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饥荒是什么时候

意大利饥荒是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2022-08-29 07:42:05

Ⅰ 历史上大的疫病

468年,中国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及安徽发生疫病,14—15万人死亡。
747—749年,君士坦丁堡瘟疫使该城瘫痪,瘟疫蔓延到卡拉布里亚、希腊和西西里,死亡20万人。
1097年9—12月,巴勒斯坦和埃及在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时期发生瘟疫和饥荒,死亡10万人。
1348—1666年,在欧洲一直被称为“黑死病”的淋巴腺鼠疫造成2500万人死亡,是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1358年,山西及河北发生疫病,死亡人数超过20万。
1520年,墨西哥因西班牙人进入发生天花病,造成300余万人死亡,在此后的50年内,墨西哥因为天花又丧失了近2000万人。
1530年,土耳其发生严重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10万人。
1544年,匈牙利布达佩斯因斑疹伤寒流行造成围攻该城的霍阿奇姆的帝国军队死亡3万人。
1545年,古巴发生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25万人。
1560年,巴西发生天花流行病,死亡数百万人。
1575—1577年,在当时的新大陆墨西哥高原发生斑疹伤寒大流行,死亡约200万人。
1600年,俄国发生饥荒和瘟疫,死亡50万人,另外在利沃尼亚还有3万人死亡。
1603—1604年,英格兰发生瘟疫,仅伦敦就死亡5万人。
1611年,君士坦丁堡大遭鼠疫之害,死亡20万人。
1630年,意大利文斯发生瘟疫,并向北蔓延到蒂罗尔,死亡50万人。
1664年,英格兰伦敦发生大瘟疫,为了制止传染,烧了三天大火来净化空气,历史学家们认为这次传染病一直延续到1666年9月,共死亡10万人。
1672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发生淋巴腺鼠疫,死亡40万人;法国里昂6万人死于淋巴腺鼠疫。
1711年,奥地利和德国流行淋巴腺鼠疫,死亡50万人。
1760年,叙利亚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阿贝马里蒂有记载的死亡人数就达10万。
1772—1855年,中国云南省有31个县、市流行鼠疫,25.3万人死于该病。
1792年,埃及发生瘟疫,死亡80万人。
1799年,非洲因瘟疫流行死亡30万人。
1826—1837年,欧洲发生霍乱传染病,仅1831年就死亡90万人,共死亡数百万人。
1840—1862年,世界霍乱流行,持续20余年,死亡数百万人。
1847—1948年,英格兰伦敦因流行性感冒死亡1.5万人;1851—1855年,因肺结核流行,一年内就5万人,共死亡25万人。
1856—1900年,中国云南全省有86个县流行鼠疫,共计死亡73万多人。
1863-1875年,世界霍乱流行持续达10年之久,仅1866年东欧就死亡30多万人,死亡人口超过千万。
1884—1953年,中国福建57个县、市中有71万多人死于鼠疫。
1887—1919年,中国内蒙东部52万人死于鼠疫。
1889—1890年,世界发生流行性感冒,波及全球人口的40%,死亡千百万人。
1892—1899年,1923—1925年,第六次世界霍乱大流行,死亡千百万人。
1903年1—8月,印度广大地区发生瘟疫,死亡60万人,其中旁遮普邦死亡13万人。1904—1905年,孟买及西北部各省和旁遮普邦发生瘟疫,平均每周死亡1.8万人,有几周超过4万人,计死亡100万人。1906—1907年,印度瘟疫继续流行,死亡167.27万人。
1908年,印度持续长时间的瘟疫开始趋于平息,死亡14.87万人。
1910—1913年,中国和印度发生淋巴腺鼠疫,流行期间,死亡数百万人。
1914—1924年,俄国因饥荒和流行性感冒,死亡2000万人。
1915年,塞尔维亚流行斑疹伤寒,半年就死亡15万人。
1917年10月革命前后,俄国斑疹伤寒严重流行,约300万人死亡。,
1917—1919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夺走了印度1300万、美洲50多万和非洲与欧洲无数人的生命,计死亡2500万人。
1921年印度霍乱流行,造成50万人死亡。同期发生淋巴腺鼠疫,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1924年,印度再次发生霍乱,死30万人。
1926—1930年,印度天花造成惊人的疾病灾害,死亡50万人。

Ⅱ 荷兰是二战时期唯一遭饥荒的西欧国家,为什么

荷兰人民在二战中乃至1945年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饥饿的折磨,这点是不容否认的,但是说“唯一”发生饥荒则相当值得商榷,因为相比上西欧国家,东欧被占领国家的情况则要糟糕的多。

二十年代后期的经济萧条,导致欧洲大陆各国政府普遍对农业进行援助,所以战争爆发前的那十年,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时期。欧洲大陆作为一个整体提供了它所需要的食品的将近百分之九十(按卡路里计算),仅在饲料方面缺少百分之十,而在脂肪和食油方面则缺少百分之四十五。同德国一样,欧洲大陆在做面包用的谷物、薯仔、食糖和牛奶方面几乎可以自给,但是有百分之十五的肉类要依靠海外供应。由于预料将会出现紧急情况,大多数国家都增加了储存,管制粮食的法律也准备就绪,而且基本工作人员都已内定。在荷兰,1939年成立的战时粮食机构,起先得到德国占领当局的承认,可是后来却由人们熟悉的全国农业协会所取代。不过,由于国家管制的基础早在德国入侵以前就已经奠定,荷兰的制度继续发挥作用而没有受到多少干涉,结果是,直到战争的最后阶段,当战事妨碍了交通和管制工作时,粮食的分配工作仍然令人相当满意。
回顾整个战争时期,欧洲大陆各国粮食的产量在战争的前一半时期下降了百分之十,而到战争结束时则下降了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农作物,尤其是做面包用的谷物,产量下降得较少,而畜产品,特别是肉类,产量则减少得较多。从1943年起,当大陆的中心地区而不是边缘地区开始感到战争的全部冲击力时,有些国家的农业生产反倒稍有改善。只是在战争结束后,到了1945年秋天,第一次真正灾难性的歉收才出现了。各个国家之间,情形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除丹麦外,所有国家的配给量和食品供应总数都比德国少。在芬兰、挪威、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大部分地方,尤其是在波兰、俄国、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城市中,居民有很长一段时期不得不在大大低于最低需要水平的情况下生活。凡是有钱从黑市购买东西的人,物质方面没有感到什么匮乏,可是大多数城市居民都无力经常通过非法的途径来补充配给量的不足。
欧洲全体居民的健康,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了损害。成年人体重减轻是很普遍的,而儿童中发育迟缓的现象则有案可稽。软骨病和肠胃病增多了,在情况最差的地方,还出现了因饥饿而浮肿的病人。婴儿死亡率上升了。在粮食消费量特别低的地方,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大幅度地增加。但是,由于医疗防治工作的改进,大多数人在这场战争结束后的健康情况,都比前一代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要好些。在大多数情况下,造成的损害并不象那些不得不经受这场严峻考验的人们当时所预料的那样持久。

二战中的荷兰
由于荷兰的地理位置使得她成为进攻英国的可能跳板以及防御盟军的桥头堡,德国在战略上想和荷兰搞好关系。然而到1941年2月,德国人一定已经明白,他们不能期望荷兰人民俯首听命,因为在那个月里阿姆斯特丹开始发生了罢工和骚动,随后蔓延到了其他城市。荷兰纳粹分子的挑衅激起了群众愤怒的第一次自然的大爆发。对德国人的愤怒也开始高涨了,首先是由于德国人对犹太人的迫害日益升级,后来则是由于战事的迫切需要使德国人对荷兰人力和资源的剥削不断加剧。从1941年初起,强迫男人和女人去服劳役的范围不断扩大。熟练工人被骗到德国去做工。1941年7月东方战线开辟以后,荷兰人被招募去打德国的敌人,或者把他们迁移,利用他们的务农本领去开发新征服的乌克兰草原。
1942年德国人决定放弃其哄骗或威吓荷兰人的希望,采用了强硬的反措施,这便使人看出荷兰人已在开始进行抵抗了。这年春天,希姆莱和他的主要助手海德里希访问了荷兰,亲自对他们在荷兰的代表警察长官劳特尔作了简要的指示。5月,荷兰武装部队中的军官重新被拘留起来,并在荷兰的重要人物中逮捕了四百六十人作为人质。他们的数目后来增加到一千人左右,第一次枪毙人质发生于1942年8月15日,当时德国人为了对鹿特丹的一次破坏行动进行报复,把五个人质处死了。秋天,由于日益害怕盟军进攻,他们开始强制疏散荷兰沿海的居民,包括海牙的一部分居民。荷兰居民由于燃料和粮食短少的情况迅速恶化,已经深受苦难,这一迁移更增加了他们的困苦。与此同时,新颁布的法令增强了德国人对荷兰劳工和人力的控制,因此他们可以把成千上万的荷兰工人押送到德国去干活——仅仅在1942年5月和6月就有不下四万六千人。
随着1943年这新的一年的来临,所有这种压迫所引起的激烈情绪开始爆发。1月间,国家社会主义运动有几个领导人被暗杀了,这表示出民众对这个组织的憎恨。对占领国的积极反抗也开始采取破坏为德国人生产的工厂以及销毁有关即将押送出国的工人的名册的形式。铁路也受到攻击,这有两个目的:既阻碍德国人的作战努力,又阻止或放慢押送工人出国的工作。德国人为了报复,处决了许多人质后,又在3月底对各大学发动了一次袭击,逮捕了几千名大学生,把他们拘留起来作为人质。1943年3月16日颁布了一项法令,限制各大学招收学生的人数,入学的条件是要他们宣誓效忠,否则就要被押送到德国去做工。据说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拒绝签字。4月里,荷兰的紧张状态加剧了。4月29日公布了德军总司令克里斯蒂扬森将军发布的一道命令,勒令荷兰武装部队以前的全体军士报到,以便送往德国的战俘营中拘留。这就引起了一场新的危机。第二天,在伦敦的荷兰政府广播了一个呼吁,要求有关人员抵制这道命令:“不去登记……不理睬他们的传唤。设法让他们找不到你们!”鉴于荷兰人民有了这种危险情绪,4月30日在全荷兰公布了戒严令,实行宵禁,并订出了其他种种限制行动自由的规定,违者可以处以死刑。然而,在以后的几天里,发生了激烈的示威运动,群众遭到枪击,全国各地都爆发了罢工,农民拒不交出牛和牛奶,铁路和码头遭到破坏,工厂和农庄发生火灾。从5月2日到6日,至少有二十一名荷兰人由于参加罢工或其他的罪行而被判处死刑。德国人重新控制住局势以后,就乘机实行德国驻荷兰专员赛斯-英夸特2月间暗示过的全面动员荷兰劳工的工作。根据1943年5月6日的一项法令,所有年龄在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的男子都应登记强制服劳役,所有没有在表示效忠的宣言上签过字的学生也应登记服劳役。5月13日,德国警察长官劳特尔发出一个通知,没收所有无线电设备及其附件和零件,不管是私人家里的,还是商店里的存货。5月15日,戒严令撤销了,但是关于强迫劳动和没收无线电设备的规定依然不动。同一天,赛斯-英夸特又发布了一道旨在对付政府工作中消极抵抗的命令,对制造严重行政破坏事故的人可以处以终身苦役或死刑。这个措施证明本年2月间荷兰首相盖布兰迪教授从伦敦发出的呼吁已经取得了成功。他呼吁全体忠诚的荷兰官员在他们的权力范围内用一切办法拒不执行显然为了帮助德国人作战而颁布的种种法令。
大约就在这时,从两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掀起了一股正在增涨的反抗浪潮。首先是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向赛斯-英夸特递交了一份联合抗议书,并于1943年2月21日在荷兰所有教堂的讲坛上宣读。抗议书用最强烈的愤怒词句提到破坏正义,破坏基督教原则,迫害犹太人,把荷兰工人押送到德国去,在荷兰强迫服劳役,以及杀害人质等。第二份抗议书是荷兰医务界在1943年6月发出的。它用同样强烈的词句使人注意到压迫对身心的影响,荷兰居民的营养不良情况和由此而造成的肺结核的蔓延,以及把荷兰粮食输往定量较高的德国这种不公平的情况。它还提到强迫荷兰人制造武器去打与盟军并肩对德作战的同胞的这种心理上的折磨。但是,德国人那种迅速恶化的战局使他们简直不可能倾听人道主义的呼吁了;相反,这种形势却促使他们采取甚至更加残忍的行动。在他们强迫沿海地区的居民疏散以后,看来甚至还有采取更为强烈的防卫措施的迹象。1944年元旦,米塞发表了一篇演说,他在演说中对盟军入侵可能带来的恐怖事情渲染得极其可怕,他特别指出,鉴于荷兰大部分土地都低于海平面,入侵可能导致淹没新开辟的低地(抽干了水的沼泽地)。于是这个题目便被德国控制下的荷兰报纸大肆发挥,企图威胁荷兰人民变得俯首帖耳,使他们吓得不敢反抗,不敢与盟军合作。后来,这种情况又有所缓和,着重在荷兰作为抵抗欧洲“布尔什维克化”的堡垒这一“足以自豪”的任务和淹没低地作为防卫武器的价值了。的确,当这种宣传在1944年春出现时,德国人实际上正在某些地区放水——尽管德国人试图缩小这件事,并且对它作出最好的解释,但是,不久便被地下报纸传开了,使人们直接预先知道了情况。
但是,总的说来,德国人在涉及自己的利益和安全的地方就不愿意直言不讳了。1944年5月13日,赛斯-英夸特发布了一道新的命令,规定如形势需要(即盟军登陆),立即实行戒严,并规定对荷兰人进行最严格的管制,以免他们在任何方面妨碍德国人。实际上,所有的荷兰人都得执行德国人的命令,违者处死。7月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不久,同荷兰人共同负责的伪装,由于撤销了米塞的“咨询内阁”而告结束。荷兰人在德军占领的余下时间里都遭到了赤裸裸的德国军事专制的统治。然而,当荷兰人看到盟军在1944年夏末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欧洲时,他们自然想到解放的时刻就在眼前了。正是在这样的期待中,并在希望加速这一结局的到来时,荷兰流亡政府与盟军最高统帅部和国内抵抗运动取得了一致意见,于1944年9月17日命令铁路举行总罢工。这个命令立刻得到普遍的执行。在四十八小时内,荷兰各地的火车,除了几列由德国人自己驾驶的以外,全部停开。德国人用恐怖手段或答应给双薪和双份配给品的办法都没有能破坏罢工。但是,这时盟军的攻势在阿纳姆遭到严重的挫折。德国人对自己在荷兰仍控制着的地区加紧压制,罢工开始受到报复,不仅对罢工的工人,而且对全体居民。德国人认为荷兰人这时已经丧失了一切应得照顾的权利,于是开始有计划的、无情的破坏和洗劫荷兰国家财产。在荷兰,被严寒加剧了的一个可怕的冬天开始了。盟军频频轰炸,粮食、燃料和电力都极端缺乏。荷兰最大的一些城市所在的西海岸地区的粮食储存根据德国民政当局的命令,于1944年夏季已经减少到只够两三星期之用。为了报复铁路罢工,禁止从较远的东部农业区运送粮食到大城市,禁运直到11月8日才解除,可是到了那时,严寒季节业已开始,再也无法储存粮食了。除了德国人的报复措施外,罢工也使得供应品无法运往城市,因此煤和粮食的储备不久便告枯竭。此外,三万名铁路工人在罢工——连家属在内,总共有十万人——全都得隐蔽起来,都得吃饭。到11月,德国人开始在街上和屋子里围捕荷兰人,把他们押送到德国去。由于遭受这些苦难的结果,1945年1月和2月在总人口超过二百万的六个城市中,死亡率几乎比1944年同期加倍。根据报纸上的报道,仅鹿特丹一地,饿死的平均每天就有四百人。
德国人沿着荷兰南半部宽阔的河口构筑了他们的防线。在1945这新的一年年初,他们仍然占据着荷兰的大部分地区,人口约有六百万。盟军占领的地区濒临饥饿的状态,而在德国人占领的地区则是彻底的闹饥荒。但是,荷兰人的精神还是没有垮下来,反抗德国人的活动并没有停止。3月初,有人企图谋杀德国警察头子和公安委员会常务专员劳特尔,又引起了特别野蛮的报复。为了这一罪责,3月7日,约有四百人被处死,其中许多人是在斯开文宁根的海滨沙丘上被枪决的。直到4月初盟军才开始从德国进入荷兰,1945年5月6日,才解放了荷兰全境。到了这时,荷兰人民肉体的痛苦才算结束了。在大战的最后阶段,德国人对这个国家进一步给以沉重的打击。在鹿特丹港和阿姆斯特丹港,他们进行了毫无战略意义的破坏,似乎纯粹是出于报复的心情。他们还破坏了海堤,使海水进一步淹没了大片肥沃土地。

Ⅲ 罗马瘟疫发生在哪一年

罗马帝国为主要影响地区的瘟疫主要有:


  1. 安东尼瘟疫,发生于公元165—189年间(安东尼王朝时期),被怀疑是天花或麻疹。希腊医学家盖伦(Κλαύδιος Γαληνός)认为这场瘟疫是由在近东地区作战罗马军队带回的。疫情最早出现是在公元165—166年冬罗马军队围攻塞琉西亚期间。这场瘟疫蔓延到高卢和莱茵河沿岸地区,最终造成帝国约30%的人口死亡,罗马皇帝卢基乌斯·维鲁斯(Lucius Verus)被怀疑死于疫情。

  2. 居普良瘟疫,发生于公元250—266年间,被怀疑为天花。当时罗马帝国处于三世纪危机时期。“居普良瘟疫”以当时的迦太基主教圣居普良(Thascius Caecilius Cyprianus)命名的,他当时目睹并记载了瘟疫的情形。这场瘟疫使帝国农业人口和兵力大幅缩减。罗马皇帝克劳狄二世(Claudius Gothicus)死于这场瘟疫。

  3. 查士丁尼瘟疫,发生于公元541—542年间(当时罗马帝国在位的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主要影响了东罗马帝国(尤其是首都君士坦丁堡)、萨珊帝国以及环地中海的大多数港口城市。造成的人口损失达2500万;两个世纪之复发,总人口损失达5000万左右。现代研究认为,这场瘟疫的元兇是鼠疫杆菌,很可能由来自埃及的运粮船上的老鼠携带进入君士坦丁堡造成扩散。这场瘟疫常被与14世纪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的黑死病作比较。

Ⅳ 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文艺复兴时代
以佛罗伦萨为中心.拉丁文是共享文字.
一般来说,西方思想分成三种不同模式看待人和宇宙,第一种模式是超越自然的,焦点在上帝,人是上帝创造的一部份;第二种模式是自然的,焦点集中于自然,即科学的模式,人是自然秩序的一部份;第三种模式是人文主义的模式,焦点是人,以人的经验作为人对自己、对上帝、对自然了解的出发点.
这种区分只是可以用多种方式组合的三种倾向之间的区分,没有严格的界线,更不是如孔德的三阶段规律的另一个翻版:人文主义模式超越神学模式、科学模式又超越人文主义模式,因为这三种模式都陆续有代表,继续发挥影响力,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竞相自称垄断真理与不同形式的共存之间摇摆.
古希腊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尖锐攻击经院哲学的,是它们一心扑在逻辑范畴和形上学的问题,其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脱离人的日常生活.不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并不想用另一种哲学思想来代替经院哲学,他们只想把经院哲学所忽略的作用复活起来.
人文主义讨论中最喜欢谈到的话题,就是积极活跃的生活、和沈思默想的生活孰优孰劣?沈思默想的生活不再像中世纪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第二个话题是命运的无常,和拒绝对之屈服的精神.这种要制服命运的决心,产生对人的个性和自我意识的兴趣,因此肖像画、自画像、传记和自传数目越来越多,而且是用写实笔法,而不是象征或比喻风格.
我们无法回避奥古斯丁笔下充满罪恶的存在,与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看法之间的冲突.大多数文艺复兴人没有对这冲突困扰,继续把信仰基督教视为理所当然.
至于少数感到困惑的,可以采取两条道路:新伯拉图主义和圣经人文主义,它们以不同方式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中的宗教因素.
新伯拉图主义认为和谐匀称是宇宙的根本原则,人通过沈思默想这种最高的人类活动,可同这两个原则求得一致,这种信念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宇宙的等级层次中,人是创造的中心,同所有已被创造的东西联系的环节,是属于物质的较低层次,但仍能够再提高自己与上帝求得相通.
从新伯拉图主义很容易走到神秘主义,所以文艺复兴对魔术、占星术也很着迷,并有兴趣于毕达哥拉斯式数字象征主义、神话及寓言,这都对欧洲的文学艺术产生深刻的影响.
圣经人文主义,就是把人文主义的治学方法应用到圣经的文本、以及教会元老着作的研究.对他们而言,文艺复兴尽管以人为中心,但宗教性不一定就弱.圣经人文主义以北欧为主,也因此,北欧就成为宗教改革运动最主要的泉源之一,许多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开始都抱有改革教会的目的,他们认为精通古典研究,并把它用于圣经,是恢复基督教导的本来面目的钥匙.而且,路德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以被看做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正如他坚持把圣经译成各国当地语言一样.
日耳曼境内,路德对初生的民族感情有吸引力,但出了日耳曼,其它基督教人文主义者要追随他,至少得排除两大障碍:1.路德在放弃教会传统与信念方面,越来越走极端,最后干脆与教会决裂.2.路德和卡尔文复活了对人的罪恶本性 的强调;这最后会与人文主义彻底不兼容.
布克哈特有句名言:文艺复兴,是在发现世界、发现人.回归自然、回归古人,是一切看的见的景物的模仿者.
他们描绘具体而普遍的东西,把普遍真理与具体经验结合.
1527罗马遭到洗城之劫后,那布勒斯与佛罗伦萨继之遭到围城之难,接着又是饥荒与鼠疫.意大利剩下最后的一个共和国是威尼斯,它能幸存是因为善于适应时势的变化.
当布勒哲尔画《死神的胜利》之时,早期人文主义对人的尊严和创造力的信心肯定,成了对实际状况的一种讽刺.这种讽刺会在十八九世纪对进步的信心,到二十世纪瓦解后,再度出现.在这种幻灭中若仍要坚持信念,就得安于悲剧.这就是出现莎士比亚悲剧的背后原因.莎士比亚不再相信勇气、美德能掌握命运,人所能做的,不过是以坚毅不拔的态度面对他的失败.
共和国公民精神的失败,也导引出马基维利的《君王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他们看待人物,不再如新伯拉图:像神,或米开朗机罗:像英雄.不过,尽管如此,人仍位居中心.
宗教战争期间,不管新教改革、或天主教反改革,都着手压制人的精神自由,也不再强调今生今世的生活.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因此作为历史力量,它有明显的软弱性,而当某些人组织起来把它当作异端邪说或虚妄幻想加以压抑时,这种软弱性就更加明显了,但是,它所代表的思想,他对人的经验和价值的中心地位,对人的尊严的坚持,力量是太大了,它们一旦被恢复和重新提出,就无法加以永远的压制,尽管在十六世纪末要认识到这一点是困难的,但是未来站在它们这一边.
二、启蒙时代
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派、政治改革派的松散、非正式、完全无组织的联合,巴黎是中心,法语是共享语言.
启蒙时代开启之前,已经有哥白尼与伽利略、培根,探险航海.
宗教战争,使所有思想开始跟神学分家.笛卡耳、史宾诺沙,以及霍布斯.霍布斯把道德社会的基础置于自我保存,最能看出英国内战造成的焦虑感.
启蒙时代开始的十八世纪,开始从宗教战争的怀疑论走出,其乐观,是建立在试验性科学.培根曾在十七世纪时预料到此点,他于1626年去世,结果牛顿诞生了.牛顿生于1642年,死于1727年.大自然开始从神秘中走出,变成可知.
启蒙运动影响力最大的,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冲击力,让人文学科也脱离神秘的宗教启示.
洛克:政府是一种契约关系,信托是可以撤回的.因此帮英国革命提出辩解.洛克反对笛卡耳所说的人类思想来自天生,他认为来自我们的感官印象.他像牛顿发现自然世界的科学规律一样,发现人心的科学规律.
牛顿和洛克都是英国人,他们在启蒙运动第一期发挥很大的影响力.这是英国比较早享受到自由的结果.
启蒙时代开始攻击笛卡耳的唯理论.他们谈到理性,都是在谈对智力批判性、破坏性的运用,而不是它建立逻辑体系的能力.他们是经验论者.
因此启蒙时代和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是有连续性、而不是同一性的.他们的解决办法不同.文艺复兴仍可把古典思想和哲学,跟基督教信念、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多少互相容纳起来,神圣,仍是他们的中心主题.
而启蒙时期,宗教复兴已经失去了势头了.尽管宗教建立起来的权力结构仍旧存在,包括财富、迫害异己、剥夺思想自由、垄断教育等等.因此启蒙人士,对教会用尽力量攻击的.
如今他们可以得到自然主义的宇宙观、成功的科学方法,以及批判、怀疑、经验主义的支持,这种用新的思想方法扩大到人类状况和人类社会的改造,是一门人和社会的科学.
而伏尔泰或牛顿,其实都是对上帝虔敬的人.只是他们从人类是堕落救赎的面向,转到上帝的慈爱,一种更跟自然宗教(我们或可称为创造论,韵琳注)结合的观点.
当然这种批判理性,也就用于权威、传统、习俗,不管它们是来自宗教、法律、政府、还是社会习惯方面的.提出问题、要求进行实验、不接受过去一贯所作所为或所说所想的东西,就是启蒙时代的方法论与时代精神.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有雄心,想为人类和社会研究,做牛顿在十七世纪为自然研究做的事,这样一个设想的形成本身,就是他们最大胆、最有影响的思想之一,已经成为人文主义传统的一部份.启蒙运动成败参半的纪录,对后世是有预言效果的.
经济学:杜尔戈、亚当‧思密
孟德思鸠:“法意”可说是现代社会学的启蒙,对气候、法律、宗教、治理原则、过去事例、习惯风俗等等形成社会总精神的一切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尽管这会导致社会决定论、历史相对论,他却将自由在道德上的必要性,置于决定论相对论之上,而他也违反自身前后逻辑的,坚持反对专制统治,认为它是不合道德的.对英国宪法分析出“分权”的基础.
在人性的心理和道德分析方面,没有取得像在社会分析方面那样多的成功.
十七世纪的理性时代和十八世纪的启蒙时代最大的差别,就是启蒙时代推翻理性前提,提出经验论.
休谟使用理性一词,只限于得出思想关连的推论和辨别真假,同道德判断所关心的行动、价值、动机和感情,都没有关系.道德的前提,是感情——追求快乐幸福、回避痛苦不幸,我们认可动机行为,均来自感情,而非理性或天启.任何信念或价值,除了人类经验,没有别的.因此要找到最大多数人都想要的幸福.“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比之“契约”,对政治、政府、法律来说,是个更好的基础.
休谟影响了下一代的边沁,他在法国大革命1789年出版的《道德原则与立法工作入门》中提出,立法和制度的试金石,是能否最大限度的增进最大多数的幸福,后来就成为他和哲学界激进份子在十九世纪上半叶鼓吹的立法、政治、经济改革的动力.
启蒙时代的新转折,是鲁索.鲁索声称,从感情、感觉、心灵学到的经验的教训,是理性心智永远学不到的真理,也是唯一能提供正确行动指导的真理. 鲁索刺激了情感的复活和对感性的崇拜.
道德的根源不是理性,也不是自我利益与公共利益的一致、或功利原则,而是“内心的呼声”.痛恨文明社会的腐蚀性,要回返自然,人性本善是大自然的意志,道德来自没有教化的良心.因此跟人是堕落有罪的彻底对立.
根据他的观点创作的“社会契约论”,推导而出:主权在民、全体人民,全体人民要尽力表达普遍意愿.他是第一个阐释人民主权的人,其它启蒙思想家瞩目于开明的君主政体,不信任民主政体.鲁索的政治观点和他的人性论一致.
鲍姆加登美学史,让美学独立出来.
温克尔曼开创了艺术史.
十八世纪七零年代,在德国出现了狂飙运动,反对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谴责理性主义把感情的自发性、人的个性、天才的灵感从属于冷冰冰的古典主义理性化规则和不自然的趣味.他们也反对法国霸权.
代表人物是哥德.
另一个代表人物是赫德.将科学研究的理性方法,跟人类现象研究分开,研究人类,英通过历史科学:群体和他们的文化,包括语言、法律、文学、宗教信仰、神话和象征、制度等,认为每一个时期、民族、文化、社会按期特点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普遍理想与普遍人性,有的只是多元性,强调个别性、多样化.
这种知识领域需从内部掌握,透过想象性的同情,把自己放在其活动的人类群体或社会之中.
最后是康德,康德书房中的肖像是鲁索.
康德沟通了理性与经验.他的哲学研究一样集中于人,而不是超验的或自然的世界.人的思考、人的经验、人的想象力创造.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是在人的经验中接触到的东西,人的思考能力对待经验不是随便任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和范畴,这就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的桥梁.
而后出现了美国独立革命与法国大革命.
启蒙运动是思想革命,他的对象是知识分子,除了鲁索,对群众并不信任,但它对旧制度的破坏,使革命成为可能.法国革命主要并不是意识型态的,是很多现实因素的结合,但激进派用了启蒙运动的思想,把它变成了口号: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愿、人权、以及自由平等博爱.
文艺复兴时代以反人文主义的宗教战争做结.启蒙时代以反人文主义的恐怖统治做结.
三、十九世纪(1789-1914)
理性、自由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运用,使这个阶段永远的影响了二十世纪.当时的人相信,让所有的人的能量彻底释放,世界会永远进步向前,充满了乐观的心情.
科学替代哲学和收到挑战的宗教,提供精神上的保障和对大自然的掌握,牛顿当年寻找的“原动力”,被从神学中释放,而用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来解释.
孔德企图把自然科学中奏效的方法,应用到社会和道德研究.思宾赛和马克斯都自称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得出了可以与牛顿的运动定律相比的一套决定论定律,不容有偶然性、神的干预或个人选择的余地.达尔文则废除了自然科学与人的研究的分界线.
达尔文的理论基础是进化和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过程观点,这结束了人的特殊地位,把人与动物等同.
法国:政治上的运用
第一个预见到平等的要求是无法抗拒的,并且继续提出民主将会有什么后果的,是年轻的诺曼贵族托克维尔,1825出版《美国的民主》,从他对美国的观察,他预见到“为了要保障平等,人们会要求增加国家的中央集权,从而即使出于无心,也会造成新的形式的暴政,他们为了要平等而谋求自由,但是平等越是藉自由之助而确立,自由本身就越难获得,这适成反比.”“人们越来越指望国家,为他们提供安全,预见到他们的需要而供应他们必需品,便利他们的娱乐,指导他们的工业,规定他们财产的继承和遗产的分配,只差没有为他们代劳省得他们思想和生活了.”“或许这正是上帝的意旨,宁可让全体人类得到程度稍差的幸福,不让少数人达到十全十美的边缘.”托克维尔认为拥护自由就是拥护人类的尊严,因此他终生致力于参与反对党、强调分权.但他亲眼目睹短命的第二共和国1848-1852 之后,政府被拿破仑的政变推翻,他以拿破仑三世的称号建立了第一个全民表决的独裁政体,第二共和国把选民从二十万扩大到九百万,但是新选民心甘情愿的把权力交给那个对人人许诺一切的人,而他唯一的本钱就是有一个伟大的名字.他代表了条件平等和暴政权力的结合.
托克维尔因此写书证明,中央集权化政府机构不是革命创造的,而是革命之前的旧制度建立的,法国革命不但没有推翻它,反而继续了它,政权变异,但中央集权的结构依然故我.
社会主义则更往前进一步.原先社会主义者基于人道主义一直强调财富和机会的不平等,但马尔萨斯阐明工资不能调高到超过维持生活的水平,否则任何增长都会因为它带来的人口增长而抵销掉.
直到马克斯才把社会主义放到另一个不同但坚实的基础上,他引用的是历史决定论.其实这基础跟人文主义传统正好背道而驰,但马克斯创造了对待社会和历史的全新态度,给人类知识一个新途径.
德国:艺术上的运用
德国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艺术中找到表现途径,音乐达到了完美的古典形式,把人类的深刻感情和新形式发展中的无与伦比的创新力量做了完美的结合.
哥德可以代表这个时期的特点.刻意培养平衡与和谐,让文学和其它学科结合,研究自然科学,用客观世界来制约过度主观的时代通病,因着科学研究,也就有了有机体的观念,不相信机械原理可以用到任何活的东西,也不相信可以用分析的方法,把有机生命本体存在分解开来.
制约自然中的形式规律,和制约一首诗、一支曲子或者一件艺术品的形式规律是一样的.人应当把所有能力——感官、理性、想象力、理解力——发展成为一种真正的统一体,他对其中任何一种能力本身都不信任,不论是想象的、还是抽象的、或者是意志的.
另一个代表人物是席勒.
在他们的影响之下,德国对思想塑造生活的力量、以及个人自我修养的能力有着共同的信仰.
席勒特别相信,艺术形式——在他身上自然是诗歌和戏剧——的经验比别的东西更能唤醒人们,“通过美的晨门,我们进入真的领域.”
德国因着重视自我修养,所以被托克维尔和弥尔批评不关心不投入时局.
洪堡投入教育.
至于施莱马赫,对日耳曼新教影响仅次于路德.
他提出一种人文主义观点的宗教,对上帝的信仰不是通过神学论据或者基督教教条——通过基督的受难而获赎罪——而是来自个人的人性意识:“个人内心中神的最高指示,邀请到时间领域之外去过不朽的生活,不受时间的严格规律的约束.”要发现人内心中会起作用的神,也就是人性最崇高的发现,需要有意识通过培养一个人的内心生活,并在行为中表现出来.这是“感觉的神学”. (赫德、黑格尔、马克斯)
英国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英国诗歌的伟大主题.随着工业化的污染,这主题更被加强了.雪莱、济慈、华兹华斯.
柯立芝矫正之前边沁的观点,认为边沁观点只能用于经济,但对社会与历史与文化的哲学,柯立芝强调有机的观点,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已严重忽略了人之身为人的价值.
弥尔非常欣赏柯立芝.弥尔的“论自由”.
如果仅仅强调一般男女能够达到尊严、善良和伟大的潜在能力,而忽视我们大多数人是有分裂人格的,很少人能够达到人应当达到的程度,那么,这样一种人文主义就是浅薄、说不通的.
小说家就是在扮演这个角色.透过小说呈现出丑陋人性与苦难世界.
女作家乔治‧爱略特,和诗歌、评论家阿诺德.
评论家拉斯金、莫里斯对社会中产阶级的批判.
一般称呼一八七0到一九一四年这个时期是自由主义的顶峰时期是完全有理由的,人文主义传统对此做了不少贡献.但是此后它就丧失了继续成长的力量和气势.贸易保护主义、社会主义、帝国主义纷起.
四、二十世纪
1883年,丹麦批评家布兰迪斯(George Brandes)出版《取得现代突破的人们》(Men of the Modern Breakthrough),从此“现代”一词流行起来. 尼采激起对非理性的着迷,伯格森的直觉主义、索列尔的暴力说、弗洛伊德对无意识和梦境的探索.以及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崇拜,进行各种试验,一场感官的混乱.这一切都对人文主义传统造成混乱,因为没有客观性对主观性的制约.
瑞典戏剧家斯特林堡(1849-1912),剧中的人物:“ 由于他们是现代的角色.比以前更强烈的歇斯底里、分裂的、动摇的,他们是过去和现代的结合、书本和报纸的点滴、人性的残片、上等服装的破烂、拼凑在一起,就像在人的灵魂中一样.”他自己的人生也是一场地狱危机、一场精神崩溃.(他影响了伯格曼)他的读者群在战后大量出现.
简而言之,开始出现异化、无连续性、非理性、分裂化、经常绝望的世界观,来代替理性、乐观与秩序.
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是不能分家的,否则各自都有偏狭化的危险.
现代社会学的两个领袖人物,涂尔干按照法国理性主义传统,对历史表现出不信任,偏向以定义和分析来进行研究;韦伯则按照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对定义表现出不信任,偏向于根据历史情况来进行理论探讨.前者是让社会学变成实证理性科学,要让社会学超脱历史人文的主观性,后者则是要将它与历史人文结合起来.
宗教心理学:威廉‧詹姆士,容格
心理学:弗洛伊德、阿德勒
现代艺术文学透过他们的新形式,实现双重革命:一是承认人类的分裂本性和非理性因素,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所起的作用,二是承认意识的破碎性、经验的暧昧性和真理的相对性.
于是,构成人文主义的新版本出现了.
但文人主义的核心要素不变:那就是1.人为中心,2.人有价值与尊严,为了让人有价值与尊严,需透过教育和争取自由,让人有选择能力与意志自由.3.重视思想,既不让思想孤立于社会和历史背景,也不想简单的归因,不管是归因于阶级利益、经济利益、性或其它本能冲动.
理性既成为人文主义的核心,也成为辩论的主题,它一再被拿出来辩论:到底它的范围和成就是什么?鲁索和哥德就已对过份高抬理性提出质疑了.极端的理性和非理性都有违人文思想所需要的平衡性.
人文思想核心要素的三点,都不妨害人文主义拥有宗教向度.历史以多次证明教跟人文思想的结合.人文思想跟宗教最不同可画出界线的地方,其实不在世俗性,而是在人类堕落的理论、和人文主义对人类能力的信任.这两个极端的例子,显现在神学家巴特坚持人和上帝之间没有通路、和罗素坚持人类必须完全依靠自己,在对人类充满敌意的宇宙中,为理想奋斗,也只有理想是值得尊敬的.
在这两种极端之间,充满宗教与人文思想的结合.从伊拉斯膜斯的人文主义治学方法,到自然宗教、感情宗教,甚至会跟不可知论结合.
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和尼布尔的基督教现实主义、史怀哲的尊重生命、马丁布伯的我—你关系,全都兼容,甚至是他们哲学思想中的必要成分.
任何形式的人文主义者,若相信宇宙中存在一个比我们自己伟大的力量,并可以指望他给我们帮助,就结合了宗教信仰.
二十世纪的人文主义还要面对的另一个大课题,就是它跟科学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永远不能等同于研究人的生理载体. 最初由维科提出,而后伏尔泰、卡西尔等德国思想家,到克罗齐、柯林乌发展的观点,一再提出自然世界以外的人类文化世界,它需要用人文学,也就是社会科学来掌握和了解.哥德主张的平衡,正是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
二十世纪人文主义面对的未来,正是需要把这种大分家的情势结束,二者结合、又能不失各自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五、人文主义的未来
在十九世纪八零年代到二十世纪三零年代之间,一种新版本的人文主义开始出现,打破了较早时期的乐观假定,认为出发点应该是承认人性的双重性质,承认个人和社会身上的非理性力量,这是由易卜生、弗洛伊德、韦伯这样的先驱者早就阐明了的.
任何一种关于人的哲学,在经过了二十世纪中期以后,没有一种能保持完整无损的,同人文主义的观点一样,基督教、马克斯主义、科学的观点都是这样,都要经过一番斗争,才能认识到这一历史时期的经历所揭示的人类苦难的深沈和人性邪恶的不可测.因此势必会有新版本出现.
有人宣称人文主义是属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阶段的一种意识型态,但这种情况只在人文主义历史中的某个阶段出现,不仅古代世界的人文主义、或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都无法套入这种说法中;它还明显忽略掉人文主义中对经济个人主义的批判态度,这种经济个人主义,终于在一再被批判后,出现了政府干预的政治纲领.
因此实在没有理由把经济个人主义,和具有根本意义的人的个体性等同起来;而后者对人文主义传统具有核心意义的重要性.个体性并不是原子式的孤立,相反的,按照人文主义的观点,社交的冲动、发展人际关系的愿望、关怀和合作的需要、要想属于某个人群团体的需要,这一切都是人的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些要求,个人的身份仍是不完全的.
与别人结合在一起采取行动是人类最大的潜在资产之一,人不仅是各有不同特性的个体,而且是社会的存在.
六百年来人文主义传统代表的东西:拒绝接受决定论或简化论的关于人的观点,坚持认为人虽然并不享有完全的自由,但在某种程度上仍掌握着选择的自由.但是人文主义态度并不保证大家都会做出好的选择,正确的预见结果,或者避开灾祸,而只保证,如果我们能找到勇气和意愿来作选择,那么仍有很多选择供我们去作.

Ⅳ 二战后,对意大利有什么制裁

受到了军事制裁,但是因为意大利在43年就投降了,所以对意大利的军事制裁是较小的。和德国与日本完全不在一个层面。是把意大利放到如果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这样的跟班一个级别来做制裁的。
和约规定:
1,意大利禁止法西斯组织活动;
2,武装力量不得超过30万人;
3,意大利放弃阜姆市(割归南斯拉夫),
4,的里雅斯特港成为自由区,置于联合国安理会的监督之下(但1954年西方国家单方面决定由意大利合并该自由区的城区,郊区部分归入南斯拉夫);
5,放弃非洲殖民地;
6,赔款额定为36000万美元。意大利由于投降较早,只是后来对法西斯组织进行剿灭,对参战的人进行审判;废除法西斯政体这样的活动.相对德日,意所涉及到的大国利益纠纷弱一些,这也是其受判较轻的原因之一其次,意大利在二战中的战斗力都是众所周知的不是一般的无能。由于要寻找战友对付新兴起的苏联,就连战胜国战后其他方面的制裁都没有,反而还接受了了美国的经济援助,战后的经济发展的很快。
第三,但是还是有一些军事上的限制,比如说陆军的控制在多少人之内,海军的军舰吨位的限制,但是都存在一小阶段时间,随着北约的建立及意大利的加入,所有的这些限制都取缔了

Ⅵ 1 900-1901啥子历史事件

1900年是遗传学奠基年。

一月
1月1日,夏威夷要求派代表参加在首都华盛顿举行的共和党大会。(参见

1900年4月30日)尼日尔爾利亚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1月2日,中国山东省高密县民阻止德国建造铁路。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芝加哥的排水用运河完工,全长64公里,总工程费4500万美元。
1月4日,罢工浪潮席卷欧洲。
1月5日,爱尔兰民族主义党领袖John Edward Redmond呼吁民众反抗英国统治。
1月6日,印度发生饥荒,据报道,有数百万人濒临死亡。(参见1900年5月7日)
1月8日,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下令在阿拉斯加地区实施军事统治。
1月8日,南非布尔人攻击Ladysmith镇,被英国的怀特将军击退。
1月9日,意大利拉齐奥足球俱乐部成立。
1月13日,日本普选运动遍及全国,松本的普选同盟会以一千人连署陈情书向众议院提出实施普选的要求。
1月14日,普契尼歌剧《托斯卡》在演员接到匿名信函及死亡威胁阴影下在罗马首演。
1月16日,英国放弃萨犘亚群岛的主权之后,美国参议院终于认可1899年11月签订的英德条约。(参见1900年2月13日) 英国在好望角附近集结强大的军力,迫使布尔人由攻转守。
1月17日,曾为墨西哥领地的得克萨斯州州内的??族印第安人正式宣布,脱离墨西哥而自立。 美国取得威克岛,将得以连接夏威夷与马尼拉之间的海底电缆。
1月21日,加拿大军队自哈利法克斯启程,前往南非参加布尔战争。
1月24日,杨衢云自日本抵香港,不就辞去兴中会会长职务,由孙中山继任。清政府载漪9岁的儿子溥儁为皇子,成为光绪帝的继承人,史称“己亥建储”。 英国与南非各邦开始为布尔战争进行和平谈判。(参见1900年3月13日)
1月25日,德国发表由第二期建艇法案,开始扩充海军舰队。
1月27日,在北京的英、美、法、俄、意等国公使团,一致要求清政府平息义和团暴动。(参见1900年2月19日)
1月29日,8个创始团队在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州建成美国职业棒球俱乐部联盟。
1月31日,拳击规则创始人昆斯贝里爵士去世。

二月
2月1日,英国撤换南非殖民地指挥官布勒将军,由罗伯特将军继任。(参见1900年2月8日)
2月3日,美国民主党Kentucky州州长候选人William Goebels遭枪手狙击身亡。(参见1900年8月18日)欧洲维也纳、布达佩斯等大城市纷纷发生煤矿工人罢工事件。
2月5日,美国与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签订海约翰-庞斯弗斯条约。美国获得开辟巴拿马运河的权利,但不得在当地驻军。
2月6日,美国纽约州州长萧道尔·罗斯福宣称: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接受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参见1900年6月19日) 1899年海牙和平会议宣言:在海牙创立国际法庭。
2月8日,英国布勒将军在南非的Ladysmith镇受挫于布尔军,英军败退。(参见1900年2月14日)
2月9日,美国网球选手杜维特·菲利·戴维斯捐赠银杯,奖励给网球运动员。
2月13日,缅甸英军开始进犯云南边界城市片马。 德国国会批准英德条约,英、法、美、德四国达成分割波利尼西亚的协议。
2月14日,清政府悬赏10万白银缉拿康有为、梁启超,并严禁民众购阅其所办报章。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无视于国际间对芬兰争取自己的声援,下令加强统治芬兰。 英国罗伯特将军率领2万军队入侵南非的Orange Free State。(参见1900年2月27日)
2月17日,日本“万朝报”批评治安警察法案,剥夺人民的集会结社自由,抑制劳工及农民的请愿运动。
2月19日,清政府命令直隶、山东督抚查禁义和团。(参见1900年2月25日)
2月22日,夏威夷群岛成为美国一准州。
2月25日,清政府照会驻华各国公使。(参见1900年3月2日)
2月27日,英国罗伯特将军在南非的Pietersburg接受布尔将军Piet Cronje的无条件投降。
2月27日,德国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成立。[1]
2月28日,英国工党成立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称工党) 。俄国向德、法两国提议,共同要求英国终止布尔战争。

三月
3月2日,美国国会在首都华盛顿表决通过以200万美元援助波多黎各。(参见1900年3月19日) 中国北京的各国驻华公使要求清朝政府严惩义和团。
3月3日,德国罢工矿工开始回到工作岗位。
3月5日,2艘美国战舰前往尼加拉瓜制止革命动乱。
3月9日,德国妇女向议会请愿,争取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的权利。
3月10日,英国与乌干达签订合约。乌干达在英国保护下组织政府。 日本公布治安警察法,以压制日渐频繁的劳工运动。
3月11日,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在伦敦表示,拒绝布尔人领袖保罗·克鲁格提出的和平建议。(参见1900年3月13日) 美、英、法、德、意五国驻清公使分别电告各自政府,派遣海军至中国的渤海。
3月13日,英国罗伯特将军攻下南非奥兰治自由邦的首都布鲁芳登。(参见1900年3月27日)
3月14日,美国公布货币法,确立金本位制度,1盎司纯度的90%的黄金相当于20.6美元。
3月19日,美国总统麦金莱在首都华盛顿声明美国与波多黎各维持贸易自由的必要性。(参见1900年4月12日) 英国考古学家亚瑟·约翰·伊文思开始挖掘赫拉克利翁的克诺索斯宫,这是公元前16世纪克里特的文化中心。
3月20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宣称,中国门户开放政策已经获得英、德、法、意等国的支持。(参见1900年5月17日)卡内基钢铁公司在美国新泽西州成立。(参见1901年3月13日)
3月24日,美国纽约市长范威克Van Wyck为纽约市第一条快速运输铁路举行破土仪式。(参见1904年10月27日)
3月27日,英国国会通过“战争公债法案”,拨款3500万英镑军费给布尔战争。(参见1900年4月9日)
3月29日,美国陆军部在菲律宾设立军官区。
3月31日,俄国和朝鲜在汉城签订1项确保马山浦海军基地租借权的秘密协定。

四月
4月1日,希腊乔治亲王成为克里特岛的专制君主。
4月6日,英国要求黄金海岸
4月14日,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开幕。

五月
5月20日~10月28日——第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举行。
5月20日——列强驻京使团召开会议,强烈要求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
5月21日——英、美、法、德各驻华公使再次照会清政府,敦促严厉镇压义和团及惩办镇压不力的官吏。
5月26日——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

六月
6月14日——义和团进驻北京。
6月15日——义和团围攻北京西什库大教堂。
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6月18日——庚子事变中慈禧太后下令杀死包括各国公使在内的所有外国人。
6月21日——清廷向列强宣战。
6月29日——瑞典政府正式批准设置诺贝尔基金会。

七月
7月9日——澳大利亚各殖民地组成联邦。
7月13日——八国联军分两路向天津城内发起总攻,次日占领天津。
7月16日——海兰泡惨案。

八月
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8月15日——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出逃北京

九月
9月3日——八国联军四出伐剿捕杀京郊义和团员。
9月5日——法国占领乍得。
9月17日——英国原六个殖民地宣告成立澳大利亚联邦。

十月
10月11日——李鸿章抵北京,开始与八国联军谈判
10月19日——马克斯·普朗克发表他的辐射公式。

十一月
11月6日——八国联军在保定组织军事法庭,审判布政使廷雍及守尉奎恒、统领王占魁等,然后将三人斩首示众。

十二月
12月14日——马克斯·普朗克发表他对量子的理论
12月18日——尼古拉中央教堂在哈尔滨市南岗区落成。出生
尤金·德马凯发现铕。
1月1日——澳大利亚成立。
1901年
1月4日——杨儒就交收东三省事与俄罗斯谈判。
1月15日——清政府与列强签署议和大纲。
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逝世,爱德华七世成为英国国王。
1月25日——美国众议院提出法案禁止中国移民入境。
2月1日——清政府下令保护外国人,保护传教士。
2月3日——日本黑龙会成立。
3月——高尔基完成《春天的旋律》,其中包括《海燕之歌》。
3月21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获得瑞士国籍。
3月31日——兵工学家徐建寅在湖北汉阳试制火药时被炸身亡。
4月21日——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主持变法机构,宣布实行“新政”。
5月3日——清政府向列强赔款四亿五千万两。
5月9日——澳洲国会会议于墨尔本首次召开。
6月12日——古巴成为美国的保护国。
7月2日——由德国人齐柏林设计的人类第一艘飞艇首航成功。
8月2日——沙皇敕令发布侵中国司法权的《满洲司法条例》十二条,根据这一非法的条例规定,中东铁路附属地的案件,东、西、南线分别归海参崴、赤塔、旅顺地方法厅审理,并在沿线设调解法官和检查官。哈尔滨第一任法官卡依多,副检查官波特巴洛夫。
8月14日——俄文《哈尔滨每日电讯广告报》创刊,编辑罗文斯基。
8月29日——清政府下令停止武科科举考试。
9月6日——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利,出席布法罗泛美博览会时遭枪击,送医不治身亡
9月7日——中国与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奥地利、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和比利时签定<<辛丑条约>>。
9月14日——西奥多·罗斯福当任美国总统。
9月24日——清政府与日本签定重庆日本租界协议书。
10月2日——第一松花江大桥建成通车。
10月15日——由袁世凯上奏,光绪皇帝御批,我国继京师大学堂之后第二所国立性质大学——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前身)成立,成为我国近现代教育发祥重镇。其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所按章程开办的大学。
10月28日——俄国财政部副大臣罗曼诺夫来哈,筹划继续施工及建设哈尔滨为中东铁路总端口等事。
11月8日——原名徐向前,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
11月5日——日本人在道里中国五道街创办“松花会”。哈尔滨义和团一部退入呼兰,联合当地爱国清兵和市民,捣毁洋人教堂,枪决法国教士。
12月5日——娱乐业巨头瓦尔特·迪斯尼诞生。
12月10日——诺贝尔奖被首次颁发。
12月12日——意大利物理学家吉列尔莫·马可尼(1878—1937)在纽芬兰的圣约翰收到了第一个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讯号,或许没有人能够计算出马可尼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利益。

Ⅶ 意大利十八世纪时是什么状态特别是1740左右的佛罗伦萨

一、18世纪-意大利

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文艺复兴对欧洲影响深远,让欧洲思想前进了一大步。

16世纪早期,意大利大部分领土处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在拿破仑于1796年入侵之后,消失了几个世纪的统一迹象又重新显现。


文艺复兴之后:

文艺复兴的实质:“文艺复兴”一词的原意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为摆脱教会对教育的控制,还在一些王公、贵族和地方统治者的支持下,建立了新的宫廷学校。其中最着名的是维多里诺主持,设在曼托瓦郊外的称做“快乐之家”的宫廷学校和瓜里诺主持的费拉拉宫廷学校。这两所学校对早期人文主义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学校聘请有名学者,并招收欧洲各地来的学生,施以所谓通才教育。外国学生回去后,遂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广为传播。




米兰大教堂

(Duomo del Milano)


米兰大教堂

雄踞在意大利米兰市中心的米兰大教堂亦称圣母降生教堂,多莫大教堂,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据说手已经被盗)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大厅内供奉着十五世纪时米兰大主教的遗体,头部是白银筑就,躯体是主教真身。教堂屋顶有一小孔,正午时分,阳光正射在地板南北向的金属条上,古人以此计时,称为"太阳钟"。教堂前的广场建于1862年。中央是意大利王国第一个国王维多利奥·埃玛努埃尔二世的骑马铜像,广场右侧黄色建筑是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王宫,1778年建成,已辟为当代艺术博物馆。




奥地利后来在乌得勒支和约(1713年)的规范下取代西班牙来主宰意大利,取得米兰王国和那不勒斯王国的控制权。由于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所接受启蒙运动的思想,所以奥地利的统治比西班牙帝国较佳。意大利的北部直接控制由维也纳来控制,获得经济成长动力并保持学术的蓬勃发展。意大利主要城市,例如米兰、罗马、都灵、威尼斯、佛罗伦萨及那不勒斯成为知识份子讨论与思考的沃土,一些意大利哲学家和文学人物当时十分活跃,如切萨雷·贝加利亚、安东尼·杰诺韦西与利奥波德一世托斯卡纳大公(或者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利奥波德二世,在托斯卡纳大公国废除了死刑和酷刑)。

意大利是18世纪盛行的修业旅行一个重要目的地,许多外国文学家及艺术家都曾造访这里

1700年代的意大利是当时人们游历欧洲一个重要的站点,这个时期有许多外国人,主要来自英国的贵族,他们造访法国、意大利和希腊并欣赏他们的艺术、文化以及纪念物。而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遗址在1748年被发现,罗马的古代遗迹也受到修复,许多着名人物例如歌德、雪莱、济慈及拜伦都曾周游全意大利。一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及罗马也成为主要景点,那不勒斯、佛罗伦萨、都灵、西西里岛吸引许多游客,而米兰在某些方面也受到观迎。济慈曾说过一句名言:“意大利是流亡者的天堂”。

1796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1796年至1815年)将民主、主权、法律及国家等概念带进意大利。鼠疫从14至17世纪之间多次出现,影响整个意大利。意大利的最后一个大规模的疫情是发生在1656年的那不勒斯。1767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意大利北部在之前316年间有111年发生饥荒,其中只有16年得以丰收。而意大利的人口也在1700年至1800年之间成长1/3,达到1,800万。


此时出现的艺术形形色色,所以必须按照这个时代的比较广泛的各种文化倾向去探索它们的统一特性。就对艺术的影响来说,当时有三种文化倾向最为重要。第一种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这股势力不论在地区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正日益扩大。巴洛克艺术中的许多不朽之作,特别是意大利绘画和建筑中的许多作品,可能同教会所采取的新的宣传态度直接有关。第二种是君主专制政体的巩固,随之产生强大的中产阶级,对艺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从法国王朝建造凡尔赛的宫殿和花园以及中产阶级发展绘画市场,可以窥见当时某些政治和社会发展对艺术的影响。第三种是在科学发展和对地球进行探索的影响下,对大自然产生了新的兴趣。这两方面的活动促使人类对自身有了新的看法,一方面觉得自己微不足道(特别是受了哥白尼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这一论点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神圣伟大,因为在知识方面有了重大突破。总之,这些文化倾向连同它们在艺术中的反映,形成了艺术史家斯特乔(Wolfgang Stechow)所谓的宗教势力和非宗教势力共同保持的一种基本上令人乐观的新的均势。

巴洛克时期风格的产生同反对“国际风格主义”的学院派抽象特点有关。罗马的早期巴洛克画家主要有卡拉齐(Annibale Carracci)和卡拉瓦乔(Caravaggio)。意大利的巴洛克雕塑家和建筑师首推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路易十四风格,即“王室官方风格”,可以说是意大利巴洛克的一种古典化翻版,普桑(Nicolas Poussin)是法国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作品高雅、严肃、合乎逻辑、有条不紊,因而忠实体现了古代艺术风格,形成法国巴洛克的特点。研究法兰德斯的巴洛克风格,最好从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绘画着手,他创作了大型的祭坛画和神话作品,并且设计了一系列构思周密的宫廷画和寓言画组画。

意大利则成为主要的欧洲中心的巴洛克式,不同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纷纷出现,特别是在西西里岛(参见西西里巴洛克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在18世纪和19世纪开始出现在罗马、米兰、都灵与意大利各地。



二、1740s-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是丝、羊毛、银行及珠宝中心。佛罗伦萨以艺术、设计、手工艺闻名遐迩。


1737年由于和奥地利王室联姻,佛罗伦萨划归奥地利帝国统治。


15世纪时,佛罗伦萨这朵玉簪花就被当地的巨商美第奇(Medici)家族这只狮子所守护,这一守护就是三百年,而美第奇家族的族徽也成了今天佛罗伦萨的市徽。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长达三个世纪的佛罗伦萨历史可以说是与美第奇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当时家族掌握了当地实际的政治和经济权力。直到 1737年美第奇家族最后一个统治者去世后,佛罗伦萨重又陷于奥地利的统治。


1735年,法国洛林公爵弗朗茨·斯蒂芬与已经失去王位的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拉夫二世·列辛斯基用洛林换得托斯卡纳。1736年,他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继承人玛丽亚·特蕾西亚女大公结婚,1737年,美第奇王朝结束,弗朗茨·斯蒂芬成为托斯卡纳大公弗朗切斯科二世。1740年,弗朗茨·斯蒂芬夫妇成为奥地利的共同统治者,托斯卡纳于是成为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领地。1859年,法国军队击败奥地利,1860年,托斯卡纳被并入撒丁王国,1861年,托斯卡纳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个省份。


Ⅷ 意大利有饥荒吗

目前一切正常,没有饥荒。

Ⅸ 世界上曾经发生过那几次大的蝗灾造成了什么危害

世界上主要的几次大的蝗灾及危害:

以色列:2004年11月21日,数百万只蝗虫蜂拥来到以色列红海之滨城市埃拉特,毁坏了这个以色列南部城市的大量庄稼和鲜花。以色列政府动用了飞机喷洒杀虫剂灭蝗。

俄罗斯:2001年俄罗斯南部的斯塔罗波尔地区,约26.7万公顷的草场和耕地受到蝗虫侵袭,同一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渤海沿岸地区,以及新疆北部地区同样有蝗灾,部份地区的蝗虫密度达到了最多每平方米一万只。

中国:2001年中国辽宁省首见蝗灾,起因是百年首见的旱灾。农业部2008年3月份发布的一份中国蝗灾预测报告则显示,在中国,2008年发生蝗灾的土地面积有9000多万亩。

美国:2003美国西部的内华达州、犹他州和爱达荷州皆饱受蝗灾侵扰,爱达荷州的灾情是二次大战以来最惨重的一次。

(9)意大利饥荒是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蝗灾的致灾物种主要为蝗虫。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大,适于跳跃,不完全变态,其幼虫称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很多,世界上共约有1万余种,在我国就有300余种,如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

科学家认为,在某一自然环境中偶然聚集的蝗虫后腿彼此触碰,可能导致其改变习性,开始成群生活,其成员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进而形成蝗灾。如果能发现到底是哪些化学信号刺激了蝗虫的神经系统促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就可能研制出防止蝗虫群聚的新型农药。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饥荒是什么时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官方货币怎么改 浏览:158
这边是哪里用越南语怎么说 浏览:747
为什么越南产的汽车没有沥青 浏览:858
中国建安七子有多少 浏览:205
印尼年有多少个小时 浏览:651
伊朗为什么断网 浏览:722
伊朗伊斯兰教是什么教 浏览:41
伊朗是现在什么民族 浏览:626
越南新冠死亡率最高是多少 浏览:737
越南菲律宾如何侵占南沙 浏览:138
印尼血龙木手串什么颜色是真的 浏览:510
意大利雅培和上海雅培是什么关系 浏览:470
意大利面条酱怎么配 浏览:87
中国良工阀门厂在哪里 浏览:201
美国与英国区别是什么 浏览:241
越南战争美军有哪些部队 浏览:21
榴莲泰国的和越南的哪个好吃 浏览:385
越南生意最好的理发店多少钱 浏览:433
怎么在印尼开通移动国际漫游 浏览:785
印度人怎么换衣服 浏览: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