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F1车队问题。
呃。。。从2000年开始:法拉利-万宝路车队,迈凯轮-梅赛德斯车队,宝马-威廉姆斯车队,七星-贝纳通车队,英美本田车队,金边臣-乔丹-无限-本田车队,红牛-索伯-马来西亚国有石油车队,奥兰治-飞箭车队,美洲虎车队,高卢-普罗斯特-标志车队,西班牙电信公司-米纳尔迪-方达曼托车队;2001年:法拉利-万宝路车队,韦斯特-迈凯轮-梅赛德斯车队,宝马-威廉姆斯车队,好彩-英美-本田车队,红牛-索伯-马来西亚国有石油车队,金边臣-乔丹-本田车队,七星-贝纳通-雷诺车队,美洲虎车队,普罗斯特格兰披治大奖赛车队,奥兰治-飞箭-启峰车队,欧洲-米纳尔迪车队;2002年:法拉利-万宝路车队,宝马-威廉姆斯车队,韦斯特-迈凯轮-梅赛德斯车队。七星-雷诺运动赛车,美洲虎车队,索伯-马来西亚国有石油车队,DHL-乔丹-本田车队,好彩-英美-本田车队,GO KL-米纳尔迪-启峰,松下-丰田车队,奥兰治-飞箭车队;2003年:法拉利-万宝路车队,宝马-威廉姆斯车队,韦斯特-迈凯轮-梅赛德斯车队,七星-雷诺运动赛车,索伯-马来西亚国有石油车队,乔丹-福特车队,美洲虎车队,好彩-英美-本田车队,欧洲-米纳尔迪-考斯沃斯车队,松下-丰田车队,欧洲-米纳尔迪车队。再往后边就没有详细的了。今年德国站是纽博格林
❷ 雷诺F1车队的车队历史
雷诺车队的前身是意大利的贝纳通车队,而更早以前,这支车队由特德·托尔曼创建。
特德·托尔曼是一位经营运输公司发家的业余车手,在他的兄弟死于一场比赛事故中后,他自己不再参加比赛。但出于对赛车运动的挚爱,他还是出资组建了自己的车队。1984年,年轻的阿亚顿·塞纳从这里开始了自己辉煌的赛车生涯。
1985年底,因为财政困难,托尔曼将车队转让给主赞助商——意大利服装制造商贝纳通,车队名称也随之变更为贝纳通。此后,他们迅速成为5支顶尖车队之一,并在1986年获得了车队历史上的首个分站赛冠军。
1991年迈克尔·舒马赫在乔丹车队开始了自己的F1职业生涯,一个天才的出现,往往会吸引很多关注的目光。在众多竞逐者中,贝纳通率先出手,在1992赛季前把舒马赫从乔丹车队挖走。这是一个英明的决定,两年后,舒马赫为车队赢得了历史上首个车手总冠军,此年他又蝉联这一荣誉,并为这支车队赢得了历史上唯一一次车队总冠军。
1996年舒马赫转投法拉利,贝纳通也把他们的车队总部由英国迁回意大利。这或许是导致他们衰败的主要原因,因为距离法拉利太近,车队中的技术精英,最终都追随舒马赫而去。
2000年,雷诺重返F1,买下了经营状况不佳的贝纳通。去年,他们拒绝与极具天赋的年近23岁的巴顿续约,转而起用更加年轻只有22岁的阿伦索作为替代者。这支年轻的车队,成为了年轻人走向成功或者失败的舞台。
❸ 在f1中,有多少个车队分别叫什么
法拉利 | Ferrari
总部 意大利,马拉内罗
首次参赛 1950年5月22日
车队冠军数 14
车手冠军数 14 http://www.ferrariworld.com
参赛次数 725 车型 法拉利 F2007
分站冠军数 185 底盘 碳纤维蜂窝状复合结构 重量 605公斤
获杆位次数 179 燃料 壳牌 润滑油 壳牌
获最快圈数 186 冷却系统 水/油冷却
刹车系统 碳纤维通风碟
总积分 4335 气缸形式 法拉利 054-V10 排气量 2398毫升
>>历史成绩
年份 积分 排名
2006 201 2
2005 100 3
2004 262 世界冠军
2003 158 世界冠军
2002 221 世界冠军
2001 179 世界冠军
2000 170 世界冠军
1999 128 世界冠军
1998 133 2
1997 102 2
1996 70 2
1995 73 3
1994 71 3
1993 28 4
1992 21 4
1991 55.5 3
1990 110 12
1989 59 3
1988 65 2
1987 53 4
1986 37 4
1985 82 2
1984 57.5 2
1983 89 世界冠军
1982 74 世界冠军
1981 34 5
1980 8 10
1979 113 世界冠军
1978 58 2
1977 95 世界冠军
1976 83 世界冠军
1975 72.5 世界冠军
1974 65 2
1973 12 6
1972 33 4
1971 33 4
1970 55 2
1969 7 5
1968 32 4
1967 20 4
1966 31 2
1965 26 4
1964 45 世界冠军
1963 26 4
1962 18 5
1961 40 世界冠军
1960 24 3
1959 32 2
1958 40 2
>>车队成员
第一车手 马萨 第二车手 雷克南
试车手 卢卡·巴多尔 试车手 马克·吉恩
主席/CEO 蒙特泽摩罗 领队 让-托德
技术总监 罗斯-布朗 总设计师 罗伊-拜恩
>>车队介绍
法拉利车队现在是,并将一直是F1最负盛名的车队。90年代,迈凯轮车队迅速崛起,大有赶超这支拥有跃马标志的车队。此前,若以最终赢得比赛论数,法拉利一直都是最成功的车队。1999赛季,法拉利重新夺回了车队冠军,再现了当年的辉煌。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法拉利即是F1的参赛者之一。1950年开始举办世界锦标赛,恩佐·法拉利以劲旅姿态出现。第一届锦标赛无功而返之后,阿尔伯托·阿斯卡利和琼斯·弗罗兰在51年代表法拉利出战,对垒阿尔法·罗米欧车队。阿斯卡利仅以微弱的差距在赛季末的最后一场比赛败给了胡安·曼纽尔·方吉奥。随后,当F1的官方组织出台了2升规则时,法拉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52、53年的赛场,阿斯卡利一统天下。但引进了2.5升规则后,阿斯卡利便被马莎拉蒂车队和蓝旗亚车队抛在了身后。1955年底,方吉奥驾驶D50赛车夺得三场胜利,并确保了第四个冠军头衔,法拉利得以接手蓝旗亚。1957年,方吉奥离开法拉利转投马莎拉蒂车队。少了这张阿根廷王牌,法拉利不幸输掉了该赛季所有比赛。
1958年,新车Tipo146面世,以恩佐之子命名为'Dino',帮助法拉利夺回了在一级方程式中的领地。尽管当时许多车迷都认为斯特灵·穆斯是夺得锦标的不二人选,但法拉利车手迈克·霍顿最终在最后一场比赛中获胜。此后两年,F1成为库珀车队的天下。1961年,法拉利挟1.5升新车Tipo 156“鲨鱼之鼻”卷土重来。但悲剧在意大利大奖赛上上演,伟大的车手沃尔夫冈·范·特利普不幸身亡。其队友菲尔·希尔为法拉利赢得了期后进行的比赛胜利。
1964年,约翰·瑟蒂斯成为了下一个为意大利豪门赢得奖杯的车手。他本人则作为唯一一个集摩托车锦标赛冠军及汽车锦标冠军于一身的选手而闻名于世。1966年,三升规则的引进使法拉利再次陷入困境,这一次他们要竭力追赶考斯沃斯(Cosworths)在1967年引进的性能超佳的DFV引擎。此后八年里,法拉利表现平平始终处于中流水平,只有杰克·埃克斯给车队带来有限的较好成绩,以及其队友克莱·雷格佐尼在1970年的意大利大奖赛中仅有的胜利。
1974年,尼基·劳达加入车队。他速度快,但缺少经验,在当年输给了迈凯轮车队的埃默森·费迪帕尔蒂。但次年,他为车队夺取了冠军头衔。1976年的欧洲纽伯格林,一场险些致命的事故使他以仅仅一分的微弱差距把冠军拱手让给了队友詹姆斯·亨特。77年,劳达再次为车队赢得荣誉。1979年,乔迪·舒克特为法拉利赢取了车手冠军称号,他也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车队赢得车手冠军称号的最后一人。他在那年比赛中击败了队友吉尔斯·维纶纽夫,但是,他实际上只赢过两场比赛,而加拿大人则比他还要多赢一场。
那个赛季的后半程,威廉姆斯车队的阿兰·琼斯表现出色,相形之下法拉利的312T4显得黯然失色。再下一个赛季的T5简直是一场灾难。当时,1.5升的涡轮发动机开始在一级方程式领域暂露头角,法拉利则制造了126C。驾驶这辆车,维纶纽夫也还在摩纳哥和加拉马取得了一些重要胜利。此后,车队聘请了一位英国设计师,哈维·鲍斯特勒维特。1982年设计的款新车126C2堪称业界经典。但悲剧再次上演,吉尔斯·维纶纽夫在索尔特的练习赛中丧生;随后,迪埃尔·皮洛尼在霍根海姆的比赛中受伤,而此时他在车手冠军榜中名列第一。尽管法拉利赢得了那一年及次年的车队冠军,但车手冠军仍被其他车队车手夺走。
此后的法拉利可谓是喜忧参半。米歇尔·阿尔伯特在1985年显示了强大的竞争力。但1988年,备受爱戴的恩佐以90高龄辞世。所幸的是,他并没有亲眼见到1990年阿兰·普罗斯特和埃尔顿·塞纳之间不光彩的冲撞。整个赛季普罗斯特赢了五场比赛,但在日本有争议地输给了巴西人。1996年,迈克尔·舒马赫加入车队。起初,车队老板提夫斯并不十分欢迎他的到来,但很多人认为他的到来无疑为车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车队经理让·托德的支持下,他奇迹般地使车队起死回生,在那一年重新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强大。这也使他赢得了提夫斯的尊敬,并成为了车队的灵魂人物!1997年的五场胜利使舒马赫成为争夺车手冠军的热门人选,但他在年度最后一场比赛中驾车撞上了雅克·维纶纽夫,而与桂冠失之交臂。
1998年,提夫斯希望能够夺回与车队阔别已经19年的车手冠军头衔。但事与愿违,赛季最后一场比赛中舒马赫的F300赛车因故障退出比赛,再次眼睁睁地看着胜利的机会从身边溜走。20年了,20年没有法拉利车手问鼎车手冠军。而迈克尔将会结束这不光彩的纪录!迈凯轮仍主宰着赛场,从1998年来一直如此!但法拉利工程师已制造出了足以向它发起挑战的新车,F399。舒马赫全力以赴,但英国大奖赛上的事故使得他缺席了赛季最后两次比赛之外的全部比赛!队友埃迪·埃尔文扛起了车队获得车手冠军的大旗,在不利的情况下希望为车队找回了昔日的辉煌。
舒马赫的缺席对车队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单他不能给车队赢得比赛,离开他的驾驭,F399似乎也承受着痛苦。车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毫无挑战性的F399在跑道上一圈圈地落后他们的主要对手:迈凯轮。赛季最后两场比赛,舒马赫回来了,给车队带来了力量。尽管法拉利夺取车手冠军的愿望仍没能实现,但他们还是赢得了1999年的车队冠军。
2000赛季,法拉利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以澳大利亚大奖赛压倒性的胜利作为开始,迈克尔一路高奏凯歌,最终在赛季倒数第二场比赛中为车队赢得了最佳车手的桂冠!接下来的最后一场比赛法拉利又将车队冠军收入囊中。这是意大利车队的双重胜利!法拉利完全控制了2001年的冠军锦标赛, 舒马赫赢得了第四个车手桂冠,这也是他连续第二次与全队同时获胜。他同时成为自1953年来首位13场比赛过后即宣告获胜的车手,这个胜利同时见证了车队的三连冠!
大家公认,2002年的赛场是迈克尔及其代表的意大利汽车品牌的天下!11轮过后,德国车手第五次赢得了车手冠军!不久,他又与巴里切罗同心协力,帮助车队第四次把车队冠军收入帐下。这一赛季,他们不断创造新的纪录,并最终拿下了全年17场赛事中的15场胜利!
由于FIA引进了一系列旨在遏制法拉利和舒马赫的新规则,2003赛季他们没能刷新更多的历史记录,决战也由此推迟到了赛季的压轴戏—日本大奖赛。但法拉利车队和舒马赫本人双双卫冕成功。
随着2004赛季的结束,现在可能找不到足以形容法拉利车队在这个赛季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词语了。他们赢得了18场比赛中的15场胜利,两位车手登上领奖台的次数达到了29次,以获得积分的成绩完赛的次数为32次,而且他们仅有两次未完成比赛的纪录。法拉利F2004赛车的性能是如此卓越,以至于车队可以继续使用它的改进款赛车继续赢得胜利直到2005款赛车的推出。
赛季首场比赛对舒马赫来说是一个完美的开局,他相对轻松的战胜了队友鲁本·巴里切罗。在接下来的4场比赛中,舒马赫继续着连胜的势头,直到摩纳哥大奖赛中他与胡安·帕伯罗·蒙托亚相撞从而退出了比赛。相比摩纳哥站的胜利者雅诺·特鲁利和雷诺车队来说,法拉利车队实际上犯了战术错误。
摩纳哥大奖赛的失利并没有影响迈克尔·舒马赫在随后的7站比赛中继续称雄,虽然没能战胜吉米·莱科宁赢得比利时站的冠军,但第二名的成绩也足以让他再次登上车手总冠军的宝座。
雷诺 | Renault
总部 法国
首次参赛 1977年07月17日
车队冠军数 1
车手冠军数 1 http://www.renaultf1.com/
参赛次数 195 车型 R25
分站冠军数 28 底盘 R25碳纤维底盘 重量 605公斤
获杆位次数 44 燃料 Elf 润滑油 Elf
获最快圈数 22 冷却系统 水/油冷却系统
刹车系统 碳质
总积分 719 气缸形式 雷诺 V10 - 72 排气量 2999毫升
>>历史成绩
年份 积分 排名
2006 206 世界冠军
2005 191 世界冠军
2004 105 4
2003 88 4
2002 23 4
1985 16 7
1984 34 5
1983 79 2
1982 62 3
1981 54 3
1980 38 4
1979 26 6
1978 3 12
1977 0 0
>>车队成员
第一车手 费斯切拉 第二车手 科瓦莱宁
试车手 尼尔森·皮奎特 试车手 宗塔
主席/CEO 帕特里克·福雷 领队 弗拉维奥-布里亚托利
技术总监 鲍伯·贝尔 总设计师 蒂姆·丹萨姆
>>车队介绍
贝纳通车队是雷诺车队的前身。1983年,年轻流行服饰界龙头贝纳通自从1983年首次赞助车队后,遂与F1结下不解之缘。1986年贝纳通F1车队正式成立,拥有名车手博格,并于同年的墨西哥站首次赢得冠军,虽然成军时间不长,但却能挤身于2线车队之首。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车队与车手的表现更是突飞猛进。1994年贝纳通车队中的迈克尔·舒马赫赢取了个人的首次世界冠军,并于第二年拿下车手与车队冠军。不过在90年代后期,由于车队中灵魂人物与车手纷纷挂冠而去,使得车队的表现下滑至谷底。
2001年赛季结束之后由法国雷诺车厂收购改名为雷诺车队,2002年正式打着雷诺的旗帜再度出征,车手仍是巴顿与费斯切拉,成绩大幅跃进到第四名。2003年赛季由加诺·特鲁里和被队
老板布里亚托尔喻为迈克尔?舒马赫接班人的费尔南多·阿隆索搭档出赛,阿隆索在年度赛季中夺得匈牙利大奖赛冠军,年度车手排名第6名,总积分55分;车队在2003年度赛季的排名是第4名,总积分88分。2004年车队阵容依旧是加诺·特鲁里和费尔南多·阿隆索搭档
威廉姆斯 | Williams
总部 英国
首次参赛 1969年05月04日
车队冠军数 9
车手冠军数 7 http://bmw.williamsf1.com
参赛次数 515 车型 FW27碳纤维底盘
分站冠军数 113 底盘 FW26 重量 605公斤
获杆位次数 125 燃料 Petrobras 润滑油 嘉实多
获最快圈数 128 冷却系统 水/油冷却系统
刹车系统 碳质
总积分 2499.5 气缸形式 BMW V10 - 90 排气量 2998毫升
>>历史成绩
年份 积分 排名
2006 11 8
2005 66 5
2004 88 4
2003 144 2
2002 92 2
2001 80 3
2000 36 3
1999 35 5
1998 38 3
1997 123 世界冠军
1996 175 世界冠军
1995 118 2
1994 118 世界冠军
1993 168 世界冠军
1992 164 世界冠军
1991 125 2
1990 57 4
1989 77 2
1988 20 7
1987 137 世界冠军
1986 141 世界冠军
1985 71 3
1984 25.5 6
1983 38 4
1982 58 4
1981 95 世界冠军
1980 120 世界冠军
1979 75 2
1978 11 9
1976 0 14
1975 6 9
1974 4 10
1973 2 10
>>车队成员
第一车手 罗斯伯格 第二车手 伍尔兹
试车手 卡菲基恩 试车手 中岛一贵
主席/CEO 弗兰克 威廉姆斯 领队 迪克-斯坦福
技术总监 伯特里克 海德 总设计师 加文 费希尔
>>车队介绍
威廉姆斯车队在70年代才进入F1赛场,晚于法拉利和迈凯轮。其起家时的预算少得可怜。尽管如此,威廉姆斯车队大可以自豪地说,他们拥有最多的车手总冠军奖杯。1997年,他们赢得了第七座车手总冠军奖杯,创下了历史纪录。
人能够战胜种种磨难,弗兰克.威廉姆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当他发觉作为车手他的天分并不出众时,凭借与皮尔斯·库雷格的深厚友谊,两人在1969年末携手组建了一支车队。在随之而来的1970赛季中皮尔斯作为车手参赛,但成绩令人失望,赛车无法与他在69年驾驶的布拉汉姆的赛车相提并论。悲剧随后发生,皮尔斯在赛季末的荷兰大奖赛一场惨烈的事故中丧生,弗兰克受到了巨大打击。他在经济上陷入困境,选择了聘用无望选手的下策。1976年,他与瓦尔特·沃尔夫搭档,但糟糕的结果促使他做出了另外的决定——以帕特里克·翰德为工程师搭档创立了威廉姆斯车队。弗兰克花费大量时间争取沙特人的支持。1978年,凭借帕特里克设计的FW06,阿兰·琼斯在多次比赛中有上佳表现。79年,威廉姆斯车队迎来了大奖赛的首场胜利,克莱·雷格佐尼驾驶FW07在银石问鼎。阿兰·琼斯随后以多场伟大的演出结束了这个赛季。
80年,阿兰·琼斯与新队友卡洛斯·鲁特曼一起为威廉姆斯夺取了首个车队冠军头衔,琼斯本人则摘取了当年车手总冠军的桂冠。车队在次年成功卫冕,但琼斯却在车手冠军的争夺中败给了尼尔森·皮奎特,从此退出F1赛场。接下来的82年,涡轮增压发动机开始出现,但威廉姆斯仍然用福特考斯沃斯发动机使科科·罗斯伯格赢得了当年的车手桂冠。那一年他们没能获得车队冠军,胜利被法拉利车队夺走。此后车队与本田达成协议。尽管V6涡轮发动机笨重粗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性能不断改进,车队在86年再次获胜。在阿德莱德,曼塞尔在比赛仅剩18圈时引擎爆缸,从而使车手冠军被普罗斯特夺走。
那一年里,尽管车队再次获得车队冠军,但弗兰克.威廉姆斯在从保罗·里卡德的测试后返回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瘫痪。
1987年,尼尔森·皮奎特和尼基·曼塞尔驾驶FW11再次为弗兰克同时赢得车手冠军和车队冠军。随后的赛季祸不单行,皮奎特转投莲花车队,威廉姆斯失去了一位车手,本田发动机也与车队分道扬镳,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在困境中挣扎一年之后,车队在89年与雷诺开始合作。赛车无可挑剔而且速度很快,但问题是,没有优秀的车手与之相配。直到91年,曼塞尔在为法拉利效力两年后重回威廉姆斯。尽管新款FW14性能卓越,曼塞尔由于变速箱可靠性问题在当年输给了迈凯轮的埃尔顿·塞纳。但下一年里,曼塞尔不可战胜,连胜九场,再次为威廉姆斯夺取了车手冠军和车队冠军的双重荣誉。
由于在合同上没有达成一致,曼塞尔离开威廉姆斯转而参加了印地赛事,阿兰·普罗斯特接替了他的位置,为威廉姆斯连续第二次赢得双料冠军。弗兰克是第一个让塞纳在F1试车的车队老板并邀请这位巴西籍明星加入车队。他实际上签下了当时最伟大的车手,在94赛季为他效力,但悲剧再次上演,塞纳丧生,他为车队仅仅出赛三场。随着这最后的打击,弗兰克和整个车队的士气跌到了历史最低点。达蒙·希尔从车队的测试车手上升为正选车手,弥补了塞纳留下的车手空缺。在车手冠军的争夺中他向舒马赫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挽救了处于可怕的悲哀中的威廉姆斯车队。尽管英国人没能夺得车手桂冠,但为车队确保了又一个车队冠军的头衔。
1995年,贝纳通也拥有了性能强大的雷诺发动机,而且,他还拥有超级车手舒马赫。那一年里,威廉姆斯只赢了五场比赛。希尔四场,库尔特哈德一场。糟糕的比赛策略使他们付出了沉重代价。96年情况大大好转。雅克·维纶纽夫从印地赛事来到威廉姆斯,这一年里,希尔除了四次输给雅克,但在其他比赛中都战胜了他的队友。希尔最终赢得车手桂冠,雅克以微弱差距紧随其后。他们携手将第八座车队冠军奖杯交到了弗兰克手中。希尔在该赛季末离开了威廉姆斯。维纶纽夫与弗伦岑搭档,再接再厉为威廉姆斯赢得了连续的第三次车手车队双料冠军。他们的胜利也破纪录地达到了九次。
98、99两年间,不幸不断降临威廉姆斯。随着雷诺退出F1赛场,威廉姆斯只剩下功率不足的Supertec发动机。另一方面,迈凯轮早已虎视眈眈,看来对重新主宰F1赛场志在必得。97赛季末尾,维伦纽夫改投了由特利尔重组形成并更名为英美车队。同时,弗伦岑加入了乔丹车队。为了备战1999赛季,弗兰克签下了当时卡特世界锦标赛冠军阿莱克斯·扎纳尔迪,期待他能象维纶纽夫那样赢得比赛,与他搭档的是拉尔夫.舒马赫。但事与愿违,后来的比赛证明扎纳尔迪与弗兰克的期待相去甚远,整个赛季一无所获。拉尔夫迅速成长,几次站到了领奖台上,但这对整个车队来说是不够的。威廉姆斯在这个赛季末排名第五,降到了10年来的最底点。
2000年1月,车队终止了与扎纳尔迪的和约,他没有与车队一起开始这一赛季。威廉姆斯决意选择初出茅庐的年轻天才——20岁的英国车手巴顿,期望他来实现扎纳尔迪无法取得的成绩。新宝马发动机的到来为威廉姆斯带来了起色。尽管车队认为两名年轻车手最多只能使车队处于中等水平,但是他们还是为车队保住了车队冠军榜中第三的位置。事实证明巴顿确是瑕不掩瑜。弗兰克爵士面临艰难的决择,将年轻的英国人保留队中还是选择哥伦比亚巨星蒙托亚。他最终选择了后者,将巴顿租借到贝纳通车队两年。看起来似乎这一决定并没让他后悔。
哥伦比亚车手在首个赛季让整个F1世界为之震惊,但整个赛季赛车可靠性问题不断困扰着他,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断的取得首发位置,先后几次站上了颁奖台,并且在意大利大奖赛中获得了F1生涯中的第一场胜利。蒙托亚与队友拉尔夫.舒马赫为车队夺得了四场比赛的冠军,与迈凯轮在车队冠军中展开了有力争夺,但最终只取得了第三名。
2002年,他们超过了迈凯轮,在车队冠军榜中名列第三。蒙托亚和拉尔夫在车手积分榜中分列三四位。
2003赛季两名车手继续搭档。他们有能力缩小与法拉利的差距,在日本大奖赛前他们在车队积分上领先法拉利,但赛季结束后却只能接受第二名的成绩。
不管你喜欢与否,宝马威廉姆斯车队2004赛季战车上的獠牙型前鼻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这一设计在赛季中段被车队弃用,因为它并没有给车队来来预期的成绩。在德国汽车巨头宝马公司和威廉姆斯F1车队合作的4年中,他们还是无法制造出可以匹敌法拉利的赛车。
胡安·帕伯罗·蒙托亚为宝马威廉姆斯车队赢得了2004赛季的最后一场比赛,从而为这一艰难的赛季画上了一个别具风格的句号。2004年,两位车手4次登上颁奖台,最终他们落后雷诺车队17个积分位列车队积分榜第4名(雷诺曾在1997年为威廉姆斯提供引擎,威廉姆斯车队也在那一年中获得了车队冠军头衔)。2005赛季,车队拥有了全新的车手阵容-马克·韦伯和尼克·海菲尔德,希望这一组合能使车队更多的赢得分站赛的胜利。
红牛 | Redbullf1
总部 奥地利
首次参赛 2005年03月06日
车队冠军数 0
车手冠军数 0 http://www.redbullracing.com
参赛次数 19 车型 RB1
分站冠军数 0 底盘 RB1 重量 605公斤
获杆位次数 - 燃料 嘉实多 润滑油 嘉实多
获最快圈数 - 冷却系统 水/油冷却系统
刹车系统 碳质(AP Racing公司制
总积分 27 气缸形式 V10 排气量 2998毫升
>>历史成绩
年份 积分 排名
2006 16 7
2005 34 7
>>车队成员
第一车手 库特哈德 第二车手 韦伯
试车手 - 试车手 -
主席/CEO 克里斯蒂安·霍纳 领队 克里斯蒂安·霍纳
技术总监 冈瑟·斯特纳 总设计师 罗伯特·泰勒
>>车队介绍
2004年9月,福特公司为自己的F1时代划上了句号,他们宣布将停止所有有关F1赛事的活动。奥地利能量饮料制造商红牛公司购买了美洲虎车队及车队设在Milton Keynes的工厂。很快红牛对车队管理层进行了大换血,克里斯蒂安·霍纳接任了赛事总监,前美洲虎车队的雇员冈瑟·斯特纳重新担任了车队技术总监一职。
为了在赛场上争取出色成绩,车队力邀老牌车手大卫·库尔特哈德加盟,同时车队也与克里斯蒂安·克里恩和维托尼奥·鲁伊兹签下了车手合约,他们两人都有可能出现在2005赛季的比赛中。车队使用的新型赛车RB1实际上是美洲虎车队专门为2005赛季设计的,如果车队想在新的赛季中不断获得积分,他们将不得不为之付出艰苦的努力。
丰田 | Toyota
总部 德国
首次参赛 2002年03月03日
车队冠军数 0
车手冠军数 0 http://www.toyota-f1.com
参赛次数 70 车型 TF107
分站冠军数 0 底盘 碳纤维底盘(丰田车队 重量 600公斤
获杆位次数 2 燃料 埃索(Esso) 润滑油 埃索(Esso)
获最快圈数 - 冷却系统 水/油冷却系统
刹车系统 碳质(Brembo公司制造)
总积分 115 气缸形式 本田 V10 排气量 2998毫升
>>历史成绩
年份 积分 排名
2006 35 6
2005 88 4
2004 9 8
2003 16 8
2002 2 10
>>车队成员
第一车手 拉尔夫·舒马赫 第二车手 特鲁利
试车手 - 试车手 -
主席/CEO 富田勉 领队 安吉-帕斯克拉
技术总监 迈克 加斯科因 总设计师 加斯特维 布鲁纳
>>车队介绍
1999年1月,丰田公司宣布将进军一级方程式赛场。三年之后,他们正在为新秀赛季做最后的准备。丰田雄心勃勃,把远景目标定格在向一级方程式比赛中车手和车队两项冠军头衔发起挑战。实现这一激动人心的宏伟蓝图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的投入,公司必须利用好其领先世界的多项技能,各种系统和科技实力。
决定从零开始自行设计制造引擎和底盘的同时,丰田全情投入F1计划,公司上下全力以赴支持车队确保取得最好结果。V10发动机已在公司内部设计制造完成,赛车底盘自99年年中以来一直处在精心设计当中。
丰田首辆F1赛车于2001年3月23日在车队的主赛场,法国南部的保罗·里卡德赛道首次亮相,这一隆重仪式后,整个2001赛季,丰田的两名车手米卡·萨洛和阿兰·麦克尼什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试车计划。这一年中,丰田的迹踏遍了全世界11个不同的大奖赛的赛场,同时也在保罗·里卡德多次试车。其目的不仅在于提高车的性能,而且要使自己作为车队迅速成长起来。
2002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丰田将作为车队中的新面孔出现在赛道上,他们进入这项世界顶尖赛车运动领域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和其他的引擎制造商竞争。其次,这支F1新军期望能够在赛道上获得与他们努力工作相称的好成绩。
麦克尼什和米卡·萨洛仍将作为车队的正选车手,丰田车队正是在他们两人的辅佐下成长起来的。最初的测试显示了赛车车身设计上的缺陷,在他们的第一个赛季中,以两个积分位列积分榜末席。这个成绩使目前的两位车手退出了车队,2003年法国人潘尼斯和2002年的卡特锦标赛冠军克里斯蒂亚诺.达.马塔将组成车手阵容。
潘尼斯为车队带来了丰富的经验,达·马塔则充满热情。两人携手为这支以科隆作为大本营的丰田车队夺取了16个积分,并在赛季末排名第8。2004年潘尼斯和达·马塔同时留任。另外,车队还签下了前雷诺车队的技术总监迈克·加斯科因来率领他们打响新的战役。
2004赛季,丰田在成长为F1赛场上的一支强队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2003年12月,他们签下了前雷诺车队的迈克·加斯科因作为车队的技术总监,同时,车队对TF104赛车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不幸的是TF104赛车的性能差强人意。2003赛季丰田车队获得了13个积分,一年后他们仅拿到了9分。加之车手阵容的不稳定和管理上的混乱,丰田车队并没有发挥出他们所有的潜力。
2005赛季打响之前,丰田车队希望将2004年的低迷抛诸脑后。奥利维尔·潘尼斯承担起了车队测试车手的工作,克里斯蒂安·达·马塔在遭到车队弃用后转而在美国征战Champ Car赛事。新型TF105赛车,拉尔夫·舒马赫和雅诺·特鲁利都已经为新赛季做好了准备,这一年车队必须有所表现。
❹ 意大利蓝波车队的介绍
蓝波车队成立于2005年,队中车手主要来自意大利,在环意赛中的战绩尤为出色。全队9人没有一人曾问鼎过环法赛段,巴兰的首要目标就是赢取一个赛段冠军。而除巴兰外,队中还有以速度见长的弗兰、新人斯皮拉克以及有望跻身总成绩15强的布鲁塞因等。9名车手来自4个国家,平均年龄29岁,其中最年长的是35岁的布鲁塞因,斯皮拉克最年轻(23岁)。队中平均身高1米79,身材最高的是1米90的巴兰,最矮的桑塔姆布罗吉奥1米73。平均体重70.2公斤,萨帕82公斤冠全队,桑塔姆布罗吉奥61公斤最轻再拿一个之最。
❺ 世界着名车队都有哪些
法拉利车队-----意大利
迈凯轮车队-----英国
雷诺车队-------法国
宝马车队-------德国
布朗车队(前身本田车队)-------日本
丰田车队-------日本
印度力量车队-------印度
威廉姆斯车队---英国
乔丹车队-------英国
红牛车队-------奥地利
❻ F1车队的三大F1车队
意大利的法拉利车队、英国的迈凯轮车队和威廉姆斯车队被称为传统的三大F1车队。 总部:奥地利
首次参赛:2005年03月06日
参赛次数:146
车队冠军:4
车手冠军:4
分站冠军:34
杆位次数:46
单圈最快:29
积分总计:1864.5
参赛车型:RB10
车手:塞巴斯蒂安·维特尔丹尼尔·里卡多
试车手:布埃米 总部:意大利马拉内罗
首次参赛:1950年5月22日
参赛次数:851
车队冠军:16
车手冠军:15
分站冠军:219
杆位次数:207
单圈最快:227
车队积分:5264.5
车手积分:6166.27
参赛车型:F14T
车手:费尔南多·阿隆索、基米·莱科宁
试车手:德拉罗萨 总部:英国沃金(Woking)
首次参赛:1966年05月22日
参赛次数:723
车队冠军:8
车手冠军:12
分站冠军:182
杆位次数:155
单圈最快:151
车队积分:4710.5
车手积分:5028.5
参赛车型:MP4-29
车手:简森·巴顿、凯文·马格努森
试车手:帕菲特特尔维 总部:英国Enstone
首次参赛:1977年07月17日
参赛次数:320
车队冠军:2
车手冠军:2
分站冠军:36
杆位次数:51
单圈最快:34
积分总数:1621
参赛车型:E22
车手:罗曼·格罗斯让、帕斯托·马尔多纳多
试车手:丹布罗西奥 总部:英国
首次参赛:1954年
车队冠军:0
车手冠军:2
参赛次数:70
分站冠军:10
杆位次数:9
单圈最快:12
车队积分:521
车手积分:660.14
参赛车型:W05
车手:刘易斯·汉密尔顿、尼科·罗斯伯格
试车手:TBC 总部:瑞士Hinwil
首次参赛:1993年03月14日
参赛次数:343
车队冠军:0
车手冠军:0
分站冠军:1
杆位次数:1
单圈最快:4
积分总数:717
参赛车型:C33
车手:艾德里安·苏蒂尔、伊斯特班·古铁雷兹
试车手:弗林斯(Robin Frijns) 总部:英国
首次参赛:2008年
参赛次数:93
车队冠军:0
车手冠军:0
分站冠军:0
杆位次数:1
单圈最快:2
积分总计:259
参赛车型:VJM07
车手:尼科·霍肯伯格、塞尔吉奥·佩雷斯 总部:英国
首次参赛:1975年
参赛次数:592
车队冠军:9
车手冠军:7
分站冠军:114
杆位次数:127
单圈最快:131
车队积分:2750
车手积分:2756
参赛车型:FW36
第一车手:菲利普·马萨瓦尔特利·博塔斯
测试车手:苏茜·沃尔夫 总部:意大利
首次参赛:2006年03月12日
参赛次数:128
车队冠军:0
车手冠军:0
分站冠军:1
杆位次数:1
单圈最快:0
积分总计:136
参赛车型:STR9
车手:杰恩·埃里克·维尔格尼、丹尼尔·科维亚特 总部:英国Leafield
首次参赛:2010年
车队冠军:0
车手冠军:0
参赛次数:58
分站冠军:0
杆位次数:0
单圈最快:0
车队总分:0
参赛车型:CT04
车手:马库斯·埃里克森
安德烈·洛特尔(比利时站代替小林可梦伟) 总部:英国
首次参赛:2010年
车队冠军:0
车手冠军:0
参赛次数:58
分站冠军:0
杆位次数:0
单圈最快:0
车队总分:2
参赛车型:MR03
车手:朱尔斯·比安奇、马克思·齐尔顿
❼ F1车队各是哪个国家的
车队中文名:法拉利 车队英文名:SCUDERIAMARLBOROFERRARI 总部所在国:意大利 车队中文名:威廉姆斯 车队英文名:BMW.WilliamsF1Team 总部所在国:英格兰 车队中文名:麦克拉伦 车队英文名:WESTMCLARENMERCEDES 总部所在国:英格兰 车队中文名:雷诺 车队英文名:MILDSEVENRENAULTF1 总部所在国:法国 车队中文名:英美本田 车队英文名:LUCKYSTRIKEBARHONDA 总部所在国:英格兰 车队中文名:索伯 车队英文名:SAUBERPETRONAS 总部所在国:瑞士 车队中文名:丰田 车队英文名:PANASONICTOYOTAF1 总部所在国:德国 车队中文名:米纳尔迪 车队英文名:KLMINARDIASIATECH 总部所在国:意大利 米德兰(mf1)总部:英国红牛二队(ToroRosso) 总部:意大利
❽ 车队是什么呀
一) 车队性质 一个车队今后走什么样的路线要从性质考虑。至今中国的跑跑卡丁车车队,存在四种现象。 1、是JOY和N2O车队所代表是职业化‘少而精’的车队性质,JOY和N2O的队员在中国跑跑游戏上市之前曾玩过韩国的跑跑卡丁车,因此了解韩国的车队性质并参考,车队队员成绩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入队要求高,队规严整,队内训练时间长。 2、是RUSH、PhoeniX、Max帝皇等典型的中国化车队。人数相对比JOY和N2O多,成绩也不比他们低,车队队员都是从内测开始玩,成绩几乎每天在提高。 3、是以大众化、人数占多的车队,不管是STAR、ANGEL还是现在的SkyKing车队,人数都在200以上,人数多了,意见也多,因此最难管理和问题最多的就是此类型的车队,但由于人数多,却更容易吸引初学者,也有很多天生有才能的玩家加入。 4、很多大车队退出来自己又组建车队的朋友很多,原因一是不满意大车队人多,二是可能感觉上谈不来,当然还有很多原因,这类小型新建的车队虽然知名度小,但是生存力极强,高手隐藏成分很高,熟不知突然来了个高手,也都是有可能的。 (二)车队目标 俗话说,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在选择好一个车队的今后发展走向以后就要为车队制定一个目标,就如中国发展的5年计划一样,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一个目标,通过几步走等等。当然,很多车队的目标类似于全国第一,全国最好等,不是泼冷水,实际一点的目标更合理可行。JOY和N2O车队,甚至RUSH和PhoeniX等已经建立以久,知名度、队内主力的成绩考虑,可以订全国第一的目标,或者全国最好。如果觉得自己车队还不够知名度,成绩也非优秀,可以制定其他目标,饭是一口口吃的,什么事都要一步一步来做。 (三)车队名字 起一个好听、响亮、好看、有意义的名字,是建立车队首项工作,每个名字都有一个意义,本人觉得,让别人容易记的队名其实更好,这个就让大家去发挥想象了,切记请不要重复。发现WinD和Kiss都有重复,希望这个现象别发生。 二、成立车队 (一)车队介绍 为自己的车队写个简单的介绍,可以从性质,队名的起源,目标结合写,做个简单的汇报,也是面向全国朋友的第一份宣传单,让别人了解这个车队。 (二)车队人数制定 人数多少的制定,看似不重要,但其实很重要,从性质开始,人数就要有个大概规划,10人?20人?50人?1个QQ群?还是多少。许多大车队现在普遍的现象就是当初规划没考虑人数的限制,盲目的招队员,导致之后车队的性质在不停的变化,转型。因此人数很重要,不可忽视。 (三)车队队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完整的队规可能不强求,但标准的队规是要写的,为了更好的管理车队,提高知名度等,队规是约束队员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要积极等,这些是要详细考虑的。完善队规也是以后车队成立了,要一步步改进的。 (四)车队队长 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队长在后面说,因为很多人认为,组建车队的元老就应该是车队队长,通常说法是这样,可是我觉得不应该这么说。有能力管理车队的人、为车队带来福音的人,才是真正适合做队长的,当然按照车队性质分,可以是成绩最好的人为队长,可以是创建车队的人为队长,队长也可以转交,也可以选举,但队长要负起车队的责任,必须稳重,必须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接受事实,果然等等。<以上话是个人意见,仅做参考> (五)车队入队考试要求的制定 通过对性质、目标的讨论,才制定入队队员的成绩限制,如果要求是精英部队,那可以要求提的很高;如果普遍可以接受的成绩,也可把成绩相对要求放低;当然也有无要求进车队的。本人建议在组建车队初期,把要求订在中下水平,因为高手很多都已经去了大车队,所以现在招收队员水平可以考虑已培养初学者为目的,发现人才等。 (六) 车队招人 通过车队招人的方法是在论坛发贴,当然中国的官方论坛不好的现象是刷贴,某些车队的招人帖子由于刷板,会受到很多人的反感,当然,也有万分之一的朋友会去选择该车队,这也是一种招人的方法。而更多的是在游戏中遇到比较谈的来,比较有趣的朋友,互相留QQ或者MSN,并结伴而玩,加入车队等等。 (七) 车队队员成绩评估 车队成立初步完成后,对车队队员进行一次成绩的评估,优秀的,普通的进行大体上的了解。这也是队长们在车队规模成型的初期需要立刻完成的事,通常情况下组织队内训练,从中了解队员整体水平。 自己的车队,没有什么条件! 只要选择组队模式就可以 , 不过之前需要有良好的联系方式,比如QQ群,公会等等。 在游戏中, 分为红蓝两队 , 要找厉害的队,看人上面的手指头,越少越厉害!绿色少的就更棒了。
❾ 车队是哪个足球队的别称
切尔西
❿ 给我讲点F1的事情 比如起源啊什么的
F1世界锦标赛由国际汽车联合会于1950年第一次举办,每年举行一次。英国人伯尼·埃克莱斯通是其“掌门人”。参赛选手按积分多少决出当年的F1车手总冠军,车手总成绩最高的车队则获得年度车队总冠军。 方程式赛车是由本世纪初的场地赛车派生出来的。方程式赛 车分3个等级:三级方程式、三公升方程式和一级方程式。一级方程式是方程式赛车的最高境界。 一级方程式赛车对车手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是取得三级方程式和三公升方程式驾驶执照,且身体素质非常好的专业运动员才能成为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国际汽联每年颁发的一级方程式“超级驾驶执照”不会超过100张。 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车速最高可达406公里/小时(测试极限,由本田车队在美国创造),370公里/小时(2004年)以上,平均速度是200—250公里/小时。历史上也曾有人制造出时速在500—1000公里之间的赛车,但是,这么高的时速只能在瞬间产生,且这种赛车不能批量生产也不能常年使用,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汽车。所以,只有一级方程式赛车才是真正的速度之王。 目前,被称为“四大车队”的F1车队是意大利的法拉利车队、德国的梅赛德斯GP、奥地利的红牛(原美洲虎)、英国的迈凯伦。(08年)一部赛车的制造成本在480万元人民币以上。 其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已有多个极具盛名的赛车场,但那时的赛事因参赛车辆不多,因而对参赛者无严格的限制。50年来,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引擎规格不断有大幅改变,到1986年自然吸气引擎被禁止,一级方程式车坛全力发展涡轮增压引擎。后因涡轮增压马力太大,被国际汽联在1989年停用,以3·5公升的自然吸气引擎取代F1的第一次正式比赛是1950年的英国银石大奖赛,当时英国皇室亲临观看,意大利车手法里纳(Giuseppe Farina)赢得第一个F1大奖赛冠军,同时他也是当年的车手总冠军,即F1历史上第一个车手总冠军获得者。 1951年,F1出现了一位真正的车王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阿根廷车手,5次获得车手总冠军(1951,54-57)。不可思议的是,他是38岁才参加一级方程式比赛的! 1958年,Cooper-Climax赛车首先采用了后置发动机的设计,是F1历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图上是Stirling Moss正在驾驶一辆后置发动机的Cooper赛车。 车王Fangio后的1958年赛事,呈现出几位英国车手群雄竞争的局面,年终排名前四位都是英国车手,包括Mike Hawthorn,Stirling Moss等。另外,F1开始设立“年终车队总冠军”也是在1958年。 总之,无论道路多么坎坷,50年代的F1已经不再属于早期赛车运动,采用F1A专门制定的比赛规则——“一级方程式”,F1开始了大踏步的前进。 60年代是F1的一个重要转折期,F1脱离了稚气。 首先看技术方面,仅仅两年时间,后置引擎就被各车队广泛使用。这时候,Cooper车队的后置引擎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获得了1959,60两年的车手总冠军和车队总冠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个60年代,除了Ferrari的两个车手总冠军,几乎是一个英国车队和英国车手的时代,车队包括BRM,Lotus,Brabham-Repco,车手包括Clark, Graham Hill,Jachie Stewart,John Surtees。其中John Surtees是一个既获得过F1世界冠军,又获得过摩托车世界冠军的人。 Colin Chapman的设计天赋使Lotus车队逐渐成为一支梦幻车队,Lotus车队1967年首先使用了双座4气门发动机(DFV engine),这种发动机后来统治了整个70年代。另外,60年代时,Lotus车队在空气动力学方面也处于的领先地位,现在的下压力理论就是从那时建立的。 60年代,比赛的事故开始增加。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两届世界冠军Jim Clark的60年代。1960年,他开着一辆溅有当场死亡的英国车手鲜血的赛车冲过Spa的终点。1961年意大利大奖赛上,他与Trips(German, Ferrari)相撞,使Ferrari车撞进人群,Trips和14名观众死亡。1968年,这位无可置辩的世界冠军在Hockenheim的一次练习赛中死亡。这一切,使人们从根基上开始质疑F1这项运动,引发了很多思考。 同样1968年,Lotus赛车印上了金树叶香烟(Gold Leaf cigarettes)的宣传广告,这是F1历史上第一次引入商业赞助。 70年代使F1逐渐走向成熟 首先,70年代的一系列赛道事故使安全问题得到了异常重视。 1970年的车手总冠军Jochen Rindt是F1历史上唯一一位死后的世界冠军。 另外,1973年,由于不忍接着看更多的赛道悲剧,Jackie Stewart决定把他的第100次大奖赛Watkins Glen大奖赛作为他的告别赛。但是似乎别有寓意的,Francois Cevert在这次大奖赛的练习赛中死亡。结果,Stewart领导掀起了F1历史上第一次“安全革命”。 这次安全革命使F1的赛车、赛道和车手装备等,都从安全角度进行了审查,论证,改进。 在人们眼中,Jackie Stewart不仅获得了3个车手总冠军,似乎更重要的是,他给F1带来了安全意识。 70年代的另一件大事要从1976年代的世界冠军詹姆斯·亨特(James Hunt)说起。James以他花花公子的作风,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F1开始受到世界媒体的关注,从此以后,F1的着名车手们,也都成为了聚光灯下的明星式人物。 这里不得不提到现在F1的掌门人伯尼·埃克莱斯通先生,因为正是他去和电视传媒谈判F1的比赛转播的,并亲自落实了各项细节,从而把F1比赛的现场画面送入千家万户。伯尼将电视转播引入F1,无疑给F1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F1的商业运作逐渐成熟起来。 从技术方面看,1977年,F1出现了又一次的技术革新。雷诺车队引入了涡轮增压式引擎。F1从此出现了涡轮增压式与自然进气式发动机并存争霸的局面,直到1988年涡轮增压发动机被禁止。
[编辑本段]80年代——最激烈的竞争
F1的80年代是一个空前的伟大车手云集年代,包括了巴西人尼尔森·皮奎特(Nelson Pequet),阿亚顿·塞纳(Ayrton Senna),法国人阿兰·普罗斯特(Alain Prost)和尼格·曼塞尔(Briton Nigel Mansell)。他们之间展开了最激烈的争夺。比赛精彩不断。 车队方面,由普罗斯特和塞纳驾驶的迈凯轮赛车赢得了80年代里的5个车手总冠军和4个车队总冠军。特别是1988年,也是塞纳的第一个车手总冠军年里,迈凯轮车队惊异地赢得了16个分站赛中15个冠军!法拉利车队赢得了1988年的蒙扎大奖赛的胜利。而车队创始人恩佐·法拉利在几周前刚刚去世。
[编辑本段]90年代以后——现代F1
90年代的F1,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1993年,普罗斯特最后一个车手总冠军年里,他驾驶的赛车是F1有史以来最先进的赛车。赛车装备了轮胎反抱死系统,循迹控制系统还有电子控制的悬吊系统。 但1994年塞纳的死则引发了F1的第二次“安全革命”,FIA禁用了以上用以提高车速的驾驶辅助系统,F1赛车又回到了原来的基本构造。 塞纳死后,国际汽联一年一次的安全评估项目启动。以后FIA的制定规则都非常重视安全问题,很多规则的制定是为了降低车速。如1999年规定在干地轮胎加开四条凹槽,从而减小轮胎抓地力。另外,提高安全的科技研发也出现成果。车手头颈保护系统(HANS)就是一个例子,已经在2003赛季使用,受到车手、车队的好评,而且事实上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塞纳走后,德国车手迈克尔·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逐渐成为了F1的新车王。他在加入F1的第四年(1994)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95年为贝纳通车队卫冕成功。1996年,他转入状态不是很好的法拉利车队,并终于在2000年为法拉利车队赢得了时隔21年的世界冠军,红色战车再次开始了传奇的战绩。今天的舒马赫已经是7次世界冠军得主,分站赛冠军次数达到91次,超过以前所有车手的战绩。 纵观F1走过的50来年,智慧、勇气、冷静、坚持、挑战、激情、梦想、成功、失败交织其中。赛道上的欢喜、失望、竞争、投入吸引着人们的眼光。而F1的迷人与危险又是它永恒的矛盾…… 说到f1就会使人想起迈克尔·舒马赫、阿亚顿·塞纳、阿兰·普罗斯特等一些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