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
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艺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城市林立的状态,各城市都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国家,14世纪后各城市逐渐从共和制走向独裁。独裁者耽于享乐,信奉新柏拉图主义,希望摆脱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大力保护艺术家对世俗生活的描绘。与此同时圣方济各会的宗教激进主义力图屏弃正统宗教的经院哲学,歌颂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价值。罗马教廷也在走向腐败,历届教皇的享乐规模比世俗独裁者还要厉害,他们也在保护艺术家,允许艺术偏离正统的宗教教条。哲学、科学都在逐渐地在比较宽松的气氛中发展,也酝酿着宗教改革的前奏。
② 请教一下文艺复兴时期米兰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是怎样的谢谢!
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意大利在地理和文化上是古代罗马的继承者,罗马人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意大利的文化,拉丁语也是意大利的祖先语言。在欧洲的社会发展中,意大利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复兴古代的艺术也就是发扬古代的优秀传统,发掘祖先的艺术本身也是光荣的事。
“文艺复兴”名义上是为了恢复古典的文学艺术,实际上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借此名义来发展科学技术,要求在思想上摆脱封建主义的束傅,要求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以人为中心,给人以个性自由和人身自由,强烈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教义,反对人一出生就有罪的说法,认为人是伟大的,人应享用人生的快乐,人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但这种思想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当时的进步思想。着名意大利诗人和学者波特拉克(1304—1374年)第一次提出了和基督教教会抗争的这种进步思想,因此他被认为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人物,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和波特拉克同时代的着名人文主义者还有但丁和薄伽丘。但丁的《神曲》把历史上和当时社会上的主教和僧侣都打入地狱,甚至给活着的基督教的头头教皇在地狱里留了一个位置,这是对基督教大胆的反抗。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谈》中,尖刻地讽刺和挖苦了当时的教士和贵族,对人的智慧和奋斗精神大加歌颂,这是对教会大胆的挑战。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过程中,关于《君士坦丁献土》文件和真伪的争论一事更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基督教的罗马教皇,是宗教的领袖,被称为“爸爸”。他还拥有大片的领地,形成了“教皇国”,罗马教皇就是这个“国”的“皇”,权力高于欧洲各国的君主。
做为宗教的领袖,教皇是怎样拥有土地的呢?原来,在公元750年,法兰西国王“矮子”丕平曾把意大利中部的一大片国土献给教皇,才形成了这个“教皇国”。但教皇认为法兰西国王的声望太小,只有古罗马皇帝才能代表全欧洲,所以教皇伪造了一个文件,声称“教皇国”是四世纪初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大帝呈献的,而且整个罗马帝国都臣属于教皇。据此推理,那么整个欧洲都应听命于教皇。从此,代代教皇都把个伪造文件当做自己至高无上权力的凭证。
到了15世纪,有一个天才的意大利历史学家瓦拉,他精通古代语言文字,经过研究他发现《君士坦丁献土》的文件是用8世纪的拉丁文写的,而君士坦丁大帝是4世纪的人,他怎么能用8世纪也就是几百年以后的拉丁文字写文件呢?瓦拉拆穿了教皇骗人的把戏,把教皇“神圣”的假面具揭露出来。
《君士坦丁献土》是象征教皇权力的文件,这文件都是假的,那教皇的权力又怎么能是至高无上的呢?因此,中世纪基督教统治的大厦就摇摇欲坠了。那么基督教宣扬的绝对权威等观念也受到了冲击,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打了一个大胜战。
这样,人们的思想从教会的精神枷锁中终于解放出来了,人们终于可以充分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了!人们在学习古希腊文化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创造出许多辉煌的艺术精品。当时文艺复兴的最大中心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佛罗伦萨的艺术家们在建筑、绘画和雕刻等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③ 阐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自由城邦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牵制的多边关系。一些较大的城邦国家因利益冲突频繁地结盟、战争并缔和, 但它们却有一个主要的共同目标,即不允许在意大利半岛出现一个占据绝对政治优势的国家。“教皇虽然无力统一意大利, 却有足够的力量阻止别人去统一它”。
第一阶段:1300-1375年,提倡美德和德治,提出建立德治社会的要求
第二阶段:1375-1450年,提倡公共利益 要求建立自由的公民共和国
第三阶段:1450-1530年,这时君主制已在欧洲取得支配地位,出现了"君主论"
④ 法国文艺复兴的意大利的社会与政治结构
基于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独特政治结构,部分学者推理说:当地与众不同的社会氛围为意大利出现罕见的文化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在近代早期,意大利并非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而是由一些城邦和领地组成:控制着南部的拿波里王国,位于中部的佛罗伦萨共和国和教皇国,分别位于北部和西部的热那亚与米兰,以及位于东部的威尼斯。15世纪的意大利是欧洲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许多意大利城市就建立在古罗马建筑的废墟之上;从表面上看,这就将文艺复兴的古典性及其发祥于罗马帝国心脏地带的事实联系在了一起。
历史学与政治哲学家昆廷·斯金纳指出,弗赖辛主教奥托(1114年-1158年)在12世纪来到意大利时,曾注意到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形态,并观察到意大利似乎已开始脱离封建制度,将商人和商业作为其社会基础。与此相关的,是壁画《好政府与坏政府的讽喻》(Allegory of Good and Bad Government)所表达出的反君主制思想;这幅着名的早期文艺复兴壁画位于锡耶纳,由安布罗焦·洛伦采蒂绘于1338年至1340年;他通过这幅画传达出了对公平、公正、共和与善治的强烈渴盼。尽管受到教廷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牵制,但这些城市共和国依旧不懈地追求着自由的理念。斯金纳指出当地有很多人都在极力维护自由,例如马泰奥·帕尔米耶里(1406年-1475年)不仅歌颂了佛罗伦萨艺术、雕塑及建筑方面的天才艺术家,还对“同时在佛罗伦萨出现的道德、社会及政治哲学的繁荣”发出了赞美之辞。
⑤ .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在哪些方面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邦的政治现实
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也因之成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它通常分为高马基雅维利主义和低马基雅维利主义。高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个体重视实效,保持着情感的距离,相信结果能替手段辩护。低马基雅维利主义易受他人意见影响,阐述事实时缺乏说服力。高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比低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更愿意操纵别人,赢得利益更多,更难被别人说服,他们更多地是说服别人。但这些结果也受到情境因素的调节。
⑥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内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阐述了政治、思想、学术、社交生活和道德宗教等方面的内容。这种按照专题分类论述的方法与传统的按年代顺序的记叙方法完全不同。初读这部名着,似乎会感到它范围广泛、头绪繁多、难以把握中心。譬如像但丁、彼得拉克和薄伽丘等所谓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前三杰”,虽然他们在书中反复出现,但是却分散在各个专题之中。另外,此书的第1篇题为《作为一种艺术工作的国家》,是书中最长的一篇,约占全书的4分之1左右,下分10章,从不同的侧面叙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布克哈特虽然突破了传统史学专注政治史和军事史的框框,但是他仍然把政治看作为整个社会的基础,认为政治对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不过布克哈特重视的不是具体的政治事件,而是影响社会变化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即政治背景,这是与传统史学的不同之处。这种以论述政治形势开始、接着依次介绍文化状况的撰史方法,为欧洲后来的文化史着述树立了一个范例。
⑦ 简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背景、实质和历史意义
背景:
1、意大利地处东西方交通要冲,地理优势显着加之悠久的商业传统,意大利主要城市长期保持经济繁荣。
1、社会存在的纵向流动性的可能,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而社会地位的提升往往与教育有关,意大利城市居民将教育视为改变命运的途径。
2、意大利城市生活是丰富多彩、追求质量的,这促使城市手工业者愈来愈具有做工精细、讲究工艺的特点。
3、城市生活也是复杂多变,“强人”、富商、艺术家等成功人士为大部分人树立了飞黄腾达的榜样,造就了崇拜智慧、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心理,激发出强烈的创新开拓精神。
4、关注现实生活和个人发展,这种明显的世俗倾向和个性意识使得他们在基督教世界里高标独立。民族情感的深厚,对古罗马文化遗产具有特殊的感受。
实质:
参考网络——文艺复兴(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极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影响:
文艺复兴的影响深远而广阔。在艺术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塑
家和建筑师推崇古典式现实主义,追求庄严厚重的风格,在恢复古典美学标
准的过程中重塑欧洲的艺术品质。在20世纪初叶发生“现代艺术革命”之
前,纵观西方的文学、绘画、建筑与装饰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痕迹无所
不在。如果把视野扩展到伦理道德和民俗风尚等社会文化领域,文艺复兴的
影响更不可小视。文艺复兴提出了“人应该是怎样的”和“应当怎样做人”
的命题,规定了人的趣味修养、行为规范、品德格调以及教育标准,这些都
深刻地影响着近代以来西方人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
⑧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的性质
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想是人文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它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人文主义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的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从文艺复兴的起源和指导思想来看,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
(1)人文主义的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强调人的可贵;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类。
(2)但是也应看到,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