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意大利的10大景点
1、威尼斯
着名的水城威尼斯是意大利最着名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浪漫的旅行目的地之一。圣马可广场位于城市中心,周围还有着名的大教堂。如果你是一个文化爱好者,威尼斯有世界上最具美感的杰作,还有无数的教堂、博物馆和宫殿值得一去;如果你追求浪漫,你可以坐上一艘平底船来参观,但记得多带一些钱哦。最好不要在夏天去威尼斯,因为夏天游客最多。
拓展资料:
意大利共和国(意大利语:Repubblica Italiana),简称意大利(意大利语:Italia),是一个欧洲国家,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所组成。国土面积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02万。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还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与梵蒂冈。
意大利首都罗马,几个世纪一直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年)、罗马帝国(前27~476年)三个阶段,存在时间长达一千年。罗马共和时代基本完成疆域扩张,帝国时期成为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世纪的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15世纪末,法国和西班牙争夺亚平宁半岛斗争激化,导致了持续数十年的意大利战争。18世纪民族主义开始觉醒。19世纪意大利复兴运动兴起。 1861年撒丁王国改国号为意大利王国。并逐步统一南北,1870年攻克教皇国首都罗马,完成意大利统一 。二战战败后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意大利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也是欧盟和北约的创始会员国,还是申根公约、八国集团和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意大利共拥有4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意大利在艺术和时尚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导地位,米兰是意大利的经济及工业中心,也是世界时尚之都。
❷ 请给我一些关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的资料,如风土民情、建筑、宗教之类的。请发到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
16世纪下半期,处于内忧外患的意大利,危机日益加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文艺复兴的艺术出现了衰退现象。一些盛期的艺术大师相继谢世,群星陨落,一时天空里黑暗了许多。这时虽有样式主义艺术在兴起,但它毕竟是一个短暂的流派,昙花一现,不起多大作用。就是在这样一个沉寂、困扰、寻觅的时期里,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有3个艺术流派终于在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中产生了。这3个艺术流派是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
意大利17、18世纪的美术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承前是指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某些传统;启后是指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多彩多姿,并对后来的欧洲美术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学院派美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巴洛克艺术影响了罗可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其影响就更大了,不仅在当时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艺术,还对18世纪的市民艺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17世纪意大利艺术绝不是巴洛克艺术一统天下,应该说它是多元的,只有承认它是多元的,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意大利当时的美术,也才能看到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当时,各个流派之间既有相互影响也有相互斗争。
一 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
欧洲的美术学院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当时最着名的学院之一是波伦亚学院。它大约创建于1590年,它的创始人是着名的画家卡拉契兄弟。学院产生的原因一是为了继承先辈大师的艺术传统,总结先人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的艺术人才;二是企图把年轻的美术家引向所谓正路,使他们不受样式主义美术和卡拉瓦乔主义美术的干扰。学院派的主张是力求订出一些法则,使人们遵循,如强调绘画中最高的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所以说学院派的艺术从一开始就有折衷主义的特色。由于过分强调法则,所以学院派的画家比较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他们的作品的题材也比较狭窄,大都是描绘宗教或神话,而对世俗生活的题材往往不感兴趣。在技法上比较偏重于素描而轻视色彩,以上这些特点都为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波伦亚学院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卡拉契兄弟。
阿尼巴•卡拉契(1560--—1609)是卡拉契三兄弟中最为驰名的一个。阿尼巴•卡拉契早年曾从兄路德维克•卡拉契学艺,后曾在威尼斯、帕尔玛、罗马等地工作,1609年去那不勒斯,后在那里染上疟疾病回到罗马身亡。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善于大型壁画,也作祭坛画和架上画。他为罗马法尔内塞宫所作的天顶画尤为出色,风格很近似米开朗基罗,构图宏伟,人物生动。《酒神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1597—1604)就是这一天顶画中的一幅,画面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巴库斯和他的妻子正坐在动物拉的车上凯旋式地前进,此时,飞翔小天使把星冠加在阿里阿德涅的头上,周围有不少是酒神的朋友,簇拥着他们,场面十分壮观。《美惠女神为维纳斯梳妆打扮》也是他前期的一件作品,画上的人物雍容华贵,颇似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人物。后期的作品好像完全摆脱了前期的威尼斯画派的奔放的风格,日益变得庄重、宁静,更具有纪念碑的特色。《女圣使在复活的基督墓前》(约1605),就是这样的作品。《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风景》(约1605)是他创作的一幅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景画。画上的风景不是大自然的写生,而是理想式的风景。山川、树木、河流、田野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轻烟,画中点缀着几个神话中的人物,为的是增加一种传说的气氛。这样的风景画也叫作英雄式的风景画,因为这些画具有一种崇高、庄严、雅典的特色。他的这种古典风格对后来的普桑、克劳德、洛朗的风景画有着直接的影响。阿尼巴•卡拉契也画过一些表现生活题材的作品,其中比较着名的有《吃大豆的人》、《肉店》(1583年前)等。阿尼巴•卡拉契还有两个哥哥,一个是他的叔伯哥哥路德维克•卡拉契(1555—1619)。另一个是他的同胞哥哥阿格斯提洛•卡拉契(1557—1602)。路德维克•卡拉契是波伦亚学院的领导人,画风优美典雅,颇似拉斐尔,代表作有《自画像》和《受胎告知》等。
格•列尼(1575—1642)是波伦亚学院派的重要的后继者之一,他在路德维克•卡拉契逝世后,继任波伦亚学院的负责人,1629年又被任命为罗马圣路加学院的院长。他出生在波伦亚附近的卡里维查诺,父亲是个音乐家。他早年曾在波伦亚学院从路德维克•卡拉契学习艺术。1600年,他来到罗马,曾对卡拉瓦乔十分仰慕,不过,他最崇拜的还是拉斐尔的艺术,最终他在学院派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他的画,素描严谨,色调明快且富有抒情特色。他的作品很受一些上层人士的欢迎,当时,向他订货的人络绎不绝。《曙光女神》(约1613)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为罗马的洛斯比里奥西别墅而做的天顶画。这件作品构图宏大,空间开阔,人物优雅,色调瑰丽。曙光女神手持花束,正在驱走黎明前的黑暗,身后是太阳神的马车隆隆前进,美惠三女神带着愉快的表情,且歌且舞,背景上一片金色,象征着曙光如锦。他的架上画代表作有《欧罗巴被劫》(1630—1634)、《阿塔兰忒和希波涅斯》(约1625)《圣母的少年时代》(30 年代)等。
波伦亚学院的另一个后继者是格维尔契诺(1591—1666)。他本来的名字是乔凡尼•弗朗西斯柯•巴尔别里,不过人们常呼他的绰号格维尔契诺,意即斜眼的人。他是学院派中最具有豪放特色的画家,他的画风雄浑凝重,笔触宽大流畅,人体具有雕塑感。他早期在波伦亚从路德维克•卡拉契学衣,1618—1620 年,他在威尼斯又受到威尼斯画派的影响,1621年到罗马,此后,卡拉瓦乔的艺术也曾给他以一定的影响,1642年起他接替列尼担任波伦亚学院的院长。他在罗马完成了鲁多维西俱乐部的天顶画,这幅画的名字也叫《曙光女神》(1621—1623)。他在画面上生动地描绘了曙光女神奥罗拉乘着马车在空中疾驶而过,她身后有一个急匆追赶的老人,这个人可能就是她的丈夫提托诺斯,整个画面空间开阔,十分壮丽。这幅画的风景可能是由他的助手达西和布利尔兄弟协助完成的。格维尔契诺的其他代表作还有如《圣克拉拉》、《狄安娜沐浴》(约1618)、《巫女》(30年代)、《圣母升天》(约1623)等。属于学院派的画家还有多明尼基诺(1581—1641)、乔凡尼·朗弗朗可(1582—1647)等人。
❸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意大利国家馆亮点
展馆名称:人之城
国家:意大利
参展主题:理想之城,人之城
展馆类型:自建馆
展馆位置:C片区
展馆面积:3600平方米
占地面积:6000平米
造型亮点:功能模块,方便重组
设计团队:Giampaolo Imbrighi
[编辑本段]大事件
签署合同时间:2008年4月30日
建馆时间:2009年05月08日
国家馆日:6月2日
[编辑本段]展馆亮点
“上海”游戏
不管你是否相信,这个建筑的灵感来源竟是被意大利人称之为“上海”的游戏,意方表示这个游戏其实就是上海小朋友玩的游戏棒。数根游戏棒通过孩子的小手被随意撒成不同形状的组合。设计师从游戏中受到启发,试图采用可任意组合的功能化模块搭建起意大利展馆,形状就像游戏棒一样可以随意变幻,而且能够以较小的规模进行拆卸和组装。
意大利传统城市
弄堂、庭院、小径、广场……这些元素在意大利传统城市中随处可见。在二战前,大约有80%的意大利人生活在具有此类特征的住宅中,这种历史城市布局的概念遍布整个意大利。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延续了这种传统的概念,希望唤起人们对于历史的回忆。
分裂的马赛克
从平面来看,意大利馆的裂缝线确实很像是60年代在儿童中风靡一时的游戏棒。不知道游戏棒是否上海人原创,今年60岁的Giampaolo Imbrighi显然还很有童心,他将他认为的上海人的游戏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也许是上海这座城市给予设计师的灵感,游戏棒可以自由变化,意大利馆的建筑积木也可以以较小的规模进行拆卸和组装,就像可以随意拼贴的马赛克一样,从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
意大利美食
意大利饮食以芬芳浓郁、原汁原味闻名,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城邦分治状态,使得意大利的菜式非常丰富,精美可口的面食、奶酪、火腿、甜食,浓郁芬芳的咖啡、葡萄酒,都是意大利特色传统美味。昆蒂耶里认为,推广意大利美食需要一个过程,应让中国消费者逐渐习惯并喜欢亚平宁半岛的独特风味,而意大利饮食企业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找准进入中国市场的“突破口”。
意大利"大旅行"
意大利的大区犹如组合画的镶嵌物,其间的多样性赋予了这个国家更丰富的内涵。上海世博会期间,意大利的12个大区将轮番展出,通过丰富多样的节目和交流项目展示各自在艺术、食品、音乐、时尚和体育等各领域的成果,让参观者体验一次“大旅行”。
足球明星
米兰顶尖的歌剧院交响乐团以及芭蕾舞演员都将在世博会期间来到上海演出。至于中国观众比较关心的意大利足球明星,由于世博会期间正好赶上南非世界杯,所以退役的球员前来意大利馆助阵的可能性比较大。
世界顶级跑车、知名时装
意大利馆将被划分为5大区域,分别展现意大利的不同特色:有狭窄的街道、庭院和弄堂,还有一个封闭的广场,广场的一面墙上将布满时装大片和可变幻风景的图画,讲述意大利在时尚、科技、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参观者可以看到技艺娴熟的意大利裁缝、铁皮匠、小提琴匠等表演的手工艺活,也可以看到与世博主题相关的“摩西”工程通过潮汐、太阳能汽车和动力摩托车来拯救威尼斯等制作项目。此外,世界顶级跑车、知名时装、意大利名画等奢侈品也将亮相馆内。
交响乐团
米兰歌剧院的着名交响乐团将在上海上演听觉盛宴,意大利最有名的时装设计师也将来到中国,观众有机会一睹顶尖秀场的时尚潮流。
[编辑本段]相关信息
2008年4月30日上午,意大利政府与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在世博大厦正式签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这是第22个与上海世博会组织者签署参展合同的国家,意大利国家馆建筑建设方案也同步揭晓。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与意大利展区总代表昆迭里分别代表中意双方在参展合同上签字,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政府总代表华君铎会签合同。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周汉民、意大利驻华大使谢飒出席签约仪式。
意大利政府将在世博园区滨江地带建设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自建馆。意大利馆设计方案通过层层遴选,从65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暂名为“人之城”。该建筑由20个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着意大利20个大区,犹如一座微型的意大利城市。从外观看,整个意大利国家馆如同分裂的马赛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关系。参观者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集上海石库门弄堂与意大利广场为一体的城区。
设计灵感来自“上海”游戏
意大利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被意大利人称之为“上海”的游戏,这个游戏其实就是上海小朋友玩的游戏棒。数根游戏棒通过孩子的小手被随意撒成不同形状的组合。意大利馆的设计师从游戏中受到启发,采用可任意组合的功能化模块搭建起意大利展馆,形状就像游戏棒一样可以随意变幻,而且能够以较小的规模进行拆卸和组装。
意大利馆不仅在设计上新颖别致,还采用了透明混凝土等创新材料以营造生态气候。透明混凝土在不同场合发挥不同的功能,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湿度等。此外,展馆还特别设计了一些像“刀锋”一样的切口,它们轻轻地悬挂在建筑的三边上,并穿透到建筑的内部。这些“刀锋”不仅使场馆的外形富于动感,还可以将外部光影反射到馆内帮助照明,并与中央大厅一起形成一条通风走廊,调节场馆内的温度。
“人之城”体验意大利传统城市精神
弄堂、庭院、小径、广场……这些元素在意大利传统城市中随处可见。在二战前,大约有80%的意大利人生活在具有此类特征的住宅中,这种历史城市布局的概念遍布整个意大利。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延续了这种传统的概念,希望唤起人们对于历史的回忆。
从外观看,整个意大利国家馆如同分裂的马赛克,可以组成多样的图案,体现不同地区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关系。展馆内有狭窄的街道、庭院和弄堂,突然间又会出现开阔的广场,美丽的花园、散布在展馆内部的水和自然光营造出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参观者行走其间可以尽情感受别样的风情。
建筑特性=马赛克+“刀锋”
意大利国家馆是一个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的四方形建筑,高度18米,由20个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着意大利20个大区,犹如一座微型的意大利城市。从外观看,整个意大利国家馆如同分裂的马赛克,可以组成多样的图案,体现不同地区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关系。展馆内有狭窄的街道、庭院和弄堂,突然间又会出现开阔的广场,美丽的花园、散布在展馆内部的水和自然光营造出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参观者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集上海石库门弄堂与意大利广场为一体的城区,尽情感受别样的风情。
设计师还为展馆特别设计了一些像“刀锋”一样的切口,让它们轻轻地悬挂在建筑的三边上,并穿透到建筑的内部。别小看了这些“刀锋”,它们不仅使场馆的外形富于动感,还可以将外部光影反射到馆内帮助照明,并与中央大厅一起形成一条通风走廊,调节场馆内的温度。
上海世博会意大利国家馆创意设计竞赛评委会成员Franco Purini教授认为,马赛克的外形和“刀锋”的独特设计让整个建筑灵动且独一无二,内部空间因弄堂、小径和广场的设计而具有很大的韧性,光线的神奇交错映照在展馆的每一个区域和角落,宛如有趣的游戏。整个场馆就是一个城市,参观者从场馆的入口开始就将经历一次奇妙的旅程。
意大利展馆不仅在设计上新颖别致,其亮点还在于创新材料的使用和生态气候的营造。设计师使用了一种最近发明的多样化材料——透明混凝土,就是在混凝土中加入玻璃质地的成分,利用各种成分的比例变化达到不同透明度的渐变。这种材料能够在不同场合发挥不同的功能,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湿度等,特别适合展览性建筑的建造。
一开始,整个建筑就被设计师设想为一个拥有特别生态气候功能的“机器”,并带有能源储存装置。在设计师眼中,整个建筑的运作需要可持续性的有效能源,所以在设计阶段就要特别、深入地关注建筑的能源消耗和储存,并开发使用新型能源,以便能够与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相契合。比如,场馆的降温系统利用了外部的自然气流,通过“刀锋”向展馆内输送自然风,并利用水流进行降温。展馆外部的型材采用光电太阳能集成模块,这个装置能够吸收太阳能,改善室内温度,同时有效地防护雨水的入侵。在光照方面,展馆安装了自然光优化控制系统和人造光设备,通过大厅和“刀锋”将自然光反射到室内。
设计师Giampaolo Imbrighi认为它具备了这样几个特点:形象——将它作为展示意大利在城市生活质量方面美好精华的窗口;功能——在六个月的上海世博会期间吸引接待大量的观众,给他们惊喜;建筑质量——材料使用上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使方案在允许的条件下具有生态气候功能及生态可持续性
❹ 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
地理事物?你指的是名建筑,还是自然景观?
名建筑的话:
法国:卢浮宫(Louvre Museum)
· 艾菲尔铁塔(Tour Eiffel)
· 加尼叶歌剧院
· 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 大皇宫国家美术馆(Galeries nationales Grand Palais)
· 小皇宫博物馆(Petit Palais)
· 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
· 橘园美术馆(Musee de l"Orangerie)
· 探索皇宫(Palais de la Découverte)
· 玛德莲教堂(La Madeleine)
· 居斯塔.牟侯美术馆(Musee Gustave Moreau)
· 巴黎清真寺(Mosguee de Paris)
· 植物园(Jardin des Plantes)
· 万神庙(Panthéon)
· 卢森堡公园(Palais et Jardin Luxembourg)
· 索邦大学(La Sorbonne)
· 圣赛芙韩教堂(St-Severin)
· 克鲁尼美术馆(Musee de Cluny)
·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 圣礼拜堂(Sainte Chapelle)
· 巴黎古监狱(Conciergerie)
· 圣心堂(Basllique Sacre Coeur)
· 达利美术馆(Espace Montmartre Salvador Dari)
· 罗丹美术馆(Musee Rodin)
· 巴黎市立近代美术馆(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
· 夏悠宫(Palais de Chaillot)
· 荣民院(Hotel des Invalides)
· 奥塞博物馆( Musue d’Orsay)
· 巴士底歌剧院(L'Opera de la Bastille)
· 冬之马戏团馆(Le Cirque d’Hiver)
· 庞毕度中心(Pompidou)
· 马蒙丹-莫奈美术馆(Musée Marmottan-Monet)
· 新凯旋门(La Grande Arche de la Defense)
· 凡尔塞宫(Chateau de Versailles)
· 枫丹白露宫(Fontainebleau)
· 欧洲迪斯尼乐园(Euro Disney Resort)
· 卡尔赛广场(PLACE DU CARROUSEL)
· 阿拉伯世界博物馆 (Musée de l'Institut Monde Arabe)
· 市政厅(Hôtel de Ville)
· 爱丽舍宫(Le Palais de l'Elysée)
· 杜乐丽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
· 波旁宫(Palais Bourbon)
· 毕加索博物馆(Musée Picasso)
· 卢森堡宫(Palais Luxembourg)
· 亚利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
· 小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Carrousel)
第戎:
· 达西广场(Place Darcy)
· 圣母院(Notre Dame)
· 公爵宫(Palais des Ducs)
· 圣.米歇尔教堂(Eglise Saint Michel)
· 麦拉得古屋(Maison Maillard)
· 圣.贝尔尼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Bénigne)
马塞:
· 贾尔德圣母院(Basilique Notre Dame De La Garde)
· 马赛美术馆(Musee des Beaux Arts)
· 伊福堡(Chateaud'If)
· 玛卓大教堂(Cathedrale Sainte Marie Majeure (La Major))
· 旧港(Vieux Port)
· 坎缇尼博物馆(Musée Cantini)
· 圣维克多教堂(Basilique St-Victor)
· 古救济院(Hospice de la Vieille Charité)
意大利:比萨斜塔 古罗马角斗场
英国:大本钟 泰晤士桥
希腊 “帕提农神庙”希腊---巴特农神庙
比利时---撒尿男童
德国---勃兰登堡门
。。。。。你可以自己在网上搜一下,很容易的
如果是自然地理
法国 地形 气候 多样化
南方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温暖的海风 美丽的沙滩 还有着名的普罗旺斯花海
中部有阿尔卑斯山脉 白雪皑皑 还有主峰Mont- Blanc 典型的山地风光
西部有 大西洋 诺曼底 是个看站在悬崖上看大海的好去除 西南海岸还可以冲浪
瑞士位于欧洲中部,受德国、法国、意大利文化相互交织的影响,其文化具有多样性,尤其是该国有 4种官方语言。
从地形上瑞士可分为阿尔卑斯(Alps)地区、阿尔卑斯支流地区、中部地区和汝拉山脉地区,各地区都保留有各自固有的文化特征。
瑞士人是古代凯尔特、罗马和日尔曼民族的后裔,即现在德国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
他们使用德语(63.5%)、法语(19.2%), 意大利语(7.6%)和 拉丁罗曼语(0.6%)等四种不同的语言
少女峰: 少女峰素有欧洲屋脊的美名。海拔3454公尺高的少女峰车站,是欧洲最高的火车站。
铁力士山: 在铁力士山您可以终年触摸到雪,在这千年不化的冰雪世界,游客不但可搭乘世界首创的360°旋转观光缆车上至3000公尺的观景露台欣赏极至美景,还可尝试冰雪公园内诸多有趣活动。
雪朗峰: 雪朗峰因1968年007影片《女王密使》而声名大造,现在在山顶设有独特的360°旋转餐厅Piz Gloria,游客在享受美食时也可观赏美景。
日内瓦湖区 :在日内瓦湖区,您可以看尽瑞士山水相依的景色。隔着欧洲最大的内陆湖-日内瓦湖远眺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阿尔卑斯山群。湖区亦充满了许多人文气息的色彩,洛桑的奥林匹克之城,离威薇湖畔不远的西庸古堡,有如河岸上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绽放光芒。
西庸古堡 :是瑞士重要的古迹之一,富有浪漫色彩的城堡,曾经吸引了卢梭、大仲马、雨果等许多诗人及艺术家,尤其是拜伦写的《西庸的囚犯》更是名扬世界。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人慕名前来的观光名城。
圣加仑修道院: 原本是612年由修道士加勒斯建造的小修道院,后来发展成为圣加仑修道院。它在欧洲以“学问中心”而着称,尤其是修道院附属学校和图书馆更为出名。
万国宫
万国宫过去是国际联盟的所在地,而今是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的总部。它是日内瓦作为一个国际城市的象征,也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万国宫座落在阿丽亚娜公园内,阿丽亚娜公园地处莱蒙湖右岸的丘陵地带上,占地面积25公顷(约合375亩)。站在园内高处可以俯瞰莱蒙湖,遥望欧洲最高的山峰勃朗峰。这座公园原为勒维利奥家族的私产,居斯塔夫·勒维利奥是这一家族的最后一代,他是一位作家,也是艺术品收藏家。
圣皮埃尔大教堂
圣皮埃尔大教堂建于1160年到1232年间,是老城区给人印象最深的标志建筑。大教堂融会了多种建筑风格:原建筑是以罗马式风格修建的,其拱门是哥特式的,18世纪加建的正门则有希腊-罗马式的圆柱和类似罗马的万神殿的穹顶。大教堂下面藏着欧洲最大的对公众开放的水下古迹,古迹会使游客了解大教堂是如何由一个简单的小礼拜堂演变成它现在的规模的。
卢加诺湖
卢加诺滨临卢加诺湖(Luganer See)而建,湖跨越瑞,意边界,湖畔苍翠的树木犹如一道油绿滚边,周围岩峰矗立,繁花争艳,使城墙像个五官俏丽的少女.到了夜晚,岸上辉煌灯火倒映湖中,更添妖媚姿态。卢加诺湖正对面即为圣萨尔瓦多山(Mounte San Salvatore),山上即为卢加诺市郊住宅区,湖船也是连结卢加诺与临近湖边小镇的重要交通工具。
苏黎世歌剧院
可能是因为旁边挟着维也纳和意大利的关系吧,瑞士吃了亏,跟音乐王国扯不上大关系。不过在歌剧方面,苏黎世歌剧院(Opernhause Zuerich),虽然规模不大,却绝不输于超一流的歌剧院。剧场只有1200多个座位,正因为小,可以体会到重奏的乐趣以及其细微之处。剧场的保留曲目包括从巴洛克 (Barock)时期到莫扎特 (Mozart)、到现代的作品,并充分发挥着它的特色。
圣母大教堂
位于旧城区的圣母大教堂建于1150年,共耗费82年的时间,于1232年完成。这栋被誉为瑞士最美丽的教堂,同时也是洛桑的招牌的教堂有着哥德式的建筑外观,大教堂北方的钟塔相当高耸, 通往钟楼的台阶共有232级,从上面可以纵览阿尔卑斯和莱芒湖,以及整个洛桑的景色。
德国的魅力在于它秀丽的山川风光、灿烂的文化古迹以及独特的生活风貌。
这里有着名的阿尔卑斯山之路、浪漫之路、阿尔卑斯山-波罗的海度假之路、多瑙河之路、古堡之路、葡萄园之路及童话之路。
旅游观光可以选择以法兰克福为中心的海德堡等名城及德国中西部的名胜古迹;以汉堡为中心的吕贝克等名城及北部的旅游胜地;以柏林为中心的东部莱比锡、德累斯顿等名城和景点;以及以慕尼黑为中心的南德奥格斯堡、阿尔卑斯山风光以及浪漫之路沿线。
莱茵河、莫泽河、博登湖区以及黑森林等游览路线堪称休闲游的典范。
北欧20个必去景点
# 列宁墓
# 亚历山大花园
# 圣母升天教堂
# 伊凡大帝钟楼
# 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 沙皇夏宫
# 普希金城
# 彼得堡罗要塞
# 滴血教堂
# 西贝柳斯公园
# 林雪平
# 喀山教堂
# 红场
# 阿尔巴特街
# 瓦萨沉船博物馆
# 巴巴拉教堂
。。。。。。。
❺ 意大利在艺术和时尚领域,为何能处于世界领导地位
意大利之所以能在艺术和时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是因为意大利的历史优势。众所周知,意大利是一座文化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正是这样一座古城,它随时随地散发出的,都是从古老气息中透露出的时尚。
首先,意大利是整个欧洲民族以及欧洲文化的摇篮,既然是文化的摇篮,自然各种文化都是从这里发源。意大利作为欧洲文化的发源地,不管是何种文化,都具有先进性、时代性。
有人常温,意大利的魅力体现在何处?其实,意大利的魅力是复杂的、它散发出的魅力不仅仅是古老的文明,还有当代风情万种的时尚设计。所以,意大利被多次评选为——最适合艺术生留学的国家之一。
意大利的学府,正如同意大利本身的古老历史一样,但是这些古老的学府并不以老自居,而是源源不断地散发出新的活力。了解了意大利,我们不得不感叹历史文明的重要性。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它所散发出的气息是厚重的、它的精神内涵是有层次的!
❻ 为什么有许多人选择去意大利生活
为什么有许多人选择去意大利生活原因如下:
原因1.意大利的生活方式。
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羡慕意大利人的幸福,美味的食物,适宜的气候以及欧洲的福利(如医疗和教育等)。意大利人生来就会享受生活中的乐趣,比午餐后来一杯美味的咖啡,有或者是在公园里悠闲的散步。意大利的艺术和文化。意大利是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列表中的国家,拥有6%的世界文化遗址。此外,我们的国家是现代文明的摇篮,更准确的说佛罗伦萨被称为世界文化复兴的发源地。
原因2.意大利的生活质量。
意大利的空气和水是无污染且环保的,有利于人民的健康,自来水厂生产的瓶装矿泉水受到严格的检查和测试,从而保证饮用水的质量。在所有城市中,特别是较大的城市,如米兰和罗马,我们所呼吸的空气都受到严格的测试和评估以便更好检测污染水平并有效的管理。景观的多样性。意大利不是地域辽阔的国家,但“长筒靴”这个称号无疑使得它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比如说米兰的地理位置,四周围绕着山脉、湖泊、村庄和大海。米兰作为伦巴第大区的首府,提供给市民租赁直升机观光的服务来更好的领略意大利的湖光山色。
原因3.意大利在医疗方面所投入的资源和质量在世界排在前列。
意大利的一些大区特别是伦巴第大区的医疗水平是很超前的。在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称意大利是很多欧洲国家的典范。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在意大利由政府提供75,1%的医疗费用并且在意大利无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挂急诊都是免费的。休闲时光。意大利人喜欢在平时闲暇时间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学习各种知识。在意大利有很多私人或公共机构会给公民提供免费课程,在这里你可以学到比如艺术、绘画、手工艺等各种相关知识并结识新的朋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如同海洋一般是没有尽头的。
❼ 意大利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意大利的名胜古迹有圣马可广场、罗马斗兽场、万神殿、花之圣母大教堂、比萨斜塔等。
1、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Piazza San Marco) ,官方标准译名圣马尔谷广场,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
圣马可广场是由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圣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钟楼和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和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长约170米,东边宽约80米,西侧宽约55米。广场四周的建筑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代都有。
圣马可广场初建于9世纪,当时只是圣马可大教堂前的一座小广场。马可是圣经中《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将他奉为守护神。相传828年两个威尼斯商人从埃及亚历山大将耶稣圣徒马可的遗骨偷运到威尼斯,并在同一年为圣马可兴建教堂,教堂内有圣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圣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广场也因此得名“圣马可广场”。
2、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意大利语:Colosseo、英语:Colosseum),原名弗拉维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又译为罗马角斗场、科洛西姆竞技场。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
建于72-80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
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长轴长约为188米,短轴长约为156米,圆周长约527米,围墙高约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
3、万神殿
万神殿,又译万神庙、潘提翁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
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4、花之圣母大教堂
花之圣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又名圣母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中意味花之都。
大诗人徐志摩把它译作“翡冷翠”,这个译名远远比另一个译名“佛罗伦萨”来的更富诗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气质。教堂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城区,教堂建筑群由大教堂、钟塔与洗礼堂构成,1982年作为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5、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语:Leaning Tower of Pisa)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
❽ 欧洲艺术思潮的多样性
欧洲曾以光辉灿烂的古代绘画闻名于世,而从19世纪以来,又以色彩缤纷的现代派绘画惊骇环球。特别是西欧,从马奈、莫奈、修拉、塞尚、高更、梵高等为代表的印象派出现后,流派日益纷繁,尤其令人瞩目。法国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是大家公认的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最早流派,跟它同时出现的有德国以凯尔希纳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稍晚一点,毕加索为代表的主体主义、意大利卡拉•博乔尼等为代表的未来主义,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主义,在瑞士首先出现的达达主义以及阿尔普、克利等人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等,流派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艺术运动的高潮一波接着一波,形成了万态纷呈的局面。这些流派虽出现于1945年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却仍然绵绵不绝。首先,这些流派的创始者或骨干画家,在当代仍然活跃,并有佳作问世。如马蒂斯、毕加索等人,在50年代,还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
毕加索的和平鸽及油画《朝鲜的屠杀》、《战争》、《和平》等作品的反对
侵略战争、歌颂和平的内容,在他的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还涌现了一批新的绘画流派,如发端于美国、波及全欧的抽象表
现主义、在奥地利形成的幻想现实主义、萌发于英国的波普艺术、产生于法
国的塔希主义、偶发艺术、观念艺术、奥普艺术、人体艺术思潮、地景艺术、
新表现主义等等。总之,现代主义绘画出现了新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绘画更是高潮迭起,传统的现实主义绘画也仍有一席之地,出现了多元的新局面。
超现实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达达主义内部分化出来的一个艺术流
派,它吸收了达达主义反传统的自动性创作的观念,但扬弃了达达主义那否定一切的偏颇之处,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下,强调偶然的结合,无意识的发现,梦境的真实再现,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揉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超现实的情境,其手法是写实、象征和抽象等,20世纪30年代后,超现实主义在经过一段冷寂的时期后,50年代又在欧洲再度兴旺起来。这时的代表人物,在法国有福特里埃、杜桑等。杜桑是达达主义的鼓吹者,曾作《带胡须的蒙娜丽莎》,以表示对众人崇拜的名画的蔑视而闻名,这时也成了超现实主义的积极支持者。在意大利有卡腊和基里科。在德国有厄尔莱等人,他们都创作了较好的作品。超现实主义绘画在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强调优先考虑造型而忽视绘画内容之风盛行的时候,刻意揭示作品内涵以及复兴奇特的异国情调风格等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超现实主义有两个支系,一支是绝对超现实主义,以不受意识控制的无意识行动为主,其作品虽有某种程度的形象化,但却接近抽象派的特征,创作强调偶然机遇或自动行动。代表有西班牙的米罗,他的绘画除具有幻想的幽默外,那空想的世界相当生动。他笔下的植物、动物,甚至无生命的物体,
都充满一种勃勃生机,似乎比在生活周围的真实对象更加真实。其它艺术家还有马宋、马塔等人。另一个支系是叫做超级现实主义。这派表现的大多是可以认识的场面或物体,注重细致地描绘事物的细部。但从整体而言,却又脱开物体的自然结构,以幻想的方式以描绘对象变形,并结合成梦境中的东西,以创造不受理性控制的潜意识的形象。代表人物有西班牙的达利和比利时的马格里特、德沃尔等人。达利的作品往往表现凶残的梦幻或奇特的宁静气氛,爱用双重的或隐藏的形象。马格里特的绘画世界,充满了日常琐事的各种幻境,善于夸大突如其来的精神感觉,创造幻觉想象。
抽象主义绘画
抽象主义绘画在欧洲十分盛行。抽象主义或称抽象艺术,并不是一个有宣言、纲领的社团,而是一种反对模拟自然形态,主张抽象表现的艺术思潮和流派。它的特征是不描绘具体物象,而通过线条、色彩、块面、形体、构图等手段来表现各种情绪,激起观众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抽象艺术有两类:一是将自然的外形加以简化、变形,形成极为简单的、概括的形象。
一是不以自然的外形为基础的几何构成。最早的抽象主义绘画是康定斯基在1910年创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抽象艺术的代表除康定斯基外,还有荷兰的蒙德里安。像康定斯基等重视感情表现的抽象艺术叫抒情抽象或热抽象;而蒙德里安等表现理念的抽象艺术叫理念抽象或冷抽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抽象主义在欧洲不仅盛行,而且还有发展。1952年,法国美术评论家塔皮耶首先用“塔希主义”一词概括的那些作品就是抽象艺术的新样式。塔希就是斑污、斑点的意思。而塔希主义就是用偶然的彩色斑点和色块所形成的绘画。法国的阿特兰、布仁、马蒂卮、阿勒、迪比费等人,就是塔希主义抽象画派的画家。这时抽象艺术的成绩突出的艺术家英国的戴维、尼科尔森,霍克尼的《强调安静的画》、《蛇》等作品,也是抽象主义的作品。60年代后,他转向写实风格。1948年,英法美首先在西柏林举办了抽象画展,德国中青年艺术家积极开展了非传统艺术的探索,打破了法西斯上台后形成的德国艺术与欧美艺术阻隔的墙壁,使德国艺术与欧美艺术接轨,其中特别活跃的沃尔斯、哈通、温特尔等就是较为出色的抽象艺术的画家。当代欧洲的抽象绘画,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华裔法国画家赵无极(1921—),1951年他在瑞士看到克利的作品,唤起以中国古代象形文字演变为符号作为艺术构思的意念,又吸取中国画不求形似的传统,使其50年代后期的创作获得新的突破,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抒情抽象的风格。
波普艺术及与之有联系的其它艺术
波普是英语单词的缩写,意指流行艺术、通俗艺术。1952年,萌发于英国,后遍及欧美。现代主义艺术避开都市文明的压力,反对机械化、非人性的消费文化。而波普艺术家则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明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重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1956年,汉密尔顿在“这是明天”的展览会上,陈列了握着“POP”
字母的网球拍运动员的拼集作品《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往常,如此丰富多彩?》,被认为是波普艺术的第一件作品。1961年,举办的《当代青年艺展》,更表现了波普艺术强大的冲击力。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保罗齐、蒂尔森、霍克尼、史密斯、琼斯等。法国的波普艺术家代表应推雷塞。波普艺术虽以英、美两国为主,但旁支迭出,影响极广。一般认为:偶发艺术和集合艺术就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波普艺术强调艺术与生活结
合,因此便对人们周围的事物以及大众文化寄予关注。集合艺术就是把机械文明和大家消费的废弃物,收集起来,重新组合,并赋予它一种新的含义的艺术。集合艺术家的作品,常常把现成品,如易拉罐、塑料瓶、机器的废旧物等结合起来,制成平面或立体形式的、可看、可模的艺术品。将这些在室内、室外环境中布置出来,产生精神上的感受,便又是环境艺术了。将艺术和大自然结合,直接借助大自然的景观而不借助造型艺术的传统媒介,或者把大自然稍加施工或润饰,旨在使人注意大自然,使人从中获得异于平常的审美体验,便是“大地艺术”了。在欧洲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阿尔曼、谢乍,德国的史维塔斯、尔麦斯特,西班牙的塞尔拉诺、齐吉达,意大利的卡塞拉等人。他们的作品有的是绘画,有的是雕塑,但许多时候却很难按传统的方式划分类别了。
偶发艺术出现于60年代,它是以表现偶发性事件或不期而致的机遇为手段,重视人的行为过程,揭示人的本能反应的艺术,是拼贴艺术和环境艺术的继续和发展。拼贴艺术和环境艺术还借助物质材料,偶发艺术却强调活动的机遇性,艺术活动在于即兴发挥,往往变成无情节的表演,而艺术家的身体也可作表演材料,使其艺术和生活融为一体,所以也称“表演艺术”。如法国的画家马修带上盔甲进行绘画表演,并给在画布上演出起名“中世纪的战斗”。法国另一位画家克莱因,他从二楼的窗口爬出,伸展双臂,平衡身躯,冒着死伤的危险,跳向空中,就是用自己身体创作的“绘画”作品。1970年,法国还出现了“零社”的艺术组织,到处演出他们的艺术。
观念艺术是60年代从偶发艺术及环境艺术中逐渐演化出来的艺术。它排除传统艺术的造型性,认为真正的艺术品并非艺术家创造的那种物质形态的作品,而是概念或观念的组合。因为观众从物质形态作品上所获得的信息量,不会比从概念及事件的意义中获得的信息多,这样,观念艺术家便以图表、文字说明、录相以至自己的身体为媒介,以表现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变异过程,使观众通过这些而在自己头脑里形成、完成艺术品的塑造。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阿尔芒,荷兰的布朗,意大利的曼佐尼,英国的阿纳特、伯金、克拉克、希利亚德等人。最早的观念艺术以语言为媒介,后从达达主义艺术家杜桑用小便池制作的《泉》中得到启发,表现手法便日趋丰富了。如1960年阿尔芒在巴黎办个人画展,展品是两卡车垃圾;布朗展览的作品是份文字说明,上写“阿姆斯特丹所有鞋店都举行我的作品展览”。
人体艺术是以艺术家本人的身体或别人的身体作为媒介进行创作的艺
术。它是由波普艺术的分支偶发艺术发展而来的。这种艺术不叙述事件,也不表现艺术家的感情,只是那没有个性的身躯活动的现场记录而已。观众通过观看表演过程,去体会艺术家的作品。1961年,法国艺术家克莱因让两个女模特,浑身涂满油彩,在画布上互相拖拽滚打以制作绘画作品,这是欧洲人体艺术的序幕。此后,人体艺术在欧洲便风行起来,而且越到后来就越离奇,引起人们的非议。
波普艺术及与之相联系的集合艺术、偶发艺术、环境艺术、大地艺术、
表演艺术、观念艺术、人体艺术都属后现代主义范畴,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很难界定,因为它们本身便是互相掺杂的,只是由于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或是侧重点有点差异,便往往出现不同的名称。这些艺术,目前还在发展。
新表现主义等艺术
这是20世纪80年代从欧洲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1980年,它首先在德国出现,并在欧、美艺术界引起较大的震动。新表现主义是在过去表现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一些手法,如色场绘画的色场层次组织、最少数派艺术的直接表现法及波普艺术的形象等,运用绘画语言传达强烈感情的艺术。其特点是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表现强烈的率直、天真的情绪。实际上,它是对缺乏个性,缺乏感情的某些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弱点的反拨,是现实主义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巴泽利茨,他的作品联想自由,想象奔放,色彩鲜明,甚至塑造人头朝下的人物形象,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彭克的作品以自由幻想的形式,表现强烈的内心活动见长,整个画面具有稚拙的情趣。波尔克运用波普手法,使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伊门多夫的作品,在整体上给人的感受是虚幻的,但在细部又注意写实。新表现主义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都能反映艺术家的个性。
写实主义绘画
欧洲有着写实主义的传统,19世纪30至70年代,以法国为中心掀起过强大的现实主义绘画思潮,代表人物就是法国的库尔贝。20世纪以来,尽管现代派绘画日渐成为主潮,但现实主义仍绵延不绝,放出自己的异彩。在英国,代表现实主义或社会现实主义的有布拉特比,史密斯等人。霍克尼起先热衷于抽象主义,60年代后,他也转向写实手法。他常常把光源和光线作为描绘对象,真实而生动地刻划人物和道具。法国的富热隆是社会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远在1936年起,他便不断有表现工农、市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问世,如油画《1943年的巴黎街头》,揭露纳粹占领期间的悲惨生活。
50年代,他在诺尔省煤矿居住一段时间,创作了组画12幅的《矿乡》,以深沉严峻的笔触,表现出恶劣环境下工人的痛苦,拼搏和期待。他继承了库尔贝等写实主义画家的传统手法,也吸收了现代派的一些技巧,使其作品具有独特风格。直到70、80年代,他仍有大量作品展示在观众的面前,如《地铁——工作——睡觉》(1978)等。着名画家热莱原是抽象主义的巨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创作了写实的作品。德国在战后初期,曾出现过描绘战争灾难、痛恨法西斯罪恶的现实作品,但很快转向现代派的绘画。60年代后,现实主义又掀起了复兴的热潮,代表人物有施特克尔、伊门多夫、基费尔等人。格罗斯在战后的作品中,相当的一部分是以漫画的形式,揭露专制政权、腐败道德及战争的残暴、恐怖的内容。迪克斯作品中的现实内容也是明显的。
当代欧洲的现实主义画家中,成就突出的还有意大利的古图索(1912—1987),他在1943—1945年间,就发表素描和速写集,揭露法西斯纳粹占领期间的罪行。1946年与卡西纳里、科尔波拉等11位艺术家签署宣言,共同发起新艺术阵线,表明其坚持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态度。他的作品总是围绕人们关心的现实问题取材,表达一种深刻的思想。如《占领西西里荒地》、《讨论会》(1960)、《陶里亚蒂的葬礼》等。
西欧的绘画流派很庞杂,除上述列举的外,还有抽象表现主义、新达达主义,新抽象派等等,可以说,当代西方有什么绘画流派,欧洲便有什么流派,很难一一介绍。不过,上述所举的内容,也足以概括欧洲当代绘画的基本面貌了。
(2)东欧的绘画
前苏联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在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
绘画兴起于西欧时,苏俄出现过构成主义的绘画。抽象派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就是俄国画家。但是十月革命后,苏联批判了形式主义、构成主义等绘画流派,规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从此,在漫长的岁月里,现实主义绘画便成为苏联绘画的主流,其它绘画流派,特别是现代主义绘画几乎在苏联绝迹了。
在当代,前苏联绘画主要是现实主义的绘画,以60年代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后时期的绘画有不完全相同的特点。
1941年,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苏联进入全民性的卫国战争时期,艺术家也毫不例外地投身保卫祖国的斗争,创作了大量的宣传画。
内容大多是反对战争、保卫祖国、歌颂英雄、宣传团结对敌等,充满了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顽强的战斗力。战后一段时期,这种主题的宣传画仍占有显着的地位。其代表人物是伊万诺夫、普罗科夫等。
伊万诺夫创作了100多幅宣传画,普罗科夫的《争取和平》(1950)等作品,曾风靡一时。此外,反映苏联人民高昂的革命热情的油画,特别是军事题材的油画,其成就也很突出。代表人物有莫伊谢延科、克里沃诺戈夫、涅普林采夫等等。历史画、风俗画,以谢罗夫的《农民代表访问列宁》(1950)、
普拉斯托夫的《割草季节》(1945)、女画家亚布隆斯卡娅的《粮食》(1949)
等作品就有代表性。
1960年以后,前苏联绘画仍以现实主义为主,但在风格、样式方面出现了新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出现了严格现实主义绘画流派和严肃风格绘画。严格现实主义绘画流派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表现普通群众的生活习俗、精神风貌。代表人物为科尔热夫、特卡乔夫兄弟等人。严肃风格绘画的代表人物有波普科夫等。在5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经济的繁荣及民主空气的淡化,苏联画坛上出现了一种曲意美化,粉饰太平,甚至阿谀谄媚的不良风气,其作品华丽、浮泛、空洞。这时,“60年代一代人”的画家涌现画坛,力矫时弊。因此,他们提倡的严格现实主义、严格风格都是针对上述不良风气而发的,具有一种明显的战斗性。
70年代,一批艺术家从欧洲文艺复兴和俄罗斯民间艺术中汲取经验,塑造现实和理想结合的形象,形成了新古典主义的绘画热潮。如亚布隆斯卡娅的《傍晚,古老的佛罗伦萨》(1973)、《亚麻》(1977),就带有理想化和浪漫色彩,这正是她对古典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养料,追求古典式尝试的结晶。
80年代,前苏联社会进一步开放,西方现代派绘画如潮水般涌入,苏联艺术家也大批出国访问、交流,现代派的艺术便在苏联画坛上日益增加,打破了长期以来现实主义绘画一统江山的局面。
前苏联绘画长期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具有主题鲜明、内容深刻的特点,同时样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油画、水粉画、版画、镶嵌画、政治宣传画、肖象画、风景画、漫画、插图画等等,各个画种都有举世瞩目的名家和名作。莫伊谢延科的油画很出名,作品有《胜利》(1972)、《歌》(1980);基布里克、什马里诺夫、普罗科夫等都是着名版画家,他们的作品《啊,这就是美国》(1949)、《国际新闻》(1968)等,就闻名于世界。杰伊涅卡的镶嵌画也很出色,克里姆林宫会议大厅的画就是他的代表作。萨里扬以热衷为知识分子作肖象画而出名。梅利尼科夫艺术兴趣广泛,他除了以肖象画擅长外,其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大壁画都很有特色,主要作品有《在
和平的田野上》(1950),《告别》(1975)等等,苏联许多画家都是插图画的高手,如法沃尔斯基、格拉西莫夫、基布里克,什马里诺夫在50年代,
为高尔基的《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及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所作的
插图,曾轰动画坛,被认为是杰作。
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当代绘画也是以现实主义为主
导,波兰的科瓦尔斯基的《无产者》(1948)、匈牙利多马诺夫斯基的《出钢前》(1954),都是表现工人题材的作品。库列塞维奇曾创作了大量组画,如《华沙,1945》、《革命与和平战士》(1952)。他是波兰世界知名的版画家。保加利亚的季米特洛夫—马伊斯托拉,长期深入农村,以农村题材的作品见长,作品有《保加利亚姑娘》(1952)等。保加利亚的版画也很有特色。60至80年代,重视形式上的变化和探索,具有当代造型风格。罗马尼亚的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为巴巴•雷尼等人。60年代后,民族特色日益浓烈。捷克的绘画,在1948年,官方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后,曾经活跃的现代主义作品便大量减少。艺术家或揭露纳粹的罪行,或表现新的生活,作品的思想倾向日趋强烈。70到80年代,新现实主义绘画风靡起来,代表人物为依洛德克、费夏雷克等等。这些国家也象前苏联一样,在80年代的末期,绘画艺术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
❾ 意大利的名胜古迹主要有那些
大教堂(Duomo)
巡礼米兰最好的出发点便是其精神中枢大教堂(Duomo,1386-1813),这就是马克吐温所称[用大理石写诗]之处。这座哥德式主教堂是欧洲第三大教堂。
叹息桥(PontedeiSospiri)
连结着总督府和旁边的地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叹息桥(PontedeiSospiri),听说恋人们在桥下接吻就可以天长地久,而电影"情定日落桥"就在这取景的。
威尼斯(Venice)
威尼斯即使早已过了海上霸权的年代,威尼斯所展现出来的气势仍旧是独竖一格,颓废与华丽的美感并存,迷离的情调勾引来自全世界的游客,而这片岛峡,就彷佛与世隔绝一般,独自过着属于威尼斯的慵懒岁月。
花之圣母教堂?大教堂
这里曾经是佛罗伦萨共和国宗教的中心。是一座由白色、粉色、绿色的大理石按几何图案装饰起来的美丽的大教堂。它建在4世纪的圣?雷帕拉塔教堂基础之上,从1296年开始花了175年时间建成,约能容纳3万人。大圆屋顶是由布鲜内莱斯基设计的。
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许多伟大艺术家的精神故乡。这座意大利历史名城,曾经创造出人类历史上最璀璨的文明。但丁、波提切利、"文艺复兴三杰"都曾在这里留下不朽大作。作为历史的见证,城内有大量的博物馆、画廊、宫殿以及众多的教堂。这里,才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寻根"之所。
米兰(Milano)
从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峰到波河谷(PoValley)里的平原,伦巴底(Lombardy)有其显着的多样性。
佛罗伦萨市政府广场(Piazza di Signoria)
市政府广场(PiazzadiSignoria)也可称为领主广场,算得上是佛罗伦萨最漂亮的一个广场了。
永恒之城--罗马
首都罗马,是意大利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宝库之一。罗马是一座历尽沧桑的古城,名胜古迹众多。万神殿、恺撒庙、君士坦丁大帝凯旋门以及古罗马贺形竞技场是其中的佼佼者。
万神殿
万神殿(Panthon)这座圆顶的万神之庙,其高度和直径皆为43.3公尺;外面的门廊有八根高大的花岗岩圆柱。虽然这间万神殿当初是为了不得罪任何本神而建的,不过它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已超过它的原始意图了。
竟技场(Piazza del Colosseo)
这座圆形的竟技场(PiazzadelColosseo)是罗马时代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也是保存最好的一座圆形剧场。这座竟技场是建于西元72年,它的创建者威思巴西安原是一位职业军人,在西元69年时登
基为皇帝,并建立了弗拉维亚(Flavian)王朝。
古罗马集市废墟
古罗马集市(ForoRomano)如同一座露天的大型博物馆一般,许多人甚至相信这片广大的地方仍有尚未挖掘出的古迹废墟呢。
梵蒂冈
梵蒂冈城国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国界以梵蒂冈城墙为标志。梵蒂冈城国是一个特殊形态的国家。教皇是世界天主教会的"精神领袖",同时也是该国的元首,统掌梵蒂冈的立法、行政、司法之权。
圣彼德大教堂(S.Pierro)
圣彼德大教堂(S.Pierro)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
比萨的大教堂、洗礼堂和钟楼塔
比萨的大教堂、洗礼堂和钟楼塔等建筑,看上去像国际象棋比赛中的棋子一样竖立在广场上。它们组成了世界上最着名的建筑群之一。
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是世界是最奇特的城市之一。它位于一个泻湖的中央,一边是意大利本土,另一边是狭长的岬角。城市建在水道纵横交错的一系列岛屿之上。
帕埃斯图姆古城的尼普顿神庙
意大利帕埃斯图姆古城遗址分布在一介很大的地区。该城是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殖民地。后来,罗马在公元前273年移居该城,但在公元9世纪这个城市又被废弃了.
罗马的万神庙
哈德良皇帝于公元120年—公元124年在意大利罗马兴建了万神庙,作为奉祀诸神的神殿。
比萨大教堂
它是罗马-比萨艺术的最高杰作,从1068年开始花了50年始建成。教堂的正面有4层圆柱装饰,正面和入口处大门上的罗马风格的雕像非常精美,被称为是意大利罗马风格雕塑的代表作。
多姆圆顶大教堂
位于市中心,是米兰的代表性建筑,始建于1386年,是歌德式建筑的典范,教堂呈十字架形,有135座歌德式大理石尖塔,宛如一个尖塔林,蔚为奇观;中央的八角塔上有一个4公尺高的圣母玛利亚铜像,塔尖上有与真人大小的雕像。教堂每座大门都雕刻着与教堂有关的历史,以及各种神.
布雷拉美术馆
是米兰代表性的绘画馆,特别是以15-18世纪的伦巴第派和威尼斯派的作品为主。
伊曼纽尔二世走廊
连拱廊于1877年完成,其天花板附件的绘画,人行道上玛赛克的图案均很精致。
斯芬斯古堡
位于市西北,建于15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据
❿ 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是如何发展的
16世纪下半期,处于内忧外患的意大利,危机日益加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文艺复兴的艺术出现了衰退现象。一些盛期的艺术大师相继谢世,群星陨落,一时天空里黑暗了许多。这时虽有样式主义艺术在兴起,但它毕竟是一个短暂的流派,昙花一现,不起多大作用。就是在这样一个沉寂、困扰、寻觅的时期里从16世纪末到门世纪初有3个艺术流派终于在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中产生了。这3个流派是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
意大利17、18世纪的美术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承前是指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某些传统;启后是指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多彩多姿,并对后来的欧洲美术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学院派美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巴洛克艺术影响了罗可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其影响就更大了,不仅在当时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艺术,还对18世纪的市民艺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17世纪意大利艺术绝不是巴洛克艺术一统天下,应该说它是多元的,只有承认它是多元的,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意大利当时的美术,也才能看到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当时,各个流派之间既有相互影响也有相互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