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有哪些造园要素
(1)文艺复兴前期的庄园,多建在佛罗伦萨郊外风景秀丽的丘陵坡地上,选址时比较注重周围环境.园地顺山势辟成多个台层,各台层相对独立,还设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建筑位于最高层以借景园外,喷泉、水池常作为局部中心,并与雕塑结合,注重雕塑本身的艺术性.水池形式则比较简洁,理水技巧也不甚复杂.绿丛植坛是常见的装饰,但图案花纹也很简单,多设在下层台地上.
(2)这一时期,对植物学的研究有很大发展,创办的帕多瓦植物园和比萨植物园.在其影响下,如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的植物园,丰富了园林植物的种类,对园林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植物园本身也逐渐加强了装饰效果和游憩功能,以后发展成为一种更具综合效益的园林类型.
(3)园林艺术的演进,就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始终能够创造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活环境,这也是各民族所向往的共同的园林形象.
(4)气候条件、生活习俗、哲学思想,是影响园林艺术形式的因素.传统的西方园林艺术,以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代表,规则式园林反应着西方传统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风景式园林则反应着经验主义哲学思想.
② 文艺复兴时期美学中的自然风景园是什么呢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着《论造园艺术》。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着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③ 意大利园林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前,中,后期各自有哪些特点
初期:人文主义园林
1.选址时注意周围环境,可以远眺前景→多建在佛罗伦萨郊外风景秀丽的丘陵坡地上。
2.多个台层相对独立,没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
3.建筑风格保留一些中世纪痕迹。
4.建筑与庭园部分都比较简朴,大方,有很好的比例和尺度。
5.喷泉、水池作为局部中心。
6.绿丛植坛为常见的装饰,图案花纹简单。
中期(盛期):人文主义园林
16世纪40年代后,意大利庄园的建造以罗马为中心,进入鼎盛时期。16世纪后半叶庭园多建在郊外的山坡上,构成若干台层,形成台地园。
1.中轴线贯穿全园
2.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
3.各台层上常以多种理水形式,或理水与雕像相结合,作为局部的中心。
4.理水技术成熟,包括各种光影与音响效果(水风琴,水剧场),跌水,喷水(秘密喷泉,惊愕喷泉)等,水景与背景在明暗与色彩方面形成对比。
5.植物造景(迷园,花坛),水渠,喷泉等日趋复杂
后期:巴洛克园林
1. 造园愈加矫揉造作,大量繁杂的园林小品充斥着整个园林。
2.滥用造型树木,对植物进行强行修剪作为猎奇的手段,形态愈来愈不自然。
3.线条复杂化。花园形状从正方形变为矩形,并在四角加上了各种形式的图案。花坛、水渠、喷泉及细部的线条少用直线,多用曲线。
④ 文艺复兴初期园林的实例有哪些呢
菲耶索勒美第奇庄园,卡斯特洛别墅园、兰特别墅园、爱斯特别墅园 ,法国园林。
⑤ 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特征
文艺复兴园林,园林中的植物扮演重要的角色,攀缘植物爬满墙壁,蒾篱勾画花园房屋和小径,药用植物也普遍运用。花卉形成复杂的几何图案,常绿植物增添了园林的季节性色彩。 植物学也是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各大大学拥有植物园,人们争相收集植物。植物园作为人们休息和学习的场所。
中文名
文艺复兴园林
外文名
无
时代
文艺复兴
类别
园林
历史渊源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把更多追求放在精神上,同时艺术,建筑上发生极大变革。对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追求影响了园林的设计,园林的形式又是古希腊罗马的一种继承和超越。建筑上,更多体现了几何学,通过游廊,凉廊,藤架来联系房屋和公园。别墅里希腊和罗马神话的人物画像。
历史背景
欧洲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公元14、15世纪是早期,16世纪极盛,16世纪末走向衰落。
当时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有商船和北非、君士坦丁堡、小亚细亚、黑海延岸进行贸易。政权为大银行家、大商人、工场主等把持。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与发展其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对教会精神、封建文化,开始提倡古典文化,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等等,利用其反映人肯定人生的倾向,来反对中世纪的封建神学,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意识。意大利城市一时学术繁荣,再现了古典文化,并借以发挥,所以将此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这正是资本主义文化的兴起,而不是奴隶制文化的复活。文艺复兴的这种思想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与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思想相对立,它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发挥人的才智,对现实生活取积极态度。这一指导思想反映在文学、科学、音乐、艺术、建筑、园林等各个方面。
园林发展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发展、特点
15世纪初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学和艺术飞跃进步,引起一批人爱好自然,追求田园趣味,文艺复兴园林盛行,并逐步从几何型向巴洛克艺术曲线型转变。文艺复兴后期,园林甚至追求主观、新奇、梦幻般的“手法主义”的表现。
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LeNotre1613-1700),法国园林即由他开创。中国称之为古典主义园林。勒·诺特的造园保留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庄园的一些要素,又以一种更开朗、华丽、宏伟、对称的方式在法国重新组合,创造了一种更显高贵的园林,追求整个园林宁静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景观效果。在中国的圆明园,由于干隆皇帝的猎奇,也建造了模仿法国园林的西洋楼。
17、18世纪,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热衷于自然的倾向影响了英国造园,加之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英国出现了自然风景园。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18世纪中叶,作为改进,园林中建造一些点景物,如中国的亭、塔、桥、假山以及其他异国情调的小建筑或模仿古罗马的废墟等,人们将这种园林称之为感伤主义园林或英中式园林。
欧洲大陆风景园是从模仿英中式园林开始的,虽然最初常常是很盲目的模仿,但结果却带来了园林的根本变革。风景园在欧洲大陆的发展是一个净化的过程,自然风景式比重越来越大,点景物越来越少,到1800年后,纯净的自然风景园终于出现。
19世纪上半叶的园林设计常常是几何式与规则式园林的综合。19世纪末,更多的设计使用规则式园林来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艺术和建筑业在向简洁的方向发展,园林受新思潮的影响,走向了净化的道路,逐步转向注重功能、以人为本的设计。
19世纪,造园风格停滞在自然式与几何式两者互相交融的设计风格上,甚至逐步沦为对历史样式的模仿与拼凑,直至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中导致新的园林风格的诞生。 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花园风格更加简洁、浪漫、高雅,用小尺度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构筑花园,并强调自然材料的运用。这种风格影响到后来欧洲大陆的花园设计,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装饰的手段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主要表现在追求自然曲线形和追求直线几何形两种形式。新艺术运动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园林与建筑之间以艺术的形式相联系,认为园林与建筑之间在概念上要统一,理想的园林应该是尽量再现建筑内部的“室外房间”。
⑥ 意大利着名园林有哪些
埃斯特别墅,朗特别墅,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迦兆尼别墅
16世纪中期(全盛时期):这个时期比较着名的有埃斯特别墅(建于1550年)和朗特别墅(建于1564年)。
16世纪末至17世纪(巴洛克时期):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1598-1603)和迦兆尼别墅。
意大利园林(The Italian gardens),通常以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即以文艺复兴时期(见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和巴洛克时期(见巴洛克建筑)的意大利园林为代表。意大利的台地园被认为是欧洲园林体系的鼻祖,对西方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特点:意大利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与别墅一起由建筑师设计,布局统一,但别墅不起统率作用。它继承了古罗马花园的特点,采用规则式布局而不突出轴线。园林分两部分:紧挨着主要建筑物的部分是花园,花园之外是林园。意大利境内多丘陵,花园别墅造在斜坡上,花园顺地形分成几层台地,在台地上按中轴线对称布置几何形的水池和用黄杨或柏树组成花纹图案的剪树植坛,很少用花。重视水的处理。借地形修渠道将山泉水引下,层层下跌,叮咚作响。或用管道引水到平台上,因水压形成喷泉。跌水和喷泉是花园里很活跃的景观。外围的林园是天然景色,树木茂密。别墅的主建筑物通常在较高或最高层的台地上,可以俯瞰全园景色和观赏四周的自然风光。意大利园林常被称为“台地园”。
⑦ 意大利的园林特点是什么
意大利的园林特点如下:
意大利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与别墅一起由建筑师设计,布局统一,但别墅不起统率作用。它继承了古罗马花园的特点,采用规则式布局而不突出轴线。园林分两部分:紧挨着主要建筑物的部分是花园,花园之外是林园。
意大利境内多丘陵,花园别墅造在斜坡上,花园顺地形分成几层台地,在台地上按中轴线对称布置几何形的水池和用黄杨或柏树组成花纹图案的剪树植坛,很少用花。重视水的处理。借地形修渠道将山泉水引下,层层下跌,叮咚作响。
或用管道引水到平台上,因水压形成喷泉。跌水和喷泉是花园里很活跃的景观。外围的林园是天然景色,树木茂密。别墅的主建筑物通常在较高或最高层的台地上,可以俯瞰全园景色和观赏四周的自然风光。意大利园林常被称为“台地园”。
(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的有哪些扩展阅读:
艺术特色:
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们同属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但总体而言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⑧ 欧洲园林三个重要时期分别以谁作代表欧洲园林古典园林有哪些特点
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
1.重要的造园师:布拉曼特与拉斐尔
三2.大着名庄园:兰特、埃斯特、法尔奈斯庄园
3.意大利台地园特征(文艺复兴中期)
1、多建于山坡上,依山就势辟成台层,形成台地园;
2、布局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
3、建筑常位于中轴线上,通常位于最高层;
4、水景、雕塑等为轴线上的主要装饰,以加强透视线;
5、注重借景及透视线的应用;
6、以水为主体,形成丰富多彩的水景;
7、植物以绿色为基调,避免色彩鲜艳的花卉,植物配置中轴线两侧多为规则式,离中轴线渐远自然式增强。
二。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1.代表人物:勒诺特尔是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造园家,才华横溢,后世称为‘宫廷造园家之王’。 1613年生于巴黎的园林世家,祖父是宫廷造园家,父亲是宫苑管理人。
他使法国园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代了意大利园林而风靡整个欧洲。
2.最主要的代表是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和凡尔赛宫苑,均由勒诺特尔设计和主持建造。
3.法国古典园林特征:
以庄重典雅风格,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
园林气势恢宏,视线开阔,具有外向性特点;
以建筑为中心,并通常位于最高处;
花坛、雕像、泉池集中于中轴线上;
水景以静水为主,体现辽阔、平静、深远的气势;
植物配置:多选用阔叶乔木,以丛植为主,模纹花坛多使用花卉。
三。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
1.代表人物:布里奇曼(Charles Bridgeman, -1738)将规则式园林与曲线形道路结合;放弃植物雕刻形式;创造了哈哈沟的形式;
威廉.肯特(William kent,1686-1748)为摆脱规则式园林的第一位造园家,认为自然是厌恶直线的,摒弃一切规则式设计;造园标准是模仿自然,再现自然;
布朗(Lancelot Brown,1715-1783),被称为“大地改造者”,尽量避免人工雕琢痕迹,以自由流畅的湖岸线、平静的水面、缓坡草地、起伏地形上散植的树木为特色。
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1723-1796)认为园林更要注重内容,造园不仅要改造自然,还应体现渊博素养和艺术情操
雷普顿(Humpbrey Repton,1752-1818 )认为自然式园林应避免直线,但反对任意弯曲的线条;主张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过渡;重视植物群落的设计;强调园林要注意光影效果;并提出园林与绘画的不同。
认为园林是动态的,绘画是静态的;其视野更开阔;光影、色彩会随着季节、气候而变;且需要满足实用需求。
着作:<园林速写与要点><造园理论与实践的考察><对造园变革的调查><论印度建筑与造园>等;
2.代表园林:查兹沃斯(Chatsworth park)风景园、丘(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园、斯陀园(Stowe Park)、尼曼斯(Nymans park)
3.英国风景园特征:
开阔并有起伏地形的的草地;
自然式种植的树丛;
蜿蜒曲折的小径;
自然弯曲的湖岸。
⑨ 欧洲园林的发展历程 古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代表国家和园林类型
古代园林 (公元4世纪之前)
埃及园林、巴比伦园林、希腊园林、罗马园林
中世纪欧洲园林 (5-15世纪)
中世纪西欧园林
伊斯兰园林
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 (15-16世纪)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17世纪)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18世纪)
近代城市公园 (19世纪)
现代风景园林 (20世纪)
1.三大园林体系: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
2.园林形成的三大背景: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要
3.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1、园林的生成期2、园林的转折期3、园林的全盛期4、园林的成熟前期5、园林的成熟后期
4.周:周文王的灵台、灵沼和灵囿
5.秦汉:上林苑,魏晋南北朝:铜雀园、芳林苑、华林园,隋唐:隋西苑、华清宫,宋:沧浪亭,网师园
6.狩猎、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
8.秦始皇: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求仙活动之先河。
9.建章宫打破了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
10.太液池,其中有瀛洲、蓬莱、方丈象海中仙山。”——一池三山
11.山水画已经摆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的状态,开始出现独立的山水画。宗炳《画山水序》“畅神”王微《叙画》“作画之情”
12.隋西苑西苑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其规划设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造园创作是我国宫苑演变为山水宫苑的转折点。
13.唐华清宫白居易洛阳履道坊宅园、庐山草堂,王维的辋川别业
14.北宋“四大禁苑”——金明池、琼林苑、玉津园、宜春苑。大内御苑——后苑、寿山艮岳、延福宫
15.北宋的私家园林主要有三种类型:宅园、游憩园、花园。
16.网师即渔翁,仍含渔隐的本意,都是标榜清高的。
17.文人园林的风格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18.“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
19循墙廊到达园中各处,这是狮子林在布局上的特色
20.三个园林雏形要素——园圃、囿、台
21.北海东岸景区:濠濮间—画舫斋景区,北海北岸景区静心斋一座典型的园中之园
22.观音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方亭,静明园的玉峰塔是静明园的制高点
23.圆明、长春、万春总称为圆明园
24.颐和园的佛香阁
25.世界遗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留园、拙政园、网师园及环秀山庄
26.外八庙、木兰围场
27.苏州着名私家园林:沧浪亭、网师园、耦园、拙政园、狮子林、环秀山庄、留园、艺圃
28.留园中区的总体布局,采用“前厅后山,隔池相望”的布置
29. 日本园林主要形式:林泉式、筑山式、平庭、茶庭、枯山水
30. 日本园林代表作:大德寺大仙院、龙安寺石庭 代表着已发展成熟的枯山水艺术。
31. 江户时代代表作:桂离宫
32. 日本庭园风格特征:“任何时代赞扬自然的美,并可看到适应自然姿态的遗迹”。 日本园林设计的传统思想:人与自然的高度结合。
33.. 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实例——阿尔罕布拉宫苑(桃金娘宫庭院、狮子宫庭院)
34.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代表者
布里奇曼——规则式园林向自然式园林过渡的典型代表人物。
威廉?肯特——完全摆脱了规则式园林的第一位造园家,成为真正的自然风景园林的创始人。
朗斯洛特?布朗——继肯特之后成为英国园林界泰斗,被誉为“大地的改造者”。
胡弗莱?勒普顿——18世纪后期最着名的风景园林大师,主张风景园林要由画家和造员家共同完成。
威廉?钱伯斯——极力传播中国园林艺术风格。
35.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宫苑花园——邱园;别墅庄园——查兹沃斯风景园、斯陀园;府邸花园——霍华德庄园
36.. 勒诺特尔式园林代表作——凡尔赛宫苑、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37. 凡尔赛宫苑的主要内容(主轴线序列)
宫殿区——拉托娜泉池——国王林荫道 (绿地毯)——阿波罗泉池——十字型大运河
38. 凡尔赛宫苑的园中园——特里阿农宫苑
39. 巴洛克式水剧场(位于伊索拉.贝拉庄园)
40.. 意大利台地园代表作:兰特庄园、鲍蒂别墅
41. 兰台庄园最突出的特色在于 以不同形式的水景形成全园的中轴线。
42..西方园林经历的时期:古代时期、中古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勒诺特尔时期、自然风景式时期、现代公园时期
43. 传统的西方园林以: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为代表,同时也代表着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这两大造园样式。
44. 古埃及园林类型:宅园、圣苑、墓园
45.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话的情趣、意境的蕴涵
⑩ 简述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的造园特色有哪些
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的造园特色:
(1)文艺复兴前期的庄园,多建在佛罗伦萨郊外风景秀丽的丘陵坡地上,选址时比较注重周围环境.园地顺山势辟成多个台层,各台层相对独立,还设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建筑位于最高层以借景园外,喷泉、水池常作为局部中心,并与雕塑结合,注重雕塑本身的艺术性.水池形式则比较简洁,理水技巧也不甚复杂.绿丛植坛是常见的装饰,但图案花纹也很简单,多设在下层台地上.
(2)这一时期,对植物学的研究有很大发展,创办的帕多瓦植物园和比萨植物园.在其影响下,如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的植物园,丰富了园林植物的种类,对园林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植物园本身也逐渐加强了装饰效果和游憩功能,以后发展成为一种更具综合效益的园林类型.
(3)园林艺术的演进,就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始终能够创造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活环境,这也是各民族所向往的共同的园林形象.
(4)气候条件、生活习俗、哲学思想,是影响园林艺术形式的因素.传统的西方园林艺术,以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代表,规则式园林反应着西方传统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风景式园林则反应着经验主义哲学思想.
文艺复兴初期园林实例及简析:
菲耶索勒美第奇庄园:建于1458-1462年间,坐落在海拔250米的阿尔诺山腰的一处天然陡坡上.庄园坐东北山体、面向西南山谷,视野开阔、景色优美.冬季,寒冷的东北风有山体阻隔;夏季,清凉的海风自西而来,因此四季如春.
庄园由三级台地构成,均呈窄长条状,上层台地面积最大,视野最为开阔;下层台地采用图案式布置方式,便于居高临下欣赏.美第奇庄园虽没有豪华的装饰,却以杰出的设计手法,通过简洁明快、合理有序的空间布局,形成庄园与周围景色和谐统一的整体,成为园林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