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在意大利什么让人觉醒

在意大利什么让人觉醒

发布时间:2022-09-26 07:48:36

❶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是什么

一、主要影响

文艺复兴是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

二、社会影响

资本的原始积累: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

文艺复兴运动首发于意大利,后经传播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了着名的城市如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以及尼德兰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

资本也开始源源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为同时进行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以及今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对人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

作为人,这一个新的具体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

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

(1)在意大利什么让人觉醒扩展阅读: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当时的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❷ 有人说拿破仑当年从侧面统一了意大利,这是为什么

从某种程度来讲,拿破仑当年算是意大利人能够统一思想的老师。从心里已经被叫醒的那种为自己而战的意大利人民,经过了艰苦的战斗,终于让意大利在地球上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国家。

拿破仑在征服别国的时候,会给人民讲一些革命的原则,比如承认公民们的平等,还要实行拿破仑法典。这样的革命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从法国传过来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就像种子一样在人们的心里生根,最终使意大利人们彻底的觉醒了,很多人也都成了民主主义者。后来终于实现了解放和统一,让意大利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❸ 在意大利什么使人觉醒,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文艺复兴 14世纪-16世纪 意大利开始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纱幕:中世纪神学世界观。
烟消云散: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被冲破,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先驱:但丁,代表作 神曲
恩格斯称文艺复兴为“创造巨人的时代”

❹ 德意的历史

法西斯的由来

在意大利近代的复兴过程中,民族主义充当一面旗帜,发挥意识形态功能,促进了这一伟大进程的完成。然而,统一后的意大利开始了初步扩张,于是,民族主义蜕化成了民族利己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反动的民族沙文主义即国家主义驱使下,意大利最终离开了三国同盟集团而加入了协约国方面。一战结束后至二战前的意大利为了报复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及实现领土进一步扩张的野心,肆意发动侵略战争。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墨索里尼逐步掌握了政权,法西斯主义最后形成。

民族主义在近现代各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至思想领域里都广泛地存在着。民族主义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自信自爱,但同时也应当是对别的民族与国家的尊重。健康、科学的民族主义能使人们避免民族虚无主义,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使一个国家永葆生命青春并蓬勃发展。但是扭曲的、极端的民族主义却能转变成民族沙文主义、扩张主义,使本是民族精神和灵魂的民族主义成了民族理性的腐蚀剂。通观意大利近代从四分五裂中实现统一,到20世纪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这段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民族主义由低沉到上升,直至偏离了正常轨道而一步步演变成极端民族利己主义、反动的民族沙文主义,最终到法西斯主义的线索。在当今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又一次兴起的时候,重温意大利的这段特殊的历程,仍能给世人以启迪和思考。

一、民族主义促进了意大利的统一与独立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9世纪70年代最终完成统一的近1400年里,意大利连续不断地遭受外族入侵,时而为一国控制,时而又成了列强逐鹿的场地。10世纪以后,德意志、西班牙、法国、奥地利围绕着意大利相继展开了争夺。恩格斯曾指出:“自帕维亚会战以来,在波河流域的战场上,间接决定着法国和德国的命运,直接决定着意大利的命运。”当15~16世纪欧洲大陆上许多国家已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时,意大利仍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俾斯麦语),意大利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在外国势力的扶持下也相互争战,造成严重的分裂状态,割断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往来,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虽早于任何其它一个国家,但终因恶劣的形势变化而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18世纪下半期,美国独立战争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原是英国的殖民地的美国变成了独立的国家。随后,与意毗邻的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封建特权被剥夺,封建专制的束缚被解除,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国际斗争的成功激励着意大利,意大利人民同外国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亦要求推翻各邦国封建专制实现统一。意大利特定的历史状况决定了民族复兴必须采取反对凌辱与结束分裂割据共同进行的方式。然而,对于一千多年来一直处于外族统治、四分五裂的意大利来说,要实现独立统一谈何容易!不仅外国统治者要镇压,教皇从中作梗以渔利,各地小封建主因害怕损及自身利益而反对,就是普通民众又怎能相信会成为现实呢?长期的隔离与忍气吞声不知使多少人失去了知觉。意大利首先得觉醒。为唤起人民的民族意识——其实是正在形成中的民族意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启蒙的学者,最后是统一过程中的民族派与自由派,都高扬着民族主义的大旗。
早在14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意大利的许多学者就对诸如国家和统一的问题做过探索,尽管影响还不是那么深远。接承文艺复兴运动思想文化的渊源,18世纪下半期展开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则较多地表现了民族主义的倾向。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更注意培养民众的民族激情,使之树立民族自信心,鼓舞他们参加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斗争。经济学家杰诺维季在举办的欧洲首次《经济与商业》讲座上用意大利语宣读讲稿;季拉鲍斯基出版了多卷本的《意大利文化史》。此外,许多哲学家,法学家,各社团、学会也组织起来。因而,经过启蒙学者广泛的宣传与激励,意大利人破碎的整体意识被一根丝线穿连起来,开始形成一个共同的心理和愿望。从18世纪末叶,意大利人民复兴国家的思想便“从文学作品中摆脱出来变成了政治实践”。
首先,烧炭党人开展了反法、反奥斗争。18世纪末,拿破仑在法国崛起。法军攻入了奥地利控制下的意大利。意大利虽由于各封建君主被拿破仑赶跑而出现了暂时的统一,但意大利的独立问题仍是老样子,只是法国接替了奥地利而已。19世纪初,拿破仑在欧洲的统治发生危机,意大利出现革命的动向。反抗拿破仑统治的共同斗争,使意大利民族的反抗活动摆脱了过去的分散、孤立状态,汇成了一股巨大的洪流。烧炭党人率先起来领导斗争。他们由国土南端扩展到整个亚平宁半岛。后来欧洲大陆上反法同盟取得胜利,1814至1815年在维也纳会议上,意大利重新被分割为8个邦国,奥地利、西班牙、教皇等的势力也得以恢复。烧炭党人继续打着民族独立的旗帜开展反奥斗争,得到人民的热烈相助,各地的人们纷纷为受难的煤炭党人慷慨解囊以支持正义的事业。到19世纪30年代,烧炭党基本上退出斗争舞台,复兴运动暂处低潮。但是,意大利人的民族情绪在经过初次血与剑的洗礼后已经高涨起来,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到处激荡着反奥爱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表现在文化领域就是蓬勃开展的“文化复兴”运动。这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30年代后的复兴运动的领袖人物——无论是民主派还是自由派都有着更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以民族主义为实践动力,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民族主义在运动中还把不同的派别团结一起,增强了独立统一斗争的力量。这一作用体现在运动的全过程。在民族主义思想的鼓舞和激励下,意大利的革命形势如泼油的干柴熊熊燃烧起来。到1871年,意大利以一个独立国家的姿态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并开始在欧洲的国际舞台上扮演角色。

二、统一后的初步扩张:民族主义的蜕化
意大利的统一赶跑了外国侵略者,实现了民族的独立自主,铲除了重重妨碍工商业发展的壁垒与束缚,形成了国内大市场,铁路、纺织等工业得到了发展,货币等度量制度也得到统一。应该说这相对以往悲惨的状况是极大的进步。然而,此时的国际形势与国内情况已今非昔比了。国际上,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早已开始在各地的殖民扩张,其势力范围迅速蔓延开来,他们掠夺大量财富以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吞吃着一块块的肥肉。这种行为对新生的意大利产生无穷的诱惑力。国内真正的经济发展区不过集中在北部极小的范围内,南部广大的农业区不仅人口较多,生产力水平较低,而且成了北方商品的销售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方不少人向往并移居海外。统一后执政的加富尔派不仅未采取有力措施刺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还把多年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转嫁给劳动人民,社会动荡出现且日益加剧。1871年工商业自由资产阶级集团上台,他们不仅想把产品从狭隘的国内市场推向国际市场,更想从广阔的海外获得原料以发展资本主义。意大利以民族利益、经济利益为借口,开始了殖民扩张。民族主义蜕变了。
这种蜕变最突出表现在同法国在突尼斯的争夺上。突尼斯是意大利最近的非洲邻邦,与西西里岛共扼地中海狭窄的咽喉,仅有150万人口,而可耕地却多达750万英亩,地下还有着丰富的矿藏。早在19世纪60年代意大利的政治家们就意识到了突尼斯对意的重要性,喋喋不休地告诫国民要关心国外的殖民事业,故大批意大利人涌向突尼斯。然而在1881年的柏林会议上,法国得到把突尼斯当作其“势力范围”的许诺,并且其后法国武装控制了突尼斯,宣布为法国的保护领地。意国内群情激愤,法意边境发生许多冲突,似乎反对拿破仑统治的时代重又来临。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意大利与奥地利是世仇,在现实中还有着特兰提诺问题,但为同法国争夺,它还是于1882年参加了德意奥三国同盟。可以说意大利与奥地利结盟是带着某种民族情绪的,一旦形势变化,它又可能退出三国同盟。
意大利在突尼斯上败给了法国,但它在其它地方却频频得逞。1882年,意在非洲红海沿岸的阿萨布港,扩大了在沿岸的统治权。戴普雷蒂斯去世后,恢复了国内秩序的克里斯皮深得各阶级、阶层的拥护,而克里斯皮富有野心,梦想建立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他把在红海沿岸获得的土地组成厄立特里亚殖民地,并获得索马里兰。对于具有丰富资源和重要战略地位而又比较落后的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更是垂涎三尺。1890年,克里斯皮向欧洲宣布意为埃的保护国。1895年,意大利出兵埃塞俄比亚,但在1896年的阿杜瓦战役中惨败。克里斯皮这个扩张主义者,虽然干得已很出色,不过仍未能很好地完成"使命"。惨败的消息在国内公布时“群情愤怒”。克里斯皮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其实,由于历史的原因,意大利无论经济、军事实力都不如英法等,在刚刚完成独立统一不久便试图也踏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当然会显得力不从心。

三、国家主义即反动的民族利己主义、民族沙文主义时期
20世纪初,意大利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又大大改变了。国内经济明显好转:廉价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对外贸易在1901至1910年间增加了70%之多,政府财政收支开始出现平衡,在19世纪70年代农业危机打击下大批背井离乡的意侨寄回的外汇弥补了国际收支的赤字,意大利里拉的国际信誉得到提高,但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内市场狭小和原料有限性的矛盾,经济上的侵略性由隐性而明朗化。在国际上,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国加紧了激烈的争夺。在欧洲大陆上,崇拜武力的俾斯麦主义深深地“启示”着意大利。相似的统一史,使不少意大利人迷信起俾斯麦“铁与血”的信条,“超国家与超人”“种族理论”“亚利安主义”等在意大利也找到了一定的市场。于是新的国家主义即反动的“民族主义”抬头。有人曲解马志尼的“第三罗马”和焦贝蒂的“意大利的首要地位”的说法,为他们的要拥有为全欧所敬畏殖民地的帝国的虚幻辨护。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民族主义完全失去了它的科学涵义,民族利己主义、扩张主义、沙文主义以各种面目在意大利泛滥。
首先是舆论界。如科拉迪尼主编的《国家思想报》以及《三色报》、《大意大利报》都充当了吹鼓手和急先锋。科拉迪尼主张军国主义和殖民扩张,力图唤起冒险精神,歌颂战争的“道德价值”。这些论调非常迎合那些不安定、不满足分子的心理,亦受到工业家们的欢迎。其次是文学。“现实主义者”新诗人的“最杰出代表”邓南遮的那套人必须无情和残忍的学说深深地影响了年青的一代。在史学和经济学等方面也有这种反动的“民族主义”的表现,如奥里昂尼用其历史着作表达了扩张主义的观点及对一个非洲帝国的要求。以阿尔贝蒂为首的一群经济学家则认为未来的意大利经济应向近东、俄国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各国渗透。意大利开始了“光荣伟大”的“前进政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在协约集团与同盟方之间摇摆并最终加入协约作战,似乎是协约集团外交的成功,这其实也是所谓的民族利益起了作用。蜕化以后的意大利民族主义虽然充当了意与其它列强争夺的工具,但由于王室贵族等社会上层与奥地利有着历史的血缘亲姻,它并不十分强烈地反对奥地利。在同奥的关系上,意政府无法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在国际问题上意奥能够妥协时,政府就适度地抑制民族主义的张扬;当意奥矛盾无法掩盖起来时,意政府同样用“民族主义”与之决裂。战争伊始,意大利采取了中立政策。它渴望得到奥占领下的特兰提诺,但遭断然拒绝。在意徘徊之际,英法满足了其对特兰提诺等地的领地要求。于是,1915年5月,意大利宣布退出三国同盟。对此,列宁说:“我们亲眼看到革命的民主主义的即革命的资产阶级的意大利,推翻奥地利压迫的意大利,加里波第时代的意大利,已经演变成压迫其民族,掠夺土耳其和奥地利的意大利了,变成暴虐的、反动透顶的、卑鄙的资产阶级的意大利了”。

四、一战后,“民族主义”为法西斯运动利用,彻底演变成法西斯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意大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等不愿加强意在地中海和巴尔干的势力,拒绝履行许诺。在“威尔逊总统的仲裁”会议上(奥兰多语),大部分的战利品为英法等攫去,意大利总共获得1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而英国的是250万,法国的是100万。意对阜姆的主权要求也受挫。和会的结果传到国内,各阶层都感到悲愤,全国出现一股“爱国热”,怀念古罗马情绪的幽灵也到处游荡。他们觉得“意大利赢得了战争,但却失去了和平。意大利尽管有所获,出现在和会上仍是一个不满意的国家”。意大利国内纷纷指责政府无能,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实现其领土要求。墨索里尼等反动的“民族主义”分子迎合并利用国民的这一情绪,趁机打出修订主义的旗号,鼓吹意大利有权扩张,颂扬古罗马的辽阔版图和尚武精神,许诺洗雪凡尔赛的耻辱以夺取政权。“极端民族主义是法西斯理论的核心”。法西斯首先在意大利崛起也就有了基础。“……而在一战结束后仅仅20年间,在德意日法西斯通往世界大战的道路上,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以扩张性和侵略性为特点的极端民族主义政治化的主线”。
1914年,墨索里尼被赶出《前进报》和意大利社会党时,他就利用《意大利人民报》鼓噪,支持“民族主义”者提出的“通过战争把国家的英雄气概从渺小与贫困的生活现状中拯救出来”的口号。巴黎和会后,黑索里尼把在和会上的失败归罪于签约时主张中立的社会党,指责“社会党是民族的叛逆”,把自己装扮成所谓的民族利益的保护神。1921年秋,墨索里尼在法西斯党会议上宣布党纲的要点是:“进行社会改革,提高国家在国外的威望”等,其核心思想是“民族主义”。法西斯党的党纲迎合了当时意国内的需要,其反动而迷人的宣传初奏成效。同年,墨索里尼与自由党和国家主义党共同竞选。墨宣称,只有雅利安人的值得骄傲的代表意大利人才有权统治公海(指地中海),重申法西斯的外交政策可以用“帝国主义”和“民族扩张主义”来概括。结果法西斯党赢得35个议席,占7%。1922年议会普选,墨又大放厥词,以此增加吸引力。法西斯主义利用了不健康的民族情绪、民族沙文主义、民族扩张主义,并逐步与之重叠。它适应了一战后意大利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不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教会、国王对它表示满意,连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商人、艺术家甚至无业流浪者也都对它充满了“爱戴之情”。法西斯在一战后的意大利首先崛起了。
1923年7月,掌握了国家政权的墨索里尼开始了冒险行动。他下令出兵希腊科孚岛。虽然有人对他的“雄心大志”产生怀疑,但绝大多数人仍然坚决支持他。结果他看到:其冒险政策连许多非法西斯党员和反法西斯主义者都热烈欢迎。1924年春的选举再次说明,法西斯主义受到普遍的支持。法西斯党便不断强化政权、扩大侵略。1935年1月,意大利不宣而战武装入侵埃塞俄比亚,并于次年完全占领了该国。意大利国内出现了对伟大“领袖”狂热崇拜的新高潮,墨索里尼被吹得神乎其神。农民在田野里向他下跪,妇女举起孩子请他祝福;内阁大臣在他面前要立正,一站就是好几小时。“当时在意大利到处有这样的标语:‘领袖啊,你就是我们的一切。’”[7]墨索里尼建立了个人独裁,得到“信赖”与“响应”,他把意大利拖入战争的深渊也就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五、关于意大利民族主义演变的一点思索
第一个把法西斯主义看成是一种复杂历史过程的产物的G·威尔普认为:“法斯主义植根于19世纪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受到那些从统一到大战爆发期间拥护意大利民族主义的人们的支持。”[8]颇具讽刺的是,墨索里尼生于加里波第死后不久,对此常为人津津乐道,似乎他就是这位致力于国家统一的英雄的继承人,将接过火炬创建一个意大利帝国。但墨氏毕竟缺乏独立统一时期的英雄们的那种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理智,且独立统一前后的国内国际条件已大不相同了。墨索里尼的罪恶或者说近现代意大利民族的悲哀与灾难在于,当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已经实现时,民族主义不仅未能紧跟着收住脚步,反而被错误思潮与认识所左右,逐渐蜕化,从而促使国家民族走向侵略扩张的道路。民族主义是民族国家的精神动力的源泉,而一切霸权主义、强权主义者同样亦能够从中找到凭借和力量——倘若民族主义被扭曲、变形、蜕化的话。蓬勃兴起的意大利有意、无意之间忘记了民族主义还有尊重别的国家、民族的一面,最终导致法西斯主义泛滥,给意大利人民乃至整个人类酿成不幸。这段沉痛的历史告诫人们:在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特别是近几年极端民族主义与原教旨主义又有所抬头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问题,既要敢于同改头换面的新殖民主义、强权政治作斗争,以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也要防止不健康的民族利己主义损害整个国际大家庭的关系。各民族各国家应该互相学习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❺ 加里波第是谁

加里波第是意大利 历史 上着名的军人,被人们称为是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后来因为在南美洲和欧洲 军事 冒险上的突出贡献,被冠以两个世界的英雄的美称。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加里波第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加里波第的简介
朱塞佩·加里波第(意大利语:GiuseppeGaribaldi)(1807年7月4日—1882年6月2日)是个意大利爱国志士及军人。他献身于意大利统一运动,亲自领导了许多军事战役,是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另两位是撒丁王国的首相加富尔和创立青年意大利党的马志尼)。而由于在南美洲及欧洲对军事冒险的贡献,他也赢得了“两个世界的英雄”的美称。
加里波第的生平简介
加里波第生于撒丁王国的古城尼斯,其父亲是一个船长,母亲是个普通的居民。加里波第从小就非常喜爱阅读、冒险和狩猎,1821年开始加里波第就开始在康斯坦察船上 实习 ,游历过很多地方,后来参加了意大利的海军,并参加起义,立志要把意大利从奥地利人的手里夺回来。后来加里波第流亡到很多地方,1841年,加里波第创建军团,军团内大都是意大利人,这个军团被称为是红衫军。加里波第带领军队和阿根廷展开了不少的战役,虽然加里波第功劳很大,但是部队内的权利斗争让他很是厌恶。1847年加里波第带领63名志愿军返回自己的国家意大利,回国后的加里波第开始带领军队和奥地利展开战斗,但是一年后,第一次对战争还是以失败告终了,1848年,罗马人民又开始起义,并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后来加里波第逃亡到纽约,知道1854年才重返热那亚,1859年5月第二次独立战争爆发,法国和撒丁联合向奥地利开战,加里波第戴琳干部对深入敌人后方,赢得不少战役的胜利。加里波第就是这样一直为意大利奔波着,领导了很多战役,直到1882年6月5日,加里波第因病离开人世。
加里波第的历史影响
意大利是古罗马帝国的核心,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欧洲 资本主义 的摇篮。但是,自从中世纪以来,它曾长期陷入四分五裂、内乱不息的局面。从16世纪起,西班牙、奥地利和法国先后入侵意大利。意大利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英勇斗争。到19世纪中叶,席卷意大利全境的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

第一次独立战争(1848—1849年)。这次战争是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1848年1—8月,革命形势不断高涨,各邦国在人民运动推动下被迫对奥地利宣战。但是各邦国君主作战不坚决,甚至千方百计阻挠和破坏,导致对奥战争失败。1848年1月,西西里岛首府首先爆发人民起义,揭开意大利独立战争序幕。3月,米兰人民发动起义,解放米兰;威尼斯人民起义,宣布建立独立的威尼斯共和国。在各地人民起义浪潮冲击下,各邦君主被迫对奥作战。但是,战至4月底,罗马教皇呼吁停止反奥战争,并从前线撤回军队。西西里起义被镇压,各邦君主的叛变使奥地利获得了喘息之机。6月,奥军得到增援后转入反攻。7月,奥军重占米兰并围攻威尼斯城。8月9日,撒丁王国同奥地利签订停战协定,将伦巴底、威尼斯、帕尔马和莫德纳等地割让给奥地利。

反奥战争失败,独立战争进入资产阶级民主派掌握领导权的新阶段。

1848年8月—1849年8月,对奥战争的失败激起意大利人民的愤怒,资产阶级民主派掌握独立运动领导权,将独立战争推向高潮。威尼斯城人民坚守城池,托斯坎纳人民发动起义,成立共和国。1849年初,罗马共和国建立。1849年3月,撒丁王国国王 决定 重新对奥作战,但奥军7万人重创撒丁军队,撒丁王国的对奥战争彻底失败。奥军乘胜长驱直入。

罗马教皇向欧洲天主教国家求援,法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国聚会加埃塔,制定联合干涉罗马共和国计划。4月,法军1万人向罗马进逼,奥军侵占博洛尼亚,西军逼近罗马以南,对罗马形成围歼态势。加里波第率共和国军多次挫败敌军进攻,迟滞敌军推进。罗马共和国暂时转危为安。6月,法军得到增援后,双方在罗马城外激战。6月23日,法军发起总攻,共和国军损失惨重,无力再战。7月1日,议会决定停止战斗,撤出罗马;3日,法军开进罗马城。1849年8月22日,威尼斯城被奥军攻陷。至此,第一次独立战争结束。

第二次独立战争(1859—1860年)。第一次独立战争的失利,资产阶级民主派受到沉重打击。50年代,民主派不断分化、瓦解,资产阶级自由派应运而生。1859年4月初,撒丁军队开始动员,月底,奥军开始出击,战争爆发。5月底,双方进行首次交战,联军获胜,加里波第率志愿军深入敌后,连战皆捷,解放大片地区,广大群众揭竿而起,纷纷加入志愿军,加里波第力量不断壮大,有力地牵制奥军作战行动。6月战事,联军损失惨重,其中奥军被逐出伦巴底。对奥战争的胜利,推动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人民起义席卷意大利北部和中部。7月,加里波第解放西西里岛全部,为进军意大利本土做了准备。8月初,加里波第开始进军那不勒斯;8月19日拂晓,在卡拉布里亚登陆;20日发起勒佐之战;勒佐之战后,加里波第挥师北上,直取那不勒斯;9月,进入那不勒斯城,王国守军不战而降;10月,加里波第与西西里岛守军展开激战,由于敌军兵力占绝对优势,加里波第付出重大伤亡后重创守军,守军退却,死守阵地;11月初,南部地区宣布并入撒丁省。战至1861年3月,意大利基本实现统一。

第三次独立战争(1866—1870年)。意大利王国成立后,企图通过王朝战争,夺取威尼斯。1866年4月,时值普鲁士和奥地利争夺德意志统一的领导权而发生尖锐矛盾。1866年4月,普意结成反奥军事同盟,6月,普奥战争爆发,意大利乘机对奥宣战,第三次独立战争爆发。6月24日,奥意两军在库斯托扎进行大规模会战,意军遭重创,被迫撤至明乔河。

同时,奥军主力撤回本土,意军免遭打击。加里波第协助政府军作战,深入敌后,连战皆捷。但意大利政府迫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压力,强令加里波第撤出奥军战略据点南提罗尔,致使该地重归奥军之手。同时,奥意海军在亚得里亚海附近海域进行一场殊死海战,意军损失惨重,3艘装甲舰沉没,其余舰只撤出战斗。奥军损失甚微。奥意战争结束后,加里波第为解放罗马奔走呼号。1866年10月,加里波第率军打败一支教皇部队,攻占蒙特罗顿多要塞。法国拿破仑三世为阻止加里波第进攻罗马,派远征军经海路在奇维塔维基亚登陆,于10月26日进驻罗马。11月3日,加里波第率部进至门塔纳,遭法军和教皇军队阻击。由于法军装备新式步枪,火力密集,加里波第部遭重创,进军罗马行动再次受阻。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被迫撤回驻罗马法军。9月2日,法军在色当之战中大败,拿破仑三世成为阶下囚。意大利王国政府不再担心法国的干涉,遂派6万大军日夜兼程,赶在加里波第部之前夺占罗马。9月20日,政府军和加里波第部同时开进罗马城。罗马教皇庇护九世下令停止抵抗,避居梵蒂冈。至此,意大利统一大业终于完成。1871年1月,意大利王国首都由佛罗伦萨迁至罗马。

意大利的独立和统一,经历了长期、艰苦而又曲折的斗争过程,唤起了意大利民族的觉醒。1848—1870年的独立战争最终获得了胜利,使意大利摆脱长期受外族压迫和分裂割据的局面,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大大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在意大利独立战争中,资产阶级民主派和自由派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和斗争。民主派主张“自下而上”的道路,自由派主张“自上而下”的道路。由于民主派势单力薄,加之内部不团结,“自下而上”道路行不通。然而,自由派力量雄厚, 政治 上比较成熟,因而成为独立战争的 领导力 量。

意大利独立战争造就了杰出代表人物,其中首推加里波第。加里波第在战前通过一系列军事实践活动,获得了丰富的 经验 。在三次独立战争中,他指挥若定,多次打败兵力上占优势的敌军,取得辉煌战绩。他善于发扬革命军队的政治优势,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积小胜为大胜,为意大利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人称他为“现代游击战之父”是当之无愧的。他在军事实践中创立的一整套战略战术,是意大利乃至全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加里波第的历史评价
加里波由于在南美洲和欧洲军事冒险上有非常重要的贡献,所以被称为“两个世界的英雄”。

意大利的独立和统一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造就意大利最终统一的伟人里首推加里波第。加里波第在意大利独立战争爆发之前就参加过很多的战役,获得了不少军事经验,这就帮助他在意大利的三次独立战争中能够有一个出色的发挥,是他多次打败敌军的基础。

加里波第非常擅长发扬革命军队的政治优势,多次深入敌人后方展开游击战,取得了很多小少胜多的战役的胜利,为意大利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加里波第非常擅长打游击战,所以后人也称他为“现代游击战之父”。而且加里波第在军事行动中总结了不少战略和战术,这后来都成了意大利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 文化 财富。

晚年的加里波第虽然没有担任任何官职,但是他依然是意大利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晚年的加里波还从事一些小说创作,1874年他的小说《千人军》正式出版,第一次印刷加里波第就得到了21000里拉的稿酬,但是加里波第对进前十没有什么欲望的,他晚年基本上都是在靠养老金过日子。所以在意大利加里波第是一个万众敬仰的人物,意大利人不能容忍有人说加里波第的坏话。

❻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影响

一、文艺复兴的背景

1、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

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时意大利呼唤人的自由,陈腐的欧洲需要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

2、天主教会统治压抑人的个性,阻碍科学和生产的发展。

3、拜占廷帝国灭亡时,大批学者逃到意大利,带来大量古希腊罗马的古籍。

4、意大利城市政权强大,同情并支持资产阶级。

二、文艺复兴的影响

1、文艺复兴是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

2、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

作为人,这一个新的具体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

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

(6)在意大利什么让人觉醒扩展阅读

文艺复兴产生原因:

一、物质基础

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商业城市的兴起,手工工场的发展,经济繁荣。

二、文化基础

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从东罗马帝国传到了意大利。

三、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

四、人才优势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

五、地理位置

意大利相对邻近东方,较早接受了东方文化(造纸术,印刷术)。

六、导火索

黑死病在欧洲流行。

七、深层原因

教会严格控制人们思想,激起资产阶级与平民的不满。

阅读全文

与在意大利什么让人觉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为什么食物热量高 浏览:908
芒果为什么比越南好 浏览:462
怎么分辨印度低种姓 浏览:661
伊朗三十万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585
印度为什么出神剧 浏览:741
印度的女人为什么叫妈妈 浏览:46
美国的10码衣服等于中国的多少 浏览:211
中国现在的煤炭从哪里进口 浏览:621
越南盾换成人民币值多少 浏览:465
伊朗最贵的钻石多少钱 浏览:275
越南如何办理入境 浏览:949
印尼龙目岛属于哪里 浏览:915
美国的伊朗人怎么样 浏览:941
为什么意大利那么多古建筑 浏览:697
明日之后如何一发抽到中国湖榴弹 浏览:363
印尼一共有多少火山 浏览:973
越南共占多少岛 浏览:958
有申根签证怎么去英国 浏览:421
印尼渔业什么时候恢复正常 浏览:60
英国脱欧利率怎么样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