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哪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 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哪些主要战场
1、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5年)1935年前往参加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的意大利士兵。第二次意大利阿比西尼亚战争是一场十分简短的殖民地战争(Colonial war),1935年10月意大利王国军队从意属索马里兰和厄立特里亚发动对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军事入侵,最终于1936年5月成功完成军事占领并将之并入意属东非作为殖民地。这次军事冲突也暴露出国际联盟缺乏维护和平的力量,尽管意大利和阿比西尼亚皆是国际联盟的成员,而意大利也明显违反了国际联盟所订定的第十条规范,但是国际联盟仍无法阻止意大利的作为。
2、西班牙内战(1936年—1939年)1937年对格尔尼卡的轰炸。德国和意大利为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领导的国民军提供军事支持,并且协助打击当时受到苏联支持、而明显朝向左派倾斜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政府。德国和苏联也借由这次代理人战争作为契机,不断拿这次冲突来测试新型武器和战术。
3、日本入侵中国(1937年)1937年淞沪会战中的大日本帝国陆军士兵。1937年7月7日日本发起了七七事变,七月底,日军便攻下中国过去曾数次作为首都、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北平,然而日本此时也已经把整个中国纳入其军事行动的最终目标。
4、日本入侵苏联(1938年)1938年7月29日,日本于张鼓峰事件中首次入侵苏联领土,苏联部队也随即与日军展开交战。虽然这次战斗是以苏联胜利作为结束,然而日本也因为这次军事冲突而有了外交谈判的机会。稍后在1939年5月11日,日本决定将武力部队移动到蒙古边境哈拉哈河附近。尽管日本最初成功击败蒙古红军的防卫,但是在苏联的支援下最后日本关东军仍然惨败。
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是站在法西斯那边的,可意大利为打败法西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请问这是为什么
第一是意大利在轴心国期间屡战屡败,总是帮倒忙,成为德军的严重拖累,从而有利于盟军;
第二是墨索里尼被拿下之后,意大利转而投到了盟军一方。
❹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什么时候有哪些国家参与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
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和意大利王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大德意志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4)第2次世界大战意大利在哪里扩展阅读: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❺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1]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2]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1]
名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地点
欧洲,东亚,东南亚,北非,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
时间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
参战方
反法西斯同盟国: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 VS 法西斯轴心国: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等
结果
反法西斯同盟国胜利
❻ 意大利在哪
国名:意大利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Italy, la repubblica italiana)
独立日:3月17日(1861年)
国庆日:6月2日(1946年)
全国解放日:4月25日(1945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相连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绿、白、红三色。意大利原来国旗的颜色与法国国旗相同,1796年才把蓝色改为绿色。据记载,1796年拿破仑的的意大利军团在征战中曾使用由拿破仑本人设计的绿、白、红三色旗。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建立,正式规定绿、白、红三色旗为共和国国旗。
国徽:呈圆形。中心图案是一个带红边的五角星,象征意大利共和国;五角星背后是一个大齿轮,象征劳动者;齿轮周围由橄榄枝叶和橡树叶环绕,象征和平与强盛。底部的红色绶带上用意大利文写着“意大利共和国”。
国名由来:
意大利全称“意大利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等岛屿。北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接壤,东西南三面临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
意大利古时称过“艾诺利亚”“艾斯佩利亚”“威大利亚”,后因语言变化“威”音变“意”,即称“意大利亚”,意为“小牛生长的乐园”。又有人说,“意大利”名称是由该国一个古代部落首领的名字演变而来的。意大利为罗马帝国的发祥地。2至3世纪为古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版图遍及整个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纪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此后几经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王国。1870年实现统一,建成意大利王国。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为“意大利共和国”。
国歌:《马梅利之歌》
国花:雏菊
国石:珊瑚
国家政要:总统卡洛·阿泽利奥·钱皮,1999年5月就职;总理普罗迪。
自然地理:301318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以及西西里岛、撒丁岛等岛屿。北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接壤,东、西、南三面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德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并且与突尼斯、马耳他和阿尔及利亚隔海相望。海岸线长约7200多公里。全境4/5为山丘地带。有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意、法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居欧洲第二;有着名的维苏威火山和欧洲最大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最大河流是波河。较大湖泊有加尔达湖、马焦雷湖等。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年平均气温1月2~10℃,7月23~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
人口:5788.82万万(2003年底)。94%的居民为意大利人,少数民族有法兰西人、拉丁人、罗马人、弗留里人等。讲意大利语,个别地区讲法语和德语。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罗马
人口:264.4万(1999年底)。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0个行政区,共103个省,8088个市(镇)。20个行政区是:皮埃蒙特、瓦莱达奥斯塔、伦巴第、特伦蒂诺上阿迪杰、威尼托、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利古里亚、艾米利亚-罗马涅、托斯卡纳、翁布里亚、拉齐奥、马尔凯、阿布鲁齐、莫利塞、坎帕尼亚、普利亚、巴西利卡塔、卡拉布里亚、西西里岛、撒丁岛。
简史: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不断有印欧民族迁入。公元前27年至476年为罗马帝国时期。11世纪诺曼人入侵意南部并建立王国。12-13世纪分裂成许多王国、公国、自治城市和小封建领地。从16世纪起,意先后被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占领。1861年3月建立意大利王国。1870年9月王国军队攻克罗马,最终完成统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意大利先中立,后站在英、法、俄协约国一边对德奥宣战,并取得胜利。1922年10月31日,墨索里尼组成新政府,开始推行法西斯统治。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意大利起初中立,及至德国在法国取胜,乃于1940年6月加入德国一方向英、法宣战。1943年7月墨索里尼被推翻。同年9月3日,由国王任命的巴多利奥内阁同协约国签定停战协定,意大利无条件投降,10月对德宣战。1946年6月举行公民投票,正式宣告废除君主制,成立意大利共和国。战后意政府更迭频繁,但政府的内外政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❼ 第二次世界意大利战场在哪开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为轴心国一方,以三巨头美国、英国、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国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1]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是哪几个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有以下战场:
1、中国战场:早在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占领东三省,这时候二战还没有爆发,但已经进入全面备战阶段,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日,拉开了世界大规模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的抗日战争经过艰苦的战略防御和相持阶段于1944年转入反攻。1945年,中国抗日军民进行全面反攻,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东北关东军被全歼。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2、欧洲西线战场: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此后德军接连向欧洲西、北和东南大规模进攻。德军相继攻陷: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迫使英法联军三十多万人从敦刻尔克跨海退守英伦三岛,法国战败投降,德军还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战役,快速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1943年7月,英美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9月意大利投降。1944年6月,盟军成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并在西欧各国抗德武装配合下,于1944年秋冬两季全部解放被占西欧国家。
3、欧洲东线战场:德军进攻西欧期间,苏联通过扩大自己的版图,建立起一条“东方防线”。1941年6月,德国分三路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经过列宁格勒保卫战和莫斯科防御战等战役,粉碎了德军的闪电进攻。自1942年7月始,斯大林格勒大战爆发,苏军与德军激战200多天,歼敌德军200多万。1944年,苏军德军赶出苏联。并与东欧各国反法西斯武装配合,解放了东欧。
4、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在此后的半年中,日美在珊瑚岛、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群岛进行激烈的海空战役,日接连失败。美军转入进攻,大规模空袭日本本土,对日占岛屿实施海陆空联合作战,1945年8月又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日本战败投降。
5、北非战场:1940年7月,意大利乘英法在西欧失败之机从埃塞俄比亚进犯驻扎在东非的英军。1941年1月英军收复东非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1941年2月,德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发起对英军的进攻,英军通过阿莱曼战役,彻底粉碎了德意的进攻。1941年11月,盟军分三路从摩洛哥和阿尔及尔登陆。1943年5月,北非的德意军队战败投降。
❾ 二次世界大战在哪打的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波兰覆亡,苏联趁火打劫,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10月,德军进攻莫斯科,即莫斯科保卫战.1942年初,苏军展开反击,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失败,也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下午,德意日同时对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