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同盟国有哪些
同盟国:
波兰:1939年9月1日
英国:1939年9月3日澳大利亚:1939年9月3日新西兰:1939年9月3日法国:1939年9月3日尼泊尔:1939年9月4日纽芬兰:1939年9月4日汤加:1939年9月4日南非:1939年9月6日加拿大:1939年9月10日丹麦:1940年4月9日挪威:1940年4月9日比利时:1940年5月10日卢森堡:1940年5月10日荷兰:1940年5月10日自由法国:1940年6月18日希腊:1940年10月28日南斯拉夫:1941年4月6日苏联:1941年6月22日图瓦:1941年6月25日到1944年10月11日巴拿马:1941年12月7日菲律宾:1941年12月7日哥斯达黎加:1941年12月8日多米尼加共和国:1941年12月8日萨尔瓦多:1941年12月8日海地:1941年12月8日洪都拉斯:1941年12月8日尼加拉瓜:1941年12月8日美国:1941年12月8日中国:1941年12月9日(虽然在卢沟桥事变时即与日军展开全面战争,但是直到1941年12月9日才正式对日宣战)危地马拉:1941年12月9日古巴:1941年12月9日捷克斯洛伐克:1941年12月16日墨西哥:1942年5月22日巴西:1942年8月22日埃塞俄比亚:1942年12月14日伊拉克: 1943年1月17日玻利维亚:1943年4月7日伊朗: 1943年9月9日意大利:1943年10月13日(脱离轴心国)哥伦比亚:1943年11月26日利比里亚:1944年1月27日罗马尼亚:1944年8月25日(脱离轴心国)芬兰:1944年9月4日保加利亚:1944年9月8日(脱离轴心国)圣马利诺:1944年9月21日阿尔巴尼亚:1944年10月26日匈牙利:1945年1月20日(脱离轴心国)巴哈瓦尔布尔:1945年2月2日厄瓜多爾尔尔:1945年2月2日巴拉圭:1945年2月7日秘鲁:1945年2月12日乌拉圭:1945年2月15日委内瑞拉:1945年2月15日土耳其:1945年2月23日黎巴嫩:1945年2月27日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8月9日
㈡ 参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主要有哪些国家
参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苏联、中华民国。其他盟国包括:法国、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称为衣索比亚)、希腊、挪威、土耳其、荷兰、比利时等。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意大利什么时候加入反法西斯联盟扩展阅读
1942年1月1日,由美、英、苏、中四大国领衔,包括其余的22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其余22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宣言规定:加盟诸国应尽其兵力与资源,以打击共同之敌人,且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
《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在这以前,德、意、日掌握着发动侵略战争的主动权,它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进攻的时间、地点,在军事上、心理上占有优势。
《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则将全世界一切反法西斯力量汇集在一起,从而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和军力等方面绝对地压倒轴心国,彻底改变了双方力量对比,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4个领衔签字国之一签署了该宣言,更是开创了中国外交史的全新局面。
㈢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法西斯国家疯狂的侵略扩张,加深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反法西斯力量团结起来,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1942 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反法西斯国家逐渐加强了对法西斯的制裁并逐渐联合起来。l940年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制裁;
1941年秋英美联合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同时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1942年,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3)意大利什么时候加入反法西斯联盟扩展阅读:
历史上最成功的五大军事同盟:
一、英国、普鲁士同盟
为了瓜分法国利益,英国和普鲁士在七年战争(1756年至1763年)中结成同盟。当时的英国主要在北美洲与法国进行战争,从而控制了大量土地,使北美彻底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至于普鲁士则在欧洲与法国进行战争,并由英国提供资金援助,最终战胜了法国,成为欧洲崛起的列强之一。
二、反法同盟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民众将法国国王送上了断头台,这一事件无疑威胁到了欧洲地区君主国家的利益。英国、奥地利、俄国等国结成了反法同盟,共同进行了七次反法战争,最终也将法国军事奇才拿破仑流放至圣赫勒拿岛。反法同盟取得的胜利,其实是巩固了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三、英法同盟
19世纪中期,俄国在黑海地区不断扩张。为了遏制俄国南侵的步伐,英国和法国结成同盟,与俄国在克里米亚地区进行了一场长达三年之久的战争。最终俄国被打败,没有再往欧洲继续侵略。
四、协约国集团
德国崛起后,希望增加利益,获得殖民地,于是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结成“三国同盟”。而俄国、英国、法国为了自身利益考虑,则结成了“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不少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组成协约国集团,最终打败了同盟国,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㈣ 第二次世界大战把世界分为两大阵营分别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分为两大阵营:轴心国、同盟国。
1、轴心国
包括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主要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
轴心国的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与纳粹德国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日本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加入)。
1939年5月22日,德意两国又签订了《德意同盟条约》(又被称为“钢铁条约”)。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
2、同盟国
包括美利坚合众国、苏联、大不列颠帝国三大反法西斯同盟国,和中华民国、法国、波兰、加拿大等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德国、意大利、日本将法西斯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欧亚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统一战线建立与逐步发展和加强。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
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中华民国。
其他盟国包括:法国、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称为衣索比亚)、希腊、挪威、土耳其、荷兰、比利时等。
(4)意大利什么时候加入反法西斯联盟扩展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㈤ 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次世界大战分别发生在哪些国家
一战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于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希腊王国等则属于协约国阵营。战场主要在欧洲,分为西线和东线战场。非洲、亚洲部分地区也受到波及。战争始于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作为结束标志。
二战以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大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及仆从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轴心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罗马尼亚王国、斯洛伐克(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傀儡政权)。
同盟国:美国、苏联、英国、中国、法国(自由法国临时政府)、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英属印度、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古巴、海地、巴拉圭、乌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厄瓜多爾尔尔、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玻利维亚、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菲律宾、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原本是法西斯轴心国阵营的意大利、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在退出了法西斯轴心国阵营后也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国阵营。
㈥ 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什么时候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半,希特勒采取了不宣而战的强盗惯伎,突然对苏联发动进攻。德国的仆从国意大利、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也一道参加了侵略苏联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具有决定性的大战,在苏联国土上展开了。
罗斯福总统与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讨论严酷的欧洲局势。法西斯侵略军的来势异常凶猛,总共出动了190个师的兵力,其中有153个德国师、19个装甲师和14个摩托化师,3700多辆坦克,4900多架飞机,4.7万多门大炮和193艘舰艇。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苏联发起大规模进攻。希特勒妄想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在6个星期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苏联,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希特勒夸大其词地说:“我们只要在门上踢一脚,整个破房子就会倒下。”
希特勒背信弃义地向苏联发动进攻,在西方世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一些短视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幸灾乐祸,他们狂叫:“让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厮杀吧!我们可以坐山观虎斗。”但是,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希特勒进攻苏联,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带来了根本性的转折,只有紧密地和苏联联合,才能取得这次战争的彻底胜利。丘吉尔和罗斯福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罗斯福签署美国国家经济复兴法案。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庄严宣布:各国政府完全赞同大西洋宪章各项原则,“保证使用其全部军事和经济的资源”,打败法西斯主义,“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这一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起来。就罗斯福个人而言,这一同盟的形成充分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是他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的独特贡献。
罗斯福总统与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讨论严酷的欧洲局势
㈦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时间是什么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时间是1942年1月1日,这一天,中国与美、英、苏等26个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声明决心使用全部战争资源共同打败德、日、意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决不单独与敌国媾和。《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中国与盟国并肩作战,同盟国对中国援助的力度逐渐加大。一场联合打击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的血战在东、西方战场同时展开。
(7)意大利什么时候加入反法西斯联盟扩展阅读:
早在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就呼吁建立一个反侵略、反战、反法西斯的世界联盟。他认为,“建立一个包括英美在内的国际抗日统一战线”是有可能的,这也是打败日本的先决条件之一。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表明人们期望建立的“反法西斯的世界联盟”“国际抗日统一战线”得以实现。中国成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四大国之一,这说明中国作为东方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的地位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㈧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过程、意义
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以极权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为特征的法西斯主义借机在德、意、日三国抬头。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分别在德、意上台掌政,日本建立起天皇制军事法西斯专政。它们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扩张侵略,谋取世界霸权。
德国不甘心一战败北后所受的惩罚和约束,暗中迅速恢复国力,重整军备。它先后于1936年伙同意大利出兵西班牙,1938年并吞奥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对一战后的分赃不满,在1935年并吞埃塞俄比亚后又于1939年侵占阿尔巴尼亚。
日本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确立了武力侵占中国、征服亚洲和争霸世界的侵略纲领,随后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基于相同的目的与需求,德、日、意还在侵略扩张中相互勾结,结成了臭名昭着的法西斯轴心国同盟。1936年,德、意两国签订了《柏林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同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同盟》,意大利于翌年加入这一协定,从而标志着三国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初步形成。
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三国在柏林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三国还裹挟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加入轴心国联盟。德、日、意的疯狂侵略迫使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逐步联合起来。
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过程: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内的美国的重巡洋舰“奥古斯塔”号上举行大西洋会议,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表达了共同反对纳粹暴政、重建和平的决心。
1941年9月2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美英三国会议,签订了英美向苏提供飞机坦克等军用物资和贷款、苏联向英美提供原料的协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中国也向德意日宣战。其他一些国家也向轴心国家宣战。
1941年12月22日,美英首脑倡议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国家签署一项同盟宣言。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经与英苏磋商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盟国。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于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了起了决定性作用,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8)意大利什么时候加入反法西斯联盟扩展阅读:
结束于1945年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战火燃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共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被卷入其中。
这场战争是以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势力给人类带来的一场劫难,是世界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文明与野蛮力量之间的一场大决斗。
环顾这场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世界大战,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一、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大力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二、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积极投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三、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
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中华民国。
其他盟国包括:法国、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称为衣索比亚)、希腊、挪威、土耳其、荷兰、比利时等。
二战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将法西斯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欧亚非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统一战线建立与逐步发展和加强。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
于是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9)意大利什么时候加入反法西斯联盟扩展阅读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
轴心国与仆从国成员
一、轴心国
1、德国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5月8日投降(国家元首:希特勒)。
2、意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3年9月8日投降(后成立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在1943年9月23日加入,1945年4月25日投降)(国家元首:墨索里尼)。
3、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8月15日投降(国家元首:昭和天皇)。
二、仆从国
1、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1944年10月16日退出(国家元首:霍尔蒂)。
2、罗马尼亚
1940年11月23日加入1944年8月23日退出(国家元首:米哈伊一世)。
3、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傀儡政权)。
4、保加利亚
1941年3月1日加入1944年9月5日退出(国家元首:鲍里斯三世)。
5、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1941年3月27日退出(政变后被分开占领)。
6、克罗地亚
1941年6月15日加入(乌斯塔沙傀儡政权)。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后,日本在5月25日宣布废除三国公约。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轴心国集团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