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视剧《亮剑》中,二营长的意大利炮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亮剑中李云龙在攻打平安县城时受阻,大喊一声让二营长把意大利炮拉上来,轰塌对方的城门,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个桥段因为比较有张力的语言让大家印象深刻,但其实意大利炮真的是一种比较落后的火炮。
因为缺乏先进的军工业生产条件,我们只能采用进口其他国家淘汰的军工产品和缴获日军部队的装备来组建自己的炮兵部队,而所谓的意大利炮比九二式步兵炮攻击力确实强很多,但是较之日本同时期的加农炮去,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也仅仅是在亮剑之后才留下了诺大的名号,其实也鸡肋的很。
❷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打平安县城时,伤亡惨重,意大利炮为啥不早点用
剧情需要,早点炸了,后面的剧情就会不一样
❸ 亮剑中李云龙用意大利炮打平什么县的是第几集
打的平安县,第14集,用的意大利炮。二营长火了。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❹ 意大利炮是什么东西
为法国M1897型75mm火炮。
2.意大利炮”的身管通过一个装满液体和气体的铁制容器与炮架相连,发射后,液体传导力,气体被压缩消耗后坐力。弹性相连代替刚性连接,这是火炮的一次重大革命,所以,即使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很快被更大口径的火炮代替,它的历史地位仍然不可否认。
❺ 二营一共有两门意大利炮,为什么炮轰县城时只拉出了一个
在《亮剑》里,曾经出现了非常多的精彩镜头,也体现了李云龙出彩的指挥能力。但是要说抗战期间最激动人心的一战,一定要要属平安战役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众所周知,李云龙在这期间,曾经打了很多战役,不过大多都是团级规模的战役,有时候还只有几百人的小规模战斗,但是平安战役不一样,这次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师。如果再算上配合李云龙的那些友军部队,那么这次战斗便能称之为集团军规模了。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这两门火炮一开始是二营下属的6连缴获的,所以这意大利炮的拥有者并不是二营长,而是属于6连的黄连长,所以另一门意大利炮应该还是在6连的手中。就在战斗打响前,李云龙已经想到了鬼子会进行支援,所以便让6连到褐阳沟方向进行阻敌增援的战斗。但是李云龙没能想到的是,鬼子的援军实在太多,光褐阳沟方向就来了一个连队的兵力,最终6连衣全军覆没惨痛的代价,终于是抵挡住了鬼子八个小时的进攻。一个连仅仅三百人而已,居然能挡得住鬼子联队的两三千号人,其中意大利炮肯定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❻ 意大利炮是什么意思
网络流行词,也是一个梗。流行起来的原因是因为《亮剑》第14集中李云龙的台词:"二营长!意大利炮呢?给我拉来!"。
❼ 为何说二营长的“意大利炮”是二营长在糊弄李云龙
二营长拉来的是当时中国战场上只有国军中央军、滇军和桂军才有的法国1897式75毫米野战炮,不是意大利炮,不排除是鬼子在战场上缴获的,然后又让二营长给缴获了,看见全是洋码子,就胡乱起了个名叫意大利炮,所以有人认为这是在糊弄李云龙。
说出来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李云龙当时喊二营长把终极武器拉出来的这个举动,几乎改变了世界,整个二战战局发生变化的基础就是这个终极武器奠定的。
而李云龙的妻子秀琴在这场战役中牺牲了,同时牺牲的还有很多中国战士,整场战役中国方伤亡一万余人,毙敌一万余人,平安县城获得了解放。
所以,李云龙让二营长拉来的不是炮,而是扭转战局的正义之神。
❽ 当时意大利炮究竟有多珍贵,为啥李云龙敢号称富得流油
提起《亮剑》中的李云龙,想必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李幼斌的形象。这部电视剧带火了李幼斌,而李幼斌也成就了《亮剑》。剧中的李云龙性格大大咧咧,为人敢爱敢恨,在打仗上更是颇有心得。但李云龙也有自己的“不完美”之处,比如:大男子主义、满嘴脏话、爱占便宜。而恰恰是因为这样,反而让观众觉得这个角色更接地气。
意大利炮
抗战时火炮稀缺原因
按说意大利炮产自1897年,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时,已经过了40年。难道我国的兵工厂就造不出像样的火炮么?其实是可以的。早在20世纪初,上海江南制造局炮厂便能够生产同口径同技术水平的火炮。1907年便成功仿制出克虏伯式14倍75毫米山炮,基本实现了零件全国产。像后来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也生产过100毫米、105毫米甚至240毫米重型榴弹炮。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则生产过75毫米、88毫米山炮野炮。
❾ 《亮剑中二营长的“意大利炮”到底是什么炮
“意大利炮”就是M1897式野战炮。
需要申明的是,《亮剑》是一部好剧,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都无可挑剔。可摄制组在武器装备的还原度上并没做到十全十美,剧中出现的“意大利炮”是明显的模型,外漆也显得十分粗糙。因此,在现实中并不能找到一模一样的炮,只能算大概比较像而已。下面的分析仅代表小编的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首先得说说意大利炮的来历,各营连集结的时候二营长有过交代:是打小曹庄据点时缴获的两门山炮,意大利货,炮身上全是洋码子,就是炮弹少了点,才17发。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该炮应该是从日军或伪军手中缴获,也有可能是日军从国军那儿获得的战利品,而后自己使用或交给伪军使用。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发现,在二战期间,日军和国民党军队都装备过一款意大利炮,即47mm32倍口径的“百禄”M1935式步兵炮。
该炮其实是由奥地利的“百禄”公司设计,但是由于意大利在二战初期工业基础较差,缺乏独立研制生产火炮的经验,就从奥地利进口了这款火炮,并进行国产化,尔后大批量生产,命名为da 47/32。该炮有一部分出口到中国和日本,但是数量不多,现已很难查证。不过从外形上来看,“百禄”M1935式步兵炮的外形和剧中的“意大利炮”相去甚远,基本没有血缘关系。因此可以断定,此意大利炮非彼“意大利炮”。
而单纯从外形上看,剧中的“意大利炮”更像法国的M1897式野战炮。该炮是法国人于1897年研制,口径为75mm,拥有巨大的防盾和超长的炮管,和剧中的“意大利炮”正好吻合,从外形上基本可以判定,“意大利炮”就是M1897式野战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