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感叹埃菲尔铁塔说明文作文_说明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感叹埃菲尔铁塔说明文作文范文5篇_说明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埃菲尔铁塔到巴黎,就一定要去看埃菲尔铁塔。它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有320多米。
我们来到法国着名的建筑物埃菲尔铁塔前,这座铁塔所有的材料是用钢铁建成,远远看去,无数钢杆相互交错着。铁塔下面是用四根又粗又长的钢杆支撑起来的,两旁刻着许多神像,只见这位神像瞪着眼珠,怒视着河对岸的教堂。它紧紧握着拳头,拳头里有一把三角叉,手臂舒展着,三角叉对着远处,似乎充满了愤怒。铁塔上的钢杆相互支撑成各种形状,有的是棱形,有的是正方形。
走到铁塔下,只见它高耸入云,一片片飘来的云朵遮住了顶部。铁塔上的钢杆黑色里透着点棕色,底部大,慢慢向上缩减,越来越尖,看上去就像一支巨大的长箭插入空中,向空中射去。埃菲尔铁塔有着四个拱形的基座。第一层的钢杆支叉成棱形,向上倾斜,稳稳地站立。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有一个观景台,游客可以坐电梯到达那儿,透过玻璃窗,欣赏整个巴黎的风景。第二层的钢杆交叉成三角形,三角形的角非常锋利,在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同样有一个观景台,但是面积要比第一层的小。第三层的钢杆交错成正方形,向上一直延伸,最顶端是电台,长长的电线直冲云霄。在埃菲尔铁塔前,有着两面国旗,高高耸立在铁塔前。一阵风吹来,国旗随风起舞,两边的树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在赞美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物。
由于排队的人实在太多,最后我和妈妈没有坐观光电梯上铁塔去观赏巴黎风景,心里留下了遗憾。
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而在视线所及的图像中,它又淹没在巴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间,只露给你一个纤瘦的顶部。即使是在它对面的人类博物馆的广场的喷泉边上眺望它,它也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甚至,有那么一点被压抑的冷峻。我总没有想到它竟会如此之高--当你来到它的面前,站在它的脚下的时候,当你尚未抬头,仅仅只感觉到它笼罩的阴影的时候;当你完全抬起头,却望不到它的全部,而要向后仰着身子,扶住你的帽子或眼镜儿,眯着眼寻找天空的时候,你才会确实地明白它的高度,明白它的气势,明白它的骄傲。这是一个广场,一块空地。它从一个平凡的基点拔地而起,不需要铺垫和过渡,那么轻易而又无情地甩下了世俗的浮尘,傲慢地兀立云端,俯视全城……我是要登塔的。上去寻觅它的眼睛、窥视它的灵魂。它太高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
我是要上去的,默默企望一次没有国界的超越,一次没有阶梯的升华。我凝视它,仰望它,惟独没有、没有膜拜它。我相信它不是不可企及的。它只是有点儿像一座火箭发射基地,不知要把它的客人们送往哪里。我听到耳边的风呼呼响,紧张地抽搐着的风,拍打你,推动你,如巨鸟扑翼,直贯长空。它是一记雷声,一道阳光,一束电波,一条飞船,轻轻却又闪电般地穿过大气层,突破大气层,抛开大气层。我睁开眼,密封的电梯舱内,四周是人,风虽被隔绝在远远的脚下与上天,却隔着一层玻璃鞭笞着我的神经。风在这里变成了速度,变成了眩晕--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笔直地、赤裸裸地坠落下去,如悬崖上跌落的石块,无遮无拦,无法无天地要去撞击地层深处。地壳在下陷,在沉没。而四处空荡荡,一片汪洋,一个无可攀挂、无可扶靠、无可呼救的绝境。人竟是如此孤立无援,如此微不足道么?我有些惧怕,又有些怜悯自己。
我为瞻仰它的伟大与雄奇,才执意汇入登塔的人群,奇怪的是我竟然感觉不到电梯的上升。我只是觉得从我登上铁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开始庄严地降落。它疯狂地钻入地底。我透不过气来,这透明的铁盒子,快闭上你恶魔般的眼睛,我想出去!巴黎依然在飞速下沉。我无可逃遁。蓝天在黑色的云缝里闪烁--那黑色的原始森林一般的钢架,从我的头顶两边炸裂开去。是用那透明的铁盒子撞开的么?就像汽车的窗玻璃掠开路旁的树枝。蓝天忽然近了,又忽然远了,远得更加冷酷。永远被那一双双黑色的手臂阻拦着。时而又是无数根钢缆铁索,缠绕你,勒紧你,使你永远无法到达那个超然于一切之上的境界。无意间,我抬头仰视,怦然心跳--我忽然发现了自己是在上升,那钢缆挣断了,那黑手垂落了,那云朵变得浓亮了,可是,透明的铁匣子还在疯狂地往上升,一个劲地向上升,像是要冲破什么,又像是要挣脱什么,咯咯地向上,像是咬着牙根的声音,像是绷紧骨骼的声音,固执而又痴迷地向上升。它像是永远也升不到头了,永远也不会停下来了。因为它无论升得多高,仍然无法接近它--那个蓝色的梦想。
我曾以为自己像火箭一样被发射出去了呢;我曾以为我离开了地面;我曾以为我离天空很近很近了--当我同隔绝的风在一起的那些瞬间。我们走出透明的铁匣子,阳光似乎仍然是那么不冷不热。天空仍然是那么不远不近。巴黎城,安然无恙地静卧在绿丛带似的塞纳河两岸。只有小轿车变成了玩具;房屋变成了模型,人呢?可惜我没有带望远镜。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高了(虽然我永远也弄不清那个数字),--我有多高铁塔就有多高。那是一座有弹性的铁塔呀。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大了,--"那是巴黎圣母院!""那是蓬皮杜艺术中心!""那是蒙马特教堂!""那是小纽约!"巴黎多大铁塔就有多大。也许还不止。一本书上说过,万里无云时,塔顶上可望到外省……从神经中解放出来的风,无忌地挑逗着铁塔,摇撼它、敲打它。
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朽铁会呻吟,会晃悠颤栗……据说它的最大摆度是十八厘米,此时它却纹丝不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倒塌。这在工业革命的辉煌中屹立的巨人,似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边席卷而来的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较量。它不会退出,不会退出的,虽然它已是上一个时代的标记,一百年前它却曾经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在一片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塔顶平台上游人如云,这威严古板的铁塔。我原以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将那各种肤色各种头发的孩子都拥在你的怀里,一任他们纵情玩乐、观赏,又走散去,天涯海角,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在你的视野里……有一对少年在塔顶的窗边接吻,多么高的吻。有一对青年在电梯里接吻,多么快的吻。铁塔是仁慈的,温暖的。假如我不到铁塔来,我将永远对它存有那么无知的偏见和戒心……我不知我应该怎样下去,或者说,我希望永远也不要再下去。
人到达过那样的高处,对地面便有了淡漠;人有过那样的恐惧,对安全便有了蔑视;人走近过那蓝色的梦想,又不得不回到原处,便尝到探险的悲哀。因为那不是山的高度,不是悬崖的恐惧,而是人在一个世纪之前的真实创造,是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有一日它终会化成一堆废铁,但它曾独一无二地存在过。当它存在的时候,在巴黎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它雄奇,却也孤独。它没有对话者。只有风,只有云,只有飞鸟,是它寂寞的伴侣。无数双温热的手抚摸它冰凉的铁杆,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
我抚过盛唐战马的长鬃,掠过乐山大佛的眉间,再去埃菲尔铁塔上与阳光舞蹈,亲吻高贵的自由女神,或者在死海掬一捧清泉,撒作撒哈拉千年的眼泪……
在这一次贯穿古今,惊心动魄的旅行中,我匆匆走过无数的起点和终点,它们本是平行的直线,却偶然在我的放行中相遇。于是,终点也是起点,他们演绎出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
乌江滚滚东逝水,带着美人宝马的悲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舞出绝美。这里曾经有一位英雄,他顶天立地睥睨人世,却把乌江作为人生的终点。殊不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他的霸业也无可挽回地成为大汉最凄惨的背景。
面对人生的终点,项羽选择放大痛苦,就此罢手,而李白却给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大唐盛世,有多少有识之士梦想走上仕途,拜将封侯。对于生性豪放的李白,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是何等的荣耀,这也许是寒门学子,青云直上的顶峰,也许是达官显贵,钟鸣鼎食生活的终点。但这样的终点,却使他“不得开心颜”。于是,在唐风宋雨中,便有了一个真诚直率,寄情诗酒的“诗仙”。
权力的终点却给千古文坛一朵奇葩的起点。
从古到今,有无数的旅者挣扎于生命的探索。这些旅程的起终就像苍穹的繁星,带着神秘的光辉缓缓谢幕。
海子没有回到他心仪的大海,却以卧轨结束了年轻的脚步;凡高将太阳的色彩铺满画布,海明威创造了征服世界读者的“桑地亚哥”,他们却都在艺术的高峰饮弹自尽。王国维、老舍、川端康成……在这些与死神的婚礼中,他们失去了起点,也看不到终点。有人说,高处不胜寒。大师在起点与终点的徘徊留给我们沉沉的心痛。
上帝是吝啬的,他只给牛顿一个苹果,给曲阜一个孔子,给穷困的迪斯尼一只老鼠。如果这些都是终点,就不会有万有引力,不会杏坛碑林,更不会有一个动画帝国。
我们在起点与终点交织的网中,不能错过。不管是繁花满桠的昨天还是硕果累累的明天……
五月三日,万里晴空,阳光明媚,我和爸爸一起去长沙世界之窗游玩。
早就听说世界之窗荟萃了世界各地的'名胜景观。有美国的白宫和国会山、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英国的白金汉宫、埃及的金字塔......除了这些名胜外,还有欢愉狂烈的欢乐谷、甜蜜温馨的爱情谷、神秘莫测的神秘谷、热闹繁华的国际街等,这些数也数不清的名胜景观,让我魂牵梦绕。
行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很快就到了世界之窗。它的前面是法国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建筑,上面写着“世界之窗”四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世界之窗占地约40万平方米,面积很大,进去后你一定要按照地图的指点参观,这样才不会迷路,也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景点了。
我们首先来到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解说员介绍说,斜塔共有八层,除底层和顶层有所不同外,其余结构完全一样。斜塔底层有15根圆柱,中间六层各有31根圆柱,顶层有12根。沿石柱有宽4米的环行走道,斜塔每层都有拱门,总共有231个。其塔建筑技术和造型艺术结合得完美统一。
随后我们来到了训兽园。只见老虎嗷嗷大叫,一时钻火圈,一时滚绣球,表演结束后还有许多胆大的游客与老虎合影。
在世界之窗公园里,不单单只是看名胜景观而已,还有许多刺激的游戏,如坐过山车,在动感看数码电影,冒险漂流,到射箭场射箭,开卡丁车等等。
啊!这世界真是奇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只花一天时间,足迹就走遍了世界各地,你不觉得这是一次难忘的世界之旅吗?
人被躯壳的长短而左右,因羞愧或甘心于三尺之躯而自修囹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盲了自己的心。
人到达这样那样的高度,对低处多少有了鄙夷,然而更吸引眼球的在于仰望时的那方景致。生活的阶梯上,人各拥其位,这高度或成阻碍,或与期望值尚有一段距离。聪明的人啊,在暂无法登往高处时,学会了,踮起脚尖。
有弹性的不光是身体,还有心。又或许,我们能理解为,踮起脚尖不过是某类外化,真正的内核是我们的那颗渴望攀升的心。
我想起了登埃菲尔铁塔。它那么自然而然地平地而起。在塔下仰望塔尖,扶住帽子,抬起头,踮起脚。眼再抬一寸,脚再高一厘,望见的不过是塔身。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让心到达。搭乘塔内的货车,在尖顶与自己的心会合。方才的踮脚虽是徒劳,可心中所升腾的征服感最终引我站在这里。巴黎城慵懒地在塞纳河畔小憩,正午的城市在午睡,而我的心却在狂跃不止。我再次踮起脚尖,让猎猎的风灌满我的胸膺。
原来,人踮起脚,是要去望向更远的风景,去吸进一口常日里所缺少的高处的活泼。踮起脚,把希冀已久的梦揽入怀中,入目之景,春深夏浅之间,年轻的心在旷野中引吭高歌!
澳网冠军小威倔强地说,叩开成功之门的是有力的网球而非网球裙。她自知没有库娃俏丽的脸蛋,但在她的人生征程中,哪怕前半程充斥着不堪入耳的嘲讽,她也从不低下她骄傲的头。这份骄傲是成熟的独白。“妈妈默许我趴在小木屋的窗边发一下午的呆”,她回忆着:“她知道我没有发呆,我是在眺望远方。”
李安自觉在台湾待得过久,他的创作灵感逐渐消退。没有人知道隐没的那些年他读了多少书,走过了多少城市,只看到他的身影伴随《断背山》与《色戒》浮出。被岁月打磨得愈发刚毅的面容,被时光铸就的更沉稳的步伐。他还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说,他不甘临摹,他只想往前走,走自己的路。
人借助于身体与世界连线,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在心为形役的人生境遇中来回兜圈。踮起脚尖,撷一手高枝的果珍,让梦境延伸,与现实交汇!
㈡ 埃菲尔铁塔是不是斜的
当然不是了,斜的那个是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㈢ 世界三大铁塔是什么
没有“世界三大铁塔”的说法,应是“世界三大奇塔”,应县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
1、应县木塔
又名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埃菲尔铁塔初始高度312米,现高330米。一楼高57米,占地4415平方米,二楼高115米,占地1430平方米,三楼高276米,占地250平方米。
从广场到二楼有五部电梯,从二楼到顶层有两部双人电梯。铁塔设有广场、一楼、二楼、顶层、花园五个区域,每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
㈣ 为什么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是斜着的
埃菲尔铁塔建于公元1889年,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
作为法国巴黎地标性建筑——埃菲尔铁塔非但不是斜的,而且到如今这个铁塔还保持着完美的水平。这有益于当年埃菲尔设计的四个塔墩在180英尺高度合拢的时候,其最大的误差也没有2.5英寸。最后四个塔墩经过简单的调整并固定完毕。才有了成就了今天的完美的水平。
于此相反的是始建于公元1178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则在建筑的过程中就已出现倾斜,原本是一个建筑败笔,却因祸得福成为世界建筑奇观。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而为了拯救比萨斜塔人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其中一项看似简单的新技术——地基应力解除法。
则是最终拯救其的“功臣”。其原理是,在斜塔倾斜的反方向(北侧)塔基下面掏土,利用地基的沉降,使塔体的重心后移,从而减小倾斜幅度。
该方法于1962 年,由意大利工程师Terracina针对比萨斜塔的倾斜恶化问题提出,当时称为“掏土法”,由于显得不够深奥而遭长期搁置,直到该法在墨西哥城主教堂的纠偏中成功应用,又被重新得到认识和采纳。比萨斜塔拯救工程于1999年10月开始,采用斜向钻孔方式,从斜塔北侧的地基下缓慢向外抽取土壤,使北侧地基高度下降,斜塔重心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北侧移动。2001年6月,倾斜角度回到安全范围之内,关闭了十年的比萨斜塔又重新迎接游客。
㈤ 法国埃菲尔铁塔是否也叫斜塔
埃菲尔在巴黎,锐角三角形,一点都不歪;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的比萨这个地方,歪,但不叫埃菲尔
㈥ 埃菲尔铁塔为什么不倒
埃菲尔铁塔不是倾斜的.... 比萨斜塔是倾斜的,而且每年还在变得越来越斜,所以现在意大利正在对比萨斜塔进行加固,防止其倒下
㈦ 埃菲尔铁塔和比萨斜塔
埃菲尔铁塔是1887年1月26日动工,1889年5月15日开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埃菲尔铁塔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塔分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115米,第三层274米。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层都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在此小憩,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每逢晴空万里,这里可以看到远达70公里之内的景色。
比萨斜塔
意大利美丽的白色大理石圆柱围成的斜塔本来是大教堂附属的钟楼,由比萨出生的建筑师波南诺?皮萨诺于1173年修建而成。这座至今仍在不断倾斜的塔北侧高55.22米,南侧高54.52米,相差70厘米,塔身共有7层
。着名物理学家伽里略曾在这里做实验,证明地心引力学说。
㈧ 比萨斜塔和埃菲尔铁塔的由来是什么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名胜,它是古罗马的钟楼塔,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比萨城内。比萨斜塔以塔身倾斜而名声大噪,但是即便不倾斜,它也该算是一个奇景。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整座塔共分8层,高54.5米;最底层有石柱15根,以上6层每层都有30根,最顶层是12根;塔内有300级楼梯,由底层直达楼顶,可以眺望几千米外的海面。
比萨斜塔建造于1174年,因为是建在沙质土地上,地基又没打牢,所以第三层建成以后,发现已经倾斜,无法补救,只好停建。过了94年以后,建造者继续兴建,并采取一些办法抑制倾斜,但于事无补,只好按计划于1350年完工,这时塔已经倾斜了两米多。从那时到现在640年过去了,奇怪的是它竟然没有倒塌,现在它正以每年1.25毫米的速度倾斜,将来有一天它可能会倒塌,目前科学家正积极设法拯救它。埃菲尔铁塔是巴黎名胜,它矗立在穿城而过的赛纳河畔。
这座被称为打破常规典范的铁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高320.75米,重9000吨,共用梁柱18080根,铆钉和螺栓1050846个;上、中、下三层望台,1710级阶梯。今天乘电梯或者拾级而上,就可以把巴黎城尽收眼底了。铁塔建成时有许多人认为它破坏了巴黎的城市天际线而表示反对,但现在埃菲尔铁塔的宏伟形象已经成为巴黎的象征。
埃菲尔铁塔从建成揭幕以来,已接待了来自全世界数以百万记的参观者。
㈨ 巴黎铁塔是不是斜的
埃菲尔铁塔不是斜的。
埃菲尔铁塔建于公元1889年,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
作为法国巴黎地标性建筑——埃菲尔铁塔非但不是斜的,而且到如今这个铁塔还保持着完美的水平。这有益于当年埃菲尔设计的四个塔墩在180英尺高度合拢的时候,其最大的误差也没有2.5英寸。最后四个塔墩经过简单的调整并固定完毕。才有了成就了今天的完美的水平。
于此相反的是始建于公元1178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则在建筑的过程中就已出现倾斜,原本是一个建筑败笔,却因祸得福成为世界建筑奇观。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