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罗马帝国是在什么时代,如何扩张为了现在的意大利呢
根据传说,当特洛伊城遭到希腊人进攻的时候(约为公元前1300-1190年),维纳斯女神的儿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随者逃出来,沿北非西行穿过迦太基,来到古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有拉丁姆,国王拉丁奴斯进行统治。埃涅阿斯击败图尔奴斯,建立王国(阿尔巴)。后来其子孙罗穆路斯建立罗马,成为第一任国王。
古罗马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即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为争夺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
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到公元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罗马帝国。到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则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它与秦汉时期的的中国一样,是古代世界强大的帝国之一。
安东尼王朝皇帝图拉真(公元98年-117年)在位时,罗马帝国版图达到最大,经济空前繁荣,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
② 意大利如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内因
一、政治上的分裂、各邦纷争使资本主义萌芽缺乏安定的政治环境,妨碍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1.自近代开端以来,意大利一直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没有形成像英法那样的民族统一国家。与其说意大利是个国家,不如说它是一个地理概念。北部意大利长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1254年霍亨斯陶芬王朝完结后,北意大利实际上脱离了帝国,那里的一些城市趁机扩大统治区域,发展成巨大的城市共和国,最着名的是威尼斯和热那亚。意大利的这些商业城市国家,都很富强,都不愿意被一个统一的意大利管辖。所以意大利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
2.中部意大利主要是教皇领地,罗马教皇害怕意大利统一会损害他的宗教权力,所以他竭力阻碍意大利统一于任何一个强有力的君主手中。教皇的神权及宗教理论显然不利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成长。
3.维也纳会议后,意大利半岛仍旧是国家林立,并且处于外国势力的宰割下:北部、中部部分地区是奥地利的势力范围,南部的两西西里王国则由西班牙的波旁王朝统治,中部有教皇国。只有以皮埃蒙特为中心的撒丁王国是独立国家。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二、封建制度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意大利诸国,君主都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贵族及僧侣享有特权,贵族垄断了国家机构、军队和法庭中的高级职位。资产阶级及广大人民处于无权地位。在意大利南部仍盛行封建剥削关系。封建制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在西欧国家纷纷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时,意大利由于自身条件的制约,没能加入其中,因而资本原始积累相对滞后。与西欧国家相比,这更加延缓了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因
一、意大利既富裕又软弱可欺,成为欧洲列强西班牙、法国、德国觊觎的对象,成为国际争斗的战场,大大妨碍了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15世纪土耳其人兴起,逐渐向欧洲扩张,与威尼斯发生冲突。在斗争中威尼斯数次被土耳其击败,影响了它进一步的扩张。1494—1559年,法国和德国展开了长期争夺意大利的战争。
二、由于美洲及新航路的发现,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中心的地位。而作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地之一的尼德兰(尤其是北部)具备率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优越条件。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尼德兰深受其益。尼德兰商业的进步加强了它向海外殖民扩张的力量。16世纪尼德兰掌握了对西属殖民地的全部贸易及西班牙大部分对外贸易和金融业务,是当时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尼德兰北部与英国、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和俄国保持活跃的贸易关系,南方与西班牙保持密切关系,初步形成了南北统一的国内市场。从经济因素即尼德兰农民的土地被剥夺,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以及城市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三方面分析,尼德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条件比意大利优越。从政治角度分析:第一,16世纪宗教改革后,加尔文教在尼德兰盛行起来,成为尼德兰反对西班牙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第二,尼德兰革命在北方的胜利推翻了西班牙在这一地区的专制统治,为荷兰在17世纪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开辟了道路。荷兰成为第一个由资本主义萌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
综上所述,意大利没有率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由于内外因(或政治、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中心的转移只是重要原因之一。
③ 一战问题
1914年,“一战”爆发,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然而,三国同盟之一的意大利却于1915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原因何在?
首先,这是由意大利的孱弱和对外扩张政策所决定的。1871年,长期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实现了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统一是自上而下完成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又严重阻碍了意大利经济进一步发展,造成意大利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落后,粮食产量极低,每年三分之一的粮食靠进口。第二、重工业不发达,远远落后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第三、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大量贫民逃往外国谋生。因此,意大利有“贫穷的帝国主义”之称。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一样,意大利也积极对外殖民扩张,但由于本身力量的薄弱,其扩张企图只能利用大国争霸来实现,这就注定了意大利外交政策的动摇不定,谁对它争霸扩张有利,它就靠向谁。
其次,这也是由意大利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意大利和英、法、俄三国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表现在:意大利对英国得罪不起,因为其漫长的海岸线经不起英国强大海军的攻击,所以一开始就表示不参加任何对抗英国的行动。意大利这个“贫穷的帝国主义”在财政上对“高利贷帝国主义”的法国有所依赖,特别是1887年和1895年两次对埃塞俄比亚的都以失败而告终,被迫无条件承认其独立,并赔款1000万里拉,这使意大利财政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这时,法国乘机以贷款为条件,并施展灵活的外交手腕,使意大利与法国签定条约,双方对各自在非洲扩张范围和已取得的利益达成一致。意大利为了顺利地在非洲扩张,也与俄国达成协议,双方签约表示,共同抵抗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扩张,意对俄在黑海海峡的扩张持“善意态度”,俄对意在北非的扩张表示理解。由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一战爆发前,意大利由于利害关系,实际上已经从三国同盟中分化出来,靠向了协约国一方。
第三、一战爆发后,协约国全部满足了意大利领土方面的要求。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没有同意大利磋商,宣布“中立”,企图以参战为条件,与交战双方讨价还价,以便获得更多的好处。后来,协约国满足了意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别是答应给意大利的土地比德国许诺给意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国还借给意大利一大笔债款,于是,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正式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④ 古罗马人在什么时候征服意大利并开始向外扩张
意大利是伸入地中海的一只形如大靴的半岛。由于亚平宁山脉纵贯全境,故又称亚平宁半岛。它东、西、南三面环海,北面是阿尔卑斯山。罗马本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第伯河上的一个小城邦,与古希腊的海上开拓不同,古罗马人主要以农耕方式生存。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了全意大利,并开始向外扩张,到公元前1世纪末,征服了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地区,北面越过阿尔卑斯山,远及多瑙河,南面包括埃及和北非,成为囊括地中海沿岸广大地区的霸国,使地中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地的中心”,世界的中心。
⑤ 意大利为了实现本国的侵略、扩张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手段
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实力薄弱的意大利帝国主义,力图在力量相匹敌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和各集团之间随机应变,并利用它们之间的矛盾来实现本国的侵略、扩张目的。意大利早在德、意、奥三国同盟期间,便采取了同英、法、俄接近的方针。
⑥ 意大利二战的扩张计划
二战中意大利由于国力尤其是军事、经济实力较弱,所以扩张计划并不大。主要就是利比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阿尔巴尼亚、希腊、西班牙(当时中立)等地,局限在地中海附近和东非地区。实际上意大利在二战的表现也是不堪一击,除了埃塞俄比亚是自己打下来,既得的利比亚除外,索马里北部是从已经被德国打的一塌糊涂的法国手中夺取,其它“成功而威风“的战役还真没几次,主要还是靠德国帮它撑着。
⑦ 二战全面爆发前,意大利是怎样对外扩张的
1923年8月,意大利法西斯军队按照墨索里尼的命令侵占了科孚岛。
1934年,墨索里尼派兵侵入埃塞俄比亚。
1936年5月9日,正式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
1936年8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成立了武装干涉西班牙的委员会。
⑧ 罗马是怎样从一个小镇子扩张成横跨三大洲的帝国的
根据罗马人的传说,由母狼喂养长大的罗慕洛在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罗马城,此后罗马城就一直作为罗马帝国的首都。不过这里的罗马帝国是从公元前27年屋大维的获得罗马掌控权,并开始对外扩张之后,才有了“帝国”的后缀。
虽然从此以后就经历了由盛转衰,但是地中海却着实成了罗马的一个“湖”。
⑨ 意大利是怎样抢占了中部的利比亚的
原来,在德国征服西欧的同时,意大利法西斯也加紧了对北非和地中海地区的侵略扩张。地中海为欧、亚、非三大洲所环抱,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西经直布罗陀海峡通往大西洋,东北以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相连,东南经苏伊士运河、红海通往印度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中世纪以来,谁能全部或大部控制住地中海,谁就可以建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属于地中海文明一部分的北非地区,由于地处大西洋、地中海和红海之间,更是兵家历来争夺的战略要地。特别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凿通以后,列强在北非的争夺愈加激烈。至本世纪初,法国占领了北非西部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英国控制了北非东部的埃及和苏丹,意大利抢占了中部的利比亚。
意大利的墨索里为什么不得不求助希特勒?
希特勒德国征服法国后,贝当政府虽保留了在北非名义上的利益,但实力已大不如前了。英国正面临德国入侵的威胁,更难以顾及北非。所以,法国战争结束不久,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便派遣50万大军于1940年9月入侵埃及。希特勒原本并不希望墨索里尼在北非大动干戈,特别是自1940年夏末起,在眼看入侵英国无望的情况下,他已将登陆准备作为恫吓英国的手段和着手实施入侵苏联的掩护,妄想在打败苏联夺得“生存空间”后再图谋其它。不过,希特勒虽然不赞同墨索里尼的行动,但在意军入侵北非时曾主动提出派一个装甲师以示支援,然而却被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墨索里尼婉言谢绝了。
外强中干的意大利军队实在是不堪一击。墨索里尼原以为他的50万大军会很快旗开得胜,将英军彻底赶出北非,从而再现昔日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岂料,开战不久英军便顶住了意军的进攻,并于1940年底转守为攻。至翌年2月初,英军相继收复和占领了地中海及红海沿岸的巴尔迪亚、托卜鲁克、班加西等地,歼灭了意军9个师,仅俘虏就抓到了13万余人。
墨索里尼这时只好求助于希特勒。希特勒认为:虽然对德国来说,丢掉北非并不影响他将要发动的侵苏战争,但这会对意大利人产生强烈的精神震撼,使他们因担心英国以北非为基地来对自己的国土进行轰炸而退出“轴心国”联盟,那样就将大大损害德国的战略利益。于是,希特勒决定组织一个以两个德国装甲师为主力的“非洲军”前往北非,并挑选隆美尔为军指挥官,全面负责这次远征。
希特勒挑选隆美尔为“非洲军”最高长官,给他搭就了一个充分显示自己才干的舞台。
⑩ 意大利何时把目光转向非洲的扩张的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之后,意大利便把目光转向非洲的扩张。16年后,马萨瓦被占领,于是厄立特里亚便正式成为意属领土。意属索马里殖民地及其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也慢慢地发展起来。介于这两处早期殖民地之间的是古老的埃塞俄比亚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