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为什么挂两面旗

意大利为什么挂两面旗

发布时间:2022-10-16 00:41:47

① 为何悉尼大桥上悬挂两面旗

是这么回事,但不知原因啊!

② 意大利为何降欧盟旗帜,升起中俄两国国旗是因为感谢吗

对的,就是因为感谢,感谢在他们的亲兄弟欧盟对他们的求援信息目若无睹的时候,中国毅然决然地伸出援手,为他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将他们从一片茫然的状态中改变,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官方组织的行为,而是很多民众自发的行为。和咱们中国人不同,很多老外有在自己家院子里面挂国旗的习惯,赶上特殊的节日,会挂特殊的节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添加几分庆祝的氛围。

虽然对于中国对意大利的援助,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心怀感激,甚至还有人攻击这次援助,但又怎么样呢?我们做事情从来都不是为了利益而做的,而是听从心的指引,我们觉得可以做那就做了,至于别人是怎么看的,一点都不重要。


而且对于中国的援助莫若无睹甚至恶意攻击的人的感激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那些人甚至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怎么能影响到中国的崛起呢。


所以坚持做自己的事情,无视他们的存在就好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我看法国与意大利的国旗那么想象,请问两国之间有什么个关系。

来历有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
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国旗的图案是红、白、蓝三色条纹,最初设计时,国旗上的三条色带宽度完全相等,但是,当制成的国旗升到空中后,人们总觉得这三种颜色在国旗上所占的分量不相等,似乎白色的面积最大,蓝色的最小。为此,设计者们专门招集色彩专家进行分析,才发现这与色彩的膨胀感和收缩感有关。当把这三色的真实面积比例调整为蓝:白:红=30:33:37时,看上去反而相等了。蓝、白、红三色旗,白色象征皇室,蓝、红色象征市民。三种色彩来历于法国历史,蓝色是圣马丁长袍的颜色;白色纪念圣女贞德;红色源自英雄圣丹尼斯使用的军旗 。
法国**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悬挂着的国旗就代表了国家的主权。最早以立法形式制订国旗是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时开始的。法国的国旗以三色旗(Tricolore)着称,最早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颜色取自当时法国国徽(红和蓝),再加上法国王室的颜色白色。其中蓝色是圣马丁长袍的颜色,白色纪念民族英雄圣女贞德,红色则是圣但尼军旗的颜色。最早的三色旗色彩的排列与今天不同,红色在左,不过后来有过调整。1794年2月15日,旗帜最终被确定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国旗。鸢尾花旗
波旁王朝复辟时,三色旗曾经被废除,而用王室的鸢尾花旗(fleur-de-lis)。然而1830年7月革命后,三色旗再度成为法国的国旗,并延续至今。法国国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旗之一,对后世界各国国旗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意大利国旗 简介**

意大利统一前时期(Pre-unitarian)旗帜(~ 1848年)
如同其他旗子的一样,这一面旗子采用了源自1789年法国革命时的旗帜。在 1796年,由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率领的意大利军团在征战中曾使用由拿破仑亲手设计的绿、白、红三色旗。当时的意大利新共和国——坦斯帕达纳地方共和国(Repubblica Transpadana)也采用了相似的旗帜。或许,它的颜色来源自 Legione Lombarda旗: 它包含米兰市的颜色——红色和白色,以及米兰国卫队制服颜色——绿色。相同的颜色也被由来自伊米利亚(Emilia)和罗马格纳(Romagna)士兵组成的意大利军团(Legione Italiana)采用了。
1797年7月1日,第一面意大利三色旗在位于勒佐·艾米利亚(Reggio Emilia)的奇斯帕达纳地方共和国诞生,并被采用为奇斯帕达纳共和国Repubblica Cispadana的官方旗帜。它呈水平方向排列,从上至下依次为红色,白色和绿色。旗帜中央处有一徽章,它由一支箭筒和一个授予骑士爵位的战争奖座组成,箭筒中的四支箭象征了组成波诃联邦(Po federation)的四个省。整个徽章被绿色的橄榄枝环绕。
在1798年,奇斯帕达纳共和国(Repubblica Cispadana)和坦斯帕达纳共和国(Repubblica Transpadana)合并成立奇萨尔皮尼共和国(Cisalpine Republic),采用了一面正方形垂直条纹,但中间没有徽章的意大利三色旗。该旗帜一直使用到1802年,共和国被重新命名为意大利共和国 (Italian Republic)。同年,一面新的正方形旗子被采用,红色旗面的中央区域是一个中间带绿色正方形的白色菱形。
在1799年,卢卡共和国(Republic of Lucca)受法国的影响,采用了“绿色—白色-红色”水平排列的三色旗,直到1801年。
拿破仑成为皇帝之后的1805年,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变成意大利的王国(Regno d\'Italia),归拿破仑自己管辖。意大利的王国的国旗形状由原来意大利的王国时期的方形改为矩形,在中央的白色正方形上镶有拿破仑之鹰。这一面旗子使用直到1814年拿破仑退位。
独立后的意大利的王国
在1848年至1861年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一些地区从其他国家脱离出来并促成意大利自身走向统一。这些地区是威尼斯地区(Venetian region),罗马(Rome)和特伦托—特雷斯特(Trento-Trieste),它们分别于1866年、1870年和1918年逐一统一到意大利。这时期被称为 意大利复兴运动(Risorgimento)时期,三色旗也成为意大利人争取自由和独立而联合起来的一种象征。
1848年~1849年时期的意大利的王国
关于意大利国旗的历史,184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在意大利的许多州都改变了他们的旗子,这反映出所有意大利人对他们的祖国独立的所做出的承诺。
意大利三色旗采用了当时萨丁尼亚王国(Kingdom of Sardinia)军队的战旗:三色旗中间的白色条纹印有萨伏依王室的徽章。在他对伦巴底人- 威尼斯人民的宣言(Proclamation to Lombard-Venetian people)中,萨伏依王室的查尔斯·艾伯特(Charles Albert of Savoy)说:“…为了向外界展示和表明我们对意大利统一的承诺,我们(指查尔斯·艾伯特)将在我们的军队(的战旗)…意大利三色旗上添加上萨伏依盾。”
同年,托斯卡纳大公国(Grancato di Toscana)修改宪法,废除带有奥地利—洛林大徽章(Austria-Lorraine great coat of arms)的奥地利旗帜,改用带有简单国徽图案的意大利三色旗。
两西西里王国(Regno delle Due Sicilie)国旗也被作了修正,把中间的白色条纹中的波波尼克印章(Borbonic seal)边缘添加上红色和绿色的条纹。这面旗帜使用时间从1848年4月3日持续到1849年5月19日。
在同年中,威尼斯的人民厌恶奥地利帝国政府的统治,发动革命,宣布成立威尼斯共和国。采用了与意大利独立和统一所付出的努力有联系的旗帜。在三色旗左边绿色条纹的上方绿/白/红三色相间的区域,绘有以白色长方形为背景的金色圣·马克狮子(St. Mark\'s lion)。
1849年,罗马共和国(Repubblica Romana)将白色条纹中绘有黑色双“R”的意大利三色旗作为战旗。
1860年~1861年时期的意大利王国
在1860年6月21日,新的国旗版本被西西里王国(Regno delle Due Sicilie )采用。新版本的旗帜被采用,三色旗中间的白色条纹印有Borbonic封印。后于1861年3月合并入意大利王国(Regno d'Italia)时停止使用。
在1861年4月15日,意大利王国(Regno d'Italia)国王维多利奥埃互努莱二世(原萨丁尼亚王国国王)再度统一意大利时,宣布将萨丁尼亚/ 皮德蒙特王国(Kingdom of Sardinia/Piedmont)时期的国旗(印有萨伏依王朝的盾形徽章的意大利三色旗)作为新成立的意大利王国(Regno d'Italia)的国旗。旗面为绿、白、红竖条三色旗,在旗的左上角加上萨伏依王朝的徽章红盾白十字,后来又把红盾白十字徽章放到中间的白色条纹里。
85年后的1946年,这面印有萨伏依王朝的盾形徽章的意大利三色旗随着意大利王室的覆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意大利共和国(1946年~ )
现在的意大利国旗是由内阁政府和萨伏依王室提议,并在1948年1月1日被采用的。意大利政府说:“意大利共和国的三色旗是由绿色,白色和红色三条垂直相同的尺寸条纹组成”。其长宽比2:3,而在此之前的战时旗帜是方形的。
航海旗意大利海军旗使用白色条纹中间带有王冠和海军徽章的旗帜,商船则使用没有王冠的另外一种版本。
在207年之后的2003年3月,意大利政府首次为其国旗的三种颜色制定了标准,意政府规定,意国旗所采用的三种标准色分别为鲜草绿、奶白和西红柿红,其pantone颜色标准如下: 绿色:18-5642 TC 白色:11-4201 TC 红色:18-1660 TC
一直以来,意大利人对国旗上的三种颜色都没有一个准确说法,可以说是仅仅靠视觉来决定。由于当今世界上有近十个国家的国旗是绿、白、红三色旗,彼此间差别很小,而同属欧洲的爱尔兰国旗又与意大利国旗极为相似,所以非常容易被人误解。因此,意大利政府不得不颁布了国旗色彩的确切标准。

两国旗帜的关系***
意大利原来国旗的颜色与法国国旗相同,1796年才把蓝色改为绿色。据记载,1796年拿破仑的意大利军团在征战中曾使用由拿破仑本人设计的绿、白、红三色旗。与其相似的旗帜还有绿、白、橙三色爱尔兰国旗(西欧),和排列方向相反的橙、白、绿三色科特迪瓦国旗(西非),以及一模一样,但中间包含国徽的墨西哥国旗.

④ 绿白红是哪个国家的国旗

绿白红是意大利的国旗。

意大利的国旗是绿、白、红三色竖纹旗。绿色表示亚平宁半岛上美多情的土地,代表希望;白色是阿尔比斯山的皑皑白雪的颜色,象征和平、正义的崇高精神,代表信念;红色是为了纪念爱国者的热血,也昭示自由、平等和友爱。

注意事项

如果有两面旗帜,意大利国旗放在第一位,在观众的左边,然后是欧洲国旗;如果有三面,意大利国旗占据中心位置,欧洲国旗在观众的左边,右边是第三面旗帜,即省、地区、市政或其他机构的国旗。如果在意大利和欧洲国旗之后多次曝光,其他则按重要降序排列:如果国旗是外国国旗,不影响以前的标准,则按照意大利语的字母顺序按照展览顺序排列。

旗帜应“状况良好并正确部署”;通常,每个杆上只能放置一个标志。

⑤ 巴西世界杯,比利时队服的左胸前为什么会有两面国旗,而且好多人的都不一样,难道衣服也要讲究双重国籍

这是当场比赛两个球队的国旗,比如巴西对阵阿根廷,那么那场比赛两个球队球衣上要印这两个国家的国旗

⑥ 法国,荷兰,俄罗斯,意大利,为啥欧洲很多国家用三色旗当国旗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用的是三色条纹旗当国旗,比如:俄罗斯是横着的白蓝红,法国是竖着的蓝白红,德国是横着的黑红黄,比利时是竖着的黑黄红......其实,这些国旗的微小区别,背后都有非常有趣的历史渊源。
17世纪的欧洲,荷兰是海上的霸主,拥有全球75%的船只。而这上万条船所悬挂的,都是颜色醒目的红白蓝三色旗。正因为如此,后来欧洲很多横条纹的三色旗,都是参考荷兰的这面旗来设定的。
到了19世纪,荷兰的邻居——法国,又引领了一场竖条纹风潮。当时的欧洲革命风起云涌,法国人举着竖条纹的红白蓝旗帜,掀起了影响甚广的法国大革命。所以后来,欧洲出现的许多竖条纹三色旗,灵感都来自于法国的这面旗子。
当然了,不同的颜色也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德国和比利时的国旗,都拒绝红白蓝,而是采用了红黄黑的配色。这是因为,德国和比利时这两个国家,为了获得独立和自由,曾奋力抗争过法国和荷兰的统治。因此,他们的国旗,是为了纪念那些牺牲的民族英雄:红色是代表鲜血,黑色是代表黑暗和逝者,黄色则代表光芒和财富。

⑦ 怎样区别爱尔兰与意大利国旗﹖

一、颜色不完全相同

1、爱尔兰国旗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相连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绿、白、橙。

二、长与宽比例不同

1、爱尔兰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

2、意大利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三、历史沿革不同

1、爱尔兰国旗

该旗帜方案是由Thomas Francis Meagher于1848年提出。设计方案基于法国三色旗。而首次该旗帜悬挂则是在1916年复活节起义(Easter Rising,既爱尔兰独立战争伊始),于都柏林邮局(General Post Office, GPO)顶端升起。

爱尔兰自由邦于1922~1937沿用之,1937年被赋予宪法地位,并被编入爱尔兰宪法。在英文相对于法国国旗和其他三色旗trickalour的读音,爱尔兰三色旗一词的读音是try-colour(重音在第一音节)。

2、意大利国旗

如同其他旗子的一样,这一面旗子采用了源自1789年法国革命时的旗帜。在 1796年,由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率领的意大利军团在征战中曾使用由拿破仑亲手设计的绿、白、红三色旗。

当时的意大利新共和国——坦斯帕达纳地方共和国(Repubblica Transpadana)也采用了相似的旗帜。或许,它的颜色来源自 Legione Lombarda旗: 它包含米兰市的颜色——红色和白色,以及米兰国卫队制服颜色——绿色。

相同的颜色也被由来自伊米利亚(Emilia)和罗马格纳(Romagna)士兵组成的意大利军团(Legione Italiana)采用了。

1797年7月1日,第一面意大利三色旗在位于勒佐·艾米利亚(Reggio Emilia)的奇斯帕达纳地方共和国诞生,并被采用为奇斯帕达纳共和国Repubblica Cispadana的官方旗帜。

它呈水平方向排列,从上至下依次为红色,白色和绿色。旗帜中央处有一徽章,它由一支箭筒和一个授予骑士爵位的战争奖座组成,箭筒中的四支箭象征了组成波诃联邦(Po federation)的四个省。整个徽章被绿色的橄榄枝环绕。

⑧ 意大利为什么在两次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可以看到意大利的身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中途倒戈,投向了协约国一方,虽然被列入了战胜国一方,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二战初期,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军队曾经横扫一片,唯独意大利的军队屡战屡败。首战法国,占有绝对优势的意军竟然没有能使法军后退一步,再侵希腊,却被打得丢盔卸甲,抢占北非,几乎是每战必败。意大利为何屡战屡败,本文将从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几个方面探析两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屡战屡败的原因。
关键字: 两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 法西斯

意大利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它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参与者,在激烈的战争中意大利军队屡战屡败,与其他国家的军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什么因素导致意大利在战争中如此的软弱无力,不堪一击那。本文试图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自身的因素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来诠释意大利屡战屡败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经济落后,资源匮乏
现代战争中,能否保证战略物资的供应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战略物资来源一旦枯竭,军队就会丧失行动能力,法西斯意大利的致命弱点,恰恰就是经济基础薄弱和资源的匮乏。军事工业所需要的一切原料几乎都要依赖进口。
20世纪初期的国际上,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早已经开始在各地的殖民扩张了,其势力范围迅速蔓延开来。他们掠夺大量的财富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此时的意大利国内真正的经济发展区不过集中在北部极小的范围内,南部广大的农业区不仅人口较多,生产力水平较低,而且成了北方的销售地,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内的统治者不仅没有采取措施,还把多年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转嫁给劳动人民。社会动荡出现且日益加剧。意大利国内的商业自由资产阶级不仅想把产品从狭隘的市场推向国际市场,更想从广阔的海外获得原料以发展资本主义,意大利以经济利益为借口,开始了殖民扩张,但是意大利的经济实力不如英、法等。意大利的致命弱点恰恰就是经济基础薄弱和资源匮乏,在没有做好经济准备便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必然会力不从心遭到挫折。第一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在巴黎和会上, 英法等不愿加强意在地中海和巴尔干的势力, 拒绝履行许诺。在“威尔逊总统的仲裁”会议上(奥兰多语) , 大部分的战利品为英法等攫去, 意大利总共获得10 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而英国的是250 万, 法国的是100 万。【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中央政府近于瘫痪。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意大利雪上加霜。意大利为了摆脱经济上这种被动的情况,早在1937年就决定实施“自给自足计划”但是这一计划的实施未能缩小意大利原料生产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差距,以煤炭、钢铁和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为例,l938年意大利仅产劣质煤148万吨,而同年美,英、法、德四国的煤炭产量分别为4.06亿吨,2.3亿吨、4600万吨和1.59亿吨;当年的铜产量,意大利为237.7万吨.美、英、法、德则分别为5000万吨、1400万吨,600万吨和2300万吨。【2】意大利的石油生产情况就更糟。l938年它仅产原油l53265吨,而平时每年消耗石油400万吨.战时800万吨.所消费的石油几乎全部都要从国外进口。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则为1.7亿吨,英、法都因逐步形成有储量丰富的油田,因而原油产量也很高。此外,意大利的铜、镍、铅.锡等有色金属资源也很缺乏。其中情况较好的铜.1938年也仅产2963吨,而同年美国的铜产量为58万吨。【3】
原料的不足使意大利的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欧美大国。例如,1938年,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为了实现军队的机械化和快速化,采取各种办法增加汽车的产量,从而推动了意大利汽车业的发展,但仍然无法同上述国家的汽车产量相比。l939年9月1日二次大战全面爆发时,意大利的主要战略物资储备己经告竭。当时,钢材还够用14天,煤炭只够用50天,情况好些的铁矿石也只够用180天为了解决战略资源短缺问题.
总之,到1940年6月参战时.意大利的经济远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这从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的日记中可以得到证实。l940年4月7目.在意大利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的陪同下,齐亚诺察看了战略物资储备情况。齐亚诺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与他一起走马观花式地调查了我国金属储备情况。结果令人十分沮丧”。但更加令他不安的是法瓦格罗萨报告说.“意大利正在失去它所有的国外市场.即使动用我们少得可怜的黄金储备也买不来我们所需要的金属”。另外,从国内情况来看意大利的“资源极其缺乏.破铜烂铁的收缴也已达到极限。一切都完了”。并且说,“就物资储备而言,我们现在的处境实际上比去年9月份还要糟.现有的物资也只够打几个月的仗”。在听了法瓦格罗萨的上述这番话之后,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处于这样一种状况,怎敢参战呢!?”【4】意大利国内的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在国际上与英、法等国家无法相提并论。在没有做好准备的前提下便匆忙的参加到战争中这是致使意大利在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军事因素----装备落后,军队素质低下
战略物资的缺乏和经济的虚弱使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受到很大影响。二战开始后,纳粹德国闪电般的军事胜利给了墨索里尼无限的希望,他将二战视为获得权利的良机。1940年6月,德国进攻法国,6月10日,墨索里尼不顾美国的多次警告,对英、法宣战。意军32个师向法军发起了进攻,法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当中。
虽然意大利国防大臣吹嘘可以动员1000万人.但因武器装备不足,到1940年6月l 0日意大利参战时,其陆军总数仅为45万人,编为74个二二制陆军师。据当时任意军总参谋长的巴多里奥元帅事后说:“法西斯意大利参战那天,74个二二制陆军师中。只有19个师人员满编,武器装备齐全”。【5】当时。步兵是意大利陆军的主体。约占陆军总教的80%.但其武器装备的落后令人吃惊。士兵手中拿的还多为第一攻世界大战时使用的9l式步枪。自动步枪虽然已开始生产,但数量极其有限。步兵的落后还表现在缺少机动车辆上。士兵按条例规定每人背负一个重达35公斤的背包.因而行进速度十分缓慢,平均每天只能前进30公里。意大利决定参战后,步兵师开始实施所谓的“小机械化”,即给每个师配备少量汽车和自行车作为“补充装备”。自行车用来运送背包,士兵轮流坐汽车行军。这样一来,行军速度虽然略有提高.但却增加了团队间的矛盾,涣散了部队的纪律。步兵师配备的主要武器装备是:34门100毫米野炮、30门81毫朱迫击炮.8门47毫米反坦克炮。这些火炮有相当一部分是一战时从奥地利人手中缴获来的。其余部分也多半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生产的老式部件所组装。由此不难看出.意大利军队使用的大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了。武器装备最差的是工兵。当时工兵部从的主要装备是功能落后的老式探照灯.士兵手中拿的就是锹和镐。陆军中装备略为好些的是那3个坦克师.总共拥有坦克1200辆。其中的近1100辆是3吨重的13轻型坦克.装甲很薄.步枪子弹也可穿透。其最大特点是没有安装火炮,携带的主要武器是一挺机枪。士兵中有人戏称这种早已被英法德淘汰的袖珍坦克是“胭脂盒”,也有人群之为。“沙丁鱼罐头盒”,事实上它不能用于作战。只能作为战时运送弹药的辅助工具。另外有大约100辆6吨重的16中型坦克.这种坦克一时还不能开赴前线,因为其火炮瞄准器有毛病,需要检修。当时英国坦克部队配备的多半是13吨以上的中型坦克,由此看来这几个坦克师也是徒有虚名。1939年格拉齐亚尼元帅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发现陆军装备和作战水平极差。墨索里尼叫他不要担心,并且说,在战场上陆军不过是做做样子,摆摆阵势,打仗不靠陆军。【6】意大利海军和空军的情况与陆军有所不同。墨索里尼上台后十分重视扩充海军和空军,所以经过法西斯宣传机器的大肆吹嘘。意大利民众认为其海空军都是世界一流的。墨索里尼把海军看成是实现其扩张野心的一个重要工具。他说,意大利是一个伸入地中海的半岛。称霸地中海是意的要求,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说,从武器装备情况来看,意大利只能打得起二至三个月的战争。【7】
三、政治因素----墨索里尼好大喜功,指挥无能
意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但它在大战中的地位却远远不及德国纳粹集团甚至军国主义的日本,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野心颇大而实力有限。喜欢耀武扬威实战能力又相当空虚,刚愎自用又少谋寡断,墨索里尼的指挥无能是意大利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
1923年,墨索里尼确定扩张步骤,把大而弱的埃塞俄比亚作为扩张的首要目标,叫嚣必须征服埃国,以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殖民帝国。但是,直到1935年,做事犹豫不决的墨索里尼才决定作战。10月2日,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宣布战争总动员,嚣张地宣称:“我们已经忍耐了13年了……不能再忍了!”【8】装备精良的意大利军队在南北两线投入2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和大量飞机,准备一举拿下埃国。当时的埃军的武器只有步枪、数千挺机枪和几百门老式轻型火炮,根本没有坦克和能作战的飞机。两国实力相差悬殊。然而,事情却超出墨索里尼预想。意军在迅速攻占几个城市后,就连连受到埃国军队的阻击,以至于当时意外交大臣齐亚诺都悲观地说,“要打胜这场战争是不可能的。”1936年5月,疯狂的意大利法西斯竟用瓦斯弹、芥子气弹等化学武器,向埃国河湖和田野里倾撒毒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占领埃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立了短暂的“东非帝国”。
1939年9月,纳粹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欧洲战争全面爆发。意大利先是以国内经济困难和军事准备不足为由,等候有利的作战时机。还没等墨索里尼缓过神来,纳粹德国的“闪电”作战已横扫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5月,德国军队迅速攻入法国并逼近巴黎。6月10日,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到,命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翁贝托亲王指挥32.5万军队驻扎在意法边界待命。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会晤。墨索里尼很顺利地得到法国部分割让土地。 然而,墨索里尼觉得这样的胜利有失尊严,又突然决定在停战协议正式签订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军发动闪电战。结果,在阿尔卑斯山地区,意军的闪电进攻非但没有让势单力薄的6个法国师后退一步,反而遭到法军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翁贝托亲王被迫宣布停战。
1940年6月,英国20多万远征军在敦刻尔克丢盔卸甲、败退英伦三岛。此时,墨索里尼认为抢夺英国非洲殖民地的时机已经到了。当时,英国军队的主力在欧洲,驻非洲和中东的英军只有10多万人,而意大利在非洲驻军近60万人。意军企图以东非的军队进攻英属索马里,控制红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军队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一旦实现目的,地中海便可能成为“新罗马帝国的内湖”。然而,墨索里尼却完全高估了自己。不到半年时间,驻守北非的数万英军凭借几次漂亮的战役俘虏意军达30多万人,包括百余名将军。北非战场失利后,墨索里尼非但没有自省,反而责备德国救援不及时,大骂“他们(德国人)应记住是他们使我们失去了一个帝国”。【9】
为了改变自己在法西斯轴心国当中的配角地位,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动用8.7万兵力、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机,向希腊发起了全面进攻。可是,意军未能达到墨索里尼的预期。11月4日,希腊政府仅集结了15个师,花了一周时间就把意军赶出边境。21日,墨索里尼临时换指挥,增派14个师,发动新的一轮总攻。希军巧妙地利用地形,顽强抗击,意军始终没有扭转败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惨败的责任归罪于总参谋部,进而更换总参谋长,一面又通过希特勒要求希腊停战。可是为时已晚,希腊军队已全线发动进攻,意军死伤惨重,王牌师全部被歼,5名将军被俘,1名将军被打死。意大利人全都被打蒙了,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墨索里尼急切地跑到德国,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惴惴不安地坐在希特勒面前,请求救兵。希特勒同意出兵,并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向墨索里尼传授战略战术。墨索里尼回国后,仍然希望抢在德国之前靠本国的力量打败希腊,挽回面子。他下令急征新兵,组建一支50万人的增援部队。1941年3月2日,他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亲自督战,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墨索里尼怎么也想不通,人数和武器都占优势的意大利军队为什么攻不破希腊的防线。希腊一战进一步暴露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虚弱和无能,也使意大利沦为轴心国集团中的二流国家,只能作“配角”随德军进行从属战。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本想“单干”。墨索里尼认为德军必胜,如协同作战还可以分到战利品,于是,苦苦哀求希特勒答应意军参加对苏作战。结果,派往苏联的22万意大利精锐部队同样不堪一击,一半士兵被打死打伤或被俘,另一半则早早就逃回意大利,各种武器损失大都达80%以上。
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的连连失利使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人民反战和反法西斯情绪异常高涨。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捕,法西斯政权倒台。关押中的墨索里尼始终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把失败归于“意大利人的软弱”。实际上,号称“世界上最精锐的殖民军”的意军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意大利领导人的无能。墨索里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乏指挥才能,不信任军队指挥,也不听取作战问题的建议与劝诫,却常以最高统帅身份剥夺了总参谋部的军事决定权,常突然改变军事计划,独断专行。除此之外,意军将军们庸碌无能,。这样,意大利法西斯过早垮台是可想而知的。
四、民众因素----民心士气低落,普遍厌战
墨索里尼认为意大利军队的失败是由于“意大利人软弱.不喜欢大胆的行动”.说“他们不是古罗马人的后裔,而是外藉奴隶、农奴和混血儿的后代”。实际上,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意大利民族素质的低下.而是民心和士气的低落.他们早已厌倦了这场战争。正如希腊雅典《芟斯诺斯》报所评论的耶样:“断言意大利军队不擅长打仗是不正确的。他们是往日的战士,但或许是这场战争没有激起他们的热情。“美国国际问题专家萨姆纳??韦尔斯。1939年冬曾经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访问罗马。他注意到.在意大利。很少有法西斯首领。一切有影响的力量几乎都反对战争。这固然主要是由于对纳粹德国普遍感到恐惧和仇恨,同时也由于普遍相信.不论意大利同英国和法国的人为摩擦有多大。很大一部分舆论反对战争.因为他们认识到这场战争甚至铸成大错.不论谁胜谁负.意大利是都将一无所得,并会丧失一切。1940年6月10日.墨索里尼宣战后,意大利广大老百姓却深最感到不安。这一夜的罗马市内,有如已经预知了即将来临的劫难.大街上沉静得异平寻常,一到傍晚.家家门面紧闭,委实叫人恐怖。在阿尔巴尼亚前线与希腊军趴作战的意大利部队处境悲惨,意军斗志消沉.士气促落。一个被俘的意大利军官在日记中记录了这种状况。这个军官尽管是法西斯分子,但他在日记中对意大利军事翠¤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憎恨。他抱怨说意军被告知希腊人都是胆小鬼,只有喝了白兰地之后才敢打仗。部队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宣传机器声称意大刹军队正在向南斯拉夫胜利进军.希腊已经发生了革命.但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种致命的情绪逐渐地滋生开来:我们不是敌人的对手.抵挡他们是不可能的”。【10】
五、外交因素---外交立场摇摆不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失去了过去的仲裁能力,俄国十月革命使欧洲和世界出现了两种社会制度体系的对立;由于奥匈帝国的瓦解、德国的战败和俄国的被排斥,传统的欧洲大国均势已无法重建;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首先冲击了传统殖民主义的欧洲老牌帝国;美国和日本这两个非欧洲强国的崛起,使列强的争霸更显尖锐和复杂。【11】
世界正在崛起。然而,战胜国列强在与战败国缔结和约时却只是利用自己经过战争仍然存留下来或通过战争而获得的某种优势地位,殚精竭虑地试图建立起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战后结构,而不去考虑这种结构是否适合变化了的世界形势。他们之间勾心斗角,激烈争斗:英国带着复杂的均衡考虑,企图维护原有的世界霸权,主宰欧洲,努力做到既削弱德国又保留一个未被肢解的德国;法国企图争夺欧洲领导权而迫切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问题;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是要利用美国的经济优势争夺世界领导权;意大利希望确立其在地中海周边地区的优势地位;日本的目标是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凡尔赛格局中的意大利是一个既想维护现状又欲修正现状的特定力量, 欧洲列强在新的一轮争夺世界霸权与维护霸权的斗争中都希望把它拉到自己的阵营中去, 意大利在国际舞台上成了一个似乎左右逢源的被选择的对象。另一方面, 意大利国力相对薄弱, 属于二等国家, 没有独立的实力去实现其霸权目标, 而只能傍依某一强国集团, 利用列强争霸破坏稳定所带来的裂隙以实现自己的野心。《伦敦条约》允诺了它的全部野心: 取得蒂罗尔和伊斯特利亚以完成“民族统一”, 在亚得里亚海获得主宰地位, 在近东及殖民事务中的强国地位得到承认。【12】但是, 以战胜国身份出席战后分赃会议的意大利, 在巴黎却被作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二等角色来对待,《伦敦条约》未获承认。尽管意大利通过《圣日耳曼和约》得到了伊斯特利亚、的里雅斯特、特兰提诺、达尔马提亚沿岸的一些岛屿和南蒂罗尔, 意奥边界也向北移到勃伦纳山口,兑现了意大利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要求, 【13】 但英法并没有满足意大利对东地中海和非洲的愿望: 在小亚细亚, 意大利一无所获; 在非洲, 没有一块前德国的殖民地委任给意大利统治。【14】 凡尔赛因此在意大利人心目中成了“欺骗”的代名词和一种痛苦的回忆, 他们感到意大利获得的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胜利”【15】“意大利赢得了战争, 但却失去了和平。意大利, 尽管有所获, 出现在和会上仍是一个不满意的国家”【16】凡尔赛带给意大利的是一种奇耻大辱般的失落感。
墨索里尼正是利用意大利人的这种失落感, 打着修订主义的旗号, 做着洗雪凡尔赛之耻的许诺攫取政权,凡尔赛体系促成了意大利这种两面性政策选择, 而整个20 年代凡尔赛体系的相对稳定则又决定了意大利无须作什么新的选择。这种特殊的、矛盾性的两面政策一直贯穿在20 年代的意大利外交之中。
20 世纪20 年代末30 年代初, 整个世界遭受了经济危机的剧烈振荡, 凡尔赛和平结构因此而摇摇欲坠。20 年代相对稳定时期潜伏着的民族主义力量又以新的精力复活了, 尤其是德国。德国政府在裁军会议上提出了与其他大国享有平等权利的要求, 重整军备的呼声与日俱增, 随后的希特勒上台及其所推行的毁约扩军政策更是让凡尔赛体系下的欧洲惶惶不安。相对稳定的凡尔赛格局中, 意大利只不过是一个二等角色, 不足为列强所注意, 但是动荡的凡尔赛格局却使它成了一个为列强所争取的对象。希特勒早在《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就已把意大利作为争取的对象和有用的同盟者。英国认为,“在这个阶段, 意大利似乎不是一个主要威胁”, 比起“德国的纳粹统治来, 还不那么咄咄逼人, 还不那么无孔不入”,【17】 应予争取, 甚至还有一些英国政客看中意大利跟自己一样超脱于法德冲突之上, 称它是“欧洲和平的关键”【18】。法国虽和意大利有矛盾, 20年代两国关系一直互不融洽, 但是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毁约扩军, 也想争取意大利。法西斯意大利在欧洲舞台上似乎左右逢源。
在国际舞台的风云变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意大利由于本国的实力所限,始终倾向避免与其他大国直接交手,它最擅长的是仔细选择同盟伙伴以从中渔利。正如意大利外交政策的研究专家保罗??克雷莫纳在1938年所说的:“意大利的外交政策从未受抽象的理念所支配,没有哪个地方比他的祖国更广泛地将马基亚维利的警句应用于单纯的政治术。”这种骑墙外交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实在是被意大利演绎得淋漓尽致了。这种政策也是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无法确定自己的立场,最终失败乃至退出战争的重要原因。

⑨ 意大利 家门口挂着红白旗子或绿白旗子 那是什么意思

国旗的颜色

⑩ 奥运颁奖仪式为什么有的国家升两面旗帜!

应该是并列的
拳击、柔道等项目都是2个铜牌的
所以升旗的时候,最高的是金牌的国家,一边是银牌的国旗,另一边就是两个铜牌得主的国旗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为什么挂两面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怎么没有中国移动 浏览:889
青蛇和中国医生哪个好看 浏览:459
罗马时代中国什么时候 浏览:810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出口国 浏览:154
伊朗现在做什么好 浏览:325
中国去巴域怎么走 浏览:387
中国石化加油站如何开发票 浏览:531
在英国读什么最赚钱 浏览:357
中国女排夺冠评分是多少 浏览:299
去印度一定要去什么地方玩 浏览:525
印度芋头怎么炸好吃 浏览:853
伊朗宗教集会什么时候 浏览:5
越南哪里买工业设备便宜 浏览:118
巴厘岛6个人换多少印尼盾 浏览:907
缅甸和越南的人口是多少 浏览:125
惠普中国官网是哪个 浏览:173
为什么说咖啡是起源于意大利 浏览:175
台湾什么时候属于中国的 浏览:871
中国粮仓储备粮食够中国人吃多久 浏览:743
中国到哪里到国外是最远的 浏览: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