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藏高原》鉴赏
有意思的是,创作《青藏高原》时,张千一还未去过西藏。据此我又问了一个比较傻的问题,答案是“今天的作曲家不是经常写上古时代的音乐吗?李春波没当过知青,不是写出了《小芳》吗?”实际上,张千一心目中的西藏完全是他精神世界中的神圣天国,是他向往中的世上最纯净的天空与最广袤的大地。他后来去西藏是因为创作《孔繁森》,那时他才感到为什么才旦卓玛的声音那么美妙,因为她是对着苍天唱歌。张千一说:《青藏高原》的产生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一次我在一个朋友家唱卡拉OK,李娜当时也在,我意外地发现她唱《在北京的金山上》唱得特别好,让我眼睛一亮。在这之前,没人听她唱过西藏歌曲。我就对她说:我要给你写一首西藏歌。很快《天路》剧组找到了我,一看剧本,我就被深深感动了,立刻就接下来。我当即给李娜打电话说:机会来了!写出来等李娜录音时,导演、乐队的人都听得呆了。写《青藏高原》,还有一种动机,就是我很想写一点脱俗的东西。我们现实生活中世俗太多,比如人与人的关系世俗的瓜葛太多,人们的精神世界需要脱俗的美好的东西。青藏线是一条通天的路,青藏线上几代军人的牺牲奉献精神,就像西藏那块土地一样,让人感觉到天是纯净、圣洁的,想起来我就激动不已。韩磊对我说:“我听这歌,就像洗了一回澡。”
与李娜的合作早在1988年就开始了。李娜的成名与张千一的作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创作角度讲,张千一的作品其实是非常艺术化的,因为他学过管弦乐作曲,也有这方面成功的经验。细心的听众不难发现,张千一的作品大量地使用管弦乐伴奏而少用电声,乐章完整,节奏充满着抒情性或强烈的舞蹈感。像《青藏高原》已列入音乐学院的教材了。而《女人是老虎》则充满着轻松活泼的舞蹈节奏。
听张千一的歌,每一首都仿佛是一首小型管弦乐作品,非常完整。“我每写一首都非常投入。写《孔繁森》历时半年,很苦。最难的一次是《嫂子颂》。我一看词就发懵,哪有这样的词:嫂子……。这两个字中国歌曲史上从没有过的,但导演说不能改。且‘嫂子’不能下滑,我就抓住大二度上行,可满篇都是嫂子……”《嫂子颂》开了通俗歌曲以清唱形式开头的先河。录制时所有人包括张千一听了都激动不已。
张千一说从他的创作来看,目前中国听众的艺术鉴赏力是大大提高了。像《青藏高原》这样的艺术歌曲能如此流行真是没想到。在沈阳军区,从将军到士兵都会唱,在歌厅里则有连放六遍的纪录。在成都军区,他们说一首好歌胜过一堂政治课。张千一思考其中的原因,认为实际上这是目前世界音乐流行的趋势,那就是不分地域、民族、题材,只要是好听的要素加上符合时代潮流的表现形式,就能迅速地流行,任何地区民族的听众都喜欢。民族性强,它的外延性也强,挖掘这个东西找到合适的形式就能让其他民族接受。
㈡ 鉴赏《青藏高原》
1、作品介绍
《青藏高原》是由张千一作词作曲的一首雅俗共享的通俗民族歌曲。1997年,这首歌曲一经推出,特别是歌手李娜的演绎,把通俗的演唱风格与藏族的民间演唱风格结合在一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加上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演唱,更是深深地打动了听众,使这首作品家喻户晓。这首歌曲在创作手法上,将艺术与流行有机的加以整合,既有民族特色,又有通俗的流畅性,能在老中青三代中产生共鸣,引起心灵的沟通。因此,这首歌一经面世,便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沈阳军区,从将军到士兵都会唱,甚至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唱,在歌厅里则有连放六遍的记录,这样雅俗共享的艺术歌曲远胜于一堂政治课,也优于道德说教,因为它在用灵魂和生命歌唱蓝天和山川。
《青藏高原》是李娜的收山之作,她曾为160多部影视作品配唱了200多首歌曲。代表作品有:《好人一生平安》、《苦篱笆》、《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
词曲作者:张千一(1959——)沈阳人,1976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198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张千一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高产优秀作曲家,他不仅创作了《青藏高原》、《嫂子颂》、《走进西藏》、《为人民服务》、《女人是老虎》、《传说》、《说给大海》、《春蚕》等脍炙人口的声乐作品,而且创作了大量的交响乐、室内乐、舞剧、舞蹈音乐、电影、电视剧音乐等各类不同体裁、题材的作品,并多次获奖。其中《北方森林》在1981年荣获首届全国交响乐比赛一等奖;《A调弦乐四重奏》、《大提琴四重奏》获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比赛二等奖;舞剧《人参女》获首届“文华新剧目奖”;舞剧《壮士》获1996年解放军文艺奖;舞蹈《英雄儿女》1992年获全军文艺汇演奖;影视音乐有《天路》、《赵尚志》、《红旗渠的故事》、《抉择》、《血色童心》、《多梦时节》、《天堂回音》等;电影音乐《红色恋人》单独以CD形式在电影后期上市,开了国产电影音乐后期产品开发的先河。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得到子孙三代的喜爱,而且成就了一批歌者、演奏者。他的音乐作品深入人的灵魂,把音乐赋予灵魂和生命,他不愧为当代音乐大师。
2、欣赏提示
《青藏高原》旋律深情而高亢,表达了对青藏高原的无限神往和极力赞颂。这首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渗透着长调的韵味。长调虽无语言意义,也不具备语言能力,仅仅只有 “呀、啦、索、哎”等几个字音,却能表达一种久远的意境,一种对天、地、佛深切地呼唤和期盼。因此,长调可称为无言的歌,无言的歌表达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期盼和无限眷恋。长调多为藏民劳作而歌,因为西藏地理位置高,疆域宽广,人们面对一望无际的天地就有了一种放歌的愿望,他们的歌声多长音和颤音。如《珠穆朗玛》、《走进西藏》、《回到拉萨》、《北京的金山上》等。长调无论是唱或是哼,都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表露,他们通过长调表达对劳动的一种精神补偿,或许是通过长调表达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期盼。这首歌曲以独特的问天形式,用长调音乐的表现手法向人们描绘了纯净、圣洁的雪域高原。歌曲高亢嘹亮、婉转悠扬,不仅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更触动人的心灵,震撼人的灵魂。歌曲使人仿佛看见了蓝天、白云、雪山、清净透明的空气、安详质朴的人民……歌声感受到某种接近于生命真实的精神内涵。
这首歌曲吸收了藏族民歌高亢嘹亮的唱腔,又加入了一些现代音乐的动感元素,使每个字、每个音都有一种原始的生命活力,听起来不仅有很强的时代感,又保持了西藏民歌质朴、清新的韵味。歌曲旋律跌宕起伏,尤其是第二乐段变化拍子的交替使用使音乐时时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音乐充满了生命与灵气。歌词渗透深刻的人文性。它以拟人的手法直抒“青藏高原”的情怀,千百年来,青藏高原巍然矗立在祖国海拔位置最高的西藏,它对着苍天唱着无言的赞歌,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呼唤上苍普照天下百姓,期盼世界和平,人类安康。这首歌不仅能让人们得到美的享受,更能使人心情趋向平和、宁静。
㈢ 李娜《青藏高原》是那里人
李 娜同志是中国着名歌手,四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歌坛的振兴,受河南豫剧协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后来到五台山工作,毅然决然离开歌坛,抛洒了一切名利. 一个河南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歌唱事业当作她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利他主义的精神,这是理想主义的精神,每一个歌星和想成为歌星的人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娜迷主义认为:其它国家的歌迷要拥护中国音盲的解放斗争,中国的歌迷要帮助其它国家的音盲的解放斗争,世界歌迷都要来崇拜李娜。李娜同志是实践了娜迷追求高水平欣赏路线的。我们中国所有歌星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世界一切国家的歌迷联合起来,包括朝韩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歌迷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垃圾歌星,解放我们的耳朵,解放世界的歌迷,使他们不再受噪音的污染。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唯利是图歌星和炒作歌星的国际主义。
李 娜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歌的精神,表现在她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歌迷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声乐工作者都要学习她。不少的人对唱歌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有难度的歌推给人家,自己霸占旋律好容易唱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钱给的不多不唱。出了一点名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自擂,生怕人家不知道,甚至于通过绯闻来炒作自己。对歌迷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连给歌迷签名都嫌烦. 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时不时丢中国人的脸. 对歌唱艺术麻木不仁,一朝出名,再也不练功,只想着四处走穴赚钱,与李娜在大红大紫之际弃俗而去的境界相差何其远也。这些人其实不是歌唱家,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歌唱艺术工作者。从演唱会回来的人说到李娜,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她的精神所感动。特别是北京演艺界,凡亲身感受过李娜唱歌的和亲眼看过李娜录音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李娜常常是一遍就让大家满意。每一个歌手,一定要学习李娜同志专心致至的真正歌者的精神。
李 娜同志是个艺术家,她以歌唱为职业,对歌唱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歌手队伍中,她的技术是最高明的,[苏武牧羊]只有她才能唱完整。这对于一班不求上进的人,对于一班忽视技术基础、以为无足轻重、只凭小曲混饭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李娜同志没有见过面。后来到了李娜吧,才知道她有那么多的精品歌曲。可是因为忙,仅发过一个好贴,还不知她看到没有。对于她的出家,我是很难过的,听到[刘老根]的片尾曲,曾一阵惊喜,以为她回来了。现在大家思念她,可见她的歌声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她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生态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成为一个好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但只要有了一心为集体、用心发贴的正确态度,我们吧友坛友就可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民族的人。
㈣ 青藏高原资料
青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它的边界,向东是横断山脉,向南和向西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全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地理
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亚洲许多主要河流的源头在这里。
山脉
昆仑山脉
喀喇昆仑山脉
唐古拉山脉
横断山脉
冈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
喜马拉雅山脉
冰川
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以上。
喜马拉雅现代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
昆仑山现代冰川
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
横断山现代冰川
唐古山现代冰川
冈底斯山现代冰川
羌唐高原现代冰川
祁连山现代冰川
河流
黄河
长江(金沙江)
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恒河
印度河
湖泊
班公错
郭扎错
鲁玛江冬错
拉昂错
玛旁雍错
昂拉仁错
扎布耶茶错
塔若错
扎日南木错
当惹雍错
昂孜错
格仁错
错鄂
阿牙克库木湖
色林错
乌兰乌拉湖
纳木错
普莫雍错
羊卓雍错
地质形成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气候
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化
青藏高原上人烟稀少,但虽然如此,这里有可能在两万年前就已经有旧石器文化的人类生存了。青藏高原上的文化受到其周围文化(汉文化、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但同时它也保存了它的独有
㈤ 一首《青藏高原》让李娜家喻户晓,可为何她却选择皈依佛门呢
青藏高原这首歌是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它是一首非常有旋律有震撼的歌曲,而她的演唱者李娜可以说是我们大家都认识的一个女明星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存在,可是她却选择了佛门来安度她的余生。
不管是生活还是一些事情只要随着自己的内心走,就一定会很快乐很幸福,我相信她在遁入佛门以后过的一定会非常的开心和幸福,因为那是她理想当中的生活,她曾经说过一句话,说的是‘’我不是出家,而是回家‘’从这句话当中就可以深深地理解到,她对佛教这个家庭是多么的看重多么的认可,因为她知道只有在这里生活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自己非常完美的价值,才会感觉到真实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每个人选择的道路不同,我们的经历也就会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基于这种不同所以人们的选择我们应该去尊重。
㈥ 歌曲青藏高原创作的背景
张千一自述九四年的十一月底十二月初的时候,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受命为连续剧《天路》创作音乐。那时,我在武警文工团工作。看完剧本,非常感动。《天路》写的是我军入驻西藏,两代官兵为西藏修筑青藏公路的事情,表现了我广大官兵为藏汉团结、民族团结做出的巨大贡献。 我看完剧本马上就答应下来。 写这首歌曲的时候,我还从来没有到过西藏。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从来都没有去过西藏,怎么去把握藏族的音乐元素。一方面,当时我看完《天路》的剧本和影像资料,受到很大的启发;另一方面,我从小就很向往西藏,对藏族题材的音乐作品很感兴趣。那时才旦卓玛等老一辈藏族艺术家演唱的很多藏族歌曲,我都非常喜欢。许多藏族音乐作品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熏陶。听到那些藏族音乐,我能想象得出,西藏这块土地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空远,那里有着很高很蓝的天空,有神秘高贵的布达拉宫…… 我始终认为,艺术创作是想象的空间。想象要大于实际的空间。因为人的想象是无限的。虽然我没有去西藏,但我能展开自己的想象,能把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人的心有多大,想象就有多大。所以,尽管我没去过西藏,但我很有创作的冲动和灵感。因此,当初创作《天路》的主题曲时,我第一个就想到了李娜。《青藏高原》这首歌曲,可以说是为李娜量身定做的。 《青藏高原》这首歌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通俗歌曲的一贯看法。让老百姓认识到,原来通俗歌曲一样可以很大气很高雅。从演唱的角度来看,演唱者一反以前仅仅局限于一个八度之内,从音域上来说同样可以很宽泛。以前通俗歌曲基本就一个八度,但《青藏高原》这首歌曲的跨度很大,不仅通俗歌手觉得这首歌曲是发挥实力的歌曲,很多美声、民族的歌手也喜欢演唱这首歌曲。
㈦ 青藏高原这首诗歌表达了藏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青藏高原》旋律深情而高亢,表达了对青藏高原的无限神往和极力赞颂。这首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渗透着长调的韵味。长调虽无语言意义,也不具备语言能力,仅仅只有 “呀、啦、索、哎”等几个字音,却能表达一种久远的意境,一种对天、地、佛深切地呼唤和期盼。因此,长调可称为无言的歌,无言的歌表达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期盼和无限眷恋。长调多为藏民劳作而歌,因为西藏地理位置高,疆域宽广,人们面对一望无际的天地就有了一种放歌的愿望,他们的歌声多长音和颤音。如《珠穆朗玛》、《走进西藏》、《回到拉萨》、《北京的金山上》等。长调无论是唱或是哼,都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表露,他们通过长调表达对劳动的一种精神补偿,或许是通过长调表达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期盼。这首歌曲以独特的问天形式,用长调音乐的表现手法向人们描绘了纯净、圣洁的雪域高原。歌曲高亢嘹亮、婉转悠扬,不仅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更触动人的心灵,震撼人的灵魂。歌曲使人仿佛看见了蓝天、白云、雪山、清净透明的空气、安详质朴的人民……歌声感受到某种接近于生命真实的精神内涵。
这首歌曲吸收了藏族民歌高亢嘹亮的唱腔,又加入了一些现代音乐的动感元素,使每个字、每个音都有一种原始的生命活力,听起来不仅有很强的时代感,又保持了西藏民歌质朴、清新的韵味。歌曲旋律跌宕起伏,尤其是第二乐段变化拍子的交替使用使音乐时时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音乐充满了生命与灵气。歌词渗透深刻的人文性。它以拟人的手法直抒“青藏高原”的情怀,千百年来,青藏高原巍然矗立在祖国海拔位置最高的西藏,它对着苍天唱着无言的赞歌,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呼唤上苍普照天下百姓,期盼世界和平,人类安康。这首歌不仅能让人们得到美的享受,更能使人心情趋向平和、宁静。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