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关电影的
德国
1、《基场恋事多》Regular Guys:这部电影其实算不上纯粹的同志电影。一个警察迫不得已在酒吧认识的小伙子那里住下,才发现小伙子是同志,两个人一起生活,到了最后他对小伙子可以说有了一定的感情。当他要离开的时候,他亲吻了他,就这样淡淡的,足可以说明两人之间的情感发展到十分微妙的地步。
、《水手奎雷尔/雾港水手》Querelle :像极了一部泛黄的旧照片,当你有天在书中的一页发现它的时候,有无数的美丽和感触涌上心头。这部电影就是这样,每个镜头像油画一般,人物饱满。改变自让·热内1947的小说,不少大牌国际影星出演该片,包括布莱德·戴维斯和珍妮·摩露。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布来斯特的港口,那儿有家水手们热爱的酒吧,主人是Nono和他风情万种的歌手妻子。这个酒吧有个规则,去那儿喝酒的水手一定得和Nono赌一把,赢了可以嫖妓,输了就得让Nono玩。葛海勒和他的弟弟罗伯特一起来到酒吧,葛海勒故意地输给了Nono,让他玩了他,这是葛海勒第一次和男人==。他的弟弟看了很受不了,和哥哥打起来,警察过来劝开了他们,后来警察又和葛海勒有了性接触,这让暗恋葛海勒的船长嫉恨不已。但葛海勒此时又爱上了另一个水手吉尔,当吉尔杀了人后,葛海勒一边帮助恋人逃走,和他深情地吻别;一边却又告诉警察吉尔的去向。最后,影片结尾的时候,葛海勒和船长==,和酒吧老板娘作了爱,而且,老板娘发现罗伯特并不真是葛海勒的弟弟。此时,葛海勒心里感到死亡不远了。
影片自上映以来,就受到影评人的热烈欢呼。斯帝夫·杰肯斯(Steve Jenkins)说《葛海勒》是"法斯宾德的房间,热内的布局,冯·斯登堡的灯光"。而此部影片和法斯宾德之前电影的最大不同在于:法斯宾德以前的同性恋常带有明显的社会、阶级和种族的痕迹,而《葛海勒》里的同性恋人们却只接受欲望的等级——玩水手的黑人Nono永远是强大的,船长因为爱葛海勒而变得非常弱小,所以葛海勒在输给Nono后说:"我只给屁股,不接吻。"因为,接吻在同性恋的世界里意味着一种情感和爱,意味着你对自己同性恋身份的接受。但是雾港很快让葛海勒迷失了自己,他后来既想送走吉尔,又最终去告了密的行为就表达了对吉尔的强烈爱欲——"留下来,永不消失!" 当《葛海勒》享尽声名时,法斯宾德却突然死亡,他的同性恋人汉瑞·拜厄(Harry Baer)不久亦自杀身亡。汉瑞是法斯宾德最心爱的演员,主演了他的《瘟神》,也许是他身上确凿的死神气息让法斯宾德眷恋不已,并在自己的电影中一再表现。
意大利
1、《索多玛的120天/萨罗》Salo,Or The 120Days Of Sodom (片中有很多让人恶心的镜头,看不看请自己决定)
2、《路德维稀》:关于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稀的故事,也就是茜茜公主的表弟——历史上的他应该有同的倾向,演员很帅,他好象是GAY,和导演维斯康提是忘年恋。
3、《魂断威尼斯》:绝对佳片。喜欢文艺片的影迷更不能错过。维斯康提的名片之一。里面的美少年是众里寻他千网络啊!初见时便惊为天人。照片亦不能完全表现他的美。
4、《意大利曼波》:唯有意大利人那独树一帜的热情和幽默才会有这么天才喜感的同志电影。男主角热恋儿时好友,两人亲密的在一起生活。但好友的母亲安排儿子与一位富家女结婚。男主角伤心之中,结识了电台主持人,重新美美的爱将起来。这个故事梗概是非常没有水准的,因为此片的妙处超出我的表达能力,总之是几乎可以让人从头笑到尾,而且决非强硬的挠着胳吱窝的那种笑。配角也相当出彩,看主角的同性恋身份在家中引起的鸡飞狗跳真的有趣极了。此片最意外最伟大之处在于主角的好友对那富家女竟然是真心相爱,在各家家长要求他进行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她。
‘贰’ 意大利哪里是制造小提琴出名的
[高档小提琴]
高档小提琴
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过从有史料记载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Brescia)名叫达萨洛制成的(Gaspa ro da salo 1542-1609)。但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玛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近似的小提琴。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P玛基尼、N.阿玛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 C.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小提琴的。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瓜内利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
‘叁’ 小提琴出自哪个国家
年代这么久远了,不好说啊 目前对小提琴最早的明确记载是 Jambe de Fer 于1556年出版于里昂的《音乐摘要》。 此时小提琴已经传遍欧洲。 但关于小提琴的起源,史学家有许多不同说法, 有一说是起源于“乌龟壳琴”,有个年轻人在沙滩上散步,忽然听到一种悦耳的声音,他仔细一找,原来是踢到空龟壳,龟壳震动发出的声音。他回家一琢磨,发明了一种类似空龟壳的乐器。这就是小提琴的开山鼻祖。后来,人们把它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可“万变不离其中”,小提琴的琴孔还是龟背壳演变的样子。 有说是起源于北非,有说是起源于印度,也有说是起源于西欧等等。 有这么一个传说:5千年前斯里兰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圆柱形的木头掏空制成了与我国二胡极为相似的乐器称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 不过从有史料记载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Brescia)名叫达萨洛制成的(Gaspa ro da salo 1542-1609)。 但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玛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 更为相近似的小提琴。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大约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 , 那时的许多珍品现在还保存在欧洲一些博物馆内。 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Lyre), 十五世纪,意大利人对其进行了改革,并用马尾制成弓子拉奏,定名为Violin,即小提琴。 后又经过多年演变,小提琴的形成与制作才基本固定下来.
求采纳
‘肆’ 意大利那个最血腥最恐怖的电影叫什么名字导演是谁
1.索 多玛120天
【片名】Salo.o.Le
【译名】索多玛120天
【年代】1975
【国家】意大利/法国
【类别】剧情/恐怖
【语言】英语
【字幕】外挂中文
【导演】帕索里尼
【主演】Paolo Bonacelli .... The Duke �
Giorgio Cataldi .... The Bishop
Umberto Paolo Quintavalle .... The Magistrate, Curval
Aldo Valletti .... The President
Caterina Boratto .... Signora Castelli
Hélène Surgère .... Signora Vaccari
内容简介:
此片是出了名的恶心片之一。
在1975年,帕索里尼完成了自己最警世骇俗的最后一部电影《萨罗,又名索多玛120天》,将法国最臭名 昭着的性作家萨德侯爵的作品搬上银幕。萨德侯爵在法国以致世界文学史上一向难登大雅之堂,他的作品以 性风俗尤其是虐待狂的大肆描绘而着称。现代学术界在研究虐待狂这一现象和病例时,就采用萨德的姓氏命 名。他的作品多年被各国禁止发行,直至本世纪初,一批法国和世界文学名家为之正名,萨德着作才得见天 日。无数文学大师自称曾拜倒在他脚下,对他的现代文学鼻祖地位一再推崇。《索多玛120天》,就是萨德最 着名、最遭非议,但名声也最为显赫的代表作。
在帕索里尼在影片中描绘的这个荒诞的、毫无人性的世界里,一切变态行为都以相应的名目出现,有着井 井有条的各种制度。
这部更为极端的情色作品中,**中的施虐-受虐关系被推到极至,并以这种令人难以接受的方式追究人性 最深处的黑色阴影。而意大利着名同性恋诗人导演帕索里尼却将之更进一步,将时代背景定在法西斯统治时期,并使原作中狂乱的文字化为影像,实在是惊人之作。片中对于**、虐待在权力的推动下演变出的种种暴行 进行了风格十分冷峻的描绘,令观众在难以忍受的心理极端处境中思考终极的人性,难怪有人称这部影片是一部不可不看,却不可再看的影片
‘伍’ 加尔达有什么值得去的景点
自然景色
加尔
加尔达湖冲浪的游客
伦托这边的湖岸,风景变得比较粗犷,直到水边的山:由于常年大风劲吹,是帆船和冲浪的王国。主要旅游的有加尔达的里瓦(RivadelGarda)和托勒博勒-那戈(Torbole-Nago)。在维罗纳省内,从马勒切西奈(Malcesine)到佩斯奇耶拉(Peschiera),岸边重新变得柔和,直到地中海。橄榄岸滨,五十多公里的地方布满了开发充分的沙滩、古老的石块、特色的旅游小镇、夏日娱乐小镇和度假小镇。这里还有加尔达陆地(Gardaland)和其他娱乐场所。加尔达南边的盆地则属于曼图瓦,但是那个地方并不是直接正对着湖。
大城市
加尔达已被很好的开发以便让每个人都能在那里分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假期。岸边如画的城镇正是为那些想要远离喧嚣的人而准备的,相反对那些热爱生活在人群中的人来说,则有生机勃勃的大城市,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海滨浴场是理想的,娱乐场,水上乐园,意大利最多点唱机的舞厅,天然公园和保护区。这一地区有很多的帆船学校,温泉(西勒米奥的一些很有名还有拉兹塞[Lazise]的温泉公园)。湖和它的内陆也是一种理想的健身房,人们依托加尔达湖及其周围的景致修建了一座理想的体育馆,这座体育馆拔“水”而起,高度达2000米。人们可以在这里尝试任何运动:有游泳的水池、有帆船运动的风力、有骑三地车或借助冰镐爬山的山脉、有长途旅行或赛马的道路、有滑翔机滑翔的高原、有免费登山的悬崖峭壁、有漂流和hydrobob的山间溪流以及高尔夫球场等等。内地的山区是休闲散步、自行车赛或赛马的理想场所。
‘陆’ 意大利-SALO位于哪个港口
意大利的萨洛镇(SALO)是位于意大利伦巴第大区布雷西亚省内加尔达湖畔西岸的小镇。
萨洛镇沿湖就有一个游船码头。(见图)
‘柒’ 小提琴的前身起源于哪个国家
意大利
通常所说小提琴前身维奥尔,在构造、调弦、演奏技巧等方面,对现代小提琴的形成都无决定性影响。
现代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的克瑞莫纳,在1600-1750年间成为最大的小提琴制作中心。着名的有:
Amati, Stradivari,及 Guarneri;他们制造的乐器现今都是无价之宝。
维奥尔 viol
擦奏弦鸣乐器。16~18世纪流行于欧洲。它的形制、
结构、音色、演奏方式等,虽与小提琴相近,但有明显
不同。如下表:
维奥尔有多种样式,大致可分为标准式及特殊式两
种:
标准式维奥尔 主要指17世纪一组高音、次中音和
低音3种维奥尔,均为6弦。另一种是法国式低音维奥尔,
通常7弦。16世纪后半叶,维奥尔成为欧洲的重要乐器。
17世纪中叶维奥尔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当时的
乐曲大多由高音、次中音、低音各两件维奥尔来演奏。
其中低音维奥尔又可作为独奏乐器,最为重要。17世纪
歌剧兴起后,欧洲音乐从复调音乐转向主调音乐,乐曲
偏重于女高音声部,高音及次中音维奥尔逐渐被更近似
人声的小提琴所取代。
特殊式维奥尔 ①上低音维奥尔:18世纪流行于德
国。琴颈甚宽,制成“ㄇ”形,其上张曲调弦 6根,另
有共鸣弦若干在“ㄇ”形的琴颈中通过,演奏者可用左
手拇指拨弦。J.海顿曾为它写过 125首三重奏曲。②小
低音维奥尔:形体略小,16世纪流行于英国,常用于演
奏通奏低音和旋律的装饰变奏部分。17世纪为低音维奥
尔所取代。③利拉维奥尔:17世纪流行于英国,比小低
音维奥尔略小,6弦。因其按擦弦利拉(中世纪的一种雷
贝克)的方式演奏而得名。④最高音维奥尔,17世纪创
制于法国,发音比高音维奥尔高四度。⑤抒情维奥尔:流
行于18世纪,无品,有7根旋律弦,其下方附有7或14根
与旋律弦同音的共鸣弦,持琴如小提琴。J.S.巴赫、J.
海顿、G.普契尼的作品中均有应用。⑥倍低音维奥尔:
音域比低音维奥尔低八度,是现代低音提琴的前身。
古典乐派作曲家为维奥尔写有奏鸣曲。18世纪以后
为提琴族乐器所取代。20世纪新古典主义乐派兴起,巴
罗克时期的乐器又得到复活,维奥尔又为一些作曲家所
采用。
‘捌’ 新蓝 SALO A4510(853)和神舟承运L640T哪个性价比更好一点
自认为神舟承运L640T性价比好,但是发热量应该比较高,因为我用的是承运L555T,和他是一个磨具,就算处理器功耗小了,发热也比较大。
‘玖’ 小提琴起源于哪个国家
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小提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
(9)意大利salo在哪个港口扩展阅读
器乐分类
小提琴分电子小提琴和木琴两种,两者发声原理迥乎不同。电子小提琴与普通小提琴最主要的区别是电子小提琴不用共鸣箱。
不像普通小提琴一样通过音柱带动共鸣箱内的空气振动发声,所以弦的震动要靠琴弦根部下方的几个磁拾音器(就像电吉他的一样)拾取,然后通过音响放大。
也可以使用耳机,在练习时可以不影响他人。所以电子小提琴的共鸣箱只是个摆设。电小提琴不插电也能拉响,但那个声音根本不像是小提琴,而且声音极小,就像蚊子叫。
不少大一些的琴行都有卖电子小提琴,一种是有自己的共鸣体的,和普通提琴外形相同,只不过多了一个拾音器,类似于吉他家族中的箱琴。
还有一种是电子调音共鸣的,没有共鸣体,看上去是“镂空”的那种,通过电子电路对微弱的振动进行拾取放大及调音。
演奏技巧
小提琴属于歌唱性的旋律乐器。因此,如何在小提琴上发出歌唱般的丰满、动听的声音,是小提琴演奏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小提琴的演奏技术来说,有以下各种主要基本功。
握弓
右手握弓,拇指尖须紧靠螺旋套(弓根),其他手指执住弓杆,使手背成自然弧形。手指需要柔软的弯曲。
弓杆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末节中(即指端),拇指恰与中指相对,小指的指尖,轻松的放在弓杆上,使易于适应需要,向前或向后移动(上弓时向前移动,下弓时向后移动)。四指之间,略须靠拢,不可单独分开,否则显得笨拙而不雅观。
基本构造
小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其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面板、侧板、音柱等。
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小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
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
‘拾’ 小提琴前身起源于
经我多方查证,小提琴前身起源于意大利!!我也玩丝路的,这答案没错。下面的废话是为了回答通过,希望楼主采纳!! 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Brescia)名叫达萨洛制成的(Gaspa ro da salo 1542-1609)。但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玛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近似的小提琴。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P玛基尼、N.阿玛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C.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小提琴的。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爪内利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 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大约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那时的许多珍品现在还保存在欧洲一些博物馆内。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Lyre),十五世纪,意大利人对其进行了改革,并用马尾制成弓子拉奏,定名为Violin,即小提琴。后又经过多年演变,小提琴的形成与制作才基本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