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考古发掘品交哪里

意大利考古发掘品交哪里

发布时间:2022-11-17 10:51:48

⑴ 考古新发现!意大利发现了最古老的葡萄酒!

近日,有研究人员在意大利发现了 有可能 是人类 历史 上 最古老 的葡萄酒。


这批研究人员根据在西西里岛西南部的 夏卡 (Sciacca)渔港附近的 克罗尼奥山 (Monte Kronio)上的石灰石山洞里的陶罐底部发现的一些葡萄酒痕迹。


美的不太真实的西西里岛!




克罗尼奥山



考古科研人员发现山洞里的陶罐



考古学家、南佛罗里达大学博士—— 大卫-塔纳西 (Davide Tanasi)骄傲的说:



他们从这些红铜时代的陶罐中提取了5份有机物残留样本,并对其进行了化学分析,从中发现了 酒石酸和酒石酸盐


酒石酸是葡萄酒的主要有机酸成分。

酒石酸盐 ,又叫酒石膏,是在酿酒过程中酒石酸自然生成的晶体。


葡萄酒水晶 ——酒石酸盐



正是酒石酸盐分子的发现才让化学分析员确定这些陶罐是专门用来装葡萄酒的容器。


研究人员经过分析确认,这些陶罐以及其中的葡萄酒残留是在公元前4000年前留下来的。也就是说,意大利的西西里地区至少有6000年的酿酒 历史 !


而在此发现之前,科学界普遍认为意大利的酿酒 历史 是从公元前11到13世纪开始的。 塔纳西团队的这个发现把人们对意大利酿酒 历史 的认知足足向前推了3000年!


这一考古发现也让意大利的酿酒 历史 追上了同样拥有6000多年酿酒 历史 的亚美尼亚!


2011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扣岑考古研究院 (UCLA Cotsen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在亚美尼亚的 阿列尼 (Areni)发现了距今6100年的葡萄藤,葡萄籽,以及一系列葡萄酒酿制设备和饮用器具。


UCLA在阿列尼考古发现的古代亚美尼亚人的酿酒设备



Lan叔也期待有考古团队在国内找到一些古代中国人酿葡萄酒的遗迹。

毕竟我们的大文豪、诗仙—— 李白 也爱喝葡萄酒呢!



⑵ 意大利半岛财宝有什么谜

在意大利半岛西南角上坎佩尼亚地区,距风景绮丽的那不勒斯海港不过20公里,距维苏威火山约10公里处有一座历史久远的古城——庞贝城。据考证,这座古城是在公元前7世纪由奥斯坎斯部族建立的,后来其他部族也来此定居。到公元前2世纪,庞贝城被罗马人所占领。在公元79年以前,罗马的贵族富商们纷纷到此营建别墅,开设旅馆和商店,人口增至25000多人,成为鼎盛一时的繁华城市。

公元79年8月24日清早,庞贝城的居民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他们一天的生活——工作、学习、吃饭。突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倾刻之间,维苏威火山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浩劫终于降临了!灰黄色的山顶上隆隆巨响,火山口喷射出巨量而浓郁的硫化气浪,惨白的烟幕在空中弥漫开来,挡住了阳光,天色突变昏暗,整整三日不见阳光。灼热的岩浆和火山灰吞噬了庞贝城。这座豪华的古城迅即被埋葬在热尘火海之中。沸腾的溶岩和厚厚的火山灰像乌云一般笼盖了整个城市。就这样,古城从古罗马的地图上消失了。历史的记载从此中断了。此后,维苏威火山于公元203年、305年、472年、512年、536年……又多次爆发过。由于火山灰和熔岩的多次覆盖,使地下的古城埋得更深了。后人在地面上再也见不到古城的一点踪迹了。

时间悠悠流逝,死城在地下被埋葬了1000多年之久,不为世人所知。直到16世纪中期,一位贵族来到死城所在地准备建造一幢别墅,请人打一口井,水没打到,却挖出了一些古旧的破盆烂罐,当时无人知道此处地下深埋着古城。那位贵族放弃了在此营造别墅的计划,他走了。这样就错过了一次发现死城的机会。失踪的死城依然成为令人迷惑不解的历史之谜。

公元1592年,有人在死城所在地修建水渠,偶然发掘出一些大理石碎块和古钱。1689年,有人在那不勒斯城的郊外掘井,发掘出一些刻字的石板,其中有一块刻有庞贝的名字。根据这些偶然发现,有人猜测古庞贝城可能在西维塔地区的地下。

1748年,当地农民在庞贝古城遗址偶然发现了一些遗物,于是寻找庞贝古城的发掘工作就此开始了。4月6日,从棕红色的火灰堆底下发现了第一幅壁画。4月19日,挖出了第一具尸体(骨架),身旁撒落一些古代的金币和银币,从尸体留在地上的痕迹来看,这个死者正在急匆匆地去抓滚落的金币时就因火山爆发而致死了。这年11月,发掘工作进展到一个椭圆形的洼地,即原先的露天剧场。

1763年,发掘出一尊大理石雕像,像座上刻有护民官的告示,一块石碑上刻着:“庞贝市公所”。人们断定:此处就是庞贝古城遗址,但很少有人了解该城的确切方位。直到1860年,人们才开始对它进行系统的挖掘。

1890年,考古学家乌塞皮·菲奥雷利使挖掘工作走向正轨,他还研制了一种新的发掘技术,使死城中被埋葬的人、动物、家具和木制建筑物等很好地再现了当年被埋葬前的各种风貌。这种新技术是:细心地一层层将火山灰岩剥离下来,以便保持物体原来的形状,接着把石膏浆灌到物体与火山灰岩之间的缝隙中,最后将物体完整无损地摘取出来。再将水泥倒入与原物体一模一样的火山灰模子,浇铸后形成的塑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古城居民临死前的各种姿态。例如:有些人把手和布塞进嘴里,竭力想逃避火山喷出的毒气的侵害;有些人手中紧紧地拿着装满金币、银币和其他珍珠宝贝的口袋而慌忙逃跑的神态;有的妇女倒在家门口,从她们脸上那犹豫不决的表情来看,似乎是想回屋里再抢一些贵重的东西,还保持原来临死时的神态。

到1911年,庞贝城的建筑物底部才被挖出来。从此以后,对庞贝城的发掘工作断断续续地一直在进行。发掘出来的大量艺术品、器皿用具和工具后来都在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展出。出土的许多文物和尸骨,为人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科学研究线索。

直到今天,庞贝城的3/5已被发掘出来,重见天日。而这座死城至今还有许多牺牲者、器具和建筑物仍然被深埋在地下。由于古城是骤然之间被埋没的,所以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街市景象都原原本本地埋在地下,甚至连死者脸上布满着恐怖的表情也原原本本地保存了下来。经过1000多年之久,牺牲了的人、动物、家具等在深厚的火山灰的掩埋下,早已分解干净,但覆盖在他们上面的火山灰,却在高压下变得异常坚硬,从而形成各种各样与原物体一模一样的模子,保持了原来的各种形态和风貌。

对死城的发掘和模拟再现,使当年覆灭前后的情景在人们的心目中又复活了。在维苏威火山爆发之前,古城居民在盛夏瑰丽的晨光中醒来了,海风轻柔,碧空如洗,到处开放着缤纷的鲜花。小吃店正在迎接顾客的光临,羊毛商人正在谈论着生意,参加葬礼宴会的人们正围坐在桌边吃喝,脖子上挂着小石板的小学生,正带着小狗上学校……古罗马人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谁也没有料到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即将降临。沉睡的维苏威火山突然一声巨吼,喷出大量固态的火山灰和浮石,倾刻间像黑云一般遮蔽了晴朗的天穹,迅即把古城全部掩埋了。古城居民死后所遗留下来的食品、珠宝、衣物、武器、生产工具、艺术品等也都完整无缺地保持了原状:有的放在屋里,有的搁在桌上,有的挂在墙壁上,有的拿在手里,有的放在箱笼中,有的则正在炉灶上蒸煮……例如有一个小孩正躺在小床上,他临死前吃的那顿午餐是一只鸡,还放在眼前没有动,他隔壁房间的桌子上还放着煮熟的鸡蛋、面包、奶酪和水果。有一美术家在往木质画版上涂上最后一笔油彩后,刚刚放下他的画笔,就被硫磺毒气熏死了,并很快被火山灰所掩埋……

庞贝城占地1.8平方公里,有长达4.8公里的石砌城墙。街道规划得十分出色,像围棋盘一样井然有序,纵横各两条石铺街道构成井字形,是主要交通线。街道上印有深深的车辙,仿佛刚有马车驶过似的。街心有雕塑像的喷泉,以供市民生活需要。许多建筑以优美的雕刻艺术来加以装璜,宏伟壮丽。城内的住宅一般都是高宅深院,院中有喷泉和鱼池,屋后还有花园。古庞贝居民极重视花园建筑,花园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例如在公元62年那次地震后,许多人先修复花园,然后才修复住房。

古庞贝居民对剧院的兴趣颇浓,舞台布置十分豪华,全城共有大型剧场3座,最大的一座能容纳观众2万多人。庞贝城里至少有3家公共浴室,冷热浴、蒸气浴样样俱全,还有化妆室、按摩室,墙上都饰有石雕和壁画。有一处叫苏贝尔班的浴室,中庭式的门厅上有一个天窗,由此射进的光线恰好照在一个喷泉上,这个喷泉是一座精雕的阿波罗半身像。古城最东头有一座圆形体育馆,能容纳10000多名观众。城市的西部是一个公共广场,它是全市政治、经济和宗教活动的中心。广场东侧是工商业者联合会会馆。广场北侧有一个神殿,广场南侧是市政府机关。

在古城遗迹中充分地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道德的堕落情况,一部分人(当然主要是贵族们)沉溺酒色,风俗败坏,寻求刺激性的感官享受和淫靡生活。古庞贝城中有两多:一是妓院多,一是酒店多,堪称为酒色之都。妓院墙上到处画着不堪入目的美女裸体画。酒店林立,铺面不很大,酒垆与柜台都在门口,顾客们大约是站在柜台外面喝酒的。酒徒们留在酒店墙上的诗文依然可辨,有粗俗的,也有悲观厌世的。

今天的庞贝城虽然叫做死城,但它却已成为吸引全世界旅游者的地方,终年旅游者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游客们从古城残留的颓垣断柱,往往联想到人类坎坷的历史。唯心主义者鼓吹的“天神惩罚”之说当然只是无稽之谈,但人类在同地震、火山爆发之类的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确实付出过巨大的牺牲。旅游者提出疑问:维苏威火山今后还会继续喷发吗?悲剧还会重演吗?死城还会第二次被埋葬吗?

现代科学家们的回答是:不能排除今后发生一次新的甚至比公元79年那次更为剧烈的火山爆发的可能性,也许新的爆发目前正在地下加速酝酿着,因此,悲剧今后再重演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研究预报和消除火山喷发的方法。

⑶ 2013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美国《考古》杂志在近日评出上年度,即2013年世界考古十大新发现。关于2013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3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3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理查三世的骨头(英格兰莱斯特)

骨架脊柱侧弯,是考古学家认为这是查理三世遗骸的原因之一。

来源:莱斯特大学

2012年9月,英国莱斯特大学考古小组(ULAS)在一个停车场地下发现了一具遗骸。这具遗骸的出土地点、战斗伤痕和畸形脊椎似乎都在表明:这就是查理三世(1483年–1485年在位)。不过证据仍不充分。考古小组组长理乍得?巴克利(Richard Buckley)回应道:“我们当然会使用适当的科学手段来证明这一点。” 所以这些遗骸还接受了多项测试,包括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稳定同位素分析以及骨骼形态学检查。

所有测试结果都与 历史 记录相符。最终,与理查三世直系血亲的基因比照结果,把这个问题一锤定音。巴克利宣布:“毋庸置疑,我们可以确认,这就是理查三世。”

可就在遗骸身份确认后不久,另一考古小组宣布,他们已精确定位了博斯沃思战场(Bosworth Field)的位置。理查三世在这里迎来了自己生命的终结。新确定的战场位置与原地点相距一英里远。出土器物包括大量武器、炮弹和铠甲,以及一枚银制徽章。这枚徽章极可能属于理查三世的一名骑士。

无论是在 历史学 家口中,还是在大文豪莎士比亚笔下,理查三世的身心都十分扭曲。但在过去500年来,他从未得到过如今天这般的关注。“当然,我们无法对他的性格做出任何判断,” 巴克利说,“虽然那才是大家最想要知道的。”

2013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直立人头骨(格鲁吉亚德马尼西)

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德马尼西(Dmanisi)共发掘出5颗古人类头骨

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德马尼西(Dmanisi)共发掘出5颗古人类头骨,其中最后一颗在2005年出土。

这5颗头骨表明,直立人不同个体间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因为这次发现,科学家可能会考虑重新划分180至150万年前的古人类。

来源:格鲁吉亚国家博物馆

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的德马尼西地区,发掘出一颗有180万年历史的古人类头骨。古人类学家分析发现,这颗头骨可能会改写古人类的人种划分。它是考古学家在这块100英尺见方的区域发现的第5颗头骨,出土于2005年。虽然这5颗头骨外形差异较大,但科学家相信,它们都属于直立人(Homo erectus, 最早迁徙出非洲的古人类)。

最后发现的这颗头骨,头盖骨较小,只有现代人类平均大小的一半,而其面部则相对较大。瑞士苏黎世大学(University of Zurich)的古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夫·佐里科夫(Christoph Zollikofer)指出,如果这块头盖骨和面部骨头是在不同地区发现的,那么根据现行的分类标准,它们很可能被划分为不同人种。而这5颗头骨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说明直立人个体之间的外貌差异,要大于目前许多科学家所想。

这些直立人头骨都有大约150至180万年的历史。佐里科夫认为,从它们的外形及大小的变化范围来看,它们可能属于同一人种。他解释说,人们一直认为,之前在非洲出土的化石(也属于这一时期),分属于能人(Homo habilis)、鲁道夫人 (H. rudolfensis) 和匠人(Homo ergaster)。或许我们应该重新考虑,将它们都划入直立人属。

2013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古罗马建筑发展史(意大利加贝伊)

在罗马城外古城加贝伊,考古学家发现了古罗马最早的大型砖石建筑遗迹。

在罗马城外古城加贝伊,考古学家发现了古罗马最早的大型砖石建筑遗迹。

来源:Anna Gallone/The Gabii Project

加贝伊古城位于罗马以东11英里处。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考古学家在此发掘出一座大型建筑群——这代表了罗马纪念性建筑的最早成就,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前3世纪,比绝大多数罗马城内大型建筑都要悠久。这座砖石建筑呈三层阶梯状结构,总面积达22000平方英尺(合2044平方米),与古时一个街区的大小相仿。另外,精美的柱廊和 壁画 、绘有几何图案的地板以及华丽的楼梯都完美融入了这座建筑非凡的设计之中。因为挖掘工作尚未完成,所以我们目前还无法确定,这座建筑究竟是公共设施,还是私人庭院。

加贝伊项目负责人马塞洛·摩哥塔(Marcello Mogetta)认为,无论鉴定结果如何,这座建筑在罗马考古史上都史无前例。总所周知,罗马共和国以反对奢华之风闻名于世。如果这是座私人住宅,那么它的宏大规模会令当时意大利任何一座贵族豪宅望尘莫及,甚至比庞贝或罗马城的建筑还要宏伟。

摩哥塔表示,那时的公共建筑还使用木制承重柱或其他易腐原料。所以“如果我们能确认这是座公共设施的话,我们就将开启建筑史上新的篇章。加贝伊建筑的发现,可能会将公民社会纪念性建筑的出现时间大大提前。”

2013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瓦里是女权帝国?(秘鲁瓦尔梅卡斯蒂略)

在秘鲁前印加时期 文化 瓦里一座保存完好的墓室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瓦里帝国数位王后的遗骸。

在秘鲁前印加时期文化瓦里一座保存完好的墓室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瓦里帝国数位王后的遗骸。

墓室里还有丰厚的陪葬品,例如一只雪花石膏雕琢而成的饮水杯,以及一只有1 200年历史的陶瓶。

来源:Patrycja Przadka Giersz

在秘鲁北部瓦尔梅卡斯蒂略的中心地带,米沃什·吉尔兹(Milosz Giersz)和来自华沙大学(University of Warsaw)及秘鲁天主教宗座大学(Pontifical Catholic University)的联合考古小队,发掘出一个瓦里墓葬群,墓室中埋葬着3至4位瓦里王后。与她们一同下葬的,还有40位以坐姿埋葬的贵族女性,7位散坐其间的殉葬者,以及1300多件人工制品,包括通常只有男性贵族才能佩戴的耳环,和黄金白银打造的 编织 工具。

吉尔兹表示,“这是我们第一次发现与瓦里女性有关的,装满贵重 物品 的墓室。”他介绍说,考古学家在墓室里还发现了用棉纱和驼毛织成的纺织品。在瓦里人看来,它们是比黄金更为贵重的祭品。吉尔兹估计,这座陵墓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750年。陵墓中也发现了男性贵族的遗骸,但其墓室规模要小的多。这些墓葬或许能帮助我们了解瓦里上层女性的地位。

2013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泥沼遗尸(爱尔兰莱伊什)

考古学家在爱尔兰卡舍尔(Cashel)的沼泽地发现了一具鞣尸。它有约4 000年历史,是欧洲最古老的鞣尸。

考古学家在爱尔兰卡舍尔(Cashel)的沼泽地发现了一具鞣尸。它有约4 000年历史,是欧洲最古老的鞣尸。

来源:Eamonn Kelly

在爱尔兰卡舍尔的一处泥炭沼泽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古代遗尸。在经过碳14测年法检测后,他们都大吃一惊。原来,这具保存完好的“卡舍尔人”遗体,是欧洲最古老的鞣尸,比之前被称为最古老鞣尸的那一具还要早600年。这位生活在青铜时代早期(约公元前2 000年)的“卡舍尔人”,显然死于暴力。CT扫描显示,他有两处脊椎破损、胳膊 骨折 ,背部还有斧头多次砍击的痕迹。爱尔兰国家博物馆考古学家埃蒙·凯利(Eamonn Kelly)认为,从“卡舍尔人”的埋葬地点(在当时的地域交界处)和受伤情形看来,他死于一场献祭仪式。这同时也说明了,把青年男性充为牺牲(与地域统治权和自治权有关的宗教仪式)的做法,不只盛行于铁器时代(公元前500年至公元400年)。在那以前1 500年,它就已然兴起。

所谓鞣尸,是指尸体埋于富含多种腐植酸和单宁物质的酸性土壤或泥炭沼泽中,由于鞣酸与腐植酸的脱钙与防腐作用,腐败停止发展,皮肤鞣化,肌肉和其他组织蛋白逐渐溶解,尸体体积高度缩小,骨骼和牙齿脱钙而变软,重量减轻、变软易曲,这种保存型尸体称泥炭鞣尸。可以保留当时的暴力痕迹。

2013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北美最古老的岩画(美国内华达洲温尼马卡湖)

这些岩画至少有一万年的历史,是北美最古老的岩画。

岩石浸没在内华达州温尼马卡湖湖面之下,表面形成了一层碳酸盐矿物。

对矿物的分析表明,这些岩画至少有一万年的历史,是北美最古老的岩画。

来源:Larry Benson

早期印第安人通常被认为是 探险 先驱和出色的猛犸象猎手。最近,内华达州温尼马卡湖(Winnemucca Lake)底几何岩画的测年结果表明,他们原来还是优秀的艺术家!

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古 生物 气象学家拉里·本森(Larry Benson)率领研究团队, 成功 鉴定出岩画表面碳酸盐矿物层的年代。结果表明,这些艺术品至少是在一万年前创造出来的,但随后被逐渐上升的湖水淹没,表面为碳酸盐覆盖。本森说,“我们知道这些岩画很古老,但没想到会这么古老。”在本森看来,早期印第安人雕琢出这些图案的年代,可能早至15 000年前。

这些印第安艺术家究竟想表达些什么?我们目前还不清楚。岩画图案似乎有些是云和闪电,有些是菱形,还有一些可能表示树木。不论这些岩画想要表达,现在皮拉米德湖的派尤特印第安部落(the Pyramid Lake Paiute Tribe,对温尼马卡湖流域拥有管辖权)仍将它们视若神圣。

2013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重绘高棉帝国(柬埔寨暹粒)

研究人员对柬埔寨西北部的吴哥窟寺庙群进行了一次雷达测绘。结果显示,在茂盛的森林之下,隐藏着一片棋盘式古老城区,一直延伸至护城河以外。

最近,研究人员对柬埔寨西北部的吴哥窟寺庙群进行了一次雷达测绘。

结果显示,在茂盛的森林之下,隐藏着一片棋盘式古老城区,一直延伸至护城河以外。

来源:Damian Evans,悉尼大学

考古学家运用航空激光遥感技术,透过森林,发现了掩藏其下的吴哥古城,对高棉帝国中心地区又有了新的认识。过去学者曾一度认定,高棉城市都有城墙或护城河包围,形成一种棋盘式布局。

悉尼大学博士后达米安?埃文斯(Damian Evans)带领研究小组,运用激光雷达技术(LIDAR),发现吴哥城市规划的范围要远远超过护城河。如图所示,我们在吴哥窟护城河两边都能发现城镇化的证据。因此,12世纪高棉首都吴哥城的面积,其实是我们此前所知的3倍。如图所示,经过正式规划的城区面积有13多平方英里,远远超越城墙所围绕的那3.5平方英里地。这片城区容括了离市中心1英里远的吴哥窟,它比吴哥城本身的历史还要早100年。

本次发现为吴哥衰亡论提供了佐证——高棉帝国发展太快,以致于财力上入不敷出。埃文斯解释道:“吴哥的城市架构和20世纪的大城市十分相似——规模庞大,人口稀疏,只不过那时还没有 汽车 。在这样的城市里,人口一般集中在城市中心,而周边的广袤地区的人口密度很低。

2013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殖民地食人者(弗吉尼亚州詹姆斯敦)

殖民地食人者(弗吉尼亚州詹姆斯敦)

考古学家在美国维吉尼亚州的詹姆斯敦(Jamestown )发现了一个14岁少女的头骨,

头骨上的四处刀痕清晰可见。这些痕迹可以证明,新大陆(指美洲)殖民

进程中人食人的 故事 并非凭空虚构。

詹姆斯敦是新大陆的第一个永久殖民地。考古学家找到6份记录,描述了当年殖民者相食的惨剧——1609至1610年间的严冬,300名殖民者面临极度饥荒。前詹姆斯敦镇长乔治·珀西(George Percy)在1625年写道:“余粮已尽……掘墓寻尸以食之。”

威廉·凯尔索(William Kelso)是弗吉尼亚文保协会的考古学家。他从1994年起就致力于詹姆斯敦的考古挖掘。对于珀西这段骇人听闻的描述,凯尔索起先并不相信——直到今年春天,他的团队在一处垃圾场中发现了这个14岁少女的头骨,上面有明显的屠砍痕迹。这座垃圾场是当时绝望的殖民者存放 食材 的地方,他们的食材还包括马和家狗的尸体。这位少女现在被称为简(即无名氏)。考古学家起初认为,她是殖民者中的上层贵族,可是她的骨骼中铅含量却很低。詹姆斯敦的富人使用锡盘盛放食物,因此他们都有一定程度的铅中毒。

简的遗骸是美国殖民史上人食人的首例实物证据。“毫无疑问,食人事件确实发生过。我们可以由此看出,当时的殖民地是多么令人绝望。” 凯尔索如是说道。

2013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最古老的港口城市(埃及Wadi el-Jarf)

在红海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埃及最早的港口和莎草纸。

在红海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埃及最早的港口和莎草纸。

Wadi el-Jarf距离苏伊士110英里,临近红海。考古学家在开启一个深入基岩的地下储藏室后,意外地发现了船只、绳索和陶器的碎片。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法老胡夫统治下的第四王朝。在希腊文里,胡夫也被称为基奥普斯(Cheops),他于公元前2551年至2528年间在位,吉萨大金字塔就是由他兴建的。

刻有基奥普斯的名字的大石块和石灰岩石板堆叠在一起,形成一个L型码头,从陆地一直延伸到水底。曾属于巨型船只的石灰石锚,证明埃及曾从西奈半岛进口黄铜和石料,运往尼罗河河谷。这次考察的领队,巴黎索邦大学(University of Paris-Sorbonne)埃及学家皮埃尔·塔雷特(Pierre Tallet)表示,“我们知道许多古埃及内陆港口,但 Wadi el-Jarf码头比已知最早的类似建造还要早1 000多年。”

在数以百计的残片中,塔雷特和他的同事还发现了10张保存完好的莎草纸。它们是在埃及发现的最早莎草纸,可惜已难以复原。其中一件残片上,留有一位名叫Merrer的古王国官员的 日记 ,他参与了大金字塔的建造工作。塔雷特说,虽然这份莎草日记对金字塔实际建造的细节鲜少描述,但却“精确地记录了当时日常工作的状况。”

2013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 动物 小伙伴(德国施托尔珀,英格兰坎布里亚郡 ,加洲圣地亚哥)

动物小伙伴(德国施托尔珀,英格兰坎布里亚郡 ,加洲圣地亚哥)

今年,至少有三种动物为考古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协助,它们是:A) 一只误闯古代武士墓穴的獾;

B) 帮助考古学家从无法发掘的古罗马工事里挖出文物的鼹鼠;C) 在太平洋发现一枚罕见豪厄尔鱼雷的海豚。

来源:Felix Biermann, Alan Antczak, David Cothran

对于长着大长腿的人类来说,野外工作从来不是件容易事,但有些穴居动物天生就是掘洞高手。在欧洲两处遗址发掘现场,这些多毛的小伙伴为考古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协助。一只灌在德国北部发现了九座900年历史的墓穴,墓主包括一名装备奢华的武士。考古学家费利克斯·比尔曼(Felix Biermann)接手了墓穴的后续发掘工作,他说,“如果不是因为这只灌,我们或许无从得知这墓穴的存在,更别说发掘了。”

在英格兰坎布里亚郡(Cumbria),洞穴鼹鼠从公元2世纪的惠特利城堡(Whitley Castle)地下掏出不少宝物,让我们更了解古罗马人的生活。在此之前,惠特利城堡仅有过两次发掘。而现在它已成为遗产保护地,人类考古学家无法再来此发掘。

看到陆地上的小伙伴大显身手,经过特别训练的探雷海豚也不甘示弱,它们在圣地亚哥的海岸外发现了一枚19世纪的豪厄尔鱼雷(Howell torpedo)。美国海军一共生产了50枚豪厄尔鱼雷,在此之前只有两枚被人发现。

⑷ 庞贝古城的遗址位于哪里

庞贝是古罗马着名的城市,遗址在今意大利那不勒斯市东南23公里处,公元79年,由于附近维苏威火山的爆发,火山灰埋没了庞贝等3个意大利城市,19世纪庞贝城被发掘了出来。

⑸ 西方和东方都有出土青铜器,哪边出土的精美

西方出土的青铜器更多的是农具与兵器,而东方出土的青铜器更多的以观赏与器具为多,所以还是东方出土的青铜器更为精美一些。

⑹ 考古学家在意大利庞贝古城地下挖出个上千年的小吃店,这一发现有何意义

考古学家在意大利庞贝古城地下挖出个上千年的小吃店,这一发现意味着揭示庞贝古城中希腊罗马人的生活,一些古罗马城市居民最喜欢的菜肴,以及证实了当地使用各种动物产品制造菜肴的真实性

庞贝古城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庞贝城建立于公元前600年左右,公元79年8月24日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但由于被厚约5.6米的火山灰掩埋,庞贝的街道房屋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目前这座古城的三分之二已被发现,这是希腊罗马人生活的稀有文献,同样也成为意大利最受欢迎的景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而这个千年小店的考古发现,庞贝考古园负责人马西莫·奥萨纳激动地说:“这是一个非凡的发现。这是我们第一次挖掘的这样的整个场地。”

⑺ 2007年十大考古发现

1. 伊朗盐矿发现天然木乃伊

今年7月,考古学家表示,他们在伊朗的切拉巴德盐矿发现另一具“天然木乃伊”,有1800年的历史,是因为盐的防腐性自然形成的,所以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盐人”。由于连续的大雨冲击切拉巴德盐矿,这个“盐人”终于暴露于人们的视线之下。到目前为止,在切拉巴德盐矿发现的“天然木乃伊”数量已有6具。尚在开采中的切拉巴德盐矿位于伊朗西北省份赞詹附近的哈姆泽鲁区。科学家们相信,这个“盐人”应该是古罗马帝国时代的一名盐矿工人,是在一次地震中被崩塌的岩石砸中后不幸遇难的。其它5个“盐人”也是最近几年在切拉巴德盐矿发现的。他们的历史可追溯到阿契明帝国(公元前539年到公元前333年)时代到萨桑王朝(公元240年到公元640年)时代之间。“盐人”一直被视为科学界的无价之宝,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高级保存状态。举个例子来说,他们的胡须、头发和衣服大部分都得以完整保存;其中一些“盐人”的胃中还残留着食物。

2. 距今4000多年的完整古墓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2007年5月20日公布的这张照片显示了新近被发现的一组有4000年历史的陶塑。这组陶塑是一支比利时考古队在开罗以南200公里的一家修道院里发现的,有关专家推断它们制作于公元前2100年,生动表现出当时埃及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2007年5月20日公开的这张照片显示了新近被发现的一具木乃伊。这具木乃伊是一支比利时考古队在开罗以南200公里的一家修道院里发现的,有关专家推断它属于公元前2100年一名当地宗教人物。埃及文化部长法鲁克·胡斯尼说,比利时考古队日前在埃及中部明亚省发现一处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完整古墓。胡斯尼发表声明说,这处古墓是同时期保存最完好的坟墓之一。墓主名叫胡努,是一名不动产商人,也曾在古埃及王朝担任高官。墓中有一尊他身穿官服的雕像。墓中胡努的木乃伊用亚麻布包裹着放在一个木棺内,木棺外套一个石棺,上刻古埃及文字。此外,考古队还在墓中发现一些白、红、黑或其他颜色的小型木雕,刻画了古埃及制砖工人、酿酒妇女和划船者等。

3.印加人木乃伊首次展出

9月5日,在阿根廷萨尔塔省的高山考古博物馆,一具名叫“少女”的木乃伊首次展出。这具木乃伊是1999年在阿根廷北部萨尔塔省海拔6700多米的尤耶亚科火山山顶发现的,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当时印加帝国祭祀的牺牲品。

4. 意大利发现最古老的拥抱

意大利考古学家在北部城市曼托瓦附近发掘出一对葬于5000至6000年前、相互拥抱着的男女遗骸。这一考古发现被称为“永恒的拥抱”。按惯例,这对男女的骨骸本该被一根一根拆开带走,然后再重新拼接到一起。但为了保存这一历史上最古老的拥抱,给即将到来的情人节献上浪漫大礼,考古学家决定打破惯例,将这对“千年情侣”整体移走,让他们相拥到永久。这对初步确认属新石器时代的男女遗骸被搬走后,将接受进一步考古研究,然后再送往意大利一个博物馆保存,在那里,参观者将能有幸欣赏到这一人类已知最古老的拥抱。

5 日本海底现巨型金字塔

日本科学家在与那国岛附近海域海底发现了一座古城遗迹,主要由石头砌成,2000年前因地震沉入海底,科学家们称其为日本的“亚特兰蒂斯”。日本琉球大学海洋地质学家木村政昭认为,这处海底遗迹就是另一座“亚特兰蒂斯”。过去15年来,木村政昭一直致力于这处古城遗迹的研究,多次潜入海底,测量和绘制遗迹的结构图。每次返回船上,他都会更加确信,在他下面就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古城废墟。木村说:“最大的一栋建筑看似一个从25米深处高耸而出的复杂而巨大的分阶式金字塔。”在今年6月召开的一次科学会议上,木村公布了他对这处遗迹研究的最新理论。不过,同其他沉睡于海底的古城故事一样,木村的观点也引发了激烈争论。曾潜入水下对古城遗迹进行研究的波士顿大学数学教授罗伯特·斯科奇说:“在我看来,它们都是自然形成的。”

6.发现罗马创建者的圣洞

在古罗马神话传说中,罗穆卢斯和雷穆斯这对遭遗弃的孪生兄弟被母狼哺育,并最终建立了罗马城。千百年来,“母狼育婴”作为罗马最着名的城市标志和象征,早已深入人心,但母狼育婴的地点一直没有被发现。意大利考古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在古罗马帕拉蒂诺山奥古斯都国王宫殿遗址附近发现了一处洞穴,被认为是传说中“母狼育婴”的地方。当时,他们正在对遗址进行维修,无意中发现了这座地下洞天,它高约8米,洞中装饰有壁画、壁龛和贝壳。根据传说,罗马战神的孪生儿子罗穆卢斯和雷穆斯尚在幼龄就遭遇变故,被放在篮子内投入河中任其自生自灭,幸亏一头母狼将他们救起并用乳汁哺育。他们长大成人后报仇雪恨,建立了罗马城,并把母狼哺育他们的地方作为圣地加以祭祀。

7 美称发现耶稣与妻儿合葬墓

执导过电影史上最卖座影片《泰坦尼克号》的好莱坞着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新作是一部名为《遗失的基督之墓》的纪录片,影片讲述了1982年晚些时候,托娃·布拉查一家迁至塔尔佩约特一个简陋寓所后发现“耶稣墓”的故事。塔尔佩约特是耶路撒冷的一个社区,那里的车身修理店和非法娱乐场所可要比各种各样的考古发现出名得多。搬进新居没几天,托娃·布拉查的几个孩子正在楼下丢弃的建筑废物堆中玩耍,无意之间发现了耶稣及其家人的坟墓。当时,他们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走进了这座神秘的坟墓,从中发现了烧焦了的数卷《摩西五经》和装有一个古犹太人家庭骸骨的十个小棺木,这些骸骨的历史均有2000年之久,其中六个棺木上面还有刻字,写着耶稣、玛丽、约瑟夫和玛丽·玛德琳娜等人的名字。

8. 揭开女法老木乃伊之谜

埃及考古学家在6月27日宣布一项重大考古发现。通过对牙齿的脱氧核糖核酸(DNA)鉴定,考古学家确认,一直保存在埃及开罗博物馆中的一具木乃伊正是埃及着名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的木乃伊。考古学家称,这一发现不仅堪称自1922年发现图坦卡蒙法老木乃伊以来埃及的最重大考古发现,还揭开哈特谢普苏特木乃伊失踪之谜。哈特谢普苏特是埃及十八王朝着名法老。虽身为女性,哈特谢普苏特喜穿男装、戴假胡须、束胸宽衣、手执权杖。历史学家认为,哈特谢普苏特是从其养子、后来的图特摩斯三世手中篡权才得以成为法老。在她死后,其陵庙中有她形象的地方遭人损毁,考古学家猜测那是图特摩斯三世报复所致。

9. 英国史前巨石阵修建者村落

英国巨石阵一向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之谜。来自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考古学家于1月30日发表研究报告说,在英国史前巨石阵附近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并认为当初居住在那里的村民就是巨石阵的建造者。科学家表示,这是近年来有关巨石阵研究的最重大发现之一。 据有关检测发现,这些村落大约建于公元前2600年,其中8间房子已经被发掘出来,还有25间房子待发掘。考古证明,巨石阵大致也修建于这一时间。据悉,人类许多神秘的建筑物都建于这一时期,其中包括埃及的金字塔。据报道,考古学家在发掘中还同时发现了一些具有新石器时代特色的物品,其中包括石器,弓箭箭头等。这些房屋是木制的,呈方形,与当时较普遍的石屋有较大不同。

10.威尼斯小岛上的瘟疫万人坑

埋有1500多名死于瘟疫的人的古代万人坑在威尼斯附近的一个小岛上被发现。当地工人在为修建一座新博物馆挖地基时挖出大量骨骼。这座小岛据说是世界上第一家传染病院,公元15到16世纪,不仅威尼斯,欧洲多数地方都出现了可怕的瘟疫,将染上瘟疫的人赶到岛上显然是为了阻止瘟疫进一步传播。

⑻ 庞贝古城地下挖出个两千年前的小吃店,都出土了哪些文物

近日,考古学家在意大利庞贝古城意外发现了一间被埋藏了上千年的街头小吃店,这家店在古代主要为过路的居民提供热食和饮品。考古学家在一些陶罐里发现了距今有两千年的食物痕迹。

同时,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许多青铜水碗、陶罐、酒瓶等文物。庞贝古城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但由于被火山灰掩埋,庞贝的街道房屋至今保存比较完整。

这个熟食摊相当于古代的街头小吃店,提供热食和饮料给罗马帝国的行人。 考古团队近年来持续挖掘庞贝遗址。本次发现的这个熟食摊位于当年繁忙的银婚礼街阳台巷的交叉路口,其柜台上有多个圆孔,可放置装有热食的陶罐。

考古团队的人类学家阿莫雷蒂表示,陶罐中有一些食物的残骸,包括猪肉、鱼肉、牛肉和蜗牛等,这证明这家小吃店的菜肴由多种动物食材所组成。另外在一个陶罐的底部,考古团队发现了一些压碎的蚕豆,这些蚕豆可能被用来改变葡萄酒的味道。而在柜台前方则绘有色彩鲜艳的壁画,其中部分是该店所出售食物的组成食材,例如一只公鸡和两只倒吊的鸭等,这应该就是该店提供的菜单品项。

阿莫雷蒂说:“我们的初步分析显示,这些画在柜台前方的图案,至少有一部分是店里出售的食物和饮品。”

⑼ 考古队发掘的古物要不要上交给国家

考古队是国家专门负责考古工作的,他们发掘的古物属国家财产,必须如教上交,不得私藏或挪做他用,违者将按有关法律治裁。

⑽ 考古发掘品移交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健全考古工作管理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和其他具备文物收藏条件的单位。第三条本办法中的考古发掘品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所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活动中获得的所有实物资料。
考古发掘品属于国家所有。第四条本办法中的移交是指考古发掘单位将考古发掘品交至文物收藏单位,其不同于文物的调拨、交换、借用等。
国家文物局负责考古发掘品的移交工作。第五条考古发掘单位在考古发掘报告完成后一年内,应提出对考古发掘品的移交方案报告。第六条考古发掘品的移交方案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1、按考古发掘出土单位编制的出土文物登记表及必要的照片、绘图和文字资料;
2、发掘单位申请留作研究之用的考古发掘品目录;
3、发掘单位对考古发掘品分配的意见或建议。第七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考古发掘品移交方案,须经考古发掘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报国家文物局批准。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获得的考古发掘品;
2、重大考古发现中出土的考古发掘品;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内发现的考古发掘品;
4、经鉴定属于一级文物的考古发掘品;
5、国家文物局认为须经审批才能移交的考古发掘品。第八条本办法第七条规定范围之外的考古发掘品移交方案,须报考古发掘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报国家文物局备案。第九条审批部门在对考古发掘品移交方案报告进行研究后,应及时通知有关文物收藏单位提出申请。
国家文物局可直接指定国家博物馆收藏将被移交的考古发掘品。第十条具备文物收藏条件的单位在接到通知后六十日内,应根据考古发掘品移交报告提出收藏申请,上报国家文物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第十一条除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的博物馆外,其它提出收藏考古发掘品申请的单位,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资格进行认定。第十二条考古发掘品的移交首先要考虑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级别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教学单位的需要,同时应照顾到考古发掘所在地的县、市级博物馆。
考古发掘品移交应按文物出土单位进行,不得将同一出土单位的文物分别收藏。第十三条发掘单位留作考古学研究、教学标本的考古发掘品,应按博物馆藏品收藏的有关规定妥善保管。第十四条考古发掘品移交时,发掘单位应向收藏单位提供文物登帐、编目和建档所必需的原始记录资料副本。第十五条考古发掘品移交后,收藏单位应保证原发掘单位的研究、教学之用。
移交后的考古发掘品在展览时应注明原发掘单位。第十六条移交后的考古发掘品赴境外展览时,在代表团和随展人员的组成上应根据展览需要充分考虑原发掘单位人员,外方提供的展览费用应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原发掘单位。移交后的考古发掘品在权益上发生争议时,由原审批部门裁决。第十七条博物馆所属的考古部(队)的考古发掘品移交,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十八条考古发掘单位无故不提交考古发掘品移交报告,或不履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移交方案,应追究其有关领导的责任,并给予通报批评。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国家文物局负责解释。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考古发掘品交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丹顶鹤在中国哪里越冬 浏览:215
伊朗石油怎么运输到中国 浏览:429
二战意大利美国哪个更强 浏览:15
建行在越南取钱手续费多少 浏览:446
抄底伊朗什么意思 浏览:50
中国移动语音如何设置 浏览:13
英国什么时候实行炮舰政策 浏览:941
ems寄到印尼多少钱 浏览:591
为什么要去印尼盾国家打工 浏览:98
中国电信怎么看电视 浏览:862
印尼的果冻果是什么 浏览:681
1885年英国什么报纸停刊了 浏览:563
在北京申请英国t4签证要多久 浏览:6
劳森为什么来中国了 浏览:664
伊朗为什么不把油卖给中国 浏览:511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赤脚医生 浏览:91
印度舞腰链怎么用的时间长 浏览:578
在越南买一头牛多少钱 浏览:14
中国张姓有多少 浏览:420
成都意大利面在哪里买 浏览: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