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古提琴怎么样

意大利古提琴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9-13 17:00:05

㈠ 急!!寻小提琴结构与发音及震动与音色关系的资料

早期的小提琴译名为”梵哑铃〃或是”怀娥铃〃,小提琴的声音可与人的声音相提并论,甚至不局限于”唱〃的方面。更可以拥有高超的技巧,在演奏中,人们不仅能聆听悦耳的音乐,更可看出演奏者的技巧,使曲子更为生动。

虽然小提琴轻的出奇,但上紧弦后小提琴变成受很大的压力及张力。面板的承受压力约有11公斤。E弦定准了音后,张力可达到9公斤强;而G弦则有6公斤。4弦加起来后,就有30多公斤了!然而这浑然一体的琴身,由许多部件组成,部件的数目70件以上,其中显然有力学的匠心。

说到提琴便会想到300年前有名的制琴师,史特拉瓦底、阿玛弟、瓜耐里、史坦纳等,有这些顶级的制琴师,才能让提琴演奏出美好的音乐,最值得一提的演奏家,如:帕格尼尼,将提琴的演奏技巧升级,演变至今,有许多都可供后人学习呢!

小提琴是弦乐器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音高、音色优美而易表现,使得感情的表现出色,且由于具灵活性及音域相当宽阔,成为最理想的独奏乐器,并获得乐器之后的美称,用高音谱表记谱。

小提琴是由大约70多块不同的木片组合而成的。漩涡状的琴头是提琴独有的特征,四根弦G、D、A、E的锥形调音弦轴是由积久耐用的青龙木或黄杨木制成的。弦轴箱的后倾斜面绷紧了跨过乌木弦枕的弦。弦枕上的四个勾槽,用于确定弦的位置,并把弦抬到指板的上方,让左手手指能在纸板上压弦控制音的高低。指板固定在琴颈上,整个琴颈及漩涡状的琴头和弦轴箱是由一块枫木所刻成的。指板成弧形从弦枕端开始增加宽度,使跨过琴桥的弦有渐渐增宽的间隔,以便运弓。

琴身的框架是由侧板构成的,由六块薄枫木侧板于加热后弯曲定型而制成,接合处的内部用木块加强。六块侧板构成小提琴主要的外廓,即上侧板、向内弯的中侧板(C侧板)、以及较宽的下侧板。

琴身背部为小提琴的背板。背版是由一至两块相配的枫木制成,可分为一块式及两块式的背板,一块式的背板可由“板状切割”或“沿径切割”获得,而两块式的背板则是由“沿径切割”获得,在二块式背板制作过程中央接缝及水平面上的图案对称是很重要的。在小提琴背板中间部分部分留下大约5公厘的精确厚度,边上大约减至2.5公厘。拱形的高度和形状以及精确的厚度是决定小提琴音质的基本因素。

琴面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制造的,但用的却是云杉木(Picea Abies),精确的厚度为3公厘。在前后边缘有一狭窄的镶条,又叫饰缘,镶边既能作为装饰又能防止边缘发生裂变。琴面上开了两个音孔,以形状命名为f孔。琴桥只靠弦的压力架在琴面上,他的位置是影响音质的关键所在。

音柱是圆柱型的木头,紧贴着琴身,对于音色很重要。一个很小的移动都可能改变提琴的音色,而且不能太长或太短,这样都会影响提琴的音色。音柱太长很可能会使你的琴面产生裂缝,太短的话可能会在你弦松掉时音柱也一并松掉。如果你的提琴音质不好,可能需要调整一下音柱,或是换一个新的音柱。

小提琴包括琴身(包括琴头、琴颈、指板和共鸣箱)、琴弦系统(包括弦轴、挂弦板、 琴马和琴弦)和琴弓。琴身为木制结构,以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琴弦 为金属丝;琴弓由马尾制成。小提琴属提琴族乐器中的高音乐器,艺术表现力丰富,音色优 美、表达含蓄、变化多端,具有歌唱般的魅力。小提琴是最具表现力的乐器之一,演奏技巧 极其丰富,作曲家们经常用以引发作品的基调。小提琴在交响乐队中,分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常担任乐曲的主旋律,第二小提琴则担任乐曲主要声部的和声伴奏。 此外,小提琴也常在室内乐和小品中常用于独奏。近年来,小提琴又成为当代流行乐和爵士 乐的当家乐器之一。

一、提琴油漆的作用

油漆的质地、光泽和透明度与提琴声音有内在的联系,是我们制作提琴时必需考虑的因素。在这方面,国内外都做了许多工作,探讨研究提琴油漆的配制方法及其过程,介绍的资料也很多,但是实际上可应用的却很少。提琴共鸣箱的结构不同,选用的材料不同,制作方法的不同,就应该选用相应不同的油漆。使用单一的油漆方法不能弥补有缺陷的声音。所以一把好的白坯提琴如果没有好的油漆的配合,就不能成为一件完美的乐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提琴制作行业的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但是在提琴制作的整体过程中,油漆方面的不平衡尤为明显。因此希望大家不要满足现状,在提琴的油漆方面多下工夫。提琴油漆有专用的材料和配方,但现在有些人使用木器漆来油漆提琴。木器漆和提琴油漆有着根本的不同,木器漆只具有保护作用,没有考虑到对振动的影响。如果用木器漆,在最后打光的时候有经验的人会发现,漆面上有很细的粉末,这说明木器漆太硬了,对提琴的声音没有起到好的作用。使用木器漆的提琴的声音发闷,声音发不出来,音量小。于是,有的制作者就把音板做薄,拱弧放大。这样刷上木器漆以后声音更闷了。近处听还可以,远处听不见,声音部分没有爆发的劲头,所以刷木器漆起不到好作用。

二、关于提琴油漆的材

我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一些适用提琴油漆的比较好的材料。油漆的材料有两种:一种为液体材料,一种为固体材料。

液体材料包括:亚麻仁油、松节油、棉籽油、蓖麻油、花生油,以上液体材料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干燥程度,有半干的还有不干性油。

亚麻仁油属于干性材料,可以溶于乙醇和松节油,自然氧化的最好,还有可以隔水加热使之氧化。使亚麻仁油氧化有三个方法,一是直接用火加热,因为亚麻仁油直接加热到300oC不起火、加热6小时最合适、促使干燥的更快、一般涂刷24小时以后就可以干了。二是隔水加热的方法,比较慢。再有一种方法那就是自然氧化了。亚麻仁油加在油漆里溶解得比较快、能加入乙醇和松节油里直接溶解。
棉籽油,它是半干性油,自然氧化最佳,隔水加热不太好,因为沸点低,容易起火。

蓖麻油,市场很少,属于半干性油。

松节油,这是指植物松节油,沸点是160oC。最好是自然氧化,方法是用将一团脱脂棉塞在瓶口上,时间一长,松节油里的磷铁钙自然沉淀。如果用火直接加热太危险,容易起火,因为氧化松节油而烧伤的事故很多。

为什么提倡松节油自然氧化呢?因为在许多提琴油漆配方中都提到了松节油,松节油在提琴油漆里起主要作用。矿物质的松节油不能用。

乙醇最好用分析醇,做油漆合成后马上就分解,沉淀得容易,溶解得也快。

油漆的固体材料,也就是树脂部分:古巴胶,乳香,山达尔,丹麦胶,安息香,松香,虫胶(漆片)。

古巴胶属于硬性树脂。半溶于乙醇,材料特点是韧性好,透明。熔点在200oC 以上,高于松香和琥珀,做成漆后比较容易加热,200oC~250oC没有问题。

乳香属于软性树脂。半溶于乙醇和松节油,材料特点是粘性大、不透明。由于中国的中草药业比较发达,可以从中药店里购买。但是,配制漆时加进乳香的份量不适宜,不容易干,透明程度不好。

山达尔和丹麦胶比较难买,价格也高。山达尔这种材料比较好。它本身没颜色,可以全溶乙醇,半溶于松节油。
丹麦胶和山达尔正相反,半溶于乙醇而全溶于松节油,但以上两种材料成本都是很高。

安息香,溶于乙醇,半溶于松节油,不带颜色。安息香要比古巴胶和乳香要好,因为它能使乙醇和松节油相溶,涂起来不带颜色还能促进干燥。安息香结膜不厚,韧性很强,在油漆里可以起到增亮剂和增韧剂的作用。

松香是一种常用的材料,直接溶于乙醇和松节油,它能促进油漆的快干和亮的作用。但是加入的分量不宜太多,太多了尤其南方天热时油漆容易变软。松香应该处理,直接用文火加热1~3小时使之变软,通过加热使松香从土壤里吸收的铁钙等物质沉淀、碳化。

虫胶(漆片),全溶于乙醇。干燥快,附着力强,不会脱落,属于硬性漆。但我们提琴用虫胶最好用原虫胶,不是加工后的漆片,是一种软树脂,原虫胶溶解得好,附着力也强,带有浅金黄颜色,是一种很高级的树脂。
颜料部分

紫檀木,能出一种很好的金黄色,用乙醇浸泡即可。为了使紫檀出的颜色更好,我们在溶好的溶液里将沉淀取走,再次放入紫檀继续溶解。紫檀是一种很漂亮、不容易退色、耐光性好的颜料,越晒颜色越明,随着年代的增长,颜色越深。

龙血和藤黄,见过意大利古琴的人都知道,在提琴底色里没有黄的成分,黄的颜色都溶在棕的颜色里。所以,我配颜色时,将龙血和藤黄这两种物质处理在一起,溶解成一种颜色,即深红的龙血颜色里又有金黄的藤黄颜色,使之合成一体。如果这样做,100年以后我的颜色就有可能接近意大利古琴的颜色了,但这种颜色很难。以前我们走过不少弯路,因为这两种物质都是硬性树脂,而且沸点也不一样和开裂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把它们合在一起是很难的。我们采取了先将龙血和藤黄研成粉末,然后经文火加热,加热以后什么都不放,直到290oC左右,龙血和藤黄都溶解时,加一定量的亚麻仁油,很少量的调成糊状,然后开始慢慢降温,但一定注意,旁边一定要有温度计,观察降了多大的数目。因为松节油的沸点是160oC,紫糊状溶液降到150oC时,用松节油稀释,这时所在的金黄颜色里又有黑红的颜色。有了这种颜色就可以直接往提琴底色上使用了,这种既黑、既红又有黄的颜色通过提琴木材的折射,可以得到最理想最好的颜色。即使漆皮掉了颜色仍然存在。

其实市场上卖的醇溶红、醇溶黄、醇溶棕和油溶黑等都是靠不住的。因为每批标准都不准确,再有我们用的这些东西都是要为以后着想。如果想要做一件完美的提琴,必须要有长久的概念,所以从市场上买的化工颜料不可靠。

红木胶是一种很好的颜色,不过市场上很难买到,郑荃目前正在做这方面的实验,这是一种很好的棕色,只是缺少像紫檀那样的金黄。

在我们制琴过程中,碱性物质不能用,活性物质不能用,适合我们制琴用的树脂包括颜料共有60~70种。

三、提琴油漆的配制


通过反复地实验和刻苦地钻研,并通过40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三个比较适用的提琴油漆配方。

第一个是属于硬性油漆
虫胶100g
蓖麻油 2ml
乙醇400ml
蓖麻油是不干性油,韧性挺好,所有材料都很容易得到。做起来也简单。

第二个配方是中性油漆
虫胶70g
松香5g
古巴胶 25g
松节油5ml
亚麻仁油 2ml
酒精400ml (95%)
此配方中使用松节油时要注意,一定要经过处理,自然氧化,否则会出现龟裂。龟裂有两个原因,一是松节油的使用方法,二是碱性物质起了作用,如汗渍。此配方在南方使用问题比较大,因为天气潮湿,在北方就没这个问题。

第三种油漆配方属于半油性油漆
虫胶35g
乳香50g
丹麦胶12g
松节油8ml
亚麻仁油 2ml
乙醇400ml
液体物质必须氧化,亚麻仁油至少要3个小时的热处理,

四、关于涂刷方法:

首先要打磨光洁。有两个方法:用酒精烧一下,但比较危险,音孔小翅容易烧坏。用水处理,使毛刺立起来再用砂布磨擦,10遍即可。

下一步是颜色处理,也叫底色处理,在世界流传的有这么几种方法:
1. 是重铬酸钾,世界上不太提倡。
2. 直接颜色接触的方法。(靠木颜色)
3. 硝酸、盐酸等酸性处理。酸性处理会造成颜色不均,同时对琴弦也有腐蚀作用。
4.为了使年轮清楚,直接刷清漆,使木孔纤维封死。然后上颜色,使颜色清楚,这是一种方法。表面上好看,但实际并不一定好看,此方法和以上讲到靠木颜色的方法相比,从长远角度来讲不如靠木颜色的方法好,用颜色直接涂到琴上的方法看上去不如刷清漆的方法的年轮清楚,但对长久来说好,同时对声音也有一定的好处(今暂不论声音)。靠木颜色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但有一定的难度,容易使提琴“粗”“脏”。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最好不加黄、不加黑,只加很淡的一种红。红颜色进木材管孔后会产生一种金色的颜色,看上去就不显粗糙了。如果加了黄并进入了木材管孔和红色组合起来就显出一种黑的成份。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刷底色时不要用棉花团刷,只要一反复颜色就不匀,不匀以后就显得粗糙。最好是采取喷涂的方法,美术照相用的喷笔最好。在刷涂的全部过程中底色很关键。

底色完成后开始刷清漆。6~7遍以后会出膜,出膜以后再加颜色,颜色在于每个人的爱好,个人的追求。漆得漂亮、美观、透亮、立体感、真实,这是提琴颜色的关键。在逐步加颜色的过程中,刷几遍以后,一经发现脏了,马上盖清漆。盖清漆的目的是连脏东西一起打磨,刷上4~5遍清漆以后打水砂纸,然后再刷颜色清漆。这样反复工作40~50遍以后,可以得到一件美好的作品。颜色需要比理想要求的深一点,最后打光时会使颜色浅一些。打光时必须用500多号的砂纸,然后用砂腊或牙膏打亮。还有一种方法,用画油画的大光油,也叫亮光油,属于美术用品,对油画有保护作用,这种材料对我们更有用。值得强调的是,在逐渐加颜色时,颜色里加的清漆不需要太多,太多了增加漆膜厚度,继而影响声音。漆膜的厚度一般以盖住木材微孔为目的,膜达到这种程度为最好的漆膜厚度。以目前的水平,用以上方法即可得到满意的油漆。

斯特拉蒂瓦里提琴最好的地方是油漆。只因他有这么好的提琴油漆才保护了他的琴的弹力和声音,在近300~400年长久时间的琴仍然像现代琴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意大利在琴的中间部分显示出一种黄颜色而边的部分却显黑的颜色,为什么现代国际上这么多人做琴都配不出这么好的颜色,这是斯氏琴的奥妙所在。古提琴边上部分飘着一层黑的颜色,是因为油溶黑的原因。油溶黑比较轻,而且不会全溶,即使在松节油里也很难全溶。但是做颜色不用黑是不能出现一个很好的颜色的。由于意大利提琴油漆配方的失传,我们只能推测那时斯特拉蒂瓦里也加了黑。随着每天的触摸,一些黑的颜色都没有了,触摸不到的地方黑就留在那里。在经常触摸的地方,出现了最好的金黄颜色。

在我们做琴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油漆材料成份以达到最好的水平,只能不懈地探索研究,以上观点都是在失去斯氏琴油漆配方的情况下推测出来的,仅供参考。

在此我还有一个建议,建议大家多修复一些古琴,从中探索提琴的奥妙。我们中国制琴的应该走我们自己的路,想从人家手里拿过来很不容易,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修复古琴,不断提高制琴的技艺和理论知识。

㈡ 现代的小提琴是什么

一、现代小提琴的出现

十六世纪义大利里拉琴

世界上最早在文献上有小提琴“violin”这个字,是1523年出现在义大利北部维切里城(Vercelli)的法文商业纪录;而最早的小提琴图像,是1529年费拉里在义大利北部维切里城所绘的的油画<橘子下的圣母玛利亚>。 现代小提琴应该比出现小提琴的文字及绘画前更早,也就是在1523年之前就出现小提琴了。小提琴的发明地,最可能是在义大利北部城镇布雷西亚,那时候的布雷西亚即以弦乐器制造发达而闻名,但后来小提琴的制造,却在克雷蒙纳发扬光大。

十六世纪时,贵族习惯演奏的维尔琴

由此可知,真正小提琴发明在十六世纪出正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颠峰期,因此十六世纪进入了现代小提琴(violin)的时代,小提琴的制作讲究精致完美工艺设计要求科学及美学原理,这不但造就了小提琴的精美,更使它以甜美明亮的音色,活泼有力的音响,突出于当时的乐器。十六世纪中,小提琴的用途大致分为两类:歌唱伴奏与演奏舞曲。 由于小提琴可随意移动演奏位置,因此适合跳舞音乐的伴奏,当时的小提琴是平民的乐器,贵族则习惯于演奏维尔琴(viol),对于小提琴是极为漠视的。

现代音乐创造者-蒙台威尔第

从十七世纪起,连原属拨弦乐器的乐师们也迷上了小提琴,造成普遍流行,上流社会也逐渐喜爱起小提琴,缓慢的超越了维尔琴。被尊称“现代音乐的创造者”的“蒙台威尔第”(Claudio onteverdi,1567~1643),生于义大利的克雷蒙纳,曾担任当时音乐界地位崇高的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总监,他首度将小提琴纳入正式的乐团演奏,并创新发明了几种技巧,将小提琴提升为合奏音乐的主要乐器,甚至取代维尔琴,义大利布雷西亚的马瑞尼,于1617首次特别为小提琴谱写了独奏曲。义大利波隆纳出生的小提琴演奏家与作曲家“柯列里”,可谓是史上第一位专业提琴演奏家。

二、无与伦比的提琴设计

史上第一位专业演奏家-柯列里

在演奏方面,美大利波隆纳出生的小提琴演奏家与作曲家“柯列里”(Arcangelo Coreli, -1713),可谓是史上戏一位专业提琴演奏家。他曾担任罗马歌剧院乐队指挥,是写小提琴奏鸣曲的先进,他也将小提琴演奏弓法系统化,被学术界称为“现代小提琴之父”,并促成了第一所小提琴专科学校的创立,名家威瓦第及塔替尼都深受他的教益。原本法国人对小提琴是存疑的,一直到柯列里的风潮影响,才改变了法国人对小提琴奏鸣曲的态度。 文艺复兴之前,教堂音乐强调的是人声之美,而乐器则应该模仿人声的效果,为人伴奏服务。但到巴洛克时期,因提琴乐器的进步,造就出室内乐演出形式的发展,乐器逐渐脱离声乐而独立。巴洛克晚期在音乐史上也称为“巴哈与韩德尔时代”,此时期已逐渐进展为交响乐的型态,贝多芬时代,曲式规模与复杂度逐渐增加。

将小提琴技巧推至顶锋-帕格尼尼

十九世纪时,小提琴演奏技巧已达到最高峰,义大利热内亚人帕格尼尼的精湛的提琴技巧,将小提琴的技巧推至最顶峰,是小提琴技巧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小提琴的发明与音乐乐曲是互为因果的制琴家为配合曲子的需要,设计出音域更广、音量更大的提琴;另一方面,由于有现代提琴的出现,作曲家得以谱出更丰富的音乐。大提琴的发展较小提琴晚最早是各个制琴家按各人概念,做成小型的低音大提琴。直到1700年后,史特拉底瓦里将他的大提琴长度统一为75.2公分。此后大家跟随此标准沿用至今十七世纪时大提琴尚属伴奏乐器,最先将大提琴当独奏乐器的是十七世纪末期义大利大提琴家加布里埃利。

三、十九世纪小提琴的修改

十九世纪初,音乐演奏从宫廷贵族的小演奏厅,发展到市民的大型音乐厅,以及广场的演奏,演奏时对于音乐的要求增大音域更广的乐曲,需要音阶更高的乐器,因此1837年物理学家在德国司徒嘉特会议上,决定提高标准音至a=440Hz,是为国际第一音高。小提琴进行了结构上的修改:

1琴颈向后倾斜,以加强张力提升音阶,并符人体工学。

2.琴颈与指板加长,以提高音阶 。

3.琴颈后倾加长,琴桥变高 。

4.因应上述变化面板的受压力大增故加长,加高低音梁以强化面板结构。

5.钢丝弦的发明,使音域变高。

音乐演奏从宫庭发展到市民的大型音乐厅

所以1840年至1880年间,有专门为人改造小提琴的工作室,现在音乐家使用的古老提琴,都是有经过修改的。但近年来又兴起了复古的概念,即古乐曲以古乐器演奏,一些古提琴又被修改回原来的样子。 不论如何,提琴的设计,自安德列阿玛蒂之后四百多年来几无变化。事实上,一直有人在努力寻求改进与创新,但始终无法超越前人的设计,提琴所使用的特定木材与黏胶,也是数百年来无法取代,所以有人说,小提琴是人类工艺史上无从超越的项目。

㈢ 古代小提琴最早的四弦定音较低

是的。
在某些方面,我们现代小提琴的制作方法与古代制琴大师所采取的一系列步骤有所不同。古代提琴的制作过程与现代有些不同,克雷莫那学派的方法当时在意大利是主流。通常都认为阿马蒂家族开创和发展了克雷莫那学派的制作方法。
到现在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这期间,在意大利的布雷西亚克雷蒙纳米兰威尼斯等地方,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制作家,如玛基尼阿玛蒂。

㈣ 小提琴是埃及音乐家莫可里受什么启发发明的

至今尚不清楚,到底是谁发明了今天形状的小提琴。一般都认为小提琴一定是由某一位有天才而独创性的人制成的。一个才能平平的人,即使非常灵巧,也决不能制作出如此完美、如此出色的乐器的。小提琴可以说体现了物理学法则的精髓。即使从其外形而言,它也是极其匀称的杰作,容不得作任何变动。独创的螺旋头形状,流畅的f孔,华丽的油漆,都可以看作是弦乐器制作的顶峰。

许多研究人员都认为,f孔暗示着叫法朗兹的姓名。因为,法国皇帝法兰西一世是列昂那多·达·芬奇的赞助人。因此,也许这位全能型的天才是小提琴的发明者。因为,达·芬奇还是优秀的音乐家,据说他发明了没有音品的指板,这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发明。

但是,这种意见遭到强烈的反对。因为在达·芬奇的遗稿中有许多几何图形、城市设计、飞行器设计图以及其他各种设计图,然而却丝毫没有一点暗示小提琴型体图形的残留痕迹。也许达·芬奇把小提琴的设计图纸全部废弃了。

与其如此,不如说小提琴是由无数有才能的古提琴制作者们历经各种试验,在接近小提琴原型的基础上,最终由这个过程中的某位天才制作家,根据这种原型而创造的。恐怕这种说法较为正确。

正如之前所说,意大利人直至13世纪初还不知道使用弓的乐器。在13世纪初,意大利人由德国人和法国人教会了制作使用弓的乐器。在此以前,意大利人专心制作琉特琴和吉他,并且有相当好的技术。因此,在知道弓弦乐器后不久,他们就开始进行各种改进,制作了出色的古提琴(Viol)。由于意大利制作家们有优秀的艺术感觉,在这种古提琴上添加了各种装饰。

16世纪中叶,小提琴突然出现在布洛尼亚画家的画中。例如,在维也纳国立美术馆里有彼莱格里诺·蒂巴尔梯(Pellegrino Tibaldi)的画,画有圣切契里和两位演奏小提琴的天使。因此,小提琴被认为是在16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在布洛尼亚产生的。

法国学者认为,在16世纪初法国已经制作出非常小的三弦小提琴。其证据是,克雷莫纳出生的作曲家格拉蒂奥·蒙特威尔蒂(C1audio Monteverdi)在1608年的"奥尔费奥"(Orfeo)总谱中,把小提琴与其他乐器一起,同时注明为"法国式小型小提琴"。

但是,小提琴的真正发明者恐怕是卡斯帕洛·杜福布鲁赫。此人1550年前后居住在里昂,专门从事乐器制作。而以前的学徒时代是在意大利北部度过的。当时有许多德国乐器制作者到意大利来,这是因为阿尔卑斯山南部的蒂罗尔(Tirol)有优良的木材。

关于这位引人注目的人物有两、三个传说,但其真实性有很大的争议。但是从巴黎国立图书馆的铜版画珍藏品--彼埃尔·威里奥雕塑的他的肖像可以明显看到。他明显是个蓄着美须的德国人。而且,在这幅肖像画完成前,他已经是小提琴制作者了。这可以从画的前方有五弦小提琴得知。但是,遗憾的是这种小提琴连一把也没有遗留至今。作为蒂芬布鲁克小提琴留到现在的,都是巴黎有名的制作者维约姆(Vuillaume)制的仿制品。这种琴只要看标签就知道。仿制品的标签上,出生地写为"布洛尼亚",此外,姓名也成为法国式的卡斯帕德(Gaspard),而在意大利他的名字必须写成卡斯帕洛(Gas paro)。

因此,蒂芬布鲁克制作的小提琴一把也没有残存下来。然而由他制作的出色的低音中提琴(Violad agamba,膝持提琴)现在还保存在布鲁塞尔的博物馆里。这把乐器的背部描有15世纪的巴黎地图。面板上描有花和蝴蝶,在拉弦板和弦轴箱上装饰有美丽的花纹。代替螺旋头,琴头雕刻成飞马的头,在其背面鬃毛中清晰地刻有人像。

㈤ 小提琴的故事

5千年前斯里兰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圆柱形的木头掏空制成了与中国二胡极为相似的乐器称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

不过从有史料记载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Brescia)名叫达萨洛制成的(Gaspa ro da salo,1542-1609)。但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 阿玛蒂(Andrea Amatil,520-1580),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近似的小提琴。

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 P. 玛基尼、N.阿玛蒂、A. 斯特拉第瓦利和C. 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小提琴的。

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瓜内利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

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大约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那时的许多珍品现保存在欧洲一些博物馆内。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Lyre),十五世纪;

意大利人对其进行了改革,并用马尾制成弓子拉奏,定名为Violin,即小提琴。后又经过多年演变,小提琴的形成与制作才基本固定下来。

现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里亚·阿玛蒂在1560年制作于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Cremoa)。

而至今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应该是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716年制作的“弥赛亚”(Le Messie),也作“Salabue”,这把琴现藏于英国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馆。

(5)意大利古提琴怎么样扩展阅读:

小提琴起源:

谈到的起源,就必然要涉及古提琴原始设计者的艺术观点和技术方法。现代的数学是技术学的工具,但在文艺复兴时期数学是艺术的启蒙。

比例和序列是美学研究的要素,并且为所有的艺术家所采用。大师级的小提琴制作者,不仅仅是个方法学家,而且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小提琴的整体协调和一致主宰着整个设计。

小提琴的外形可以认为是由许多弧形线条构成的,用圆弧可以近似地画出小提琴轮廓的草图,但也并非都是圆弧。原始设计者先用圆规画出各段相联的弧,再用艺术的眼光修正和弯曲成最终形状的弧线。

用笔和刀在制作时修改图样,修光修滑一条由足够数量的圆弧所构成的曲线。小提琴顶部和底部的曲线,就是采用经典的设计桥拱的方法设计的,也有人认为像篮子提把的形状。琴板弧度的形状像垂链线,旋首则是仿照古希腊柱子上优美的螺旋形设计的。当然,除去使用圆弧之外,也可能采取一些其他的线条。

㈥ 为什么说小提琴是“乐器皇后”

小提琴的音色最为柔美动人。它是一种弓弦乐器,15世纪末16世纪初逐渐成形。木制,分琴颈和琴身两部分,有4根弦,有极丰富的表现力,情感表达较深刻、细致。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独奏乐器之一,就是在管弦乐队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被人们称为“乐器皇后”。关于小提琴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小提琴是根据意大利古提琴变化而来的。二是说在古代的埃及,有一个叫莫可里的人,发现在河边上拾到的一个大贝壳里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于是就安上弦,弄上弓子拉,相传这就是原始的小提琴。三是说最早的小提琴出现在阿拉伯,琴的形状像个鸭犁,演奏时像现在拉大提琴似的,后来才演变成现在这样,把小提琴放在左边的锁骨上,用左下颏将琴夹住。四是说小提琴是由斯拉夫民间乐器吉格琴发而来的。根据它的五度定音、4根弦以及指板上没有固定音阶的标志,许多学者认为,古典小提琴是以波兰的吉特琴为原形,在意大利被改进的。1528年,德国阿格利科拉在自己的着作中,称他自己制作的世界上最早的一把小提琴是波兰的吉特琴。在小提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小提琴制作家为了追求小提琴完美的音色,科学、美观的造型,发明了音柱,并确定用红木制作弓子,在弓子的尾部上装上了一个活动螺丝,来调节弓毛的松紧。这一系列的改革,不仅对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使一把出色的小提琴成为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意大利有座文化古城克雷英纳,地方并不大,可是这里和小提琴的能工巧匠却举世闻名。着名提琴制作家斯特拉底互利(1667-1745年)就是那里的人,一生共制作提琴1100把,多为世界着名小提琴家及收藏家用重金买去,称得上是传世之宝。

㈦ 小提琴的由来

小提琴演奏史概述

关于小提琴的来源,其说不一。有人认为小提琴的前身是乌龟壳琴,有的说是从古阿拉伯的一种名叫“雷巴勃”的弓弦乐器演变而来,而法国学者索曼则认为小提琴可能是由英国的古老弓弦乐器“克罗塔”演变而来。至于第一把小提琴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制成的?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根据它的名称“小型古提琴”(Violino),作用有别于中提琴(Viola),可以判定这种乐器无论如何在16世纪中叶以前已被采用。只是必须承认,从1520年开始就有人提到的这种新乐器,它注定要取代所有在它之前和与它同时出现的一切类型相近或相同的乐器,并在艺术上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点倒是确实可信的。
初 期
在16世纪,小提琴的演奏是局限在第一把位范围内的三根高音弦上(G弦仅偶尔使用之),小提琴的琴颈与指板比现代的短和宽得多,持琴姿势也完全不同(将小提琴靠在胸部的左方)。
16世纪中,小提琴的用途大致可分为两类:歌唱伴奏与演奏舞曲。在伴奏歌唱音乐时,小提琴演奏者与歌唱者共同使用一份乐谱,而演奏舞曲时,则即兴演奏而不用乐谱。由于小提琴可随意移动演奏位置,因此最适合跳舞音乐的拉奏,当时的提琴音乐是属于平民的乐器,贵族则皆演奏维奥琴,对于提琴是极为漠视的。此期间小提琴演奏者于欧陆的发展乃以意大利为主,法奥亦产生了极优异的人才。着名的歌剧作曲家蒙特威尔第本为一位弦乐演奏者,在他的作品中,常赋予小提琴突出的表现。作品中常用颤音与左手拨弦之效果,同时乐句中亦有强弱变化之控制。1615年时,在小提琴家玛利尼的作品中,出现了双音、三音和弦、四音和弦与快速音群。提琴家法利那于1625年的作品中,则有令后代作曲者讶异之技巧表现,比如以弓杆击弦、吉它式的拔弦奏法,在近桥点之用力压奏。1665年,提琴家费切尼尼的音乐中,小提琴音域的应用已达三个八度。着名提琴家维塔利的恰空舞曲乃每一习琴者皆知的曲子,其中有关提琴的各类弓法的应用,已达相当成熟的地步。
法奥系的提琴音乐,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深受意大利演奏的影响,虽然法国演奏者在技巧之应用上,超越了意大利演奏者,但是,意大利风格的歌唱,却是德奥演奏者无法企及的。旧奥地利小提琴演奏者的代表是舒梅哲,在他于1664年出版的奏鸣曲中,出现了快速音群的琶音、飞顿弓与双音等技巧。
法国提琴学派的代表人物为毕伯、瓦尔舍与威斯霍夫。毕伯的提琴技术水准实已超过当时意大利的演奏水准,他广泛运用和弦的演奏技巧,同时首先应用变格定弦法(scordatura),其演奏风格益显灿烂。瓦尔舍则于其1676年的出版作品中,包涵了第七把位演奏、顿音、快速换弦与和弦的应用。而威斯霍夫则于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双方反复三音和弦,同时也应用大量的琶音。
小提琴演奏史概述

㈧ 小提琴4根弦上的4个音分别是什么

小提琴有四根弦,从粗到细的定音依次是G、D、A、E。每一根空弦之间相差的音程都是纯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两个八度左右。

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最早出现于16世纪早期的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等港口。它在意大利文中称为“violino”,意为“小的中提琴”。最早期的小提琴,除了一些文艺作品中有所反映之外,没有保存至今的实物。

早期很多小提琴只有三条弦,由此推断,小提琴最初的制作者可能借鉴了其它早于小提琴的乐器,比如中世纪三弦琴,这种琴自10世纪开始出现并被使用,它自身源于阿拉伯的雷贝琴。

(8)意大利古提琴怎么样扩展阅读

在管弦乐中,小提琴分成第一与第二两组,各组都有自己应演奏的声部(Part), 不论是那一组的声部, 在管弦乐整体的音响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小提琴在指挥家的左侧,而小提琴中最右前方的一位,就是“首席演奏家”。他常担任指挥家的助理,同时负责演奏管弦乐曲中的 小提琴独奏部分,并且也是小提琴组的首席。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古提琴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20越南qdp总量是多少 浏览:852
英国女王哈里王子其儿子什么星座 浏览:279
中国受到了疫情什么影响 浏览:896
中国帮助了多少疫情国家 浏览:904
国内转账英国汇丰银行多久到账 浏览:790
北京意大利家具哪里买 浏览:199
冰岛距离英国多少公里 浏览:933
到印尼买什么回国 浏览:300
越南人有什么好吃的 浏览:491
伊朗的的格斗叫什么 浏览:452
意大利喷气机叫什么名字 浏览:990
越南糯米进入中国要准备什么 浏览:868
越南语怎么写最快 浏览:9
东莞中国移动号码停用保号后多久 浏览:117
越南5月2日是什么节 浏览:957
印尼哪里有卖阿玛尼 浏览:286
越南用什么转换插头 浏览:356
伊朗什么时候最美 浏览:101
印尼有什么特产及产品 浏览:931
哪里意大利面好 浏览: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