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排位赛最后一位正赛第一在F1历史上有吗
据我所知好像没有这样的车手的
一下的资料你可以借鉴一下
第一名 马里奥-安德雷蒂(美国),1968年美国大奖赛
1968年的美国大奖赛上,安德雷蒂在他从来没有见过的赛道上获得了杆位。很多人至今都没有注意到,这是他首次驾驶F1赛车。他的队友是世界冠军格拉汉姆-希尔。在比赛中,他还与另一位世界冠军杰基-斯图瓦特对抗,直到自己的莲花49赛车发生故障。
第二名 里卡多-罗德里格斯(意大利),1961年意大利大奖赛
1961年,19岁的罗德里格斯得到了驾驶法拉利赛车的机会,他驾驶的是旧款法拉利156赛车,曾经是队友菲尔-希尔。他取得了排位第二的位置。赛后有其他车手质疑:“这人赛车的齿轮比例对吗,他怎么这么快?”
第三名 约翰尼-塞尔沃兹-加维,1968年摩纳哥大奖赛
当杰基-斯图瓦特受伤后,F2最快的车手塞尔沃兹-加维被肯-泰里尔邀请驾驶马特拉-考斯沃斯赛车参加摩纳哥大奖赛。在排位赛中,他输给了格拉汉姆-希尔取得第二,正赛中撞墙退赛。
第四名 吉尔-维伦纽夫(加拿大),1977年英国大奖赛
他从美国的亚特兰大方程式直接来到从来没有见过的F1赛道。这可能是他惟一的一次F1机会,因此受到巨大压力。因为此前也没有试车机会,而且还不能损毁赛车,所以直接参加排位赛,结果取得第4。
第五名 卡洛斯-鲁特曼,1972年阿根廷大奖赛
这应该不算他的首次参加F1,因为他几个月前参赛过一次非锦标赛的赛事。他这次驾驶的巴拉布汉姆 BT34不算是最快的赛车,但他却取得了杆位。不过在正赛中,他继续选用软胎,结果爆胎了。
第六名 阿兰-普罗斯特(法国),1980年阿根廷大奖赛
加盟迈凯轮车队的普罗斯特被认为从他富有经验的队友约翰-沃森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但在排位赛中,他超过了队友取得了第6。他好像没有从队友那里学到什么,因为在接下的比赛中都是最快的。
第七名 迈克尔-舒马赫(德国),1991年比利时大奖赛
舒马赫在职业生涯中的首次比排位并不想埃迪-乔丹想象的那么快,只是取得了第7,比意大利队友德塞萨里斯快一点。他后来还告诉队友怎样在赛道里找到高速的部分。不过,并没有人告诉舒马赫F1的离合器是多么脆弱,正赛中他因机械故障未能完赛。
第八名 雅凯-维伦纽夫 1996年澳大利亚大奖赛
在驾驶F1赛车之前,他已经有上千英里的冠军方程式里程。在比赛中他轻松地夺走了杆位,在正赛中也是一路领先。如果不是他自己冲到草地上损坏了散热器,他的队友希尔永远也不会超过他。
第九名 埃迪-埃尔文 1993年日本大奖赛
他是一位好F1车手,但不是伟大的车手。他的首次亮相值得称道,排位赛中超过了队友巴里切罗取得第四。在正赛中与塞纳争线路,结果两人在维修区展开拳脚大战。埃尔文创造了自己的风格。
第十名 杰基-斯图瓦特 1964年兰德大奖赛
斯图瓦特的首次F1亮相是顶替无法出场的吉姆-克拉克。他驾驶莲花赛车,参加这场非锦标赛赛事,不过格-希尔驾驶BRM和苏尔蒂驾驶法拉利也都出席了这次比赛。斯图瓦特取得了杆位。在第一回合比赛中退出,赢得第二回合比赛。后来他就成为大奖赛的常胜车手。
‘贰’ 今年F1意大利大奖赛冠军、亚军、季军分别是谁
老兄,今年意大利站还没开赛呢!!9.07-9.09意大利站 蒙扎赛道
我要是知道结果就去博赛去了!!!
你不会问的是摩纳哥站吧
F1摩纳哥站澳洲车手韦伯夺冠,德国车手罗斯博格亚军,西班牙车手阿隆索季军。芬兰冰人莱科宁第九名,车王舒马赫因赛车故障遗憾退赛。前六名之间时间差只有6.1秒。
‘叁’ 请问:2006年F1意大利大奖赛,阿隆索在开到第几圈的时候赛车爆缸了
第42圈,刚刚超到第三位的阿隆索赛车引擎爆缸了!赛车在大直道的尾段冒出滚滚浓烟。蒙扎的意大利车迷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阿隆索在数以万计对手支持者的倒喝彩中走离赛车。
‘肆’ 有关F1的各项纪录
车手纪录:
最年长的世界冠军:
范吉奥57年拿下他最后一个世界冠军的时候已经47岁
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第一代巴西车王Emmerson Fittipaldi在获得他第一个世界冠军时年仅25岁9个月;Schumacher以些许差距位居第二(如果不是94年在银石,MS没事找事自掘坟墓,这个纪录他本应该可以正好打破^_^)
最老的F1分站冠军:
Luigi Fangioli在1951年夺下法国GP时已经53岁22天,他当时的队友就是大名鼎鼎的范吉奥
最年轻的F1分站冠军:
Alonso在2003年夺下匈牙利GP时年仅22岁27天,他同时还是第一个获得分站冠军的西班牙人
最年轻的积分获得者:
纽扣,他在自己参加的第二场GP上名列第七,但由于DC赛车车检不合格,从而晋升一位,获得积分。此时他20岁1个月。
最老当益壮的F1参赛车手:
Louis Chiron,在1955年的摩纳哥大奖赛,他以55岁9个月19天的高龄拿下第六;三年后他以59岁的高龄再次在摩纳哥挑战自己保持的最年长F1参赛车手纪录,不过这次他没有通过资格赛。
最年少的F1参赛车手:
Mike Thackwel,这个新西兰的小伙子出现在1980年的加拿大GP时只有19岁5个月29天。那场比赛他在起步之后就遭遇事故退出。同年稍晚,他遭遇严重事故后,短暂的F1生涯画上句号。1987年在参加完纽伯格林1000km耐力赛后彻底离开赛车界。现在他是新西兰皇家空军的飞行教官。
第一位女性F1车手:
Maria Theresa de Filippis,这位意大利女车手1958年出现在比利时分站上
同名车手集合:
1959年的英国GP出现了以下四位车手
Henry Taylor;Dennis Taylor;Mike Taylor;Trevor Taylor;当然他们并没有任何亲戚联系
唯一自己造车的世界冠军:
1966年Jack Brabham爵士驾驶着自己制造的赛车,夺下世界冠军。
最悬殊的胜利差距:
1969西班牙GP上Jackie Stewart以领先第二名Bruce McLaren(Mclaren的创始人)两圈的成绩问鼎胜利;1995年在日本,Damon HILL再次重演了这一幕,以套第二名两圈的成绩拿下分站胜利
最接近的胜利差距: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纪录。官方成绩来看,1971年蒙扎大奖赛Peter Gethin以0.01秒的差距击败第二名Ronnie Peterson。但当时的计时系统仅仅只能精确到百分之一秒。而在1986年的西班牙Jerez赛道,Mansell最后一弯利用Senna的尾部气流瞬间接近,然后与Senna肩并肩一起过线后,显示Senna仅仅领先Mansell 0.016秒。
第一位0号车手:
1973年McLaren的南非车手Jody Schekter在美国和法国GP启用0号车牌
女车手唯一的积分:
Lella Lombardi在1975年西班牙大奖赛上获得第六,那场比赛因为德国车手Rolf Stommelen的严重事故中途停止,得分车手分数减半。所以Lella获得了女车手仅有的0.5分
首次涡轮增压引擎胜利:
1979年法国第戎GP
最大的反败为胜:
1983年美国GP,John Watson从第22位起跑,最后拿下胜利
单赛季最多积分:
2004年MS
单赛季最多最快单圈:
2000赛季,Hakkinen在九场比赛中做出最快单圈
单赛季最多杆位:
1992赛季,Mansell拿下14个杆位
车手最多连续杆位:
1993年,Alain Prost曾经连续拿下7次杆位
最多个人杆位:
Senna,65次
最多分站胜利:
MS,具体数字可能继续增加中
最徒劳无功的车手:
老将De Cesaris参加了210场GP,缺额一个冠军都么有,不幸当选。他在82的摩纳哥曾经有机会改变历史,但在最后一圈燃油耗尽。
最不“挣点”的车手:
Luca Badoer,这位现役的法拉利试车手参加了56次大奖赛却一个积分也没有得到,成为参加最多分站却无法得分的第一人。
最辛苦的冠军:
RB,到2000年称雄霍根海姆之前,巴里切罗为了迎接自己的首个分站胜利已经苦苦奋斗了124场GP,成为获得首场胜利之前“历经磨难最多”的F1车手
制造商纪录
前置引擎最后一次胜利:
Phil Hill在1960年的意大利大奖赛上驾驶一部法拉利获胜,这是最后一部前置引擎的冠军赛车
四轮驱动的F1赛车:
现代F1大多是后轮驱动,但在1961年英国大奖赛上出现了第一部四轮驱动的F1赛车Ferguson P99,由传奇车手Moss爵士驾驶。这部P99同时还是最后一部引擎前置的F1赛车
同一国家举办最多GP:
1982年美国,当年有三场GP在美国进行:长滩,底特律,拉斯韦加斯
车队单赛季最多胜:
1988年McLaren在16个分站中赢得了15个胜利,那年他们的阵容是可怕的Senna+Prost
车队最多统治一条赛道纪录:
法拉利在Monza有12次夺冠纪录
车队单赛季最多杆位纪录:
Williams在92和93年,McLaren在88和89年分别夺下一个赛季15次杆位
最多车队连续杆位:
Williams,在92到93年之间他们连续包揽了24次杆位
赛事纪录:
发车数量最多的GP:
1953年德国GP,周日的正赛发车线上出现了34部赛车
最长的GP:
1954年德国GP,进行了3小时46分
发车数量最少的GP:
2005年美国站,因为轮胎隐患,米麒麟轮胎阵营的赛车全部拒赛,只有6辆石桥的车完成了比赛.
最完整的GP:
历史上唯一的一次,61荷兰大奖赛上所有的车手都完成了比赛,无人退出(甚至无人进过Pit)。
领先竞争最激烈的GP:
65年的意大利GP上,领先位置不可思议的变化了41次
最短的GP:
71年在纽伯格林进行的德国大奖赛只有进行了12圈
第一次红旗重新发车:
73年的银石,因为起步以后的追撞事故,红旗出示重新起步。不过在那次看起来颇为可怕的连环撞车中居然无人严重受伤。
最国际化:
1974年赛季,有来自于19个国家的车手参与到当年的F1
最多车队参加的GP:
89年的摩纳哥和加拿大GP上,都有18支车队参与角逐
最后一次大满贯:
83年的Imola,三名来自于法国的车手Tambay,Prost,Arnoux一齐出现在了领奖台上,包揽前三。三面法兰西国旗同时升起,成为到目前为止最后一次的大满贯。
最多世界冠军同场竞技:
99赛季,F1唯一一次出现四位世界冠军同场的景象。MS(94,95);Damon HILL(96);Jv(97);Mika(98)
舒马赫:
年度总冠军次数:
7:舒马赫
5:方吉奥
4:阿兰-普罗斯特
分站冠军次数:
82:舒马赫
51:阿兰-普罗斯特
41:埃尔顿-塞纳
杆位次数:
65:埃尔顿-塞纳
62:舒马赫
33:吉姆-克拉克、阿兰-普罗斯特
单圈最快次数
65:舒马赫
41:阿兰-普罗斯特
30:曼塞尔
总积分:
1166:舒马赫
798.5:阿兰-普罗斯特
614:埃尔顿-塞纳
参加分站赛次数:
256:里卡多-帕特里塞
210:杰拉德-博格
209:舒马赫
‘伍’ 2021年F1意大利大奖赛结束,究竟是谁取得了冠军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当中,或许我们都会认识很多人,也会经历很多事情,有的人有的事都会慢慢教会我们成长。对于一些优秀的人,他们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经历了很多坎坷,慢慢的提高自己,才会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我们有相关消息了解到,2021年,F1意大利大奖赛结束了,这次的夺冠者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同时,我们也为他的成功喝彩,为他的成功欢呼。
生活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任何一段岁月,都应该心存感激。2021年,F1意大利站大奖赛结束了,是里卡多夺得了冠军。我们为他感到很激动,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这次的成功,也离不开他那么多年的努力拼搏和努力付出。
‘陆’ F1大奖赛怎么回事只有上海有吗
F1在很多国家都有分赛场,上海是其中一个,今年是倒数第二站,明年将会提前到第四站。
2009年的赛历:
3月29日 澳大利亚 阿尔伯特公园赛道
4月05日 马来西亚 雪邦赛道
4月19日 中国 上海国际赛车场
4月26日 巴林 萨基尔赛道
5月10日 西班牙 加泰罗尼亚赛道
5月24日 摩纳哥 蒙特卡洛赛道
6月07日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赛道
6月21日 英国 银石赛道
7月12日 德国 纽伯格林赛道
7月26日 匈牙利 亨格罗林赛道
8月23日 欧洲大奖赛 西班牙巴伦西亚赛道
8月30日 比利时 斯帕赛道
9月13日 意大利 蒙扎赛道
9月27日 新加坡 新加坡街道赛道
10月04日 日本 富士赛道
10月18日 巴西 英特拉格斯赛道
11月01日 阿联酋 阿布扎比赛道
2008年共18场比赛,2009年是17场(法国和加拿大退出)
‘柒’ F1来源哪个国家
一级方程式赛车(Formula One,简称F1)是世界上成本花费最高、技术等级最顶尖的单座四轮赛车比赛。全名是“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主办者是国际汽车联盟(FIA)。
F1被很多人认为是赛车界最重要的赛事,同时也是最昂贵的体育运动。F1每年会举办一系列的比赛(例如2005年有19站比赛),比赛场地是全封闭的专门赛道,或者是临时封闭的普通公路赛道。每年约有10支车队参赛,经过16~18站的比赛,来竞争年度总冠军的宝座。F1的家乡在欧洲,但今天它也风靡美洲、亚洲、澳洲和非洲。
命名
为了公平性与安全性,赛车运动的主办者会制订赛车的统一“规格”(formula,或也可解释为车辆设定的“公式”),只有依照规格制造的赛车才能参赛,这种赛车便称为“方程式赛车”。F1是FIA制定的方程式赛车规范等级最高的,因此以1命名。其他还有各种等级较低,也比较不受注目的赛车规格。值得注意的是比赛名称中的“Formula”代表的是“规则”(rule)的意思,与数学的方程式并没有实际关系,但由于中文环境中最早接触此名词时翻译为方程式,在多年的使用后已成为约定成俗且广为接受的译名。由于这比赛在全世界的高知名度,纵使简称作“F1”也通常不会造成任何理解上的问题,而在许多其他领域的竞赛中,也常见到将最高等级赛事命名为“F1”的例子,例如世界一级方程式竞艇(F1 Powerboat Racing)。
历史
F1锦标赛是有着漫长历史的世界级赛车运动。F1的前身是1920年代和1930年代举行的欧洲大奖赛。二战结束后随着机动车赛的重新建立,F1锦标赛最终在1950年正式开赛。
1950年,第一场F1由FIA于英国银石赛道上举行。1970年代是F1的瞬间加速期,空气动力学套件加涡轮增压引擎,使得赛车速度激增;1980年末开始引进的电脑科技使得赛车的油门、离合器全部由电脑自动调控;1990年代是F1的“自动化”期。然而赛车运动的乐趣在于选手的技艺,而非赛车的机械。某些批评家认为赛车的机械运作过度仰赖电脑,会便宜了技术欠佳的选手。因此比赛的主办单位也经常修改规则,借以降低新技术所带来的影响。
规则变化
雷诺车队的F1赛车请参考:F1赛事规则(英文)
车队与主办单位之间长年进行猫捉老鼠的游戏。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为了提高赛车的安全性、比赛的观赏性,比赛规则与赛车的规格也不断地进行改变。例如在空气动力学套件和涡轮增压引擎问世后,比赛规则就加入了对以上两种技术的限制。此外对于电脑的使用,限制也是日益严格。因此就算某车队靠着科技进步取得优势,第二年主办单位就可能制订新规则以降低其影响力。同时其他车队也会透过抄袭或自行研发,取得类似的技术以抗衡。
虽然限制日益严苛,F1并不因此而失去观赏性。因为观众想看的并不是某辆赛车一马当先,而是要看到赛车选手之间的龙争虎斗。只有在每一辆车性能差异不大的前提下,才能比较出选手技术的优劣。因此赛车的速度受到严格限制。不但是为了增加竞技的趣味,也是为了降低车祸时的死亡率,借以避免例如1994年巴西F1赛车选手塞纳车祸致死的意外再度发生。
虽然赛车主办单位不断限制新科技的运用,但是比赛用的赛车仍然比任何商品化的汽车更为先进。汽车工业利用赛车实验各种技术,这些发明与发现也经常用于改良量产的汽车。涡轮增压引擎的普及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赛车运动对于汽车的安全也有正面影响。
2005年赛季F1规则有不少的变化,其中较大的变化包括一站比赛只准使用一套轮胎,与一台引擎必须使用两站比赛(在爆胎、爆缸或影响赛车安全行驶的情况下允许更换轮胎或引擎),与后定风翼向前移了20cm等等。再加上几年前废除了电子牵引控制系统的规则,F1运动在经过一阵子高度电子化的时代后,又回归不依赖赛车功能而更依靠车手驾驶技术的本质。2006年赛季F1将再次进行规则大改动,包括引擎由已经使用多年的V10设计改为V8设计,以求降低各车队在引擎开发上的成本需求,拉近强弱队之间的差异。
比赛结构
赛季
F1赛车的一个锦标赛(Championship)代表一年份的赛季(Series),而每一个赛季中又包含了许多站的分站,称为“大奖赛”(法文:Grand Prix,也常被直接音译为格兰披治大赛),格兰披治大赛原本在法文中的意思是“高额的奖金”,但因为这名词经常被使用在各类竞赛上(并不一定是车辆运动竞赛,或甚至连运动类竞赛外的领域都有使用到)而广为人知,因此今日纵使只是直接称呼为GP,通常人们也都能理解是代表一个竞技比赛场次的意思。
F1的大奖赛举办地点遍布全球各地,号称除了南极洲之外范围广布各大洲的世界性运动,但实际上它通常比较被看作是一种欧式的车辆运动竞赛。不过由于近年来碍于欧洲日渐抬头的反烟害运动(香烟生产厂商向来是F1运动的最大赞助团体)与为了增加更多的收视观众群,FIA也积极地寻求让F1出走到亚洲与美洲等其他地区的机会,增加在欧洲本土以外的举办场次。
大奖赛
大奖赛是一个比赛场次,因此它还必须有个实际进行比赛的场地,一个赛道。通常,大部分的大奖赛都有其传统上长年使用的赛道,但也不是必然,有些比较特殊的大奖赛可能会每年或每几年就改变一个场地进行,或在不同的几个场地间轮流。
虽然大奖赛通常都是使用国家的名字,但也不保证该赛事一定是在挂名国的境内举办,举例来说,圣马力诺大奖赛事实上并不是在圣马力诺公国的境内举办,而是在意大利境内的伊莫拉赛道(意大利文全名是Autodromo Enzo e Dino Ferrari Imola,安佐与狄诺·法拉利-伊莫拉赛道)进行,起因在于意大利境内每年都会有两场固定比赛(另外一场是意大利大奖赛),因此借用邻近的圣马力诺公国之名以兹区别。有时也会有同一个赛道曾经举办过两种不同名字大奖赛的情况,例如位在德国境内的纽伯灵赛道(Nürburgring)就曾经是卢森堡大奖赛(另一个挂其他国名的分站)与欧洲大奖赛(经常在几个不同国家之间轮流举办)的举办场地。
赛道
F1是一种封闭式的赛事,意思是说比赛是在一个完全与外界隔绝、封闭的范围内,以固定的路线绕圈进行。大部分举办F1的场地都是专门用来进行各类车辆比赛的赛车跑道,但也有以一般市街道路围成,每年只有在举办F1比赛时才特别封路做出的市街赛道。甚至还有介于两种场地之间,以一半市街地与一半赛车跑道组成的混合赛道。
专用赛道:这类跑道占F1举办场地的大多数,除了F1之外,往往也是其他种类车辆竞赛的使用场地。例如位于日本三重县铃鹿市的铃鹿赛道(Suzuka Circuit),位于意大利米兰郊外的国立蒙札赛道(意大利文:Autodromo Nazionale Monza),位于英国北安普顿郡(Northamptonshire)的银石赛道(Silverstone Circuit),都是此类场地。
市街赛道:以一般的市街道路、高速公路或是公园内的环园道路为基础所围绕而成,加装一些缓冲或安全防护设施后用以进行比赛的场地。在这类场地中,位于摩纳哥公国,以蒙特卡罗(Monte Carlo)的市街所围城的摩纳哥赛道应该是最经典的范例,除此之外一些以前曾经举办过的场次例如长堤大奖赛(Long Beach GP)、拉斯维加斯大奖赛都是市街地比赛,其中后者所使用的凯萨皇宫赛道(Caesar's Palace Circuit)甚至是用该赌场附设的大型停车场围成的。
混合赛道:这类场地在平日可能有一个规模比较小、距离比较短的专用赛道存在,在正式比赛时再扩展连结周围的普通道路变成一个完整的跑道。或者,跑道路线本身是与途经该地的道路有局部重叠,平日作交通路线使用,比赛时再围起来变成赛道。加拿大蒙特娄的吉耶·维伦纽夫赛道(Gilles Villeneuve Circuit),澳洲墨尔本的亚伯公园赛道(Albert Park Circuit),或是曾经举办过美国大奖赛的华金谷赛道(Watkin Glen Circuit)都属此类场地。
赞助商
如同大部分职业运动一样,F1也是商业气息非常重的一种运动比赛,因此除了各车队、车手本身有许许多多厂商赞助之外,连大奖赛本身有时也会有专属的比赛赞助商,称为“挂名赞助商”(Naming Sponsor)。挂名赞助商通常都是针对单一场次的大奖赛进行赞助,当然,也有些预算庞大的赞助商,会一年之内赞助多场大奖赛,除了自己的品牌名称可以出现在大奖赛的正式全名中外,通常比赛结束颁奖时颁奖台后方与周围的装饰,也多是使用挂名赞助商的商标。
因此,在加上赞助商的名称之后,F1的各个大奖赛通常都有个非常长的全名,例如“安联保险欧洲大奖赛”(Allianz Grand Prix of Europe),“富士达啤酒澳大利亚大奖赛”(Foster's Grand Prix of Australia),或“富士电视台F1日本大奖赛”(Fuji Television F1 Japanease GP)等,都是最正式但也颇为累赘的F1大奖赛名称。
长久以来各国烟商一直是F1赛事最大的赞助商,但自2005年10月起欧盟禁止烟草广告的法令对F1生效之后,烟草商将全面退出F1广告市场,使得目前已相当程度介入各车队赞助的高科技产业,成为届时最大的赞助来源。
列表
F1赛事的场次分布图以下列表列出的是F1史上曾经举办过的部份大奖赛场次,与这些比赛曾使用过的赛道。
阿根廷大奖赛 -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赛道(Autodromo Municipal De La Cuidad De Buenos Aires)举行
澳大利亚大奖赛 - 分别曾在阿尔伯特公园赛道(Albert Park Circuit, Melbourne)与阿德雷德(Adelaide)举办过
奥地利大奖赛 - 在史匹尔堡(Spielberg)的A1赛道(A1-Ring)举行
巴林大奖赛 - 在巴林国际赛道(Bahrain International Circuit)举行
比利时大奖赛 - 在斯帕的斯帕赛道(Circuit de Spa-Francorchamps)举行
巴西大奖赛 - 在圣保罗的荷塞·卡洛斯·巴瑟赛道(Autódromo José Carlos Pace)举行
英国大奖赛 - 在北安普敦郡的银石赛道(Silverstone Circuit)举行
加拿大大奖赛 - 在蒙特娄的吉耶·维伦纽夫赛道(Gilles Villeneuve Circuit)举行
中国大奖赛 - 在上海的上海赛道(上海国际赛车场,Shanghai International Circuit)举行
欧洲大奖赛 - 在德国纽伯格林赛道(Nürburgring)举行
法国大奖赛 - 在内未尔近郊的内未尔马涅-古赫赛道(Circuit de Nevers Magny-Cours)举行
德国大奖赛 - 在巴登-符腾堡的霍根海姆赛道(Hockenheimring)举行
匈牙利大奖赛 - 在布达佩斯的匈牙利赛道(Hungaroring)举行
意大利大奖赛 - 在米兰的蒙扎赛道(Autodromo Nazionale di Monza)举行
日本大奖赛 - 在三重县的铃鹿赛道(Suzuka Circuit)举行
卢森堡大奖赛 - 在德国纽伯格林赛道(Nürburgring)举行
马来西亚大奖赛 - 在吉隆坡的雪邦赛道(Sepang)举行
摩纳哥大奖赛 - 在摩纳哥赛道(Circuit de Monaco)举行,是以蒙特卡罗的市街围成。
太平洋大奖赛 - 在日本冈山县英田赛道(TI Circuit Aida)举行
葡萄牙大奖赛 - 在埃斯托里尔赛道(Circuito do Estoril)举行
圣马力诺大奖赛 - 在意大利伊莫拉赛道(Autodromo Enzo e Dino Ferrari Imola)举行
西班牙大奖赛 - 曾在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赛道(Circuit de Catalunya)与赫雷斯赛道(Circuito Permanente de Jerez)举行
土耳其大奖赛 - 在伊斯坦布尔赛道(Istanbul Otodrom)举行
美国大奖赛 - 在印第安那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Indianapolis Motor Speedway)举行
车队
法拉利车队(Ferrari)
英美车队(British American Racing,BAR)
雷诺车队(Renault)
威廉姆斯车队(Williams)
迈凯轮车队(McLaren)
索伯车队(Sauber)
红牛车队(Red Bull Racing,RBR)
丰田车队(Toyota)
乔丹车队(Jordan)
米纳尔迪车队(Minardi)
美洲虎车队(Jaguar,红牛车队前身)
贝纳通车队(Benetton,雷诺车队前身)
普罗斯特车队(Prost)
飞箭车队(Arrows)
斯图尔特车队(Stewart,美洲虎与红牛车队前身)
阿尔法·罗米欧车队(Alfa Romeo)
莲花车队(Lotus)
泰利尔车队(Tyrrell,英美车队前身)
布拉海姆车队(Brabham)
超级亚久里车队 (Super Aguri)
‘捌’ 谁能告诉我F1发展史
50年代的F1--起步阶段
F1的第一次正式比赛是1950年的英国silverstone大奖赛,当时英国皇室亲临观看,意大利车手Giuseppe Farina赢得第一个F1大奖赛冠军,同时他也是当年的车手总冠军,即F1历史上第一个车手总冠军获得者。
1951年,F1出现了一位真正的车王,Juan Manuel Fangio,阿根廷车手,5次获得车手总冠军(1951,54-57)。不可思议的是,他是38岁才参加一级方程式比赛的!
1958年,Cooper-Climax赛车首先采用了后置发动机的设计,是F1历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图上是Stirling Moss正在驾驶一辆后置发动机的Cooper赛车。
车王Fangio后的1958年赛事,呈现出几位英国车手群雄竞争的局面,年终排名前四位都是英国车手,包括Mike Hawthorn,Stirling Moss等。另外,F1开始设立“年终车队总冠军”也是在1958年。
总之,无论道路多么坎坷,50年代的F1已经不再属于早期赛车运动,采用FIA专门制定的比赛规则--“一级方程式”,F1开始了大踏步的前进。
60年代是F1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F1脱离了稚气
首先看技术方面,仅仅两年时间,后置引擎就被各车队广泛使用。这时候,Cooper车队的后置引擎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获得了1959,60两年的车手总冠军和车队总冠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个60年代,除了Ferrari的两个车手总冠军,几乎是一个英国车队和英国车手的时代,车队包括BRM,Lotus,Brabham-Repco,车手包括Clark, Graham Hill,Jachie Stewart,John Surtees。其中John Surtees是一个既获得过F1世界冠军,又获得过摩托车世界冠军的人。
Colin Chapman的设计天赋使Lotus车队逐渐成为一支梦幻车队,Lotus车队1967年首先使用了双座4气门发动机(DFV engine),这种发动机后来统治了整个70年代。另外,60年代时,Lotus车队在空气动力学方面也处于的领先地位,现在的下压力理论就是从那时建立的。
60年代,比赛的事故开始增加。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两界世界冠军Jim Clark的60年代。1960年,他开着一辆溅有当场死亡的英国车手鲜血的赛车冲过Spa的终点。1961年意大利大奖赛上,他与Trips(German, Ferrari)相撞,使Ferrari车撞进人群,Trips和14名观众死亡。1968年,这位无可置辩的世界冠军在Hockenheim的一次练习赛中死亡。这一切,使人们从根基上开始质疑F1这项运动,引发了很多思考。
同样1968年,Lotus赛车印上了金树叶香烟(Gold Leaf cigarettes)的宣传广告,这是F1历史上第一次引入商业赞助,可以参看上边Lotus车的照片。
70年代使F1逐渐走向成熟
首先,70年代的一系列赛道事故使安全问题得到了异常重视。
1970年的车手总冠军Jochen Rindt是F1历史上唯一一位死后的世界冠军。 另外,1973年,由于不忍接着看更多的赛道悲剧,Jackie Stewart决定把他的第100次大奖赛Watkins Glen大奖赛作为他的告别赛。但是似乎别有寓意的,Francois Cevert在这次大奖赛的练习赛中死亡。结果,Stewart领导掀起了F1历史上第一次“安全革命”。
这次安全革命使F1的赛车、赛道和车手装备等,都从安全角度进行了审查,论证,改进。在人们眼中,Jackie Stewart不仅获得了3个车手总冠军,似乎更重要的是,他给F1带来了安全意识。
70年代的另一件大事要从1976年代的世界冠军James Hunt说起。James以他花花公子的作风,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F1开始受到世界媒体的关注,从此以后,F1的着名车手们,也都成为了聚光灯下的明星式人物。
这里不得不提到现在F1的掌门人Bernie Ecclestone先生,因为正是他去和电视传媒谈判F1的比赛转播的,并亲自落实了各项细节,从而把F1比赛的现场画面送入千家万户。Bernie将电视转播引入F1,无疑给F1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F1的商业运作逐渐成熟起来。
从技术方面看,1977年,F1出现了又一次的技术革新。Renault车队引入了涡轮增压式引擎。F1从此出现了涡轮增压式与自然进气式发动机并存争霸的局面,直到1988年涡轮增压发动机被禁止。
80年代--最激烈的竞争
F1的80年代是一个空前的伟大车手云集年代,包括了巴西人Nelson Pequet,Ayrton Senna,法国人Alain Prost和Briton Nigel Mansell。他们之间展开了最激烈的争夺。比赛精彩不断。
车队方面,由Prost和Senna驾驶的Mclaren赛车赢得了80年代里的5个车手总冠军和4个车队总冠军。特别是1988年,也是Senna的第一个车手总冠军年里,Mclaren惊异地赢得了16个分站赛中15个冠军!Ferrari车队赢得了1988年的Monza大奖赛的胜利。而车队创始人Enzo Ferrari在几周前刚刚去世。
90年代以后--现代F1
90年代的F1,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1993年,Prost最后一个车手总冠军年里,他驾驶的Williams-Renault赛车是F1有史以来最先进的赛车。赛车装备了轮胎反抱死系统,循迹控制系统还有电子控制的悬吊系统。
但1994年Senna的死则引发了F1的第二次“安全革命”,FIA禁用了以上用以提高车速的驾驶辅助系统,F1赛车又回到了原来的基本构造。 Senna死后,国际汽联一年一次的安全评估项目启动。以后FIA的制定规则都非常重视安全问题,很多规则的制定是为了降低车速。如1999年规定在干地轮胎加开四条凹槽,从而减小轮胎抓地力。另外,提高安全的科技研发也出现成果。车手头颈保护系统(HANS)就是一个例子,已经在2003赛季使用,受到车手、车队的好评,而且事实上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Senna走后,德国车手Michael Schumacher逐渐成为了F1的新车王。他在加入F1的第四年上(1994)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95年为Renault车队卫冕成功。1996年,他转入状态不是很好的Ferrari车队,并终于在2000年为Ferrari车队赢得了时隔21年的世界冠军,红色战车再次开始了传奇的战绩。今天的Schumacher已经是5次世界冠军得主,分站赛冠军次数达到64次,超过以前所有车手的战绩。他以后的每一次胜利都等于在改写F1的历史。
纵观F1走过的50来年,智慧、勇气、冷静、坚持、挑战、激情、梦想、成功、失败交织其中。赛道上的欢喜、失望、竞争、投入吸引着人们的眼光。而F1的迷人与危险又是它永恒的矛盾……
‘玖’ F1意大利站里卡多夺冠,为了这一成绩他背后付出了哪些努力
生活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任何一段岁月,都应该心存感激。或许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在自己的成长道路当中都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优秀的运动员他们在训练的过程当中,非常的刻苦,这个过程也是非常坎坷的。F1意大利站里卡多夺冠,为了这一成绩,他在背后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他为了夺冠训练到很晚,每天都坚持训练。
生活总会慢慢的教会你成长,或许在生活当中,你只有努力付出了,你才会有一定的收获。F1意大利站里卡多夺冠了,他为了这一成绩默默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自己的训练过程当中努力,并且很刻苦,也很励志,失败了,那就再爬起来继续训练,就是这样,一直坚持做,所以才取得了这么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