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有哪些着名建筑师

意大利有哪些着名建筑师

发布时间:2022-08-28 15:04:11

‘壹’ 外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建筑师

外国着名的建筑师有很多的,介绍几位: 世界上最着名的建筑师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建筑师:E.沙里宁
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1906~1916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 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但基本上还是折衷主义的。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 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 车站的设计者是着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尔
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
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米拉公寓于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设计米拉公寓的西班牙着名建筑 师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筑艺术探新中勇于开辟另一条道路的 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 中,把重点放在造型的艺术表现方面。他发挥想象力,建筑形象奇特,怪诞不经。同时 吸收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 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 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
纪念堂内部用排列柱将平面划分为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侧厅内墙壁上绘制了表现林肯
一生中最显着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画。整个纪念堂的高潮是正对入口位于主厅中央的林
肯雕像。在从入口到雕像这一纵向序列的引导下,人们会感受到气氛的庄严。尔后人们
会渐渐看清这尊在散射入室的阳光照射下表情严肃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纵横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导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是这座纪念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手笔。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
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本世纪20年代,创造新建筑风格的呼声已在西欧兴起,而传统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强
劲的势头。1923年落成的这幢市政厅即是尊重和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瑞典建筑师R.奥
斯特柏格在市政厅设计中,他尊重古典建筑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将历史上的多种建筑风
格与手法融合一起,创作了这座体形高低错落、虚实相谐的水边建筑。市政厅内的几个
大厅装饰华丽而不俗,具有北欧地区的诗情画意,被认为是民族浪漫主义建筑的一个精
品。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建筑师:G.里特维德
设计人G.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
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
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
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着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
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
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
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此建筑群由着名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设计,建于德国德骚市。它由教学楼、实习工
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
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
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
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
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
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
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位于法国巴黎近郊,这是一个富豪的别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师于1928
年设计,1930年建成。地段为十二英亩,建筑占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层。
这座别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作为独立住宅的自身,由于它在西方“现代建筑”历史上
的重要地位,被誉为“现代建筑”经典作品之一,它是与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筑和城
市规划事业相关联的。勒·柯布西耶的许多建筑观点早期是由小住宅设计体现出来的。
1926年他把“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支柱层,主
要房间设在二层;(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自由立面
(成为一片可供自由处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萨伏伊别墅就是综合体现上述特点
的,与传统住宅建筑完全不同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
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表现出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博览会结束,该馆也
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德国建筑大师密
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
理原则。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
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
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
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
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
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
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蒙胡
奇公园里重建这个展览馆。由西班牙着名建筑师C.锡里西等主持。
纽约帝国州大厦,美国(1931年)
建筑师:S.L.H.建筑事务所
在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岛上,30年代初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
的楼房——帝国州大厦,高度达381米。它保持高度冠军称号达42年之久。直到今天,
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帝国州大厦1930年3月1日开始设计,设计人为席瑞夫、兰姆、哈蒙。4月7日开始树
起第一根钢柱,9月22日钢结构就安装完毕,1931年5月1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前后只
花去一年零一个月时间。钢骨架平均一天半完成一层,直至70年代,在施工速度上它一
直保持最优秀的记录。这座大厦的施工之所以能如此高速,是和它的钢构件制作精确、
施工组织严谨分不开的。
流水别墅,美国(1935年)
建筑师:F.L.赖特
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F.L.赖特的经典作品,是为德国移民考夫曼设计的郊外别
墅。这座房屋不大,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建筑纷纷问世,但流水别墅依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并被列为
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流水别墅位于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F.L.赖特将别墅建在
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力,伸出于溪
流和小瀑布的上方。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
新。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冰雪消融,春水上涨
时的强大动势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像一组露出地面的巉岩,而当夏日流水涓细之时,倒像
是让别墅进行一种动物冬眠前的肌体蜷曲动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帘般垂现在切断
北岩的花架与点缀出挑的冰凌之间。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实有虚,与山石、林木、水
流紧密交融。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汇成一体,交相衬映。流水别墅不但是F.L.赖特本人
作品中特别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
联合国总部大厦,美国纽约(1946~1952年)
建筑师:w.K.哈里森
联合国总部设计主任由美国建筑师沃利斯·哈里森担任。同时成立了有澳大利亚、
比利时、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乌拉圭、英国、前苏联、中国10个国家组成的国
际顾问委员会。代表中国参加设计顾问委员会的是梁思成先生。设计顾问委员会先后讨
论了53个方案。1947年5月通过了以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方案为基础的最后方案。
建筑方案的落实由美国建筑师哈里森负责。大厦于1952年落成。
联合国总部是由秘书处大厦、大会大厦、会议大厦、图书馆四栋建筑组成。秘书处
大楼为板片式建筑,地上39层,高165.8米。其东西两面为蓝绿色玻璃幕墙,两个端面
为狭窄的实墙。大会堂匍匐在大楼的一侧,顶部和侧面呈凹曲线形。安理会会议楼在秘
书处大楼与大会堂之间,临靠河面。与历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议会性建筑相比,联合国总
部建筑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造型构图的创新性是已往建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联合国总部建筑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在20世纪中期得到广泛的认同。
马赛公寓,法国(1946~1952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被人们称之为“马赛公寓”的建筑,是勒·柯布西耶着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座大型
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现代化城市中“居住单位”设想的第一次尝试。勒·柯布西耶认
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理想
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 *** 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
现代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一个
“居住单位”几乎可以包含一个居住小区的内容,设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一栋建筑就
成为一个城市的基本单位。他在马赛设计并于马赛市郊建成的这座17层的“居住单位”
式公寓住宅大楼,可容纳337户约1600人居住。马赛公寓是第一个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
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现浇混凝土模板拆除后,表
面不加任何处理,让粗糙地表现人工操作痕迹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现出了一种粗扩、
原始、朴实和敦厚的艺术效果,后来它被带上了“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
朗香教堂,法国(1950~1953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这座教堂建成于1953年。一向讲几何构图的形式美,主张采
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功能和创造新形式的“现代建筑”,并在建筑创作实践中遵循理性主
义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筑家,却设计出了一个具有震动性的奇特的建筑。这是一座位于
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
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
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
·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格拉姆大厦,美国纽约(1954~1958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大厦共40层,高158米,设计人为着名建筑
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
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
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
没有变化。窗框用钢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
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
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
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1964年)
建筑师: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
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
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
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这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最
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该建筑是
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
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1959~1973年)
建筑师:J.伍重
在澳大利亚悉尼大桥附近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奔尼浪岛。在这座岛上矗立着一组似群
帆泊港,如白鹤惊飞的建筑群,它就是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造型奇特,
外观不凡。八个薄壳分成两组,每组四个,分别覆盖着两个大厅。另外有两个小壳置于
小餐厅上。壳下吊挂钢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两组薄壳彼此对称互靠,外面贴乳白色
的贴面砖,闪烁夺目。
丹麦建筑师J.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规模庞大,占地1.8公顷,坐落在距海面19米
的确良花岗岩基座上,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0米。它包括一个2700座位的音乐会,一个
1550座位的歌剧院,一个550座位的剧场,一个420座位的排演厅,还有众多的展览场地、
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88000平方米,连观众和工作人员在内,同
时可容纳7000人,实际是一座大型综合性文化演出中心。歌剧院从设计到完工达14年之
久,耗资1.2亿美元,建成后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美国(1973年)
建筑师:山琦实
纽约曼哈顿岛上的世界贸易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机构,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建筑物之一。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占地约6.5公顷,它是一项耗资7亿美元,由六幢建筑组成的建筑
群,包括一座海关大楼,一座饭店,两座专供重要的政府贸易机构使用以及国际商品展
览用的九层大楼和两座主要建筑——高411.5米的110层塔楼。两座大楼都是方柱形体,
外形完全一样。每边宽63.5米,每幢塔楼面积达46.6万平方米,两幢塔楼面积合计有93
万多平方米。大楼的外墙是排列很密的钢柱,外表包以银色铝板。大楼受到很大的风压
力,在普通风力下,楼顶摆幅为2.5厘米,实测到的最大位移有28厘米。整个世界贸易
中心有5万人在其中工作。每天客人即达8万人次。两座大楼有46部高速电梯,114部区
间电梯,8部货梯。客梯一部最多可载55人。电梯可直达能容纳2000辆汽车的停车场,
并与地铁相连,可以迅速地将来往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来客疏散到四面八方。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法国巴黎(1977年)
建筑师:R.罗杰斯和R.皮亚诺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总造价约4.8亿法郎,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
下四层。该建筑内设有工业设计中心、音乐与声学研究所、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情报
知识图书馆以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整个建筑被纵横交错的管道和钢架所包围,根本不像
我们常见的博物馆,倒像一幢地地道道的化工厂。这座艺术文化中心是意大利建筑师R.
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R.罗杰斯共同设计的。他们认为现代建筑常常忽视起决定性作用的
结构和设计。为了改变这一陈旧的观念,特意把结构和设备加以突出和颂扬,6层楼的
钢结构、电梯。电缆、上下水管、通风管道都悬挂在立面上,并涂上大红大绿的色彩。
建筑师有意将这座建筑设计成类似机械框架的装置,将内部做成宽敞的无阻拦的大空间,
允许内部布置灵活变动。这座中心是本世纪高技派建筑的代表作。
国家美术馆东馆,美国华盛顿(1978年)
建筑师:贝聿铭
对贝聿铭而言,国家美术馆的扩建,不是在基地上创造一幢单纯的建筑物,基地受
条件限制,与原有馆舍的配合,在华盛顿的地位、建筑计划的需求等,这些都是艰巨的
挑战。
1978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包括陈列馆和艺术研究中心两部分。它在议
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是白宫前最后一块空地,位置很重要。但是地段的形状不完整,是
个斜角的楔(梯形)。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1941年
建的旧馆(一座新古典形式的建筑)。同时,陈列馆和研究中心两部分要求有分有合,
各自有出入口。这通常会带来一些麻烦:在一个面上设两个门,处理得不好,会使人感
到一个是大门,一个是“狗洞”。设计者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
做陈列馆;一个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做研究中心。进陈列馆的大门设在等腰三角形的底
边,研究中心的小门设在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凹缝里。这座建筑的整个构思都是由三角形
变化出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造型既清闲简洁而又庄重典雅。陈列馆的中心是个
多层空间,有纵横天桥联接,中央大厅顶部为玻璃天窗,中间有纵横跨过的栈桥或挑出
及四进的廊子。参观者在其中走动时,步移景随,空间景象变化万端。东馆与古典主义
的老馆及附近的美国国会大厦相邻,在对比中又有配合。开幕时由卡特总统亲自剪彩,
他称赞这座建筑是世界上最好的美术馆。
海伊美术馆,美国亚特兰大(1983年)
建筑师:R.迈耶
美国建筑师R.迈耶以擅长设计美术馆而闻名,海伊美术馆外部造型复杂多变,轮廓
生动。R.迈耶的建筑作品用白色,在阳光照射下,光影明暗层次十分丰富。内部有一扇
形中庭,内部空间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绵延流动,景象万千。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中国(1985年)
建筑师:N.福斯特
这是英国建筑师N.福斯特的作品。大楼外形上显着暴露出钢柱和钢桁架,成为立面
的主角。大楼底部完全开敞,自动扶梯从二楼伸下来,人员即由扶梯往上进入大楼,楼
内空间也尽量开通。这座大楼处处显示现代技术的成就,属于“高技派”建筑风格,这
种建筑虽然不另加装饰,但实际造价相当昂贵。
伦敦劳埃德大厦,英国(1979~1986年)
建筑师:R.罗杰斯事务所
擅长以外露结构而表明其“高技派”(High-Tech)风格的理乍得·罗杰斯是当今
世界最着名的建筑师之一。他所设计的这座位于伦敦的劳埃德总部大厦包括一个12层、
能同时容纳10000人工作的保险业务大厅以及侧翼呈阶梯状布局的写字楼。建筑师考虑
到公司的持续扩展和建筑的分期扩建的可能,在设计中有意将用钢板包裹的楼梯塔和主
要管线,以及结构部分均暴露在建筑 *** 。这一具有创新精神的做法曾令众多的建筑师
感到惊讶。它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水平所赋予建筑的新形象,并使建筑物具有持续
“生长”的可能。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1988年)
建筑师:贝聿铭
1988年建成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着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重要作品。贝氏将扩建
的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避开了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
扩建部分的入口放在卢浮宫的主要庭院的中央,这个入口设计成一个边长35米。高
21.6米的玻璃金字塔。这是贝聿铭研究周围建筑物的心得,也再度证实了贝聿铭设计与
环境的紧密关系。金字塔的底边长35.4米,底边与建筑物平行,亦即与方位平行,与埃
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强化了与环境的关系。金字塔的体形简单突出,而全玻璃的墙体
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之感。起初许多人反对这项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后获得广泛
的赞许。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转了45度,在西侧的三角形被取消,
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物,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
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在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与环境相
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另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
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形水
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
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中国(1989年)
建筑师:贝聿铭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
时6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
中国银行大厦位于香港中心区,楼高70层,总高度达315米(连同顶部的天线),总建
筑面积为128.60平方米。建筑外墙以铝板和银色反光玻璃装嵌,大厦底层铺砌深浅不一
的灰色花岗岩。整座大厦依靠四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内外附加一系列包混凝土的
钢焊斜撑,这不仅给大厦外观带来独特的面貌,而且比传统方法节省钢材4成,且室内
无柱,空间开阔。大厦底层平面呈52米×52米的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分为4个三角形。
贝聿铭在此又一次发挥出他的设计天才,他着力刻画建筑的崭新造型,通过三角形母体
的巧妙变换,节节升高,造型简洁明快又极富标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轮廓线的一个制
高点。
太阪光的教堂,日本(1989年)
建筑师:安藤忠雄
教堂建筑的设计在安藤忠雄的作品群中是十分独特的,因为这类建筑首先要能唤起
人精神上的共鸣,安藤忠雄正是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
创造,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憩栖之所。大皈光的教堂,其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仅为
113.04平方米的小教堂,位于大阪闲静住宅街的一角。建筑只是简洁的混凝土箱型,没
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美,
与日本枯山水石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木造教堂和牧师馆
的位置以及与太阳的关系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
现出光的十字架。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主体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
这是安藤忠雄所谓的对自然进行抽象化作业。

‘贰’ 着名建筑师是谁

戴帆(DAI FAN)创立了先锋室内与建筑设计事务所——共振设计集团与DESTROY建筑事务所⌄共振设计集团与DESTROY建筑事务所也是当代亚洲和中国知名度最高的顶级设计集团。曾荣获环球设计大奖、亚洲设计大奖,在学术界和公众中享有广泛声誉。

‘叁’ 意大利历史名人大全

意大利的名人有:法拉利、但丁、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伽利略等。

1、伽利略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02.15-1642.01.08)。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汇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伽利略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

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反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纯属思辨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近代科学之父”。其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Lodovico di Leonardo Buonarroti di Simoni)他的母亲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Francesca di Neri del Miniato di Siena)。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罗曼·罗兰写过《米开朗琪罗传》,归入《名人传》中。米开朗基罗是《大卫》,《创世纪》的作者。

3、达·芬奇

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意大利语: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意大利着名画家、科学家,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一个博学者: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着的成就。

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约有15000多页,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半个世纪。

他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并成为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成为意大利着名建筑师、画家,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

1516年侨居法国,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最着名的作品是《蒙娜丽莎》现在是巴黎的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

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

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

4、但丁

但丁·阿利基耶里(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后来一位名叫薄伽丘的作家将其命名为‘‘神圣的喜剧”。

《神曲》分为三段,第一段叫“地狱”,第二段叫“炼狱”,第三段叫“天堂”,留名后世。

他被认为是中古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5、法拉利

恩佐·法拉利(1898.2.18——1988)法拉利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就像奔驰(本茨)、福特、保时捷等人一样,他在汽车制造业也享有盛誉,人称“赛车之父”。恩佐·法拉利毕其一生,致力于提高赛车的性能以不断夺取桂冠。

1947年,恩佐·法拉利创立了法拉利公司,并生产出第一辆法拉利125S汽车。这被看作是现代赛车文化的起源,并从此由他主宰。

直到1988年去世,他赢得了14次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和9次F1总冠军。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声望的一个高性能赛车品牌。1988年8月14日于摩德纳去世。

‘肆’ 意大利有哪些着名的建筑物

意大利着名的建筑物有古罗马斗兽场、米兰大教堂、比萨斜塔、花之圣母大教堂、圣天使堡等等。

1、古罗马斗兽场

古罗马斗兽场,原名弗拉维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又译为罗马角斗场、科洛西姆竞技场。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



圣天使堡,位于意大利罗马台伯河畔,古罗马地区的最西端,又称哈德连陵墓,圣天使城堡建于公元139年,外围城墙则是五角星形,造型伟岸坚固。但在近2000年岁月中城堡经历了多次破坏和修复,与初建时已经有了很大差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古罗马斗兽场、网络——米兰大教堂、网络——比萨斜塔、网络——花之圣母大教堂、网络——圣天使堡

‘伍’ 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师是谁(前三名)

戈地(Antoni Gaudi, 1852-1926)

戈地是西班牙最有名的建筑师之一,也是加泰罗尼亚建筑史上最负国际声誉的人物。这

种盛名是基于他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能力、他技术手法的大胆创新以及他对明艳,风

格独特和富有创造性的装饰品的使用。戈地生于流斯的一个铜匠家庭中,十七岁时到巴

塞罗那学习建筑。这座城市成为他盛年时的活动中心,在这里发展了他自己的主要风格。

戈地对于所谓风格的单纯从来没有兴趣,他的设计充满了各种风格的折衷处理,对于他

来说,所有他喜欢的过去的风格都是可能借鉴的源泉。因为对于哥特式风格的情有独钟

,他前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有哥特式风格的明显特征。从中年开始,戈地逐渐摆脱了单纯

哥特式风格的影响,开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风格道路,他的新风格具有有机的特征,同

时又具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不少装饰图案都有很强烈象征性。1904-1910年间,他设

计了巴塞罗那的巴特罗公寓和米拉公寓,极具浪漫的塑性艺术特色,标志着他的个人风格

的形成。戈地设计的神圣家族大教堂成了巴塞罗那市的标志性建筑。

庞蒂(Gio Ponti,1892-1979)

庞蒂出生于米兰,是意大利着名建筑师和设计师,1918-1921年在米兰学习建筑学。他广

泛参与了建筑、室内、家具、灯具、包装、展示及玻璃等领域的设计。1928年起,庞蒂

先后创办过《多姆斯》和《风格》两种设计刊物,大力宣传现代设计思想,曾发表过依

据功能结构重新塑造产品形态,摒弃传统求得"真实形式"的见解。他还是意大利蒙扎设

计双年展和米兰设计三年展积极的组织者,"金罗盘奖"的发起者、"设计工业协会"的共

同创办者。从1936年起,庞蒂担任米兰理工大学的建筑学教授。他的晚期设计作品包括

:为卡西那公司设计的"超轻型椅子" (1957年)、为帕瓦尼公司设计的咖啡机(1949)、

为阿雷多卢西公司设计的公园灯(1957年)和为理想标准公司设计的卫生洁具(1954年

)。庞蒂在战后最重要的建筑作品,是与着名工程师纳尔维共同设计的皮瑞利大厦,该

作品被公认为是具有国际水准的杰作。

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

塔特林是俄罗斯构成派的中坚人物。他出身于工程技术家庭,很早就在社会上独立谋生

,当过水兵、画家助手、剧院美工等。1902-1910年间塔特林先后就读于莫斯科等地的艺

术学校并获得"风景写生画家"的职业证书。由舞台美术工作开始,他尝试进行绘画与雕

塑相互转化的实践。他的早期设计大多是借助于自然的类比。1913年他在巴黎受到了毕

加索用木材、纸张和其他材料所作的三维空间建筑的启发,开始利用玻璃、金属、电线

、木材等工业材料来进行抽象浮雕的创作。他1919-1920年完成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是构成

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对欧洲新建筑运动产生丁莫大的影响,成为构成主义的宣言式作品。

他对材料、空间和结构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艺术家要熟悉技术、应该也能够把生活

的新需求倾注到设计创意的模式中来。在设计上有目的创造出的结构形态,同样是合乎

功能要求的,而不必局限于实用功能狭义的设计或艺术范围。塔特林把艺术家、设计师

看成是创造生活、富于探索精神的人,这正是他与其他构成派成员不同的地方。

‘陆’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的五大代表是谁

F.彼特拉克,G.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柒’ 意大利,荷兰,英国的着名设计师

荷兰着名平面设计师Wim Crouwel.Crouwel 的一些最着名的设计作品,是在与埃因霍温的博物馆 Van Abbemuseum 的合作时产生的。这段合作关系从1955年开始,持续了十年。Van Abbemuseum 给予 Crouwel 非常大的创作空间,使得 Crouwel 这段时间的作品异常出彩。他使用现代主义建筑的核心理念针对每一款展览的特点,在海报设计时构建特别的标志字体,而极少展示展览作品本身。1963年,Crouwel 与几个设计师伙伴建立了 Total Design 工作室。随后 Van Abbemuseum 带着 Crouwel 建立了新博物馆 Stedelijk Museum,继续与 Crouwel 合作,并产生了海报 Vorm gevers 等经典作品。着迷于 Joseph Müller-Brockmann 的严谨风格,Crouwel 在 Stedelijk 期间,采用了网格设计——“Gridnik”。在随后越来越专注于目录册的设计时,Crouwel 的风格也越来越有 Müller-Brockmann 的感觉。
荷兰着名平面设计师登贝(Studio Dumbar),享誉国际的机构形象设计及推广专家.登贝擅长为大型机构提供形象设计,为荷兰政府机构和大型商业集团所做的设计对荷兰社会有极大的影响,着名的比如荷兰警察、荷兰邮政等等。登贝的主要委托人有苹果电脑、Aegon、壳牌石油、日本TNT电信集团、捷克电信、耐克、Dresdner银行、丹麦邮政、Allianz、AT&T、Bayer、Crédit Lyonnais、欧洲中央银行等。登贝在国际以及国内获奖无数,包括D&AD的金奖、红点设计大奖、国际平面设计师大奖、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大奖等。
荷兰着名平面设计师伊玛.布 Irma Boom,当代世界书籍形态设计发展的特别贡献者。Jan van Eyck设计学院、Gerrit Rietveld设计学院、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获得过几乎所有的重要书籍设计大奖,如:德国埃森“红点”、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莫斯科金蜜蜂等。在2001年被德国莱比锡市授予书籍设计的终身成就奖——古登堡奖。
英国着名建筑设计师林纯正(华裔哦,专门找的),英国着名建筑事务所Studio 8 Architects 主创设计师。祖籍福建,出生于马来西亚,1987年毕业于伦敦建筑联合学院(AA学院),1994年成立了Studio 8 Architects工作室,现为伦敦大学巴特利特建筑和文化设计系教授。2004年,林纯正获选代表英国参加两年一度的威尼斯建筑节,并被英国《卫报》选为英国新锐天才建筑师之一。
捷克出生的英国着名建筑设计师扬.卡普利茨基,31岁就流亡国外,后来在英国成名。2007年3月,扬.卡普利茨基和他的“未来系统”建筑设计所赢得新的捷克国家图书馆建筑设计方案大赛。一个包括顶级建筑设计专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在内的国际评审小组在布拉格从全球400多个应征参赛的建筑设计方案中几乎毫无异议地将他们的作品评为一等奖。
英国着名皇家工业设计师Alan Tye,是英国Alan Tye设计公司总经理兼总设计师,现已有60岁。他不但是位资深的建筑师,而且还是一位有着20多年工业(产品)设计经验的工业设计师,曾担任过英国工业设计师协会设计评选委员会委员、国际学术评审委员会工业设计特别顾问、英国工业设计师资格审查团成员。因其“特殊的创造性的设计达到高水平和高效率”,于1986年被授予英国工业设计师最高荣誉“皇家工业设计师”称号。除英国外,德国、丹麦、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芬兰,以及一些阿拉伯国家的46家报刊均曾发表过介绍和评论Alan Tye先生的设计作品的文章,他最先提出的“健康工业设计”(Healthy Instrial Design,其缩写为HID)的概念在英国很有影响,HID已成为Alan Tye设计公司的业务标记。
意大利着名建筑设计师luca trazzi,1962年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维罗纳市。他年青时在威尼斯大学学习建筑学,后来在这所大学做助教并且被授予carlo scarpa奖。1987年毕业后他搬到了米兰,在那里他和意大利着名的建筑师aldo rossi一起工作,不久后aldo rossi成了他最密切的合作者并且参加了几个工程的开发,例如米兰的国会建筑物,吉隆坡的新城中心建筑,并且在aldo rossi死后接受掌管‘‘ca’ di cozzi’项目,那是在他自己家乡维罗纳的一个九层建筑物的居民区。他同aldo rossi协作将近15年,随后luca开创了他自己的设计建筑职业,终于在1993年开了自己的工作室。他的第一个设计作品是咖啡杯的收藏,接着就是francis、francis X系列的咖啡机器的设计等等。他为kreon设计过照明家具、时钟样本,为viceversa、guzzini和WMF设计过家庭器具。现在他正在为illy设计一系列新的咖啡屋,同时也为超级市场和百货公司而工作。在2000年,luca trazzi成为designboom的co-CEO。
设计师网站:http://www.lucatrazzi.com
意大利着名建筑设计师特雷莎莎佩,1962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科尼奥。她于1985年在都灵理工大学的建筑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后,又在巴黎柏森思艺术学院完成了她的基础理论研究的硕士学位学习。她专注于设计和工作空间的工效学研究。1989年她加入了日内瓦第一届国际建筑学术协会。1990年她前往马德里并建立了莎佩建筑设计室,专注于家居,商店,饭店,停车场,酒店等等的前卫设计,以及一些工业设计。她在马德里Camilo Jose Cela大学担任关于造型研究的课程。她是马德里理工大学硕士室内设计专业的客座教授。她也在米兰的多莫斯学院担任一些硕士课程。她自1999年以来就是皇家建筑师协会的会员。在国际杂志上可以经常看到她的工作室设计出来的作品。
意大利着名建筑师和设计师庞蒂,出生于米兰,是意大利着名建筑师和设计师,1918-1921年在米兰学习建筑学。他广泛参与了建筑、室内、家具、灯具、包装、展示及玻璃等领域的设计。1928年起,庞蒂先后创办过《多姆斯》和《风格》两种设计刊物,大力宣传现代设计思想,曾发表过依据功能结构重新塑造产品形态,摒弃传统求得"真实形式"的见解。他还是意大利蒙扎设计双年展和米兰设计三年展积极的组织者,"金罗盘奖"的发起者、"设计工业协会"的共同创办者。从1936年起,庞蒂担任米兰理工大学的建筑学教授。他的晚期设计作品包括:为卡西那公司设计的"超轻型椅子" (1957年)、为帕瓦尼公司设计的咖啡机(1949)、为阿雷多卢西公司设计的公园灯(1957年)和为理想标准公司设计的卫生洁具(1954年)。庞蒂在战后最重要的建筑作品,是与着名工程师纳尔维共同设计的皮瑞利大厦,该作品被公认为是具有国际水准的杰作。

‘捌’ 世界上有哪些着名的建筑设计师

戈地(Antoni Gaudi, 1852-1926) 戈地是西班牙最有名的建筑师之一,也是加泰罗尼亚建筑史上最负国际声誉的人物。这 种盛名是基于他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能力、他技术手法的大胆创新以及他对明艳,风 格独特和富有创造性的装饰品的使用。戈地生于流斯的一个铜匠家庭中,十七岁时到巴 塞罗那学习建筑。这座城市成为他盛年时的活动中心,在这里发展了他自己的主要风格。 戈地对于所谓风格的单纯从来没有兴趣,他的设计充满了各种风格的折衷处理,对于他 来说,所有他喜欢的过去的风格都是可能借鉴的源泉。因为对于哥特式风格的情有独钟 ,他前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有哥特式风格的明显特征。从中年开始,戈地逐渐摆脱了单纯 哥特式风格的影响,开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风格道路,他的新风格具有有机的特征,同 时又具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不少装饰图案都有很强烈象征性。1904-1910年间,他设 计了巴塞罗那的巴特罗公寓和米拉公寓,极具浪漫的塑性艺术特色,标志着他的个人风格 的形成。戈地设计的神圣家族大教堂成了巴塞罗那市的标志性建筑。 庞蒂(Gio Ponti,1892-1979) 庞蒂出生于米兰,是意大利着名建筑师和设计师,1918-1921年在米兰学习建筑学。他广 泛参与了建筑、室内、家具、灯具、包装、展示及玻璃等领域的设计。1928年起,庞蒂 先后创办过《多姆斯》和《风格》两种设计刊物,大力宣传现代设计思想,曾发表过依 据功能结构重新塑造产品形态,摒弃传统求得"真实形式"的见解。他还是意大利蒙扎设 计双年展和米兰设计三年展积极的组织者,"金罗盘奖"的发起者、"设计工业协会"的共 同创办者。从1936年起,庞蒂担任米兰理工大学的建筑学教授。他的晚期设计作品包括 :为卡西那公司设计的"超轻型椅子" (1957年)、为帕瓦尼公司设计的咖啡机(1949)、 为阿雷多卢西公司设计的公园灯(1957年)和为理想标准公司设计的卫生洁具(1954年 )。庞蒂在战后最重要的建筑作品,是与着名工程师纳尔维共同设计的皮瑞利大厦,该 作品被公认为是具有国际水准的杰作。 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 塔特林是俄罗斯构成派的中坚人物。他出身于工程技术家庭,很早就在社会上独立谋生 ,当过水兵、画家助手、剧院美工等。1902-1910年间塔特林先后就读于莫斯科等地的艺 术学校并获得"风景写生画家"的职业证书。由舞台美术工作开始,他尝试进行绘画与雕 塑相互转化的实践。他的早期设计大多是借助于自然的类比。1913年他在巴黎受到了毕 加索用木材、纸张和其他材料所作的三维空间建筑的启发,开始利用玻璃、金属、电线 、木材等工业材料来进行抽象浮雕的创作。他1919-1920年完成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是构成 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对欧洲新建筑运动产生丁莫大的影响,成为构成主义的宣言式作品。 他对材料、空间和结构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艺术家要熟悉技术、应该也能够把生活 的新需求倾注到设计创意的模式中来。在设计上有目的创造出的结构形态,同样是合乎 功能要求的,而不必局限于实用功能狭义的设计或艺术范围。塔特林把艺术家、设计师 看成是创造生活、富于探索精神的人,这正是他与其他构成派成员不同的地方。

‘玖’ 意大利有哪些着名的建筑物

意大利着名的建筑物有古罗马斗兽场、米兰大教堂、比萨斜塔、花之圣母大教堂、圣天使堡等等。

1、古罗马斗兽场

古罗马斗兽场,原名弗拉维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又译为罗马角斗场、科洛西姆竞技场。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



圣天使堡,位于意大利罗马台伯河畔,古罗马地区的最西端,又称哈德连陵墓,圣天使城堡建于公元139年,外围城墙则是五角星形,造型伟岸坚固。但在近2000年岁月中城堡经历了多次破坏和修复,与初建时已经有了很大差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古罗马斗兽场、网络——米兰大教堂、网络——比萨斜塔、网络——花之圣母大教堂、网络——圣天使堡

‘拾’ 意大利着名建筑师顶尖建筑设计师意大利建筑大师有哪些

其实,戴帆就是着名的顶级建筑设计师,DESTRO建筑事务所是当代全球最前卫的建筑大师之一,吸收思想、开辟视科学为创造建筑的新视角、探索全新思想形式与建筑方式。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有哪些着名建筑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丝绒和意大利绒哪个好 浏览:416
伊朗官方货币怎么改 浏览:158
这边是哪里用越南语怎么说 浏览:747
为什么越南产的汽车没有沥青 浏览:858
中国建安七子有多少 浏览:205
印尼年有多少个小时 浏览:651
伊朗为什么断网 浏览:722
伊朗伊斯兰教是什么教 浏览:41
伊朗是现在什么民族 浏览:626
越南新冠死亡率最高是多少 浏览:737
越南菲律宾如何侵占南沙 浏览:138
印尼血龙木手串什么颜色是真的 浏览:510
意大利雅培和上海雅培是什么关系 浏览:470
意大利面条酱怎么配 浏览:87
中国良工阀门厂在哪里 浏览:201
美国与英国区别是什么 浏览:241
越南战争美军有哪些部队 浏览:21
榴莲泰国的和越南的哪个好吃 浏览:385
越南生意最好的理发店多少钱 浏览:433
怎么在印尼开通移动国际漫游 浏览: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