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意大利战争是怎么样发生的
意大利战争指法国、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等国家为争夺意大利而进行的封建战争。后转变为法西两国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
这些战争主要发生在意大利的领土上。意大利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和境内各国之间的内讧使列强的侵略计划易于得逞。意大利战争分为3个时期。
第一时期主要是法国争夺那不勒斯王国。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死后,作为安茹王朝继承人的法王查理八世宣布有权占有斐迪南一世的领地。
1494年8月底,查理八世领兵越过阿尔卑斯山,向那不勒斯前进。在阿斯提地区的皮埃蒙特部队加入查理八世的部队。法国陆军的行动得到本国舰队的保障。
北意大利和中意大利各国对查理八世没有积极进行抵抗,法军得以穿过罗马全境。
1495年1月,查理八世得到了罗马教皇任命他为那不勒斯国王的授职书,2月23日,查理八世进入那不勒斯。法军的掠夺和暴行,以及实行新的捐税激起了意大利人民的愤慨。意大利各国首脑害怕法国势力强大,也担心发生全面起义,遂于1495年3月建立了“神圣同盟”,以便把法国人逐出意大利。
参加这一同盟的有威尼斯、米兰和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西班牙国王亚拉冈的斐迪南二世也加入这一同盟。
1495年7月6日,法军在福尔诺沃与“神圣同盟”军交战,遭到失败。
1495年12月,法军好容易才由南向北撤至北部。1496年12月,法国从那不勒斯王国领土上撤退。
149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世继承前国王的政策,远征米兰公国。路易十二世在1499~1500年的一系列作战中,多次获胜,占领了米兰和伦巴第。
1501~1502年,根据条约规定,法国和西班牙军队占领了那不勒斯王国。
但1503年春,法西之间由于一些有争议的地区的归属问题爆发了战争。在加里利亚河畔交战,西军取得了胜利,法国被迫放弃对那不勒斯王国的要求。那不勒斯王国沦为西班牙的领地。
第二时期是堪布来同盟向威尼斯共和国发动了战争。佛罗伦萨、斐拉拉、曼图亚以及其他意大利国家也加入了堪布来同盟。
1509年4月,罗马教皇对威尼斯下达命令,禁止做礼拜和举行宗教仪式。
1509年春,法国开始对威尼斯作战,占领了它的伦巴第领地,1509年5月14日,在安亚杰洛附近法国又取得了对威尼斯人的重大胜利。法国势力在意大利西北部的加强导致了力量的重新组合。
1511年10月,威尼斯、罗马教皇、西班牙、英国和瑞士各州订立同盟,目的是要把法国侵略者逐出意大利。路易十二世得知这一情况后,命令在意大利的法军统帅富瓦转入进攻。
法军向腊万纳进发,企图夺取该城。卡尔当总督率领西班牙军队前来增援腊万纳守军。双方在腊万纳交战,西军被击溃。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法国没能把战术上的胜利发展为战略上的胜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法军中召回了应募兵,而瑞士雇佣兵则投向了威尼斯部队。
在这种情况下,法军被迫开始退却,1512年年底放弃了伦巴第。
1515年,登上法国王位的法兰西斯一世再度发起军事行动。法军在马林亚诺附近击溃米兰公爵的瑞士雇佣兵。根据法西两国签订的努艾昂和约,米兰归属法国,那不勒斯归属西班牙。
第三时期是以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后,法西两国瓜分意大利的争斗为标志的。
这一时期发生过6次战争,被卷入战争的有:罗马教皇、威尼斯、瑞士、英国和土耳其。查理五世力图把法国人逐出北意大利,继而统一自己的南北领土。这一意图事先得到了英国、罗马教皇、曼图亚和佛罗伦萨的支持。威尼斯则成了法国国王的同盟。1521年战事爆发。
1522年4月,法军在比科卡附近交战中败北,德国应募兵首次战胜了作为法军突击力量的瑞士雇佣兵。
这次交战并未决定战争的胜负。法兰西斯一世率大批部队,越过阿尔卑斯山并占领了米兰,逼近帕维亚。争夺帕维亚的战斗以法军失败、法兰西斯一世被俘告终。法兰西斯一世获释后,拒绝承认在马德里签订的条约,并加入了罗马教皇在英国支持下建立的同盟科涅克同盟,这一同盟旨在使意大利摆脱西班牙的桎梏。参加同盟的还有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
1527年,战事在意大利再度爆发。双方各有胜负,1529年,法国国王失败,被迫于1529年8月与罗马帝国签订和约,放弃对意大利的争夺。
然而法兰西斯一世于1536年再度挑起战事,占领了皮埃蒙特和萨伏依。
1538年,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在尼察订立了为期10年的停战协定。
但前去觐见土耳其苏丹的两名法国使者在米兰公国境内被杀,又导致了1542~1544年的战争。查理五世与英国国王结盟。法国的同盟者是丹麦、瑞典、奥斯曼帝国。
1543年,法土联合分舰队占领尼察。
1544年,法军围攻卡林亚诺要塞,在切列佐列附近取得了辉煌胜利。
尽管如此,法国由于罗马帝国和英国军队攻入其境内被迫在克列彼签订了承认堪布来条约基本条款的和约。
1551年,在意大利再次爆发战争,战争一直延续到1559年法西双方签订卡托—堪布来齐和约为止。这一和约结束了法国对意大利的扩张,巩固了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和撒丁的统治地位,并使意大利仍处于政治上分裂的局面。
在意大利战争期间,改进的火器首次得到广泛使用,炮兵首次参加了野战以及围攻和守卫核堡、设防城镇的战斗。
经常以封锁来代替对要塞的攻击。野战部队被派去为受敌围困的据点解围。在攻取要塞时,首先要构筑围攻线,如今围攻线必须设置在要塞防御工事炮火射程之外,然后构筑由土木工事组成的阻援线。只有在这之后,才逐步展开攻势。意大利战争证明了雇佣部队是不可靠的,雇佣部队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战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取决于这些部队的民族特点和是否能及时付给他们薪水。
从意大利战争的全过程看,政治形势总是决定战略局势,而战斗行动却不能从本质上影响战争的胜负。这是欧洲各封建专制国家用雇佣部队进行的“内阁战争”。
Ⅱ 意大利怎么会突然爆发疫情
1、与欧盟其他国家对测试病毒的谨慎态度相比,意大利各大区卫生机构比较随意,只要有疑似症状就立刻进行病毒测试,这就造成了很多假警报,继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2、专家们认为,病毒并不是直接从中国传入,而是已经进行了第二、第三甚至更多次数的传播才开始在意大利蔓延。现在没有人知道病毒是什么时候进入到意大利,有多少人被感染、生病、痊愈的同时,又把病毒传染给了别人。
3、疫情在伦巴第大区和威尼托大区爆发,有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地区和中国之间有特殊的经济及商业往来。这并不是说把病毒带来的就是中国人,也很有可能是从中国返回的意大利人。
Ⅲ 意大利为什么在两次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可以看到意大利的身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中途倒戈,投向了协约国一方,虽然被列入了战胜国一方,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二战初期,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军队曾经横扫一片,唯独意大利的军队屡战屡败。首战法国,占有绝对优势的意军竟然没有能使法军后退一步,再侵希腊,却被打得丢盔卸甲,抢占北非,几乎是每战必败。意大利为何屡战屡败,本文将从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几个方面探析两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屡战屡败的原因。
关键字: 两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 法西斯
意大利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它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参与者,在激烈的战争中意大利军队屡战屡败,与其他国家的军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什么因素导致意大利在战争中如此的软弱无力,不堪一击那。本文试图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自身的因素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来诠释意大利屡战屡败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经济落后,资源匮乏
现代战争中,能否保证战略物资的供应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战略物资来源一旦枯竭,军队就会丧失行动能力,法西斯意大利的致命弱点,恰恰就是经济基础薄弱和资源的匮乏。军事工业所需要的一切原料几乎都要依赖进口。
20世纪初期的国际上,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早已经开始在各地的殖民扩张了,其势力范围迅速蔓延开来。他们掠夺大量的财富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此时的意大利国内真正的经济发展区不过集中在北部极小的范围内,南部广大的农业区不仅人口较多,生产力水平较低,而且成了北方的销售地,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内的统治者不仅没有采取措施,还把多年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转嫁给劳动人民。社会动荡出现且日益加剧。意大利国内的商业自由资产阶级不仅想把产品从狭隘的市场推向国际市场,更想从广阔的海外获得原料以发展资本主义,意大利以经济利益为借口,开始了殖民扩张,但是意大利的经济实力不如英、法等。意大利的致命弱点恰恰就是经济基础薄弱和资源匮乏,在没有做好经济准备便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必然会力不从心遭到挫折。第一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在巴黎和会上, 英法等不愿加强意在地中海和巴尔干的势力, 拒绝履行许诺。在“威尔逊总统的仲裁”会议上(奥兰多语) , 大部分的战利品为英法等攫去, 意大利总共获得10 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而英国的是250 万, 法国的是100 万。【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中央政府近于瘫痪。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意大利雪上加霜。意大利为了摆脱经济上这种被动的情况,早在1937年就决定实施“自给自足计划”但是这一计划的实施未能缩小意大利原料生产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差距,以煤炭、钢铁和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为例,l938年意大利仅产劣质煤148万吨,而同年美,英、法、德四国的煤炭产量分别为4.06亿吨,2.3亿吨、4600万吨和1.59亿吨;当年的铜产量,意大利为237.7万吨.美、英、法、德则分别为5000万吨、1400万吨,600万吨和2300万吨。【2】意大利的石油生产情况就更糟。l938年它仅产原油l53265吨,而平时每年消耗石油400万吨.战时800万吨.所消费的石油几乎全部都要从国外进口。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则为1.7亿吨,英、法都因逐步形成有储量丰富的油田,因而原油产量也很高。此外,意大利的铜、镍、铅.锡等有色金属资源也很缺乏。其中情况较好的铜.1938年也仅产2963吨,而同年美国的铜产量为58万吨。【3】
原料的不足使意大利的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欧美大国。例如,1938年,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为了实现军队的机械化和快速化,采取各种办法增加汽车的产量,从而推动了意大利汽车业的发展,但仍然无法同上述国家的汽车产量相比。l939年9月1日二次大战全面爆发时,意大利的主要战略物资储备己经告竭。当时,钢材还够用14天,煤炭只够用50天,情况好些的铁矿石也只够用180天为了解决战略资源短缺问题.
总之,到1940年6月参战时.意大利的经济远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这从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的日记中可以得到证实。l940年4月7目.在意大利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的陪同下,齐亚诺察看了战略物资储备情况。齐亚诺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与他一起走马观花式地调查了我国金属储备情况。结果令人十分沮丧”。但更加令他不安的是法瓦格罗萨报告说.“意大利正在失去它所有的国外市场.即使动用我们少得可怜的黄金储备也买不来我们所需要的金属”。另外,从国内情况来看意大利的“资源极其缺乏.破铜烂铁的收缴也已达到极限。一切都完了”。并且说,“就物资储备而言,我们现在的处境实际上比去年9月份还要糟.现有的物资也只够打几个月的仗”。在听了法瓦格罗萨的上述这番话之后,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处于这样一种状况,怎敢参战呢!?”【4】意大利国内的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在国际上与英、法等国家无法相提并论。在没有做好准备的前提下便匆忙的参加到战争中这是致使意大利在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军事因素----装备落后,军队素质低下
战略物资的缺乏和经济的虚弱使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受到很大影响。二战开始后,纳粹德国闪电般的军事胜利给了墨索里尼无限的希望,他将二战视为获得权利的良机。1940年6月,德国进攻法国,6月10日,墨索里尼不顾美国的多次警告,对英、法宣战。意军32个师向法军发起了进攻,法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当中。
虽然意大利国防大臣吹嘘可以动员1000万人.但因武器装备不足,到1940年6月l 0日意大利参战时,其陆军总数仅为45万人,编为74个二二制陆军师。据当时任意军总参谋长的巴多里奥元帅事后说:“法西斯意大利参战那天,74个二二制陆军师中。只有19个师人员满编,武器装备齐全”。【5】当时。步兵是意大利陆军的主体。约占陆军总教的80%.但其武器装备的落后令人吃惊。士兵手中拿的还多为第一攻世界大战时使用的9l式步枪。自动步枪虽然已开始生产,但数量极其有限。步兵的落后还表现在缺少机动车辆上。士兵按条例规定每人背负一个重达35公斤的背包.因而行进速度十分缓慢,平均每天只能前进30公里。意大利决定参战后,步兵师开始实施所谓的“小机械化”,即给每个师配备少量汽车和自行车作为“补充装备”。自行车用来运送背包,士兵轮流坐汽车行军。这样一来,行军速度虽然略有提高.但却增加了团队间的矛盾,涣散了部队的纪律。步兵师配备的主要武器装备是:34门100毫米野炮、30门81毫朱迫击炮.8门47毫米反坦克炮。这些火炮有相当一部分是一战时从奥地利人手中缴获来的。其余部分也多半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生产的老式部件所组装。由此不难看出.意大利军队使用的大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了。武器装备最差的是工兵。当时工兵部从的主要装备是功能落后的老式探照灯.士兵手中拿的就是锹和镐。陆军中装备略为好些的是那3个坦克师.总共拥有坦克1200辆。其中的近1100辆是3吨重的13轻型坦克.装甲很薄.步枪子弹也可穿透。其最大特点是没有安装火炮,携带的主要武器是一挺机枪。士兵中有人戏称这种早已被英法德淘汰的袖珍坦克是“胭脂盒”,也有人群之为。“沙丁鱼罐头盒”,事实上它不能用于作战。只能作为战时运送弹药的辅助工具。另外有大约100辆6吨重的16中型坦克.这种坦克一时还不能开赴前线,因为其火炮瞄准器有毛病,需要检修。当时英国坦克部队配备的多半是13吨以上的中型坦克,由此看来这几个坦克师也是徒有虚名。1939年格拉齐亚尼元帅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发现陆军装备和作战水平极差。墨索里尼叫他不要担心,并且说,在战场上陆军不过是做做样子,摆摆阵势,打仗不靠陆军。【6】意大利海军和空军的情况与陆军有所不同。墨索里尼上台后十分重视扩充海军和空军,所以经过法西斯宣传机器的大肆吹嘘。意大利民众认为其海空军都是世界一流的。墨索里尼把海军看成是实现其扩张野心的一个重要工具。他说,意大利是一个伸入地中海的半岛。称霸地中海是意的要求,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说,从武器装备情况来看,意大利只能打得起二至三个月的战争。【7】
三、政治因素----墨索里尼好大喜功,指挥无能
意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但它在大战中的地位却远远不及德国纳粹集团甚至军国主义的日本,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野心颇大而实力有限。喜欢耀武扬威实战能力又相当空虚,刚愎自用又少谋寡断,墨索里尼的指挥无能是意大利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
1923年,墨索里尼确定扩张步骤,把大而弱的埃塞俄比亚作为扩张的首要目标,叫嚣必须征服埃国,以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殖民帝国。但是,直到1935年,做事犹豫不决的墨索里尼才决定作战。10月2日,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宣布战争总动员,嚣张地宣称:“我们已经忍耐了13年了……不能再忍了!”【8】装备精良的意大利军队在南北两线投入2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和大量飞机,准备一举拿下埃国。当时的埃军的武器只有步枪、数千挺机枪和几百门老式轻型火炮,根本没有坦克和能作战的飞机。两国实力相差悬殊。然而,事情却超出墨索里尼预想。意军在迅速攻占几个城市后,就连连受到埃国军队的阻击,以至于当时意外交大臣齐亚诺都悲观地说,“要打胜这场战争是不可能的。”1936年5月,疯狂的意大利法西斯竟用瓦斯弹、芥子气弹等化学武器,向埃国河湖和田野里倾撒毒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占领埃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立了短暂的“东非帝国”。
1939年9月,纳粹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欧洲战争全面爆发。意大利先是以国内经济困难和军事准备不足为由,等候有利的作战时机。还没等墨索里尼缓过神来,纳粹德国的“闪电”作战已横扫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5月,德国军队迅速攻入法国并逼近巴黎。6月10日,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到,命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翁贝托亲王指挥32.5万军队驻扎在意法边界待命。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会晤。墨索里尼很顺利地得到法国部分割让土地。 然而,墨索里尼觉得这样的胜利有失尊严,又突然决定在停战协议正式签订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军发动闪电战。结果,在阿尔卑斯山地区,意军的闪电进攻非但没有让势单力薄的6个法国师后退一步,反而遭到法军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翁贝托亲王被迫宣布停战。
1940年6月,英国20多万远征军在敦刻尔克丢盔卸甲、败退英伦三岛。此时,墨索里尼认为抢夺英国非洲殖民地的时机已经到了。当时,英国军队的主力在欧洲,驻非洲和中东的英军只有10多万人,而意大利在非洲驻军近60万人。意军企图以东非的军队进攻英属索马里,控制红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军队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一旦实现目的,地中海便可能成为“新罗马帝国的内湖”。然而,墨索里尼却完全高估了自己。不到半年时间,驻守北非的数万英军凭借几次漂亮的战役俘虏意军达30多万人,包括百余名将军。北非战场失利后,墨索里尼非但没有自省,反而责备德国救援不及时,大骂“他们(德国人)应记住是他们使我们失去了一个帝国”。【9】
为了改变自己在法西斯轴心国当中的配角地位,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动用8.7万兵力、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机,向希腊发起了全面进攻。可是,意军未能达到墨索里尼的预期。11月4日,希腊政府仅集结了15个师,花了一周时间就把意军赶出边境。21日,墨索里尼临时换指挥,增派14个师,发动新的一轮总攻。希军巧妙地利用地形,顽强抗击,意军始终没有扭转败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惨败的责任归罪于总参谋部,进而更换总参谋长,一面又通过希特勒要求希腊停战。可是为时已晚,希腊军队已全线发动进攻,意军死伤惨重,王牌师全部被歼,5名将军被俘,1名将军被打死。意大利人全都被打蒙了,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墨索里尼急切地跑到德国,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惴惴不安地坐在希特勒面前,请求救兵。希特勒同意出兵,并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向墨索里尼传授战略战术。墨索里尼回国后,仍然希望抢在德国之前靠本国的力量打败希腊,挽回面子。他下令急征新兵,组建一支50万人的增援部队。1941年3月2日,他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亲自督战,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墨索里尼怎么也想不通,人数和武器都占优势的意大利军队为什么攻不破希腊的防线。希腊一战进一步暴露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虚弱和无能,也使意大利沦为轴心国集团中的二流国家,只能作“配角”随德军进行从属战。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本想“单干”。墨索里尼认为德军必胜,如协同作战还可以分到战利品,于是,苦苦哀求希特勒答应意军参加对苏作战。结果,派往苏联的22万意大利精锐部队同样不堪一击,一半士兵被打死打伤或被俘,另一半则早早就逃回意大利,各种武器损失大都达80%以上。
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的连连失利使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人民反战和反法西斯情绪异常高涨。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捕,法西斯政权倒台。关押中的墨索里尼始终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把失败归于“意大利人的软弱”。实际上,号称“世界上最精锐的殖民军”的意军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意大利领导人的无能。墨索里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乏指挥才能,不信任军队指挥,也不听取作战问题的建议与劝诫,却常以最高统帅身份剥夺了总参谋部的军事决定权,常突然改变军事计划,独断专行。除此之外,意军将军们庸碌无能,。这样,意大利法西斯过早垮台是可想而知的。
四、民众因素----民心士气低落,普遍厌战
墨索里尼认为意大利军队的失败是由于“意大利人软弱.不喜欢大胆的行动”.说“他们不是古罗马人的后裔,而是外藉奴隶、农奴和混血儿的后代”。实际上,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意大利民族素质的低下.而是民心和士气的低落.他们早已厌倦了这场战争。正如希腊雅典《芟斯诺斯》报所评论的耶样:“断言意大利军队不擅长打仗是不正确的。他们是往日的战士,但或许是这场战争没有激起他们的热情。“美国国际问题专家萨姆纳??韦尔斯。1939年冬曾经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访问罗马。他注意到.在意大利。很少有法西斯首领。一切有影响的力量几乎都反对战争。这固然主要是由于对纳粹德国普遍感到恐惧和仇恨,同时也由于普遍相信.不论意大利同英国和法国的人为摩擦有多大。很大一部分舆论反对战争.因为他们认识到这场战争甚至铸成大错.不论谁胜谁负.意大利是都将一无所得,并会丧失一切。1940年6月10日.墨索里尼宣战后,意大利广大老百姓却深最感到不安。这一夜的罗马市内,有如已经预知了即将来临的劫难.大街上沉静得异平寻常,一到傍晚.家家门面紧闭,委实叫人恐怖。在阿尔巴尼亚前线与希腊军趴作战的意大利部队处境悲惨,意军斗志消沉.士气促落。一个被俘的意大利军官在日记中记录了这种状况。这个军官尽管是法西斯分子,但他在日记中对意大利军事翠¤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憎恨。他抱怨说意军被告知希腊人都是胆小鬼,只有喝了白兰地之后才敢打仗。部队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宣传机器声称意大刹军队正在向南斯拉夫胜利进军.希腊已经发生了革命.但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种致命的情绪逐渐地滋生开来:我们不是敌人的对手.抵挡他们是不可能的”。【10】
五、外交因素---外交立场摇摆不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失去了过去的仲裁能力,俄国十月革命使欧洲和世界出现了两种社会制度体系的对立;由于奥匈帝国的瓦解、德国的战败和俄国的被排斥,传统的欧洲大国均势已无法重建;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首先冲击了传统殖民主义的欧洲老牌帝国;美国和日本这两个非欧洲强国的崛起,使列强的争霸更显尖锐和复杂。【11】
世界正在崛起。然而,战胜国列强在与战败国缔结和约时却只是利用自己经过战争仍然存留下来或通过战争而获得的某种优势地位,殚精竭虑地试图建立起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战后结构,而不去考虑这种结构是否适合变化了的世界形势。他们之间勾心斗角,激烈争斗:英国带着复杂的均衡考虑,企图维护原有的世界霸权,主宰欧洲,努力做到既削弱德国又保留一个未被肢解的德国;法国企图争夺欧洲领导权而迫切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问题;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是要利用美国的经济优势争夺世界领导权;意大利希望确立其在地中海周边地区的优势地位;日本的目标是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凡尔赛格局中的意大利是一个既想维护现状又欲修正现状的特定力量, 欧洲列强在新的一轮争夺世界霸权与维护霸权的斗争中都希望把它拉到自己的阵营中去, 意大利在国际舞台上成了一个似乎左右逢源的被选择的对象。另一方面, 意大利国力相对薄弱, 属于二等国家, 没有独立的实力去实现其霸权目标, 而只能傍依某一强国集团, 利用列强争霸破坏稳定所带来的裂隙以实现自己的野心。《伦敦条约》允诺了它的全部野心: 取得蒂罗尔和伊斯特利亚以完成“民族统一”, 在亚得里亚海获得主宰地位, 在近东及殖民事务中的强国地位得到承认。【12】但是, 以战胜国身份出席战后分赃会议的意大利, 在巴黎却被作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二等角色来对待,《伦敦条约》未获承认。尽管意大利通过《圣日耳曼和约》得到了伊斯特利亚、的里雅斯特、特兰提诺、达尔马提亚沿岸的一些岛屿和南蒂罗尔, 意奥边界也向北移到勃伦纳山口,兑现了意大利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要求, 【13】 但英法并没有满足意大利对东地中海和非洲的愿望: 在小亚细亚, 意大利一无所获; 在非洲, 没有一块前德国的殖民地委任给意大利统治。【14】 凡尔赛因此在意大利人心目中成了“欺骗”的代名词和一种痛苦的回忆, 他们感到意大利获得的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胜利”【15】“意大利赢得了战争, 但却失去了和平。意大利, 尽管有所获, 出现在和会上仍是一个不满意的国家”【16】凡尔赛带给意大利的是一种奇耻大辱般的失落感。
墨索里尼正是利用意大利人的这种失落感, 打着修订主义的旗号, 做着洗雪凡尔赛之耻的许诺攫取政权,凡尔赛体系促成了意大利这种两面性政策选择, 而整个20 年代凡尔赛体系的相对稳定则又决定了意大利无须作什么新的选择。这种特殊的、矛盾性的两面政策一直贯穿在20 年代的意大利外交之中。
20 世纪20 年代末30 年代初, 整个世界遭受了经济危机的剧烈振荡, 凡尔赛和平结构因此而摇摇欲坠。20 年代相对稳定时期潜伏着的民族主义力量又以新的精力复活了, 尤其是德国。德国政府在裁军会议上提出了与其他大国享有平等权利的要求, 重整军备的呼声与日俱增, 随后的希特勒上台及其所推行的毁约扩军政策更是让凡尔赛体系下的欧洲惶惶不安。相对稳定的凡尔赛格局中, 意大利只不过是一个二等角色, 不足为列强所注意, 但是动荡的凡尔赛格局却使它成了一个为列强所争取的对象。希特勒早在《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就已把意大利作为争取的对象和有用的同盟者。英国认为,“在这个阶段, 意大利似乎不是一个主要威胁”, 比起“德国的纳粹统治来, 还不那么咄咄逼人, 还不那么无孔不入”,【17】 应予争取, 甚至还有一些英国政客看中意大利跟自己一样超脱于法德冲突之上, 称它是“欧洲和平的关键”【18】。法国虽和意大利有矛盾, 20年代两国关系一直互不融洽, 但是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毁约扩军, 也想争取意大利。法西斯意大利在欧洲舞台上似乎左右逢源。
在国际舞台的风云变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意大利由于本国的实力所限,始终倾向避免与其他大国直接交手,它最擅长的是仔细选择同盟伙伴以从中渔利。正如意大利外交政策的研究专家保罗??克雷莫纳在1938年所说的:“意大利的外交政策从未受抽象的理念所支配,没有哪个地方比他的祖国更广泛地将马基亚维利的警句应用于单纯的政治术。”这种骑墙外交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实在是被意大利演绎得淋漓尽致了。这种政策也是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无法确定自己的立场,最终失败乃至退出战争的重要原因。
Ⅳ 意大利一广场为什么爆发冲突
8月24日据报道,当地时间周四(24日),意大利警方与难民在罗马的一处小广场发生冲突,2人被逮捕。报道称,警方要求难民离开其占据的建筑物,难民无视该要求,随后警方使用高压水枪和警棍驱逐难民,难民使用石头、瓶子和辣椒喷雾等攻击警方。
报道称,这次冲突是意大利近期因难民涌入而氛围紧张的最新体现。该广场距离罗马的主火车站只有一个街区,广场上布满床垫、垃圾桶和破碎的塑料椅。难民尖叫着试图袭击身着防暴装备、手持警棍的警察。
在一份声明中,警方称难民有气体罐、并且部分已经打开,警方还被石头、瓶子和辣椒喷雾等袭击。冲突中有2人被捕,13名难民被送医,其中1人骨折。
据报道,自2014年以来,有超过60万名移民从非洲北部乘船进入意大利,约有20万名寻求避难者目前居住在政府运营的避难所中。
Ⅳ 意大利发生了什么
你那里发生了什么,意大利也穿上了一件比较严重的。
Ⅵ 意大利战争是怎么爆发的
意大利地处欧洲大陆南端,三面为美丽、温暖的地中海碧波所环绕。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意大利的商业和贸易十分兴旺。十字军东侵以后,意大利几乎垄断了东西方贸易,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等城市最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的富饶和繁荣,美丽和文明,极大地吸引了欧洲强国的统治欲望,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作为意大利的近邻,更是对意大利垂涎三尺。
意大利本身的发展极不平衡,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北部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南部经济落后,封建土地关系仍占主导地位,还存在农奴剥削。各城市之间竞争激烈,政体形式多样,政治上四分五裂。实力较强的有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那不勒斯和教皇国。它们各自为政,有各自的同盟关系,相互之间矛盾重重。这种一盘散沙的局面,是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它为法国的入侵和强国之间争夺意大利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1494年1月,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去世,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宣称继承斐迪南一世的领地。8月,查理八世率兵3.7万人,野炮136门,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向那不勒斯开进,标志着意大利战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