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意大利南部港口有哪些
意大利主要港口:热那亚 GENOVA;安科纳ANCONA ;那不勒斯 NAPLES; 拉斯佩齐亚 LA SPEZIA 。
热那亚
港口性质:海湾港、设有免税仓库、基本港(C、M)
经纬度:44°24′N,008°55′E
热那亚位于意大利亚平宁(APP-ENNINO)半岛西北海岸的热那亚湾顶端,濒临利古里亚海的北侧,是意大利的最大海港之一。它是全国造船工业中心,全意每年约有三分之二的船舶在此建造。又是意大利的主要炼油中心之一,有输油管道通往瑞士和德国等中欧国家。此外,还有石油化工、机器制造及钢铁工业也较发达。有很多教堂及中世纪古迹,也是旅游胜地。港口距机场约5km,有定期国际航班飞往各地。
安科纳
港口性质:海港
经纬度:43°37′N,013°30′
安科纳位于意大利东海岸的中部,频临亚得里亚海的西北侧,是意大利东部的主要港口之一。港口有铁路与全国相通。距机场约10km。该港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全年盛行东风,夏季多西风,有时港内会引起较大的涌浪。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雾季,有时很浓。年平均最高气温约35℃,最低气温约-4℃。全年平均降雨量约1000mm。平均潮差约0.6m。
那不勒斯
港口性质:海湾港、设有自由贸易区、基本港(C、M)
经纬度:40°50′N,014°17′E
位于意大利亚平宁半岛西南海岸那不勒斯湾的顶端,濒临第勒尼安海的东侧。又名那波利(NAPOLI)港,是意大利的主要海港之一。现在已发展成为意大利南部地区的工业中心,是意大利的主要炼油中心之一,也是钢铁工业中心之一。主要工业有炼油、钢铁、造船、机器、化学、汽车装配、纺织及食品等。还有较多的古代艺术、文物及风景游览区,旅游业发达。港口距机场约8km,有定期国际航班飞往各地。
拉斯佩齐亚
意大利中北部港市。位于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东南端利古里亚海的斯佩齐亚湾顶端,西北距热那亚80公里。是拉斯佩齐亚省的首府,面积51.39平方公里,人口94,192人(2007年)。工业以造船(包括舰艇制造)、炼油与机械为主。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港。意大利主要海军基地,并建有海军兵工厂。设有海军博物馆。附近的古城卢尼有古罗马时代遗迹。拉斯佩齐亚是意大利主要的军事和商业港口之一,意大利最大的军工企业之一奥托梅莱拉位于该地。
⑵ 意大利有哪些主要港口
意大利主要港口有
1,热那亚(GENOV)
热那亚(意大利语:Genova,英语:Genoa),意大利最大商港和重要工业中心,利古里亚大区和同名省热那亚省的首府。位于意大利西北部,利古里亚海热那亚湾北岸。热那亚历史悠久,曾是海洋霸主热那亚共和国的首都,2004年热那亚被选为当年的“欧洲文化首都”。热那亚还是着名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小提琴大师尼科罗·帕格尼尼的家乡。
2 ,安科纳(ANCONA)
安科纳,是意大利中部滨亚得里亚海的港市,马尔凯大区的首府和最大的港口,有通向希腊和克罗地亚的海运,有关它的历史至少能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被流放的希腊人从锡拉库萨(西西里岛东南岸港市)至此定居。
3,那不勒斯(NAPLES)
那不勒斯(又译那波利、拿坡里;意大利语:Napoli;那不勒斯语:Nàpule;英语:Naples)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城市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于100万。
4,拉斯佩齐亚(LA SPEZIA)
拉斯佩齐亚(意大利语:La Spezia)是意大利中北部的港口城市。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东南端利古里亚海的斯佩齐亚湾顶端,西北距热那亚80公里。是拉斯佩齐亚省的省会,面积51.74平方公里,人口95,303人(2011年)。工业以造船(包括舰艇制造)、炼油与机械为主。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港。意大利主要海军基地,并建有海军兵工厂。
拓展资料:
港口是位于海,江,河,湖,水库沿岸,具有水路联运设备以及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
一般分类
(1)基本港(Base Port):
是运价表限定班轮公司的船一般要定期挂靠的港口。大多数为位于中心的较大口岸,港口设备条件比较好,货载多而稳定。规定为基本港口就不再限制货量。运往基本港口的货物一般均为直达运输,无需中途转船。但有时也因货量太少,船方决定中途转运,由船方自行安排,承担转船费用。按基本港口运费率向货方收取运费,不得加收转船附加费或直航附加费。并应签发直达提单。
(2)非基本港(Non-Base Port):
凡基本港口以外的港口都称为非基本港口。非基本港口一般除按基本港口收费外,还需另外加收转船附加费。达到一定货量时则改为加收直航附加费。例如新几内亚航线的侯尼阿腊港(HONIARA),便是所罗门群岛的基本港口;而基埃塔港(KIETA),则是非基本港口。
⑶ 意大利作为发达国家哪些是它的经济支柱
钢铁、机械、化工和电力四大基础产业,近年来原油加工能力发展迅速,已踞世界第四位。
意大利的汽车、化工、服装、皮鞋业发达,出产的家用电器、大理石花岗岩、精密仪器、各类机械设备广受欢迎
⑷ 意大利和西班牙哪国发达
意大利是高等发达国家
西班牙是中等发达国家
意大利比较发达
⑸ 意大利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在北纬36°28′~47°6′,东经6°38′~18°31′之间。其领土包括阿尔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区,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其他的许多岛屿。亚平宁半岛占其全部领土面积的80%。意大利陆界北部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接壤,80%国界线为海界。东、西、南三面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德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并且与突尼斯、马耳他和阿尔及利亚隔海相望。海岸线长约7200多公里。
较大湖泊有加尔达湖、特拉西梅诺湖马焦雷湖、科摩湖等。
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根据意大利各地不同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全国分为以下三个气候区:南部半岛和岛屿区、马丹平原区和阿尔卑斯山区。这三个区的气候各有不同的特点。
南部半岛和岛屿地区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大西洋气团占优势,夏季为热带气团,冬季为温带气团。意大利南部1月份平均气温为2~10℃,7月为23~26℃。巴丹平原属于亚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气压较低,气候潮湿。在米兰、博洛尼亚带,冬季常有大雾笼罩,有时下雪。巴丹平原区夏季较热,冬季较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2~4℃,7月份20~24℃。阿尔卑斯山区是全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冬季下雪较多月份平均气温为-12℃~1℃,7月份为4~20℃。阿尔卑斯山区的气候有明显垂直分布的特点,随着地势的增设,气温逐渐下降。在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区地带,由于高山挡住了来自北欧的寒流,加上湖水的调节作用,故气候温和。在西北部的利古里亚大区,由于山地和海水的影响,气候十分宜人。热那亚1月份平均气温为7℃,该区可种植各种南方作物,如橄榄、葡萄、柑桔和桃。这一地区奇花异草很多,圣雷莫是意大利有名的花卉中心,当地人种植的各种鲜花每年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⑹ 有关意大利经济
2003年,在全球经济增长2.7%,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增长4.5%,美国、日本经济直线上升,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形势下,欧元区的经济,尤其是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始终在谷底徘徊,持续低迷。一年来,从持续不断的能源危机到突然爆发的帕玛拉特财务丑闻,从居高不下的欧元汇率到困难重重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无一不对意大利的家庭消费信心、对企业的投资热情和对消费者投资金融市场的决心产生负面影响,使本来就危机四伏的意大利经济更加雪上加霜,使本来就不景气的国内市场需求就更加乏力,进出口更加萎缩,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使政府一再调低原来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2.3%,最终只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0.3%的增长率。
一、经济发展持续减缓,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下跌
意大利的经济发展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减缓。2002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意大利的经济已完全进入停滞期并一直持续到2003年。因此,2002年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了0.4%。到2003年,在第一和第二季度连续下跌,出现技术性经济衰退以后,第三季度才开始回升,达到0.4%,但到了第四季度,经济又进入新一轮的停滞期,增长率仅为0%。实际上,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最近出版的《2003年意大利年度经济报告》公布的数字,2003年意大利的经济在进一步恶化,加上当年实际工作日比2002年少两天的因素,经济发展最终仅实现了0.3%的增长,但值得安慰的是,比欧元区的另两个大国法国(0.2%)和德国(-0.1%)的经济增长率还略高一些,而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经济分别都增长了3.1%、2.7%和2.2%。
二、国内需求更加乏力,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
据该经济报告提供的数字显示,意大利2003年的国内市场低迷,需求更加乏力,因此,意大利全年的国内需求仅增长了1.2%,比不景气的2002年(1.3%)和2001年(1.4%)都进一步下降。
此外,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项指标,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长也不尽人意。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尽管国内的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了1.5%,其中家庭消费增长了1.3%,政府和公共行政机构的消费增长2.2%,但固定资产的投资在2002年增长1.2%以后,在2003年却直线下降了2.1%,货物与服务的出口甚至大幅下降了3.9%,进口下降了0.6%,双双都创下了十多年以来最糟的历史记录。由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对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基本为零,因此,意大利经济的微幅增长看来主要靠国内的最终消费需求拉动。
三、消费价格指数上升,通货膨胀率继续上扬
在一路攀升的石油价格、持续的热浪和干旱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坚挺的欧元汇率等负面因素干扰下,意大利2003年的通货膨胀率还是突破了政府当年制定的预期目标1.9%,最终上升到2.7%。据该报告提供的数字,2003年意大利的消费价格指数为122.0(1995=100),比2002年上升3.2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为2.7%,比2002年的2.5%增长0.2个百分点。
意大利过去3年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高于欧元区的平均标准,2001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7%,2002年的为2.5%。
四、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持续下降
2003年欧元区就业处于停滞,而意大利的就业形势和失业率都有很大的改观,成为意大利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意大利的就业人数不但比前一年增加,而且长期困扰意大利经济发展的高失业率有了明显的改观。劳动力市场的回暖预示着意大利经济将有可能在新的一年迈出更大的步伐。据该报告公布的数字,2003年,意大利的就业人数增长了1.0%,增加了225,000人,其中中老年人的就业增长最快。据统计,50-64岁的就业人数在1999年在就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19.4%,到2002上升到20.2%,2003年的比例达到20.8%。特别是50-59岁的就业人数在去年一年就增加了15.3万人,占当年劳动力人口增长总数的三分之二。尽管如此,2003年意大利的就业率仍远未达到欧盟2002年的平均就业率64.2%,也就是说,意大利的就业人数在全国15~64岁劳动力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56%。法国的平均就业率为60%,德国的为65%,英国的为70%,美国的为75%。
失业率在2003年已从2002年的9%降到了8.7%,降到欧元区平均失业率8.8%以下,为1992年以来的历史新低。意大利在1998年的失业率曾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记录,为11.8%。在经过一系列改革,在加强社会保障的同时重点解决青年和南方失业问题之后,意大利的失业率才开始逐年下降。
五、财政赤字增加、公共债务略有下降
意大利的财政长期入不敷出,高额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一直是意经济急需解决的两大难题。2003年,意大利的公共财政赤字达到了318.32亿欧元,在其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为2.4%,比2002年增加了0.1个百分点。虽仍控制在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上限以内,也控制在欧元区平均水平以下,但是,意大利去年的公共财政赤字状况比2002年(284.03亿欧元)恶化。
在公共债务方面,据意大利中央银行提供的数字,意大利2003年的公共债务达到13,815.74亿欧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从2002年的108.0%降到106.2%。虽然这一比例近几年已连续下降,但意大利的公共债务仍然是欧盟最高的。2002年意大利的公共债务总额为13,606.84亿欧元,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08.0%,在欧盟15个成员国中最高。
此外,意大利2003年的税收压力略有增长,从2002年的41.9%增长到42.8%。
六、工业生产连续三年下滑
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企业投资信心指数下挫,因此,意大利2003年的工业生产已连续第三年下滑。2003年,意大利工业生产的指数为97.0(2000年=100),同比下降了0.8%。全年四个季度的工业生产指数增长率分别为-0.9%、-2.6%、-0.1%、0.3%。而在实际工作日相同的情况下,意大利去年的工业生产指数比2002年下降0.4%。从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些数字分析,意大利2003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工业生产有回升的趋势。
2003年,意大利工业生产增长最快的行业有水、电、煤气,达到4.8%,采矿业增长4%,石油精炼工业增长2.4%。降幅较大的是其它工业制造业,下降6%(其中家具制造业下降4.1%),制革与皮鞋制造业下降5.5%,电力设备和精密机械设备制造业下降4.9%、运输工具制造业下降3.8%、机械设备和服装纺织品行业均下降3.6%。
此外,据意大利经济研究及分析研究所(ISAE)进行的调查表明, 2003年意大利制造业的设备利用率不高,4个季度的情况分别是75.7%、76.7%、75.8%和76.8%。意大利2001年的工业生产下降0.8%,2002年下降1.4%。
在工业生产值方面,除建筑业的产值增长以外,其他各个主要行业的生产产值都在下降。
意大利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发展工业所需的能源和原料主要依赖进口,工业生产的最明显特征是加工出口。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和汽车制造以及纺织、服装、制革、制鞋、家具等。
七、外贸进出口下降,顺差大幅减少
意大利2003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均比2002年下降,其中出口下降的幅度达到了近年来的历史最低点。意大利200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152.79亿欧元,其中出口为2,581.88亿欧元,同比下降4.0%;进口为2,570.91亿欧元,同比下降1.6%;贸易顺差为10.97亿欧元,比2002年顺差减少67.42亿欧元。意大利进出口贸易盈余虽然从1993年以来已连续十一年实现顺差,但2003年的顺差额为十一年以来最少的一年。
八、国际收支逆差大幅增加,状况严重恶化
据意大利国家外汇管理局年初公布的数字显示,意大利2003年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高达200.35亿欧元,比2002年增加了近3倍。经常项目逆差在2003年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据分析是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减少,收益项目逆差增加和经常转移逆差增加所致。意大利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的收支状况在2003年都是顺差。其中国际收支资本项目顺差为5.23亿欧元,比2002年的顺差额减少3.17亿欧元,减幅为37.74%。国际收支金融项目顺差为185.03亿欧元,比2002年增加99.65亿欧元,增长一倍多。此外,2003年意大利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为10.09亿欧元,2002年同期是-20.42亿欧元。
关于意大利的国际储备资产,据意大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03年12月31日,根据当年12月底的价格和汇率计算,意大利的国际储备资产达到了500.89亿欧元,其中黄金储备为260.42亿欧元,特别提款权(SDR)1.23亿欧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为32.89亿欧元,外汇储备为206.34亿欧元。2004年7月10日(详见2004年期 《国际市场导刊》-- 专题报告栏)
⑺ 意大利的前三大城市是哪三个
意大利的前三大城市是:罗马、米兰、都灵
一、罗马
意大利首都罗马是有着辉煌历史的欧洲文明古城,天主教中心,罗马教廷所在地,前罗马帝国首都。由于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并有悠久的历史,故被称为“七丘城”和“永恒之城”。
罗马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总面积为1507.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08平方公里。罗马市现由55个居民区组成,罗马市是意大利最大的城市。
二、米兰
米兰,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首府,前西罗马帝国首都,涵盖9个省,272个市,是意大利最大的大都市和欧洲及世界最大的都会区之一。是意大利的经济引擎,经济首都。
三、都灵
都灵是意大利第三大城市,大工业中心之一,皮埃蒙特区首府。位于波河上游谷地,海拔243米。人口约103.5万。冬温夏热,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冬春降水较多,且多山谷风。
现为意大利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多大型的现代化企业。欧洲的电力炼钢和电子加工中心之一。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发动机、机床、电子、电器、化学、轴承、飞机、精密仪器、仪表以及军火工业等。
(7)意大利哪里进口发达扩展阅读
意大利地理环境:
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其领土包括阿尔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区,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其他的许多岛屿。亚平宁半岛占其全部领土面积的80%。
意大利陆界北部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接壤,80%国界线为海界。东、西、南三面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德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并且与突尼斯、马耳他和阿尔及利亚隔海相望。海岸线长约7200多公里。
自然资源:
意大利自然资源贫乏,仅有水力、地热、天然气等能源和大理石、粘土、汞、硫磺以及少量铅、铝、锌和铝矾土等矿产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只能满足一小部分国内市场需求,75%的能源供给和主要工业原料依赖国外进口。意大利传统重要可再生能源为地热和水力,地热发电量为世界第2仅次美国,水力发电为世界第九。
⑻ 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发达原因
意大利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上,其领土还有地中海的西西里
岛、撒丁岛及其附近的许多小岛.总面积30.1 万平方公里,1982 年底共有
人口 5,633 万,是欧洲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首都罗马,283 万人,全国最
大城市.
亚平宁半岛连同西西里岛一起伸向地中海中部,构成了由中欧到达非洲
的天然陆桥.这种靠近并伸入地中海的地理位置,在不同时期对意大利的经
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古代,当国际贸易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时,古罗马
时代的意大利曾经是东西方交通、贸易的中心.公元二至三世纪为罗马帝国
的全盛时期,其版图扩大到整个地中海沿岸,对外经济的联系也非常频繁,
这对于处在古罗马核心的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很有利.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北
部和中部地区迅速发展,威尼斯和热那亚等成为世界着名的商业港市,是东
西方贸易的中心和通商口岸.地理大发现后,世界航路和国际贸易中心逐渐
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在国际交通贸易方面的有利地位也日渐衰落.然
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苏伊士运河通航,开辟了大西洋经地中海到印度洋、
太平洋的海上捷径,地中海在国际贸易与航运中的地位又得到了恢复和提
高,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也随之愈加重要了.意大利在大陆上占据阿尔卑斯山
南坡山地和波海平原,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南斯拉夫等国接壤.北部阿
尔卑斯山的几个重要山口,从古代起就是中欧通往地中海的必经之地.近代
又修筑了铁路、公路,开通了几条隧道,更方便了意大利与欧洲腹地的联系,
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意大利资源贫乏,主要的工业原料和燃料均需进口,
而工业制成品又有三分之一以上供出口.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更进一步
提高了意大利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⑼ 意大利的油从哪里进口
题主问的是意大利的石油从哪里进口吗?意大利的石油主要进口自俄罗斯,荷兰,利比亚和科威特等国家。因为意大利不是产油国家,石油来源只能靠进口。
⑽ 意大利的产业是什么,主产
1,社会文化: 意大利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在这片土地上曾抚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达芬奇、伽利略、马可波罗等伟大的人物,有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有教皇所在地梵蒂冈。它与德国、法国和英国属于西欧四大强国和世界资本主义七大强国之一,但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资源贫乏,工业起步较晚。从1986年开始,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英国。 意大利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七大工业国家和贸易国家之一,主要有钢铁、机械、化工和电力四大基础产业,近年来原油加工能力发展迅速,已踞世界第四位。意大利的汽车、化工、服装、皮鞋业发达,出产的家用电器、大理石花岗岩、精密仪器、各类机械设备广受欢迎。以首都罗马和佛罗伦萨为中心的中部地区是意大利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又是纺织、精密仪表和光学仪器制造业的中心。以米兰、都灵、热那亚构成的着名的工业三角区,是意大利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的中心。都灵是着名的汽车城,世界驰名汽车品牌“菲亚特”总部的所在地。而热那亚是意大利第一大商港,着名的旅游城市威尼斯就坐落在这个地区。 一直以来,意大利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目前已有800多家企业和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发展和中国向WTO的迈进,越来越多的意大利公司致力于开拓中国的巨大市场。 意大利是世界经济六强中福利最好的国家。根据意大利的医疗制度,全体意大利公民终生享受公费医疗。意大利人的住房舒适,人均住房面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由于政府重视环保工作,绿化和公共环境卫生也非常令人满意。此外,意大利还特有每年8月份全国带薪放假的福利制度。每到8月,除交通、邮电、军队等部分行业的部分人员外,全国其余的企业和机关全部停止工作,人们纷纷到海滨或山间别墅去休假,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且当月工资照发,堪称欧美福利之最。 意大利还是一个文化之都,经过二千五百年岁月的洗礼,及特殊历史背景的熏陶,意大利的雕塑绘画、文学艺术、建筑技术、刑事法典、军事科学农业技术、地理科学、医学等很多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名人辈出。但丁的《神曲》,乔万尼·薄假丘的《十日谈》、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等极其有名。作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意大利的艺术很有特色,比如歌剧、绘画和造型艺术、时装设计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意大利人朴素、豪迈、爽朗、乐观,爱好音乐、艺术。意大利俱乐部不论城市和乡村都很普遍。亲友之间互相跳舞联欢,生活非常艺术化,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艺术家。这里,充满了热情与浪漫,它所拥有的风光无限的海岸线、世界闻名的音乐、激动人心的足球、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 意大利是着名的旅游国家。它有独特的城市风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可资炫耀的历史和文化,一直以来就是全世界最热的旅游地之一。罗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里众多世界级的古迹、文物和遗址,例如斗兽场、废墟、万神殿、圣彼德大教堂、许愿泉、西班牙广场的三位一体教堂、梵蒂冈博物馆,甚至近代的威尼斯广场的意大利统一纪念堂和街头巷尾数不清的喷泉、石雕。号称世界八大古迹之一的科洛塞奥竞技场,君士坦丁大帝凯旋门,比萨斜塔、庞贝古城,多曼达特地区和体现人类祖先活动的岩画--瓦尔卡莫尼岩画等等,都是值得一去的观光胜地。奥莫大教堂、斯卡拉歌剧院、圣玛丽亚修道院、普雷拉画廊、科率湖、西尼里亚宫、佛罗伦萨教堂、乔托神楼、八角形的洗礼堂、比蒂宫、乌菲尔博物馆和“旧桥”,都会使你留连忘返。 意大利的城市各有特色:罗马的文明与文化,佛罗伦萨的绘画,威尼斯商业旅游业,米兰的工商业及展览业,都灵的菲亚特汽车制造业都令世人向往和赞叹。 2, 经济方面: 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意大利存在着资源贫乏、工业起步较晚的劣势。但意大利注意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研究和引进新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矿产资源仅有水力、地热、天然气、大理石、汞、硫磺等资源,还有少量铅、铝、锌和铝矾土等。工业主要以加工工业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赖外国进口,工业产品的1/3以上供出口。国家参与制企业比较发达,意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为1亿吨左右,有“欧洲炼油厂”之称;钢产量居欧洲第二;塑料工业、拖拉机制造业、电力工业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国营财团掌握着经济命脉,在全国工业产值中约占1/3,经营范围涉及钢铁、造船、机械、石油、化工、军火等部门。中小企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70%的国内生产总值由这些企业创造,因此被世人称为“中小企业王国”。在制革、制鞋、纺织、家俱、首饰、酿酒、机械、大理石开采及电子工业等部门均占优势,具有专业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劳动力安排富于伸缩性和产品出口的比例大等优点。以家庭式微型企业为主的“地下经济”十分繁荣,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农业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意大利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文物古迹很多,有良好的海滩和山区,公路四通入达,旅馆多为中小型。主要旅游城市是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 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是弥补国家收支逆差的重要来源。旅游业营业额达150万亿里拉(约合714亿多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净收入约53万亿里拉(约合252亿多美元)。对外贸易是意大利经济的主要支柱,外贸连年顺差,是继日本、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大贸易顺差国。进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为主,出口以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皮鞋、金银首饰等轻工产品为主。国外市场主要在欧洲,进出口主要对象为欧盟和美国。 3, 外交方面: 意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立足西欧,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主张欧洲应有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依靠北约,重视同美国的传统关系;强调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加强地区性合作;认为联合国应在世界新格局中发挥主导作用。 4, 衰退说法: 确实存在,但不仅仅是意大利,而是整个欧洲.实际上共同体和欧元的出现从另外一面看就是欧洲应对整体衰落的策略。 最要命的是意大利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就没有诞生过真正的政治领袖。尤其忽略全球视角并由此产生恶果,从他的外交政策可以看出。而且黑手党经济对意大利金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如果说意大利还有崛起的机会的话,途径只有一个:就是从着眼于全球化政治军事,而不是欧洲化,摆脱美国的影子,以此摆脱被边缘化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