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豹1a6和m60a1谁厉害
你问的是游戏还是真实坦克对比?
真实世界中,豹1A6更厉害
不妨比一下三大性能
1、火力,豹1A6用的是英国L7型105毫米坦克炮,M60A1用的是L7的美国许可生产版M68,大家的威力在伯仲之间,打平
论射控的话,大家都是红外大灯+合像式光学测距机,考虑到德国在光学仪器方面的优势,德国人略占上风
2、防护,M60A1体积过大,容易被击中,防护上不如豹1A6
3、机动性,德国人的强项
综合比下来,豹1A6更强
Ⅱ 《红海行动》电影中比较强的武器装备都有哪些
比较强的武器装备
“美洲豹”直升机在影片后半部分,恐怖分子驾驶的一架法制“美洲豹”运输直升机给蛟龙突击队带来了很大威胁,机上的一门机炮袭击了我方突击队的预设狙击阵地,并击伤了主狙击手。不过,说起法制“美洲豹”运输直升机,它是法国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一种双发中型多用途运输直升机,后来成为多国空军装备的“标配”,直到美国“黑鹰”直升机面世,才打破了该机的装备规模。影片中的这架“美洲豹”机身粗短,尾撑平直,机身背部并列安装2台涡轮轴发动机,主机舱开有侧门,可装载16名武装士兵,也可运载货物。不过,影片中出现的带机炮吊舱的画面很可能是后期合成的效果,据悉,摩洛哥军方提供的是一架标准的运输型“美洲豹”,影片中为了剧情需要将其设定成了拥有旋转机炮的武装型直升机。
Ⅲ 请告诉我意大利的公羊C1主战坦克的性能与研究过程。
意大利是一个老牌的汽车大国,汽车工业相当发达,从高性能“方程式”赛车到豪华跑车,到几十吨的大型载重汽车都能生产。虽然战后有几十年没有研制过坦克,但技术基础雄厚,研制新型坦克的困难相对而言并不大。为了降低开发成本,意大利将技术重点定位在坦克的电子和火控系统上,并且让在研的C-1主战坦克与另外两种陆军主力作战车辆VCC-80步兵战车和B-I“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共享相同的火控系统,其他部件则大量借鉴和采用成熟的技术。
“公羊”的研制得到了国外的技术援助。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就向意大利出口了120毫米L44滑膛坦克炮的技术,奥托•梅莱拉公司随后制造出120毫米滑膛炮和弹药。
“公羊”坦克在研制中吸取了很多OF-40的设计方法,两者在底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坦克整体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德国的“豹”1与“豹”2。从其底盘尺寸和炮塔方正的外形就可以看出,坦克车体前部的布局几乎是“豹”2早期原型车的翻版。
此外,意大利还将“公羊”主战坦克的一些零件以承包方式转由国外企业生产。如“公羊”的传动系统就采用了德国ZF公司设计的LSG3000全自动传动装置。由于自身底子厚,外加盟国的技术援助,“公羊”的研制过程基本顺利。
1986年底,奥托•梅莱拉公司制成了第一辆样车。1988年,全部6辆样车组装完成,并开始了漫长的测试。1992年6月,“公羊”主战坦克通过了行驶和火力等一系列测试,正式定型。同年,意大利军方和奥托•梅莱拉公司签订了生产200辆C-1“公羊”主战坦克的合同。不过,由于奥托公司还需要时间改造厂房和生产线的设备,因此直到1995年,正式生产型“公羊”主战坦克才走下生产线,交付给意大利陆军。
在近几年的国际武器组织的“世界坦克排行榜”中,“公羊”主战坦克大多在第8-10名徘徊。这说明“公羊”与M1A2、“豹”2A5等大牌主战坦克相比,性能上还有差距。虽然排名总是靠后,但这种意大利的国产货能在前十名占有一席之地,说明它还是一种性能不错、有一定战斗力的第三代坦克。
与当今最新型的主战坦克相比,“公羊”的各项性能一点也不突出,只有战斗全重比较小,为48吨左右,堪称西方第3代主战坦克中最轻型的一员了,因而其机动性能较好。不过,先进坦克该有的东西,如热成像夜视仪、稳像式火控系统、复合装甲、120毫米滑膛炮、自动灭火抑爆装置等等,“公羊”身上一个也不少。就凭这一点,“公羊”仍可以跻身先进坦克行列。
意大利原本并不是坦克研制的强国,自己军队用的也一直是进口产品,所以在“公羊”的研制过程中,尽量采用成熟技术和工艺,以缩短研制进度和风险。这些措施使意大利一下子站在了世界坦克工业的前列,并为今后研制更先进型号打下基础。事实也正是如此,前不久,意大利军方推出了“公羊”的出口型号,整体性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参与激烈竞争的能力。
性能数据
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型号 C1
乘员 4人
战斗全 48000kg
单位功率 18.4kW/t
单位压力 83.4kPa
车长(炮向前) 10.540m
车体长 7.595m
车宽:
带裙板 3.545m
不带裙板 3.420m
车高(至炮塔顶) 2.46m
火线高 1.910m
车底距地高 0.44m
履带中心距 2.802m
公路最大速度 65km/h
公路最大行程 550km
潜水深 4m
爬坡度 60%
侧倾坡度 30% 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发动机:
生产公司 菲亚特•依维柯
型号 MTCAV-12
类型 12V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
功率 882kW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 联邦德国ZF
型号 LSG3000
类型 液力机械
前进档/倒档数 4/2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 120mm/滑膛
并列武器口径/数量 7.62mm/1挺
防空武器口径/数量 7.62mm/1挺
烟幕弹发射器总数量 2-4具
弹药基数:
炮弹 40发
机枪弹 2500发
炮塔驱动方式 电液/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 360度
车长超越控制 有
火炮俯仰范围 -9°~+20°
火炮稳定器
水平向 有
高低向 有
三防装置 有
电气系统电压 24V
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型号演变
C-1“白羊座”的改进型为“白羊座”MK-2型。MK-2型将换装1500马力(1102.95KW)的涡轮增压柴油机和液压悬挂系统,以及自动装填系统和更先进的火控系统,并将继续改进装甲防护。
MK-2型将最终淘汰老旧的“豹”1型和M60A1坦克。按计划,C-1“白羊座”MK-2型主战坦克将装备500辆。加上200辆MK-1型,C-1“白羊座”系列将达到700辆
Ⅳ M60坦克有哪些缺点
M60坦克的两次故障平均间隔时间超过30h,比英国的奇伏坦大1倍多。按目前的标准,M60系列坦克功率不足,且加速性差,另一缺点是车身高大。
在M60A1的生产过程中,该坦克经历了不断的产品改进,此外还利用大修机会对M60进行了相应的部件改装,但仍称M60A1。
Ⅳ M60A1坦克的构造是怎样的
M60A1车体用铸造部件和锻造车底板焊接而成,分为前部驾驶舱、中部战斗舱和后部动力舱3个舱,动力舱和战斗舱用防火隔板分开。
驾驶员位于车前中央,驾驶舱有单扇舱盖。驾驶员前面装有3具M27前视潜望镜,舱盖中央支架上可装1具M24主动红外潜望镜用于夜间驾驶,目前M24潜望镜已改换成AN/VVS-2微光潜望镜。在驾驶舱底板上开有安全门。
整体式铸造炮塔位于车体中央,M60A1/A2/A3型车炮塔前部较尖,采用了细长的防盾,外部后方有储物筐篮。装填手位于炮塔内火炮左侧,车长和炮长居右侧,装填手配有1具可360°旋转的M37潜望镜,M19车长指挥塔可手动旋转360°,指挥塔四周装有8具周视观察镜。
此外,坦克乘员舱内还装有加温器。潜渡时,要在车长指挥塔上架设2.4m高的潜渡通气筒。在坦克车体前部可以安装M9推土铲,用于准备发射阵地或清理障碍。
Ⅵ M60巴顿的简介
M60/M60 - 延伸自可靠的M48巴顿家族,M60原型车仍保留M48系列的铸造式龟壳型炮塔,但是有铝合金路轮、105毫米炮、M19车长观测塔、柴油引擎等M48没有的特征。主炮(M68坦克炮)采用自英国皇家兵工厂(Royal Ordnance Factory ,GB(ROF))授权生产的L7线膛炮。车长观测塔内装除了M85 .50机枪外,亦可在观测塔盖左侧外装M2 .50机枪作近战用途。炮盾则装载M1919A4 .30机枪。
M60A1 - 采用needle-nose 长鼻式炮塔,有较好避弹外型。炮盾则装载M73 .30机枪(M1919A4 .30机枪改良型)。
M60A1 AOS - 加强稳定性,1972年服役,使用M68E1坦克炮。
M60A1 RISE - 可靠性加强,增加许多选装配备,诸多方面优化,包括引擎设计可以更快拆卸,新的T142履带,可减少磨损增加寿命。
M60A1 RISE Passive - RISE,红外线搜索灯和被动夜视镜。美国海军陆战队版还有外挂反应装甲(ERA),1980年代晚期服役。
M60A1E1 - 研发车;装配XM162 152毫米滑膛炮,可以发射MGM-51C橡棍导弹(Shillelagh Missile)或一般炮弹,亦有作为遥控型20毫米机炮的测试车。
M60A2(M60A1E2) - XM162 152毫米滑膛炮炮塔(美军原计划名称:XM66 Tank)设计决定版。后期型加装AN/VVG-1红外线夜视器;在引擎散热网下方加上CBSS(Closed Breech Scavenger System),以避免炮弹发射时废气弥漫(当时M60A2炮塔预先制造200座,因为没有车身可用,就挪用M60的车体装载;而没有车身的M60炮塔,就装设在M48A3的车身上,称为M48A4。因此有的M60A2没有CBSS)。炮盾则装载M73A1 .30机枪(后期型则改为M219 .30机枪(M73A1的改良型))。
K-Tank - 克莱斯勒防务公司(Chrysler Defense Division)在M60A1车体上放置类似M60A2的炮塔(称为“K炮塔”,没有炮手及填装手舱盖),使用主炮为与MBT70/XM803坦克相同的XM150 152mm滑膛炮,炮塔后方则装配与M551空降坦克早期所用M176烟幕发射筒八枚,试作用。
M60A1E3 - M60A3的原型车,M60A1主炮改装德制L7A3 105毫米线膛炮。M60A1E4 - 遥控武器的实验车。
M60A3 - M60A1加装雷射测距仪,固体弹道电脑,横风感应器等设备提高命中率。炮塔前方两侧加装M239 66毫米烟雾弹发射器(英国的L8A1美国生产型);主炮管管加上隔热套筒;炮盾则改装M240通用机枪(比利时FN MAG的美国生产型)。
M60A3 TTS - 热感应瞄准镜改装;M60A3改成AN/VSG-2红外线夜视器。
M60XA4 - M60A3加装M256 120毫米(莱茵金属公司的Rh120-L44)滑膛炮,以供美国国民兵(United States National Guard)使用,计划停止。
Super M60(M60AX) - 由铁勒达因(Teledyne)向美国陆军借用M60A1作改良。装甲防护提升。改用AVCR-1790柴油引擎和RK-340变速箱,及液氮避震悬吊装置,试作用。
M60-2000/120S - 通用陆地系统研发的M60改良型,在原先M60车体上安装M1坦克炮塔与120毫米主炮的混合型坦克,后来并没有被任何国家采用. M60A1 AVLB - 装甲架桥车,M60A1底盘加装60呎剪力桥。
M60 AVLM - 装甲扫雷车MICLIC(Mine-Clearing Line Charge),在AVLB型上安装两具MICLIC于M60底盘。
M60 Panther - M60修改的遥控除雷车。
M728 CEV - 以M60A1为基础改造的工兵车。有A型吊架和绞盘在炮塔前方,装设一门英国皇家兵工厂生产的L9A1 165毫米爆破炮(美军制号M135)。车体前方装有M9推土铲或在推土铲前再装除雷犛(M60/M728系列所使用的M9外观上一模一样。但是液压系统配管上:M728是隐藏在车体内部;M60则是外露在车体左后方挡泥板上及左后驱动轮附近)。
M728A1 - M728 CEV升级版。
外加配备:
M9 - M60底盘专用推土产。
Ⅶ M60系列主战坦克行动装置是怎样的
M60系列主战坦克行动装置采用传统的扭杆悬挂,每侧有6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在第一、二、六负重轮外装有液压减振器。
M60和M60A1(早期)坦克配用T97型双销挂胶履带。M60A1坦克在1974年改装了新的T142型钢制履带,其橡胶衬垫可以更换,履带使用寿命提高1倍。
Ⅷ m60主战坦克装甲那么厚那么高大,你知道为什么重量才50多吨吗
M60的装甲可不厚,它的车体正面装甲和炮塔正面装甲都是只有110毫米左右,当然这些地方的装甲都是有一个倾斜角度,这样在水平方向的装甲厚度可以达到200毫米。
现在台湾的M60A3也是经过了一些改进,包括增加反应装甲,据说这些反应装甲是从法国进口的,不过这些反应装甲的排列方式是有点独树一帜。
本身,坦克最重的部分就是各个位置的装甲,而为了保证坦克既有足够的防护能力,又要重量不要太大,让发动机能够带的动坦克,坦克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是坦克各个部分的装甲厚度不一样,就像前边说的,坦克装甲最后的地方是坦克车体前部和炮塔的正面,这个地方挨的炮弹最多,所以装甲也是最厚,象M60的装甲最后的就是这个地方,有110毫米,而车体和炮塔的侧面装甲就只有80毫米厚了。应该说M60的装甲厚度不算大,象和M60同时代的苏联的T62,炮塔正面的装甲有220毫米厚,炮塔侧面的装甲也有170毫米厚。当然苏联的数值是等效的厚度,就是已经计算了装甲的倾斜角度。
除了薄厚不均以外,坦克装甲和水平方向还有一定的角度,倾斜装甲最着名的就是T34,由于有60度的倾斜,T34前装甲厚45毫米,但是由于有了倾斜角度,在水平方向是有了60毫米的厚度,这是一个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坦克上次使用减重的方法主要是这两种,现在虽然普遍使用复合装甲,但是倾斜、薄厚不均还是坦克装甲的一个分部常态,而现在的反坦克武器由于精确化程度的提高,已经是可以瞄准坦克装甲最薄的地方发射。而坦克装甲不可能是无限度的加厚,那种大铁坨是防护能力很好,但是就是一个铁疙瘩,是跑不动的。
在M-60坦克服役的时代,当时各个主要国家的主战坦克通常就是50吨上下,当然苏联的坦克一般是要比西方国家轻10吨左右,M60这个份量可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