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即将入伍的新兵几个问题!当过兵的进吧!送分了
新兵初入营,自然环境、人文条件的改变以及紧张艰苦的训练必然使他们感到有所不适应,造成心理紧张、苦闷。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之中不能缓解,不但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还会引起生理机能的异常,如不及时发现加以引导,甚至会酿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带兵人要仔细观察、了解新兵情况,及时掌握新兵的心理变化,运用多种手段使他们勇敢地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确保新战友顺利地过好军营第一关,为走好军营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紧张是由于对紧张的生活不适应造成。通常情况下,新兵入营的一周到两个月之间,心理的不适应表现最为集中、最为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紧张不适应。军营生活节奏快,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集合、站队、穿衣、吃饭、训练、学习等等,一切活动都要踩着钟点,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环扣一环,一步赶一步,稍不留神,动作慢了,就会出错,就会跟不上步。部队严格的时间要求、一丝不苟的军事训练、无时不在的日常养成,以及需要新战友掌握的基本政治教育内容等等,这些,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学生来说,必然使他们注意力过于集中,造成心理紧张。
二是对艰苦不适应。军营是个艰苦的地方,对此,每个准备跨入军营的青年都会从不同的渠道或多或少地有所了解。但是,当他们真的进入了军营,亲身体验到了部队所特有的艰苦,原先的心理准备还是显得不足。训练场上,或烈日当空,或北风呼啸,练军姿,拔正步,单双杠,越野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夜深人静、人困马乏的时候,还要牺牲甜蜜的睡眠去站岗;连队的物质文化生活虽然在不断改善,但与入伍前随心所欲的小锅饭以及父母无微不致的关爱照顾相比,自不可同日而语;更有的来到驻守海岛和高山的海边防部队,或冰天雪地,空气稀薄,或烟波浩渺,人迹罕至,生活又多了一层孤寂与清苦。对于在蜜罐里泡大的年轻人,吃到了前所未有的苦,自然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
三是对严格的纪律不适应。纪律是军队的生命,既然当了兵,理所当然就要遵守军队铁的纪律。在军营里,纪律是无是时不在、无处不有的。纪律就是统一,训练操课统一,日常生活也要统一,连走路也要喊着“一二一”的口令,谁要是不合节拍,谁就违反了纪律。纪律就是规范,做什么事都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穿衣戴帽有规范,坐、卧、立、行有规范,称呼举止有规范,头发要剪短,帽墙下不得超过1.5厘米,被子要叠成“豆腐块”见棱见角……。纪律就是约束,就是限制,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有所放弃有所接受,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意味着想做的事可能偏偏不让做而不想做的事偏偏必须去做。初入军营几乎每个人都有为自己不能如鱼得水地适应纪律的约束而苦恼过。
四是对远离亲人的不适应。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的长成自立称为人生的第二次断乳。第一断乳切断了对母体生理上的依赖,第二次断乳切断的是心理上的依赖。那些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骄子们走进军营后,虽然在空间上远离了亲人,但心理上却难以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和依恋。不离开家就不懂得想家,当欢送的锣鼓声渐渐远去,刚刚穿上新军装的兴奋渐渐淡漠的时候,对家的念也就渐渐涌上心头。特别是感受到了艰苦,遇到了挫折,受到了委屈时,想家的念头就愈发强烈。第二次断乳本身就带着苦涩,他们又恰在此时进入了一个远离家乡的艰苦环境,显得更加突出。
怎样帮助新战士适应新的生活呢?
第一,指导他们尽快学会有序的生活。部队生活虽然紧张,但却井然有序,有规律可循。经过较长时间训练与适应的老兵虽然也同样生活于紧张之中,却能够应付自如,驾轻就熟,并没有太多的紧张感,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有序的生活。新兵由于还没有掌握集体生活的规律,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加之许多事情做起来不熟练,质量不高,因而往往手忙脚乱,总处于被动之中。如果再因此而受到批评,就会加倍紧张。特别是有些从小受到家庭骄惯的新兵,生活自理能力差,就更难适应。带兵人要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军营生活的常识,使他们尽快地熟练掌握各种要领。了解一日生活的秩序和规律,增加预见性、主动性,做到忙而不乱,紧而有序,紧张心理就会消失。
第二,在训练和管理中严而有度,循序渐进。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中间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严格的训练和管理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必要条件。但是,训练和管理是以外部调节为特征的,倘若操之过急,要求过严过高,超过了新兵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反而会产生负作用,使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受到伤害,怀疑自己能否适应部队生活。弄不好还会对管理者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中要把握好度,科学地分解目标,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使每一步小目标都能“跳一跳,够得着。”
第三,安排好物质文化生活。总体上说,目前部队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还不够理想,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条件,合理安排,尽力改善。越是训练紧张,越要调剂好伙食,安排好休息,组织好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张驰有致。这样做,可以使新兵对军营生活适应的难度大为减小。因为,人们从较好的生活去适应较差的生活比较困难,而从较差的生活去适应较好的生活则相对容易得多。多数新兵入伍的部队的生活条件不如在家时,如果通过精心的合理的安排与改善,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无疑会有利于他们对部队生活的适应。
第四,积极疏导,及时化解矛盾。在适应的过程中新战士的心理必然会经常出现一些矛盾。这些矛盾,有的通过主观调节就可以解决,有的则需要经过他人的帮助才可能解决。带兵人要随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发现矛盾,积极疏导,及时解决。要防止矛盾积压成堆,结成疙瘩,力争发现一个解决一个,为其心理适应排除障碍。
心理上的适应是新战友完成从老百姓到合格军人转变的基础。基础打得牢,新战友才能自觉地适应部队的艰苦生活,才能以高昂的士气、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军政训练中。带兵人要适时准确地掌握新兵的心理状况,采取各种方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调节,使新战友顺利地走好军营第一步。
你只要带随身衣物就可以
包括洗漱用品
因为你到部队报道当天就会发给你衣服
新兵训练 汇报表演都会有部队领导参观
不过你不用怕
领导只和排长以上级别对话
最后祝你成功!
❷ 新兵下连第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众所周知,新兵在刚进入军营的时候是不会直接分配到连队的,而是会统一到一个叫新兵连的地方集中训练三个月。等三个月后,才会根据部队的需要和新兵们的意愿进行兵种的分配,比如炮兵,比如侦察兵,比如通信兵等。那么新兵在下连队的第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呢?据一名老兵回忆,那一天是两年军营生活最幸福的一天,跟做梦一样舒服。
首先,在新兵刚进入连队的时候,所有的老兵都会在连队门口列队欢迎新兵,给新战友家一样的温暖,让他们不用为进入一个新的地方而担心。等新兵下车后,老兵们会主动的帮新兵拿行李,拿背包,与新兵们交流寒暄,就怕新兵们累着了,一点没有老兵的架子。
等东西都拿到宿舍后,新兵们就会发现,不仅是脸盆、毛巾、香皂这些东西都已经装备好了,连脸盆里都已经打后了热水。要知道在新兵连里的三个月过的可是非常辛苦的,什么时候享受过这样的待遇,因此当看到老兵们都为他们准备的妥妥当当的时候,很多新兵泪流满面。
在忙活了半天后,老兵们就会带着新兵去食堂吃饭了,这个时候就不用担心像新兵连那样吃饭匆匆忙忙的了,完全可以敞开来吃。不过这个时候老兵会主动提醒新兵中午不要吃太多,因为晚上还有更丰富的迎新大餐。当然了,除了上面这些外,新兵下连的第一天,老兵们还会给新兵讲述连队的光辉故事,已经领导主动和新兵谈心等内容。不过不管是什么安排,与新兵连比起来,真的是跟做梦一样的舒服了。
❸ 新兵到部队后当天训练吗
不是
不过总体来说,新兵第一天还算是比较充足的大都从第二天开始训练
❹ 还记得新兵入伍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
新兵到部队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相信很多老兵会有相似的认同,冰雹就在这里谈谈自己新兵进入军营的第一天和第一件事。
我们那个时候是冬季兵,最冷的季节踏上了北上的军列,一路的感触很多,既有对新的人生的无比期待,更有满脑子的迷茫和担心。但不管怎样,军列一直飞驰着,带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那个你曾从儿时就向往的地方。
进新兵连(一)班,就看见班长在教大家叠被子。然后让我也把背包打开学习叠被子!这是我参军做的第一件事,学会叠豆腐块儿的被子!……
直到我退伍后回到家,还坚持叠了一个多月的被子!当兵的五年是我至今永远难忘的五年。从学习叠被子,到队列训练,再到军事训练、体能训练、政治学习和条令条例让,让我从一名普通的老百姓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真正的军人!尽管现在已经脱下军装,但我从部队这所大学校所学到的使我终身受益,让我明白退伍不褪色的真正含义!
❺ 新兵入伍第一天都会做什么事情
大家都知道军人们有他们自己的作息时间,他们起床起的非常早,在5点50的时候就要起床。接下来就是叠被子,在军队对被子的要求非常的高,他们不仅仅是要求将被子叠的整整齐齐,还要求将被子叠成豆腐块,因为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他们严谨的作风,也能够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这之后他们就要打扫卫生,将他们的内务整理的非常整齐,军队也对他们的内务要求比较高。
打扫完卫生就可以吃早饭啦,在训练非常辛苦的时候士兵们消耗的能量也会特别多,所以他们的饭量也会随之增加。
吃过早餐就要开始一天的训练了,第一天一般会对这些新兵们实行适应性的训练,所以训练的强度不会太大,一般就是站站军姿什么的,虽然站军姿看起来没什么,却是最能够反应军人气质的一个项目。
结束了上午的训练,大家吃过午餐还会进行一个午休,而且这个午休对于这些新兵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训练。但是也有一些士兵不愿意躺下在床上睡,因为怕碰坏了他们好不容易才叠好的被子。下午的安排就是学习,在军队不光要训练还要学习。
在这之后就能给家里面打一个电话,然后吃过晚餐就看新闻。在军队每天都会看新闻了解天下事。在进行第一次的班务会,这次的班务会应该也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班务会结束之后在进行一个晚点名就可以休息了。怎么样,新兵的第一天还算丰富吧?很多老兵都看笑了。
❻ 希特勒为什么骂意大利军人是猪,看了这些,你心服
如今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在评价意大利这个盟友的时候,希特勒恨不得直骂其是猪。意大利的战斗力强不强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但是从“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这个角度来讲,意大利确实有不拼命的理由,毕竟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两人在战争鼓动方面的能力差了不止一两个档次。
当然,此类的还有好多,比如25人的英军部队打败10000意大利军队,俘虏8000之类的,这些明显都是不可信的,既然有人说,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意大利人的战争心态确实比较高明,从战后损失数据来看,意大利人确实没有像德国一样惨。甚至在意大利投降后,到最后以战胜国的姿态登场,当我们骂意大利人无能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他们是多么的深谋远虑。
❼ 新兵入伍第一天都做哪些事情
训练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叠被子,四方四正。吃饭,吃饭前可能要唱歌。午睡。起床,训练。训练。吃饭。可能还会训练或者是长官讲话。然后睡觉。
❽ 讲讲还记得你新兵入伍第一顿吃的是什么吗
吃的清白面。一个因为清汤面比较容易制作,而且很多的士兵都是从全国各地远道而来,一路上舟车劳顿身体本来就非常的疲乏,如果到军营里面第一餐就吃油腻难以消化的大鱼大肉,身体根本就承受不了,所以吃点清淡的面条比较实在,另外一个军营里面本来就提倡的就是节俭的生活作风。
❾ 二战士兵吃些什么
苏联伙食
据记录黑面包至少挽救了40万人的生命,维持了将近1000万人的战斗力。它的配方简单,但烤制过程复杂而精确,通常需要三天。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饥饿的苏军指挥员常常把部队中所有人员佩戴的手表或戒指集中起来,用于交换难以下咽黑面包和马肉肠。
美国援助的罐头午餐肉原是二战联军的主食,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当年甚至称,“没有罐头午餐肉,我们的军人将无粮可吃”。苏军的内部价是两块手表一整条黑面包,在供应不畅的时候,一条黑面包是10个战士一天的口粮。
苏联士兵的伙食通常包括圆白菜汤〔Shchi〕和煮荞麦汤〔Kasha〕。这些都是标准的俄国乡下常见的原料。一个老俄罗斯人这样说:“Shchi ee kasha, pisha nasha。”意思是:“圆白菜汤和煮荞麦汤,是俺们经常吃的。”通常的附加食品是茶、咖啡、盐、面包、通心粉、咸鱼或罐装肉。美国食品很常见,通常计算,这些通过租借法案来的食品在战争中可以为一千二百万人的陆军每人每天提供半磅的份量。这些食品在一九四三年之前是很常见的,四三年后,通过租借法案来的事物原料也是很常见的。这些原料通常被称为“第二前线”而鸡蛋粉被称为“罗斯福的鸡蛋”。援助的食品物资包括面粉、干碗豆、豆类、糖和罐装肉类。其他的还有 Tushonka 黄油〔一种由凝胶沉淀捣碎制成的东西〕、蔬菜、油、人造黄油、罐装的或块状干牛奶、干鸡蛋、粗面粉和咖啡。虽然咖啡的供应一直没有间断,但茶依然是传统的常见饮料。
伏特加和其他酒精类饮料,是部队经常需要的。只要可能的情况下,士兵们都会喝它。喝缴获的德国酒通常比正式配给部队的要好。而一个士兵喜欢的酒可能某某国的牌子到本地的都有。 德国伙食
德军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占50%,晚餐占33%,早餐占13%,这遵照了德国人的生活习惯--以午餐为日常用餐的中心。
1级伙食 --Verpflegungssatz I最高优先配给。
主要包括:
黑麦面包 750克
黄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 45克
香肠(生罐装食物) 120克(有时是熏鱼)
果酱或人造蜂蜜 200克
煮过的薯仔,蔬菜 750克
肉类 120克
蔬菜或动物脂肪 45克
调料 15克
咖啡豆(有时以红茶代替) 8克
巧克力或糖果 1袋 香烟纸 7卷
这些食物用罐头和纸包好,放入纸箱内。
战争时期士兵伙食供应的实际情况:
供在一线作战的士兵食用的食品应在24小时内借助夜色的掩护送达前线:“夜色降临之后,运输兵的到来打破了战斗间歇的沉寂,他们送来了食物,并取走士兵们写好的家信,已经有两周没人来收取这些家信了。送上来的食物是冷咖啡,以及大锅煮出来的杂烩浓汤,我们每个人还得到了半块大面包、一勺人造奶油和人造蜂蜜以及150克肉食或者奶酪。饥饿的我们不能一下把这些东西都吃光,因为下一次食物供给可能在24小时之后才能送到。”1944年起,补充兵部队的伙食标准被降低,食物总量并没有减少,但其中肉类和脂肪的比重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薯仔和蔬菜。
正是靠着这些德国从挪威一直打倒希腊,再从希腊得到莫斯科城下。
德国士兵在回国休假时使用特种食品供应卡。面包证和食品供应卡一起印刷在一张硬纸片上,需要多少面包就用剪刀剪下多少克的面包证,和士兵证一起使用就能享受对战时探家士兵的免费食品供应。 中国军队
中国国民党军队腐败的“乞丐部队”
物资短缺给补给带来困难,但军队中的腐败进一步恶化了士兵们的生存环境。即使是嫡系部队,士兵们也总是吃不饱,不光粮食,几乎所有的军需物资都很匮乏。
美国人研究了中国军队的伙食分配制度后总结:按照部队规章,每个士兵发给每天24盎司米,一份盐;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个月可以买一磅猪肉。一个中国士兵靠这些配额可以很好地维持生活。可是,事实上他们真正得到的仅仅是分配给他们的食物和钱的一部分,因为长官们习以为常地为自己“克扣”很大一部分。结果是大多数国民党士兵营养不足。
二战中,美国针对中国军队长期缺乏营养,体力较差,影响战斗力,由美国营养专家提出供给标准(每人每日发给):
大米:27.3盎司(850克)
蔬菜:11盎司(340克)
大豆:2.2盎司(70克)
花生:1.1盎司(35克)
肉类:1.1盎司(35克)
植物油:1盎司(30克)
盐:0.35盎司(10克)
燃料:29.43盎司(900克)
盎司=31.1035g
1945年2月28日,蒋介石批准了这个标准。相继在贵阳、昆明、百色等军中试行。 英国皇家军队英国皇家军队的伙食当然是少不大名鼎鼎的咸牛肉罐头,伙食水平低于美国军队但是远在德国和苏联之上。
英国步兵每日配给:
1又1/4磅鲜肉或冻肉,或者1磅罐头肉或咸肉
1又1/4磅面包,或者1磅饼干或面 4盎司咸肉(熏肉)
3盎司干酪
5/8盎司茶4盎司果酱 3盎司糖2盎司盐
1/36盎司胡椒粉1/20盎司芥末
8盎司新鲜蔬菜,或者2盎司脱水蔬菜。 1/10吉尔酸橙汁(在缺乏足够新鲜蔬菜的情况下作为替代品,1吉尔等于四分之一品脱)
1/2吉尔朗姆酒(1吉尔等于四分之一品脱) 每周供应不超过2盎司的烟草
在必需的时候允许下列替代食物的使用:
使用4盎司燕麦片者米 代替 4盎司面包或者饼干。 使用 1/30盎司巧克力 代替 1/6盎司茶
使用1品脱勾兑酒(葡萄酒,白兰地)代替1配给量烈性酒
使用4盎司干果 代替 4盎司果酱
使用4盎司黄油、猪油、人造黄油,或者1/2品脱食用油 代替 4盎司咸肉(熏肉 ) 日本军队伙食
没有饭团就会战斗力大减的日本
日本新兵的伙食看上去很不错,但实际上后来就变得极为磨炼人了。一位入伍前在横滨当造船厂工人的新兵说:“在我入伍的第一天,我们吃到了一顿特殊的美餐,红小豆煮粘米饭,但是就在我们吃饭的时候,上司发话说:‘这是你们吃到的最后一顿好饭了,从今之后一切都会变得严酷起来。’”后来,陆军和海军新兵们通常所吃的早餐就是凉米饭加咸菜以及一杯冰冷的茶,而且要极快地吃完,以便赶回去继续军事操练。午餐可能是米饭加上一点肉或鱼,晚饭则不过是一碗汤加上一点点米饭和蔬菜。
日本陆军昭和6年伙食标准: 米:640克 麦:200克 罐头肉:150克
干菜:110克
泡菜:40克
酱油:20克
盐:12克
糖:15克
茶:3克
在前不久轰动一时的东史郎日记,其中很多地方说到,日军的战场后勤保障能力很差。在部队出发的前几天还可以就士兵自带的口粮过日子,然后就开始节食减肥。一天吃不到一合大米(一合约0.18升),菜就是咸菜什么的,一点奶糖都是十分珍贵的,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动物食品。改善伙食只有在部队到后方休整的时候才有可能吃能按军部标准发放的基本伙食,或是部队就地”征发粮食,实际就是抢劫“。
日本当时的后勤系统相当垃圾,特别是食品配给(小鬼子们都是骂声一片啊)于是侵华战争开始后,部队食物配给就一个命令现地自给:抢!中国老百姓的猪,鸡可就遭难了,日本鬼子在战争中抢劫可比土匪有过之无不及。
日军下级军官在东南亚战场上的回忆:每次部队转移驻地的时候,一般只带上5左右天的口粮,假如5天内不能到驻地的话,那么每天下午4点就开始排人进入丛林猎杀或采集野果充饥,并且在第三天开始减少口粮配给;而且里面也写到,如果部队是开赴前线的话,那么会把驻地的牲口带上,用来提供肉食,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日军经常发生杀吃战俘,甚至是自己战友的事
❿ 新兵到部队都会训练什么班长严厉吗新兵训练受不了怎么办
“入伍从军保家卫国”相信每一个热血男儿从小就会有从军梦。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年轻人逐渐走上的当兵的道路。据统计在我国每年征兵季有超过几十万人报名参军,要知道在我国从军入伍是通过层层选拔,这其中就包括身体各项条件。从社会上家庭报名参加的心病来到部队,在训练中是非常辛苦的。说到这儿有人就问了新兵在军队训练中承受不了军队搞强度的训练怎么办?会不会被遣送回当地?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聊聊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虽说我国新兵是通过层层选拔而来,但军队的训练中难免会有一些体质较差的新兵,比如说低血糖、贫血的新兵一旦接受训练身体肯定是吃不消的。要知道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更何况上世纪最后10年出生的这一群90后背誉为“垮掉的一代”更不用说00后这一代人了。在家中几乎没有吃过苦、受过累,到了军营就不一样了。不管你在家中有多娇贵,军队中的训练中大家一视同仁,那么这些体制差一些的新兵在承受不了高强度训练时,军队一般是不会遣送回当地的。
要知道体质是很多年轻人共同的缺点,体质弱这个问题经过训练时可以得到改善的。在新兵训练考核的时候,体质差的新兵一般会被班长挑出来去专门训练,体质不好可以慢慢的去锻炼,只是时间问题,在后期的训练中通过各项训练成绩,新兵根据个人情况以及特长又会分配到各个兵种去。所以说部队对于新兵的培养措施是比较完善的。
新兵刚来的部队训练强度应该不是很大,大多数新兵训练一天,第二天就会出现肌肉酸痛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据退伍老兵回忆说“在新兵连的时候前几个月一般都是基础训练,俯卧撑、引体向上,如果引体向上不达标,俯卧撑做不动,班长就会那个武装带站在你旁边让你一直撑着,什么时候地上出现汗迹什么时候结束,引体向上不达标就一直吊着不让下来,下来就武装伺候”所以说大家在训练中为了考核达标,一般晚上都加班训练,不达标就会影响团队的荣誉。
体质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经过长期的训练,每个新兵成长都很快,就像通讯兵一样,他们生来并不懂通讯设备,都是后天经过学习得来的,由此部队上不会轻易放弃一名军人。只因为他们将来一个个都是手持钢枪保家卫国的军人,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我们只见过他们阅兵仪式上英姿飒爽身影,可他们背后流过的汗水又有多少人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