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献血者为什么有抗体

意大利献血者为什么有抗体

发布时间:2022-09-26 17:31:55

‘壹’ 献血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很多朋友问过我关于无偿献血利弊的问题,今天我作为一个医生,系统的解答一下这个问题,以下内容都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针对网上很多帖子疯传献血的坏处,主要论点有两个,第一是说献血极大伤害身体,医生从来不献血。第二就是说血液暴利,钱都让血站赚取了。
第一,献血极大伤害身体根本就是没有根据的。成人血液总量为体重的7-8%也就是说,以一个健康成年人60公斤的人计算,其血量约为4200毫升—4800毫升,然而按照中国现行的献血规则,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献血量不能超过400毫升,一般在200毫升。也就是说将身体二十分之一不到的血液献出。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一般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影响。体弱,经期女性,脾功能障碍,贫血等特殊人群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一般也会在24小时内消除。同时,上述人群按照我国现行献血规则,也是不适应献血人群,血站工作人员应当劝道其放弃献血。
同时,成年人红细胞的寿命只有不到4个月,也就是说,即使你不献血,你身体内的血液也在不停的老死,同时骨髓等造血器官内的造血干细胞在不停的制造血液,形成我们所谓的血液新陈代谢。对于肥胖,缺乏运动,嗜酒,年迈等人群来说,血液新陈代谢速度相对较慢,血液粘稠度较高,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适当献血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可提高造血功能,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对于医生不献血一说,根本就无稽之谈,献血又不是要登报纸打广告的,哪些人献血了你怎么知道?甚至献血都可以不填职业。到底有有没有人统计过中国到底是哪些人在献血?我仅向大家讲述我所亲眼看到的事实,医学院的医学生,医院的医生,献血是非常积极的,献血车到了我们医学院,往往要排很久的队才能轮到你献血,一来就是两三天,三四辆车前全都是人,而且,我自己就每年都献血。
然后我们来谈血液暴利的问题,众所周知医院里一包血都是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而献血是无偿的。是不是感觉很不合理?外面传血站工作人员人人都是年薪几十万,根本是扯淡。医院和血站是要盈利我承认,但是我告诉大家,无偿献血有偿用血是有原因的,且不谈血站人员的各种开支人工费等等,单储存血液一样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大家就算没见过人血总见过鸡鸭血吧?你能告诉我怎么样让一碗鸡血放上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都不凝固不变质么?就算放到冰箱里也要凝固变质吧?有人说真空包装就不变质,那请问凝固呢?而且常人所谓的变质和血液变质不是一个概念,血液变质不仅仅是指理化性质的改变,包括内部成分的改变,比如血糖会降低,血钾会升高,红细胞的死亡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血液再次使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有非常专业切昂贵的设备和药物。血站在献血时是没有办法一一做检测的,每个人都等着全面体检一天能抽几袋血?但是血液在入库前都要经过非常严格的检测和筛选,对于各种病原体,微生物都要进行排查,对于不合格的血液采取保密性弃血。请问各位,你到医院把做一次系统的全面血液检测要多少钱呢?至于有传闻说献血不做检测,根本就不实际,请问一下,你可曾见过任何报道正规医院正规血站的血传染了疾病的?即使真的有,我也只能说,那是中国人的悲哀,不是献血的悲哀。
前面说了无偿献血有偿用血的原因,在额外说一句,目前人造血技术很不成熟,无法携带营养,没有凝血功能,没有免疫力,根本无法达到血液的基本功能。所以医院输血只能靠我们无偿献血,这是一个循环的系统,血液来自于社会,再用于社会,如果献血的人越来越少,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因失血无治而死。不知道那些宣传献血危害论的人到底是什么居心,难道非要国家出钱让无偿变有偿才能消除这种言论么?到底是无知犯下的错,还是那几个臭钱蒙了你们的心?
附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享受用血费用减免的优惠待遇。用血费用的报销按下列规定执行:(一)自献血之日起5年内的累计报销用血量按献血量血费的5倍计算,5年后的累计报销用血费用按献血量等量计算(二)无偿献血累计满1000毫升以上的,终生享受无限量用血费用报销待遇; 流程如下:先到医院把用血的钱交了,然后到院办公室开证明,然后找到医生签字,拿上你的身份证、病历、手术通知、无偿献血证,然后到卫生局盖个章,再到血站办理退款,并且有的地方还规定,必须要病人亲自来办理。(三)献血后复检不合格的,其累计报销用血费用按献血量血费等量计算。(四)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其累计报销用血费用按献血者献血量血费等量计算。

‘贰’ 据报道,意大利发现“超级免疫”病例,这会给消灭新冠带来哪些好处

到目前为止新冠肺炎病毒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医生和广大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诠释了什么叫众志成城,我们团结一致,共同抵御疫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防控疫情成功的国家,到目前为止中国也是世界上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做好的国家,没有之一。并且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疫苗研制成功的国家,在为我国全体公民免费接种疫苗的同时我们也为世界很多疫情严重的国家提供了疫苗的支持,为别国拯救他们自己国家的贡献了中国力量。当然毕竟目前疫情问题还没有结束,我们大家仍然任重而道远。

‘叁’ 献血后通知说含自身抗体是什么意思,有自身抗体就不能献血吗

其他抗体阳性指的是梅毒抗体、丙肝抗体和HIV抗体,其中一样阳性。
根据国家献血者健康标准,上述抗体中一样阳性者,血液都会淘汰,而且献血者以后就不能献血了,也就是献血者淘汰。建议检查乙肝两对半,梅毒,丙肝和HIV检查。
另:献血者健康标准一般比正常人的要求要高,结果可能会有假阳性,所以你不要太紧张,你需要做的就是去大医院确诊,去做上述的检查http://..com/question/51191438.html?si=6【请参考】

‘肆’ 意大利一个小镇67%人体内有病毒抗体,是否意味着群体免疫成为现实

如果此消息为真,那就意味着在英国已经凉凉的“群体免疫”计划在意大利成为了现实。据意大利媒体4月2日报道,位于疫情重灾区的伦巴第大区,有一小镇上67%的献血者有病毒抗体,在献血的60人中,40人病毒检测呈阳性。而这些献血者此前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也没有出现任何病症。但是这些献血者又与普通的无症状感染者又有区别,医生在分析他们的血清后分析已经产生了病毒抗体。

意大利现在不仅仅是欧洲疫情的中心,也是各国都需要关注的地区,意大利疫情不结束,欧洲不会有平静的那天,全球也会受到影响。希望意大利医学专家好好研究这一次出现的抗体,为研发疫苗和特效药做一些贡献。

‘伍’ 意大利发现的“超级免疫”病例,有着怎样的特殊体质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29日报道,意大利的沃尤格尼欧村庄的某些居民在初次接触病毒后的很长时间内,仍然能够抵御病毒。

“超级免疫病例”随之出现。

许多研究员赶赴意大利的小村庄,人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战胜新冠病毒的希望。

当地有些人在初次接触病毒后的很长时间内,不仅能够能够抵御病毒,他们体内的抗体也会不减反增。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关键,不少研究员来到这个小村庄展开实验和调查。

希望我们能够早日战胜新冠病毒,获得胜利!

‘陆’ O型血去献血有价值吗

献血年龄由原来的18-55周岁延长至60周岁。其实献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么O血型的人需不需要捐血呢?要注意些什么呢?有价值吗?下面由我为你介绍吧,希望大家喜欢。

O型 血的简介

O型血属于常见血型的一种,是指在红细胞表面上,既不含A抗原,又不含B抗原的血型。O型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血型,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45%或46%左右。含带O型血基因的人,具有多面的性格和善变的气质。

曾经被误认为万能输血者,但因为在血浆中,含有抗A抗体与抗B抗体,可能会导致受血者不同程度的红细胞溶血。

捐血是什么

献血,国内一般理解为无偿献血,台港亦称捐血,是指献血者捐献全血、血浆或血液成分,通常情况下献血者不收取任何报酬,采供血机构向献血者赠送低价值的纪念品的过程。这些血液通常存储在血库中,由医疗单位、血站保管,以备需要者输血时使用。与有偿献血相比较,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有利于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有意献血者可在各地区的固定、流动的献血站、献血屋、献血车进完成无偿献血行为。采供血机构会定期派遣采血车到学校、单位、人流密集区,或配合有关机构的活动来征求献血者。

O血型的人不可以给其他血型的献血

从血型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学理论看,O型血是不可以输给 A型 、 B型 、和 AB型 人的。但是,由于O型血的红细胞上既没有A抗原又没有B抗原,输给A、B、AB型人后,O型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清中的相对的抗A或抗B抗体结合,因而输入的O型红细胞不受破坏,而发挥其良好的携带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的功能,人们称O型血的人为"万能输血者"只是从这一点来说的。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主张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是因为在O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两种抗体,输入其他血型的人的体内后,它可以与受血者血液中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继而产生溶血。由于输入的血量少,受血者体内的血液量大,通过血液循环的稀释,和受血者血浆中存在的一些A型或B型的血型物质对O型血清中的部分抗A和抗B抗体的中和,可以把结合的红细胞的溶血机会降低。但是如果输入的O型血量较大,而且血清中所含抗A抗B抗体浓度很高,同样可以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由此可见,"万能输血者"并非万能,它同样潜伏着严重的危险性。根据以上介绍,我们认为,除非特殊情况下,O型血是不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我们应将坚持同型血相输视为输血领域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则。

捐血注意事项

年满18周岁; 男性体重大于50KG,女性体重大于45KG; 一周内没有感冒和急性胃肠炎,没有服药; 24小时内没有饮酒; 前一晚上没有熬夜; 不要空腹,献血前清淡饮食,不要吃油食物; 女性不在月经期间和前后3天这段时间; 带上身份证 献血后注意事项: 针眼愈合前不要沾生水; 2天内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剧烈 体育运动 ; 24小时内不要用采血的胳膊搬抬重物 多喝水 适当休息,不要熬夜 正常饮食,不必刻意进补。


O型血去献血有价值吗相关 文章 :

★ O型血去献血有价值吗

★ b型血能给o型血的人献血吗

★ AB血型需不需要捐血

★ O型血是幽门螺杆菌的高发群体吗

★ 医院无偿献血倡议书

★ 赞美医护人员演讲范文

★ 家风家教2020高考话题作文800字

★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中考生物试卷真题的答案解析

★ 歌颂医护人员演讲稿

‘柒’ 关于献血后检测HCV不合格的问题

何谓丙型肝炎?
引致肝脏炎症的病毒性感染。在美国,是当前最常见的经输血传播的肝炎。过去,本病诊断依赖于排除甲型、乙型肝炎和其他引致肝脏损伤的原因后归类于丙肝,现已可通过检验确诊。
如何感染?
因接触感染性血液而传播,亦可经性接触传播,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作用尚不明。感染的危险人群包括:接受输血者、静脉药瘾者、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包括性伴侣及接触感染血液的医务人员。夏威夷对供血员作常规丙肝检查,阳性者除名。
有那些症状?
食欲消失、呕吐、胃痛、疲乏、皮肤巩膜黄染。疾病早期,症状类似乙肝,但较轻,如感染超过6个月,称慢性丙肝,许多丙肝感染者并无症状。
症状何时出现?
通常在感染后7周,幅度为2-24周。
传染期多长?
在症状出现前几周至整个患病期间均有传染性。慢性丙肝携带者的传染性仍不明确。
如何治疗?
有一种抗病毒药对某些患者有效,可就医获得更多信息。
如何免受感染?
防止接触可能为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和其他体液。不共用可能被污染的牙刷、剃刀、注射器和其他物品。
肝炎患者就诊牙医或其他检查,应向医师告知病情,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肝炎感染者不得作为供血员。

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如何?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肠道外传播的一类传染病。输血及血制品引起传播是本病的主要途径。据国外报道,输血后引起的肝炎中,90%以上是丙型肝炎;10%~25%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为丙型肝炎。在美国,每年约有15万~17万人罹患本病。我国温表于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故确切发病人数尚不清楚,但输血后丙肝的比例约占60%~80%。而急性散发性肝炎患者中,丙肝约占12%~24%。此外,因单采血浆回输血球发生血液污染而引起丙肝暴发流行的报告亦较多。
近年来,靠输血途径传播的丙肝例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如美国1988年的调查数字表明,急性丙肝中46%有静脉注射毒品史,10%有不正当性接触或家庭内肝炎接触史,5%有经常接触血液或血液透析史,而输血引起者仅占6%。其中不正当性行为与家庭内肝炎接触史的发病率要比不具备这些因素者分别高出11倍和6倍。此外,母婴垂直传播也是一个途径。丙肝的这种多途径传播,造成了预防上的困难,故其发病率正呈逐渐上升趋势,流行范围也逐渐扩大。
而对部分正常人群开展的抗一HCV的检测调查表明,人群中存在的较多的慢性HCV携带者也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HCV,从而有可能造成丙型肝炎的发生和流行。

得了丙型肝炎怎么办?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丙型肝炎也可分为急性、慢性与重型三种不同的临床类型,故其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1)急性丙型肝炎: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及保肝药的合理使用,是所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共同疗法。至于急性丙肝要不要及早使用抗病毒的干扰素治疗,目前专家们仍持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应早期应用干扰素消除丙肝病毒,防止其转为慢性肝炎;也有人认为丙肝也有自愈倾向,干扰素不仅价格昂贵,部分病人还会产生副作用,再说也未必能完全防止慢性化,故急性期不主张应用。但临床上应灵活掌握,如果病人经一般治疗后病情好转不明显,血清转氨酶(ALT)或血清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CV-DNA)持续或反复升高,在病家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则可以考虑使用干扰素。
(2)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具体措施有三:
1)抗病毒治疗:目前公认比较有效的抗病毒药首推α-干扰素(IFN-α),剂量为300万单位/次,每周3次,皮下或肌肉注射。以后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治疗效果,增至500万单位/次,每周3次,疗程为3~6个月。据报道,约50%病人出现复发,但再次应用干扰素治疗仍可获效。因此有人主张加大剂量,延长疗程至一年,或配合应用其他抗病毒药,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用药后如出现贯寒、发热、类感冒反应及眩晕、脱发,甚至末梢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多可自然恢复。此外,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病毒唤(三氮唤核耷)治疗丙肝,有明显降低及恢复转氨酶和丙肝病毒会氧核糖核酸(HCV-DNA)水平的效果。用量为每日口服l~1.2克,或0.4~0.6克/日,肌注或加入500毫升5%的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疗程为3~6个月。
2)免疫调节剂治疗:可以纠正慢性丙型肝炎出现的免疫功能障碍,促进丙肝病毒的清除和病体的恢复。也可配合应用其他抗病毒药。
3)改善肝功能治疗:可参考有关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条目。
(3)重型肝炎治疗:丙肝病毒(HCV)若与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特别是乙肝病毒(HBV)混合感染,极容易引起重症肝炎。

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与流行状况是怎样的?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据国外报道,90%以上输血后肝炎和25%以上急性散发性肝炎为丙型肝炎。我国目前由于献血员筛查的方法尚不够灵敏,输血后丙肝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①经血传播:HCV主要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输血后丙肝病毒的感染率与献血员的HCV携带状态有关。美国与日本的献血员抗-HCV检出率为1.2%~1.4%,意大利为0.9%,德国为0.4%。我国曾对588名合格献血员进行抗-HCV检测,结果9.35%抗-HCV阳性,经PCR检查HCVRNA,说明抗-HCV阳性者大多具有感染性,此为HCV无症状携带者,具有高度传染危险性。
HCV经血液制品传播也屡见不鲜。国内外报道有因输注第Ⅷ因子、第Ⅸ因子或纤维蛋白原而发生丙型肝炎者。
经常暴露血液者,如血友病患者,妇产科、外科医生、手术者,胸外手术体外循环病人,肾移植血液透析病人及肿瘤患者,均极易感染丙型肝炎。静脉毒瘾者亦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②性接触传播:研究发现丙型肝炎发病与性接触尤其与接触多个性伙伴明显相关。
③母婴传播:有学者研究认为母婴传播不如HBV多见,主要是家庭水平传播。
④日常生活接触:虽然经血传播是丙型肝炎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但至少15%~30%散发性丙型肝炎病人,无经血或肠道感染史。丙型肝炎病人的精液、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发现HCV RNA阳性。提示性接触和日常生活接触可能传播HCV,但机率较低。

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征?
①潜伏期约为2~26周,平均7.4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 天。
②丙肝较乙肝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转氨酶峰值较低,大多数患者不易被发现。
③丙肝常见单项转氨酶(ALT)升高,且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④短潜伏期丙肝,病情较重,症状突出,常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
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慢性化。据观察研究,约40%~5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从HCV发展成慢性肝炎平均约为10年,肝硬化平均约20年,少数患者恶变成为原发性肝细胞癌需30年。
⑥虽然一般丙型肝炎经过较轻,但亦可见急性丙型肝炎暴发型与亚急性经过,或慢性迟发性肝功衰竭等严重表现,而丙型暴发肝炎时与乙型肝炎不同,HCV仍处于高度复制状态。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有何相似之处?
①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与乙型肝炎相似,两者均是经过血液、通过输血、血制品、血液透析及静脉内滥用药物等方式传播。
②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但丙型肝炎无症状及无黄疸病例较多,有些患者不易被发现,且肝功检查常表现单项转氨酶升高,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③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一样,也有无症状丙肝病毒携带者,且无症状带病毒供血者,能传播丙型肝炎给受血者。
④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均有向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发展的倾向,其发生率甚至比乙型肝炎更高,丙型肝炎也可发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⑤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由于传播途径上的相似,因此丙肝与乙肝可以重叠感染,且重叠感染较单个感染发生重症肝炎和病死率要高,表明丙肝与乙肝重叠感染可加剧肝脏的损害。
⑥丙型肝炎也可能有性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但不如乙型肝炎发生率高。

丙型肝炎病毒血症有哪几种类型?
通过对输血后HCV感染者的系列血清标本进行抗-HCV的检查及HCVRNA研究,发现HCV感染的病毒血症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急性感染的短暂病毒血症。主要见于急性自限性丙型肝炎。应用PCR法可在ALT升高之前检出HCVRNA,但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短,可仅数天或数月。而抗-HCV往往要在ALT升高后数天或数月才能检出。
②慢性感染的持续病毒血症。HCVRNA可在急性期,ALT升高之前检出,并且持续存在。现已观察至少存在三年以上。
③慢性感染的间歇病毒血症。表现在感染早期出现病毒血症,其后病毒血症消失数月,几年以后,重新出现病毒血症。重新出现的病毒血症与急性阶段出现病毒血症相似,一般在ALT 出现升高之前。提示肝内病毒活动性复制。

丙型肝炎有何病理特点,其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慢性丙型肝炎的肝组织学改变与其他肝病难以区别,可表现为慢活肝、慢迁肝及肝硬化等改变。无症状HCV感染者肝活检组织病理改变也可见到慢活肝及肝硬化病变。
急性期丙型肝炎病人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常见:①肝实质可见小脂肪滴;②肝窦壁细胞明显活化,枯否细胞增生,肝窦内可见淋巴细胞,有的表现为“单核细胞增多症状样改变”;③肝细胞浆内呈不规则嗜伊红变及嗜伊红小体;④肝细胞形成气球样变,肝细胞浆疏松,肝细胞膜界分明,似中毒性肝细胞损害改变;⑤可见巨细胞。
汇管区病变一般较急性甲肝与乙肝轻,但差别较大,轻者仅见淋巴细胞浸润为主,重者可见大量滤泡淋巴细胞聚集,片状坏死与桥接坏死在重症叶也可见到,亦可见小胆管损伤。反复急性发作的丙肝病人,连续肝活检证实其中约10%~15%伴有肝硬化病变。有人报告发病后6 个月内约1/3丙型肝炎组织学证实有肝硬化。
丙型肝炎是以肝细胞损伤为主的疾病,肝细胞破坏的机制有两种可能性。
①丙肝病毒直接破坏肝细胞,由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原位杂交检测均显示血清及肝脏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的变化与转氨酶异常变化相平行。认为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可能直接损伤肝细胞的细胞器,促使肝细胞膜对转氨酶的通透性增强。HCV抗原肝细胞可见胞浆明显疏松水肿,可见小空泡性脂肪变性及气球样变。均提示HCV具有直接破坏肝细胞的作用。
②较多实验证明免疫因素也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细胞免疫可能是丙肝病毒导致肝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

丙肝病毒是否可以发生母婴传播?
丙肝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现已发现母亲体内高水平的病毒血症能促使丙肝病毒传播给下一代,妊娠后期急性丙肝病毒感染可促使母婴间传播,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围产期传播率为10%左右,有人报道,正常分娩较经腹剖宫产更易导致婴儿丙肝病毒(HCV)感染。至于母乳喂养是否可以传播丙型肝炎,目前尚无证据证明。

唾液能传播丙肝吗?
国外有人收集感染丙肝黑猩猩的唾液,经皮接种于另一只猩猩后,被接种的黑猩猩虽无临床症状,但电子显微镜证实确已感染了丙肝病毒。这提示患丙肝的黑猩猩的唾液中,可能会有丙肝的传播因子并能经皮传播给其他黑猩猩。
国外对丙肝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调查发现,其家庭成员中丙肝抗体阳性率为4.9%,临床丙肝患者唾液中40%能测出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阳性。认为接吻、唾液污染可能是造成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传播丙肝的重要方式之一。

丙肝能通过性接触传播吗?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调查1988年急性丙肝的传播途径时发现,仅6%的患者有输液史,5%的患者有血液接触史或血液透析史,46%的患者有静脉内滥用毒品史,10%则是与家庭内有肝炎病史者有性接触的主妇或性伙伴。另一次对照研究表明,凡有2个以上异性伴侣的人群组,较无性伙伴的对照组的丙肝发生率高11倍;有性接触或家庭内接触丙肝患者史者较对照组高6倍。
国内报告7例输血后丙肝患者的精液中4例查出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阳性,9例输血后丙肝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2例HCV RNA阳性。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性接触在丙肝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丙肝在配偶中的感染情况如何?
丙肝主要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但实际上有不少并非通过输血传播。日本时四元对丙肝患者能否将丙肝病毒传染给其配偶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是82名慢性丙肝患者的配偶,对照组为47名慢性乙肝患者的配偶。结果表明慢性丙肝患者配偶的肝功能障碍发生率较慢性乙肝患者配偶肝功障碍发生率明显高。因此认为,丙肝病毒可在配偶间发生传播。
慢性丙肝在其配偶中的传播率可高达21%,显着高于其他家庭成员。研究还表明,夫妻间感染的丙肝病毒,其核糖核酸(HCV RNA)基本上是一样的。对夫妻间感染的丙肝病毒的序列分析已肯定,其同源性显着高于其他人群。

干扰素对急性丙肝治疗有效吗?
Omata等曾在1990年对11例急性肝患者用干扰素治疗4周,14例急性丙肝患者不接受治疗作对照。1年后,对照组的14例患者中有13例的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波动,而治疗组11例中只有4例波动。两组差异显着。用干扰素治疗的丙肝患者,体内的丙肝病毒可被抑杀,发病过程可以中断。另有一些学者认为,对急性丙肝患者采用干扰素治疗,至少可以防止30%的丙肝患者向慢性化发展,而且急性丙肝一旦明确诊断,干扰素的应用越早越好。

丙肝的预后怎样?
虽然丙肝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但易向慢性化转变,血清转氨酶常呈波浪起伏性升高,持续达 6 个月者(占57%)比乙肝(占28%)更为多见。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者,易发展为慢性;女性较男性更易发展为慢性;老年和高剂量丙肝病毒急性感染者易发展为慢性;经皮传播者,特别是输血后丙肝较非肠道外传播者更易发展为慢性。其中10%~20%发生肝硬变,有时在急性起病后几个月至1年之内,在无症状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演变为肝硬变,而且,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不良。

丙肝与原发性肝癌有关系吗?
丙肝病毒感染后,尤其是已有肝硬变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就增加。丙肝在多年后可发展为肝硬变,甚至发生肝细胞癌。急性丙肝一定要转为慢性后才可能发展为肝组织纤维化、肝硬变、肝癌,迅速恶性变者约要历时13~17年,缓慢恶性变者需25年或更长。定期检查丙肝患者的血清转氨酶及甲胎球蛋白水平,对了解病毒血症和病变活动情况以及对预防肝硬变、肝癌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预防丙肝?
丙肝病毒感染后,人体并不产生对同源或异源病毒的免疫保护作用,目前尚无疫苗可用。有人使用非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作为被动免疫,其效果亦欠佳,似乎没有中和抗体,因此,目前预防丙肝只能通过间接手段。
①尽量减少输血。
②尽量用志愿供血者的血,而不用职业供血者的血。
③筛查供血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肝抗体及乙肝核心抗体。
④进行有创检查或治疗时,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
⑤采取教育和宣传手段,禁毒,禁止卖淫嫖娼,禁止注射毒品。

干扰素治疗输血后丙型肝炎的效果如何?
国外报道,用干扰素治疗输血后丙型肝炎11例,治疗前肝活检证实5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为急性肝炎。方法是将人成纤维细胞干扰素300单位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每周3次,共4周。治疗结束后,对4例急性肝炎及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肝活检,另1例急性肝炎于1年后行肝活检,结果如下:
①4例急性肝炎患者中的3例和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中的2例,其门静脉区和肝小叶周围炎性浸润改善,未发现肝细胞坏死,但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无改善;另1例急性肝炎在治疗1年后,肝活检示组织学正常。
②5例慢性活动肝炎于1周后,转氨酶开始下降,3例降至正常范围,但1个月后,全部患者转氨酶回升,12个月达治疗前水平;6例急性肝炎,5例转氨酶降至正常范围,其中4例稳定12 个月,1例3周后谷丙转氨酶回升,4个月后自行恢复正常,稳定7个月;另1例急性肝炎于治疗结束后,转氨酶立即恢复正常,且稳定12个月。
上述结果表明,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效果肯定,而对输血后慢性丙型活动性肝炎,仅有暂时降酶作用。因此认为,干扰素小剂量治疗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疗效良好,前景广阔,但能否防止急性肝炎慢性化,还需要作对照研究。

重组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效果如何?
有人用重组干扰素治疗10例丙型肝炎患者,500万单位/日,1个月后8例转氨酶明显下降,继续治疗(剂量减至100万单位,3次/周),转氨酶持续得到改善。随访肝活检显示,所有转氨酶降低的患者,其组织学均改善。这8例患者持续1年,停药后有6例在生化和组织学方面均持续改善,随访1~3年一直无症状,血清转氨酶正常或接近正常。仅有2例复发,血清转氨酶回升到治疗前水平。
另一作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重组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共观察166例患者,均接受过输血或在职业上暴露于血液者,血清转氨酶至少持续升高1年,肝活检符合慢性肝炎。对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58例,皮下注射重组干扰素300万单位/次,3次/周,共注射24周;第二组57例,100万单位/次,3次/周,共24周;第三组对照组51例,未接受干扰素治疗。结果24周后,转氨酶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者,第一、第二和第三组分别占46 %、28%及8%,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值分别<0.001和<0.02。在第一组治疗有效的26例中,转氨酶完全降至正常者有22例,占85%;而在第二组有效的16例中有9例转氨酶正常,占56%。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者,第一组占51%,第二组占44%。因此认为,24周干扰素疗法对控制大多数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是有效的,但停药后常会复发。

丙型和戊型肝炎是怎样命名的?
应用敏感的特异性血清学试验诊断甲型及乙型肝炎以来,发现一些具有传染病特点,但缺乏目前已知的病毒血清学(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证据的急性和慢性肝炎,统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具有2个明显的特征:
①通过肠胃外途径传播:是输血和输入某些血浆提取物,如第Ⅷ因子和第Ⅸ因子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在血液透析、骨髓和肾移植、血友病及心脏外科患者、静脉内滥用药物和经皮注射的患者中,多次发生非甲非乙型肝炎暴发流行。日本菊地金男报告1644例接受输血的患者中,246例发生了输血后肝炎,仅3.7%(9/246例)为乙型肝炎,96.3%(237/246例)为非甲非乙型肝炎,本型在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与乙型肝炎相似。
②经粪-口途径传播:由于水源或食物被粪便污染所致,如供应人口众多的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可造成大规模非甲非乙型肝炎暴发流行,故又称水源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类似甲型肝炎。1989年9月,在东京召开的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和经血传播的传染病学术会议上,将上述两型肝炎分别正式命名为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是指经常肠道外暴露血液者,如血友病患者、静脉内滥用药物成瘾者、血液透析患者、骨髓和肾移植患者、心外科患者以及经常经皮注射的患者。据来自西班牙的报告,血友病患者、静脉内滥用药物成瘾者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70%及20%,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我国检测65例单项转氨酶异常的供血者表明,其丙肝抗体阳性率为90.8%(59/65),说明我国供血者是丙肝高危人群。这些人群经常是无肝炎症状和体征,而仅是单项转氨酶升高。提示我们今后对单项转氨酶增高而无肝炎临床症状者不仅要检查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更应该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丙肝病毒RNA。

丙型肝炎与丁型肝炎有何相同之处?
①传播途径相同,主要通过胃肠外途径传播。
②临床上,两者均可使病情发展为慢性化,而且最常见的组织学损害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变,预后不好。
③两种病毒实验感染的黑猩猩,肝组织学损伤相似,均以细胞毒表现为主,而且在电子显微镜下,肝细胞浆中均可见相似的管状结构改变。

丙肝抗体阳性者有无传染性?
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的血中含有丙型肝炎病毒,具有传染性。有人对1984~1986年间接受5150 份血制品注射后的383例心外科手术患者的丙型肝炎发生率,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9例发生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中,有6例(67%)丙肝抗体阳性,而374例未发生丙型肝炎者中,只有9例(2.4%)丙肝抗体阳性(P<0.001)。9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共接受血制品151 份,其中6份(3.9%)丙肝抗体阳性,374例未发生丙型肝炎的患者共接受血制品4999份,其中丙肝抗体阳性31份(0.6%),P<0.001。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输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的血,丙型肝炎的发生率显着高于输丙肝抗体阴性者的血

‘捌’ 意大利不再隐瞒去年10月疑似病例,准备开棺验尸,为什么美国慌了

意大利确实要开馆验尸,与美国多少有点关系,但美国肯定没有慌。意大利的2019年10月起,出现了大量不明肺炎患者,并出现很多死亡病例。此前,意大利顶级传染专家雷穆奇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意大利很可能在2019年10月就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现如今,意大利另一位传染专家迪卡里教授要对那些不明肺炎死者进行检测,以确定不明肺炎是否是新冠肺炎。首先,意大利疫情如此严重,大概率很早就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第二,如果意大利很早就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可能与美国有关系;第三,美国未必会慌,因为美国的甩锅能力一流。

所以,意大利此前爆发的不明肺炎疫情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美国都不会产生恐慌。从美国的角度,只需要保住强大的国家实力,就能够应对一切危机。为了应对本国的危机,美国绝对不会吝啬发动一场对外的局部战争!

‘玖’ 为什么O型血是万能献血者,而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诚如LZ所说,确实会反应的
但是,实际上式这样O型血遇到AB型血,破坏的是O型血,
如果AB型血输到了O型血人的身体里,O型血被破坏了,受血人自身的血被破坏了,就会有生命危险
但是O型血输入到AB型血人的身体里,O型血被破坏了,但是受血人自身的血却没遭到破坏,因此可以成功受血

‘拾’ 我在网上看到曹韵贞教授,她说世界上发现有七个病人血液中检测不到抗体,尿中有。她们现在研究出原因了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的窗口期说明
关于艾滋病检测窗口期问题的回答
近来有许多人来电询问有关艾滋病检测的窗口期问题,而且有许多资料介绍的信息不一致,有的说1个月,有的说3个月,有的说6个月等。许多人2个月、3个月时做HIV抗体检测结果阴性,好容易解除了思想顾虑,忽然看到有资料载或听他人说要等到6个月做检测,心理负担又加重,几乎天天打咨询电话询问,述说如再熬3个月,感到精神压力实在承受不了等。为此,我们特将我国着名艾滋病专家曹韵贞教授在中国生殖健康网上与网民交流中有关艾滋病检测方面的问答摘录如下:
曹韵贞:艾滋病病毒(HIV)进入人体后高速度的复制,引起一个所谓的急性的病毒血症。HIV侵犯的是CD4细胞,或者说是淋巴系统,因此会出现一个类似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这个症状往往是7~12天,所以艾滋病的急性临床期在2周内。2周内可出现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包括喉咙痛,低烧,皮肤有斑,颈部以上淋巴结肿大或有点腰酸背痛等。从病毒接触后就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体在2~6周后产生,一般人如果真有感染的话,大概一个半月后就有抗体了,它不会延长到3个月、6个月、一年。
曹韵贞:我不知道为什么把这个窗口期的时间改了,这是一个科学的结论,这个4~6周是我们经过长期的很多病例而定的,这是一个科学的结论。另外还有个别的情况,自己说不清楚什么时候感染的,他从感染后到检查不是1周、2周去查的。我们讲的所谓4~6周是结合众多的病例得出来一个科学的结论。
问:为什么许多专家说窗口期要6个月,有的说抗体还没有产生。
曹韵贞:现在专家太多了,作为一个内科医生,对抗体说3个月、6个月我没意见,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到过急性的病人,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对每个急性病人都进行大量的检查。我是因为1991年~1993年做了大量急性感染者的研究工作,才得出这种结论。至于说抗体没有产生,我想这不会是专家的说法。
问:现在的试剂会不会有查不出来的病毒亚型啊?
曹韵贞:不会,什么叫亚型,HIV是有3个结构基因组成的,主要有一个叫L,叫表面基因,这里面有这种氨基酸的可变状,不同的氨基酸产生不同的亚型,随便你是什么亚型它总归是HIV。HIV有共性,抗体都应是阳性,抗体的试剂包罗了所有亚型。
问:我于9月8日有高危行为,对方是个小姐,我没有采取措施。事后,我先后和她检查了多次,最近的一次检测,我是90天,结果阴性,用上海科华试剂双抗原夹心法检测;她是85天,阴性,用北京万泰双康原夹心法检测。请问,我能完全排除吗?需要不需要做确诊检测?
曹韵贞:我想可以排除,因为国内的这些试剂都是经过鉴定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可靠的。如果初筛阴性的话,确认什么呢?所谓初筛是用总的病毒的抗体来检测。所谓确认是用抗原做在特殊的纸上,是一条一条不同分子量的抗原在那个地方,抗体通过时能够起反应了,就一条一条比较明显地出来了,这个叫确认。你连初筛都没有,确认什么呢?不需要。
问:我在地坛医院做过病毒载量,在深圳做过PCR,都没有问题。有的网站说这些检查不准确,不作为常规检查。到底如何才能彻底确定?
曹韵贞: PCR是不可做诊断的,这点是可肯定的。诊断就是抗体,如果要做病毒载量是为了急性期,抗体还没有出现可以做病毒载量,为了做治疗,为了解病情做病毒载量。
问:高危性行为后2周、4周HIV抗体检测阴性,可以排除HIV感染吗?
曹韵贞:一个半月左右即可排除了。要看你两周是怎么算,我碰到一个病人,他跟我说是一个月以前,有过高危行为,但是我仔细问他3天前还有高危行为。
问:相当少的人要到6个月才可以查出抗体(资料来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曹韵贞:我没有看见过这个,如果你愿意跟我讨论,你把文献传给我都可以,因为我们说的是绝大多数,你说有个别那样,确实有特殊情况,现在全世界查出有七个人血里没有抗体,尿里有抗体。正在研究,全世界几千万人的感染,只有七个人是这样,你拿七个人做代表吗?少数的一个两个就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常规的东西来看。
问:HIV抗体检测假阴性的概率有多大?3个月检测结果阴性还用再做第二次检测吗?
曹韵贞:假阴性的概率是很低的,因为我们用的检测试剂阳性在99%以上,假阳性应该是1%以下,很少,做两次不可能两次都是假阴性,我觉得假阴性的机率很小。

窗口期到底有多长时间

许多朋友给我们来信,询问高危行为后多久可查出抗体,有的文章说窗口期可长达6个月,那么窗口期到底有多长时间呢?
艾滋病病毒与其他病毒性疾病一样,人体感染HIV后2周血液中出现HIV抗体,一月后95%以上的人可检出HIV抗体,个别人抗体出现较迟。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9年公布,通过14年间对HIV抗体的检测,HIV的窗口期为1-3个月。

美国从1985年开始对所有献血者进行HIV抗体监测。在1985年到1990年,对献血者使用第一代酶标诊断试剂筛查,窗口期为34-55天 (平均45天)。

1990年以后使用基因重组酶标诊断试剂,窗口期为(9-41天),平均45天。14年间只有一例病人例外,其窗口期超过3个月。

由于我国HIV感染者呈散发,无法进行大规模HIV抗体窗口期的统计研究,各医疗机构在对窗口期的解释上可能有一些差别,我院将窗口期定为2个月,至开展检测HIV抗体以来,尚无窗口期超过3个月。

与意大利献血者为什么有抗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一共有多少火山 浏览:971
越南共占多少岛 浏览:956
有申根签证怎么去英国 浏览:419
印尼渔业什么时候恢复正常 浏览:59
英国脱欧利率怎么样 浏览:31
讲英国历史讲什么最好 浏览:337
越南种什么草最好 浏览:430
罗马宝贝意大利剧插曲有哪些 浏览:667
英国的薯片有多少种 浏览:106
英国租房有什么问题 浏览:274
中国男篮对希腊徐杰得多少分 浏览:439
越南打表多少钱 浏览:334
电脑版越南服怎么改模组 浏览:266
中国什么省最有钱 浏览:962
印度有多少红茶 浏览:207
中国做了哪些努力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浏览:103
印度香蕉怎么煮最好吃 浏览:477
印尼花梨木多少钱 浏览:672
意大利语有了一点点基础该怎么学 浏览:941
英国禁用什么塑料 浏览: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