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内战在哪里

意大利内战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11-18 05:35:58

1. 罗马内战的简介

罗马内战(公元前88年~公元前31年),是公元前1世纪40年代—公元前1世纪30年代罗马奴隶制国家内部为争夺政权和建立军事独裁而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发动者是罗马晚期共和国时期着名的“前三头”和“后三头”。罗马内战的结果是屋大维最终获胜并开创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当上了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罗马内战的结束是罗马共和国解体和罗马帝制全面建立的标志。这场战争是古罗马国家体制由共和国转为帝国的连年内战。
公元前49~前31年,古罗马共和国后期奴隶主集团间争夺统治权的战争。罗马统治集团于公元前60年结成“前三头同盟”。公元前53年,M.L.克拉苏·迪弗斯出兵安息败亡后,已变成G.庞培与G.J.凯撒“两头”对峙。凯撒在高卢战争中获得巨大成功,其日益增长的权势,引起庞培的疑忌和元老院的忧虑。于是元老院与庞培合谋,限令凯撒交出高卢行省和军权,否则便宣布他为“祖国之敌”。凯撒先发制人,突然于公元前49年1月10日率军强渡鲁比肯河(在今意大利东北部),进军罗马,内战开始。庞培准备不足,偕大批元老院成员仓皇逃往希腊。凯撒占领罗马城,迅即分兵至西班牙和非洲剿平庞培在那里的军队,以解除后顾之忧。公元前48年初,凯撒率兵从意大利渡海到希腊,8月,于法萨罗一役击败庞培(见法萨罗之战)。之后,继续消灭庞培残余势力,至公元前45年9月凯撒的独裁政权已臻巩固。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被共和派刺杀。公元前43年,其义子G.屋大维(即奥古斯都)及部将M.安东尼、M.A.李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大肆报复,株连甚广,罗马又陷于内战中。公元前42年秋,菲利皮(在马其顿东南部)一役,M.J.布鲁图等共和派一败涂地。此后,屋大维逐渐接近元老院。公元前36年,消灭了占据西西里岛的S.庞培(庞培之子),并剥夺李必达的军权,形成屋大维和安东尼的“两头”对峙。屋大维待机进攻安东尼及与安东尼结婚的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公元前31年9月,亚克兴海战中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彻底失败,内战随之结束。屋大维是最后的得胜者。从此,古罗马共和国倾覆,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罗马帝国。

2. 罗马内战是怎么回事

罗马内战是公元前1世纪40年代——前30年代罗马奴隶制国家内部为争夺政权和建立军事独裁而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发动者是罗马晚期共和国时期着名的“前三头”和“后三头”。罗马内战的结果是屋大维最终获胜并开创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当上了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罗马内战的结束是罗马共和国解体和罗马帝制全面建立的标志。

公元前146年,罗马进入晚期共和国时期。这一时期罗马出现全面危机,奴隶起义风起云涌,平民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和复杂。这种危机的集中表现形式是政体危机,也就是说,由于奴隶制发展达到高峰,共和制统治形式已经过时,帝制的建立是适应奴隶制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罗马共和国已为元老贵族盘踞垄断,改制之争阻力极大,延续甚久,流血甚多。公元前133—前121年格拉古兄弟的民主改革遭到元老贵族的猛烈攻击,并在失败后遭到反动贵族的疯狂屠杀。这次改革虽然失败,但却揭开了罗马内战时代的序幕。元老贵族既已首先使用暴力屠杀群众,以后当会变本加厉大开杀戒,而反元老势力也会以兵戎相见,由内争转入内战。此后反元老势力仍继续改革派的传统,发出了平民运动的号召。但反元老斗争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却不是平民要求的平分土地、维护小农之类,而是打击元老贵族、改变共和体制、建立军事独裁和皇帝统治的罗马帝国。正是在晚期罗马共和国危机重重、内部斗争不断激烈的形势下,涌现出了众多的英雄人物。

公元前138—前132年和公元前104—前101年的两次西西里奴隶起义和公元前73—前71年的伟大的斯巴达克起义极大地震撼了罗马统治阶级,沉重摧毁了元老贵族不可一世的军政势力,为骑士和平民等反元老势力的抬头创造了条件。当元老们无人敢出头担任执政官时,正是其他势力乘虚而入的机会。就在此时,克拉苏斯取得执政大权,恺撒等人也从此东山再起,客观上推动了帝制取代共和制的历史转变。

公元前60年,步入政坛的三位新生实力派人物恺撒、克拉苏斯和庞培组成“前三头同盟”。公元前58年,恺撒出任高卢总督,并在长期的高卢战争中积蓄了实力。公元前53年,克拉苏斯在与安息作战中阵亡,于是三头先去其一,恺撒与庞培对抗之势日趋明显。高卢战争结束后,恺撒写成《高卢战记》一书在罗马广为散发,向公民宣传他的赫赫战功。更重要的是他已掌握了空前强大的实力,有久经征战的10个军团在他麾下,更有在高卢战争中掠夺的巨额财富供他在罗马网罗党羽、收买群众。这样的形势使庞培同元老院的联合更为紧密,他们把打击目标集中在恺撒及其党羽身上。公元前50年,元老院和庞培作出决定,恺撒应在第二任高卢总督期满时(前49年3月)交出兵权,解职回国。这等于公开宣布了“三头同盟”的决裂。恺撤回信要求庞培也放弃兵权,否则决不服从,并不惜兵戎相见。元老院视此信为战书,在前49年元旦决定恺撒应立即卸任。恺撒派的保民官安东尼等对此行使否决权不成反遭迫害,被迫逃往恺撒在山南高卢(北意大利)的军营,罗马内战一触即发。元老院马上宣布恺撒为公敌,全国处于紧急状态,授命庞培召集军队保卫罗马,不久内战正式开始。

恺撒听安东尼等汇报情况后,不顾只有1个军团留在身边的险境,毅然出击,于公元前49年1月率军越过意大利和高卢诸省的交界线卢比孔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罗马。这是历史上一次着名的把握关键、当机立断、迅猛出击的军事行动,“越过卢比孔”遂成形容当机立断、义无反顾行动的典故。

庞培估计,一经宣战,双方集结部队尚需时日,因此对恺撤跨越卢比孔的闪电行动毫无戒备。恺撒进军势如破竹,庞培和元老贵族措手不及、无力抵抗,仓皇逃往希腊。攻占罗马后,恺撒决定歼灭庞培留在西班牙的主力(7个军团),以保障后方安全和掌握战略主动权。他率领6个军团进军西班牙,失去首领的庞培军团未作认真抵抗即缴械投降,恺撒占领了整个西班牙。

为准备决战,恺撒推行各省居民和罗马人权利平等的政策,扩大了自己的社会基础。他的军队猛增至18个军团,而庞培在希腊总共只有9个军团。但是拥有东方广大地盘的庞培在兵员数量和军需储备上仍居优势,并且掌握着制海权。公元前49年11月,恺撒率领7个军团出其不意地在希腊登陆,开始东征。但他的另一支远征军(4个军团和1个骑兵队)由于敌人控制海面未能按时登陆,直到公元前48年春才同恺撒会合。遗憾的是,庞培贻误战机,未能各个歼灭恺撒军队。部队会合后,恺撒把庞培的几个军团围困在第拉希(今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的筑垒兵营里。但历时3个月的围困并未成功,只好撤到色萨利。庞培见敌退去,立即率军追击,双方于公元前48年8月在法塞拉斯进行了一场决战。恺撒以伏兵3000突然猛击庞培的精锐骑兵,导致敌左翼溃散,而庞培督师不力,未能及时巩固中军组织反击,终于一败涂地。庞培兵败逃往埃及,不久被人杀死。庞培死后3天,恺撒追击庞培军团在埃及登陆。他卷入了埃及内讧,打败了托勒密国王的部队,立克娄巴特拉王后为国王。小亚的米特拉达蒂之子叛乱,恺撒驰援其地立奏凯歌。历史上留下了他那句“我来到了、我看见了、我胜利了”的名言。公元前46年,恺撒再次在非洲登陆,并在塔普苏斯城附近击溃贵族派军队。接着他又挥师西班牙,在公元前45年的孟达一战中击败庞培两个儿子的部队,从而胜利地结束了内战。

罗马内战的第一阶段以恺撒击败庞培和元老贵族军队而告结束。战争的结果是恺撒建立了个人的军事独裁政权。他不仅被选为终身独裁官,而且还拥有统帅、大教长和祖国之父等尊号,集一切大权尊荣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军事独裁者,或者说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日后西方历史上即以恺撒作为帝王的同义词,俄国沙皇之“沙”字即源于此。然而他的独裁未能完全消除共和传统的习惯势力。他未料到元老院的旧元老已利用这种传统势力把他的一些亲信转变为共和派,并在反对独裁、恢复共和的旗帜下密谋将其杀害,也未料到他和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婚姻和生下的儿子恺撒里昂成为敌人大肆利用的丑闻。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的一位亲信布鲁图斯与同伙卡西乌斯在元老院会议厅向恺撒连刺23剑,一代天骄就这样死于亲信的剑下。

恺撒死后,安东尼成为恺撒派主要头目,他出兵镇压了因恺撒葬礼而引发的平民和奴隶暴动。由于安东尼领导下的恺撒派缺乏对夺权斗争的统一筹划,以“罗马散文泰斗”西塞罗为首的元老院的地位有所增强。加之这时恺撒的养子屋大维、一位年仅18岁的青年突然步入罗马政坛,也给元老院以可乘之机。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孙(其姊之孙),在恺撒遗嘱中被定为继承人,得其遗产四分之三。安东尼和恺撒派的将领对这个从外地闻讯赶来奔丧的青年人相当轻视,然而屋大维却非同凡响,胆略兼备。他知道恺撒的声望和财产已成为自己的有力武器,遂大加利用,收揽人才,扩充实力,拉拢民众,居然顶住安东尼的排挤打击而自立门户,西塞罗和元老院也从此对他另眼相看,并利用他对抗安东尼。

公元前43年春,安东尼在出任高卢总督的要求遭元老院拒绝后,马上诉诸武力。他派兵抢印夺权,将原高卢总督围于穆提那城。元老院即和屋大维一起出兵解围,安东尼败退回北高卢,和恺撒派另一重要将领雷必达联合。屋大维得胜后受到元老院排挤,多次要求担任执政官皆遭拒绝,只好兵临罗马强行当上执政官。在这种情况下,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终于在公元前43年秋结成“后三头同盟”。三方协议分治天下5年:安东尼统治高卢,屋大维控制非洲、西西里和撒丁尼亚,雷必达得西班牙,意大利和罗马由3人共治,东方处于杀害恺撒后逃亡的共和派布鲁图斯手中,归安东尼和屋大维处置。这一分治协议由罗马公民大会予以批准,并获得“建设国家的三头”之衔,在5年内有处理国务的全权,可见共和制已名存实亡。后三头当权后立即对共和派展开大屠杀和清洗,以西塞罗为首的元老贵族几乎被斩尽杀绝。公元前42年,安东尼和屋大维进军希腊,与布鲁图斯在腓力庇展开决战,布鲁图斯不敌自杀身亡,共和派从此永远退出了罗马政坛。公元前40年,后三头再次划分势力范围:安东尼统治东部,屋大维统治意大利和高卢,雷必达统治北非。屋大维坐镇罗马,有近水楼台之利,逐渐和元老、骑士等上层统治分子取得妥协,又以公民领袖自居,渐渐积累了雄厚的实力。

公元前36年,屋大维肃清了庞培之子小庞培在西西里和撒丁尼亚的势力,又解除了雷必达的军权,只为他保留大教长的虚衔,三头鼎立逆变成两雄对峙。安东尼继承了恺撒的弱点,在东方步恺撒后尘,正式与克娄巴特拉结婚,迷恋姿色,宣称要把他治下的领土赐予克娄巴特拉之子,这些丑闻为屋大维反对安东尼提供了最好的炮弹。公元前32年三头分治协议5年期满之时,逆变成屋大维和安东尼公开决裂的起点。屋大维以武力迫使亲安东尼的两位执政官和300名元老东逃,并让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宣布安东尼为“祖国之敌”,向埃及女王宣战。罗马内战的第二阶段正式开始。

公元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大战于希腊的阿克兴海角。此役双方旗鼓相当,交战初期胜负难分,但督战的克娄巴特拉却在战斗最激烈时率埃及舰队撤退回国,安东尼跟踪而去,全军遂告瓦解。阿克兴的胜利奠定了屋大维主宰帝国全境的权势,成为恺撒事业的真正继承人。公元前30年夏,屋大维进军埃及,包围亚历山大里亚,安东尼伏剑自刎,克娄巴特拉被俘后仍想施展故伎迷惑屋大维,但屋大维作为恺撒的继承人并未继承恺撒迷恋美色的弱点,克娄巴特拉悲叹自己“无用武之地”,只好自杀。托勒密王朝灭亡,埃及被并入罗马。公元前27年,屋大维获得元老院赠与的“奥古斯都”尊号,从此以罗马帝国的诞生结束了晚期罗马共和国的内战。

罗马内战揭开了罗马历史新的一页,使罗马奴隶制从共和发展到帝制的新阶段。这次内战对于推动军事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尤利乌斯·恺撒将罗马军事艺术推向巅峰。恺撒是罗马最杰出的军事家和统帅,他善于根据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不同形势来指导战争,在解决重大的战略问题时具有远见卓识。他和他的继承者屋大维在战略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能从政治的全局高度把握军事问题,实现了政治目标同军事手段的完美结合。在战略战术方面,恺撒善于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巧妙地分割敌军,将其各个击破。他在迅猛、大胆、机动地迎击敌军时,通常集中兵力狠狠打击敌人某一侧翼;在战斗队形中通常留有强大的预备队。预备队作为战斗队形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加强部队在主要方向上的突击力量、实施决战和扩张战果,这是军事学术史上的创举。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哪些主要战场

1、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5年)1935年前往参加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的意大利士兵。第二次意大利阿比西尼亚战争是一场十分简短的殖民地战争(Colonial war),1935年10月意大利王国军队从意属索马里兰和厄立特里亚发动对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军事入侵,最终于1936年5月成功完成军事占领并将之并入意属东非作为殖民地。这次军事冲突也暴露出国际联盟缺乏维护和平的力量,尽管意大利和阿比西尼亚皆是国际联盟的成员,而意大利也明显违反了国际联盟所订定的第十条规范,但是国际联盟仍无法阻止意大利的作为。

2、西班牙内战(1936年—1939年)1937年对格尔尼卡的轰炸。德国和意大利为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领导的国民军提供军事支持,并且协助打击当时受到苏联支持、而明显朝向左派倾斜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政府。德国和苏联也借由这次代理人战争作为契机,不断拿这次冲突来测试新型武器和战术。

3、日本入侵中国(1937年)1937年淞沪会战中的大日本帝国陆军士兵。1937年7月7日日本发起了七七事变,七月底,日军便攻下中国过去曾数次作为首都、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北平,然而日本此时也已经把整个中国纳入其军事行动的最终目标。

4、日本入侵苏联(1938年)1938年7月29日,日本于张鼓峰事件中首次入侵苏联领土,苏联部队也随即与日军展开交战。虽然这次战斗是以苏联胜利作为结束,然而日本也因为这次军事冲突而有了外交谈判的机会。稍后在1939年5月11日,日本决定将武力部队移动到蒙古边境哈拉哈河附近。尽管日本最初成功击败蒙古红军的防卫,但是在苏联的支援下最后日本关东军仍然惨败。

4. 意大利居民为争夺公民权所发动了什么战争

共和末期统治阶级内部民主派与贵族派的“内战”,意大利居民为争夺公民权所发动的“同盟者战争”,农业的连年歉收,海盗的猖獗活动,这一切使得意大利本土兵连祸结,罗马人坐卧不安,一筹莫展。斯巴达克正是在罗马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内外交困的背景下,率领奴隶大众登上了历史舞台。

5. 意大利侵略了哪里

意大利早在三国同盟(德、意、奥)期间,便采取了同英、法、俄接近的方针。1911年,意大利同土耳其开战,并侵占了的黎波里、昔兰尼加和多得坎尼群岛。意大利统治集团连年战争和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激起了广大群众的反抗。1901~1910年间,意大利约有300万人参加了罢工运动。

6. 二战时期的意大利

二战中的意大利号称三大法西斯强国之一,可是他的战史可以说是最富有幽默感的,偶的神啊……怎么意大利这样的国家都能……无语咯……不过既然能号称三强之一,意大利就应该有比其他小弟级的国家强的地方,以下来看看意大利当时的国家情况和战略吧,看看意大利当时如何做会比较划算一些.....

意大利与日本一样,被定义为后起的工业国家,一战当中意大利政府曾经抛弃与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转而倒向英法一边,从而获得了一战战胜国的地位,但是,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中,意大利并没有像英、法、美一样捞到什么好处,甚至于还不如仅仅在青岛打了一次小仗的日本得到的利益多。日本好歹从战败的德国手里接收了其在中国的特权和德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殖民地,还分了几艘德国大洋舰队的战列舰,而且在之后的海军谈判中赚够了砝码,一跃成为与意大利、法国并立而仅次于英美的二等海权国家。而意大利却连德国的一块海外殖民地都没分到!相比于战争对意大利带来的创伤,这点点收获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于是乎,意大利国内经济开始倒退,政局变得不稳,新的思潮开始泛滥……政府无法控制局势……1922年,莫索里尼的法西斯党上台了,意大利成为了第一个独裁集权的法西斯国家。然而,法西斯并没有能够救意大利,从1922年到1931年,意大利的经济局势仍然不断恶化,失业人口也在不段增多,同时,意大利对外的侵略扩张形势也不容乐观。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因为法西斯的独裁和穷兵黩武而有什么大的进步。士气低落内部腐败的意大利军队很快在以后的战争中尝到了苦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33年,纳粹在德国上台,希特勒认为意大利和莫索里尼是纳粹德国的榜样而对他们推崇有加,毕竟,意大利也算是个“帝国主义国家”,类似宗旨的政党在那样的国家里取得政权对整个法西斯主义是种鼓励(这里希特勒与莫索里尼还闹了很多笑话)。1935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两场战争中,意大利军队的表现都不怎么样,西班牙内战还稍微好一些,起码旁边还有德国干涉军的帮助,没有出什么大的丑。入侵埃塞俄比亚就比较难看了,差那么一点点就上演了1887到1896年埃塞俄比亚战争的好戏,要不是英法的绥靖政策和对意大利的压力不够大,很难想象意大利能打下去……总之,战前的意大利外交内困,形势远不如德日两国好(人家好歹军事上过硬,外交冒险也还比较成功,而意大利堂堂一个欧洲大陆国家,陆军水平连欺负非洲土着都有问题,简直就是搞笑……)。

意大利在处理二战战略的时候,总是处处想与德国日本看齐,想显得自己非常重要,而实际上,他却是拖累整个轴心阵营的罪魁祸首之一。看看希腊、巴尔干、北非哪个地方有意大利哪个地方就要其他欧洲轴心国部队来填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分散了军力,对意大利最重要的盟友德国而言,为帮助意大利在巴尔干的野心,最最重大的失误就是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入侵,直接分散了本来就很宝贵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而且导致了入侵苏联计划的推迟,换句话说,就是浪费了主要进攻方向上的突击力量,而且在时间上人为的“提前”了寒冬的到来。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软弱无能的意大利军队,本来50万意大利军队入侵巴尔干半岛是比较有胜算的,即使不顺利,也不至于那么快就一败涂地。意大利属于典型的癞蛤蟆打哈欠----嘴巴大肚子小……

对于意大利来说,二战中比较明智的策略就是在北非采取守势,拖住和打击英国H舰队和地中海分舰队,尽最大可能的切断埃及---苏依士运河与英国本土在地中海的联系。而从意大利的实力上来说,做到这些也是比较现实一点的。意大利靴子深入地中海,撒丁、西西里两个岛又扼守着地中海的要冲,意大利空军和海军的作战思想如果能跟上二战的水平的话,英国海军在地中海的日子会非常难过的。可惜,意大利拿着当时世界前几位的海军、守着如此良好的地理优势,竟然无法对抗英国一个分舰队……实际上,意大利空军战斗机的性能是很不错的,MC.200系列的水平与ME109属于同级水平,但搞笑的是性能先进的飞机居然没装无线电……这样还能指望意大利空军发挥什么呢?至于陆地战场,不属于意大利的擅长范围,本来应该组织一些比较精锐的部队与其他轴心国军队顶在最前线,而把大量当时属于二流的部队收缩,用于协助德军对付游击队(意大利军队再不济装备也要比游击对强吧)。想象一下,近百万意大利部队作为主力,配合少量德国军队对付游击队,如果指挥得当的话,对游击队的活动还是会有相当的遏制的,这里只说遏制,不说消灭,因为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游击队都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将其活动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即可,不要幻想去消灭。

意大利对德国最大的贡献居然出现在他倒戈向同盟国一方后……比较搞笑---意大利大量战争物资储备被德军洗劫,导致1943年德国军工生产达到二战时期的峰值。

意大利最大问题在于莫索里尼的愚蠢自大和无能,如果莫索里尼不是那么看重所谓的面子,而是与德国分工明细,优势互补的话,也不至于产生那么多失败和笑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统帅的无能更加会误国,个人觉得,莫索里尼是上个世纪仅次于戈尔巴乔夫的第二大败家子......好歹莫索里尼败的是自己的家,戈尔巴乔夫却败掉了70年的苏联......

7. 意大利是什么时候正式参与二战的

意大利正式参与二战以宣战时间为准。
一、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对法国和英国宣战。6月11日,法国对意大利宣战。英国、澳洲、加拿大和南非与意大利爆发战争。10月28日,意大利对希腊宣战。
二、具体情况:1940年6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意大利王国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
三、当1939年5月21日德意缔结所谓“钢铁条约“时,墨索里尼由于在1936年才结束在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在1936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同年4月又侵入阿尔巴尼亚,连年战争需要休息,他便提出欧洲的和平应坚持到1942年,可惜他并没有坚持到底。由于眼看德国军队在欧洲大陆上的势如破竹,墨索里尼感到此时不参战就丧失了分享战果的机会,于是在1940年6月10日终于向法国宣战,20日发动意大利在二战中的第一次进攻。结局很悲催。。意大利军队轻松地被法国微弱的守军击退,此时法国签署了投降书,意大利的第一次进攻就不了了之。墨索里尼颜面尽失。而后其发动的两次攻势(对希腊和北非的)就简直是在拉德国的后腿。希特勒严令禁止意大利在巴尔干采取任何行动,以保证对侵俄战争计划的实行,可1940年10月28日意军入希腊把希特勒的战略计划完全打乱,于是无能的意军给了英国人暂时翻本的机会。希特勒不得不丢下“巴巴罗萨”来收拾这巴尔干的烂摊子,接着有碰上了南斯拉夫政变又增加成本,1941年4月6日德军发起进攻,4月17日征服南斯拉夫,4月27日德军进入雅典,看起来是一场漂亮的胜利(尤其是对克里特的奇袭),但事实上是得不偿失,意大利造成了两个对德国不利的后果:
1)发动侵俄战争的时间受到了延缓。
2)一部分的德军(克莱斯特部)在巴尔干战役后又立即加入侵俄的南线,来不及休整,作战受到影响。

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有哪些战争罪行呢

其实在二战爆发的最初阶段,意大利并不愿意跟着德国投入到战争当中。原因很简单。在二战爆发以前,意大利就已经是在连年的战争中度过。从攻打非洲埃塞俄比亚后,意大利又投身参加了西班牙内战。结果西班牙内战还没休息几个月,意大利又投入到入侵阿尔巴尼亚的战争当中,频繁的战争,让意大利觉得自己的体力快跟不上了。所以,当德国拉着意大利,准备一起参加二战的时候,意大利一开始是拒绝的。

不只是欧洲战场上,意大利吃了大亏。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原本是有绝对优势的。前面讲到,在二战之前,意大利出兵占领了埃塞俄比亚跟阿尔巴尼亚。在北非,意大利不止有50万大军,更有大片的根据地。可这种局面,依旧没能让意大利取得很好的成绩。在意大利军队的打击下,占据兵力与地盘优势的意大利,居然很快就吃不消了。最后的北非战场,也是以意大利的失败告终。等到北非战场结束后,二战也接近尾声,意大利也退出了德国的轴心国阵营。

9. 19世纪的时候去哪个国家侵略意大利最严重.

威胁过以意大利为统治中心的政权先后有
位于今天保加利亚的色雷斯的斯巴达克斯
位于今天突尼斯的迦太基帝国的汉尼拔
位于今天匈牙利的有部分血统存留于该国的匈奴王阿提拉,匈奴帝国
来自于德国境内的日耳曼人,东哥特人和伦巴第人,东哥特王国伦巴第王国
来自比利时境内的日耳曼法兰克人,法兰克-查理曼帝国
德国的多个皇帝都入侵意大利北部城市联盟以及罗马城,甚至南端
二战后期德国军事管制北半个亚平宁半岛
啊啦啵帝国对意大利南部岛屿的入侵
来自北欧丹麦的诺曼人对半岛南部的占领和立国
法国入侵意大利15世纪的意大利战争,法国占领萨伏依,尼斯等,拿破仑全占等
西班牙据有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岛,撒丁岛等
奥地利占领威尼斯和托斯卡纳佛罗伦萨等
瑞士侵占意大利米兰公国北方等
英美二战晚期逐步军事管制整个半岛

日耳曼的入侵
和德国发生冲突的有
法国,在于两国立国之初都想恢复前查理曼帝国的一统
意大利教皇国,在于教皇权力和皇帝权力的角逐,今天是梵蒂冈国
丹麦,德国希望使他称臣并曾把它分为三部分,后来丹麦强大三十年战争入侵德国但最终被击败,宣布不再干涉德国内政
瑞典,1618-1648德国三十年战争入侵德国后据有德国的博美拉尼亚海岸
波兰,经常遭到德国和德国的骑士团的入侵
捷克,因为帮助国德国皇帝征讨米兰公国尔成为王国后来发生两次把皇帝特使扔出窗外事件尔遭到德国十字军入侵
荷兰,被哈布斯堡家族主导的德国攻伐
西班牙,德皇查理六世曾想身兼德国和西班牙两国但被西人民及军队所拒
俄国,七年战争中普鲁士的败北
土耳其,两次围攻德国首都维也纳
立陶宛,对抗德国的骑士团
以及一战二战等等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内战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男足对伊朗哪个台 浏览:45
中国古代印尼叫什么 浏览:737
伊朗新年是什么时间 浏览:466
丹顶鹤在中国哪里越冬 浏览:217
伊朗石油怎么运输到中国 浏览:431
二战意大利美国哪个更强 浏览:17
建行在越南取钱手续费多少 浏览:446
抄底伊朗什么意思 浏览:50
中国移动语音如何设置 浏览:13
英国什么时候实行炮舰政策 浏览:941
ems寄到印尼多少钱 浏览:591
为什么要去印尼盾国家打工 浏览:98
中国电信怎么看电视 浏览:862
印尼的果冻果是什么 浏览:681
1885年英国什么报纸停刊了 浏览:563
在北京申请英国t4签证要多久 浏览:6
劳森为什么来中国了 浏览:665
伊朗为什么不把油卖给中国 浏览:511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赤脚医生 浏览:92
印度舞腰链怎么用的时间长 浏览:579