸上,并在她青筋凸起的手中塞满钱币,用以讽刺达利晚年欺骗式的赚钱方式。
20世纪50年代,电影《蒙娜丽莎》出品,荣获195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1965年,巴黎举行“《蒙娜丽莎》艺术节”,29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带着标新立异的《蒙娜丽莎》齐聚于此。
1972年,弗兰克·福斯创作《蒙娜丽莎的可视基因》作品,该作品是一种原生、创新和超前的视觉效果。
2009年,法籍华人画家严培明在卢浮宫展出巨幅油画《蒙娜丽莎的葬礼》,画面中的蒙娜丽莎眼里含着泪水。
Ⅱ 《最后的晚餐》这幅有名的意大利画,用了多久时间画出来的
据说,意大利着名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历时7年绘制了《最后的晚餐》这幅佳作。
画中耶稣和十二门徒的形象均来自现实中的人。
达芬奇创作这幅作品时,曾仔细观察过无数的年轻人,想寻找一张神圣的、能表现耶稣品格的面孔。
费力搜寻了几星期之后,一个19岁的年轻人被选定为耶稣画像的模特。历时6个月,达芬奇创造出这幅名画的主角。在以后长达6年的时间内,达芬奇继续努力着,逐个找到适合11位门徒的模特并完成了画像。这幅画的中间留下了犹大的位置,这是完成这幅作品最后的一步。这个门徒,就是为了30枚银币而背叛耶稣的人。
达芬奇要寻找一张贪婪、奸诈、伪善、冷酷、无情的面孔,一张能描绘出出卖朋友特征的面孔。
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能体现犹大特征的模特确实很难,费尽了周折,终于有人带话给达芬奇,说在罗马土牢里发现了一个因谋杀罪而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几乎完全符合达芬奇的要求。
达芬奇马上赶到罗马。站在达芬奇面前的是一个皮肤黝黑的人,肮脏蓬乱的长发懒散地遮在脸上,阴郁的面孔透着一股邪恶的、堕落的神情。达芬奇终于找到了他想要的能表现犹大特征的人。
经过罗马国王的特许,这个死刑犯被押送到米兰,每天在指定的时间坐在达芬奇面前,供这位天才艺术家绘画。几个月后,达芬奇终于画完了最后一笔,他对卫兵说:“我画完了,你可以把这个囚犯带走了。”
就在这时,死刑犯突然摆脱了卫兵的控制冲向达芬奇,他哭着喊道:“噢,达芬奇,你看看我,你认不出我是谁吗?”
达芬奇仔细端详着死囚犯,然后对这个凝视了几个月的面孔说:“不,在士兵把你从罗马土牢里带出来之前,我从未见过你。”
听了达芬奇的话,死刑犯抬头望着天空叹道:“噢,上帝,我真得那么堕落吗?”然后他转向画哭泣:“达芬奇,你再看看我,我就是7年前给你做耶稣画像模特的那个人啊。”
所以,你是耶稣,还是犹大,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Ⅲ 意大利油画家乔治莫兰迪着名画作是什么
莫兰迪一生的创作题材都是在画着几只瓶子和波罗纳郊外的风景。他花了一辈子的时间研究这些瓶子和周围生活的景色,单就创作的油画就有1264张,而这还不包括素描、水彩和版画等其他形式。当人们问及他的创作情况时,莫兰迪说:“那种由看得见的世界,也就是形体的世界所唤起的感觉和图像,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定义和词汇来描述。事实上,它与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完全不一样,因为那个
莫兰迪作品
视觉所及的世界是由形体、颜色、空间和光线所决定的……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实的了。”从这句话中,很明显可以理解到莫兰迪的创作理念,艺术家只要真实地表现眼前所见的事物,就已经足够花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它、表现它。
Ⅳ 告诉我几位西方着名的风景画大师和其代表作
1. 戈延(Jan van Goyen,l596--1656)是第一代风景画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表现江河景色。他的名作《乡村景色》(约1645),真实地再现了荷兰的自然风貌。云天占据着大部分画面,压得很低的视平线把观众与河边景象拉近了,这种构图方式,成为荷兰风景画中常见的手法。
2. 与戈延同属一代的萨恩列达姆(Pieter Saenredam,l597--1665)是一位很特殊的画家。绝大多数风景画家描绘的都是露天的自然景色,当他们表现建筑物时,往往也是描绘它们的外观。萨恩列达姆却与此不同,他喜欢表现建筑物内部。一看他那四壁洁白的《圣巴沃教堂》(1660)等作品,就会对崇尚简朴的荷兰新教精神有所体味。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法产生意大利那样的美术。萨恩列达姆精于再现建筑空间的才能,在他一系列描绘教堂内景的作品上得到了充分发挥。
3. 荷兰风俗画家扬.斯腾的作品具有古典美,他的风景画也具有故事性,而同时期的荷兰风俗画家维米尔在《代尔夫特风景》中以精确的笔法维我们如实的描绘了他的家乡代尔夫特的风景。
4. 法国古典主义画家中,洛兰的风景画中人物只是点缀,他的风景是浪漫诗意的,充满了抒情意味。《风景:以撒和利百加的婚礼》是洛兰更出色的风景画。
荷兰风景画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首推彼得.德.霍赫,雅.鲁伊斯达尔(Jacobvan Ruisdael,1628/1629--1682)和他的学生霍贝玛(Meyndert Hobbema,1638--1709)。
5. 鲁伊斯达尔生在哈莱姆城,1657年移居阿姆斯特丹,在那里,他收了一批弟子,其中就包括霍贝玛。勒依斯达尔描绘的题材较为多样,在那些运用并不算怎么丰富的色彩描绘的风景画中,他生动地传达出变化中的自然形态、光线、氛围,并把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
鲁伊斯达尔是荷兰风景画中杰出德一位,作品《埃克河边德磨房》是典型的荷兰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动力的赞颂。
《哈莱姆风光》(约1670)以开阔的构图展现出这个城市郊外的景致,高远的天空上移动着层层云片,阳光从云隙间投射下来,使地上的景色具有了强烈对比,整个作品于生动中洋溢着一种戏剧性感觉。代表作还有《韦克的风车》
6. 荷兰 霍贝玛代表作《林间小道》又称《米德尔哈尼斯林荫道》(1689)
跟着名的老师相比,霍贝玛的绘画显得更加平和,开阔明朗,代表做《林间小道》这幅画在美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作古典的示范作品。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明晰,构图处理有力地表现出空间的推移,使人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成为运用透视法的典范。
7. 16世纪
文艺复兴后期样式主义画家格列科画的《托莱多风景》展示了他的独特画风。
尼德兰现实主义画家勃鲁盖尔,《雪中猎人》是他1565年创作德六幅田园式风景画之一。勃鲁盖尔有格绰号叫“农民勃鲁盖尔”,他以深刻德笔触,精准德表达了土地上生活着的精神面貌。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阿尔特多弗尔式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较有成就的风景画家,也是德国风景画的奠基人。《有城堡的景色》式第一批独立的风景画之一。
Ⅳ 意大利的运动会怎么画
可以引导画出运动会最常见的跑道,画长长的6条跑道,每条跑道上可以各画一个人或者画一只动物,表示他们正在进行着田径比赛。接着可以在加以完善,天空上画大大的太阳、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旁边有壮壮的树;跑道外边可以画好多个观众,可以引导孩子画小人或者小动物哦。
也可以画运动会的旗子、口气加油的标语、气球彩带之类的,画短跑的终点冲刺过线的时候,画个最快的人儿跑最前面冲过终点线,留着大汗,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运动会还可以画跳绳比赛这个比较简单的,两个小人晃着一条绳子,一个人跳;或者就是画几个小人在自己跳绳手里拿着绳子跳。再用好看颜色的蜡笔写上运动会即可。
还可以画个颁奖台,一二三名领奖,拿奖杯,周围好多小朋友在鼓掌观看,开心的表情哦。
Ⅵ 水彩风景画怎么画
水彩风景画不怎么好画,首先用2B铅笔起稿(不用画得太细),然后单调色起稿(大多用普兰),然后用大号笔染大色调,看你用4K还是8K纸选择多大号笔,先画重色,大色块画好后,提亮,画比较亮的颜色,用小笔细化,稍微等一会看大致效果,差不多了就提高光,然后吹干。整体可以画厚一些,会显出效果,根据你自己的风格看。风景画有好多种,有整体些的,也有碎的,初画就应该画简单一些的,亮一点的。
Ⅶ 福斯坦堡
柯罗 (1796.7—1875.2).卡米耶·柯罗(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1796-1875年)在近八十年的生涯里,留下达三千幅作品,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其中,风景画占大部分。“在我的生活中,只有一个梦寐以求的目的,这就是画风景”。他说,“以寄于自然的坚强感情和不屈服于任何打击的忍耐力来追求自然,如果没有这样的准备,最好不要从事画家这个职业。”他终生热爱自然,主张走向大自然。
柯罗童年时代在巴黎郊外学校读书时,常到附近的乡间散步,培养了对自然的喜爱。后来三度旅行意大利,三度到瑞士,并到过荷兰、伦敦等地,主要的时间都陶醉于当地的景色,面对自然作画。尤其是意大利,他停留很长一段时间,到处写生,创作无数的意大利风景画。而他在法国居住的岁月里,大部分日子都在巴比松枫丹白露隐居画风景。巴黎公社时期,柯罗曾被选为革命画家委员,但他置身于政治之外,漫游亚维瑞、诺曼底、阿腊斯等法国城镇,描绘他心里向往的古城风光和农村景色。这些地方的原野和树林,对柯罗来说,不仅是创作上的对象,更是他心灵上的源泉。
早期,他的风景多为城景与原野,建筑物轮廓分明,阳光照射下的大地画得非常坚固,远中近景的空间感十足。到了后期,他很巧妙地把神话人物安排在大自然里,使其与优美的风景糅和交融。曾经抗拒阳光照射的坚固大地,如今也散发水蒸气而氤氲浮动,树木和人物都成为一片朦胧,并从水中辉映。画面的构成完全依赖光的波动和水蒸气的浮晃而酝酿浓厚的梦幻气氛。
1996年在柯罗诞生两百年之后,巴黎大皇宫国家画廊举行他的大回顾展,重新肯定了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柯罗一生过着独身生活,艺术占据了他整个心田。而他在画坛的成名和荣耀,是靠着每年参展巴黎的秋季沙龙所获得的。在19世纪的法国绘画史上,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相继争辉,柯罗漫长的一生经历了所有的这些美术运动,但他均非开创这些流派的先锋人物。他受古典美术教育,曾是忠实的古典主义者。他热衷浪漫主义的自然观念,对自然的崇拜,使他成为诚挚的写实主义者。因此,批评家认为柯罗的最大成就,就在于他汇合了19世纪所有的主流,而为当时刚刚兴起的印象主义开辟了道路。(何政广)
柯罗年谱
1796 7月17日生于巴黎卢浮宫与杜叶丽公园附近的巴库街125号。出生时的建筑现已改建为百货店。父为贾克—路易·柯罗,母亲为玛丽—法兰丝娃·奥伯颂,经营妇女服饰店。柯罗小时曾在店里的出纳簿上画了许多铅笔涂鸦。(拿破仑第一次远征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结盟,珍纳发现种痘法。1798年德拉克洛瓦出生。)
1803 7岁。时入巴黎尔沃吉拉尔街十五号鲁杜里埃经营的寄宿小学。(1804年拿破仑称帝。1806年泰纳画《雾中的日出》。)
1807 11岁。寄宿于浮翁父亲友人赛尼贡家,进入浮翁名门中学就读。喜爱自然的梦想家赛尼贡家族对自然事物的知识,也带给柯罗很大影响。(大卫完成《拿破仑加冕大典》。)
1812 16岁。离开浮翁。进入巴黎近郊的波瓦西寄宿学校,两年后毕业。(英美战争开始(1812~1814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失败。格林兄弟出版《童话集》。1814年米勒出生。)
1815 19岁。回到巴黎的家,希望当画家的梦想得到父亲的许可。白天的织物商会工作,晚间到修斯学院学画。(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回巴黎,开始“百日天下”,接着在滑铁卢战败,流亡圣赫勒拿岛。)
1817 21岁。继续一面工作一画作画。距巴黎十五公里的凡尔赛附近的亚维瑞城中,从风光明媚的森林池畔购买别墅。柯罗在这别墅中自己的卧室里设了画室,假日到此散步作画,与大自然又有了接触。(杜比尼出生,1819年高尔培出生。)
1822 26岁。去年妹妹去世,父母亲将她去世后所退回的陪嫁人予柯罗作为学画费用。随同龄风景画家米夏隆学画,但米夏隆数月后去世,柯罗改入维克多·贝尔坦画室。在涅夫勒河岸13号建造最初的画室。(希腊发表独立宣言。土耳其虐杀基奥斯岛的希腊住民。)
1825 29岁。决定到意大利旅行并研究传统绘画技术。秋天与同门画友爱德华·贝尔坦从巴黎出发,经洛桑到意大利波隆纳、悲冷翠,12月到罗马,住在西班牙广场附近。直到1828年均以此为据点赴意大利各地旅行作画。(法国立法订立十亿法郎法,作为法国革命期间亡命贵族财产赔偿金。俄国尼柯莱一世即位。英国开通世界最早的铁路。德拉克洛瓦到英国方旅行。)
1826 30岁。结交贾克·雷蒙·布拉卡沙与安德烈·吉胡等人。(摩洛出生。)
1827 31岁。同门友人佛利兹到罗马。从罗马寄作品《娜妮桥的风景》、《罗马乡间》两件参加巴黎的沙龙展。(贝多芬去世。)
1828 32岁。夏天在威尼斯度过。9月经威尼斯回到巴黎,与家人聚会。(戈雅去世。)
1829 33岁。赴枫丹白露、诺曼底、布尔塔纽等地方画风景。(希腊独立。安格尔担任巴黎美术学院教授。)
1830 34岁。在枫丹白露作画。7月革命,避开动荡不安的巴黎,与建筑师朋友普瓦罗到夏特、诺曼底等地作画,完成杰作《夏特大教堂》。(毕沙罗出生。)
1831 35岁。冬季在涅夫勒河岸的画室度过,常到布尔塔纽、奥维尼、莫尔瓦等地作画,以《枫丹白露森林风景》等四件油画参加沙龙展。
1832 36岁。在枫丹白露作画。(马奈出生。)
1833 37岁。《枫丹白露森林的浅滩》参加沙龙展获二等奖。这个奖给柯罗莫大的鼓励。到诺曼底及苏瓦松旅行写生。(英国废止殖民地奴隶制度。清朝鸦片贸易扩大。安格尔被选为美术院院长。)
1834 38岁。《意大利风景》、《海边风景》等三件作品参加沙龙展。因为在沙龙得奖而使父母反对他远行的态度软化,他第二次赴意大利与画家克兰贾同行。5月从巴黎出发,经布尔塔纽、里昂、亚维浓到马赛港,坐船沿地中海到意大利。在翡冷翠、威尼斯、米兰等地参观作画,并沿阿尔卑斯山回到法国,10月到巴黎。(德加出生。)
1835 39岁。到法国各地旅行作画。以《丽华湖景的回忆》与《沙漠中的艾卡》等作品参加沙龙展。(葛罗去世。)
1836 40岁。赴法国中部奥维尼、亚维浓等地旅行作画。
1837 41岁。《圣·杰洛姆》等三件参加沙龙展。(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康斯坦堡去世。)
1839 43岁。参加沙龙展以来历经十二年,所获评价愈来愈受肯定。(法国征服阿尔及利亚。塞尚、薛斯利出生。)
1840 44岁。夏天在曼特郊外奥斯蒙家度过。为司法官路易·罗贝尔的曼特邸宅浴室壁面作意大利风格的装饰画。为教堂制作《往埃及记》壁画。三件作品参加沙龙展,其中一件《小牧羊人》被政府购买。(罗丹、莫奈、鲁东出生。)
1841 45岁。以《拿波里附近风景》与《德谟克利特与阿伯德尔人》参加沙龙展。(雷诺阿、莫利索出生。)
1842 46岁。旅行瑞士。以《果园》与《意大利风光》参加沙龙展。
1843 47岁。《索多玛城的毁灭》、《水浴的少女》与《夕暮》参加沙龙展。从5月到秋天,三度到意大利旅行。(罗斯金出版《近代画家论》。)
1844 48岁。受政府委托为巴黎圣尼古拉杜夏顿尼教授制作《耶稣受洗》,于1847年完成。(高尔培以《带黑狗的自画像》首次入选沙龙展。亨利·卢梭出生。)
1845 49岁。以《荷马与牧羊人》、《黛芙妮与克罗埃》等作品参加沙龙展。其中,《荷马与牧羊人》灵感得自安德烈·塞尼埃的诗《盲人》,极受佳评。1863年柯罗将此画捐赠圣洛美术馆。(波特莱尔着《1845年的沙龙》。安格尔获三等勋章。)
1846 50岁。获骑士勋章。柯罗逐渐受到艺评家的瞩目。波特莱尔也赞美他的画。《枫丹白露的森林》参加沙龙展。(美国、墨西哥战争爆发。英国废止谷物法。)
1847 51岁。德拉克洛瓦到柯罗画室拜访。11月父亲去世。(高尔培旅行荷兰,见到林布兰特、哈尔斯油画。)
1848 52岁。共和政府举办免审查沙龙展,柯罗被选为沙龙展评审委员。九件作品参展,其中《意大利牧羊人》与《意大利土地》被政府购买。(法国爆发二月革命,成立第二共和制。高更出生。)
1849 53岁。《橄榄园的基督》为政府购买给朗格勒美术馆。(高尔培画《奥尔南的葬礼》。)
1850 54岁。此时风景画带有幻想的倾向,并对人物画发生兴趣。(清朝发生太平天国起义。米勒画《播种者》。巴尔扎克去世。)
1851 55岁。《清晨,仙女婆娑起舞》、《日出》等作品参加沙龙展。《清晨,仙女婆娑起舞》为国家购藏。2月母亲去世。回家探望。(泰纳去世。)
1852 56岁。旅行瑞士。阿佛雷特·罗赫着手写柯罗传记,并制作柯罗作品目录。(法国第二帝政成立。)
1853 57岁。再度赴瑞士旅行写生。住家移至福布尔·普瓦梭尼埃街56号,画室也设于此,成为他此后一生的作画场所。试作玻璃版画。《黄昏,远方的塔》、《早晨,牧羊人》等参加沙龙展。(俄土战争。梵高出生。)
1854 58岁。8至9月旅行荷兰、意大利、参观林布兰特、鲁本斯与荷兰绘画。
1855 59岁。《戴安娜有朋友们》、《二轮马车,蒙勒兹附近的玛克西的回忆》、《春》、《夕暮》、《意大利的回忆》、《黄昏》等六幅富有诗意的风景画,在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大受评审委员会佳评。同时参加的有安格尔四十多幅油画、德拉克洛瓦三十五件油画。结果,柯罗获得最高奖。更兴奋的是拿破仑三世买下他的油画《二轮马车,蒙勒兹附近的玛克西的回忆》。名声确立,请他作画的订单不断,忙于作画。(安格尔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举行大回顾展。高尔培发表写实主义宣言。惠特曼谷发表《草叶集》。)
1856 60岁。到诺曼底旅行。完成亚维瑞教堂壁画四面。此壁画为摹写意大利绘画。
1857 61岁。多次观赏歌剧。画了很多速写。此时作人物画较多。(米勒的《拾穗》参加沙龙展。)
1858 62岁。拍卖油画三十八幅,收入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法郎。(塞根迪尼出生。)
1859 63岁。《梳妆》、《但丁与维吉尔游地狱》等三幅画参加沙龙展。六年前开始画的《基督行道图》完成。(意大利统一战争爆发。秀拉出生。)
1860 64岁。移居巴黎。(林肯当选第十六任美国总统。)
1861 65岁。长时间在枫丹白露作画。女画家贝尔特·莫利索成为柯罗的入室弟子。《宁芙之舞》、《日落》等参加沙龙展。(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意大利王国成立。布德尔、麦约出生。)
1862 66岁。一幅油画参加伦敦世界博览会。7月赴伦敦,停留一周作三幅画。(克利姆德出生。)
1863 67岁。《日出》等参加沙龙展。赴瑞士各地旅行。(巴黎举行落选展。孟克出生。德拉克洛瓦去世。)
1864 68岁。以纯熟技法完成杰作《摩特枫丹的回忆》(静泉之忆)在沙龙展出,为政府购买入藏于枫丹白露宫殿(现藏于巴黎卢浮宫)。(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会条约成立。罗特列克出生。)
1865 69岁。夏天在枫丹白露度过。《艿密湖景的回忆》、《牧羊星》等油画三件参加沙龙展。
1866 70岁。参加沙龙展的《孤寂》一画被拿破仑三世爱妃购藏。在画室中以作人物画为主。(康丁斯基出生。)
1867 71岁。六件作品参加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米勒获一等奖。(美国向俄国购入阿拉斯加。奥匈帝国成立。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刊行。波特莱尔、安格尔去世。)
1868 72岁。《浅滩·夕暮》等参加沙龙展。与杜米埃一起在杜比尼家作装饰画。(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开设。米勒获五等勋章。波纳尔出生。)
1869 73岁。《阅读中的女子》等两件作品参加沙龙展。到曼特、亚维瑞城等地作画。(苏伊士运河开通。马蒂斯出生。)
1870 74岁。普法战争间生活困穷,但仍作画不辍。(7月,普法战争爆发,9月发表法国第三共和国制宣言。)
1871 75岁。巴黎动乱,避居法国北部。(卢奥出生。)
1872 76岁。《阿腊斯近郊》、《亚维瑞城的回忆》参加沙龙展。年龄虽高但仍到法国各地旅行。(莫奈画《日出—印象》。蒙德里安出生。)
1873 77岁。《牧歌》与《越境者》参加沙龙展。作品受画商、顾客欢迎。在克布伦建立画室。(高尔培亡命瑞士。德加描绘舞女及都市生活油画。)
1874 78岁。《明月的回忆》等参加沙龙展。10月14日姐姐去世。柯罗患了胃癌,但仍忍着病痛埋头作画。画了《蓝衣女子》等作品。(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在巴黎纳达尔画廊举行,有三十人参加。)
1875 1月6日病情恶化,卧病无法作画。接到1月20日在巴比松死去的米勒讣闻,柯罗送给米勒遗孀一千法郎的抚慰金。2月22日在画室去世。在圣多杰尼教堂举行葬仪,埋在贝尔·拉吉斯墓地,享年78岁。沙龙展出柯罗作品《樵夫》等三幅。(法国制定第三共和国宪法。马尔肯出生。米勒去世。)
Ⅷ 达芬奇简介及蒙娜丽莎油画的背景
1、达芬奇
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意大利语: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意大利着名画家、科学家,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一个博学者: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着的成就。
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约有15000多页,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半个世纪。
他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并成为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成为意大利着名建筑师、画家,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
1516年侨居法国,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最着名的作品是《蒙娜丽莎》现在是巴黎的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
2、《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3、创作背景
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欧洲源自对基督教统治下中世纪的批判,产生了世俗价值观念。
人的观念在达·芬奇等艺术家的观念里居于核心的地位,《蒙娜丽莎》也展现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辉,肯定了人从自然状态脱离而存在的意义。
在《蒙娜丽莎》创作之前,就有一幅,《艾尔沃斯·蒙娜丽莎》油画:《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出自达·芬奇,其创作时间远远早于《蒙娜丽莎》油画作品。
《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绘画,人物的面色清新红润,不沾岁月痕迹,有着与蒙娜丽莎非常相似的长相、服饰、手势和神秘笑容,只是更为年轻。有
专家还曾利用碳定年法对《艾尔沃斯·蒙娜丽莎》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幅画创作于15世纪。
(8)意大利的着名景色怎么画扩展阅读:
达芬奇其他作品介绍:
1、《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
画面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着名的一幅。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2、《哈默手稿》
该书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达·芬奇留下的手稿草图,内容涉及解剖学、建筑学、天文学、岩石和化石,共72页。
达·芬奇一生勤于记录,写下了数以万计页的手稿,而现存的手稿有5000多页。在他那卷帙浩繁但疏于整理的手稿里,很少注明日期,事实上人们已经习惯于将达·芬奇手稿称作“含义模糊的纸片”。正因为如此,他在米兰时期书写的连续72页的《哈默手稿》则更显得弥足珍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达芬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蒙娜丽莎
Ⅸ 威尔逊去意大利后创作了哪些风格的风景画
威尔逊可以算是雷诺兹的同代人,在盛行肖像艺术的时候,他最初也是从事肖像画创作,但他对此并不感兴趣,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杰出的才能。1750年他去意大利后,遍游了威尼斯和罗马的各大城市,并作了大量各地风景和古代遗迹的写生,开始创作了一批意大利式风景画。当他于1756年回国后,已是作为一个风景画家活跃于伦敦的画坛上。
Ⅹ 外国哪个出名的桥被画过油画
卡纳莱托(乔凡尼·安东尼奥·康纳尔)(Canaletto,1697-1768年),意大利风景画家,尤以准确描绘威尼斯风光而闻名。在《圣马可广场》、《大运河上的赛船》,及其他作品中,他将准确的建筑细节与明亮的色彩结合起来。卡纳莱托出生于威尼斯。他跟随他的父亲开始职业生涯,在威尼斯和罗马画舞台场景。1720年左右,他转向风景画。他的威尼斯风光画很快受到游客的欢迎,作为特产买走。卡纳莱托的有些风景画,将真实建筑置于想象的背景中[1]。
18世纪意大利最着名的风景画家卡纳莱托(Canaletto)在其故乡威尼斯画了许多精致的风景画。这些风景画画面十分逼真,以至于今天气象学家可以将它们用作气候研究。意大利科学家希望借此填补一个气候资料的缺口。实际上,人们直到140年以后才正式测量了威尼斯的水位。
卡纳莱托在18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期间用一架针空照相机把摄得的画面投影到幕布上,然后在幕布上精确地描绘威尼斯的风景。在他的画中就连威尼斯运河里最细微的海藻堆都被记录下来了,因此他的画被选来比较现在和当时的气候情况。 他画过很多威尼斯的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