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火葬场在哪里

意大利火葬场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10-15 03:55:03

1. 的里雅斯特的旅游景点

●圣贾斯特斯大教堂(意大利语:Cattedrale di San Giusto):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里雅斯特意大利人的标志
●圣三一和圣斯皮里东塞尔维亚东正教堂:建于1869年,建筑采用了东罗马帝国传统风各的五个炮楼样设计的希腊十字方案
●圣西尔维斯特教堂:建于公元11世纪
●圣玛丽亚·马乔里教堂:建于1682年
●圣尼科洛·戴·格雷奇教堂:建于1787年,1818年由建筑师马特奥·佩尔奇在教堂外四个方向增加了奥地利晚期巴罗克风格的钟楼
●的里雅斯特犹太教堂(意大利语:Tempio Israelitico di Trieste):建于1912年
●蒙特格里萨教堂(意大利语:Santuario Nazionale a Maria Madre e Regina):建于1960年 ●里卡多拱门(意大利语:Arco di Riccardo ) :是一座罗马时代的城门,公元前33年建于古罗马城墙中,位于皮亚泽塔碉堡旁、老城狭窄的街道中,之所以取这个名称据信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在十字军东征时回国途中经过了这个拱门。
●建于公元2世纪的福伦塞教堂(Basilica Forense)
●帕莱奥克里斯蒂安教堂
●罗马时代的神庙:其中一个祭祀雅典娜,另一个祭祀宙斯,两个神庙都位于圣朱斯托山上。宙斯神庙遗址在广场附近,而雅典娜神庙遗址在教堂下面,游客们可以看到它的根基
●罗马时代的剧院: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的里雅斯特,在公元前33-32年时按照罗马皇帝屋大维的命令将城市用城墙封闭起来。在公元1-2世纪,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罗马剧院就位于圣朱斯托山脚下,面朝大海,剧院的建设局部使山脉变得平缓起来,剧院的大部分由石材制成,圆形露天竞技场最高部分的台阶和舞台据推测是由木头制成的。装饰剧院的雕像在20世纪30年代由电灯替换,现在这些雕像都保存在城市博物馆里,三部图拉真时代的文献提到了这里,与剧院的发展紧密联系的Petronius Modestus的雕像在一世纪下半叶被竖立起来。 在整个的里雅斯特省,拥有整个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区所有24组洞穴中的10组,被称作喀斯特高原的的里雅斯特高原 (意大利语:Altopiano Triestino)在意大利境内覆盖了200平方公里的地区,拥有大约1,500 个不同尺寸的岩洞(如巴索维扎岩洞就是纳粹大屠杀纪念地)。
所有岩洞中最着名的是大岩洞(意大利语:Grotta Gigante,斯洛文尼亚语:Briškovska jama),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岩洞,一个单独的岩洞大到可以容纳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特雷比西亚诺岩洞在流经的蒂马沃河床下350米,这条河在斯洛文尼亚的什科茨扬岩洞(距离的里雅斯特几公里,并且都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上)成为地下河,在流过30公里的距离后于离亚得里亚海1公里的地方进入地面,并在杜伊诺附近形成一系列的泉眼,而这些泉眼被古罗马人称作是进入冥界的入口。 ●里谢拉集中营纪念馆:一个国家纪念馆,意大利唯一一个带有火葬场的纳粹集中营
●岩洞大屠杀纪念馆(意大利语:Foiba di Basovizza):是一个国家纪念馆,是使人们想起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南斯拉夫游击队处决的意大利和其他民族的受害者,也是自19世纪以来最近的一次族际间的暴力冲突的片断,伴随着民族主义的不断升级,同时得到法西斯政府的大力加强。
●的里雅斯特自然历史博物馆(意大利语:Civico Museo di Storia Naturale di Trieste):收藏有早期人类的化石
●的里雅斯特市植物园(意大利语:Civico Orto Botanico di Trieste):一个市立植物园
●的里雅斯特大学植物园(意大利语:Orto Botanico dell'Università di Trieste)
●罗桑德拉山谷国家公园(斯洛文尼亚语:Dolina Glinščice):位于的里雅斯特省和斯洛文尼亚边境之间的国家公园
●圣马可咖啡馆(意大利语:Caffè San Marco):位于市中心历史悠久的咖啡馆
●意大利统一广场(意大利语:Piazza Unità d'Italia):的里雅斯特市中心的广场,周围都是建于19世纪的优美建筑

2. 意大利教堂堆满棺材,究竟为什么教堂会变成临时的“停尸间”

原因主要是在教堂的特性及信仰方面的原因,在意大利别的地方都没教堂适合,具体以下分析:

一、教堂空间大,并且建筑相对比较独立,算是一个隔离环境。

意大利存在的教堂很多,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空间很大,可以容下足够多的棺材,把病逝的患者可以集中存放,减少死后的尸体污染。并且,对于传染病来说,所有逝者的遗体都是需要集体处理的,不能私自处理或掩埋,这样的处理方式方便后续的工作展开。

另外,意大利教堂的其中一个职责就是敲丧钟,在一个地域里面,只要有逝者,都是会把丧钟敲起的,以示对逝者致哀。只是在新冠期间,因为疫情而去世的逝者实在太多了,教堂的丧钟也从一个一敲变成了一天一敲。并且,丧钟要敲多久,还依然遥遥无期。

总的来说意大利的代价是惨痛的,在停放棺材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意大利的教堂就会跟我们古代的义庄相似。但是全部放的都是传染病逝者的义庄,就算是在我国古代,也是没有的,比较符合科学的方法是将尸体火化,这一点希望意大利方面能够尽早看清。



3. 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地方是哪里

肯定是死亡谷喽,美国、意大利和印度都有,不过意大利的死亡谷只会让动物死亡,人进去是美国洗的,但还是小心为妙

4. 意大利教堂堆满了棺材,在意大利除了火葬之外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只有火葬才能彻底消灭病毒,其他方法都不太好用。

1、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非常强,不采取火葬将非常难处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是非常强的,在我们国家也是采取火化的方式才能在病人死后彻底消灭新型冠状病毒,很多死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人家属都没办法见其最后一面,如果不采用火化方式解决病人一体的化,新型冠状病毒很有可能会通过病人遗体再度传播,所以,采取火化是最方便解决病毒的方式,但是一天工作量有限,而意大利病毒致死率已经到了8%,这是非常高的一个数据,很多没办法处理的遗体暂时就放在了教堂里。

综上,除了火葬以外,还有很多可以处理遗体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并不合适,而意大利现在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致死率太高造成了上千人的死亡,但是火葬场并不能够一天处理那么多的遗体,所以这些棺材只能是暂时摆放在教堂中了。

5. 西朗有没有火葬场

西朗是肯定有火葬场的,因为他们现在有三个地区是一个火葬场。

6. 最近看了中和镇的房子,而且看上了,现在因为中和镇离一个火葬场很近,就2km的距离,一下让我好纠结。

肯定不能买,从风水的角度考虑这房子不能要的。真的,买房地大事,一定要考虑周全。

7. 有哪些与生死相关的优秀建筑

Zorgvlied火葬场位于历史悠久的阿姆斯特丹Zorgvlied公墓,这座16米高的火葬场安静地融入了公墓绿意盎然的环境,道路两侧的植物悄悄地蔓延在建筑的立面之上。建筑由石头堆砌的基础和一个搭在其上的轻盈的帐篷式超级结构构成,最上方开口由玻璃天窗覆盖。这些材料的对比象征了沉重的肉体和轻盈的灵魂之间的纠缠。天窗面向太阳而开,帐篷式结构的旋转亦是根据阳光的强弱和基地位置而设计。

8. 丧葬讣告要贴在政府门口,意大利为何如此重视丧葬讣告

在着名的欧洲国家意大利,特别是亚平宁山脉南部,发表葬礼讣告是一件大事,受到高度重视。在郊区或农村城镇,死者的讣告将张贴在公共公告板的政府办公室,通常选择在地方,离死不远,靠近市中心,教堂,和频繁的位置。如市场和邮局比报纸上的讣告,更快和更有效的,其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有人死了,尽量争取更多的人参加葬礼。

看到连教堂都用来摆放逝者的棺木的时候,不经让人黯然神伤。而感染者死亡后的尸体是一定要经过火化的,如果不是很妥当的处理的话,将会引来大规模的感染,这还会扩大病情,所以在处理尸体方面,政府都是极其严谨的进行了火化。

9. 意大利一医院太平间超负荷,尸体是否具有传染性

意大利现在是疫情的中心,每天不尽其数的人们被感染,数不清的人死去,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真是让人心痛,灾难无情人有情,大家都是地球的一份子,都是应该互相关心的,现在意大利的医院太平间已经超负荷了,到处尸体成堆,尸体其实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因为新冠肺炎去世的人,身上都有着浓度极大的冠状病毒,在尸体上还可以存活一段时间,因此因为新冠状病毒去世的人,尸体都要立刻火化,否则就是强烈的传染源。

危险跟自己的行为也有关系,如果意大利人在开始的时候,能够提高警惕,注意隔离,也不至于此。希望意大利和整个欧洲的疫情早日结束,早日迎来春暖花开。

10. 的里雅斯特的历史

的里雅斯特(意大利语:Trieste,斯洛文尼亚语:Trst,德语:Triest,匈牙利语:Trieszt)是意大利东北部边境港口城市、工商业中心,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区和的里雅斯特省首府。位于亚得里亚海北岸,伊斯特拉半岛西北侧,斯洛文尼亚高原西缘丘陵平原上。城市位于意大利与斯洛文尼亚边境与亚得里亚海之间一块狭长的土地的末端,南面、东面与北面都是意大利与斯洛文尼亚的边境,属地中海气候。的里雅斯特位于的里雅斯特湾的顶端,历史上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直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是日尔曼、拉丁、奥匈帝国和斯拉夫文化的交汇点,2009年统计的里雅斯特拥有205,000名居民。始建于公元前181年。公元前177年为古罗马控制。的里雅斯特也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古老的领地之一,从1382年到1918年一直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它是欧洲列强之一的奥匈帝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作为地中海地区的一个繁荣的港口,的里雅斯特成为了奥匈帝国第四大城市(仅次于维也纳、布达佩斯和布拉格)。19世纪末,它也显现出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和音乐中心的地位,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的崩溃以及的里雅斯特与意大利的联合,导致了城市的中欧文化的衰退和商业重要性的降低,在20世纪30年代和整个冷战时期,的里雅斯特的经济得到了复苏,这里也成为东西方阵营搏奕的一个重要交点,1945年被南斯拉夫占领。后规定建为自由港,由英美和南斯拉夫分甲乙两区管辖。1954年甲区交意大利管辖。1975年,正式划定意、南两国的领土和领水界线。该港是亚得里亚海的重要贸易港,也是中南欧一些国家的货物转口港。输出以船舶、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和纺织工业品为主;输入以原油、多种金属矿石和粮食为主。主要工业有造船、冶金、机械制造、石油加工、化学、纺织和食品等部门。古罗马遗迹包括剧院和牌楼,在操德语的旧镇有一座城堡,后为中世纪博物馆。设有天文台。是illy咖啡公司以及忠利集团的发源地,是欧洲最大的罐装咖啡基地所在地。如今,城市成为了意大利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同时也通过它的港口、造船和金融服务成为了亚得里亚海一个重要的航运中心。 最初一些伊利里亚人在这里定居,随后这里被东阿尔卑斯部落卡尔尼人占领,从公元前177年起 , Tergeste 处于罗马人的统治之下,在儒略·凯撒的授意下,城市被给予了罗马殖民地的地位,而公元前51年,儒略·凯撒在他的着作Commentarii de bello Gallico当中将城市的名称记为Tergeste。在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年,城市发展成为一座军事殖民地,而在那时,古希腊地理学家Artemidorus Daldianus和古希腊卡尼人地理学家斯特雷波将Tergeste定义为一座伊利里亚人的城市。
在罗马帝国时代,“罗马人的意大利”边境从蒂马沃河移到了福尔米奥内(今天的里萨诺),而罗马人治下的Tergeste经历了一个繁荣的时代,这是由于它作为阿奎莱亚的十字路口所处的地理位置,而阿奎莱亚是当时罗马在这一地区和伊斯特里亚的主要城市,作为一个优良的港口,至今仍然可以看到它的遗迹。在公元前33年到公元前32年,奥古斯都围绕城市修建了一条城墙,而图拉真在公元2世纪在城市修建了一座剧院。
在基督时代早期,这里仍然是一个繁荣的中心城市,而在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的里雅斯特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一个军事前哨。567年,城市在伦巴第人入侵意大利北部时被他们破坏。788年,城市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处于他们的的里雅斯特大主教的统治之下。从1081年起,城市就处在阿奎莱亚主教国的松散统治下。而在12世纪末,城市发展成为了一个自由城市。 在与邻近的主要强国威尼斯共和国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之后,1369-1372年威尼斯人曾短暂的占领过这座城市。的里雅斯特的大多数市民向哈布斯堡王朝的利奥波德三世递交了请愿书,希望他前来主政的里雅斯特,而在当时,奥地利大公国也是利奥波德三世统治范围的一部分,中断的协议在1382年10月签署,签署的地点在位于现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的希什卡村(德语:apud Sisciam)的圣巴托罗缪教堂。不过,市民们也继续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力直到17世纪。
的里雅斯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港口和贸易中心,1719年,在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六世的授权下,的里雅斯特成为了一个自由港,并一直保持自由港的地位到1891年7月1日。而在查理六世之后继任的玛丽娅·特蕾莎的统治下,城市的繁荣时代拉开了序幕。
1768年,德国美术历史学家约翰·约阿希姆·温克尔曼在的里雅斯特被一个抢劫者谋杀,当时他正在从维也纳前往意大利的路上。在拿破仑战争时期,的里雅斯特被法军分别于1797、1805和1809年三次占领。在1809-1813年之间,城市被划入拿破仑下属意大利王国的伊利里亚省,中断了城市的自由港地位,并夺走了城市的自治权。而在1813年城市被奥地利帝国重新占领之后,城市的自治权并没有得到归还。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里雅斯特继续作为帝国的自由城市(德语:Stadt Triest)而经历繁荣时期,并获得了经济自由的地位,但城市的政治自治依然受到限制,城市的角色是作为奥地利帝国一个主要的贸易港口和造船中心,而在1836年奥地利的洛伊德商船队的成立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商船队的总部位于大广场(意大利语:Piazza Grande )和萨尼塔的拐角处。截至1913年,洛伊德商船队已经拥有了62艘船只,船舶总吨位达到236,000 吨。随着1860年奥地利帝国宪法的引进,城市的自治权得到了恢复,的里雅斯特也成为了奥地利帝国滨海地区(德语:Adriatisches Küstenland)的首府。
特定的弗留利方言,被称为Tergestino,直到19世纪初仍在使用,不过逐渐的被威尼斯语的的里雅斯特方言和其他语言所替代,包括德语语法、斯洛文尼亚语和标准意大利语,而同时的里雅斯特语在城市被大部分市民所使用,德语则是奥地利市政部门使用的语言,而城市周围的村庄,斯洛文尼亚语则占据了主导地位,从19世纪的最后十年起,斯洛文尼亚语使用者在稳步增长,在1911年已经达到了的里雅斯特全市总人口的25%(占的里雅斯特奥匈帝国居民总数的30%)。
根据1911年的人口普查,斯洛文尼亚语使用者的比例在城市中心大约为12,4%,在郊区为47,6%,而在城市周边地区则达到了90,5%,的里雅斯特19个居民区中有9个居民区里斯洛文尼亚人都是最大的族群,并在其中的7个居民区占据了绝对多数。另一方面,意大利语使用者在城市中心约为60,1%,郊区占38,1%,而在城市周边则只占 6,0%,在19个居民区中有10个居民区他们是最大的语言群体。在其中的7个占据绝大多数(包括市中心的全部6个居民区),城市范围内所包括的11个村庄,在其中的10个都是斯洛文尼亚语使用者占据绝对优势,而德语使用者只在米拉马雷占多数。
德语使用者大约占城市总人口的 5%,城市中心则占有最高的比例。
少量的人口使用克罗地亚语(1911年的统计大约有1,3%的人),城市同样也计入了其他几个小的族群社区,如捷克人、伊斯特里亚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和希腊人,而且他们绝大多数要么被意大利语社区要么被斯洛文尼亚语社区同化。
现代的奥匈帝国海军将的里雅斯特建设成为了一个造船工厂,并作为海军基地使用,1857年帝国第一批主要的铁路干线的建设完成,由维也纳通往的里雅斯特的奥地利南部铁路成为帝国煤炭供应和贸易的最有价值的一份财产。
在20世纪初,的里雅斯特是一个繁忙的国际化大都市,经常有艺术家和哲学家光顾,如詹姆斯·乔伊斯、伊塔洛·斯韦沃、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德拉戈汀·凯特、伊万·参卡尔、西皮奥·斯拉塔佩尔和翁贝托·萨巴。城市也是奥地利里维埃拉的主要港口,南阿尔卑斯的中欧部分的唯一一块飞地,直到今天,维也纳风格的建筑和咖啡馆仍然在的里雅斯特的大街小巷占主要地位。 与特兰托一样,的里雅斯特也是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一个主要焦点之一,他们期望意大利吞并他们所声称的所有居住有意大利语人口的土地,许多当地意大利人志愿参加了意大利皇家军队(一个着名的例子就是作家西皮奥·斯拉塔佩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奥匈帝国崩溃,许多原来帝国的边境地区包括奥地利滨海地区,在帝国所分解出来的国家之间产生了争议。1918年11月3日,意大利与奥匈帝国之间结束敌对状态的维拉·朱斯蒂停战协议签署。在奥匈帝国军队被命令放下他们的武器之后,的里雅斯特被意大利军队占领(受到当地意大利族人的热烈欢迎),而一天前停战协议才刚刚生效,这一切使得意大利人有效的宣布占领这一地区在敌对状态中断之前(类似的形势也发生在南蒂罗尔)。1920年仅仅通过《拉帕洛条约》,意大利王国正式吞并了的里雅斯特,这一地区被改组为一个新的行政单位,取名威尼斯朱利亚(意大利语:Venezia Giulia,克罗地亚语和斯洛文尼亚语:Julijska krajina,德语:Julisch Venetien,威尼斯语: Venesia Jułia,弗留利语:Vignesie Julie,拉丁语:Carsia Julia)。
虽然与意大利联合了,但是,也让城市的重要性少量降低,新的国家边界剥夺了城市和城市从前的内陆地区。斯洛文尼亚族群(根据1910年的人口普查占总人口的 25%)遭到逐渐升级的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迫害,1920年4月13日的暴乱开始了对斯洛文尼亚人的暴力迫害时期,暴动的组织是为了报复意大利占领军在斯普利特遭到当地克罗地亚人的攻击,许多斯洛文尼亚人的商店和房屋被毁坏,而当由弗朗西斯科·久恩塔领导的一群意大利法西斯分子让这次暴乱达到极点,他们放火烧了国民议会(意大利语:Narodni dom),也是的里雅斯特斯洛文尼亚人的社团大楼。
在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上台后,一项意大利化的官方政策开始执行,公开使用斯洛文尼亚语被禁止,到了1927年,所有的斯洛文尼亚社团被解散,同时斯拉夫和日尔曼来源的名字和姓氏在1930年底之前要全部意大利化。
数千名来自于的里雅斯特的斯洛文尼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移民去了南斯拉夫王国和南美,在那里许多人都成了他们各自领域的着名人物,在从的里雅斯特移民的着名斯洛文尼亚人中,有作家弗拉基米尔·巴尔托尔、约西普·里比契奇和法学家鲍里斯·富尔兰以及建筑师维克托·苏尔契奇,同时几千名来自于达尔马提亚的意大利族人从新成立的南斯拉夫迁到的里雅斯特。
在20世纪20年代末,南斯拉夫民族统一主义开始出现,斯洛文尼亚激进反法西斯组织威尼斯朱利亚革命团(斯洛文尼亚语:Revolucionarna organizacija Julijske krajine T.I.G.R.)在城市中心发动了多起炸弹袭击事件,在1930年和1941年,两场对斯洛文尼亚极端分子的审判由法西斯的国家安全特别法庭在的里雅斯特举行。
尽管的里雅斯特传统的多种语言和多种文化特征的终止,以及绝大多数德语人口和大量斯洛文尼亚人的迁移出境,城市的总人口仍然在继续增长,以至于经济在20世纪30年代末随着工业产业的发展也有了重要的发展和进步。
法西斯政权修建了几处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包括近70米高的胜利灯塔(意大利语:Faro della Vittoria),它也成为了城市的标志之一,的里雅斯特大学也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
即使在法西斯政权的高压统治下,艺术与知识的研究和发展也继续吸引了大量的人前来学习。在20世纪20年代,城市是重要的视觉艺术流派先锋派作家运动的大本营,以未来派艺术家图利奥·克拉利和构成主义者阿夫古斯特·切尔尼戈伊为代表人物。同一时期,的里雅斯特稳固了它作为现代意大利文学中心之一的角色,诸如翁贝托·萨巴、比亚乔·马林、贾尼·斯图帕里奇和萨尔瓦托雷·萨塔这样的作家都在这座城市生活。而在那些仍然居住在的里雅斯特的非意大利族作家和知识分子中,最着名的是奥地利人尤利乌斯·库吉和斯洛文尼亚人鲍里斯·帕霍尔,知识分子们频繁的与圣马可咖啡馆(意大利语:Caffè San Marco)相联系,直到今天,的里雅斯特的这家咖啡馆仍然在营业。
1938年颁布的反犹太种族法对城市的犹太社区(规模在意大利排第三位)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法西斯的反犹主义运动导致了对犹太人财产和个人的一系列袭击,1942年7月达到极点,当时的里雅斯特的犹太教堂遭到法西斯军队和暴徒的攻击和毁坏。 随着1941年4月纳粹德军入侵和占领南斯拉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接近了的里雅斯特,从1941年冬季开始,第一支南斯拉夫游击队分队出现在的里雅斯特省,虽然直到1943年末抵抗运动才来到城市里。
在1943年9月的意大利与盟军之间的停战协议生效后,城市被德军占领,的里雅斯特名义上成为新成立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由纳粹德国统治,纳粹德国在原来意大利的东北部地区建立了亚得里亚滨海行动地带(德语:Operationszone Adriatisches Küstenland,意大利语:Zona d'operazioni del Litorale adriatico,斯洛文尼亚语:Operacijska cona Jadransko primorje,克罗地亚语:Pothvatno područje Jadransko primorje),以的里雅斯特作为这一地带的行政中心。这个新的行政实体由弗里德里希·莱纳领导,在纳粹的占领下,意大利唯一的带有火葬场的集中营在意大利的土地上建立起来,营址位于的里雅斯特郊区的Risiera di San Sabba(斯洛文尼亚语:Rižarna pri Sveti Soboti)。1944年4月4日,近3000名犹太人、南斯拉夫人和意大利反法西斯主义者在Risiera被害,同时数千名囚犯在被送往其他集中营之前被监禁起来。
的里雅斯特遭到了盟军空军的轰炸,意大利和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活动也变的强大起来,城市的犹太人被驱逐到灭绝营,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在那里死去。
1945年4月30日,意大利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意大利语:Comitato di Liberazione Nazionale - 缩写为CLN)的唐·马扎里和萨维奥·方达组织了近3500名志愿者,举行了反抗德军占领的起义,5月1日,盟军中的南斯拉夫游击队第8达尔马提亚师抵达并占领了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只剩下法院和圣朱斯托城堡,那里的德军守卫部队表示拒绝向任何一方投降,除了盟军的新西兰部队外,新西兰第2师沿亚得里亚海北岸的14号公路继续前进并于第二天抵达的里雅斯特,5月2日傍晚,德军投降,但随即被转交给南斯拉夫游击队。
南斯拉夫军队控制了整个城市直到6月12日,这个时期在意大利的编年史中被称作“的里雅斯特的四十天”,这一时期,数百名当地意大利人和反对共产主义的斯洛文尼亚人被南斯拉夫当局逮捕,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失踪,这些人当中既包括前法西斯分子和纳粹合作者,也包括意大利民族主义者和其他真实的或者潜在的对南斯拉夫共产主义政权造成威胁的反对者。其中一些人被关押在南斯拉夫的集中营里(特别是在斯洛文尼亚的博罗夫尼察),同时其他人则被处决,尸体被扔到喀斯特高原的山洞里。
在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和英国元帅哈罗德·亚历山大达成协议之后,南斯拉夫军队撤出了的里雅斯特,的里雅斯特随即处于英美军事管制之下。直到1947年9月,南斯拉夫军事当局和美国人将威尼斯朱利亚地区按摩根线划分,同时《巴黎和平条约》也使得的里雅斯特自由港建立起来。 1947年,的里雅斯特被公开宣布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市自治实体,受到联合国保护,形成的里雅斯特自由港,城市的管区沿1945年划定的摩根线分为A区和B区。
从1947年到1954年,A区由盟国军事政府管理,这个政府一部分由的里雅斯特的美军(缩写为TRUST)组成 ,由布莱恩特·E·摩尔少将指挥,他同时也是美军第88步兵师的师长,另一部分则是英军驻的里雅斯特部队(缩写为BETFOR)组成,由特伦斯·艾雷中将指挥,他同时也是军政府和部队的首脑。A区几乎覆盖了今天意大利的里雅斯特省的全部地区,除了穆贾南部的四个小村庄在1954年自由港条约解除之后交给了南斯拉夫外。B区则仍然处于南斯拉夫人民军的军事管制下,由伊斯特里亚半岛的最西部和北部组成,位于米尔纳河和德贝利·日蒂奇角(斯洛文尼亚语:Debeli Rtič,意大利语:Punta Grossa)之间。
1954年,的里雅斯特自由港被取消,广大A区的绝大部分,包括今天的里雅斯特,都被划分给了意大利。B区成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同时南斯拉夫还得到了A区的四个村庄普拉夫耶、斯波德涅·什科菲耶、赫尔瓦蒂尼和耶拉尔季。B区最终被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划分。1954年10月26日,意大利官方正式宣布吞并的里雅斯特,并得到了城市绝大多数市民的欢迎。1975年的《奥西莫条约》的签署最终确定了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的边界以及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地位问题。这条边界如今成为了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的边界。

与意大利火葬场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语很棒怎么发音 浏览:272
印度海关哪里有 浏览:590
意大利cb是什么牌子好 浏览:462
打两针疫苗回中国还要隔离多久 浏览:771
英国功放音乐革命怎么样 浏览:230
中国人在韩国如何发展 浏览:815
伊朗藏红花怎么服用 浏览:216
印度薯角怎么吃 浏览:334
中国新冠疫苗什么时候有 浏览:986
意大利的锡纸焗鳗鱼怎么做 浏览:259
中国哪个地方口腔好做 浏览:860
伊朗克尔曼省巴姆市什么气候 浏览:624
手机怎么没有中国移动 浏览:892
青蛇和中国医生哪个好看 浏览:459
罗马时代中国什么时候 浏览:812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出口国 浏览:157
伊朗现在做什么好 浏览:328
中国去巴域怎么走 浏览:390
中国石化加油站如何开发票 浏览:533
在英国读什么最赚钱 浏览: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