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陶器在哪里

意大利陶器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11-07 10:21:43

① 外国古代有陶瓷吗

迄今为止所获得的考古资料表明,陶器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由世界各地各民族独立地创造出来的;瓷器则是中国于东汉时代发明的,此后逐渐传向东西方。

古代陶器 陶器的发生与发展有着上万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陶器有中国江苏溧水神仙洞出土的陶片,肯尼亚甘博斯山洞出土的带有蓝纹的陶器碎片,以及欧洲马格德林文化遗址出土的野牛和熊的陶塑。这些都是约1.5~1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遗存。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渐由渔猎转向耕作,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陶器制造也随之而发展起来,并且成为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劳动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世界许多地方,都有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遗存。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很多都有不同形式的装饰纹样或彩绘。无论是刻划的、压印的和拍印的,或是用赭色或黑色矿物原料彩绘的几何图纹、动物或人物形像,都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感染力(图1 )。这类彩陶和印纹陶等,是新石器时代世界许多地区陶器发展的共同特征,它表明此时的陶器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加的艺术性内容。

自东汉发明瓷器以后,中国的陶瓷业已转向以瓷器为主的发展方向,瓷窑遍及中国南北各地。但许多产瓷地区都附带生产陶器,另有一些以制造陶器闻名的城市也逐步形成。唐代发展起来的巩县三彩陶塑,极盛一时。它既保持了秦汉以来彩陶的写实传统,又创造地运用低温铅釉色彩的绚丽、斑斓,烘托出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象。磁州窑系的观台窑,既烧制低温铅釉三彩陶器,也烧制纯绿釉陶器。广东佛山石湾窑与江苏宜兴窑均始于宋代而盛于明、清两代。石湾窑以仿钧着称,以“器体厚重、胎骨暗黑、釉色光润”为其特点。宜兴紫砂陶器因明代万历年间崇尚饮茶而盛行一时,至清代成为贡品并远销日本及欧洲,后为德国的迈森瓷厂以及欧洲其他陶器厂所仿制。

日本最早的陶器是公元前 2500年绳纹时代 (JomonPeriod)的带有绳纹纹饰的黑陶,质地粗糙。稍晚,在东京弥生町(Yayoi)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质地较精,呈红色或灰色,在器型设计上有较明显的朝鲜影响。这种陶器的生产一直延续到公元 6世纪才停止。14世纪以前,日本陶器制品大部分用作礼器。14~16世纪,开始有了茶杯、茶托、盘碟、缸盆之类。到20世纪,日本瓷器生产激增,传统陶器则多半由一些小型的私人窑厂继续生产。

朝鲜的陶器颇似中国东北所产陶器。在朝鲜新罗王朝(Silla dynasty,公元前57~公元935)时期的陶器,尚带有中国周代陶器的风格,同时也仿造汉代青铜器器型进行生产。在釉陶生产中,有仿唐三彩的新罗三彩产品。

中、近东及埃及陶器发展概况 中、近东及埃及都是古代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陶器制造也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对欧洲陶瓷业的兴起具有深远影响。这一地区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造陶器。在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发现了距今9000年的质地粗糙的软质陶器,还发现了距今8500年的一种硬烧抛光陶器;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了距今5000年的陶器;在埃及发现了公元前3100年以前制成的多种陶器,其中有优质硬烧陶器。

中、近东的陶器生产在 9~13世纪期间达到了最兴旺时代。初期制陶中心为伊拉克的巴格达,埃及开罗附近的伏斯泰特,以及苏联的撒马尔罕。由于伊斯兰民族习惯上不用陶器作为陪葬品,所以14世纪以前的陶制品很难发现。公元 9世纪时,中国向伊斯兰教主赠送了一批唐代瓷碗,此后巴格达和其他伊斯兰教区生产精细陶器。伊斯兰国家的陶工们在陶器制造方面还作出了一些特殊的贡献,他们恢复了失传已久的原由亚述人发明的锡釉,并创造了在陶器表面使用的光泽彩料。12世纪时,波斯已能生产出白胎黑釉剔花精美陶器,并已掌握用低温颜料进行釉上彩绘的技术。

早在15世纪至16世纪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代,已在安纳托利亚制造出建筑用的色釉陶瓦。16世纪为土耳其制陶业最发达的时期。土耳其陶器的装饰取法于中国明代青花瓷,而造型则沿习于波斯的器型风格。17世纪初,丘塔希亚开始生产屋瓦及彩陶等陶器,并且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陶业中心。这个陶器生产基地一直延续到20世纪。

埃及在法蒂玛王朝(909~1171)时,陶器生产最为兴旺,产品的质地虽较粗糙,但光泽彩的彩绘却较为精致。14世纪生产一种白色的陶器,并采用中国宋代的装饰模式,在坯上刻划图案花纹,然后施以透明釉料再烧成。

欧洲陶器发展概况 中、近东及埃及的制陶技艺,在新石器时代即已传至欧洲的希腊与爱琴海的一些岛屿。公元前3000年,希腊中部的特萨里区和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已成为当时的制陶中心。特萨里的陶器为单一红色,偶尔有彩绘图案;克里特岛的陶器以抛光陶器为主,有的饰以刻划纹。公元前16世纪,希腊已出现用快轮拉坯和还原焰烧成工艺而制成的灰陶,表面磨光而有滑腻感。迈锡尼文化期间(公元前14~前13世纪),克里特岛的陶瓶向埃及出口,并西传至意大利及西西里岛。

罗马帝国时代,埃及的铅釉陶技术传入意大利,并延续生产直到锡釉陶技术传入。锡釉陶的生产技术,是由中东经西班牙南部马略卡岛传至意大利的。在意大利生产的锡釉陶称为马略利卡。文艺复兴时期,锡釉陶制造技术迅速由意大利传开,首先到达法国,然后传至德、荷、英及北欧国家。意大利锡釉陶的主要特点是,彩绘装饰起初为多色彩绘,而后当光泽彩由西班牙传入后,则多采用光泽彩,使产品呈金黄色。意大利锡釉陶造型简洁,颇适应画家才能的发挥。威尼斯于16~18世纪生产锡釉陶,产品经常模仿中国明代瓷器,形成一种具有东方色彩新的风格,称之为“alla porcelana”。

在锡釉陶生产技术传入法国之前,法国在16世纪广泛使用铅釉陶。锡釉陶传入后受到普遍欢迎。18世纪初,法王路易十四下令熔毁宫中银器,以偿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的费用。此后,权贵们都转向使用陶器,从而使陶器生产出现了一个高潮。

德国的陶器有两大类,一为石器,一为锡釉陶。德国制造的石器质地坚实,饰以浮雕,在国外广泛行销,17世纪时远销日本。此后,新建的锡釉陶厂多得不可胜数,而以纽伦堡地区产量最大。17世纪60年代,法兰克福及其附近的汉洛厂开始生产锡釉陶直到1806年,其中某些器皿采用了中国的装饰图案。

16世纪20年代,一些意大利陶工迁居荷兰,开始了荷兰的锡釉陶生产,并以仿制中国宜兴陶器为主。17世纪初,荷兰的陶器生产集中在德福特,其产品称为德福特陶。后来,荷兰东印度公司大量输入中国瓷器,陶器的装饰遂转向模仿中国的青花而摒弃了意大利的装饰格调。

英国的陶器生产,由于地理原因,在中世纪时很少受到外来影响。初期的制品均系无釉陶器,随之而发展成为铅釉陶。16世纪50年代,锡釉陶制造技术由荷兰传入,淘汰了铅釉陶的生产。在陶器的装饰方面,受到中国明代万历青花瓷的影响。这种影响在18世纪初尤为强烈,特别是在布里斯托尔地区有坚持延续不变的趋势。17世纪70年代,德国石器与中国宜兴紫砂陶器都在英国盛行,许多工厂争相仿制。英国的锡釉陶生产以伦敦为中心。但当英国陶瓷家伟奇伍德的米色陶器问世之后,立即受到英国及其他国家官僚贵族的赏识,从此锡釉陶逐步弃而不用。

苏联、瑞士以及北欧国家,都在18世纪设厂生产陶器。北欧诸国的锡釉陶制造技术是由德国移民传入的。

美洲陶器发展概况 在美洲,最早生产陶器的是安第斯 (Andes)山脉中部地区以及南美西海岸的玻利维亚和秘鲁。制造技术较为发达的为安第斯山脉中部。在那里发现的公元前2000年制成的陶器,已采用了模制成型。在秘鲁北部 7世纪时的莫奇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人头陶罐,造型与手工都很精致。

远在公元前2000年前,墨西哥与中美洲的玛雅人已能制造陶器,并在器表面饰以几何纹。公元前600~公元1000年,玛雅人已能制造出多色陶器,萨泼特克人能按照他们的神像制成骨灰瓮。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后,墨西哥开始制造锡釉陶。

北美洲的陶器制造主要是在印第安阿纳萨齐人定居到今天的美国西南部阿利桑纳州等处后才开始的。北美洲的许多陶制品如陶塑等,都用于宗教目的,也有一些人像、动物或昆虫的陶塑艺术品。

美国的陶器制造技术,是由德国移民在17世纪时传入的,并首先在弗吉尼亚、马萨诸塞、佐治亚等州兴建陶器厂进行生产。

古代瓷器 瓷器是在陶器制造工艺技术长时期、多方面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与陶器相比,瓷器的工艺要求较为复杂,且各地的发展极不平衡。

日本的瓷器制造是在13世纪开始的。13世纪20年代,日本人加藤四郎右卫门到中国福建学习制瓷技术,5年后归国,在濑户设厂制造黑釉瓷器。后濑户迅速发展成为日本陶瓷业的中心。16世纪的江户时代,日本人吴祥瑞前往中国景德镇,后带回瓷器的制造秘术,并在有田郡设厂生产青花瓷。初期的青花瓷简洁精致,很快由荷兰船商运销欧洲。有田郡厂后来由酒井田继续经营,并开发了釉上装饰技艺,称为柿右卫门瓷,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八角形或方形器皿。瓷器表面采用不对称的彩绘装饰,并留有空白部位,这种方法在18世纪对欧洲瓷器的装饰产生过较大影响。18世纪,日本白瓷出口欧洲,并在荷兰等地进行彩绘后出售。

朝鲜在10~14世纪时已能仿造中国耀州窑和越窑的青瓷,并有较高的成就。14世纪以后,朝鲜瓷器质量不及中国明、清时期的产品,质地较为粗糙,但如瓜形、梨形等器皿造型,都具有明显的朝鲜特色。

欧洲瓷器发展概况 约在8世纪末,中国的瓷器开始西传。首先到达中、近东地区,对那里的陶器生产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14世纪末,叙利亚已能仿制中国的青花瓷。大约在13~14世纪的中国元代,中国瓷器传到欧洲,立即为欧洲人所赏识,同时有许多生产厂家争相仿制。但由于不能正确选择熔剂原料,仿制一直没有获得成功。16世纪,欧洲曾以碎玻璃粉作为熔剂配制瓷器坯料,期望获得透明度好的坯胎,从而导致欧洲软质瓷器的出现。1750年,法国建成塞夫尔瓷厂,此后直到1769年,一直生产软质瓷。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德国萨克森里的希恩豪斯与一些化学家对中国瓷做了一些重要的试验研究工作,发现可以用长石粉取代玻璃粉作熔剂,最终成功地制出了与中国瓷相仿的硬质瓷,并开始批量生产瓷器,从而使软质瓷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18世纪,欧洲的法、德、英以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都先后建成了一些瓷器厂。法国的塞夫尔瓷厂,以法王路易十五为大股东,1770年起生产硬质瓷,1793年改为国家工厂;德国的迈森瓷厂,1715年建厂并生产硬质瓷,饰以釉上彩;英国的彻尔布瓷厂,1743年建于伦敦附近的彻尔希,并生产软质瓷,1755年在软质瓷坯料中掺入煅烧的骨灰。1800年左右,斯博德在他自己的工厂里用骨灰掺入到硬质瓷坯料中,创造了外观与坯胎质量优美的骨瓷。欧洲瓷器制造业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中经历了从研究、仿制到发展的过程,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十分可观。
20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陶瓷的科技水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欧洲的许多陶器生产设备已从半机械化走上机械化继而达到了自动化。例如成型机械已从旋压改成了自动滚压与等静压;烧成设备已从过去的倒焰式间歇窑发展到自动控制的隧道窑或梭式窑和钟罩窑;燃料则从煤发展到天然气和电。这些改进保证了产品规格的一致和釉面质量。20世纪随着陶瓷科学与生产技术的进步,陶瓷领域已包含用很少粘土或不用粘土的特种陶瓷,如高铝瓷、镁质瓷、锆质瓷和氮化物陶瓷等。陶瓷已成为当今世界三大材料之一。

②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玻璃器生产的中心在哪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玻璃器生产的中心是威尼斯,这里不仅全面地继承了古罗马以来业已形成的制作玻璃器的传统工艺,而且大量生产中世纪壁面镶嵌装饰所需要的材料。尤威尼斯玻璃酒杯其是威尼斯因地理因素,受到伊斯兰先进的玻璃器工艺的影响。但严格地讲,文艺复兴时期玻璃器的生产并不在威尼斯城,而是在受到威尼斯共和国庇护的穆拉诺岛(Murano),所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玻璃工艺是以“穆拉诺式玻璃器”着称于世的。

嵌网纹玻璃盖罐早期的穆拉诺式玻璃器的装饰是在成型的器皿上加以彩绘,然后二次烧成。常见的有玻璃高脚酒杯、碗和盘等等,在器形上显示着对金属器或陶器的模仿。在装饰上是以彩绘形式表现神话故事、寓意人物、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骑士、淑女,也偶然可见以抄本装饰画为范本的宗教绘画内容,壁地多呈深蓝或赤紫的半透明色。

至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这种带有绘画性装饰和珐琅式技法的玻璃器逐渐为透明程度完好的玻璃器所代替。这种玻璃器质地细腻,造型优美,器壁很薄,色彩自然而变化丰富,充分发挥了玻璃器自身材料和工艺的性能。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模仿大理石或玛瑙纹样与色彩的玻璃器,效果或高贵典雅,或富丽华美。

威尼斯玻璃制品常常以涂金、上釉等方法装饰,但也有其他装饰技术与制品实际制作更紧密联系在一起。透明的玻璃中可以嵌入不透明的白色线条以形成一种“嵌线玻璃”(Vetroafili)或者另一种更为精致的“嵌网玻璃”(Vetroareticello)”另外,尚有一种起皱的“冰纹玻璃”和“罗马式玻璃”具有新奇而独特的艺术效果。

③ 欧洲陶器艺术的三大派系分别是什么

欧洲陶器艺术的三大派系分别是:

1.中欧方面:阿尔卑斯山以北,莱茵河流域诸国史前陶器的风格,表现为器形朴实敦厚、装饰纹样十分简洁,锯齿状和带状纹样较为多见。奥地利的门德斯发现的陶器,以堆凸的乳突和曲线来装饰,别具一格;波希米亚和德国的一些地区有彩绘陶的发现,多为几何纹样,在烧成之后以红、白、黑绘成。

2.南欧方面:包括爱琴诸岛、希腊、意大利和西西里一线。这里由于气候温和、农业发展较早,加之与西亚、埃及的海上交通成为可能之后,文化交流频繁,因此,制陶水平发展很快。尤其是爱琴诸岛,是欧洲原始陶器的精华所在。它的器壁坚而且薄,制作精巧,器形多样,彩绘技术十分熟练,纹样的意匠多源于海洋生活,有的直接以海洋动植物为题材,构图多流畅的曲线,组织成回旋反复的动势,富有音乐的韵律感。

3.东欧方面:从黑海沿岸到高加索山区,包括现今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一带,又形成自己的格调。其造型舒展流利,单耳罐和小口瓶是这一带富有代表性的器皿,装饰纹样多几何形,曲线与直线交互穿插,与器形非常谐调。

④ 巴洛克时期欧洲陶工业的繁盛地在哪

巴洛克时期欧洲陶工业的繁盛地是荷兰的德尔夫特(Delft)。早在16世纪初,由安特卫普传入的意蓝彩花鸟纹陶盘大利马略卡式陶器就已在阿姆斯特丹和哈勒姆(Haarlem)等地流行起来。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荷兰的制陶工艺又受到中国和日本等东方陶瓷的影响。从17世纪后半期开始,德尔夫特的制陶工艺就在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

荷兰是最早发展海运事业的国家之一。1602年成立东印度联合公司,建成通往远东的港口,并在西班牙之后独家垄断了远东贸易。其中最主要的货物便是远东的瓷器。当时的商人为了满足王公贵族以及富裕的欧洲人对东方瓷器的需要,一方面加强海运事业,另一方面重视就地生产。荷兰德尔夫特窑以此为契机,改变了长期仿制意大利陶器的状况,制定了仿制中国瓷器风格的方针。

蓝彩花草纹轮形陶壶初期德尔夫特陶器的中国风格的装饰是在盘、瓶、壶等陶器造型上,描绘水边小鸟、森林逐鹿、岩下小虫等,并在四周饰以花边纹样。此后还有风景仙人、骑马人物、楼阁仕女以及各种几何纹样,风格充满了东方情调。

德尔夫特的所谓“希诺瓦兹里”(chinoiserie,意为中国样式)的纹样,是从大量中国进口瓷器纹样中,选择适合欧洲人理解的形态,并加以改变而重新组合。因其表现形式比较自由,纹饰清新活泼而深受欧洲人喜爱。德尔夫特陶器不仅在荷兰最先采用“中国样式”,而且随着输往欧洲各地,对欧洲其他地区的陶器装饰产生了广泛影响。

蓝彩花鸟纹陶砖德尔夫特最初的“中国样式”,十分接近中国瓷器纹样。它以白地蓝彩纹样为主,近似中国青花瓷。装饰纹样多是龙、狮子、凤凰、亭台楼阁、仙人、庭院花枝、山水风景等中国青花纹样,人们称之为“中国的形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德尔夫特陶器最近似东方风格,因而对其十分倾心。

德尔夫特陶器虽然装饰风格模仿中国瓷器,但造型完全按照欧洲人的生活习性和欣赏习惯而设计的。这也是德尔夫特陶器能够垄断欧洲陶工艺制品市场的重要原因。

除了日常用具以外,德尔夫特陶工艺最出色的是陶砖的设计和制作。当时的陶砖不仅作为室内铺地的重要材料,而且还用作壁面装饰,特别是室内壁炉的周围几乎都以陶砖镶砌。荷兰的陶砖最大的近1平方米,上面多饰以花卉纹样,它不但满足国内的需要,同时还向法国、德国、俄国和印度等地输出,在国际上颇享盛誉。现藏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蓝彩花鸟纹陶砖》就是德尔夫特的代表作品,显示了当时较高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水平。

⑤ 马略卡陶器是怎样得名的

阿尔汗布拉翼壶以上这种锡釉陶器在14~15世纪被大量输往意大利,从而带动了当地陶瓷工艺的繁荣。由于西班牙东海岸的马略卡半岛是陶器转口的必经口岸,当时的意大利人误将这里当作了这些陶器的生产地,因而称其为“马略卡陶器”。

⑥ 欧洲最早陶片是在哪里发现的

欧洲发现的最早陶片,是丹麦贝土冢文化遗址中的手捏陶器残片。中欧陶器它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这种陶器厚重粗糙,有明显的指痕,后期遗物有绳纹、带纹、齿纹、梳纹、网纹等印纹装饰。这些纹样的最初来源,是由于在编制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以粘土使之成形时,往往留下编织或刻划的几何形印痕,因此而发展起来的。

⑦ 意大利的每个城市都有古董市场,如果想去淘古董,可以选择哪些古董集市

意大利的每个城市都有古董市场,如果想去淘古董,可以选择哪些古董集市?

意大利不是只有Fendi、Gucci、Bvlgari、PRADA这些耳熟能详的奢侈品,实际上意大利的每个城市都有古董市场,它们会按时在一个时间对外开放,集市上摆放着各种不同年代、祖祖辈辈保留下来的物品,这些物品梦回千年泛着人类的历史气息静静地摆放着。你也可以试试自己的眼光,或许就能淘到古董呢?

1、阿雷佐Arezzo集市

听说这一条古老的河堤是达芬奇定制的,不管是否确实,现在看来这一条池河的集市拥有深厚的vintage味儿。地道的意大利语和河道两侧的建筑,非常热闹。

古董古玩、古董包、古董手表、古董饰品、古家具、二手的旧式衣服裤子这些。古董市场两还有一些买手店和潮牌店铺吸引着这些潮流前沿的买家们接踵而至探宝,还能找到米兰最大的一个动漫店和cd唱片店也在这里。

意大利就是一个四处有故事的地方,每个城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城市形象的集市,在这儿你能看到几个世纪的光阴穿行,每一件普通物品莫不讲述着岁月的故事。如果你是个古董发烧友,文物收藏着,那么这些古董集市一定不能错过。

⑧ 意大利马略卡式陶器在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的国家有什么影响

意大利马略卡式陶器在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不少国家影响甚大。早在14世纪时,法国宫廷就曾招聘意大利陶工烧绿与紫色的陶砖。1512年,马略卡式陶器的制作,开始由意大利传入法国。1530年前后,法国的马略卡式陶器便已流行起来,而且各地陶窑都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16世纪后期,法国的陶器工艺呈露出独自的风格特征。着名的法国陶艺家伯尔拉尔·巴利希(1335年~1590年)经过多年的探索,创造了所谓“田园风味的陶器”。这种类型的陶器以浮雕式的装饰手法代替了马略卡式陶器装饰的绘画性。常见的装饰题材是鱼、贝、昆虫、螫虾、蛇和蜥蜴等,表现手法写实,却趣味奇特。巴黎卢浮宫藏的《椭圆形陶盘》是巴利希的代表作。陶盘的长达53厘米,在盘的平面上用高浮雕手法表现了蛇、蛙、昆虫和其他动植物形象,再加上黄、蓝、绿等色的透明铅釉,使整个陶盘装饰呈现着特殊的效果。

马略卡式陶器在德国和奥地利的影响并不大,这可能是因为马略卡式的日常陶器用品在这里不受重视,而制陶工艺发达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大量的砌壁炉或其他火炉用的陶砖。文艺复兴时期德国陶器工艺的两项重要成果是出现了带有盐釉高温烧制的炻器和通常被称作“哈夫拉式陶器”的色泽丰富的铅釉陶器。哈夫拉式陶器的主要产地是纽伦堡,这种陶器多以深蓝色器壁为主,其上饰以浮雕式的多彩人物形象。这种装饰手法曾在莱茵河流域,尤其是北方各地流行一时,出现过不少仿哈夫拉式陶器的作品。

⑨ 文艺复兴时期在意大利被称作“马略卡式陶器”的陶器有何特色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陶器一般被称作“马略卡式陶器”。马略卡(Mallorca)是地中海的一个岛屿,西班牙瓦伦西亚(Valencia)的赭色釉陶曾经过此岛大量输入意大利,可见意大利陶器是受到伊斯兰陶器工艺影响的。但意大利的所谓马略卡式陶器在制作和装饰上与瓦伦西亚的赭色釉陶相去甚远。马略卡式陶器制作工艺首先是成型素烧,然后施白色陶衣,干后绘饰,再二次烧成。绘饰色彩以黄、青、绿、紫为主。绘饰内容早期多为图案化的植物、鸟兽和文字组合、纹章等等,还保留着晚期哥特式装饰的痕迹。晚期主要是表现神话故事、寓意人物和日常生活情景,手法写实,造型严谨。器形常见的有把手壶、大盘、敞口瓶和药瓶,另外还有用于铺地的陶砖等等。

⑩ 意大利马略卡式陶器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意大利马略卡式陶器在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不少国家影响甚大。早在14世纪时,法国宫廷就曾招聘意大利陶工烧绿与紫色的陶砖。1512年,马略卡式陶器的制作,开始由意大利传入法国。1530年前后,法国的马略卡式陶器便已流行起来,而且各地陶窑都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椭圆形陶盘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陶器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藏红花什么水果 浏览:560
印度式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浏览:363
印尼选票为什么要人工数 浏览:538
越南什么时候盛行东风 浏览:482
意大利哪里买gucci 浏览:14
固安英国宫一期怎么走 浏览:534
英国爱它美奶粉价格是多少 浏览:119
印度用海南话怎么说 浏览:936
中国六十年代支援越南多少物资 浏览:927
为什么伊朗不能付款 浏览:108
意大利和韩国哪个更适合居住 浏览:663
出口伊朗需要什么 浏览:553
中国有多少低收入人 浏览:827
中国李宁的鞋子一般可以穿多久 浏览:122
印尼每月出口镍矿石多少吨 浏览:923
剃刀党杀了哪个意大利人 浏览:212
中国贫民如何翻身 浏览:120
意大利艺术服装哪里好 浏览:393
中国如何更新外国的游戏 浏览:231
伊朗币怎么转到迪拜 浏览: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