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扬州总共有几个工业园区
维扬经济开发区.扬州经济开发区.广陵产业园.仪征化工园.汽车园.还有各乡镇的工业集中区.太多了. 市区就三个:江阳工业园、邗江工业园、广陵产业园要是算高邮 仪征 江都 宝应 那就很多了。。还有很多乡镇都有工业集中区。。市区就三个---江阳工业园、邗江工业园、广陵产业园。其中江阳工业园又叫江阳创业园,是最小的一个,广陵产业园是扬州比较成熟的一个工业园,邗江工业园又叫扬州出口加工区,是最新的 也比较大,电子行业居多!
2. 宝应县 黄塍工业园区离城区多远
如果是充长途车站到黄塍工业区大概8公里左右,挺近的
3. 扬州有哪些管件企业
河北广浩管件,找我
4. 宝钢集团宝应意大利分公司在什么城市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4-23
5. 天津经济开发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于1984年12月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建立,为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TEDA"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英文名称缩写,“泰达 ”是其音译。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天津市东60公里,紧邻塘沽区。总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此外,还分别在武清县、西青区和汉沽区辟建了逸仙科学工业园、微电子工业区和化学工业区等三个区外小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依托京、津,辐射三北,其所在的环渤海区域是一个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市场容量大、购买力高的黄金地带,具备发展工商业的良好条件。以“21世纪现代化国际工业新城区”为目标,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于塑造与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接轨的投资环境。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日臻完善,经济实力迅猛发展,已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区域。
目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33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投资总额超过150亿美元。以摩托罗拉、雀巢、SEW、诺和诺德等跨国企业为代表,形成了电子通讯、食品、机械、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经济实力日益高速发展壮大,在全国开发区中名列前茅,成为“滨海新区”的龙头和天津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跨世纪的宏伟战略,以“二十一世纪亚洲最大、中国最好的现代化工业区”为目标,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次创业”已奏响了序曲,新一轮投资环境、城区环境、人文环境等全方位园区综合建设工程同时启动。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以工业现代化为基础,管理现代化为支撑,城市现代化为标志的工业新城区将会呈现在世界的东方。
6. 想知道: 扬州市 从宝应长途汽车站到范水怎么坐公交
从宝应县城到范水有两路公交,具体如下:
222线:宝泰米业-韦镇 首末班时间 6:00-18:00
线路走向:安宜北路-安宜南路-南城根路-工农路-东升路-南园东路-白田南路-淮江大道- S237淮江公路
主要站点:
宝泰米业-同松桥-药监局-工商局-纵棹园-宁国寺-宝利莱广场-老酒厂-聚浪潮-恒顺酱醋-碧云国际-万嘉华苑-安宜高中-船闸村-三团村-沿河-刘堡-朱马闸-范水大街-韦镇
223线:意大利工业园-夏集 首末班时间 6:00-18:00
线路走向:苏中北路-苏中南路-南园东路-白田南路-淮江大道-S237淮江公路-界临沙线
主要站点:
意大利工业园-威尼斯国际花园-宝胜集团-城北初中-建设局-宜和苑小区-酒厂桥-碧水庄园-安宜初中-宝应酒厂-碧云国际 -万嘉华苑-安宜高中-船闸村-三团村-沿河-刘堡-朱马闸-范水镇-地龙-子婴闸-王桥-子婴-郭桥-夏集镇
7. 宝应县算江苏省哪个市的
宝应始建于秦,古称安宜,隶属名扬海内外的江苏省扬州市,与周恩来故乡淮安毗邻,京杭运河穿邑而过,风光宜人,设施配套,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宝应土地肥沃,湖荡密布,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县、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平原绿化先进县,特别是荷藕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出口量均为全国之冠,被国家授予“中国荷藕之乡”称号。全县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和谐推进,是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县。
宝应工业发展迅猛,形成“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两大主导产业和玻璃工艺、石化管件、压力容器、棉纺织品、电子陶瓷、车辆配件等六个特色行业。建筑业和民营经济正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服务流通、物业管理、科技咨询、信息产业蓬勃兴起。县开发区、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意大利工业园、耿耿工业园、安宜工业园、各镇工业园等“两区四园”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纷纷开工建设和投产,县城经济圈民经成型。宝应胜集团年销售突破40亿元,宝胜股份成功上市,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全县合资合作企业和外销产品发展势头强劲,全球500强企业已有5家在宝应落户运营。京沪高速公路把宝应和经济发达地区连成一体。我们热忱欢迎广大海内外朋友来宝应观光旅游,投资开发,与我们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携手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8. 宝应山阳公交车班次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11
9. 八宝亭的关于宝应
宝应始建于秦,古称安宜,隶属名扬海内外的扬州市,与周恩来故乡淮安毗邻,京杭运河穿邑而过,风光宜人,设施配套,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宝应土地肥沃,湖荡密布,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首批生态示范区、平原绿化先进县,特别是荷藕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出口量均为全国之冠,被国家授予"中国荷藕之乡"称号,获荷藕原产地域保护。全县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和谐推进,是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江苏省文明城市、省级社会治安安全县。县"二妹子"民兵班更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等称号。
近年来,宝应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产业特色趋于完善。形成了电工电器支柱产业和玻璃工艺、纺织服装、压力容器、泵阀管件、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六大特色产业。建筑业和民营经济正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服务流通、物业管理、科技咨询、信息产业蓬勃兴起,城市建设品位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省级经济开发区、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安宜工业园、江苏耿耿工业园、意大利工业园、镇特色工业园区等"两区四园"加快推进,已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集聚的有效平台、招商引资的最佳选择。"一圈三沿"生产力规划布局,正成为宝应未来加快发展的新优势、新增长点。宝胜集团预计2008年产销突破100亿元,宝胜股份实现新股增发,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蓬勃发展、有机产业优势彰显,"有机宝应"品牌经营成效明显。
宝应始终坚持"大招商、大项目、大发展",招商引资水平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合资合作企业和外销产品发展势头强劲,森萨塔、阿斯塔、普睿斯曼、EMS、骏升等一批欧美跨国公司、港台知名企业落户宝应,世界500强企业就有5家。
京沪高速公路把宝应和经济发达地区连成一体。我们热忱欢迎广大海内外朋友来宝应观光旅游,投资兴业,与我们互利合作,共谋发展,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新明天。
10. 求助,南京有哪些意大利企业
你好 尽力了 呵呵 祝你好运
一个意大利企业家的烦恼
江苏是意大利在华企业最集中的省份。几年前,意大利商人陆柯来到江苏省镇江丹徒新区工业园。他现在是该区通用水暖器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一家有47名中国员工和3名意籍员工的企业。
面对《环球》杂志记者,陆珂毫不掩饰自己的种种烦恼:“两个月前,当我公司的第一批产品要运回意大利的时候,当地邮政部门和管委会却不知道如何把这些货物出口通关。”一个有外资企业驻扎的工业园区竟不懂得出口货物的程序,令陆珂感到费解。
“如果在上海和南京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陆柯说,这个被称为意大利工业园的开发区目前只有一家欧洲企业。
陆柯对中国的一些“潜规则”也感到不适应。他告诉记者,在相关部门经过了与主管单位“协调”之后,铺设天然气管道的最初报价竟然骤然被降低超过50%。但享受了“优惠”的陆柯却高兴不起来,“这与意大利人做生意的习惯有很大差别,在意大利,我的产品如果价值20元,它就是20元,不要和我讲它价值双倍价钱40元,然后我们再讨价还价到最终的20元。”
“我的精力是要用在工厂和公司运营上的,而不是天天为这些问题来花费精力。”
当然,“合作就像一场婚姻,苦涩与甜蜜相依”。来中国发展的意大利商人是要有对当地环境、文化进行适应的心理准备的。扬州宝应县意大利(江苏)工业园宝胜集团副总经理胡正明告诉《环球》杂志记者,该企业的意方专家经常跟当地工人交流,以便融入当地生活和文化,有个专家还曾跑到乡下去听淮剧。
同在一个园区的意大利独资的阿斯塔导线有限公司总经理桑卫尼对当地政府的帮助“非常满意”。他说当地政府能快速反应解决问题,并帮助其减少审批等复杂程序。他表示已经决定再投资700万欧元扩大规模。
扔掉“畏惧情绪”
事实上,一些意大利企业家在中国遇到的问题大多是其他外商也经历过的。不过区别在于,意大利来中国投资的多为中小企业。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驻上海办事处代表付泰向《环球》杂志记者介绍,目前,意大利在华合资企业约800家,其中750家为中小企业间的合作。而意在华迄今最大的投资项目仍是1996年成立的投资总额为4.5亿美元的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项目。
不过,意大利的企业家们并不愿意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
普罗迪在访华期间曾表示,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作用,意大利企业界曾产生了“畏惧情绪”,忽视了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应该抛弃这种“畏惧情绪”的悲观论调,做出正确的抉择。
不过现在,这种受挫的情绪正在被理性的反思所取代。意大利出口十强省之一的Varase省工业家协会主席阿尔贝托里伯拉则这样表示:“意国内,尤其是纺织、时装、鞋、食品等行业的公司,在中国‘价廉’的强大攻势下屡屡受挫。然而,正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意大利对其在机械、零部件、高新产品以及奢侈品领域出口大幅增加。”他认为大多数人对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所产生的影响的看法并不全面、客观。
意大利驻华大使孟凯帝大使则认为,“现在中国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在整个环境的改善中意大利是可以提供自己的知识、技术和产品的”。事实上,满足消费者日渐提高的“品位”正是意大利许多中小企业所擅长的。
“意大利的产品是为精英设计的,无论是政治精英、商业精英还是文化精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意大利问题专家罗红波对《环球》记者说,“意大利的衣服讲究品质,价位也比较高;随着中国的中层阶级的扩大,他们的商品会越来越有市场。”
迈上中国征途
虽然普罗迪高调访华创造了意大利企业欲“大举”投资中国的热烈气氛,但要真正实现这一意愿并没有那么容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的徐力源教授对《环球》记者表示,“普罗迪上台之前就有推动中意关系的意向,但是目前意大利国内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在改革,面临一些困难;另外,意大利的官僚主义也比较有名,到底能推动多少,很难说。”
同时,意大利来华投资中小企业较多的特点对于习惯了接待大型跨国企业的中方机构,特别是地方政府来说,也需要相当的适应期。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不一样,资金少,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一掷千金;小企业也比较复杂,他们不是一个企业过来,而是一帮人过来。”罗红波对记者说。在调查走访中,《环球》杂志记者听到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官员说,国外中小企业的事哪样也不比大企业少,还要享受和大企业一样的优惠政策,否则就会出问题,“伺候”起来并不容易。
另外,意大利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还在于其相互依附形成的产业群和产业链。中国地方的开发区如果不能配套出这种“特殊”的发展小环境,吸引大规模的意大利中小企业进入将是非常困难的。
而与意大利中小企业相对应的中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往往不能成为门当户对的合作方。
事实上,意大利很多中小企业能成为百年老店在于他们的核心技术和独特品牌。但正是对于这两样法宝的珍视,成为一些意大利企业踏入中国的顾忌。“有些(意大利)企业比较害怕在中国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某些问题,根本就不来,包括制鞋、时装,这些就靠专利活着的。”徐力源对记者说。
“人家最核心的诀窍的东西肯定不会给你,比如说我们的丝绸、纺织品的后整理比较差,他们肯定不会教我们,”罗红波认为,“当然意大利企业也不可能不来中国这个大市场。”
在《环球》记者对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合作与产业处处长裔大陆的采访行将结束时,他的一句话颇为耐人寻味:“菲亚特集团在江苏的合资公司去年已由意大利方接管,这样在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方面他们就更放心了……”
此外,商业文化的差异也考验着意大利在华企业。胡正明说:“意大利人的诚信度很高,比较实在,但不易变通;和他们谈判必须小心谨慎、考虑周全,因为如果达成协议的任何一项不能履行,意方便会对我们的诚信质疑。”
他还表示,目前,一些中国人发展的思维超前,做大、做强的意识很强,甚至有些好大喜功,而意方则求稳,不愿盲目扩张,很满足于完成计划的任务。他拿自己的企业举例说:“如果按宝胜的目标,现在公司至少已经做到了15-20亿的规模,但意方却坚持稳定在7~8个亿。”
谈论问题不如解决问题
“失败只有一种,就是什么都不做”。为了追求双赢的结果,中意双方都已经开始着手解决问题。
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合作与产业处处长裔大陆表示,地方经济贸易委员会等政府部门目前只能做到建立平台促进两国企业间相互了解,招商引资。至于引进来了合作中出现的困难等问题,政府力量有限,还未能涉足。不过,他透露,江苏省正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专门应对中意在当地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将开通专门的热线。
付泰则说,已经在中国开展投资合作的很多意大利公司老总告诉他,“我们来到江苏、浙江开办公司,首先了解当地的法律等情况,然后和地方政府、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一旦发生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更容易在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有效地解决它。”
付泰认真地对《环球》杂志记者说:“我坚信,不久的将来(知识产权)这个问题会在意中合作中越来越无足轻重!”
他这样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一方面,作为WTO成员国,中国逐步实现国内企业行为与国际标准和协议准则相接轨是必然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贸地位的进一步提升,自有知名品牌将大量涌现,中国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将成为一股内生力量推动地方政府、权威机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意大利:中小企业之国
在意大利,中小企业吸纳了全部就业人员的70%,对GDP的贡献率为66%,创造了约一半的出口产品。
意大利中小企业的特色是地域同业形成的集群。它们以“一区一业”的组织形式存在,“区”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小型城市或乡镇发展形成的没有边界的区域或地带;而“业”是指具有意大利色彩和风格的纺织、皮革、制鞋、石材、木器、玻璃等传统产业,他们都有自己的“摇篮地”。
例如,乌迪内斯省有个“桌椅三角区”。在这片不到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中小企业786家,就业人数约6000人。小小的三角区每年生产3000万只桌椅,占意大利市场80%、欧洲市场50%及世界市场32%的份额。
意大利像这样的产业集群地有199个,分布在15个州。它们创造着意大利90%的纺织业、90%的鞋和皮革制品及95%的木工和家具出口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