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亚主要有哪个宗教

意大利亚主要有哪个宗教

发布时间:2022-10-17 00:03:23

㈠ 意大利都灵主要信的是什么宗教

可以说整个意大利的大部分人口都信仰罗马天主教,都灵也是这样,当然外来穆斯林除外。都灵有许多座教堂,但我至今还没发现过新教的教堂,全都是天主教的。另外别忘了梵蒂冈就在罗马城内,举世闻名的“耶稣裹尸布”就收藏在都灵主教座堂内。
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㈡ 意大利亚简介一百字

意大利(Italy),全称意大利共和国,是一个欧洲国家,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所组成。国土面积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02万,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还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与梵蒂冈 。

㈢ 世界四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系:天主教(或称罗马公教)、新教(或称基督新教、耶稣教)和东正教。

⑴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

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在公元3年,罗马人征服巴勒斯坦,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为此,犹太人多次起义,起义失败使一些人寄希望于宗教,期待"救世主"出现,来拯救受苦的教民。犹太下层民众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实际上即是由此教派演变而来。最早的该派教徒多为奴隶、被释放的奴隶和贫苦人民。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组进行活动,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但由于其宗教向各民族开放,包括罗马人在内的各民族人士参加,原来敌视罗马统治的 精神逐步转为对现实罗马统治予以容忍,宣传爱仇如己,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忠诚,对主人恭顺。因此,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宣布给基督教以合法地位。

⑵罗马帝国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

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也出现了罗马与君士坦丁两个中心。基督教东、西教会的分离,加上后来对教义的解释和仪式的差异,彼此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断绝一切往来,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教派。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称 东正教会,又称"正教"。西部自称为罗马公教(即天主教)。在西部,教会政治权力扩大,利用特权霸占了不少领地,对农民进行剥削。教会还出售各种神职、"圣物"、"圣骸"、"赎罪卷"来榨取人民血汗。教会的腐化与利用所谓"异端"镇压教徒与人民的反抗,使教会完全成为走上与人民对立的统治集团。教会成为人们反对封建的焦点。德国的教士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使西部统一的教会从此不再存在,宗教改革在北部广大地区广泛进行下去。结果,改革后的新教不但出现,而 且在这些国家占主导地位。基督教从此又分成三个教派。

⑶基督教的扩散与分布

天主教在欧洲主要是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中南欧地区以及美洲地区。信奉新教的国家主要是欧洲北部的国家,如丹麦、瑞典、挪威、冰岛、芬兰、英国以及德国和荷兰的部分地区,在全世界,新教人数有4.2亿,主要在欧洲和北美。东正教原来分布的范围 为巴尔干半岛及中东地区。在欧洲,主要信奉东正教的国家为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马其顿。在亚洲,主要是俄罗斯人居住的地区。全世界信仰东正教的人共约1.6亿多,主要在原苏联,占60%。

⑷基督教的教义与制度

基督教以《旧约全书》为基本经典,称为《圣经》。其教义是:
创世说:宇宙和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全善、全智、全爱"。原罪说:上帝所创造的人类始祖亚当、夏娃不听上帝命令,食伊甸园中禁果,犯了罪。因此,其后代生来就有罪。人们只有信奉救世主耶稣为了赎罪,才能求得死后永生。天堂地狱说:人来到世界,只有信奉神,死后才能使灵魂升入天堂,否则被抛入地狱。入教要经过洗 礼仪式,教徒结婚要在教堂举行,由神甫主持。节日主要有圣诞节、复活节和圣灵降临节。

2、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世界三大宗教中,按信奉人数居第二。"伊斯兰"是顺从的意思,其教徒称为"穆斯林",该教主要分布在中东、北非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

(1) 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发展:

在公元前7世纪时,拜占庭和波斯为争夺东西方在中东地区的商道进行长期的战争,使阿拉伯半岛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城市萧条,人民生活困难,社会需求新的出路以摆脱困境。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幼年失去父母,随伯父到处经商,后与一富孀结婚以提高其社会地位。后来,对宗教产生兴趣,自称得到"安拉"的启示"受命为圣",从此,开始传教活动。由于其信仰安拉为宇宙中唯一的神受到当地多神教的反对,不得不从麦加转向麦地那。在麦地那传教成功,得到群众的拥护,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而后又回到麦加,统一了整个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死后,教内通过选举办法确立继承人。利用向异 教徒征收较重的税的方法使其信奉伊斯兰教,使该教迅速传播.

(2) 伊斯兰教的传播:

在阿拉伯帝国以外,伊斯兰教主要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及南亚等地区传播。在西非通过武装入侵从塞内加尔到尼日尔爾利亚的大片地区使伊斯兰教具有广泛影响。在东非,伊斯兰教的传播有两条路线,一是沿尼罗河进入苏丹,一是沿海岸从索马里一直到莫桑比克都留下深刻的印记 。在亚洲,伊斯兰教的传播通过伊朗向东,一路经阿富汗进入中亚,在唐时传入我国西北。另一路进入印度,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是伊斯兰教的国家。除以上陆路传播以外,还有一路是通过海上贸易传播伊斯兰教。今天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部、中国东南 沿海的伊斯兰教区是以此方式传播来的。

(3) 伊斯兰教的教派:

穆罕默德死后,围绕继承人的问题展开激烈的斗争。结果,由于政治派别的对立而导致分裂为两个相互对立的派别-逊尼派和什叶派,这种派别的斗争一直延续到今天。

(4) 伊斯兰教的教义与宗教制度:

伊斯兰教的教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天命观:认为安拉是独一的,能创造万物并能主宰一切穆罕默德神化:穆罕默德是安拉所派使者,专门传达神的意旨,服从使者就是服从安拉。

相信来世:死去人的灵魂要接受审判,根据今世善恶表现进行惩罚。

"天堂""地狱"观:今世行善死后可进天堂,反之则下地狱。在宗教仪式上强调念功、礼拜、斋戒、天课、朝觐"五功"。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

3、 佛教:

佛教起源与古印度(今尼泊尔),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在信徒方面,曾经盛极一时但目前已经衰落人数较少。

(1) 佛教的兴起和衰落: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是教徒对他的尊称,相传他是现在尼泊尔境内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29岁时,深感印度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不合理,下层社会深受生、老、病、死之苦,遂离家出走,35岁时得道,创立佛教,获得贫苦人的支持。当时的印 度社会,上层种姓残酷压迫和剥削下层种姓社会,社会矛盾十分复杂而尖锐,这就给佛教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释迦牟尼为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神创说,提出"众生平等"。

(2) 教派:

佛教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三个教派。

"乘"的含义是指道路的意思。大乘与小乘的区别不仅在教义理论方面,也反映在宗教实践方面。如对佛祖的看法上,小乘是把释迦牟尼当成教主,大乘则把他当作法力无边的神,在修持方法和结果上,小乘主张求得修持者个人的解脱,大乘则认为应当修持成佛"普渡众生",从哲学宇宙观看,小乘主张"我空法有",大乘则认为"法我皆空"。

大乘佛教在公元前1世纪时传到中亚,并由此传到中国,再传到朝鲜和日本,因此大乘佛教又被称为北传佛教。小乘佛教的传播路线是向南通过海路,流行于今天的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也称南传佛教。

在我国的西藏、内蒙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还有一种佛教称为喇嘛教,该教是由印度传入的密教、大乘佛教与西藏原始宗教"本教"相结合的产物。

(3) 佛教的基本教义与节日:

佛教的基本教义有:

四谛:苦、集、灭、道。苦:生、老、病、死;集:原因在于欲望与愚昧;灭:修行;道:解脱的手段与方法。

十二因缘:人的苦难是由十二个彼此成为条件的因果联系的环节造成的。

"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符合佛教规范作了好事,来世可得到好的转生与报应,否则会变成牲畜,堕入地狱。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佛教的节日有:佛诞节、涅盘节、佛成道日。

4、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道教始自东汉的张陵,至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乃集大成。道教的教义是以道家对儒家的反动思想,也就是"无"的世界观思想为基础,此外又由于不满东汉王朝的政治,转而以宗教表现其志向。道教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除各种行事外,又在各地建立义舍,以便利信徒 ,于是逐渐成为庞大的反儒家、反佛教的宗教。然不可否认者,其对儒家、佛教的义理又多所吸收。至北魏寇谦之,完成道教丰富而组织化的教理体系,信徒也扩展到上阶层。经隋、唐、宋三代,佛、道、儒三教之间互有离合;其间,道教在理论、实际两方面皆得均衡发展 。有宋一代,道教与佛教给予儒家哲学有极大的影响。

关于道教的发展,最早是渊源于古代的巫术,及秦汉时的神仙方术,复融合阴阳五行、谶纬、咒术等,成立道教思想系统,并导入佛教思想而发展之。东汉顺帝(西元一二五——一四四年在位)时,张陵倡导五斗米道,尊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 至此,道教已经逐渐形成。

汉灵帝(西元一六七——一八九年在位)时,张角的太平道为早期道教另一重要派别,奉《太平清领书》为主要经典,以"善道"教化徒众,并以符水为人治病,徒众数十万,遍布青、徐等八州,与张衡、张鲁的五斗米道成为当时农民起义的基础。

其后有《老子化胡经》出现,鼓吹老子西游化胡成佛、佛为道教弟子的"老子化胡说"。到了东晋建武元年(西元三一七年),葛洪撰《抱朴子》内篇,整理并阐述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理论,将道教的思想内容体系化,成为道教的基本典籍。东晋末年,孙恩、卢循等人 也曾利用五斗米道组织农民起义。南北朝时,北魏太平真君年间(西元四四○——四五○年),嵩山道士寇谦之在魏太武帝(西元四二四——四五一年在位)支持下,自称奉"太上老君"意旨,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参考佛教的仪礼而制订乐章,诵诫新法,确立道 教的国教化,称为"北天师道",或"新天师道"。未久,南朝宋的庐山道士陆修静与梁的陶弘景等人整理经书,编着斋戒仪范,道教的理论与组织形式因之愈臻完备,称为"南天师道"。

至唐代,道教的发展愈加隆盛。陶弘景的法孙王远知融和南北天师道,成为唐代道教兴盛的重要基础。唐代的历代君主,广建老子庙、道观,并于科举考试中加入《道德经》一科。贞观十一年(西元六三七年),太宗下诏将道教置于佛教之上,此种"道先佛后"的政策 于是成为唐代一贯的方针。唐高宗(西元六四九——六八三年在位)以老子为唐代王室的祖先,并封以"太上玄元皇帝"的尊号,令诸州各建道观一所。玄宗(西元七一二——七五六年在位)之时,更进一步令士庶每家皆藏《老子》一本,推崇玄学,并以《老子》、《庄子 》、《列子》等诸典籍为"真经"。唐末五代,杜光庭致力于整理道教典籍,集道教仪礼的大成。吕洞宾以"慈悲度世"为成道途径,又以断除贪、瞋、痴取代对剑术的研习,对北宋道教教理的发展影响颇大。宋真宗(西元九九七——一○二二年在位)时,敕令王钦若、张 君房等人编辑道藏,其中以《云笈七签》一二二卷为代表作,此外也大建道观。宋徽宗(西元一一○○——一一二五年在位)曾自命"教主道君皇帝",诏令天下访求道教仙经,校定镂板,刊行全藏,又于太学置《道德经》、《庄子》、《列子》等科之博士,一时道教大盛 。

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净明各宗派逐渐合流,至元代归并于以符箓为主的"正一派"中。金代大定七年(西元一一六七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立"全真教",金元之际又有刘德仁创立"大道教"(后称真大道教),萧抱珍创立"太一道",均行于河 北,然历时不久,唯有全真教仍盛极一时。在当时,全真教与天师道同为道教的二大主流。王重阳极力调和释、道、儒三教的说法,去除咒术、迷信的要素,强调佛教(尤以禅宗)的教理与出家主义。他的七大弟子称为"七真人",其中以丘处机尤见重于元太祖(西元一二 ○六——一二二八年在位)。元世祖(西元一二六○——一二九四年在位)时,由《老子化胡经》而引起一场激烈的佛道论争,道教失败,于是在至元十八年(西元一二八一年)诏令禁断道教。由是,道教发展大受打击,教团势力也逐渐衰微。此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 真两大教派,明代仍继续流传,至清代则渐次式微。在早期,道教势力兴盛时,教团组织每与国家权力相互结合,因此形成特殊阶层及专事修道者的宗教;及至道教逐渐衰微时,则转而注重民众的宗教欲求,处处以民众生活与日常伦理为基础,于是有"民众道教"之称,同 时大量的善书与宝卷等也应运而出,这就是所谓民众道教的经典。

道教主张人类的根本希望在于获得现世的幸运、幸福、长寿、繁荣,为达此一理想,乃积极劝人为善,举行除灾招福、祈祷咒术等的仪式,所以道教信仰特含通俗色彩。由是,不仅其顺应性、适应性的幅度扩展,就是信徒阶级也因此而增广。道教的派别虽多,然一般而 言,其基本信仰与教义仍在"道",认为道乃"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并谓宇宙、阴阳、万物皆由"道"化生。所崇拜的最高神是由"道"人格化之三清尊神,其中"道德天尊"即老子。然宋代以后的民众道教则或为自然星宿的神格化,或为历史人 物的神格化,如文昌帝君(学问之神)、吕祖、关圣帝君、北斗神君(北斗七星的神格化)、玄天上帝(北极星的神格化)等。又道教修炼的具体方法,有:服饵(服用仙药)、导引(一种柔软体操)、胎息(又称服气、行气,系将宇宙的元气吸入体内,以期不老不死的呼 吸法)、符箓(符咒等的秘文)、房中术(采阴补阳之法)、辟谷(避食由不纯之气所长成的谷类)、内丹、外丹等。宗教仪式有斋醮、祈祷、诵经、礼忏等。

㈣ 意大利的简介,要简介,速度

意 大 利 概 况

国名: 意大利 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Italy, la repubblica italiana)

独立日:3月17日(1861年)

国庆日:6月2日(1946年)

全国解放日:4月25日(1945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相连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绿、白、红三色。意大利原来国旗的颜色与法国国旗相同,1796年才把蓝色改为绿色。据记载,1796年拿破仑的的意大利军团在征战中曾使用由拿破仑本人设计的绿、白、红三色旗。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建立,正式规定绿、白、红三色旗为共和国国旗。

国徽:呈圆形。中心图案是一个带红边的五角星,象征意大利共和国;五角星背后是一个大齿轮,象征劳动者;齿轮周围由橄榄枝叶和橡树叶环绕,象征和平与强盛。底部的红色绶带上用意大利文写着“意大利共和国”。

国名由来:
意大利全称“意大利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宁半岛及西西里,撒丁等岛屿。北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接壤,东西南三面临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

意大利古时称过“艾诺利亚”“艾斯佩利亚”“威大利亚”,后因语言变化“威”音变“意”,即称“意大利亚”,意为“小牛生长的乐园”。又有人说,“意大利”名称是由该国一个古代部落首领的名字演变而来的。意大利为罗马帝国的发祥地。2至3世纪为古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版图遍及整个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纪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此后几经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王国。1870年实现统一,建成意大利王国。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为“意大利共和国”。

国歌:《马梅利之歌》

国花:雏菊

国石:珊瑚

自然地理:301318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以及西西里岛、撒丁岛等岛屿。北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接壤,东、西、南三面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德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海岸线长约7200多公里。全境4/5为山丘地带。有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意、法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居欧洲第二;有着名的维苏威火山和欧洲最大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最大河流是波河。较大湖泊有加尔达湖、马焦雷湖等。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年平均气温1月2~10℃,7月23~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

人口:5788.82万万(2003年底)。94%的居民为意大利人,少数民族有法兰西人、拉丁人、罗马人、弗留里人等。讲意大利语,个别地区讲法语和德语。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罗马 (rome / roma) ;人口:264.4万(1999年底)。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0个行政区,共103个省,8088个市(镇)。20个行政区是:皮埃蒙特、瓦莱达奥斯塔、伦巴第、特伦蒂诺上阿迪杰、威尼托、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利古里亚、艾米利亚-罗马涅、托斯卡纳、翁布里亚、拉齐奥、马尔凯、阿布鲁齐、莫利塞、坎帕尼亚、普利亚、巴西利卡塔、卡拉布里亚、西西里岛、撒丁岛。

㈤ 意大利的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经济城市交通宗教等情况

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在北纬36°28′~47°6′,东经6°38′~18°31′之间。其领土包括阿尔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区,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其他的许多岛屿。亚平宁半岛占其全部领土面积的80%。意大利陆界北部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接壤,80%国界线为海界。东、西、南三面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德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并且与突尼斯、马耳他和阿尔及利亚隔海相望。海岸线长约7200多公里。

地形
意大利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Alpi)中部有亚平宁山脉。意、法边境的勃朗峰(MonteBianco,MontBlanc)海拔4810米,居欧洲第二;多火山和地震,亚平宁半岛西侧有着名的维苏威火山,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大的活火山。最大河流是波河(po),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南坡,水能蕴藏丰富。较大湖泊有加尔达湖(LagodiGarda)、特拉西梅诺湖(LagoTrasimeno)马焦雷湖(LagoMaggiore)、科摩湖(LagodiComo)等。

气候
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根据意大利各地不同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全国分为以下三个气候区:南部半岛和岛屿区、马丹平原区和阿尔卑斯山区。这三个区的气候各有不同的特点。南部半岛和岛屿地区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大西洋气团占优势,夏季为热带气团,冬季为温带气团。意大利南部1月份平均气温为2~10℃,7月为23~26℃。巴丹平原属于亚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气压较低,气候潮湿。在米兰、博洛尼亚带,冬季常有大雾笼罩,有时下雪。巴丹平原区夏季较热,冬季较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2~4℃,7月份20~24℃。阿尔卑斯山区是全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冬季下雪较多月份平均气温为-12℃~1℃,7月份为4~20℃。阿尔卑斯山区的气候有明显垂直分布的特点,随着地势的增设,气温逐渐下降。在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区地带,由于高山挡住了来自北欧的寒流,加上湖水的调节作用,故气候温和。在西北部的利古里亚大区,由于山地和海水的影响,气候十分宜人。热那亚1月份平均气温为7℃,该区可种植各种南方作物,如橄榄、葡萄、柑桔和桃。这一地区奇花异草很多,圣雷莫是意大利有名的花卉中心,当地人种植的各种鲜花每年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㈥ 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是什么呢

宗教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地区生活的人类,在其文化的发展的演化中,产生了不同的宗教类型,有的宗教在历史的长河中最终消失了,而有的宗教却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扬壮大,让更多的人信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佛教起源于现今尼泊尔进内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距今的历史已经超过了2500年,佛教自起源之后主要向东传播,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南北两个方向。佛教往北传播称为“北传佛教”,主要传播到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家;佛教往南传播称为“南传佛教”,主要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国家。目前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而作为佛教起源地的印度,目前主要信仰的已经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了。

㈦ 世界上有国家地图像靴子的是什么国家

世界上有国家地图像靴子的是意大利。

意大利(Italy),全称意大利共和国,是一个欧洲国家,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所组成。国土面积为30133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人口6002万 。

意大利古时称过“艾诺利亚”“艾斯佩利亚”“威大利亚”,后因语言变化,称“意大利亚”,意为“小牛生长的乐园”。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约和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也是G8、20国集团和欧洲四大经济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议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 。

㈧ 意大利文化

文化
提起文明古国意大利,人们立刻会联想到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于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的庞贝古城、闻名 比萨斜塔于世的比萨斜塔、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风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古罗马竞技场……庞贝古城遗址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遗产之一。公元79年,庞贝古城被附近的维苏威火山喷发后淹没,后来经过意大利考古学家挖掘,人们从庞贝古城遗址可以看出古罗马时代的社会生活。
公元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伽利略等文化与科学巨匠对人类文化的进步作出了无可比拟的巨大贡献。如今,在意大利各地都可见到精心保存下来的古罗马时代的宏伟建筑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雕刻、古迹和文物。
文艺复兴
意大利才是近代文明思想的诞生地。
庞贝古城遗址照亮人类近代文明之路的既不是葡、西两国的地理大发现,也不是法国的启蒙运动,更不是喜爱莎士比亚剧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而是14~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这支火炬!
文艺复兴诞生在西西里岛所属的意大利。欧洲的文艺复兴奏响了政治学说发展的序曲,由马基雅维利、格劳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米尔顿和洛克等一大批思想家,提倡“自然权利”、“社会契约”、“人民革命权”以及“三权分立”。有人说文艺复兴否定了封建特权。在文艺复兴的过程中,艺术创作的内容也逐渐由神和宗教故事变为普通人,以致底层民众。因此,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也是不用否认的。 意大利在中世纪,封建特权、门第观念是天经地义。
独立日:3月17日(1861年)。
意大利国徽国庆日:6月2日(1946年)。
全国解放日:4月25日(1945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相连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绿、白、红三色。意大利原来国旗的颜色与法国国旗相同,1796年才把蓝色改为绿色。据记载,1796年拿破仑的意大利军团在征战中曾使用由拿破仑本人设计的绿、白、红三色旗。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建立,正式规定绿、白、红三色旗为共和国国旗。
国徽:呈圆形。中心图案是一个带红边的五角星,象征意大利共和国;五角星背后是一个大齿轮,象征劳动者;齿轮周围由橄榄枝叶和橡树叶环绕,象征和平与强盛。底部的红色绶带上用意大利文写着“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
国球:足球。
国花:雏菊。
国石:珊瑚。
人口:60,114,021(2009年)。94%的居民为意大利人,少数民族有法兰西人、拉丁人、弗留里人等。讲意大利语,个别地区讲法语和德语。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意大利境内还有两个主权袖珍国:梵蒂冈和圣马力诺。
首都:罗马 (Rome)
语言:意大利语(Italian)
国家政要:总统乔治·纳波利塔诺 (Giorgio Napolitano) ,2006年5月当选;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 (Silvio Berlusconi),2008年5月任职;参议院议长雷纳托·斯基法尼 (Renato Schifani),2008年4月当选 。众议院议长詹弗兰科·菲尼 (Gianfranco Fini),2008年4月当选。
编辑本段
国家概况

意大利的全称是“意大利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等岛屿。西与法国,北与瑞士,奥地利,东与斯洛文尼亚接壤,东西南三面临亚得里亚海和第勒尼安海(都是地中海的子海)。
意大利古时称过“艾诺利亚”“艾斯佩利亚”“威大利亚”,后因语言变化“威”音变“意”,即称“ 意大利意大利亚”,意为“小牛生长的乐园”。又有人说,“意大利”名称是由该国一个古代部落首领的名字演变而来的。意大利为罗马帝国的发祥地。2至3世纪为古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版图遍及整个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纪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此后几经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王国。1870年实现统一,建成意大利王国。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为“意大利共和国”。
关联历史: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法国,翌年1月18日“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德国、意大利的统一,改变了维也纳体系的欧陆均势。
工业主要集中在北部,有米兰,都灵,热那亚的三角地区。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化学·电子·纺织等。都灵是汽车城,米兰是化学工业基地,热那亚为造船工业。东部和中部,新兴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多轻工业。南部西西里岛以炼油工业为主,石油从北非·中东进口,塔兰托建立在南部港口基础上,便于进口铁矿石和产品向国际市场输出。
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是弥补国家收支逆差的重要来源。旅游业营业额达150万亿里拉(约合714亿多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净收入约53万亿里拉(约合252亿多美元)。对外贸易是意大利经济的主要支柱,外贸连年顺差,是继日本、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大贸易顺差国。进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为主,出口以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皮鞋、金银首饰等轻工产品为主。国外市场主要在欧洲,进出口主要对象为欧盟和美国以及东亚和拉美地区。主要旅游城市是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
历史沿革

据古代神话,传说罗慕路斯(Lomulus)和他的孪生兄弟雷穆斯(Lemus)是由母狼抚养和哺育的——于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罗马。事实上,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意大利部落就居住于此。从公元前900年开始,伊特鲁里亚文明开始发展,而在公元前3世纪末期,古罗马人占领了伊特鲁里亚城。
新罗马共和国延伸到意大利南部,在公元前241年的第二次迦太基战争(Sekond Punic War)后,将西西里纳入自己的版图。公元前202年,罗马击败了迦太基,将西班牙和希腊纳入版图。在凯撒的统治下,罗马征服了高卢和埃及。而在凯撒被刺杀以后,凯撒的养子屋大维(Octavius)击败了对手马克·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于公元前27年建立了古罗马帝国,并被尊为奥古斯都·凯撒(Augustus Kaesar)。君士坦丁大帝(Empelor Konstantine)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并于公元330年迁都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但不久就被哥特人和汪达尔人灭亡。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匈奴人和阿拉伯人不断侵入这块土地。
意大利中世纪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北部强大城邦的崛起。15世纪,文艺复兴造就了多那太罗(Donatello)、波提切利(Botticelli)、达·芬奇(Leonaldo da Vinci)、拉斐尔(Raffaello)和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等艺术天才。到了16世纪早期,意大利大部分领土处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在拿破仑于1796年入侵之后,消失了几个世纪的统一迹象又重新显现。19世纪60年代,在爱国者马志尼(Giuseppe Mazzini)和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的努力下,统一运动(意大利复兴运动)蓬勃开展。1861年,意大利王国宣布成立,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成为了统治者。
意大利国家统一之后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资本主义殖民道路并且以强国的姿态出现在欧洲的政治外交中,在19世纪60到80年代成功蚕食了东非红海沿岸的交通要地厄立特里亚和南索马里;1912年夺取了北非的利比亚和爱琴海罗德诸岛屿;1921年,墨索里尼(于1945年4月被意大利游击队击毙)(Mussolini)的法西斯党掌握了国家大权。与德国日本相继签订了“钢铁同盟”和"反共产协定"等一系列条约成立了轴心国集团企图重新瓜分世界。二战前夕在欧洲取得了阿尔巴尼亚,在非洲占领了埃塞俄比亚,1940年意大利势力范围遍及地中海、北非、东非达到鼎盛。随后在与英国远征军的战斗中遭受一连串的打击后萎缩,并于1943年投降退出轴心国集团,海外领地崩溃,二战后只保留了南索马里的统治权直到1960年。
意大利是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时的六个创始国之一。该国的经济曾在二战后以3倍于二战前的增长速度飞速发展,被当时的西方媒体称之为阿尔卑斯山南面的奇迹,在当时只有日本和德国增长速度比意大利更高。70年代由于红色旅等恐怖组织的猖獗以及石油能源产品大幅涨价意大利的经济开始疲软。但在20世纪80年代后意大利经济又一次腾飞并首次超过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但进入90年代又遭遇了经济和政治危机。巨大的贿赂丑闻震惊全国。为了加入欧洲货币联盟(EMU),意大利不得不进行财政紧缩。另外,在1992年一些着名的反黑手党法官被暗杀之后,意大利果断地展开了打击西西里黑手党(Mafia)的斗争。
从2001年起,媒体巨头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一直担任该国的总理,领导着右翼意大利力量党(Forza Italia)。他在任期间引起了很多人的失望,尤其是AC米兰的球迷,因为作为米兰老板,已经好几年不买好的球员了,但是最近他又自掏腰包买了伊布拉希莫维奇和罗比尼奥。
2006年4月,罗马诺·普罗迪领导的中左翼联盟在意大利议会选举中以微弱优势战胜贝卢斯科尼领导的中右翼联盟。普罗迪出任意大利总理。
2008年4月,贝卢斯科尼领导的中右联盟在意大利议会选举中再次获胜,贝卢斯科尼也成为意大利战后第62届政府总理。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亚主要有哪个宗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怎么没有中国移动 浏览:889
青蛇和中国医生哪个好看 浏览:459
罗马时代中国什么时候 浏览:810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出口国 浏览:154
伊朗现在做什么好 浏览:325
中国去巴域怎么走 浏览:387
中国石化加油站如何开发票 浏览:529
在英国读什么最赚钱 浏览:357
中国女排夺冠评分是多少 浏览:299
去印度一定要去什么地方玩 浏览:525
印度芋头怎么炸好吃 浏览:853
伊朗宗教集会什么时候 浏览:5
越南哪里买工业设备便宜 浏览:118
巴厘岛6个人换多少印尼盾 浏览:907
缅甸和越南的人口是多少 浏览:123
惠普中国官网是哪个 浏览:173
为什么说咖啡是起源于意大利 浏览:175
台湾什么时候属于中国的 浏览:871
中国粮仓储备粮食够中国人吃多久 浏览:741
中国到哪里到国外是最远的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