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意大利和罗马帝国的关系
意大利基本上继承了罗马帝国,但现在的意大利确没有罗马帝国强大
但本人觉得没有关系。只不过都是同一民族、一个国家不同阶段的统治者不同。
就好像你说过去汉武帝刘彻时的汉朝和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关系?是一样的道理
自从德王奥托一世加冕称帝之后,中古德国作为一个整体在政治上的存在是同神圣罗马帝国这一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到15世纪,这一帝国被人恰当地称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但这个帝国只是一个空名,和中古早期的法国、英国一样,德国并不是一个政治上统一的国家。而且在英法王权走向强大的时候,德国皇帝的地位反而变得虚弱,致使这一时期德国历史的发展道路明显呈现不同于英、法两国的某些特点。
皇帝和诸侯 罗马皇帝的名号,在中世纪西欧一直发生着影响,起初有查理曼的称帝,后来又有奥托的称帝。和英法国王一样,德王原拥有君主的权力,并以封君身份同各地封建主结成封君封臣关系。称帝虽使德王同时又成了皇帝,但并未授予他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实力,德国王权的发展反而因此增加了一个不利因素。为了实现从罗马统治基督教世界的理想,德国皇帝经常入侵意大利,干涉罗马教廷事务,同教皇正面冲突,从而分散统治德国的力量,最终受制于德国各大诸侯。这是历史上政治理想影响现实政治的一个实例。
德国皇帝为虚构的帝国所承担的义务终于导致在腓特烈二世(1211—1250年)统治时期确立了德国的割剧分裂状态。从此,德国教会开始同诸侯携起手来对抗皇帝,教俗大封建主领地实际上成为合法的独立国家,德国的城市以后只好组织城市同盟来求生存、求发展。腓特烈二世和教皇展开长久斗争,用很大力量经营西西里和意大利,取得一些成绩,但在这里也逐渐被势力日益强大的法王所排挤。
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被选为皇帝(1273—1291年)以后,为他的儿子们夺取了奥地利、斯提里亚和法国东部作为领地,所以他死后,对他不满和猜忌的诸侯不再选他的儿子为皇帝。这时皇帝由选举产生的原则已经牢固确立,并且形成了七个大选侯选举皇帝的制度。七大选侯是德国最有势力的大封建主,他们是莱茵地区三个大主教区美因斯、特里尔和科伦的大主教以及莱茵的宫廷伯爵、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边地侯和捷克国王。法王和教皇也不时干预德国皇帝的选举,使觊觎皇位的德国封建主和七大选侯的关系更加复杂,王权的巩固和强化更加困难重重。1273年以后,哈布斯堡家族和卢森堡家族的封建主长期是皇位的候选人,然而皇帝始终未能制伏诸侯。通过削弱皇帝,诸侯变得日益强大,甚至全德封建主的大会帝国议会皇帝也不出席(1338、1344年)。在1338年的大会上,七大选侯申明,他们所选举的皇帝即使不经教皇认可也是合法的。德皇查理四世为了稳定德国政局,防止教皇干涉皇位选举,于1356年发布“黄金诏书”,表示同意诸侯的意见
⑵ 罗马帝国战无不胜,意大利为何屡战屡败
意大利自称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但是对比一下意大利与罗马的战绩,天上地下,两者确定是一个民族吗,当真有继承关系吗?
图-古代意大利
罗马起源于亚平宁半岛中部台伯河畔的一座小城。当时亚平宁半岛是希腊诸城邦的殖民地,城市数量众多,思想文化发达,海外贸易繁荣。最初罗马既没有声望,也没有实力,更被视为蛮夷。罗马人奋斗了一百多年,征服半岛北部、将南部希腊化诸城邦变成自己的附庸,初步崛起于欧洲。
图-罗马征服意大利
就在罗马人准备大展拳脚时,日耳曼人迁徙到西欧并入侵亚平宁。罗马连败三场,损失了十余万兵力。一时间罗马内外交困、人心惶惶,附庸们也接连叛乱、想要摆脱控制。马略推行军事改革,用雇佣兵制取代公民兵制,并挡住了蛮族的进攻,稳定了形势。
图-意大利街头
与迦太基进行的三场“布匿战争”是罗马制霸欧洲的关键。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意识到制海权的重要性,不但建立起一支强大舰队、还从迦太基手中夺取撒丁、西西里等重要岛屿。第二次布匿战争,虽然一开始罗马在汉尼拔手上一败再败,却也锻炼出大量精兵猛将,还把西班牙纳入版图。第三次布匿战争,罗马彻底消灭迦太基,在西地中海称雄。
图-罗马共和国
罗马挺进希腊世界,四场马其顿战争打破马其顿方阵不可战胜的神话,征服自己原先的宗主国。公元前30年,埃及被屋大维征服,整个地中海变成罗马共和国的内湖。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元老院首席公民”,改共和国为帝国,罗马达到鼎盛。
图-意大利街头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亚平宁半岛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1859年,撒丁王国以割让萨伏伊、尼斯为代价,换取拿破仑三世出兵打垮驻意奥军,然后接收半岛中北部。1860年,加里波第打垮两西西里王国,撒丁王国以“国家、民族统一”为名义,接收了半岛南部。1861年3月,意大利王国成了。1866年,利用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惨败的机会,接收威尼斯,意大利“磕磕绊绊”的完成国家统一。
图-意大利的统一
十九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以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的意大利也不甘落后,1896年挑起了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没想到侵埃意军在阿杜瓦被全部歼灭,被迫向埃塞俄比亚赔款认输。消息传回欧洲,各国哗然,一致认为意大利是白种人的耻辱。
为挽回颜面,意大利选择在“东亚病夫”晚清帝国身上彰显国威。1899年照会清政府,要求租借浙江三门湾。为了压服清政府,还特意派了一艘老式军舰去远东。慈禧太后一辈子对洋人卑躬屈膝,这次得知意大利的底细,说出了她一生中最霸气的话:“一捧黄土都不给他”。见清政府并不屈服,欧洲也没有任何国家支持,意大利政府只好借垮台来遮羞。
图-一战形势
虽然意大利在欧洲难以比肩其他列强,但为了与英国争夺霸权,德国选择与之结盟。一战爆发后,面对英国的“报价”,意大利毫不犹豫的投入协约国怀抱,从背后进攻奥匈帝国。只可惜意军依然不争气,几十万军队在四年时间里发起十多次会战,只把战线推进了几公里。
图-意大利街头
希特勒掌权后,德国与同属法西斯阵营的意大利结盟。墨索里尼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把希特勒往死里坑。墨索里尼自作主张进攻希腊,结果遭到惨败。为给他擦屁股,希特勒被迫把进攻苏联的时间推迟六个星期。巧合的是,就在德军进攻莫斯科时,苏联冬季来临,天降暴雪,德军攻势受阻。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为意大利浪费六周的时间,德国说不定会获得二战胜利。
⑶ 两次世界大战意大利为什么很差劲罗马时代的罗马人战斗
一战时和奥匈帝国自1915年开始直到1917年一直往伊松佐河绞肉机里投人,期间虽然经历了卡波雷托大败,但是在1917年仍然能组织维托里奥维内托攻势击溃奥匈,且意大利政府挺到最后,军队也没有爆发大规模兵变,这要也算是差劲,那政府崩溃的俄罗斯,大规模兵变的法国德国保加利亚可以扔垃圾桶了。
二战前意大利独自入侵并吞并阿比西尼亚和阿尔巴尼亚,入侵希腊失败后也依然以阿尔巴尼亚为中心继续和希腊周旋。二战期间在罗盘行动前几乎是轴心国在北非—地中海抗大梁的存在,即使罗盘行动惨败依然令英军将意大利赶出北非的战略计划失败。东线意军表现极为出色。意大利内讧后,意大利游击队牵制大量德军,并且做到了亲自处决墨索里尼。
so
两次世界大战意大利很差劲?
那我就有点好奇你对表现好的定义了
⑷ 意大利究竟是不是罗马后裔为何这么弱
意大利人民的性格相对的比较温和。对于领土的扩张并没有很大的兴趣,缺少战争动机,而且意大利国在管理方面一直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缺少了凝聚力。在战争物资的准备方面也不是很充足。所以啊!对于战争如此佛系的意大利怎么可能会有很强的战斗力?
对于一个国王都不怎么被国民认可的国家,更不要说那墨索里尼对意大利人的重要性,那真是一点都没有啊,人们对于这个意大利只是承认这一个国家,而且墨索里尼又不像希特勒一样有着个人的魅力,所以无论是将军或是士兵都不愿为其卖命,也就不会被其忽悠。开战后意大利当时所处的形势并不是很好,周边都是出奇的强大咱就不说那苏军与美军,就是那希腊与南斯拉夫也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更别说他们背后还有英国与法国的支持!所以表现如此鸡肋真的不是意大利的错啊!
⑸ 为什么古罗马和近现代的意大利在军事上差别这么大
古罗马任何现在的意大利人已经不是一个种了,罗马人是黑头发黑眼睛的。被日耳曼伦巴底人混种了。再说当时的制度已经不复存在了
⑹ 为什么意大利这个国家在罗马帝国灭亡后就长期四分五裂
自西罗马帝国崩溃后,意大利便陷入四分五裂之中。虽然之后也有东罗马帝国的光复和法兰克帝国的进入,让意大利的大多数地区重新归于同一个政权统领之下,但都是昙花一现,而且这些帝国核心区也都在周边其他地缘板块,算不得意大利本土势力。这种混乱,直到19世纪70年代方才结束。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让人疑惑的问题。毕竟意大利从地缘结构上来说,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缘板块——意大利半岛自不必说,北部的平原地区,虽然已脱离半岛范畴,而可归于欧洲大陆,但由于阿尔卑斯山的存在,削弱意北平原与欧陆之间的地缘联系,所以在板块属性上,意北平原与意大利半岛完全可归于一个地缘整体。而且意大利的人文属性也相对单一:民族上大多是意大利人,讲意大利语,信奉天主教。而在历史上,又有古罗马这样一个光芒万丈的伟大帝国和文明体系做精神纽带,所以无论怎么看,意大利都具备一个独立国家的条件。
⑺ 历史···罗马和意大利有什么关系 现在还有罗马么
罗马的话有两个,一个是古罗马,是个国家。另一个是罗马城,既是古罗马首都又是现在意大利首都。古罗马作为国家早已消失了,其版图最大的时候包含了大半欧洲,和非洲亚洲的所有地中海沿岸地区,包含了现在意大利版图,而现在意大利的地区既是古罗马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早期其帝国的中心,后来其中心逐渐移向了东方。
还有一个叫做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家,主要包含了现在德国,奥地利等地,鼎盛时期曾经包括了意大利最北端一个叫做意大利王国的国家,是后来统一意大利的撒丁王国的前身。
罗马城最初是古罗马文明的发源地,并且早期一直是作为罗马首都存在的,西罗马灭亡后,逐渐成为了基督教的中心教皇国的所在地,一直到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再次作为了意大利的首都。
现在的意大利在地理上,人种上和古罗马联系密切,并且继承了大量古迹。除此之外,个人感觉没什么太多联系了。文化上更是千差万别,古罗马是个非常崇尚武力的农业国家,而在其灭亡后意大利地区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向商业国家倾斜,可以说是欧洲金融业的发源地,至于武力....看看意大利军队在二战的表现就知道了,在此不赘述。
⑻ 同样是意大利人,为什么罗马帝国和二战表现差那么多
罗马军当时的装备是世界最先进的,步兵装备了大盾、青铜叶甲、西班牙短剑和标枪。具远程打击、机动性、防御力一身。只有迦太基和希腊诸邦的军对装备可以与之相比;迦太击在布匿战争中毁灭,而希腊只有重装不兵方阵、兵种单一,战术思维僵化。而其他蛮族与罗马步骑结合、远近打击能力兼并的军队面前不堪一击。再加上罗马境内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为军队快速转移、粮秣运输提供了无限便利,最终造成了罗马人从个人到群体战术到整体战略相对于周边国家的绝对优势。
意大利在二战中表现差有如下原因:
1,工业基础在列强中相对薄弱,尽管意大利的设计师设计了一些列的飞机,又有杜黑这样的理论家(制空权理论和战略轰炸理论) ,但是其制造业过于薄弱,武器设计很多无法真正生产出来。
2,意大利的资源一向依赖国外----尤其是石油,煤炭和稀有金属,所以战前意大利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在资源采购上。意大利资源上的短板进一步限制了他的工业----对英国宣战后,地中海的制海权在英国手中,意大利的资源补给就更困难了
3,意大利人是伪民粹主义,意大利人的思想和德国人有很大的不同.你问一个意大利人他是哪里的人,他会先告诉你他是哪个村子的,然后哪个省的,最后才提及自己是意大利人(甚至干脆就省了),而是说自己是伦巴第人,或者是威尼斯人等等,所以,军民的斗志很低,没有什么为国家战斗的信念.而且,意大利南部和北部的经济差异很大。早在19世纪意大利统一的时候,北方的许多富人就不打算和南部合并,所以南部普遍对代表中产阶级的墨索里尼不感兴趣,西西里的黑手党为美军登陆提供了许多帮助,后来盟军也大量让南方人担任地方要职。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⑼ 意大利北方富,南方穷,意大利的南北差距为何如此悬殊
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原因,则是北方拥有一条非常特殊的河流,就是着名的波河。意大利,面积30万平方公里,呈南北狭长状。大致以首都罗马为界,意大利可以分为北部与南部。而意大利北部与南部的经济差距问题,一直是个热点。意大利北部有个大区是伦巴蒂大区,人均年收入24750欧元。全国最低的是南部的卡拉布里亚大区,人均年收入“只有”14950欧元。
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带来生产力的提高,意大利人口激增,南部的地形已经无法供养更多的人口。意大利的经济中心开始向地势平坦,水资源充足的北方转移。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残余势力长期占据意大利中南部,生产力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意大利南部的发展。与此同时,意大利北方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意大利中北部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文艺复兴。
⑽ 历史···罗马和意大利有什么关系 现在还有罗马么
罗马的话有两个,一个是古罗马,是个国家。另一个是罗马城,既是古罗马首都又是现在意大利首都。古罗马作为国家早已消失了,其版图最大的时候包含了大半欧洲,和非洲亚洲的所有地中海沿岸地区,包含了现在意大利版图,而现在意大利的地区既是古罗马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早期其帝国的中心,后来其中心逐渐移向了东方。
还有一个叫做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家,主要包含了现在德国,奥地利等地,鼎盛时期曾经包括了意大利最北端一个叫做意大利王国的国家,是后来统一意大利的撒丁王国的前身。
罗马城最初是古罗马文明的发源地,并且早期一直是作为罗马首都存在的,西罗马灭亡后,逐渐成为了基督教的中心教皇国的所在地,一直到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再次作为了意大利的首都。
现在的意大利在地理上,人种上和古罗马联系密切,并且继承了大量古迹。除此之外,个人感觉没什么太多联系了。文化上更是千差万别,古罗马是个非常崇尚武力的农业国家,而在其灭亡后意大利地区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向商业国家倾斜,可以说是欧洲金融业的发源地,至于武力....看看意大利军队在二战的表现就知道了,在此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